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跨膜运输
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

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方式及特点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重要过程,通过细胞膜上的特定通道和运输蛋白实现。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细胞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特点。
一、主动转运: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耗费能量的方式,将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转移到浓度高的一侧。
这种转运方式主要通过离子泵来实现,离子泵是一种转运蛋白,能够将离子以及其他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梯度转运。
主动转运可以维持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异,并参与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调节。
二、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一种无需能量消耗的转运方式,主要适用于小分子物质,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被动扩散是依靠分子之间的热运动,遵循浓度梯度的自发运动。
该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快,但对于较大的分子或极性分子来说,穿过细胞膜的能力较弱。
三、载体介导转运:此类转运是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来实现的,可以分为载体蛋白与物质结合后经膜内外构象变化实现转运的“倾斜模型”和物质在细胞膜两侧交替与载体蛋白结合并经膜内外构象变化实现转运的“摆动模型”。
载体介导转运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对特定物质具有亲和性,能够实现对细胞内外环境中物质的高效转运。
四、囊泡运输:细胞通过囊泡运输来实现对大分子物质的转运,例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
这种转运方式可以分为内吞作用和分泌作用。
内吞作用指细胞通过将物质包裹成囊泡,然后通过吞噬作用将囊泡带入细胞内部。
分泌作用则是细胞通过合成囊泡,将物质包裹在囊泡内,然后通过融合细胞膜将囊泡释放到细胞外部。
综上所述,细胞跨膜物质转运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了解和掌握这些转运方式对于理解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机制以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未来的研究还需要继续探索新的转运机制,以促进我们对细胞生物学的深入了解。
细胞生物学 名词解释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维持细胞内较低的Ca2+浓度
钙泵作用机制
原理与钠钾泵相似,Ca2+泵含有10个α螺旋,Ca2+泵处于非磷酸化状态时,2个α螺旋中断形成胞质侧结合2个Ca2+的空穴,ATP在胞质侧与其结合位点结合,水解使相邻结构域Asp磷酸化,导致跨膜螺旋重排,破坏了Ca2+结合位点并释放Ca2+到膜的另一侧。每分解一个ATP,泵出2个Ca2+,将Ca2+输出细胞或泵入内质网腔中储存起来
膜转运蛋白分为两类: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
多次跨膜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改变构象介导跨膜转运,有专一性,介导被动运输,也可以介导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
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水孔蛋白
形成选择性和门控性跨膜通道。
离子通道
亲水性跨膜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离子通道的特征:转运速率高,没有饱和值,并非连续性开放而是门控(可开/关控制其活性)、选择性。
胞吐作用
exocytosis
细胞内合成的生物分子(蛋白质和脂质等)和代谢物以分泌泡的形式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释放到细胞表面或胞外的过程。分为组成型和调节性胞吐途径
胞吞作用
endocytosis
通过质膜内陷形成膜泡,将细胞外或细胞质膜表面的物质包裹到膜泡内并转运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胞饮和吞噬作用)。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简单扩散、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中文英Fra bibliotek/备注解释
被动运输
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又叫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
简单扩散
小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以扩散的方式,从膜的一侧沿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进入另一侧,也叫自由扩散(无需能量和转运蛋白协助)
细胞生物学-物质的跨膜运输(翟中和第四版)-含注释!!!

