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精神分析论文

文学精神分析论文
文学精神分析论文

文学精神分析论文

摘要弗洛伊德给予文学精神分析,认为人们的梦境能够表达

被抑制的欲望,指出幻想与文学创作的联系,同时遗留“作家如何用作品达到唤起感情的效果”的问题。试解这一遗问可以引入“盗梦”这一概念,作家可看作是精通摄梦术的“文学盗梦者”,潜入受众意识或窃取、或改变,以感染读者、唤起感情。

关键词文学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梦

文学被人们以各种不同的角度阐释着,结构的、或现象的,一切说法皆有其合理之处。然文学终究蕴含着人的特殊气息,如若以更靠近人的角度来解读,精神分析不失为一个合适而高妙的角度。

用精神分析来解读文学可以说是源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本身作为一名医生,弗洛伊德关于文学领域的思考是他延伸的新知,而

对于文学多角度的分析,他的方法也着实成为一个崭新而重大的开辟。“精神分析法作为一种技巧,对美学领域没有什么贡献,但是,这个技巧却对20世纪的一些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极其重大——并且是常常是富有刺激性的影响。”[1]246对文学进行精神层面的分析饱受争议,但无论精神分析是多么的备受误解、批评或指责,它却一直不可阻挡地在发展,人们无法否认它在文学领域中存在的一席之地,甚至连对立的人也无法躲避其照射的光辉。精神分析的创始人弗洛伊德曾经乃至现在也都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然而正如他的学说一样,那种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力量是巨大的。后人亦在其道路上不断延展与开拓,发掘了更多关于精神分析与文学的奇妙关联,不断丰

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文本翻译的互文性研究 摘要:在文本的互文性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对翻译的互文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并结合翻译的互文性提出了一些翻译策略以供译者参考。 关键字:文本互文性;翻译互文性;翻译策略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 是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产物,它的提出对于文学创作,翻译研究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Intertextuality 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tertexto, 意思是“纺织时线与线的交错纵横”。在文学领域内最早提出互文性概念的是保加利亚裔的法国符号学家和文学评论家茱莉亚·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她认为:“任何文本都是马赛克似的引文拼嵌而成,每个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和转化”。也就是说,任何文本都是建立在其他文本的基础之上的,是其他文本的延伸和发展。任何一个文本都处在与其它文本的关系网络之中:或是与同时代的其它文本存在相通之处,或是与历史上的特定文本相呼应。除了在文学创作及文学评论中的运用,互文性研究对翻译的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翻译过程中译者不仅仅要考虑原文所要表达的情感,还要考虑原文中涉及到的其它文本的内涵。此外,译者还要将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考虑进来,将源语言中的一些特有的文化意象替换成目的语使用者所熟知的意象,这样的译文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要想完成这样的翻译工作,译者就必须考虑原文的互文性,还要兼顾译文的互文性。本文将对翻译时应考虑的这两种互文性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差异的翻译策略以供广大译者参考。 一、文本与翻译 从严格意义上说,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某位作家的原创,而是对多个文本中包含的元素的整合,所以对某一文本的理解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其它的文本中的信息。例如:对于广告品牌的理解就需要涉及很多文本:中国的“白象”方便面在迈出国门走向国外的超级市场的时候并不畅销。仔细调查之后才发现:产品的名字“white elephant”就是罪魁祸首。由于“white elephant”在英语中意为“大而无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产品又怎么可能收到欢迎呢?这里对于白象的理解就涉及了一个典故:暹罗王国(即今天的泰国)里白象是一种极为罕有的动物,所以只有国王才有权利驾驭。倘若哪位官员惹恼了国王,国王就会借着赠送一匹名贵的白象之名来惩罚他。之所以说赐予白象是惩罚是因为大臣对于国王的赏赐是不

