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优质课教案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丛林律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丛林律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丛林律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丛林中的各种动物和植物,感受丛林的趣味性。

2. 通过律动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丛林动物律动:模仿丛林中的动物,如猴子、兔子、大象等,进行相应的律动动作。

2. 丛林植物律动:模仿丛林中的植物,如树、花、草等,进行相应的律动动作。

3. 丛林环境保护律动:通过律动活动,教育幼儿保护丛林环境,关爱大自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丛林动物和植物的律动动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 难点:让幼儿在律动中表现出丛林动物和植物的特点,以及关爱大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宽敞的教室或户外场地。

2. 教学道具:动物、植物图片或模型,音乐播放设备。

3. 教学材料:丛林律动动作图示,团队协作游戏道具。

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幼儿做简单的丛林动物和植物模仿律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教学基本律动(10分钟):a. 教师示范丛林动物和植物的律动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b. 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律动动作,分组进行练习。

c. 每组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团队协作游戏(10分钟):a. 教师组织团队协作游戏,如“丛林冒险”,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所学律动动作。

b. 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

4. 情境表演(5分钟):a. 教师创设丛林情境,引导幼儿运用所学律动动作进行表演。

b. 幼儿分组进行表演,教师点评并指导。

b. 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保护丛林环境的重要性。

6. 活动延伸(课后):a. 教师布置课后任务,如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创作丛林律动动作。

b. 鼓励幼儿在课后与家人、朋友分享所学丛林律动,传递关爱大自然的理念。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律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他们对丛林动物和植物律动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团队协作游戏和情境表演,评价幼儿的协调性、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教案:丛林旅行

幼儿园大班律动游戏教案:丛林旅行

幼儿园大班节奏游戏计划:丛林旅行钢琴作品《演艺人》是在中国流行的Ragtime(被称为“ Lager”),它是美国流行音乐中最早具有民族影响力的真正黑人音乐。

它也是爵士乐的起源。

如今,人们几乎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在聆听和娱乐。

《演艺人》这首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分段。

通常是低音区的双拍。

高音调区域具有连续,强和弱的节奏变化。

尽管节奏很困难,但旋律却很独特且很有个性。

容易记住。

爵士乐的节奏对如今的孩子们并不陌生。

相反,它是由孩子们的爱,大胆的模仿和创造引起的,因为它轻松,幽默和幽默。

结合公园音乐学院的研究与开发,“中大班”模仿经典音乐剧片段,丰富了儿童表演的经验,如《猫》、《雨中。

隋》、《迈克·杰克逊beat it》,丰富了爵士乐的历史和发展7JL儿童的音乐和风格特征。

经验。

拉格泰姆(Ragtime)的源头是舞蹈音乐,例如黑色剧团后期的蛋糕舞。

这种代表性的蛋糕舞是内战前种植园中奴隶的滑稽舞。

葡萄干蛋糕以赢得舞蹈比赛的奖项命名。

我把这个故事渗透到音乐活动中,借用了《演艺人》来填写歌词,并帮助孩子们理解,使孩子们能够在故事情节中理解拉格玛特步舞的历史背景,并让孩子们通过玩音乐游戏一系列的游戏情况。

中国科学院学会了蛋糕舞。

二,相关学习资料[图片]眼镜蛇,鸵鸟,孔雀,非洲狮[材料]红帽子16最高层[一些行动建议]前奏:戴上帽子塑造形状,然后戴上帽子并将其缓慢滑动到胸部。

1-2个小节:将帽子戴在胸前,在两腿之间跳跃。

3-4条:左手帽,右手手指5-6小节:左手叉腰,右手甩帽子第7-8节:帽子戴头以进行左右移动,最后是形状(左手叉腰,右手罩)[游戏建议]1.拍摄照片并阅读“哦”时,您可以创建一个自由创建的模型。

2,模仿不同动物的动作特点,大胆表现。

三,教学活动[活动]湖享受轻松,机智和幽默的爵士乐,并了解蛋糕舞的基础知识。

2.可以在音乐的指定段落中自由创建,并大胆表达不同动物的姿势和特有的动作。

3.体验在游戏中遇到不同动物的刺激和兴奋,并感受音乐的轻盈与舒缓。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教案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教案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教案一、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团队合作意识。

2.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发展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动物的热爱,激发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1.教学材料:音乐CD、动物图片、丛林背景图。

