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及出处

合集下载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00个典故成语及意思出处
1. 惊弓之鸟:指害怕得要死,见弓就惊,出自《战国策·齐策三》
2. 弯弓射大雕:比喻解决难题,出自《西游记》
3. 一言九鼎:指一句话重要性,出自《淮南子·天文训》
4. 画蛇添足:比喻多此一举,出自《庄子·外物》
5. 舍己为人:比喻忘记自己的利益,为他人着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6. 鹤立鸡群:比喻非常出众,出自《论语·子罕》
7. 百里挑一:比喻极为精挑细选,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
8. 知错能改:指认识错误而修正,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9. 一诺千金:比喻一句话言之有信,出自《水浒传》
10. 饮鸩止渴:比喻欲解危急境地反为自讨苦吃,出自《西游记》。

50成语标明注音出处和意思

50成语标明注音出处和意思

1.完璧归赵:注音:Wán bì guī zhào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意思: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负荆请罪:注音:Fù jīng qǐng zuì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意思: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请求对方的宽恕3.怒发冲冠:注音:Nù fà chōng guān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意思: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气愤到极点4.刎颈之交:注音:Wěn jǐng zhī jiāo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意思: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5.命如南山石:注音:Mìng rú nán shān shí出处:《诗经·小雅·天保》意思:比喻活的像南山的石头一样的长.6.雄发指危冠:注音:Xióng fà zh ǐwēi guàn出处: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意思:怒发冲掉了帽子7.图穷事自至:注音:tú qióng shì zì zhì出处:《战国策.燕策》上说,荆轲奉燕太子之命去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地图为名,预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献图时,地图展到最后露出了匕首.意思:图穷匕首现8.精卫填海:注音:Jīng wèi tián hǎi出处:《山海经北山经》本是炎帝的少女,名女娃,溺死于东海.死后化为鸟名精卫,唱衔西山木石以填东海意思:用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9.死当结草:注音:Sǐ dāng jié cǎo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要把爱妾杀掉,他的儿子魏颗没有听父亲的话,把父亲的这个爱妾嫁了出去,这个爱妾的已故父亲,为了报答魏颗,在一次战争中.他接草绊倒了敌人救了魏颗意思:死后也要报恩.10.抱薪救火:注音:Bào xīn jiù huǒ出处:《史记》:“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意思: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11.苌弘化碧:注音:Cháng hóng huà bì出处:苌弘:周朝的贤人,后蒙冤为人所杀,传说血化为碧玉.意思:旧时比喻有冤狱12.望帝啼鹃:注音:Wàng dì tí juān出处:相传战国时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为蜀治水有功,后禅位臣子,退隐西山,死后化为杜鹃鸟,啼声凄切.后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意思:旧时比喻有冤狱13.飞霜六月:注音:Fēi shuāng liù yuè出处: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战国时,皱衍对惠王很忠心,燕惠王却听信谗言把他囚禁,他入狱时仰天大哭,正当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雪”来比喻冤狱.意思:旧时比喻有冤屈14.燕然未勒:注音:Yàn rán wèi lè出处:《后汉书》.窦宪打败侵边的匈奴,在燕然山上刻石记功而归.后人就用燕然勒石表示克敌制胜,未取胜就说燕然未勒.意思:抗敌大功还未告成.15.醉翁之意不在酒:注音:Zuì wēng zhī yì bú zài jiǔ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16.一代天骄:注音:Yí dài tiān jiāo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意思:天所宠爱的人17.风流人物:注音:Fēnɡliúrén wù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思: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18.四面楚歌:注音:Sìmiàn chǔɡē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意思: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19.毛遂自荐:注音:Máo suìzìjiàn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意思: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20.脱颖而出:注音:Tuōyǐnɡér chū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意思: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21.水落石出:注音:Shuǐluòshíchū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意思: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22.望洋兴叹:注音:Wànɡyánɡxīnɡtàn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意思:望洋,仰视样子.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23.贻笑大方:注音:Yíxiào dàfānɡ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意思: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24.各抒己见:注音:ɡèshūjǐjiàn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七十四回:"据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见出个式子,岂不新鲜些?"意思:各个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25.