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1000例(7)】“我的创业故事”

合集下载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

真实的创业小故事【篇一:真实的创业小故事】真实的创业小故事1:弯下腰更接近梦想没钱,没人,没技术,一个大学生如何年入千万?26岁的锐锋网创始人张晓真,却因此在2014年中国福克斯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中名列榜首。

张晓真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家境贫困,就想自己赚钱。

他在淘宝上开设了自己的手机专卖店,虽然赚不了太多的钱,但够学费和生活费,也让他学会了自立。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就业的压力令张晓真寝食难安。

张晓真自己创业,为了寻找,他在网上偶然看到了英国的一家公司,专门回收手机,市场越做越大。

而此时,国内旧手机市场空缺,且消费者更换手机的频率越来越快。

张晓真决定做自己比较熟悉的手机市场。

有了目标,可是没有启动资金怎么办?张晓真想到了风投机构。

要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有人给投资就好了。

同学们都说张晓真疯了,简直是异想天开。

嘲笑反倒激发了张晓真的斗志:没有行动怎么会知道结果?他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商业计划书,并做成了只有一页的中英文双版,简单说明了自己的创业构想。

第一个月,他向100多家风投公司投去了自己的计划书,没一点回音,第二个月,第三个月,他继续投,每个月都投出去100多份,结果都是石沉大海。

但他并没有灰心,继续投。

见面后,对方觉得旧手机市场前景可观,决定给他几十万元创业。

回来以后,张晓真就创办了锐锋网,租了一个车库作为办公场所,还请了一名员工做内勤,负责在网上接单,自己则到处找业务。

随着二手手机回收量与日俱增,张晓真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可他觉得靠转卖二手手机并非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就在这时,他看到一则消息,1吨的废弃手机却能提炼出一两百克的黄金、100公斤铜、3公斤银及其他金属。

张晓真开始琢磨向废旧手机的拆解回收利用转型。

可是,国内多数企业都只有拆解业务,没有回收提炼的技术,寻找合作方又是一件头疼的事。

突然有一天,他接到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说是看到一则新闻,国家领导人出访欧洲,考察了比利时最大的贵金属精炼厂优美科。

【创业故事1000例(7)】麦考林顾备春:颠覆洋规则 “土葱”炼成记

【创业故事1000例(7)】麦考林顾备春:颠覆洋规则 “土葱”炼成记

麦考林顾备春:颠覆洋规则“土葱”炼成记“在零售、服务性行业,国外越是成功、越是强势的企业,在中国越是做得糟糕。

你看家乐福和沃尔玛,家乐福在法国已经快倒闭完蛋了,所以它不会把法国的那套当作标准来强制执行。

沃尔玛这么成功,很强势地把美国的这一套copy到中国,复制到日本死掉了,复制到韩国死掉了,复制到中国,目前还没死掉。

如果还不变的话,我已经看到它的未来”夜,9点半,顾备春安静地坐在咖啡馆里等。

一位风尘仆仆、头发一丝不苟地向后梳的男子进入他的视线——来人正是红杉中国基金创办人、合伙人沈南鹏。

几个小时后,从浦东机场赶来赴约的中国风投“教父”将掷下迄今为止的最大一注。

沈南鹏的注2007年9月这个夜晚,两个上海男人面对面开始了第一次长谈。

当得知麦考林在过去10年里,没有追加一分投资、靠着自有资金每年维持60%的高增长,起初没觉得这生意有多靓丽的沈南鹏觉得很意外——他曾成功创办过携程,当时也是进行几融资才得以成功上市的。

他开始对对面坐着的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边喝着咖啡,两个人就商业模式、现金流、优势、经营风险等话题深入地聊开了。

顾备春也在暗暗打量着这位被传得神乎其神的中国风投“一哥”。

麦考林就是他的孩子,如今大股东——华平基金投资麦考林12年的期限到了,正在四处寻找愿意接盘的买家。

身为CEO的他也有自己的杀手锏——如果来人不那么顺眼,“谢谢你们认可麦考林。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必须是全资收购。