2.教学场地:宽敞的舞蹈教室。

3.教学器材:音响、话筒。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活跃气氛。

2.教师出示丛林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丛林里的动物。

(二)基本部分1.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简单的节奏动作。

(1)教师示范,幼儿跟随模仿。

(2)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节奏的快慢、强弱。

2.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引导幼儿模仿动物的动作。

(1)教师示范,幼儿跟随模仿。

(2)教师引导幼儿注意动物的特征和动作。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舞蹈。

(1)教师示范,幼儿跟随模仿。

(2)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舞蹈的队形、动作和表情。

4.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2)幼儿参与游戏,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提高部分1.教师出示难度较高的节奏动作,引导幼儿挑战。

(1)教师示范,幼儿跟随模仿。

(2)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舞蹈,增加舞蹈的难度。

(1)教师示范,幼儿跟随模仿。

(2)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舞蹈的队形、动作和表情。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提高游戏的难度。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

(2)幼儿参与游戏,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反思1.教师反思活动的组织是否合理,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2.教师反思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一)导入部分1.热身运动(1)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

(2)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跃气氛。

2.观察丛林背景图(1)教师出示丛林背景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丛林里的动物。

(2)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幼儿对丛林动物的了解。

教案大班韵律课教案《丛林秘境》

教案大班韵律课教案《丛林秘境》

一、教案名称:教案大班韵律优质课教案《丛林秘境》二、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丛林的氛围,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通过学习韵律操,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四、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丛林秘境》2. 韵律操学习:模仿丛林中的动植物动作五、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跳绳、捉迷藏等。

b. 引导学生做韵律操的基本动作,如点头、摆动、弯腰等。

2. 音乐欣赏《丛林秘境》(5分钟)a. 向学生介绍丛林的概念,引导学生想象丛林中的景象。

b. 播放音乐《丛林秘境》,让学生感受丛林的氛围。

c. 引导学生随着音乐摇摆身体,感受节奏。

3. 韵律操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韵律操动作,如模仿猴子爬树、小鸟飞翔等。

b.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韵律操,注意动作的准确性。

c. 学生分组进行韵律操练习,互相纠正动作。

4. 创意表现(5分钟)a. 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韵律操动作。

b.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创意动作。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收获。

b.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建议。

c. 教师总结反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潜能。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个别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表情和动作,判断其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程度。

2. 通过观察学生在韵律操学习中的表现,评估其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分享,了解其在创意表现环节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准备:1. 音乐《丛林秘境》的播放设备。

2. 韵律操动作图解或示范视频。

大班音乐创造性律动活动森林晚会教案

大班音乐创造性律动活动森林晚会教案

大班音乐创造性律动活动森林晚会教案教案名称:大班音乐创造性律动活动森林晚会一、教材分析: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要求幼儿听懂音乐、欣赏音乐,还要培养幼儿的音乐感觉和音乐创造力,让幼儿学会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因此,此次音乐活动需要搭配创造性律动,让幼儿在音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

在场景上,倡导环保、珍爱大自然的思想,借助场景制造出浓厚的森林氛围,更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和参与感。

二、教学内容:1.活动方式:森林晚会。

2.活动目的:(1) 培养幼儿创造性律动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力。

(2) 引导幼儿珍爱大自然、环保意识。

3.活动内容:(1)前奏:全场灯光暗下,让幼儿进入“森林”。

(2)舞蹈:请幼儿们跳自由的森林舞,让孩子们在音乐的律动中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3)毕业季的旋律:比赛环节的背景音乐,该歌曲节奏轻快,适合让幼儿参与并展现自己的表演天赋。

(4)唱歌表演:请幼儿们组成小组,自由选择歌曲,唱自己喜欢的歌曲,并利用场景搭配故事,让孩子们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也接受知识科普。

(5)乐器表演:请幼儿们自由选择乐器,演奏自己喜爱的曲子,或小场景剧,为音乐锦上添花。

(6)合唱:请幼儿们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并利用场景搭配,增强孩子们对环保和珍爱大自然的认知。

4.教学重点:(1)引导幼儿珍爱大自然,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培养幼儿创造性律动能力,展现和发挥自己的音乐才能。

5.教学难点:(1)如何组织幼儿进行舞蹈表演,唱歌表演,乐器表演等不同形式的音乐活动。

(2)如何通过场景的设置,使整个音乐活动更生动、更愉悦。

三、教学方法:(1)游戏化教学方法:采用森林作为背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音乐知识和鼓励创造性思维。