嗷嗷待哺:注音:áo áo dài bǔ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汉·荀悦《前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意思: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食.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26.花言巧语注音:Huāyán qiǎo yǔ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花言巧语'即所谓花言巧语.''意思:好听而不实际的话27.付之东流注音:Fùzhīdōnɡliú出处:唐.高适<<封丘县作>>:"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付与东流水.''意思:投入江河流水中.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28.漏网之鱼注音:Lòu wǎnɡzhīyú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意思:从网眼里漏出来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犯人或敌人29.耳闻目睹注音:Ěr wén mùdǔ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闻耳之,不如目见之.''意思:亲耳听见亲眼看到30.南柯一梦注音:nán kē yī mèng出处: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意思: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31.剑拔弩张注音:jiàn bá nǔ zhāng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意思: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32.弹丸之地注音:dàn wán zhī dì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意思:弹丸:弹弓所用的铁丸或泥丸.弹丸那么大的地方.形容地方非常狭小.33.喧宾夺主注音:xuān bīn duó zhǔ出处:清·杨宜治《俄程日记》:“近有喧宾夺主之势.”意思:喧:声音大.客人的声音压倒了主人的声音.比喻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占据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位置.34.睚眦必报注音:yá zì bì bào出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意思: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35.滥竽充数注音:làn yú chōng shù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闵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意思: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36.绰绰有余注音:chuò chuò yǒu yú出处:《诗经·小雅·角弓》:“此令兄弟,绰绰有裕.”意思:绰绰:宽裕的样子.形容房屋或钱财非常宽裕,用不完.37.朝思暮想注音:zhāo sī mù xiǎng出处:明·冯梦龙《警世恒言》卷二十四:“再说沈洪自从中秋夜见了玉姐,到如今朝思暮想,废寝忘餐.”意思:朝:早晨;暮:晚上.早晚都想念.形容非常想念或经常想着某一件事.38.道貌岸然注音:dào mào àn rán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意思: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39.源远流长注音:yuán yuǎn liú chán g意思: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出处: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40.激浊扬清注音:jī zhuó yáng qīng出处:《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意思: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41.瞠目结舌注音:chēng mù jié shé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结舌瞠目.”意思:瞠:瞪着眼;结舌:说不出话来.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困或惊呆的样子.42.迫不及待注音:pò bù jí dài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意思: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43.铺天盖地注音:pū tiān gài dì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志仁禅师》:“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遮天盖地.'”意思:遮住天盖住地,形容声势大,来势猛,到处都是.44.井底之蛙注音:Jǐng dǐ zhī wā出处:先秦·庄周《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意思: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45.多才多艺注音:duō cái duō yì出处:《尚书·金滕》:“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意思:亦作“多材多艺”.亦作“多艺多才”.亦作“多能多艺”.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艺.46.声势浩大注音:shēng shì hào dà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如今宋江领兵围城,声势浩大,不可抵敌.”意思:浩:广大.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47.盛气凌人注音:Shènɡqìlínɡrén出处:清·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意思:盛气:骄横的气焰;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 48.秋高气爽注音:qiū gāo qì shuǎng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意思: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49.不翼而飞注音:bù yì ér fēi出处:《管子·戒》:“无翼而飞者声也.”《战国策·秦策三》:“众口所移,毋翼而飞.”意思: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50.攀龙附凤注音:Pān lónɡfùfènɡ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意思: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6个经典成语的出处及寓意(三年级学习)

6个经典成语的出处及寓意(三年级学习)

孔子也曾以貌取人澹台灭明祠这个典故出自《史记·仲尼*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许多*。

