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合集下载

无逸·《尚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无逸·《尚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无逸·《尚书》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无逸·《尚书》原文翻译解释与鉴赏无逸《尚书》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不敢荒宁。

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其惟不言,言乃雍。

不敢荒宁,嘉靖殷邦。

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肆高宗之享国五十有九年。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

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

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

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

无皇曰:今日耽乐。

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

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诪张为幻〔51〕。

此厥不听,人乃训〔52〕之,乃变乱先王之正〔53〕刑,至于小大。

民否则厥心违怨〔54〕,否则厥口诅祝〔55〕。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56〕。

厥或告之曰:小人怨汝詈汝〔57〕。

则皇〔58〕自敬德。

厥愆,曰朕之愆。

允若时〔59〕,不啻〔60〕不敢含怒。

此厥不听,人乃或诪张为幻,曰小人怨汝詈汝,则信之。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 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 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 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 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 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 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 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 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 16篇)。

现在通行的《 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 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 虞书尧典 <尚书 >》)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古文典籍』《尚书》原文及翻译

『古文典籍』《尚书》原文及翻译

『古文典籍』《尚书》原文及翻译作文:尚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尚书》原文及翻译对于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引用《尚书》原文,并提供对其进行的翻译,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

尚书一书是我国古代文献中保存最为完整的史书之一,记录了从夏朝到周朝的历史事件和君主制度。

下面是《尚书》中的部分原文及翻译,以供参考。

1. 《尚书·洪范》原文:洪范维新,烈祖上天,有周之烈公,作五伯、甫刍、泰誓、大誓、杞誓、子国之命,奕七子之事,佚邦畏命,管仲之器,共工之业。

翻译:《尚书·洪范》记载了周朝的烈祖通过祭天来庆贺宇宙万物的新陈代谢,还有周朝开国君主文王制定的各项法令。

其中包括“五伯”、“甫刍”、“泰誓”、“大誓”、“杞誓”和“子国”的命令,以及七个儿子的事迹。

此书记录了周朝正统的历史,展示了管仲的聪明才智和共工的工艺能力。

2. 《尚书·周书》原文:天命王辟,钦哉契之。

委以嘉绩,命命由之。

侧之骏发,威怒于斯。

我尚弥留,式协于时,王来其信,锡于寿世。

震雄社稷,绥厥孙子。

翻译:《尚书·周书》中记载了天命之下,国王创立了周朝,决定了天下的格局。

圣王恢弘德政,任命有德之臣,从政事,侧重培养杰出的人才,自此国家变得兴盛起来。

国王震撼国内外,威望彰显。

我国迎接王者的到来,对国家的发展掌握着合乎时代的实际。

国王降临并传承至今,为社稷的安宁和子孙的未来带来了安顿。

3. 《尚书·召诰》原文:尔曹叡叡,帝尧之序,汝肇敷要绪,诠授尔成。

其春既寒,其秋既烈。

惟时休之,请徂伊诹。

苞苴厌厌,其载颂载誉。

四方有阙,孟获既服。

式暨有维,乃帝厥德。

翻译:《尚书·召诰》用深沉而庄重的语言,描绘了上天皇帝尧创立君主制度的历程,以及对未来子孙的祝福。

虽然春天阴冷,秋天炙热,但依然要履行各自的责任,请各位倾听我的诉说。

大地上的一切都在呼唤,诸侯们已服从王者。

各地纷纷集结在此,共同见证天帝的恩赐。

尚书多方全文及译文

尚书多方全文及译文

尚书多方全文及译文
《尚书》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也是我国最早的
一部编年体史书。

它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周朝初年的历史
事件和政治制度。

《尚书》共分为两个部分,上下两经,上经又称
为《尚书大传》,下经又称为《尚书小传》。

《尚书大传》是《尚书》的上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古代君
主的政治理念、治国方略、礼仪制度等。

它包括了多个篇章,如
《五帝本纪》、《尧典》、《舜典》、《禹贡》、《夏书》等。


些篇章记录了古代君主的治理经验和对政治、道德、礼仪的思考,
对于研究古代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尚书小传》是《尚书》的下半部分,内容主要是关于周朝的
历史事件和政治制度。