现代汉语学生论文选题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市(或县/乡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 3.××话的特殊词汇 4.××话的量词研究 5.××话的代词研究 6.××话的疑问句研究 7.××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 8.校园流行语考察 9.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 10.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方式 11.流行歌曲歌词中语义的超常搭配 12.现代汉语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13.报刊语言规范问题 14.关于普通话词语规范的几点建议 15.试论现代汉语后缀”者”的构词规律 16.广告中的语言修辞浅论 17.化妆品广告的用词特点及文化内涵 18.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运用及分类 19.广告语的隐喻分析 20.试论广告语中一语双关辞格的运用 21.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考察 22.论小品的幽默讽刺语言艺术 23.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24.小议主持人的幽默语言艺术 25.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论析 26.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7.汉字的字形修辞现象 28.汉字结构的美学原则 29.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30.关于称谓语的异化与泛化 31.歇后语与言语幽默 32.歇后语的语义论析 33.简析熟语和成语的种属关系 34.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35.网络语言交际特点初探 36.熟语的语形问题浅论 37.试论成语与民族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38.成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39.惯用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40.汉语隐语说略 41.论缩略语 42.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浅析 43.XX小说中色彩词的运用及作用 44.歧义句的产生原因及分化办法 45.浅析汉语歧义的语用价值 46.连谓句与兼语句的辨析 47.小议词义虚化 48.简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 49.”像X似的”语用价值浅析 50.某类词(如代词,语气词等)的语用研究 51.主语省略的修辞作用 52.连词连接作用研究 53.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54.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55.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56.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57.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58.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59.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60.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 61.对立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62.互补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63.论汉语言的音节特点 64.同音词分析(或同义词分析) 65.浅谈汉语的词类划分 66.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补述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67.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68.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69.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70.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71.新兴词缀研究 72.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73.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74.论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 现代汉语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 13 现代汉语紧缩句的音乐美 14现代汉语叠音词的作用初探 15现代汉语中缀说略 16 现代汉语《围城》中的比喻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题目 1.形象——文学艺术的共同特征 2.说“朦胧”——对语言艺术的特点的新认识 3.面向生活——当前文艺创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4.艺术,需要呕心沥血的创造 5.试论文学的不朽魅力 6.化丑为美——典型化在塑造反面形象上的魔力 7.试论美学与文艺学的关系 8.试论艺术创作中“形似”与“神似”的辩证关系 9.试论人的“内在美”与“外在美”的关系 10.论《诗经》中的爱情诗 11.论《离骚》抒情主人公的悲剧形象 12.论《韩非子》寓言的艺术成就 13.试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4. 苏轼诗歌的理趣 15.辛弃疾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16.《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17.《三国演义》和三国戏 18.论《青春之歌》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19.《创业史》的艺术特色再分析 20.论《百合花》的艺术风格 21.论苏叔阳的欢剧创作 22.席勒《阴谋与爱情》人物形象分析 23.论浪漫主义思潮的思想根源 24.《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25.古汉字形义释与文献阅读 26. 古今义异词概析 27.茅盾《子夜》的修辞特色 28.巴金锤炼词句举要

29.论《诗经》比兴手法的运用 30.从《诗经》到《楚辞》 31.曹植诗歌形象的象征性 32.三曹的诗风比较 33.论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内涵 34.论杜甫诗歌的人民性 35.论茅盾《虹》中主人公的形象 36.论巴金《寒夜》中曾树生的形象 37.论余华小说创作的演变发展 38.《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新解 39.《计三观卖血记》中的“血”的释义 40.《在细雨中呼喊》“成长的烦恼” 41.《活着》体现的生命意义 42.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43.论“玉篇三章”中女性命运的根源 44.论鲁迅的《药》中血的含义 45.《在酒楼上》的诗学解读 46.鲁迅的《野草》中各篇章解析 47.“水”与沈从文的文学创作 48.沈从文作品的风俗描写 49.《呼兰河传》的叙述人称论析 50.论《呼兰河传》中的叙述情调 51.试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形象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

浅述陆机《文赋》中的文学创作理论 摘要: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对文学性质、创作主体修养、创作动机生成、创作构思,以及构思中的想象、审美表达等进行完整、系统地描述的专论。它对文章的缘起、构思、写作、写作构思中的灵感问题、各种文体的特点、文章写作的毛病以及文章的社会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其宗旨是为了解决创作中“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因此以创作构思为中心。它继承着曹丕《典论?论文》的理论遗产,并为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奠立了深厚的基础。 关键词:陆机;文赋;文学创作理论;写作 陆机,字士衡,魏元帝曹奂景元二年(261年)生于吴郡(今江苏吴县),晋惠帝司马衷泰安二年(303)年因卷入八王之乱的政治漩涡之中,而被成都王颖密命手下牵秀捕杀于军中,死时年方四十三岁。陆机虽然终遭战乱之不测,但在生前亦曾经历了一段西晋史上相对稳定的时期,晋武帝灭吴(280年)之后,西晋文学在其间有了重要的发展,以贾谧为中心的“二十四友”称盛一时,陆机亦在此际获得了张华的赏识,文名大噪,不仅创作了诸多的诗、赋,更写下了在文学史上具有承先启后价值的《文赋》,蔚为一时美谈i。 陆机的《文赋》是我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对文学性质、创作主体修养、创作动机生成、创作构思,以及构思中的想象、审美表达、作品形态与作品风格等进行完整、系统地描述的专论2。《文赋》全文1700余字,包括序文共二十段,每段分论一个中心问题,综合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文章的起源,二、文章的构思,三、文章的写作,四、写作构思中的灵感问题,五、各种问题的特点,六、文章的毛病,七、文章的社会作用3。 一、论文章的缘起 文章开头便开宗明义地提出文章写作的动因,陆机认为作文之由不外两途:一是感于物,即观察自然万物的感受;二是本于学,即研读古书经典的体会。“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秋天树叶凋落使人悲伤,春天树木抽芽使人喜悦,看到霜雪使人胸怀贞洁,面对白云激发人的高远志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