其中有一个叫宰予,口才很好,刚开始孔子对他的印象特别好,但后来发现他十分懒惰,经常在白天睡大觉。

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

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

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

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是指根据一个人的外貌来评判一个人的才能。

聚米为山聚米为山出自于:《后汉书马援传》:“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

又于帝前聚米为山谷,指画形势,开示众军所从道径往来,分析曲折,昭然可晓。

帝曰:‘虏在吾目中矣。

’”解释为: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统一了中原,西部的隗嚣拥兵自重,与刘秀势不两立。

刘秀准备派兵攻打,但还有些犹豫不决,刚投奔过来的大将马援认为隗嚣将帅不合,出兵必胜,他用米堆积成西部地形,指画进兵线路。

刘秀顿时感觉胜利在望。

马援的做法可谓一开沙盘模型部署和指挥战争的先河。

此后,聚米为山成为了用兵布阵的典故。

唐朝韦应物在诗篇《酬豆卢仓曹》中写道:“运筹知决胜,聚米似用兵。

”宋人刘鹭《旧将》诗写道:“囊沙泽畔知兵法,聚米山前识阵形。

”举鼎绝膑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武王有力,好戏。

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典故故事: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

前310年秦惠文去世,武王即位。

秦武王身高体壮,力气非常大,喜欢习武,他特别重视军事人才,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国开始设置将军一职。

成语解释及出处

成语解释及出处

1郑重其事释义郑重:审慎,严肃认真。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2足智多谋释义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

富有智慧,善于谋划。

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3智周万物释义天下万物无所不知。

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周易•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4正直无私释义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5正正之旗释义正正:整齐。

排列整齐的军旗。

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出处《孙子•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 6自知之明释义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

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7振振有辞释义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

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处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8正中下怀释义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处《后汉书•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9沾沾自喜释义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0捉贼捉赃释义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出处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

’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11至死靡它释义至:到;靡:没有;它:别的。

到死也不变心。

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

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诗经•鄘风•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12炙手可热释义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

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唐•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四字成语解释及其出处_四字词语带解释

四字成语解释及其出处_四字词语带解释

四字成语解释及其出处_四字词语带解释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之一,我们认识的成语很多,你知道它们的解释和出处是什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四字成语解释及其出处_四字词语带解释,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1】累足成步【成语原文】:累足成步【标准发音】:lěi zú chéng bù【繁体写法】:累足成步【累足成步是什么意思】:比喻不断积累,便能成功。

【累足成步成语接龙】:血债累累→ 累足成步→ 步人后尘【累足成步成语解读】:【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累① lèi (受劳义)劳累;② léi (多余义)累赘③ lěi (牵连义) 牵累。

【出处说明】: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故累足成步,著备成德。

”【对应近义词】:聚沙成塔【2】惟命是听【成语解释】:叫做什么,就做什么。

谓绝对服从。

【成语出自】:西汉·司马迁《越王勾践世家》:“今君王举玉趾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

”【成语简拼】:wmst【成语字数】:4个字【感情色彩】:惟命是听是贬义词【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年代】:古代【常用程度】:常用【成语示例】: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四章:“对上级他是惟命是听,对下级他很懂得维护自己的尊严。

”【近义词】:惟命是从【成语语法】:作谓语、定语;指绝对服从命令【英文翻译】:always to do as one is told; to be slavishly obedient; to receive absolutely ones instruction; to be at sb.s bidding 【3】薮中荆曲【成语原文】:薮中荆曲【标准发音】:sǒu zhōng jí qǔ【繁体写法】:藪中荊曲【薮中荆曲是什么意思】: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处在恶劣的环境中会变得更坏。

【薮中荆曲成语接龙】:才墨之薮→ 薮中荆曲→ 曲不离口【用法分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读音预警】:注意多音字:中① zhōng 中国、人中(穴位);② zhng 中奖、中靶。

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

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

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是最“中国”的词汇形式,最具有民族特色。

成语大多从古代流传下来,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代词汇的一些特点,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以及作者的个人感悟。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篇一: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

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解释】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资治通鉴》成语典故的意思和出处篇二:自惭形秽的成语故事晋代有一位知名人士叫做卫玠,他五官端正,相貌不凡,有一种特别的姿态和风采,从年幼说话、走路、待人接物便与一般孩子不同,人人见了都很喜爱。

