【高中历史】单元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共21张PPT)

人,亦无千金之家。 ( ——《史记·货殖列传》)
手工业:纺织、 矿冶、陶瓷、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 船、造纸等有了
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明显进步。
……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扬
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
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 商业:长江沿岸
,覆衣天下。
最为活跃,外贸
——《宋书·列传第十四》)
重点3:民族融合
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 ,合称“十六国”。大多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割据政权 采取中原模式的国号、典章制度等打乱原有族群布局,缩 小民族差异前秦一度统一,经淝水之战迅速崩溃。
重点3:民族融合
淝水之战 ( 383年)
草木 风声 投鞭 东山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 皆兵 鹤唳 断流 再起
西晋末年,晋元帝(司马睿)率 中原汉族臣民从京师洛阳南渡,后在 建康(今南京)定都,史称东晋。
二、政治:偏安一隅
3、南朝的更替
420年,出身 低级士族的武将 刘裕篡夺皇位, 国号宋。此后 170年间,南方 先后经历了宋、 齐、梁、陈4个 王朝,合称“南 朝”。
四、政治:天下归一
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一、政治:短暂统一
2、西晋(265-316年)的短暂统一 司马氏代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一、政治:短暂统一
2、西晋( 265-316年 )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291年—306年,历时16年) 自永熙以来,十有一载,人不见 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 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 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 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隋 灭
隋 朝 统 一
结合时间轴和地图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有哪些特点?
西晋形势图
东晋与十六国形势图
东晋与前秦形势图
➢ 政权更迭频繁,分裂为主,但分裂中孕育统一的因素 ➢ 北方战乱不休,南方相对稳定; ➢ 北宋方与以北少魏形数势民图族政权为齐主与,北魏南形方势政图权以汉梁族与东政魏权、西为魏形主势。图Βιβλιοθήκη 魏晋穿汉族服装的 少数民族贵族
彰显中华一统意识
【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三国: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东晋至南朝: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步与汉族相交融 十六国政权中:大多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频繁
接触、通婚杂居。 北朝政权中: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动民族交融(典型代表)
三国(220-280)
(前秦统一北方)
十六国 西
北 魏

晋 383年淝水之战
东魏 西魏
北齐 灭
北周
隋隋 朝

吴蜀魏
( --236166)(31东7-4晋20)
南朝(420-589) 宋齐梁
灭统 一

政权更迭 区域开发 民族交融
政治新回归 经济新发展 民族新动向
从三国鼎立走向隋代大统一 从北方为重心走向南北平衡 从地理杂局走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东汉 豪强地主 三国 九品中正制 东晋 南朝 低级士族刘裕夺权
源头 形成 鼎盛 衰落
隋唐 科举制,均田制
逐渐消失
知识拓展: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 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既包 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 化的吸收。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
经济
南方经济发展,经济格局发生 重大变化
民族融合
背景
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胡族,半因于避 兵祸及北人之酷虐,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 南,当其相率而来也。
——《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民族融合
少数 游牧 民族 内迁
魏晋之际,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 鲜卑、氐、羌等。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 国力空虚,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胡人趁机起兵南下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 于是中原大乱。
——《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九品中正制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
这些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大都由世家担任,他们的阶级 本性决定了他们在品评人物时不看才德,主要看出身门第, 他们甚至根据族谱决定取舍,而对寒门庶族则百般挑剔, 拒之门外,以至使官僚队伍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中国文化史》
儒学不适应当时形势,魏晋玄学出现
糅合儒、道形成的一种唯心主义思想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 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 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世说新语》
放荡不羁、展示个性、摒弃礼法
思想
儒道佛三教并行,形 成魏晋玄学
民族融合
政治
三国两晋 南北朝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2.士族门阀制度→九品中正制
余头,旋又颁布占田制,推动农业复兴,然而不久政
局动荡,内乱频仍,胡变蜂起,晋室被迫南渡,此后
即以江南为立国根本。北人相继南移,同时携来高级
栽培技术,南方灌溉、防洪、运河等水利工程不断修
筑,富源也不断开发,始终江南的经济力量趋于壮胜。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27张PPT)—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27张PPT)—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
①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②南方相对安定③自然条件优越 ④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影响 江南的开发促进了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步交融 选必回顾: 1、冶炼: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灌钢法;
2、陶瓷:南朝时,工艺上为了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 有害物质污染坯件,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的匣钵中;
2、西晋短暂统一(280-316)
(1)统一进程:263年,曹魏权臣司马 昭发兵灭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 (晋武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2)灭亡: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 族所灭
思考:西晋建立后,实现了短期统一, 但很快灭亡,其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1)西晋王朝统治腐朽。 (2)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八王之乱)。 (3)民族矛盾激化(五胡内迁)。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 课程标准 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江南开发。 重点难点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发展。 4.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时期,魏明帝设律博士,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 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此后,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 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二、东晋与南朝(南方)
3、江南的开发
表现 农业
南方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原因
手工业 纺织、矿冶、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统编版】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精品PPT1