现代汉语论文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特点的影响》 摘要:网络语言在新世纪已经广泛运用与现实社会,具有幽默性、灵活性特点的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语音特征、语法特征、词汇特征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关键字:网络语言、现代汉语特点 正文:随着国际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独特的网络语言开始由互联网进入到人们日常的交往用语和书面语当中,充斥着传统的现代汉语的语言和语法习惯。网络语言在现代社会中不仅能够生存,而且大有生机勃勃,摧枯拉朽之势。 网络语言故明思意是在网络中使用的语言,在网络的交往中,并不仅仅是言语的交流,往往一个表情或是一个符号就能表达说话人的意思,一些词语在网络语言中具有现代汉语不曾有的含义。 用较为专业的话给网络语言下定义:网络语言是传统语言学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它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并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网络语言体系。其优点是使用极其方便,有利于网络用户交流,其不足之处就是文字与符号混用,语言系统极其复杂混乱,不知如何把握。例如,“MM”,贴子等。这些行业用语在经常上网的网虫来说是非常简单,可是对于普通人就是天书了,使人无法理解其中的意思。 可见,网络语言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全社会正常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障碍。随着社会信息的发展,网络语言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网络语言的负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交往中,也逐渐影响了现代汉语的传统语言体系。网络语言的能够广泛传播和他的传播的特点以及自身所拥有的特点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探索网络语言的特点,以引导网络语言健康的发展。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 根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以及一些80或是90后的作家是网络语言的最积极使用者。他们这些人思想活跃,不受旧的思想的束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喜欢创造新事物,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追求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他们将网络语言运用的淋漓尽致。如: (1)、“抢沙发,没有沙发,抢板凳”,指第一个给别人发帖子的就是抢到了沙发,如果第二个给对方发帖子就是抢板凳。 (2)、“闻到死酒屋”:指WINDOWS95的谐音,又称“瘟5”,现在又有“瘟酒吧”,指这进入新世纪,电脑更新的特别快,甚至有垄断的趋势,网络使用者对它有一种亲切的心情,但似乎又有一种无奈的情绪。 (3)“伊妹儿”:指电子邮件,来自于E-MAIL,也可以称为妹儿,电子邮件传输速度较之以往的普通信件有很大的优势,含有亲昵的语气。 上述的词都是利用同音来表达某种诙谐的语气,它们形象生动,趣味十足。网络上的交流,人人面对着冰冷的电脑,缺乏面对面的那种情感。诙谐幽默的网络语言给着种冰冷的交流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创造了一种虚拟的活泼语境,使原本枯燥的乏味的电脑和网络交流变得轻松愉快而富有人情趣味。网络交流中那种宽松的语境,往往会被网虫运用到现实的社会交往之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现代汉语。