动物、植物细胞主动运输比较
三、ABC 超家族
• ABC 超家族也是一 类ATP 驱动泵 • 广泛分布于从细菌 到人类各种生物中, 是最大的一类转运 蛋白 • 通过ATP 分子的结 合与水解完成小分 子物质的跨膜转运
(一)ABC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工作模式
• 4 个“核心”结构域
– 2 个跨膜结构域,分别含6 个跨
H+/K+ ATPase Control of acid secretion in the stomach
二、V 型质子泵和 F 型质子泵
• V 型质子泵广泛存在 于动物细胞的胞内体 膜、溶酶体膜,破骨 细胞和某些肾小管细 胞的质膜,以及植物、 酵母及其他真菌细胞 的液泡膜上 (V 为 vesicle) • 转运 H+ 过程中不形成 磷酸化的中间体
导兴奋)
B. 配体门通道(胞外配体)
(突触后膜接收乙酰胆碱的
受体)
C. 配体门通道(胞内配体)
D. 应力激活通道(内耳的 听毛细胞)
含羞草“害羞”的机制
• 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的 15~30%,细 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能量的2/3。
• 两类主要转运蛋白:
P型泵的主要特点:都是跨膜蛋白,并且是由一条多肽完成 所有与运输有关的功能,包括ATP的水解、磷酸化和离子 的跨膜运输。
Na+-K+ATP酶的分子结构:
α β 两种亚基组成的二聚体。
α 亚基具有ATP酶的活性;
β 亚基是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
(一)Na+-K+ 泵(Na+-K+ ATPase)
Figure 11-14 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 Garland Science 2008)
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

离子通道的三种类型
编辑ppt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铰链细胞失水 原理:含羞草的叶柄基部和复叶基部,都有一个膨大部分,叫作 叶枕。叶枕细胞 (铰链细胞)受刺激时,其膜钙离子门控通 道打开,钙内流,产生AP,致使铰链细胞的液泡快速失水而 失去膨压,从而叶枕就变得瘫软,小羽片失去叶枕的支持,依次 地合拢起来。
编辑ppt
应力激活的离子通道:2X1013N,0.04nm
编辑ppt
❖ 2、通道蛋白 ❖ 离子通道的特征: ❖ (1)具有极高的转运速率 ❖ 比载体转运速率高1000倍以上;带电离子
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跨膜电化学梯度。 ❖ (2)离子通道没有饱和值 ❖ 离子浓度增大,通过率也随之增大。 ❖ (3)离子通道是门控的,并非连续开放 ❖ 离子通道的开与闭编辑p受pt 控于适当的细胞信号。
❖ Couple uphill transport to the hydrolysis of ATP.
❖ Mainly in bacteria, couple uphill transport to an input of
energy from light.
编辑ppt
第二节 离子泵和协同转运 ❖ ATP 驱动泵分类:
编辑ppt
水分子 通过水孔蛋白
编辑ppt
第一节 膜转动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
❖ 二、物质的跨膜运输 ❖ (一)被动运输 ❖ 2、协助扩散 ❖ 各种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以及细
胞代谢产物等顺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 梯度跨膜转运,无需细胞提供能量, 但需膜转运蛋白“协助”。
编辑ppt
葡萄糖载体蛋白家族
❖ 人类基因组编码12种与糖转运相关的载体 蛋白GLUT1~GLUT12,构成GLUT。
细胞生物学-6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受体介导内吞的基本特点
①配体与受体的结合是特异的, 具有选择性; ②要形成特殊包被的内吞泡。将成纤维细胞
培养在加有转铁蛋白-铁标记的低密度脂蛋 白(LDL)的培养基中,可清楚地观察到这一 过程
基本过程
大致分为四个基本过程∶①配体与膜受体结 合形成一个小窝(pit); ② 小窝逐渐向内凹 陷,然后同质膜脱离形成一个被膜小泡;③ 被膜小泡的外被很快解聚, 形成无被小泡, 即初级内体;④ 初级内体与溶酶体融合,吞噬 的物质被溶酶体的酶水解
两个大亚基(α亚基)和两 个小亚基(β亚基)组成。 α亚基是跨膜蛋白,在 膜的内侧有ATP结合位 点;在α亚基上有Na+和 K+结合位点
Na+/K+ ATPase的结构
工作原理
Na+/K+ ATPase 工作原理示意图
ATPase Pumps—Ca2+ 泵 结构
ATPase Pumps—质子泵
协同作用
协同作用
在动物、植物细胞由载体蛋白 介导的协同运输异同点的比较
协同运输的方向
葡萄糖与Na+离子的协同运输
细菌的主动运输
细菌的主动运输—磷酸化运输
• 又称为基团转运。其机理是通过对被转运到细胞内的分子进 行共价修饰(主要是进行磷酸化)使其在细胞中始终维持"较 低"的浓度, 从而保证这种物质不断地沿浓度梯度从细胞外 向细胞内转运
胞饮作用与吞噬作用主要有三点区别
特征 胞饮作用
吞噬作用
内吞泡的大小 小于 150nm
大于 250nm。
转运方式 连续发生的过程
需受体介导的 信号触发过程
内吞泡形成机制 需要笼形蛋白形成包被
第五章跨膜运输《细胞生物学》.