它包括了多个篇章,如《周书》、《虞书》、《商书》、《殷书》等。

这些篇章记录了周朝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君主的政绩和政治制度的变迁,对于研究周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具
有重要意义。

至于《尚书》的译文,由于其篇幅庞大和内容复杂,历代学者
都有不同的翻译版本。

其中最著名的译本是由清代学者杨伯峻主持
编纂的《尚书大传》和《尚书小传》。

这个版本的译文较为准确,语言通顺,被广泛引用和研究。

总的来说,《尚书》作为一部古代文献,记录了丰富的历史和政治制度,对于研究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价值。

它的译文也是学者们研究和理解这部经典的重要工具之一。

《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全文注释及译文

《尚书》全⽂注释及译⽂《尚书》全⽂注释及译⽂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

下⾯⼩编收集了《尚书》全⽂注释及译⽂,供⼤家参考! 【原⽂】【原⽂】 ⽇若稽古(1),帝尧⽈放勋,钦明⽂思安安(2),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4),格于上下(5)。

克明俊德(6),以亲九族(7)。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8)。

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9)。

【注释】 【注释】 (1)⽇若:⽤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

稽:考察。

古:这⾥指古时传说。

(2)钦:恭谨严肃。

(3)允:诚实。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覆盖。

四表:四⽅极远德地⽅。

(5)格:到达。

(6)俊德:指才德兼备德⼈。

(7)九族:指同族的⼈。

(8)平:辨别。

章:使明显。

百姓:⽩官族姓。

(9)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译⽂】 【译⽂】 考查古代传说,帝尧德名字叫放勋。

他严肃恭谨,明察是⾮,善于治理天下,宽宏温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以⾄于天上地下。

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德⼈,使同族⼈亲密团结。

族⼈亲密和睦了,⼜明察和表彰有善⾏德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的友善和睦起来了。

【读解】 【读解】 尧使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也算得上使“开国元勋”。

为帝王歌功颂德,使作为⾂⼦的史官责⽆旁贷的职守,因为古代书写历史的⼈使官员,⽽不是学者,他必须站在官⽅的⽴场上维护最⾼统治者。

这种做法后来相沿为习,很少有⼈脱出这个框框。

这样⼀来,历史就成为成功者的历史,帝王功绩德⾏的帐薄。

历史也显得极端重要。

他的价值主要在为统治者树碑⽴传。

供后来的统治者学习借鉴,以便把好传统发扬光⼤。

虽然我们⽆法知道我们最早的帝王长相如何,习惯、个性、个⼈⽣活如何,但我们明确地知道他英明伟⼤,功⾼德重,万民拥戴,名垂千古。

所以我们不得不敬仰,并为我们有这样德祖先⽽⾃豪,庆幸⾃⼰是他的后代⼦孙。

【原⽂】 【原⽂】 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梨想历象⽇⽉星⾠(3),敬授⼈时(4)。

《周书-无逸》(尚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周书-无逸》(尚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尚书》周书·无逸关于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无逸原文周公作《无逸》。

周公曰:“呜呼!君子,所其无逸。

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

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周公曰:“呜呼!我闻曰: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祗惧,弗敢荒宁。

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

其在高宗,时旧劳于外,爰暨小人。

作其即位,乃或亮阴,三年不言。

其惟不言,言乃雍。

不敢荒宁,嘉靖殷邦。

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肆高宗之享国五十年有九年。

其在祖甲,不义惟王,旧为小人。

作其即位,爰知小人之依,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

肆祖甲之享国三十有三年。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

生则逸,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

自时厥后,亦罔或克寿。

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

”周公曰:“呜呼!厥亦惟我周太王、王季,克自抑畏。

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

徽柔懿恭,怀保小民,惠鲜鳏寡。

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

文王不敢盘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共。

文王受命惟中身,厥享国五十年。

”周公曰:“呜呼!继自今嗣王,则其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共。

无皇曰:‘今日耽乐。

’乃非民攸训,非天攸若,时人丕则有愆。

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周公曰:“呜呼!我闻曰:‘古之人犹胥训告,胥保惠,胥教诲,民无或胥譸张为幻。