中文专业毕业论文 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汉语确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0.1 一种语言的数词首先可分为两大类:表数数词(基数词)和表序数词(序数词)。在表数数词中,有的是陈述数目多少的,即述数词,如:三、十五、三分之一、四十多万、五倍等等;有的是询问数目多少的,即问数词,如:几、几何、多少等。一种语言的数词系统可以说就是述数词系统,述数词的情况基本代表和反映着一种语言的称数语法1。 0.2 述数词主要由表确数的基本数词、复合数词和表概数的词构成。本文以现有对于汉语数词的历时研究和共时研究为基础,探讨汉语述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变。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确数。 一基本数词的系统构成、使用特点和历史演进 1.0 基本数词是能单独称数又能相互组合(或与其他词组合)表更大数字的数词单纯词。从内部组合看,基本数词是由系数词和位数词构成的系统,并且这种构成古今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但是在数词充当数词构词成分和与其他词组合方面,由于使用范围和被描写对象的不同,从古代起就产生了一些词语变体和书写变体,这些变体及使用的情况古今都有不少差异。 1.1 系数词 系数词是表个位数和充当系数的基本数词。单纯的系数词从古至今都只有9个:一、二、 三、四、五、六、七、八、九。 1.1.1 充当构词成分 系数词充当构词成分是与其他数词一起构成一个复合数词。其组合有三种情况,古今亦然。 1.1.1.1 和十、百、千、万等组合构成偏正式的复合数词,充当修饰语。例如: 三十四百五千八万(参看2.1系位构造) 1.1.1.2 和偏正复合词组成并列式复合词,在其后充当零数。例如: 十五二百三四千六(参看2.2整零构造) 1.1.1.3 相互组合构成概数。例如: 三五(人)七八(天)十二三(年) 1.1.2 作为独立的词系数词从古到今都能作为一个词使用。作为独立的词使用有两个特点:(1)单独表达一个数。如:“二”表1+1,“三”表2+1,“四”表3+1,等等;(2)和非数词组合。和非数词组合时,从古至今,常见的功能是作修饰语。如: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尚书·吕刑) 1王力先生说:“世界各族的称数法并不相同:例如咱们所谓‘一万’,英法等语却称为‘十千’;咱们所谓的‘八十’,法国人却称为‘四个二十’;咱们所谓‘七’,柬埔寨人却称为‘五二’”,“中国人的称数法,乃中国语法的一个主要部分”。(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新1版,235)

从陆机《文赋》论“天机”的特点

从陆机《文赋》论“天机”的特点 姓名:聂国群 班级:文学11-3班 学号:20110101010

摘要 陆游在《剑南诗稿·文章》中说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中的“妙手”正是对于灵感与创作直觉的具象表达,然而对于创作灵感的研究,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陆机在其《文赋》中已经进行过探索。灵感是一种不经过逻辑推理直接抵达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状态,本文通过对陆机《文赋》中对于天机(灵感)的探索,来讨论灵感的突发性与不可控性两个特点,并且通过对艺术家对于创作经历的总结和阐述,得出灵感的本质特点——创造性。从而引发我们对于当下艺术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文赋、天机、灵感、特点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西晋时著名文学家。关于《文赋》的写作年代,历来说法不一。杜甫《醉歌行》说:“陆机二十作《文赋》”1,后有人提出怀疑,认为是万年的作品。他全面系统的讨论了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其中对与灵感的产生、特点以及作用进行了精彩而具体的描述。 《文赋》中关于灵感这样写道:“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齿。纷威蕤以馺鹓,唯毫素之所拟。文徽徽以溢目,音泠泠而盈耳。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於自求。理翳翳而愈伏,思乙乙其若抽。是以或竭情而多悔,或率意而寡尤。虽兹物之在我,非余力之所戮。故时抚空怀而自惋,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2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解读出灵感的两个特点——突发性、不可控性。 一、突发性 在文艺创作中,灵感的出现是难以预期的,正如陆机所描述的那样“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藏若景灭,行犹响起。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其大意是:灵感到来的时候,文思的畅通和阻滞,不能阻挡也无法挽留。消失的时候就像景象的消逝,出现的时候好像声音的响起。当天机(灵感)降临的时候,什么样纷扰的思绪无法解开呢?”。陆机用形象的言语描绘了灵感到来时的感受,这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自然之势”。这是一种长时间积累后的一种顿悟。艺术家对过去的一次豁然开朗的解读。 作家笛福的创作经历可以说明灵感的突发性。笛福一生的道路十分坎坷与颠沛流离。在这艰难的艺术体验后,当他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军官被遗弃到荒岛,四年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这则新闻时灵感毫无征兆的降临,他回到住所思如泉涌般的写出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伟大的小说。3正如费尔巴哈指出的:“热情和灵感是不为意志所左右的,是不由重点来调节的,是不会依靠预定的日子和钟头迸发出来的。”4 从生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灵感降临时大脑状态。作家在1引自《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114页 2引自《古代文论名篇详注》,霍松林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111页 3引自《鲁滨逊漂流记》,李杰译,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版 4引自《艺术概论》,彭吉象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版,247页