【统编版】高中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精品PPT1

人教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拓展作业
征镇驱使,但为虞候白直,一生推迁,不过军主。然其往世房分留居京者得 上品通官,在镇者便为清途所隔。……少年不得从师,长者不得游宦,独为匪人, 言者流涕。
——《魏书》卷一八《元渊传》
东魏、北齐重新使用鲜卑语,还出现了“鲜卑共轻中华朝士”的情况。 北魏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而西魏宇文泰反其道而行之,不但恢复了胡族 诸将的胡姓,还向汉人广赐胡姓。
7.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第 一个阶 段,也 是人类 历史中 最为漫 长的一 个时期 。由于 生产力 水平低 下,劳 动产品 十分有 限。

8.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工具的简陋,人 类抵御 自然能 力较低 ,在大 型食肉 动物面 前,原 始人更 多的时 候充当 了猎物 而不是 猎人, 因而人 类与自 然界的 斗争主 要采取 集体劳 作的形 式。
人教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大河 流域人 类文明 的历史 。包括 埃及、 巴比伦 、印度 等文明 古国的 相关历 史知识 。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 建筑历 史,认 识古代 人民的 聪明才 智,培 养学生 的科学 探究精 神和创 造能力 ,确立 马克思 主义的 唯物史 观。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 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之推测后记》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在中华民族 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人教版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单元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精品课件

单元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精品课件
C、如何消除分裂割据:开展商品经济形成统一市场、完 成政治统一、保持中央政权的强大和政令的畅通、防止地 方割据势力抬头等。
了重要影响,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
2、也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3、使佞佛与反佛的斗争剧烈。(实践上与理论上)
承上启下的文学
诗歌 完成了古诗从四言、五言、骚体到七言诗的过渡。 建安文学:建安时期,曹操父子等诗人写出的内容 充实、风格苍凉而又富有生气的诗赋。曹操?蒿里行?
王粲?七哀诗?、蔡文姬?悲愤诗?。 陶渊明田园诗:向往农村生活,内容清新自然,风格朴 实恬淡。?归园田居?、?桃花源诗?。
AD220-AD581
三国
两晋
魏〔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建立〔265—316〕
西晋
统一〔280—316〕
十六国
〔304—439〕
东晋
〔317—420〕
南北朝
建立:386
东魏
北齐
十六国
北魏
统一:439
西魏

北周

东晋
宋420


陈 589
思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阶段特征?
A.人的精神随肉体消亡而消亡
B.批判迷信鬼神的思想 C
C.雷雨风是正常的自然现象
D.揭露佛教对人民的欺骗作用
B
三、专题:
1、关于国家的统一与分裂:
〔1〕概括:古代史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 国两晋南北朝、五代辽宋夏金;四次大统一—— 秦、西晋、隋、元;三次大一统——秦汉时期、 隋唐时期、元明清时期,形成分合交替的政治局 面,但本质上是中国古代历史开展的总趋势是国 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稳固
B、原因: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北 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对外贸易的 开展、政治中心南移统治者重视生产开展、民族融合促进 了生产的开展、优越的地理环境等。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 分裂或战乱时最突出、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重心的南移的 一定的影响。

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2024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中国古代史)