”他手里也拥有一些管理层持股。

撂摊子的台型一摆,已经吓跑了四五家风投——7年之前,这家外资唯一投资成功的邮购公司,正是在顾备春的带领下才起死回生。

一家日本公司的代表摆摆手,操着吃力的中文——“你走,那可不行。

”这次,两个男人互相看对了眼:一个说,请放心,我肯定不会走,我有这个commitment,这是我对麦考林未来四五年的业绩增长预计。

另一个说,你们不用急,这个投资项目还有很长的年限,哪怕公司上市了,我们也不会卖掉的。

【创业故事1000例(7)】穷人的智慧

【创业故事1000例(7)】穷人的智慧

穷人的智慧1、王青来:从摆地摊到千万富翁18年前,一个年轻人背着简单的行囊,闯入了一个陌生的城市;面对莫测的未来,一无所有的他胼手胝足,砥砺奋斗。

18年后,他资产上千万,拥有一家自己的公司,完成了一个小摊贩到企业家的过渡。

他,就是义乌台州商会常务副会长王青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今年47岁的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热情真诚,话虽不多,却不乏精明。

笨拙的握笔姿势,端正有力地在记者的笔记本上写下了他的名字。

才读了两年小学的王青来,10多年来,用他的勤奋“调度”着精明,生意越做越大。

王青来是椒江洪家人,8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人世,是母亲一手将他拉扯大的,因家境贫寒只读了不到两年小学的他便被迫辍学。

回忆起小时候的生活,王青来很是感慨:“每天都在为生存挣扎着,吃了早饭,往往中饭还不知道有没有着落。

”王青来告诉记者,10岁的时候,他就能上山砍柴、下河摸鱼了,他知道母亲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并不容易。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王青来说,10多岁的时候,他已经在外面打零工补贴家用。

虽小学没有毕业,但他这人还是挺聪明的。

坏了的收音机、坏了的电视机在他手里很快分解后,被重新拼凑回去,又“复活”了。

在他23岁的时候,村里把唯一一辆拖拉机交给了他管理。

“当过厂长,办过家庭作坊,努力尝试着使自己能赚到更多的钱。

”王青来告诉记者,自从结婚后欠下了6000元的外债,光每年的“三分利息”就够他一年的收入,他开始不安分起来。

“树挪死,人挪活,不能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一定要闯出去。

”王青来下定了决心。

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卷着铺盖,扛着一大袋自家加工的纽扣,1989年,王青来到了义乌开始他的“闯市场”生涯。

“以前只是把加工好的纽扣卖到义乌来,现在我自己就在义乌卖。

”王青来告诉记者,白天他摆地摊卖纽扣,晚上就和老婆挤在又阴又潮的出租房里。

那时候,起五更、爬半夜,不知什么是苦、什么是累,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赚钱”。

人辛苦,钱赚到了,一趟下来竟有四五百元的利润。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励志真实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励志真实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励志真实创业故事主要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告诉大家创业当中的技巧和经验让后来者学习和借鉴。

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希望能帮到你。

创业故事1000字左右篇一在德国,有一名叫安格拉的小姑娘,从小身体协调性就很差,学走路、跑步都比同龄的孩子晚得多。

5岁的时候,她下坡还会经常摔倒,甚至一度对下楼梯都有恐惧心理,根本没有生活的自信。

上小学后,安格拉最怕上体育课了,她总担心自己笨拙的动作会被同学讥笑,于是经常逃课。

老师发现后,对她说:“你这样长期逃避,只会导致你更差啊!”安格拉没法,只好硬着头皮练习,可是她总是拖延到快下课的时候再练。

因为她认为,这个时间来练,同学们就很少有机会看她的笑话了。

12岁那年,体育老师教跳水。

老师讲完跳水的动作要领后,同学们都急不可耐地冲上跳板,往泳池里跳。

安格拉磨蹭地跟在最后,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完美入池,心里越发惶恐。

身旁不断有同学擦肩而过,他们已往返跳板数次。

有同学嘲讽她:“你怎么还不跳?准是被跳板吓破了胆吧!”安格拉故作平静地回答:“我正在努力领悟。

”她足足站了45分钟,大家都以为她要放弃时,她径直冲上跳板,果敢地跃起,纵身跳入泳池深处。

她的动作虽然算不上十分优美,但她的压轴一跳,还是吸引了众人,赢得了喝彩。

这一跳,让安格拉找回了自信。

她这才明白,拖延到最后,其实能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平缓心情,并从他人身上汲取经验。