有一天,母亲在给他梳头的时候说:“你是卫国第一美男子,随时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举止。

”卫玠惊愕地看着母亲,“我真的是卫国第一美男子?”母亲说:“你信的话,你出去问问其他人。

成语的意思和出处

成语的意思和出处

好的,以下是一些成语的意思和出处,每个成语的解释都超过了200 字:
1. 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成法,不知道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这个成语出自《吕氏春秋·察今》,说的是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靠岸,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齐策二》,说的是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赐给门客们一壶酒。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又有剩余。

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人喝这壶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手里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那壶酒喝了下去。

3.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

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说的是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

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

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

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王继承了王位。

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这些成语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通过了解它们的意思和出处,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它们。

希望这些解释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需要更多的内容,请告诉我。

常用成语意思及出处

常用成语意思及出处

【解释】: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

开始制作俑的人。

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示例】: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清·张潮《虞初新志·姜贞毅先生传》【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变本加厉【解释】:厉:猛烈。

指比原来更加发展。

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出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示例】:断句取义是在一句两句里拉出一个两个字来发挥,比起断章取义,真是~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第四》【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坏行为、坏事情高屋建瓴【解释】:建:倒水,泼水;瓴:盛水的瓶子。

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示例】:革命的豪情和革命的气魄,使他的史剧气势恢阔,振摆超腾,~,雄浑奔放。

◎《郭沫若剧作全集编后记》【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高临下并行不悖【解释】:悖:违背,冲突。

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出自】:《礼记·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示例】:但风雅之事,又怎么能够和卫道的精神~呢?◎巴金《家》九【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物洞若观火【解释】:洞:透彻。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

【出自】:《尚书·盘庚上》:“予若观火。

”【示例】:否则怎样,他却没有说。

但这是“~”的,否则,就不给。

◎鲁迅《华盖集续编·记“发薪”》【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一筹莫展【解释】:筹:筹划、计谋;展:施展。

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屋及乌:出处汉·伏胜《尚书大传·大战》:“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因为爱一处房子,也爱那房顶上的乌鸦。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或事物)的关爱到了一种盲目热衷的程度。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过分偏爱。

按图索骥: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后引用为成语。

释义为“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寓意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能死背教条,生搬硬套,否则会闹出笑话,招致损失;应当在实践中验证前人流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拔苗助长: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苗:禾苗;助:帮助长:成长。

把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

比喻违反自然规律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

也做“揠苗助长”百发百中:出处《战国策·西周策》:“夫射柳叶者,百发百中,而不以善息。

”形容射术高明,百不失一。

比喻料事和打算极有把握。

半途而废: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本义为路走到一半停了下来,比喻事业没做完就停止,不能善始善终。

含贬义。

杯弓蛇影:出自应劭《风俗通义·怪神第九》,应郴请杜宣饮酒,挂在墙上的弓映在酒杯里,杜宣以为杯中有蛇,疑心中蛇毒而生病。

后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扰。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

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不为五斗米折腰:出自《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

草船借箭: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描述周瑜为陷害诸葛亮,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草木皆兵: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乘风破浪::出自沈约撰《宋书·宗悫传》:“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 指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

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

出尔反尔: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下》。

原指你怎样对付人家;人家就会怎样对待你。

现多指自己说了或做了后,又自己反悔。

比喻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

说话不算数。

出奇制胜:出自《史记田单列传》,用奇兵或奇计战胜敌人。

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春风得意: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春风:春天和煦的风;得意:称心如意。

和暖的春风很适合人的心意。

后形容人处境顺利,做事如意,事业有成。

唇亡齿寒:出自《左传·僖公五年》,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

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大义灭亲:出处:《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

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呆若木鸡:出自:庄周《庄子·达生》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

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

道不拾遗:出自《战国策·秦策一》:“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诸侯畏惧。

”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倒行逆施:出处《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原指做事违反常理,不择手段。