’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

民否则厥心违怨,否则厥口诅祝。

”周公曰:“呜呼!自殷王中宗及高宗及祖甲及我周文王,兹四人迪哲。

《商书-咸有一德》(尚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商书-咸有一德》(尚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关于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咸有一德原文伊尹作《咸有一德》。

伊尹既复政厥辟,将告归,乃陈戒于德。

曰:“呜呼!天难谌,命靡常。

常厥德,保厥位。

厥德匪常,九有以亡。

夏王弗克庸德,慢神虐民。

皇天弗保,监于万方,启迪有命,眷求一德,俾作神主。

惟尹躬暨汤,咸有一德,克享天心,受天明命,以有九有之师,爰革夏正。

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

德惟一,动罔不吉;德二三,动罔不凶。

惟吉凶不僭在人,惟天降灾祥在德。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

终始惟一,时乃日新。

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

臣为上为德,为下为民。

其难其慎,惟和惟一。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俾万姓咸曰:‘大哉王言。

’又曰:‘一哉王心’。

克绥先王之禄,永厎烝民之生。

呜呼!七世之庙,可以观德。

万夫之长,可以观政。

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事。

无自广以狭人,匹夫匹妇,不获自尽,民主罔与成厥功。

”咸有一德译文伊尹写下了《咸有一德》。

伊尹已经把政权归还给太甲,将要告老回到他的私邑,于是陈述纯一之德,告戒太甲。

伊尹说:“唉!上天难信,天命无常。

经常修德,可以保持君位;修德不能经常,九州因此就会失掉。

夏桀不能经常修德,怠慢神明,虐待人民。

皇天不安,观察万方,开导佑助天命的人,眷念寻求纯德的君,使他作为百神之主。

只有伊尹自身和成汤都有纯一之德,能合天心,接受上天的明教,因此拥有九州的民众,于是革除了夏王的虐政。

这不是上天偏爱我们商家,而是上天佑助纯德的人;不是商家求请于民,而是人民归向纯德的人。

德纯一,行动起来无不吉利;德不纯一,行动起来无不凶险。

《周书-顾命》(尚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周书-顾命》(尚书)简介、原文全文及翻译白话译文

《尚书》周书·顾命关于尚书《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

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

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

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顾命原文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

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

甲子,王乃洮颒水。

相被冕服,凭玉几。

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

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

既弥留,恐不获誓言嗣,兹予审训命汝。

昔君文王、武王宣重光,奠丽陈教,则肄肄不违,用克达殷集大命。

在后之侗,敬迓天威,嗣守文、武大训,无敢昏逾。

今天降疾,殆弗兴弗悟。

尔尚明时朕言,用敬保元子钊弘济于艰难,柔远能迩,安劝小大庶邦。

思夫人自乱于威仪。

尔无以钊冒贡于非几。

”兹既受命,还出缀衣于庭。

越翼日乙丑,王崩。

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

延入翼室,恤宅宗。

丁卯,命作册度。

越七日癸酉,伯相命士须材。

狄设黼扆、缀衣。

牖间南向,敷重篾席,黼纯,华玉,仍几。

西序东向,敷重厎席,缀纯,文贝,仍几。

东序西向,敷重丰席,画纯,雕玉,仍几。

西夹南向,敷重笋席,玄纷纯,漆,仍几。

越玉五重,陈宝,赤刀、大训、弘璧、琬琰、在西序。

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胤之舞衣、大贝、鼖鼓,在西房;兑之戈、和之弓、垂之竹矢,在东房。

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先辂在左塾之前,次辂在右塾之前。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

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戺。

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

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

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

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

王麻冕黼裳,由宾阶隮。

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

太保、太史、太宗皆麻冕彤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书》原文、注释及译文原称《书》,到汉代改称《尚书》,意为上代之书。

