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出塞》教学设计

21《出塞》教学设计
21《出塞》教学设计

21. 古诗三首其一《出塞》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塞、秦、征、还”4个生字,会写“塞、秦、征”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结合注释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

3.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增加对和平生活的热爱之情,体会边塞诗的风格。

重难点

1.反复朗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

2.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情感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出塞》课件,观赏插图,进入古诗。

二、初读课文,理解诗句

1. 齐读诗歌,校准字音,字形。

2. 作者及诗题介绍。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一说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天宝年间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称。尤擅七绝,其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也因此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3. 学生自己朗读诗句划分节奏,教师作指导。

三、整体感知,品读欣赏

1.理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意思。诗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2.引导学生理解“万里长征人未还”中蕴含的情感。这里的“人”指的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一句“人未还”让你想到了什么?

3. 小组交流,学习“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这两句讲了什么?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人借李广这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把握情感,朗读回顾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出塞》这首古诗,认识了一位诗人。大家用构词法理解了诗题,朗读了诗文,结合注释理解了诗词大意,并在相互交流中体会了诗歌意境,感悟了诗人的情感。

五、作业

1. 背诵并默写古诗。

2. 查找其他诗人的边塞诗朗读体会。

六.板书设计反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