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2024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中国古代史)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当铺兴起于南北朝。
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03 文 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 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 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 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03 士 族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明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士族的萌芽: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 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 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士族的形成:三国、西晋 士族的鼎盛:东晋 士族的渐衰:南朝 士族的消亡:隋唐时期
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
儒的家雄提心倡壮的志三纲五常。
部授官。
01 三 国
九品中正制的背景: (1)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 (2)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3)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 (4)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 (5)曹丕采纳礼部尚书陈群的建议
03 南北朝
PART ONE
01
南朝
4南建2方康0年先,,后 加出经 上身历 先低了 前级宋 在士中质、 此族国污齐定的南损、都武朝坯梁的将时件、吴刘,,陈和裕为工四东夺了匠个晋取防把,王皇止 坯又朝位在 件统,,烧 放称合改制 在为称国过 耐六南号程 火朝朝宋中 泥。。。气 支四此体 撑个后和 的王1有 匣朝70害 钵均年物 中定间都,

第0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第05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新教材)

建立
317年,司马睿在 建康 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①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 士大夫家族 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 士族的崛起 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东 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概念阐释
门阀士族
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是门第 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 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 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十六国与北朝的政权更 迭和民族交融
主题二
梳理 夯实必备知识
1.十六国 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
主要政权 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 成汉 ,合称“十六国 ”
北方的民族 少数民族政权学习汉族的 典章制度;各族之间频繁接 交融 触,差异慢慢缩小 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前秦大
拓展深化
(4)主要形式 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大批内迁, 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 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 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 同斗争,从而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③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 各族人民频繁交往,民族交融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 始终延续。 ④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这一交融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从方式上看,既有各
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
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rock music is Ok, and so is skiing.
在肯定句后,加另一分句,表示某人,某 事与刚才提到的情况相同时,常用so 引 导该分句,且该分句用倒装语序。
6. be into ……对…深感兴趣,对…着迷 7. be fond of sth./v-ing …
喜欢(习惯性的爱好),通常不用于否定句。 我父亲很喜欢钓鱼。
Likes I like/love/enjoy… I’m fond of ……
Dislikes I don’t enjoy/like…… I think …… is terrible/boring I hate……
My favourite hobbies are…… My intere因是什么?
2.John 很喜欢帮助他人。
3.我对古典音乐没有太大的兴趣,Joe
也没什么兴趣。
4.尽管他不是很机敏,但他很忠于自己
的国家。
Vocabulary:
1.A _______ hammer is a tool that you use for hitting things. 2.Someone who is brave ______ is willing to do something dangerous.
By Zhang Min
Discussion:
What do you think a friend should be like? In my opinion, a friend should be honest ( never tell lies). brave: can face difficulties and dangers with courage and confidence. loyal: not goes against one’s friend.
My father is very fond of fishing.
1).He is fond of going to the cinema this afternoon. 2).I’m not fond of ice-cream because it’s too sweet. 8.rock music 9.classical music
3. A ______ mirror is a piece of glass in which you can see yourself.
4.A man who is good-looking is _________. handsome honest 5.Someone who is _____ about something is completely truthful about it and does not hide anything.
wise:of much experience, can make right decisions and give suggestions. Handsome: (esp. of man)good-looking Smart: well dressed,fashionable, quick in thinking etc. humorous generous honest brave loyal wise handsome smart
Homework:
1.警方没有发现失火的原因。 The police haven’t found out the reason for the fire. 2. Steve 不喜欢滑雪,也不喜欢溜冰。 Steven doesn’t like skiing, nor does he enjoy skating. 3. 很多学生迷恋周杰伦。 Many students are into Zhoujielun. 4. 中国的每个人都喜欢上网。 Everyone in China is fond of surfing the internet.
这顿饭不太贵,也不太好吃。
The meal didn’t cost much, nor was it very delicious.
我不想去,也不会去。
I don’t want to go, nor will I.
我没有迟到的理由,他也没有。
I have no excuse for being late, nor does he.
I’m into……
I’m not into
Language points: 反义 dishonest 1. honest a. an honest man ______ 2. loyal a. be loyal to sb./sth.
每个人都应忠诚于自己的国家。
Everyone should be loyal to their countries.
3. reason for…… ……的原因 The reason for the flood was all that heavy rain.
他缺席的原因是因为他病了。
The reason for his absence is that he is ill.
The reason why he is absent is that he is ill.
The reason why he died was lack of food.
The reason for his death was lack of food. 4. I don’t enjoy singing, nor do I like computers.
在否定句后,加另一分句,表示某人某 事与刚才提到的情况相同时,常用 neither / nor引起该分句,且该句用倒 装语序。(nor 更正式)
Discussion: 1.Have you ever lived a life without friends at all? 2.Suppose you have to live in a small room alone for about 90 days , 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Wh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