《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但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标准来看,绝大部分应属于当时官府处理国家大事的公务文书,准确地讲,它应是一部体例比较完备的公文总集。

(见《应用写作》杂志1991年第3期,《我国最早的公文总集——<尚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

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和编本。

(来源:百度百科)虞书·尧典【原文】曰若稽古1。

帝尧曰放勋。

钦明文思安安2。

允恭克让3,光被四表,格于上下4。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5。

九族既睦,平章百姓6。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黎民于变时雍7。

【注释】《尧典》:尧和舜,相传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著名领袖。

尧名放勋,属陶唐氏,又称唐尧。

舜名重华,属有虞氏,又名虞舜。

典是书名。

本篇是史官记叙尧的事迹的书,所以叫《尧典》。

1、日若:用作追述往事开头德发语词,也写作越若、粤若。

稽:考察。

曰若稽古:这里指稽考古事,是自今述古之称。

2、钦:恭谨严肃。

安安,一作晏晏。

3、允:诚信。

恭:恭谨。

克:能够。

让:让贤。

4、被:及。

四表:四方极远的地方。

格:至。

5、俊德:指德才兼备德人。

九族:指君主的亲族。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6、平:通辨,分别。

章:使明显。

百姓:百官族姓。

7、黎民:民众。

于:随着。

使:友善。

雍:和睦。

以上第一段,颂扬尧的大德和功绩。

【译文】考查古代往事,帝尧的名字叫放勋。

他敬事节俭,明照四方,善治天地,道德纯备,温和宽容。

他诚实尽职,又能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

他能发扬大德,使家族亲密团结。

家族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其它各族的政事。

众族的政事辨明了,又协调万邦诸候,天下民众也随着变化而友善和睦起来。

【原文】乃命羲和1,钦若昊天2,历象日月星辰3,敬授人时。

分命羲仲,宅崳夷4,日旸谷5。

寅宾出日6,平秩东作7。

日中8,星鸟9,以殷仲春10。

厥民析11,鸟兽孳尾12。

申命羲叔,宅南交13。

平秩南讹14,敬致15。

日永16,星火17,以正仲夏。

厥民因18,鸟兽希革19。

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

寅饯纳日20,平秩西成21。

宵中22,星虚23,以殷仲秋。

厥民夷24,鸟兽毛毨25。

申命和叔,宅塑方,曰幽都26,平在塑易27。

日短,星昴28,以正仲冬。

厥民隩29,鸟兽氄毛30。

帝曰:“咨!汝羲暨和。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31,以闰月定四时成岁32。

允厘百工33,庶绩咸熙34。

【注释】1、羲和::羲氏与和氏,相传是世代掌管天地四时的官重黎氏的后代。

2、若:顺从。

昊,广大。

3、历:推算。

象:观察天象,又说是法,取法。

4、宅:居住。

崳(yu)夷:地名,在东海之滨。

5、旸(yang)谷:传说中日出的地方。

6、寅:恭敬。

宾:迎接。

7、平秩:辨别测定。

作,始。

东作:太阳从东方始升的时刻。

8、日中:指春分。

春分这天昼夜时间相等,因此叫日中。

9、星鸟:星名,指南方朱雀七宿。

朱雀是鸟名,所以则星鸟。

10、殷:正,定。

仲:每个季度三个月中的第二个月。

11、厥:其。

析:分散开来。

12、孳(zi)尾:生育繁殖。

13、交:地名,指交趾。

14、讹:运转,运行。

15、致:归,回归。

16、日永:指夏至。

夏至这天白天最长,因此叫日永。

17、星火:指火星,东方青龙七宿之一,夏至这天黄昏,火星出现南方。

18、因:就,意思是居住在高地。

19、希:稀疏。

希革:意思是鸟兽皮毛稀疏。

20、饯:送行。

纳日,落日。

21、西成:太阳在西边落下的时刻。

22、宵中:指秋分。

秋分这天昼夜时间相等,因此叫宵中。

23、星虚:星名,指虚星,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24、夷:平。

指住到平地。

25、毛毨(xian):生长新羽毛。

26、朔方:北方。

幽都:幽州。

27、在:察。

易:变化。

指太阳运行。

28、日短:指冬至。

冬至这天白天最短,所以叫日短。

星昴(mao):星名,指昴星,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29、隩(yu):通奥,意思是内室。