谁也想不到的是,安格拉大学毕业后,选择了从政,后来竟然成了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也就是现在的安格拉·默克尔。

默克尔接受媒体采访,回忆起这个童年小插曲时说:“我就在那一刻有了勇气,后来遇到什么事都没有畏缩过。

”她说自己是那种“需要很多准备时间,尽量想得多一些的人,而不是天生勇敢的人”。

默克尔成为德国后,仍告诫自己,办事要沉稳。

即使面对国内外的各种危机,默克尔也一次次地选择了慢半拍再决策,多次力挽狂澜。

她曾坦言,自己并非无所不能的女强人,所以需要更多的时间思考,在慢中取胜。

我的创业故事

我的创业故事

我的创业故事从小,我就怀揣着一个梦想,那就是创业。

我的家人也曾有过担忧,认为一个女孩子并不适合这条道路。

但我想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女性,我并不想被任何的限制所束缚。

在这一点上,我是倔强的。

曾经我为了筹集创业资金,一天之内跑了几十家企业。

我知道路上的每一处都被脚步踩出了温度,阳光照射下留下了一个一个的脚印。

面对初次的失败,我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总有一天会成功。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公司。

从一开始的小规模,到现在的稳步发展,我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挑战。

记得有一次,为了解决公司的资金问题,我四处奔波,最后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成功获得了贷款。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寻找机会。

如今,我已经不再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手创业者了。

我开始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公司的管理和发展上。

我明白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要有出色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强大的团队凝聚力。

于是我开始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能力,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同时我也学会了倾听和尊重每一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这让我在决策时更加自信和果断。

回望过去的创业历程,我深知自己走过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我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那些曾经支持过我的人。

正是他们的陪伴和支持让我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挫折。

创业的路途上总会有荆棘和坎坷,但我从未后悔选择这条道路,因为我相信只要不放弃,总有一天会看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面对未来,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迎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深知要想让公司更上一层楼,必须不断创新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我将继续关注市场动态,把握行业趋势,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同时,我也会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让他们与公司共同成长。

总之,我的创业故事是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旅程。

在这条道路上,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抓住机遇、如何与团队共同成长。

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创业故事1000例(7)】福锦米与薛新茂的创业史

【创业故事1000例(7)】福锦米与薛新茂的创业史

福锦米与薛新茂的创业史创业,是很多年轻人心中涌动的梦想。

但是,创业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西安市市长陈宝根说,“未来的西安是一座创业型城市”,西安这座城市为广大有创业梦想的年轻人提供了宽广的舞台。

在西安,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怎样走向成功之路?在令人羡慕的业绩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每个创业者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更要面对随时不可预测的风暴和暗礁,一个企业经历了狂风暴雨般的锤炼,才会逐渐走向成熟,而这个过程,非常考验创业者的恒心、耐力。

近日,记者专访了陕西福锦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薛新茂,他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心经”。

决心改变命运的关键是不抱怨“家里有四个孩子,我是老三,小时候一直都吃苞谷面,吃白面馍,那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奢侈品。

”薛新茂说,在童年的记忆里他家的经济状况一直都入不敷出,每年都要向生产队借钱借粮过日子,一年辛苦劳作下来,所有的辛苦劳动都不够给生产队还债。

薛新茂1968年6月出生于陕西大荔县一个普通庄户人家,中学毕业后,他跟着哥哥来到西安打工。

那时候,哥哥开了一家饭店,薛新茂就在店里做勤杂工。

家境贫困这个现状是现实存在的,但在薛新茂看来,这一切都没有啥好抱怨的,“命运给咱安排了啥,咱就接受啥,你得看清楚现实,再寻找改变的方法。

”薛新茂说,在他人生中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接受现实,不抱怨。

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是为自己的不如意寻找借口而已。

1987年,陕西省的市场经济开始出现萌动,议价粮油店的出现就是一个标志。

城市居民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自由购买大米、面粉、食用油,这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生活了几十年的居民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薛新茂的哥哥顺势而为,开起了一家议价粮油店。