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时代潮流或人民意愿。

得过且过:出自《南村辍耕录》得:能够;且:姑且。

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

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颠倒黑白: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

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东山再起:出处《晋书·谢安传》,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东施效颦:出自:《庄子·天运》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

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对牛弹琴:出自南朝的僧祐所写的《弘明集》中的故事,对着牛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

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

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多多益善: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益:更加,多;善:好。

形容一样东西或人等越多越好。

又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意。

【歇后语】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呆子看财;曹操的人马。

负荆请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负:背着。

荆:荆条,古荆刺。

请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处罚,希望让对方原谅。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出自《列子汤问》,形容琴弹得出神入化,精妙无比;也比喻知己或知音。

苟延残喘:出自:宋·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孤注一掷:出自《宋史·寇准传》。

当初王钦若以赌钱为喻,向宋真宗进言,指当时寇准鼓励皇上御驾亲征的行为是孤注一掷,不把皇上的安危当一回事。

后来成语流传至今,指将所有钱全押上赌桌一决输赢,用以比喻倾尽所有力量来搏一胜负。

害群之马:出自《庄子·徐无鬼》。

危害马群的劣马。

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汗马功劳:出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汗马:马累了出了汗,比喻征战劳苦。

原指在战争中立下的大功劳。

现泛指大的功劳。

鸿鹄之志:出处《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鸿鹄:天鹅,比喻有志向,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指人有远大抱负。

狐假虎威:出自《战国策·楚策一》。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

比喻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的人。

画龙点睛:出自唐朝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画龙之后再点上眼睛。

比喻说话或写作时在关键地方简明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

也比喻在整体中突出重点。

画蛇添足:语出《战国策·齐策二》。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应该适可而止。

比喻凡事不可多此一举,以致弄巧成拙的道理。

黄粱一梦:出自唐代传奇《枕中记》。

黄粱:小米。

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后喻荣华富贵如梦一般,短促而虚幻;美好之事物,亦不过顷刻而已,转眼成空;或喻梦寐以求之欲望落空,常用此语。

讳疾忌医:出自《韩非子·喻老》,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引用:“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意思是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鸡鸣狗盗: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学雄鸡啼叫,装狗进行盗窃。

成语故事源自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学鸡啼叫,骗开城门”。

后多用作贬义,比喻那些既无真才实学,也无堂皇风度,只不过略有低下本领的人。

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领或偷偷摸摸的行为。

兼听则明: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江郎才尽:出自《南史·江淹传》:“淹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

尔后为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

”江郎:指南朝江淹。

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

比喻人的文采思情衰退。

脚踏实地: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

比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认真、自信不虚浮,不浮躁。

惊弓之鸟: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17·楚策四》;《晋书·王鉴传》:“黩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惶恐不安的人。

也作“伤弓之鸟”。

同“惊弦之鸟”。

筋疲力尽:出自:汉·焦延寿《焦氏易林·巽》:“蹇驴不材,骏骥失时,筋劳力尽,罢于沙丘。

”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精神疲乏,气力用尽。

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精卫填海: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

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

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鞠躬尽瘁: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

开天辟地:出自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

辟:开辟。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

用来指开创人类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常用来形容前所未有的事业。

刻舟求剑:典故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又名《吕览》)。

该寓言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引伸成墨守成规不懂变通之意。

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滥竽充数: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

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狼狈为奸: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诗翁画客狼狈为奸,怨女痴男鸳鸯并命。

”是比喻狼和狈勾结起来干坏事。

比喻坏人和坏人联手做坏事。

老当益壮: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老:老年;当:应该;益:更加;壮:强壮,雄壮。

年纪虽老但志气豪壮。

老马识途: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乐不思蜀:出自中国典籍《三国志·蜀书·后主传》。

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乐此不疲:出自《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也说“乐此不倦”。

利令智昏:出自司马迁《史记》,常用以比喻被利益蒙蔽了智慧头脑,做出错事。

连篇累牍:出自《隋书·李谔传》:“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形容篇幅过多,文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