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成语解释出处

合集下载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 惊弓之鸟:指害怕得要死,见弓就惊,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 弯弓射大雕:比喻解决难题,出自《西游记》
3. 一言九鼎:指一句话重要性,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4. 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出自《庄子·外物》
5. 舍己为人:比喻忘记自己的利益,为他人着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6. 鹤立鸡群:比喻非常出众,出自《论语·子罕》
7. 百里挑一:比喻极为精挑细选,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
8. 知错能改:指认识错误而修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9. 一诺千金:比喻一句话言之有信,出自《水浒传》
10. 饮鸩止渴:比喻欲解危急境地反为自讨苦吃,出自《西游记》。

四字成语来源及解释

四字成语来源及解释

四字成语来源及解释功成名就成语释疑:功:功业。

就:达到。

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成语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旗开得胜成语释疑: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指日成功成语释疑:指不久即可成功。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

”一蹴而就成语释疑: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成语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一.来源于神话寓言我国古代的很多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含义深刻,富有教育意义,往往被概括成为成语。

例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拔苗助长二、来源于历史故事我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事件,后人把它们凝缩成四个字的成语。

例如:卧薪尝胆负荆请罪四面楚歌草木皆兵破釜沉舟完璧归赵望梅止渴三顾茅庐三、来源于古书成句这又分两种情况:一是从古书中直接摘引原句;一种是经过加工的,或紧缩、或减字、或增字、或换字。

例如:①一鼓作气一《左传·庄工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瓜田李下一古乐府《君子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四、来源于群众口语有不少成语来源于群众口头用的通俗而形象的俗语。

例如:①狼子野心一《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

是乃狼也,其可畜乎!”②千夫所指一《汉书·王嘉传》:“谚曰:千夫所指,无病而死。

”人才济济:济济:众多的样子。

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出处《书·大禹漠》:“济济有众,咸听朕命。

”原原本本:从头到尾按原来的样子。

指详细叙述事情的全部起因和整个过程,一点不漏。

出处: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

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

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1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释义]花儿是美的;月亮是圆的。

比喻美好团聚。

多用做新婚贺词。

[语出]宋·晁次膺(端礼)《行香子·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常圆。

”[正音]好;不能读作“hào”。

[辨形]圆;不能写作“园”。

[近义]鹊笑鸠舞[反义]花残月缺[用法]比喻美好、圆满的生活。

常用作祝人幸福美满的新婚颂辞。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①祝你们~;白头偕老。

②我们结婚的东西都已准备好;就等着~的那一天了。

[英译]perfect conjugal bliss高考常考成语及解释和出处和例句2【注音】fā rén shēn xǐng【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的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

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出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解释】发:启发;省:醒悟。

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讲话与文章【相近词】发人深思、发人深醒、振聋发聩【反义词】执迷不悟【成语例句】◎ 再次,这部电视剧直接切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动摇和困惑,与同类题材电视剧作品相比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 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各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各具特点,发人深省。

◎ 这次调查还告诉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孩子眼里并不重要。

◎ 因为暴露出来的问题发人深省。

召父杜母【注音】shào fù dù mǔ【成语故事】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这两人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都能为民兴利,开凿水利沟渠,开垦荒地与坡地,广拓耕田,注重农业的发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出自文言文成语解释及出处

出自文言文成语解释及出处

出自文言文成语解释及出处以下是一些出自文言文的成语解释及出处:1.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

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出自《孟子·告子上》:“今之为人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

”2.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

多用于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

出自《孟子·离娄下》:“仲尼不为已甚者。

”3. 始作俑者: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4. 不言而喻:言:说明;喻:了解,明白。

出自《孟子·尽心上》:“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然见于面。

”5. 不虞之誉:虞:料想;誉:称赞。

出自《孟子·离娄上》:“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6. 出尔反尔:尔:你;反:通“返”,回。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7.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天下有同类者,非我莫属也。

有所生有所长,与我同类者犹引绳而绝之也,能不使我心若寇仇之无恐乎?”8. 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

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9. 箪食壶浆:食:食物;浆:汤。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10. 当务之急: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

出自《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汉语言学者。

成语大全及解释出处

成语大全及解释出处

成语大全及解释出处
以下是常见的一些成语及其解释和出处:
1. 亡羊补牢(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比喻事情出了差错以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 锦上添花(出自《后汉书·童贯传》):比喻已经很好的东西再来点更好的。