民避寒而入室内。

30、氄(rong):鸟兽细软的毛。

31、期(ji):一周年。

有:通又。

32、以闰月定四时: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需时二十九天多。

古代一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共计三百五十四天,比一年的实际天数少十一天又四分之一天。

三年累计超过了一个月,所以安排闰月来补足,使四时不错乱。

33、允:用。

厘:治理。

百工:百官。

34、庶:众,多。

咸:都。

熙:兴起,兴盛。

以上第二段,叙述尧制定历法节令的情况。

【译文】于是尧命令羲氏与和氏,恭敬地遵循上天的规律,推算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来制定历法,教导人民按照时令从事生产活动。

尧又分别命令羲仲居住在东方的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观察辨别太阳东升的时刻。

昼夜时间相等,黄昏时鸟星出现在南方,依据这些来确定仲春时节。

这时民众散布在田野上耕作,鸟兽开始生育繁殖。

又命令羲叔住在南方的交趾,观察辨别太阳向南运行的情况,恭敬地迎接太阳南来。

根据白天最长,黄昏时火星出现在南方的天象,来确定仲夏时节。

这时人们居住在高处,鸟兽的羽毛稀疏。

又命令和仲,住在西方的昧谷,恭敬地为太阳送行,观察辨别太阳西落的时刻。

依据昼夜时间相等,黄昏时虚星出现在南方的天象,来确定仲秋时节。

这时人们又回到平原居住,鸟兽的羽毛重新生长。

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的幽都,观察太阳向北运行的情况。

根据白天时间最短,黄昏时昴星出现在正南方,依据这些来确定仲冬时节。

这时,人们住在室内避寒,鸟兽长出了细软的毛。

尧说:“啊!你们羲氏与和氏啊,一周年有三百六十六天,要用加闰月的办法来确定春夏秋冬四时,这就成为一年。

由此规定百官的事务,许多事情就都会兴盛起来。

”【原文】帝曰:“畴咨若时登庸1?”放齐曰2:“胤子朱启明3。

”帝曰:“吁!嚣讼可乎4?”帝曰:“畴咨若予采5?”驩兜6曰:“都7!共工方鸠僝功8。

”帝曰:“吁!静言庸违9,象恭滔天10。

”帝曰:“咨!四岳11,汤汤洪水方割12,荡荡怀山襄陵13,浩浩滔天14。

下民其咨,有能俾乂15?”佥曰:“於!鲧哉16。

”帝曰:“吁!咈哉17,方命圮族18。

”岳曰:“异哉!试可乃已19。

”帝曰,“往,钦哉20!”九载,绩用弗成。

【注释】1、畴咨若时登庸:畴,谁。

咨,语气词。

若,善,治理好。

时,四时。

登庸,升用。

2、放齐:人名,尧的臣子。

3、胤:后嗣。

朱:丹朱,尧的儿子。

启:开。

4、吁:惊异之词。

嚣:不说忠信的话。

讼:争,艰争辩。

5、若:善,治理好。

采:事。

6、驩兜:尧的大臣,四凶之一。

7、都:语气词,表赞美。

8、共工:尧的大臣,四凶之一。

方:通防。

鸠:通救。

这句是说共工防救水灾,已具功绩。

9、静言:善言。

庸:常。

违:雅僻。

10、象恭:貌似恭敬。

滔天:滔,通謟。

11、咨:嗟。

四岳:官名,主持四岳的祭祀,为诸候之长。

12、汤汤:水大的样子。

割:通害。

13、荡荡:广大的样子。

怀:包围。

襄:上。

14、浩浩:水势远大的样子。

滔天:弥漫接天,形容波浪高大。

15、俾:使。

乂:治理。

16、鲧:尧的大臣,夏禹的父亲。

17、咈:违误。

18、方命:方,放。

谓放弃教命。