第五章跨膜运输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它保证了细胞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各种生化反应能够有序运行。
但是细胞必须与周围环境发生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才能完成特定的生理功能。
因此细胞必须具备一套物质转运体系,用来获得所需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据估计细胞膜上与物质转运有关的蛋白占核基因编码蛋白的15~30%,细胞用在物质转运方面的能量达细胞总消耗能量的三分之二。
细胞膜上存在两类主要的转运蛋白,即: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和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载体蛋白又称做载体(carrier)、通透酶(permease)和转运器(transporter),能够与特定溶质结合,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将与它结合的溶质转移到膜的另一侧,载体蛋白有的需要能量驱动,如:各类APT驱动的离子泵;有的则不需要能量,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物质,如:缬氨酶素。
通道蛋白与所转运物质的结合较弱,它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当通道打开时能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所有通道蛋白均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溶质。
第一节被动运输一、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ng),特点是: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某种物质对膜的通透性(P)可以根据它在油和水中的分配系数(K)及其扩散系数(D)来计算:P=KD/t,t为膜的厚度。
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
具有极性的水分子容易透过是因水分子小,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
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水、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是高度不通透的(图5-1)。
事实上细胞的物质转运过程中,透过脂双层的简单扩散现象很少,绝大多数情况下,物质是通过载体或者通道来转运的。
细胞生物学 第四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膜转运蛋白
• 载体蛋白的特点:4个 s 每种载体蛋白对底物都具
有高度选择性,通常只转 运一种类型的分子; s 转运过程具有饱和动力学 特征; s 可被溶质类似物竞争性地 抑制,并可被某种抑制剂 非竞争性抑制; s 对pH有依赖性。
一、膜转运蛋白
(二)通道蛋白及其功能 •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3 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
(二、胞吞作用与细胞信号转导) 三、胞吐作用 • 胞吐作用(exocytosis):细胞内合
成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脂质等) 和代谢物,先由膜包围成膜泡,膜 泡与质膜融合,而将内含物分泌到 细胞表面或细胞外的过程。 s 组成型胞吐途径:所有真核细胞都 存在的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结构分 泌的膜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 稳定过程。 s 调节型胞吐途径:分泌细胞产生的 分泌物(如激素、酶等)储存在分 泌泡内,当受到细胞外信号刺激时, 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 出去的过程。
1、葡萄糖转运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通过构象改变 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由高至低跨膜转运。
协助扩散
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2、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 • 水分子:不带电荷但具有极性。
可以通过简单扩散——缓慢跨 膜转运; • 还可以通过水孔蛋白(为一种 通道蛋白)——快速跨膜转运。 • 如唾液和眼泪的形成、肾小管 对水的重吸收等,水分子必须 借助质膜上大量的水孔蛋白实 现快速跨膜转运。
二、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类型
• 水孔蛋白(aquaporin,AQP):为内在膜蛋白,分子 量为28KD。由4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又都由6个跨 膜α螺旋组成。每个亚基单独形成一个供水分子运动 的中央孔,孔的直径约0.28nm(稍大于水分子的直 径),孔长2nm。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课程预习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课程预习](https://img.taocdn.com/s3/m/046a71f55f0e7cd185253658.png)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课程预习(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物质跨膜运输主要有三种方式:(1)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载体介导的协助扩散;两类蛋白负责物质的跨膜转运: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2)主动运输:由ATP直接提供能量(Na+一K+泵,Ca2+泵和质子泵),由ATP 间接提供能量(协同运输)以及光能驱动三种基本类型。