回忆起往事,薛新茂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一袋50斤的大米七块五毛钱,一袋富强粉是十一块七毛五,菜子油是八毛二分钱一斤。

”在粮油店里,薛新茂看到了粮食市场的蓬勃发展,他觉得开粮油店将在粮油店里,薛新茂看到了粮食市场的蓬勃发展,他觉得开粮油店将是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他认为自己也能从粮油市场中赚取到利润。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故事一、创业故事白手起家1、王某白手起家创业这是一个说明从穷困中挺身而出的故事。

王某住在一个偏僻的乡村,他家一向穷困。

但王某不甘于安于现状,在经过短暂思考后,他决定跳出现实的束缚,学习一门技术,然后自己创业。

他买了一台缝纫机,开始学习如何使用它,接着又请了一位老师来教他缝制衣服。

他利用自己的经验,以及老师的指导,逐渐将自己的衣服制作技巧提高到一定水平。

慢慢地,他的技术渐渐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被认为是当地最好的衣服制作师。

他也因此赚到了不少的钱,用以改善家里的经济状况。

他也把赚到的钱用来买一台更好的机器,完善他的制作技术。

他的创业故事同时也是一个精神的追求,以及让生活改变的故事。

2、叶老师的白手起家创业叶老师是一位出身低贱的贫困家庭的人,他母亲患有癌症,经济实在困难,他没有买得起学习资料就开始独自自学,并在几经周折之后被录取到大学。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只能去田间地头做些粗活赚点零花钱养家。

虽然每天的收入不多,但叶老师却没有放弃,他坚持提升自己的学历,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很多技术。

最后,叶老师做出了终极决定,他利用所学的技术,在一个小县庄里开了一家家具店,由本地木材手工制作家具,慢慢地,他的家具店越做越好,甚至远近闻名,叶老师也很快就从贫困中走出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3、李某的白手起家创业李某住在一个贫穷的村庄,家贫困潦倒,他只能靠每天种地来维持生计,靠家里的几口人苦苦支撑,守着那最低的收入不停的渡过日子。

但李某不甘于安于现状,在考虑了很久后,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开始学习技术,并建造一台磨粉机,做小吃店的最主要产品。

慢慢地,他的小吃店越来越有名,甚至就近各地都有客人来,就这样,他把自己一家从刚开始的贫穷,发展到经济实力比较稳定的小富翁,他还因为自己的创业精神获得了当地的表彰。

经过以上我们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就是用自身的努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剂。

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范文七篇

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范文七篇

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范文七篇第1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开网店不是闹着玩的,这里面学问大着呢!”面对种种质疑和不理解,方正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梦想,下决心要做出一番成就给周围的人看看。

“第五天的晚上,我清楚的记得大概是七八点钟,突然一个顾客跟我交谈起来。

”说起第一笔生意,方正突然兴奋了起来,声音也提高了不少。

“那名顾客很爽快,简单问了几句尺码大小之类的问题,就提交订单付款了,这对我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第2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在方正看来,自己经营网店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做成这样,最大的秘诀就是口碑。

除了衣服质量以外,服务也是关键。

如今网上的商家良莠不齐,消费者经常会购买到一些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产品,这也让消费者对网购心存芥蒂,而方正则尤其重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一旦有买家反映质量问题,他都是第一时间去解释道歉并检查自己的产品,服装产品他是严格把关滴!第3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禹化普来自山东临沂市蒙阴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学时便跟随父母放羊,种花生、地瓜……他说,小时候的自己还不敢有梦想,只盼望能快点走出山村,减轻家庭负担。

如今的禹化普早已实现了这个愿望,不过,在他看来,一切才刚刚开始,他渴望的是,不断颠覆。

第4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坚持终于有了回报,不到一年的时间,方正的网店收益在逐渐增加,最高记录是时候他是月赚近2万元,而且收入还在持续增长中。