(2)观摩教学方法:利用孩子们的特殊经验和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通过观摩模仿教师、大人或者其他同伴的表现,让学习过程更加自然和愉悦。

(3)竞技教学方法:在乐器表演的环节中,给幼儿在音乐和表演方面打分,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教案大班韵律课教案《丛林秘境》

教案大班韵律课教案《丛林秘境》

教案大班韵律优质课教案《丛林秘境》(一)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受丛林的氛围,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丛林秘境的主题旋律。

2. 学习简单的韵律动作和舞蹈。

3. 进行丛林秘境的创意表演。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丛林秘境的主题旋律,能跟随音乐进行韵律活动。

2. 教学难点: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丛林秘境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乐器:鼓、铃等。

3. 舞蹈道具:草裙、树叶等。

4. 音乐CD:《丛林秘境》主题曲。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丛林秘境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想象丛林中的景象。

2. 学习主题旋律:播放《丛林秘境》主题曲,让幼儿聆听并学唱。

3. 学习韵律动作:教师示范简单的韵律动作,幼儿跟随学习。

4. 舞蹈教学:教师教授丛林秘境的舞蹈动作,幼儿跟随练习。

5. 创意表演:分组进行丛林秘境的创意表演,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教案大班韵律优质课教案《丛林秘境》(二)六、教学目标:1. 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2.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丛林秘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七、教学内容:1. 深入学习丛林秘境的主题旋律。

2. 学习复杂的韵律动作和舞蹈。

3. 进行丛林秘境的创意表演。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丛林秘境的主题旋律,能跟随音乐进行韵律活动。

2. 教学难点: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的加强。

九、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丛林秘境的图片、视频等。

2. 教学乐器:鼓、铃等。

3. 舞蹈道具:草裙、树叶等。

4. 音乐CD:《丛林秘境》主题曲。

十、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丛林秘境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想象丛林中的景象。

2. 复习主题旋律:播放《丛林秘境》主题曲,让幼儿聆听并学唱。

3. 学习复杂韵律动作:教师示范复杂的韵律动作,幼儿跟随学习。

幼儿园大班丛林律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丛林律动教案

幼儿园大班丛林律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丛林中的各种动物和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律动的方式表现丛林中的事物。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认识丛林动物教学内容:学习丛林中的常见动物,如猴子、兔子、大象等,了解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幼儿认识丛林动物,并进行简单的律动表演。

2. 第二课时:认识丛林植物教学内容:学习丛林中的常见植物,如树木、花草等,了解它们的特点。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图片、种植植物等活动,让幼儿认识丛林植物,并进行相关的律动表演。

3. 第三课时:丛林中的好朋友教学内容:学习丛林中的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幼儿的关爱意识。

教学活动:通过故事讲述、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丛林中的动植物相互依存、相互关爱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的律动表演。

4. 第四课时:丛林律动创作教学内容: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丛林律动。

教学活动:提供各种乐器和道具,让幼儿在音乐伴奏下,自由发挥,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丛林律动。

5. 第五课时:丛林律动表演教学内容:让幼儿进行丛林律动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丛林律动表演,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师生观看,增强幼儿的表演信心和舞台意识。

三、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让幼儿直观地认识丛林中的动物和植物。

2. 故事讲述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幼儿了解丛林中的事物和现象。

3. 律动教学法:通过音乐、舞蹈等律动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4. 创作教学法: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丛林律动的创作。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丛林动物和植物的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律动表演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节奏感和舞台意识。

3. 搜集家长和同伴的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在课堂外的表现。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教案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教案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丛林中的常见动物和植物,增强对自然环境的认知。

2. 技能目标:通过韵律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意识。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丛林秘境的探索欲望,培养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丛林动物、植物图片,音乐播放设备,节奏乐器。

2. 环境准备: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适当的装饰以营造丛林氛围。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韵律操,活跃气氛。

1.2 进行“动物模仿”游戏,让幼儿模仿丛林中的动物,增进对动物的认知。

2. 主题活动(10分钟)2.1 教师展示丛林动物、植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图片中的动物和植物。

2.2 教师播放音乐《丛林秘境》,幼儿根据音乐节奏进行韵律活动,如模仿动物动作、植物生长等。

2.3 教师指导幼儿使用节奏乐器,如拍手、敲击等,为音乐伴奏。

3. 实践环节(5分钟)3.1 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丛林主题(动物或植物)。