互文性观照下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

互文性观照下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 摘要:互文性是指文本(广义上)之间的一种依赖和指涉关系。将译者主体性置于互文性的视角之下进行研究,一是有助于把握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纵深层次;二是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翻译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阅读、阐释、二度创作),充分体现了具有三重身份的译者(读者、阐释者、第二作者)如何戴着互文性的眼镜来发挥其主体性。论文关键词:互文性,文学翻译,译者,主体性 如今,翻译研究已经走出了原来的“直译”和“意译”之争,“对等”等理论探讨的窠臼。更多的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这一跨文化交际活动。互文性就是其中的一种视角,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学语境下,运用关联理论来探讨互文性标记的翻译。(Garcia, 2001);2)译者能否识别出不同文本的互文性标记(这一观点是基于互文性对文本类型的演变有一定的影响)(Kirk,2000);and 3)互文性对词的含义的影响。(蒋骁华,1998:20-25)本文拟从互文性的角度,初步探讨文学翻译中译者在阅读、阐释和二度创作的三阶段中恰当发挥主体性的问题。 一、互文性溯源及翻译上的延伸 互文性这个概念首先是由法国的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家朱莉亚·克里斯蒂娃在1969年的《符号学:符义解析研究》一书中提出的,认为当前文本都是以先前对话的存在为前提的,这种符号系统之间的相互转换,相互指涉就是互文性。作为评判结构主义的产物,互文性强调文本结构的不稳定性和文本间的相互作用。这一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原

来文本自足封闭的系统,使单个文本的意义多元化,意义空间开放化,使对文本内部的孤立的符号研究转向文本与其外部关系的研究。作为后现代主义的文本理论,互文性强调整个世界的文本一体性,所有文本具有多层含义,这些多层含义只有通过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得以体现。据此,一种文化中的所有文本,由于他们组合在文化这个巨大的母体结构中,因此不可避免地相互关联。 从本质上说,翻译也是一个跨时空的交际行为,翻译的文本性与翻译研究的共时和历时层面为互文性进入翻译研究的视域找到了理论的契合。传统观念认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Nida and Taber,1969)从这一点看,翻译活动是以意义存在的预设为前提的,这是结构主义的产物,它强调意义的确定性。翻译研究的互文性,就是将翻译活动置于一个更加开阔的视野中研究,他强调多重主体的对话和交流,他们之间的相互参照,相互指涉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互文网络,呈现开放和动态的特点。文本的相互交织构成一个意义的辐射体,意义的产生在文本的网络中不断交织、辐射、扩散、增生,因此,意义是不确定的、一成不变的。我们不可能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来再现原语的信息。这就颠覆了传统的翻译观。 二、互文性视角下文学翻译的译者主体性 根据互文性理论,译文与原文相互关联相互依存。我们可以将原文看作是一个前文本,译文是它的生成文本,译者是前文本和生成文本的媒介,他用另一种语言将前文本表现出来。译者主体性是作为翻译主体

论文浅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论文题目: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作者:******* 专业:对外汉语

目录 容摘要..........................................................(第2页) 关键词..............................................................(第2页)引言..................................................................(第2页)(正文)............................................................(3—13页)结语.................................................................(第13页)参考文献.........................................................(第14页)指导教师.........................................................(第14页) 字体要求:题目:黑体三号加粗 正文:仿宋四号 单倍行距 A4纸设置左右边距为3.0 上下边距为2.4 小标题加粗显示

浅谈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容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之一,语法教学在各个语种的语言教学中 都是教学的重点。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根据教学容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诸如实物道具法、对话法、演示法、比较法、格式化 等各种教学方法,可使学生更有效地进行汉语学习。 关键词: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法、教学方法 引言: 汉语事业日益繁荣,学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汉语热”已经成为全球语言交际系统中的一个普遍现象。第二言教学中,语法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重中之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不例外。由于语言类型的不同,长期以来,不少留学生都反映汉语语法难懂难学,作为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们有义务了解并研究或是解决怎样教好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习一套知识,而是掌握一种技能”。因此,对于留学生的语法教学绝不能大讲特讲语法知识,讲授语法的目的是为了使其了解汉语语法的特点,掌握语法的规律,引导学生了解和灵活运用语法规律,并能够准确无误地用汉语进行交流。然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语法枯燥无味,因此我们应该探究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便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汉语小论文

班级:中本二班 学号:2011011540 姓名:肖郴利 谈谈修辞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修辞”本来是一个极熟的熟语,语出《易经·乾·文言》,其文曰:“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这里,“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现代“修辞”的概念,是西方Rhetoric的对译语,这个词源于希腊,本来是流水的意思,既人的语言像流水一样涌出。[1]修辞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在生活中频繁使用,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政治外交方面 当今社会里,国家与国家联系越来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国际这个大家庭而存在,外交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国家领导人在外交上的机智回答不仅显示出了国家领导人的睿智,而且还提升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因此,修辞对外表现为一个国家的利益和形象。例如:一次记者招待会,周恩来总理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这涉及到国家机密,不可能直言相告。总理眉头一皱,很快答道:“有18元8角8分。”在场的人全都愕然。总理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面额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共十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