3.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燕策三》):比喻多此一举,反而弄巧成拙。

4. 杀鸡取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比喻为了一时的好处,破坏了自己的根本利益。

5. 杯弓蛇影(出自《汉书·蔡邕传》):比喻疑神疑鬼,过分多疑。

6. 隔岸观火(出自《汉书·董仲舒传》):比喻对别人的危难置之不理。

7. 饮鸩止渴(出自《左传·景公二十四年》):比喻为了解决眼前的困难而采取的错误措施。

8. 纸上谈兵(出自《南齐书·泰始四年》):比喻只在书本上谈论兵事,而不实际动手。

9.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策·齐策三》):比喻墨守成规,停留在已经过时的方法或观念上。

10. 纸短情长(出自《红楼梦》):比喻情意深厚,不因外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这些成语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的成语,因成语众多,解释和出处也各异,不一一列举。

如果您对特定的成语感兴趣,可以具体提出来,我会为您提供详细解释和出处。

诗经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诗经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诗经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1. 言笑晏开(yán xiào yàn kāi) - 形容人谈笑自若,十分开心愉悦。

出自《小雅·车舝》:“言笑晏其无辟,思天如大仪。

”拓展:现代人常用“开怀大笑”来形容心情愉悦,也可以用“心情舒畅”、“畅所欲言”来描述人不受拘束、畅所欲言的状态。

2. 亡羊补牢(wáng yáng bǔ láo) - 比喻虽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损失,但做出事后的补救,防止更大的损失。

出自《国风·郑风·子衿》:“亡羊之捐,惟羊之恨。

”拓展:现代人常用这个成语来告诫自己,做事要谨慎,及时补救错误。

3. 洛阳纸贵(luò yáng zhǐ guì) - 形容一些人或某种事物受到极高的重视和评价,成为当时的风头人物或热门话题。

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洛阳道上佳人才,袂云丝柳十三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拓展:现代人常用“吸金石”、“红遍大江南北”等词汇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的受关注程度。

4. 独步天下(dú bù tiān xià) - 形容一个人在自己的领域里独占鳌头,历史上很有名气。

出自《国风·周南·关雎》:“独步青云,时为齐邦簪裳之士。

”拓展:现代人常用“独领风骚”、“出类拔萃”等词汇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在某个领域里独占鳌头。

5. 不磨不炼(bù mó bù liàn) - 比喻学习、锻炼等需要长期坚持,得不到磨练、锻炼就不会有更大的进步。

出自《国风·召南·野有蔓草》:“不磨不炼,不成器。

”拓展:现代人常用“没有艰苦的锻炼就没有真正的收获”、“努力才有‘锦绣前程’”等词汇来鼓励自己坚持努力。

6. 绳之以法(shéng zhī yǐ fǎ) - 比喻依照法律、纪律严肃地处理,使罪过得到法庭、领导或组织等的处理。

60个成语出处及解释有哪些(2)

60个成语出处及解释有哪些(2)

60个成语出处及解释有哪些(2)21【轩然大波】解释:轩然:高高涌起的样子。

高高涌起的波涛。

比喻大的纠纷或乱子。

指不好的影响。

出处:唐·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

”22【一箭双雕】解释:雕:一种凶猛的大鸟。

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

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

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 《新唐书·高骈传》:“事朱叔明为司马,有二雕并飞,骈曰:‘我且贵,当中之。

’一发贯二雕焉。

”《续景德传灯录·慧海仪禅师》:“万人胆破沙场上,一箭双雕落碧空。

”后因以比喻一举两得。

23【一举两得】解释:举:做事。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之复,以慰重迁之情。

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24【事半功倍】解释:功:功效。

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25【得不偿失】注释:偿:抵得上。

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处: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26【全神贯注】解释:贯注:集中。

全神贯注: 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27【目不转睛】解释: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

形容注意力集中。

出处:晋·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老婆婆看着小官人,目不转睛,不觉两泪交流。

”28【专心致志】解释: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致:尽,极;志:意志。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四字成语解释及出处

四字成语解释及出处

四字成语解释及出处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

与世俗习气不同。

形容品德高尚。

【原文】:《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不肖子孙不肖:不象,不贤。

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出处】:《庄子·天地》:“亲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则世俗谓之不肖子。

”才德兼备才:就可以。

德:品德。

备:具备。

才能窢窢促喝讵估存台担郡和品德都具备。

【原文】:宋·许月卿《先天集·人邑道中三首》:“天涵地育王公旦,德备才全范仲淹。

”才高行厚薄:不容超薄,端的嘱。

指才能高,品德端谨。

【出处】:汉·王充《论衡·命禄》:“或时才高行厚,命恶,废而不进;知寡德薄,命善兴而超迈。

”称德度功表示:来衡量;度:估量。

对被提拔的人既要考虑到他的品德,也必须考虑到他的功劳。

出口入耳指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

远远超过同类之上。

多指人的品德就可以。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德才兼备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