圮:毁坏。

族:族类。

19、异:举。

试可乃巳:是说用之乃可用也。

20、钦:敬。

以上第三段,叙述尧选拔官吏的情况。

【译文】尧帝说:“善治四时之职的是谁啊?我要提升任用他。

”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很开明。

”尧帝说:“唉!他说话虚妄,又好争辩,可以吗?”尧帝说:“善于处理我们政务的是谁呢?”驩兜说:“啊!共工防救水灾已具有成效啊。

”尧帝说:“唉!他善言而赏邪僻,貌似恭谨,而怀疑上天。

”尧帝说:“啊!四方诸候之长,滔滔的洪水普遍危害人们,水势奔腾包围了山岭,淹没了丘陵,浩浩荡荡,弥漫接天。

臣民百姓都在叹息,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吗?”人们都说:“啊!鲧吧。

”尧帝说:“唉!错了啊!他不服从命令,危害族人。

”四方诸候之长说:“起用吧!试试可以,就用他。

”尧帝说:“去吧,鲧!要谨慎啊!”过了九年,成效不好。

【原文】帝曰:“咨!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1,龚朕位2?”岳曰:“否德忝帝位3。

”曰:“明明扬侧陋4。

”师锡帝曰5:“有鳏在下6,曰虞舜。

”帝曰:“俞7!予闻,如何?”岳曰:“瞽子8,父顽,母嚣,象傲,克谐。

以孝烝烝9,乂不格奸10。

”乂帝曰:“我其诚哉!女于时11,观厥刑于二女12。

”厘降二女于妫汭13,嫔于虞14。

帝曰:“钦哉!”【注释】1、庸:用。

2、巽:用作“践”,意思是履行,这里指接替帝位。

3、否(PT):鄙陋。

忝(tian):辱,意思是不配。

4、明明:动宾结構,明察贤明的人。

扬:选拔,举荐。

侧陋:疏远隐匿,指地位卑微的人。

5、师:众人,大家。

锡:赐,这里指提出意见。

6、鳏(guan):困苦的人。

7、俞:对,就这样。

8、瞽(gu):瞎子,这里指舜的父亲乐官瞽瞍。

9、烝烝:孝德美厚。

10、乂(yi):治理。

格:至,达到。

奸:邪恶。

11、女:嫁女。

时:是,这个人,这里指舜。

12、厥:其。

刑:法度,法则。

二女:指尧的女儿娥皇和女英。

13、厘:命令。

妫(guT):水名。

汭(rui):河流弯曲的地方。

14、嫔:妇,嫁给别人作妻子。

以上第四段,叙述尧提拔虞舜的经过。

【译文】尧帝说:“唉!四方的部落首领!我在位七十年,你们中有谁能顺应天命,接任我的帝位?”。

四方部落首领说:“我们德行鄙陋,不配升任帝位。

”尧帝说:“可以考察贵戚中贤明的人,也可以推举地位低微的人。

”众人向尧推荐说;“民间有一个穷困的人,名叫虞舜。

”尧帝说:“是的,我也听说过。

这个人怎么样呢?”。

四方部落首领回答说:“他是乐官瞽瞍的儿子。

他的父亲心术不正,后母善于说谎,他的弟弟象傲慢不友好,而舜能与他们和睦相处.他用自己的孝行美德感化他们,使他们改恶从善,不走邪路。

治理国务不至于坏吧!”尧帝说。

“我就试试吧!把我的两个女儿嫁给他,从这两个女儿那里明察他的德行和治家之法。

”于是,尧命令两个女儿下到妫水湾,嫁给了虞舜。

尧帝说:“敬慎地处理政务吧!”虞书·舜典【原文】曰若稽古1。

帝舜曰重华,协于帝2。

濬哲文明3,温恭允塞4。

玄德升闻,乃命以位5。

慎徽五典6。

五典克从7。

纳于百揆8,百揆时叙9。

宾于四门10,四门穆穆11。

纳于大麓12,烈风雷雨弗迷。

帝曰:“格13!汝舜。

询事考言14,乃言底可绩15,三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