(3)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两类胞吞作用(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两类胞吐作用(组成型外排与调节型外排);膜融合与膜泡运输。
一、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脂双层的不透性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膜上存在膜转运蛋白(membrane transport proteins),负责无机离子和水溶性有机小分子的跨膜转运。
膜转运蛋白可分为两类: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s),它既可介导被动运输,又可介导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的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只能介导顺浓度或电化学的被动运输。
1.载体蛋白及其功能载体蛋白是几乎是所有类型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蛋白分子。
载体蛋白又称为通透酶(permease),因其在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位点,可与特异性底物(溶质)结合,一种特异性载体只转运一种类型的分子或离子。
转运过程具有类似于酶与底物作用的饱和动力学曲线。
既可被底物类似物竞争性抑制,又可被微量的某种抑制剂非竞争性抑制以及对pH的依赖性等。
2.通道蛋白及其功能通道蛋白所介导的被动运输不需要与溶质分子结合,横跨膜形成亲水通道,允许适宜大小的分子与带电荷的离子通过。
目前发现的通道蛋白已有100余种。
大多数通道蛋白能够形成与离子转运有关的选择性开关的多次跨膜通道,故又称为离子通道。
离子通道的举例离子通道有两个显着的特征:(1)具有离子选择性: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的离子的大小与电荷都有高度的选择性,而且转运速率高,可达106个离子/s,其速率是已知任何一种载体蛋白的最快速率的1000倍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
• 哺乳动物存在多种载体系统 –糖 如何确保足够的溶质进入呢? – 氨基酸 – 碱基 – 甘油 • 分子经代谢被消耗以保证浓度梯度 • 代谢中间产物没有载体系统 – 保证代谢中间体的合成、利用仅限于特定区 域 • 代谢产物的排出由载体承担
1.2.2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s)介导 的协助扩散
细胞内呈电中性,细胞内含有其他阴离子、蛋白核酸磷酸 等等代谢产物; 此外结合蛋白的存在降低游离阳离子浓度。
主动运输特点
• 逆电化学梯度方向的运输
• 由载体蛋白称为泵(pumps)介导 • 与代谢能紧密耦联 • ATP • 跨膜离子梯度 • 物理能,如光能 注意:载体(carrier)有被动运输,也有主动运输方式;
特点:
驱动力来自于溶质的浓度梯度和跨膜电位
差的合力,即跨膜的电化学梯度
1. 离子选择性高(大小/电荷);
2. 转运速率高; 3. 运输方向顺电化学梯度;
4. 门控性;
5. 无饱和现象
通道蛋白介导的离子扩散
载体蛋白介导的协助扩散
简单扩散
门控机制
例如
电压门控通道( voltage-gated channel ):跨膜电位变化 配体门控通道( ligand-gated channel ):信号分子
第五章 跨膜运输 Chapter 5 Membrane Transport
第一节 被动运输
一、简单扩散 二、协助扩散 三、质子泵 四、ABC 转运蛋白 五、协同运输 第三节 胞吞与胞吐作用 一、胞吞作用
第二节 主动运输
一、钠钾泵 二、钙离子泵
二、胞吐作用(外排作用)
第一节 被动运输
• 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方向)的运 输 (downhill) 1. 简单扩散跨膜运输 2. 由蛋白质分子介导协助扩散
ATP-驱动的运输 Active Transport by ATP-Powered Pumps
自身磷酸化的泵
转运离子
转运小分子
ATP驱动泵-1
2.1 P型离子泵-质膜 Na+- K+ 泵
• 细胞内K+ 比细胞外高 10 -20 倍
• 细胞外Na+ 比细胞内高 10 - 20 倍
• 这些浓度梯度是由质膜Na-K泵(Na+ - K+ pump)
Such pumps maintain the low calcium (Ca2+) and sodium (Na+) ion concentrations inside virtually all animal cells relative to that in the medium, and generate the low pH inside animal-cell lysosomes, plantcell vacuoles, and the lumen of the stomach.
• 小分子 离子: 阴离子 CL阳离子 Na+, K+, Mg+, Ca2+, H+ 非极性小分子:O2, CO2 ,苯 极性小分子:水,乙醇, 尿素,甘油 其他: 葡萄糖,氨基酸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细胞内外各种化学物质是不均匀的,有一定浓度梯度。 根据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向,可以将其分为两类: 被动运输 (passive transport):顺着浓度梯度,不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逆着浓度梯度,消耗能量
在膜上特异性刺激控制下,闸门短暂地开放,随即关闭。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
机械门控通道 特例:钾泄漏通道
Ion Channels
----or---特例:钾泄漏通道
环核苷酸门控通道
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in neurotransmission
神经肌肉接点由Ach门控通道开放而出现终板电位时,可使肌细胞膜中Na+ 通道相继激活,出现动作电位;引起肌质网 Ca2+通道打开,Ca2+进入细胞 质,引发肌肉收缩。
通道总是被动运输方式
Simultaneous transport of 2nd solute
Single solute
将一个溶质的上坡运输与另一个溶质的下坡运输耦联
将上坡运输与ATP水解耦联 将上坡运输与物理能(如光能)耦联
载体的工作方式
• 载体可以下列方式工作: – 单载体(Uniporters): 将单一溶质从膜的一侧 运输到另一侧
– 耦联载体(Coupled carriers):介导协同运输 • 同向运输(Symport)同时沿同一方向运输 第二个溶质 • 反向运输(Antiport)沿相反方向输运第二 个溶质
浓度梯度方向? 电化学梯度方向?