3.2 每组幼儿共同创作一个关于丛林主题的韵律表演,可以包括动作、歌曲、节奏乐器等。

3.3 各组幼儿进行表演,其他幼儿观看并给予掌声。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

2.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丛林中的动物和植物?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增进对丛林环境的了解。

2. 环境教育:组织幼儿开展保护生态环境的公益活动,如植树、环保宣传等。

3. 艺术创作:让幼儿发挥创意,用画笔描绘自己心中的丛林秘境。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导入: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丛林秘境的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探索: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丛林环境,观察动物和植物的特点。

3. 体验: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韵律活动,模仿动物和植物的动作。

4. 创作: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节奏乐器,为丛林秘境的音乐伴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
挑战5+线路图,完整表现探险全过程。

挑战4+分角色表现(探险家和秘境景物)。

挑战3+确定秘境主题,小组合作创编。

挑战2+发现秘境,随乐想象。

挑战1+小溪遇到的各种生物,动作创意表现。

音乐用动作表现探险、路过小溪。

动作位上动作3遍。

故事小探险家们去丛林秘境探险。

动作建议:
[1-2]小节:前奏空拍。

教师预令“准备出发”
[3-4]小节:随乐合拍走路踏步动作,一拍一下。

[5]小节:一手上举靠额头,手心向下做“看”的动作,一手向后撑开。

两拍一“看”,双手交替进行。

[6]小节:一手放耳边做“听”的动作,一手向后撑开,一小节一下定格。

[7-10]小节:同上3-6小节动作。

[11-14]小节:创编动作,随乐做各种小溪里生物的游动动作(大胆想象)。

[13-22]小节:同上3-10小节动作。

[23]小节:双手交替作拨开草丛动作,曲臂胸前向外打开。

左两拍一下,右两拍一下。

[24-26]小节:小步走动作,一拍一下,共12拍。

[27]小节:双手交替作拨开草丛动作,曲臂胸前向外打开。

左两拍一下,右两拍一下。

[28]小节:小跑步到椅子后面
[29]小节:第一拍,举起望远镜站立;第二拍,拿着望远镜反坐在椅子上;第三、四拍,拿着望远镜跳望远方。

[30-37]小节:分角色表演。

表演“探险家”的孩子原位坐椅子上作观看动作。

表演“秘境的孩子4人大胆想象创造,合作表演,共32拍,8小节。

[38-39]小节:一手放耳边,一手向后撑开,作“倾听”动作。

两小节,8拍。

教师语音提示“太阳下山了,让我们跟丛林说再见,赶快回家吧!”
[40-47]小节:同上3-10小节动作。

[48-54]小节:尾声,向丛林作再见动作,走出教室。

活动目标:
1.在丛林探秘的情景中体会音乐“生机勃勃、神秘奇妙”的意境,能用随乐合拍的动作感受乐段A与C。

2.在乐段B和乐段D处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肢体表达。

3.体验与同伴合作构想与创造的乐趣,激发艺术表达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看过或听过关于探险的动画片及故事,初步了解探险的过程。

2.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标题卡片、记号笔、秘境背景屏风。

活动过程:
一、引入情境,初步感受音乐
我带来了几位朋友,猜猜他们正准备去干嘛?要去哪探险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结合图谱,欣赏并合乐感受第一乐段“探险之路”
(一)感受A段音乐
师幼合乐表现A段音乐“走入丛林”。

(二)感受B段音乐
猜猜我们来到了哪里?在小溪里会看到什么?幼儿大胆想象创编动作。

(三)感受C段音乐
1.教师肢体动作演绎C段“拨开草丛”,引发悬念。

2.师幼合乐表现C段音乐。

三、发挥想象并创造表达,欣赏第二乐段“奇妙秘境”
1.感受音乐的奇妙、梦幻:到了哪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2.幼儿分组讨论创编情境合乐表演,教师询问、倾听、指导,并记录每个情境的标题。

3.幼儿尝试表现“奇妙秘境”。

四、在角色游戏中完整表现音乐故事,在反思评价中提升艺术表现
1.借助图谱与幼儿共同回忆梳理音乐情境。

2.完整表现音乐,请一组幼儿表演“秘境”,其余幼儿扮演探险者。

3.交换角色,再次完整游戏表演,组织幼儿进行反思评价。

4.随音乐跟丛林说再见,结東偷快的“探险之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