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

2、揣摩体味文中所举例子,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3、提高学生学习文艺评论的兴趣,学习鉴赏诗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揣摩体味文中所举例子,体会咬文嚼字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领会咬文嚼字与思想情感的关系,明确咬文嚼字在文章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

【课前热身】有这样三句话,你们能从中看出其中的不同吗?

马克思去世了。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学生思考、讨论并解答。

教师: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说法表达,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便不一样。文字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古人早已知道文字的博大精深,吕不韦就曾有一字千金的佳话(多媒体展示),一字之间有乾坤,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光潜老先生的《咬文嚼字》,来感受文字的魅力。

二、提纲挈领:

问1、“咬文嚼字”本身是一个成语,作为成语,有哪些意思?

教师明确: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不注重精神实质。

问2、朱老先生将这样一个词用到文章中,有何深意呢?

【引导学生找到文中的第3、8段,请学生总结归纳】

教师明确:朱老先生笔下的咬文嚼字是一种态度和精神,无论阅读还是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表面上咬文嚼字只是在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多媒体展示关键词)

(学生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感受咬和嚼的重要性)

三、深入分析:

1、我注意到第8段的第一句话“以上只是随便举了几个实例,用来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对于这句话,我有疑惑,作为朱光潜老先生这样一位大家,阅读和写作都要坚持谨严的精神,那么他会是“随便举几个实例”么?

问1:“随便举几个实例”,那么在文章当中作者到底运用了几个例子来证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结果)

教师明确:郭沫若改台词;王若虚对《史记》的改动;“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字的联想意义;“柳腰桃面”等套语。

问2:是随便举的几个例子吗?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举例并不随便,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诗歌中的,也有文章中的,涉及的面更广,说服力也更强。

2、既然作者并不是随举例,那么举这些实例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师示范分析第一个实例,郭沫若改台词,通过分析“是”和“这”两个字带来的不同效果,得出结论:文字更替,情感不同(板书)。同时补充课外事例。

【学生活动】剩下的四个实例,学生分为四组,每组分析一个例子,总结出此实例是要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目的:文字增减,意味不同

文字不同,意境不同

善于联想,点铁成金

套语滥调,落入下乘

3、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文艺评论,朱老先生很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观点,那我们读这篇理论性的文章为何不觉得枯燥?

文中,朱老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全方位、多角度地给我们证明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这些实例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