既有不好的思想品质,又存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德高望重德:品德;盼:声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言容功德:妇德,品德。

言:言辞。

孟:容貌。

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

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

砥砺琢磨揣摩:雕刻和雕琢玉石。

比喻磨练自己的品德,在学业上不断上入。

斗南一人斗南:北斗星以南。

指天下,海内。

指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

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妒能害贤贤、能:有德有才的人;害:陷害。

嫉妒有才能的人,陷害贤明的人。

指容不下就可以、品德比自己低的人。

妒贤嫉能赵合德、怨:因别人不好而猜忌。

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匪夷匪惠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

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

形容才。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

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怀瑾握瑜容:怀藏;挥:手执;瑾、瑜:美玉,比喻美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含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请求对方的宽恕3、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气愤到极点4、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5、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6、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处《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释义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8、摧眉折腰:出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含义:形容低头弯腰,在上官前讨好的样子。

9、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10、舍生取义。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11、见贤思齐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出处《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含义: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13、无人问津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含义:问津:询问渡口。

比喻没有人来探问、尝试或购买。

14、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含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1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出处:《三国演义》“赤壁之战”中有这样的故事:周瑜计划火攻曹操,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还没有刮起来,不能顺风放火。

含义: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16、按部就班出处: 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含义: 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

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17、安贫乐道含义: 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

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

”18、百废俱兴:含义: 俱:全,都。

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俱兴”19、杯觥交错:成语典故: 比喻相聚饮酒时的欢乐。

觥,酒器。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20、彼竭我盈含义: 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

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出处: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21、敝帚自珍含义: 敝:破的,坏的;珍:爱惜。

把自己家里的破扫帚当成宝贝。

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很珍惜。

出处: 汉·刘珍《东观汉纪·光武帝纪》:“一量放兵纵火,闻之可以酸鼻。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宋·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敝帚虽微亦自珍。

”22、苍颜白发含义: 颜:容颜。

面容苍老,满头白发。

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3、宠辱皆忘含义: 受宠或受辱都毫不计较。

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4、箪食瓢饮含义: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

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出处: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5、耳濡目染典故: 濡:沾湿;染:沾染。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成语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26、峰回路转含义: 峰峦重叠环绕,山路蜿蜒曲折。

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三九·醉翁亭记》:“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让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6、风栉雨沐fēng zhì yǔ mù 含义: 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

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成语出处: 《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

”27、俯首帖耳fǔ shǒu tiē ěr 含义: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

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成语出处: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28 根深蒂固含义: 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成语出处: 《老子》:“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韩非子·解老》:“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

”29、觥筹交错gōng chóu jiāo cuò 含义: 觥:古代的一种酒器;筹:行酒令的筹码。

酒杯和酒筹杂乱地放着。

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成语出处: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0、扶老携幼fú lǎo xié yòu 含义: 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四》:“夫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31、顾名思义成语典故: 顾:看;义:意义,含义。

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书·王昶传》:“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32、草庐三顾含义: 顾:拜访。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

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

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33、草菅人命cǎo jiān rén mìng 含义: 草菅:野草。

把人命看作野草。

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成语出处: 《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34、后发制人含义: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

等对方先动手,再抓住有利时机反击,制服对方。

成语出处: 《荀子·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35、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 含义: 怙:依靠,依仗;悛:改过。

悔改。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成语出处: 《左传·隐公六年》:“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36、浑然一体含义: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成语出处: 《二程遗书》卷二上:“学者须先识仁。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义、礼、知、信皆仁也。

”37、讳疾忌医huì jí jì yī 含义: 讳:避忌;忌:怕,畏惧。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38、豁然开朗含义: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成语出处: 晋·陶潜《桃花园记》:“极初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9、岌岌可危jí jí kě wēi 含义: 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

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成语出处: 《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40、嗟来之食含义: 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出处: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41、竭泽而渔jié zé ér yú 含义: 掏干了水塘捉鱼。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42、不求甚解含义: 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成语出处: 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43、噤若寒蝉jìn ruò hán chán 含义: 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成语出处: 《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44、刻不容缓含义: 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成语出处: 宋·周密《齐东野语》:“帝王即位,即是好日,兼官历又吉,何疑?事不容缓。

”45、岿然不动kuī rán bù dòng 含义: 岿然:高峻独立的样子。

象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

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

成语出处: 《淮南子·诠言训》:“至德,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也。

”46、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含义: 磨好兵器,喂好马。

形容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47、鳞次栉比lín cì zhì bǐ 、含义: 栉:梳篦的总称。

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

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成语出处: 《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

积之粟粟。

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

”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