分。中国人民银行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人民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一种货币。”话音刚落,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总理将一个抽象的问题运用例举的方法具体化,有意回避问题的实质,以“总面额”替代“总金额”,既堵了外国记者的口,又不破坏招待会和谐的气氛。运用曲解,使语言犀利而风趣,充分表现出他过人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语言艺术,巧妙地化解了这次西方记者的有意为难。再如,朱镕基在访美期间,用机智的语言巧妙地回击了指责中国偷窃美国导弹技术的流言:“我刚才跟尊敬的市长夫人谈话时,她问我,你们打算怎样庆祝50周年国庆?我告诉她说,我们今年要搞一个盛大的阅兵式,将展出中国最新式的武器,但这些机器是中国制造的,不是从美国偷来的。尊敬的市长夫人建议说,你们应该在导弹上面贴一个广告,‘made in china, not in U.S.A’(中国制造,而不是美国制造)这是Good idea(好主意)。朱镕基借用市长夫人的话回击了中国偷窃美国导弹技术的流言,并强调了要在导弹上贴上属于中国的标签。另外,用对比的手法“中国制造,而不是美国制造”有力地讽刺了他们自大的形象。 外交修辞对内则表现为国家安邦治国的价值。汉代的刘向曾引用主父偃的话说:“人而无辞,安所用之。昔子产修其辞而赵武致其敬,王孙满明其言而楚庄以惭,苏秦行其说而六国以安,蒯通陈其说而身得以全。夫辞者乃所以尊君重身,安国全性者也。故辞不可以不修,说不可不善”。[2]晋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孙武曾被郑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子产的能言善辩、巧辞如簧所折服;东周大夫王孙满更是将修辞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将曾经想推翻周室的楚庄王说服;苏秦的游说避免了六国的战乱,蒯通精通辞令保全了自己的性命。[3]话里有据,它不但说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

对外汉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54个)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语音声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韵母特点研究与对汉语教学研究 ★汉语语音声调特点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 ★外国留学生语音偏误分析 ★专业待写论纹请加Q扣一五六六贰零伍 ★初级阶段留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新词语研究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词语的特点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惯用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字”本位理论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高级阶段留学生词汇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及研究述评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与方法 ★汉语被动句式研究及在对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存现句研究及在对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是”字句研究及在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论对外汉语中“被”字句教学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综观 ★语义指向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序教学 ★韩国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日本留学生“了”学习得的中介语分析 ★现代汉语“了”字句学习偏误分析及对策 ★对外汉语教学中“是”字句偏误研究 ★否定副词“别”“不”使用上的差异及其偏误分析 ★结合“有”字句的特点分析“有”字句使用中的偏误 ★“差点儿(没)VP”格式意义及其对外汉语教学设想★“V+介+NP”与“介+NP+V”结构中介词的语法特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原则与方法 ★从汉字构件角度谈汉字教学 ★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 ★从汉字的理据性对对外汉字教学 ★浅谈汉字性质与对外汉字教学

陆机文赋欣赏(包括原文、译文、欣赏、书法、讲解)

晋《陆机文赋陆柬之书》赏析 (陆机《文赋》原文和译文评论陆柬书法真迹) 文赋(晋陆机) 【原文】 余每观才士之所作,窃有以得其用心。夫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妍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之利害所由,他日殆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盖所能言者,具于此云尔。 【译文】 我每当看到文士的作品,私下领会了他们艺术构思的意图。他们运用语言表意修辞,变化确实够多的了;文章的美丑好坏,还是可以用语言来评述的。我每当自己作文,更加体会到作文的甘苦。常常害怕思想与所表现的客观事物不相吻合,文辞不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不是“知”的困

难,而是写作实践上的困难。所以我作这篇《文赋》,借以介绍古代作家的美文,论述作文成败的缘由,将来或者可以穷尽文章写作的奥妙。借鉴古代作家的写作经验,就象拿着斧子砍伐木头做斧柄一样,固然榜样就在眼前,至于笔下的千变万化,的确很难用言辞表达出来。我所要说的,完全在这篇文章里面了。 【原文】 佇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詠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 【译文】 (在创作前的准备阶段,)长久地佇立在天地间深刻观察,在古代典籍中任性情潜化。随着季节的变迁,他慨叹时光的流逝;看到万物纷呈又思