第5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2023年3月初,方正注册了网店。

一个跟时尚完全不太搭边的男孩,开始把握女装的市场定位和潮流趋势。

方正说,网店筹备初期,他会时刻关注一些风向标似的杂志和网站。

“看看流行的服装款式,以及畅销的款式,在货源寻找的时候有独特眼光。

”第6篇:90后草根创业成功的故事大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禹化普接触到负责推广“台湾手抓饼”的许少波,于是两人合作在沙坪坝陈家桥开了第一家店。

“当时我找同学借了三四万,进货卖货全部自己来,虽然身体劳累却干劲很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创业故事”
1、创始人:我的创业故事
我的创业生涯是从开发Kiko开始的。

那时我还在耶鲁大学读书,在学校的最后一年我和Emmett Shear一起设计出了第一款基于Java的网络日历应用的原型。

随后我们找Y Combinator拿到了一笔资金用于这一项目的开发。

可是在我们为这个项目辛苦奋斗了一年多后,Google发布了自己的Calendar,一瞬间就将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用户群夺了过去。

不过现在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并不是单纯的被Google打垮了,因为这个项目或许注定会失败。

那时我们未能深刻考虑单单拥有一份独立的网络日历的局限性(没人会愿意要无法提供电子邮件服务的日历应用)。

在经历了这一失败后,我们感到非常的沮丧,开始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玩游戏中。

那时候,我似乎感到自己再也不会去创业了。

我们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什么都没做成。

那时候的天使投资市场也不如现在这么活跃,好不容易拿到的7万美元却付之东流,我们也没能创造出一个真正有吸引力的产品。

想到这些我开始考虑回到西雅图去,为自己换行业。

不过现在回忆起来,能够成为Y Cominator创业社区的一份子也还是非常有意的,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与其他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结成了好朋友,如Xobni的Matt Brezina和Adam Smith;Scribd的Trip Adler,Tikhon Bernstam和Jared Friedman等等,我很欣慰我现在还和这些人保持着友谊,也非常高兴看到他们其中许多人的公司都发展得不错。

后来的一次突然事件改变了我颓废的状态。

我记得在一次YC聚餐后回来,我和Emmett 检讨了有关Kiko的一些战略,这时我的头脑中突然闪过了一个奇特的想法:要是你能在网络上听到声音节目会怎么样?视频的呢?实时视频的呢?这样我们的讨论一步一步向前展开。

一个围绕某人7天每天24小时生活的不间断的实时视频节目会不会有人愿意看呢?要是我们能再为这个节目搭建一个供观众讨论交流的社区呢?天哪,我一下子兴奋起来了,这不是一种全新的娱乐方式吗?
于是我开始在YC的聚会上提我的这个想法,我甚至连名字也想好了.(以我自己的名字命名)。

而且在一次去华盛顿的路上,我还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我的父亲和大学好友Michael Seibel.终于我觉得我们可以将自己从Kiko的挫败中拉回来了。

此后,我和Emmett 还想到了其他的创业点子(或许那时我明白了我还是希望留在这个行业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想法是开发一个网络应用将博客里的RSS内容输入进去重新排版并以杂志的形式打印出来。

怀揣着我自己得意的想法,我最终来到了Y Combinator合伙人Paul Graham的家里。

我去的时候,Robert Morris也在,我于是向他们两位介绍了我的从博客到杂志的应用的想法。

但是Paul似乎兴趣不大,他觉得不会有很多人使用。

这时,他问我:“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我于是将说了出来。

因为我觉得我有激情去做这个项目,而且创造一个全新的娱乐方式也肯定会有很大的市场(异想天开吧!)听我讲完后,Paul有点心动了。

但是Robert对此的看法是“我愿意投资,但是我仅仅是想看你这个愚蠢的想法能做到什么地步。

”最终我和Emmett还是拿到了一笔5万美元的投资。

6个月后,我们再招募了两位共同创始人(Kyle V ogt-我们的硬件专家,是我们连哄带骗从麻省理工学院拉出来的;Michael Seibel-我的大学好友,担任我们公司的“制片人”)。

一切开始了,我们建立了一个网站,挂上了视频播放器和聊天应用,并且设置了两台摄像机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