Simultaneous transport of 2nd solute
Single solute
– ①沿浓度梯度扩散; –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 – ③没有膜蛋白协助。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 影响因素:
分子量越小 脂溶性越强
非极性比极性分破坏细胞结构?
1.2 协助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Permeability
肌质网Ca2+ pump
• 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 是肌肉细胞的内质 网(endoplasmic reticulum) – 由管状膜叠成网状结构 • 是胞内贮存Ca2+ 的场所 • 当肌肉收缩时,Ca2+ 通过Ca2+ 释放通道(Ca2+ release channels) 从肌质网中释放出来
• 载体蛋白既可介导协助扩 散,也可介导逆浓度梯度 或电化学梯度的主动运输。
• 通道蛋白只能介导顺浓度梯 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
第五章 跨膜运输 Chapter 5 Membrane Transport
第一节 被动运输
一、简单扩散 二、协助扩散
三、质子泵
四、ABC 转运蛋白 五、协同运输
第二节 主动运输
-10 ~ -100mV
动作电位 active potential
去级化
复级化
阈电位
超级化
阈值电位
Na + -K +泵 K+泄漏通道
超级化时膜电位 使K+通道关闭
ATP驱动泵-2
2.2 P型离子泵---Ca2+ pumps
• Ca2+ pumps 在信号转导之后将 Ca2+ 运出细胞浆 – 胞浆[Ca2+] =10-7 M ,胞外 [Ca2+]=10-3M – 维持Ca2+ 梯度是细胞信号转导的必要因素 – Ca2+ pump起非常关键的作用
载体蛋白(carrier protein)
又称作载体、通透酶和转运器
通道蛋白 (channel protein)
能形成亲水的通道,允许特定的溶质通过
1.1
简单扩散
simple diffusion
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 通过简单扩散跨膜运输
• 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
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 道,允许适当大
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顺梯度通过,又称为离
子通道(ion channel)。
– 形成跨越脂双层的充水性孔道 – 当孔道开启时,允许特定大小和特定电荷的溶质 通过 – 与待转运物质的相互作用较弱 • 无机离子 • H2O
通道蛋白
Water-filled pore that allows ions of certain charge and size to pass through
• Ca2+泵将Ca2+泵回肌质网,肌肉回到松弛状态
Ca++ ATPase
Maintains low cytosolic [Ca++] Present In Plasma and ER membranes
将一个溶质的上坡运输与另一个溶质的下坡运输耦联
将上坡运输与ATP水解耦联 将上坡运输与物理能(如光能)耦联
ATP驱动的主动运输(ATP-driven active transport) -初级主动运输
此类主动运输都需要水解 ATP来为物质的逆浓
度梯度运输提供能量,推动此类运输的蛋白质本身 都是ATPase,这些ATPase又被称为离子泵。
potential)的产生:
– 每一循环泵出3 Na+ 泵入2 K+
– 导致细胞电位内负外正
• 对调节动物细胞的渗透性起关键作用
– 水通过渗透作用可沿浓度梯度慢慢进入细胞(osmosis)
• 吸收营养:Na+是常用的协同转运离子,其电化学梯 度为耦联转运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提供驱动力
植物细胞、真菌和细菌质膜上没有Na-K泵,但具有P型H+泵 将H +泵出细胞,建立和维持跨膜的H电化学梯度
第五章 跨膜运输 Chapter 5 Membrane Transport
导 言
• 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环境或通过细胞内膜与胞浆进行物 质交换称物质跨膜运输 • 跨膜运输的意义 – 维持细胞内成分与外界的差别
– 保持细胞内生理环境的稳定
• 跨膜运输具有选择性 –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 中间产物留在细胞 – 废物排出细胞
运输方向决定于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
载体蛋白介导的被动运输 - Glut (glucose transporter)
• Glut1 是一个葡萄糖运输载体 :GLUT1 facilitates the transport of glucose across the plasma membranes of mammalian ce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