绪纷发。深秋季节,因树叶零落而感到悲凉;阳春三月看到枝条柔嫩又乐开了花。有时,心存敬畏, 如冰霜在胸;有时,志趣高远,上及行云。詠唱先贤的丰功伟绩,歌颂古人德行的芳馨。在文艺的林海中遨游,赞美那优美诗篇的文质彬彬。有了感受,于是执笔进行写作,把感受在文章中加以敷。 【原文】 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遊万仞。其致也,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于是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译文】 (进人写作过程以后)开始的时候,不看不听,沉思默想,多方探讯;让思想向八方驰骋,想象

文学翻译和外互文性反思

文学翻译和外互文性反思 近年来,互文性之于翻译的作用与意义引起一些学者的关注与探讨(杨衍松,1994;蒋晓华,1998)。笔者在学习研究这些成果时,发现关于互文性与翻译的研析多从源语文化角度展开。具体说,就是将外互文性(extl习textuallty)之于翻译的探讨定格在源语文化的框架之内来阐述如何在译人语中转存源语文本中的外互文因素。然而,关涉到两种语言转换、两种文化传通的翻译活动是在译者这一能动因素的参与下进行的,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为提高译文的表达效果,增强译文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常常诉诸于“跨文化互文”这一手段,即译者将外互文性定格在目的语文化的框架内。 这是翻译实践中转存外互文性因素的另一类文化互文现象,值得研究与探讨。 所谓外互文性,是指互文性被看作是不同文本之间的参照关系,在这种互文参照里融进了文化内涵与知识结构(B田tlles,1970;玩.人e,1985)。翻译实践中,外互文性之于源语文化文本与目的语文化文本的功能是相似的,都旨在增加言外之意、增强感情色彩、引发读者的联想,从而深化读者对原作题旨的感悟与解读。 但其实质则有差别,外互文性之于源语文化文本是源语文本本身

所固有的,是源语文本作者的创造;而外互文性之于目的语文化文本并非指源语文本中存在的外互文性因素在目的语文本中的转存,而是指译者在不失原作题旨的情况下,为影响和感染目的语读者而创造出来的与目的语文化形成互文的东西,即前面所说的“跨文化互文”因素。因此,此时此地的外互文性因素不再是源语文化文本所固有的。以下从词语、短语/句子、篇章等几个层面对文学翻译中跨文化互文因素作尝试性讨论。 一、词语的跨文化互文 词语是表情达意最基本的语言材料,语言的文化意义也最易于在词语层面上体现出来。 词语的意义一般分为概念意义与内涵意义。 前者是其本身原有的意义;后者则与其历史沿革有紧密关系,有时其涵义经前人提炼、加工和创造变得较为固定而在语言实践中相递沿袭下来,成为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情韵符号。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为了取得更好的达意传情效果,往往会对这些承载着诸多情韵的语词符号十分喜爱,特别在诗歌翻译中更是如此。

浅谈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论文 李小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句子和儿歌,认识70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从电脑中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文完整版

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论 文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毕业论文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15级(春)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 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 分校:武威工作站:古浪班级代号:学生姓名:张尚翔学号: 题目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

说明:1.答辩小组应填写评价意见,小组成员均应签名(盖章)。答辩小组不应少于3人。 2.此表附于封面之后。 3.此表由分校、工作站自行复制。 目录 摘要 (4) 引言 (5) 正文 (7) 一副词的性质归类 (7) 二副词的用法 (11) 结语 (15) 注释: (16) 参考文献: (17) 摘要 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汉语副词究竟该如何定性,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解释副词难以定性的原因,以及表达自己对于副词归类的看法,并且选取几个副词使用的实例来分析副词的特殊性。 关键词:副词性质用法

引言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虚词和实词两大类。从功能上看,实词能够充任主语、宾语或谓语,虚词不能充任这些成分【1】。 词类划分是我国语法学界争论最久的问题之一,也是语法学者意见分歧之所在。我国早期的语法着作多从词类讲起,但由于汉语缺乏形态变化,大多数作者不免感到有些仿徨。有的依据意义划分词类,但意义是词未进入句子以前静态孤立的分类,而当其进入动态的句子后就会发生变化。有的依照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职务划分词类,可词的位置和职务又经常变动。这样,只有得出“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结论。语法学界由于对词类划分标准的不同认识而引发出“词有定类”和“词无定类”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 汉语副词究竟是虚词还是实词,这是我国语法学界长期以来议无定论的一个问题。一般而言,把介词、助词、连词、语气词看作虚词大家都不会有意见,然而是否能把副词归入虚词,自古及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见。在现代汉语中,副词的句法功能相对比较简单,然而,一些常用副词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用法丰富多样,尤其是作为一种个性强于共性的功能词,其内部各成员在音节、组配方式、语法意义、语义指向、语用特点、篇章特征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显着的差异,情况相当复杂。因此,自从《马氏文通》以来,副词一直是汉语词类研究中引起争议和存在问题最多的一类。 本文在参阅前辈的理论着作的基础上,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试图对副词的性质归类与用法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索,并尝试提出初步的看法。 一副词的性质归类

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 课程说明 一、课程目标 1.培养学习者既是教师又是研究者的专业素养,主要增强对汉语课堂教学实践的理解力、思考能力和论证能力,同时为完成学位论文积累资料,提供选题思路和立题角度。 2.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结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研究的理论与知识,对课堂教学进行初步的调查实践。 二、课程特点 汉语课堂教学调查属实证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普遍运用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汉语课堂教学调查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观察、列表、问卷、访谈、个案研究以及测验等科学方式,搜集有关汉语教学问题的资料,从而对课堂教学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 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调查,它是以当前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是为了认识某种教育现象、过程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实地考察活动。它有一套研究的方法和工作程序,有一套搜集、处理资料的技术手段,并以教学调研报告作为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 三、教学方式 1.讲授,文献学习,合作调研,报告并讨论。通过学习有关文献,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具体问题展开调查实践学习,并提交口头和书面报告。

2.汉语课堂教学调查可采用课堂教学观察、召开座谈会、个别访问、问卷或资料调查等多种方法,也可以是上述几种方法综合进行使用。 3. 学习要求: (1)认真研读文献; (2)严格制定实践计划; (3)观察客观细致,材料搜集完整; (4)报告时,做到观点明确、表述条理清晰、方法得当、语言规范。 四、学习时间:五周 五、考试。 1. 小组提交报告评价;。(40%) 2. 教学调查与分析论文设计。(60%)

导言汉语教学调查与分析的体系与主要范围 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学科认识。 (一)教什么?如何学?如何教? (二)教什么?本体论——语言学; 如何学?认识论——心理学; 如何教?方法论、工具论——教育学、计算语言学、现在教育技术。(赵金铭,2005) 二、汉语教学研究体系的三个层次。 (一)基础研究: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宏观理论; (二)中观研究:宏观理论基础与微观教材、教法微观研究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三)微观研究:汉语教材、教法。 三、微观研究与中观层次的沟通关系表述。 (一)汉语课堂教学研究处于汉语教学中的微观研究层次。 (二)汉语课堂教学研究与中观层次的沟通关系表述。 1. 课程论。 为什么教?教什么?包括:教学大纲设计,目标和教学内容,教材编写; 2. 学习论。学生怎么学?包括:学习的过程和教学方法; 3. 情景。 在什么场合中教?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社会言语情景、场合等; 4. 评价理论。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完成人:翟玉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层次: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

文学教育与语文教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翟玉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文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学教育担负着改革与发展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文学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应该给学生打开认识人生、自然和社会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联系语境,品味词语,挖掘语言的深层意蕴,领略词语的言外之意。让文学作品成为语文教育的乐园。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文学教育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意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文学教育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文学教育即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利于培养人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其文学修养的活动均属于文学教育的范畴;狭义的文学教育等同于文学教育教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教育功能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当通过指导学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审美,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文学教育在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建设精神家园及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感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也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文学教育的沿革 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发展曲折沉浮。张志公先生早在1984年就洞察到语文教学中“轻文学,重读写”的弊病,认为必须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添加文学教育环节。20世纪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很快引发了文学教育的复苏振起。1998年中学语文教学界就语文教育何去何从问题展开大讨论,人们针对语文教育中存在的忽视学生文学素养、悟性、灵气和创造力的培养等诸多问题提出了批评,许多人主张把文学教育理念注入中学语文教育中。2003年的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等予以新的规定,对鉴赏文学作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文学教育、用美的力量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文学教育要与时俱进,帮助中学生逐步形成动态的认读体系,从而构建科学的文学教育新理念。 二、文学教育的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表现出其独特特点,主要表现有: 1、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多义性与不确定性特点。 语文主要由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组成,其教材内容也多以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为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其自身文学修养的高低事关对文学作品艺术判断的高低与优劣。可见,文学教育的多义性与不确定性奠定了语文教学过程的丰富多彩性。 2、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叙述能力以及写作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