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言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

合集下载

汉语言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教学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教学毕业论文范文社会的不断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变化,尤其促进了我国当今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教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汉语言教学毕业论文范文一: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的创新【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内容创新、实践强化、德育结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现状;思路汉语作为我国的母语,是人们交流、工作的基础,如今已逐渐走向了世界,被许多外国人民所学习与应用。

汉语言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文明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与代表,同时是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与走向世界的重要载体。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汉语言文学授课的实效性。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性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多样化与复合型的趋势,要求其不仅仅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完善的知识体系,而更多的是要求其能够与时俱进,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

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应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色,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在培养学生优秀道德品质、系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书与育人的教育功能有机结合。

二、汉语言教学方式现状分析1、教学方式单一汉语言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一门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学习、掌握其它知识的基础与前提。

实践中,如今高校对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方式呈现出单一、缺乏创新的特点。

汉语言文学的授课主要还是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备课与授课的重点都在课本上,对于课本上的字、词、句讲解的比较清楚与详细。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种先进的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出现,获取知识更加的快捷方便。

在单一教学模式下进行的汉语言课程,已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热情,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汉语言文学是一门有关语言的专业,其对语言文字的修养及其能力也是相对较高的。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汉语言文学的毕业论文范文篇1浅谈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是应用型较强的专业,为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式,本文提出从两个角度指导该专业的教学:从实用性的角度,优化课程,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课程应用性,提高学生本专业的应用能力;从创新的角度,突破专业限制,进行教学内容创新,并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构建。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增强其在社会立足的本领。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教学探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汉语言文学专业很难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如工程、建筑、医学、会计等一样获得准确的职业定位,更是很难直接和应用型人才挂钩。

它作为传统的人文学科,是体现人文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担当着传承与提升全民语言与文化素质的重任[1]。

其主干内容是中外的优秀文学文化遗产,而核心内容则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对自身、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对人类的一种认识与社会责任感。

为此,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特点在于:所培养的学生主要是从事人的工作的,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不体现在应用性,而是体现在对社会观念与精神取向的影响上;不注意直接创造可以计量的经济效益,而在于创造无法用数字统计出来的社会效益等。

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当前就业压力的增大,教学实用主义成为了教学的主要目标,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而言,也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之上,积极和社会接轨。

2用实用性理念指导专业教学《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给出该专业的就业方向为教师、各类编辑职务、文秘、文案策划人员等。

但事实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政府机关、教育科研、新闻出版、企业公司等中国单位,还有少数人涉足律师、房地产、金融外贸等新兴行业。

2024年现代汉语论文

2024年现代汉语论文
2.汉语言文学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
2.1教学工作具有统一的目标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去适应社会要求,所以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汉语言文学教育附属于于高职语文教育,着二者之间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内容上具有共通性,语文教学侧重于突出其语言交际功能,而汉语言文学教学则侧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精神面貌,但是二者皆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相较于第一课堂重在理论传授,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而言,第二课堂的优势则在于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培养或拓展多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一方面,重视开展第二课堂科技创新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社团、兴趣小组,研读专业著作,听取学术报告,参加学科竞赛,发表文章或论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2.2对于人文关怀都十分注重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部分,汉语言文学是在语文教育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不管是汉语言文学教育,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用文学洗涤和渲染学生的心灵,并且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学生的生活时刻洋溢着人文气息。
不管是汉语言文学,还是高职语文教育,二者都注重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这些课程均衡分布于大学四年,使实践内容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同时,在传统课程中,淡化理论传授,增强实践内容。
如写作能力,除基础的写作课程外,其他专业课也可安排适当的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自由写作,小说、诗歌、评论、杂感、散文等等,文体不限,使学生在大学的学习中不间断地练习写作,进而达到专业技能训练的目的和效果。
3.2从教学工作指导层面进行对接
汉语言文学教育是高职语文教育的深入,高职语文教育以培养学生语言表现能力以及交际能力作为指导思想,而汉语言文学教育是以高职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为基础,再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鉴赏能力作为指导思想。

课题研究论文:从现代汉字字音看现代汉语语音的几个特点

课题研究论文:从现代汉字字音看现代汉语语音的几个特点

汉语言文学论文从现代汉字字音看现代汉语语音的几个特点语音发展的规律性语音的发展变化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的。

语音变化的规律性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无条件的,就是指读某一个音的字全都变成读另一个音的字,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例如古代是-m韵尾的字,现在北京话都变成了-n 尾。

例如“甘”读gān,不读gām,“三”读sān,不读sām 等等,没有一个例外。

一种是有条件的,就是指读某一个音的字不全作某种变化,只有符合某种条件的那些字才起这种变化。

例如古代是-m 韵尾的字在现代广州话里大多数仍然是-m韵尾,只有唇音声母的字才变成- n 韵尾。

例如“三”仍然读sam ,而“凡”则读fan,不读fam。

语音发展规律的这种严整性,一方面给语音史这门科学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也对这门科学提出了比较严格的要求。

任何推论,要是不考虑语音发展的这种规律性,都难免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语音的性质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

风声、雨声、流水声以及鸡鸣狗吠的声音,都不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般也谈不上表示什么意义,当然不是语音;即使是人的声音,如果不能表示意义,也不是语音。

例如,初生的婴儿,不懂语言,他发出的声音没有什么意义,不是语音;人咳嗽的声音,没有意义,也不是语音。

语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

意义是语言的内容,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或叫语言的外部形式)。

语言要借助于它的声音来体现其交际功能,一定的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声音形式才能表达出来。

语言在声音里物质化了,借助于声音,语言才能成为人们可以感知到的东西。

如果语言离开了有意义的声音,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

所以,语音是语言不可缺少的物质外壳,或者说,语音是语言的具体面貌。

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它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还具有生理属性;它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受社会的制约的,所以它又具有社会属性。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范文在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汉语言文学是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汉语言文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范文篇1浅析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人们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发生改变,运用网络可以提高汉语言文学的传播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利用网络传播汉语言文学的意义及途径。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网络环境;传播当前要传播中国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从根本上来看,就是要让民众认识到中国文化这样一些最根本的精神特征:我们今天不能做网络的奴隶,我们要主动地运用这个网络这样一个载体来传播我们的中国文化,用网络来传播中国文化,本文主要论述汉语言文学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1汉语言文学专结合网络传播环境的意义概述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对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价值和社会科学价值。

汉语之所以成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绝不仅是因为全球华人多,而是汉语作为一种典雅、优雅和富有诗情画蕴的语言,它己经从文化气质上,征服了人心,“是流俗之上的优雅,是重压之下的逃逸,是无可代替的贴心会心与舒心”,中国古人在造字造词时,就对浓郁典雅的生活情趣,进行了高度的提纯。

比如很多成语、固定语背后,多有妙趣横生的典故故事成语“指鹿为马”见证了赵高的奸诈,“请君入瓮”见证了来俊臣的凶残;“孔融让梨”呼唤的是`少年君子”;“见贤思齐”呼唤的是向善向美这些语言在完成传播功能的同时,更将古和今;古典和时尚,融为一体,让文化历史韵味得到现代化传播,让今人和现代汉语,富有“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每次看到经史子集中的固定语,仍飘扬在现代化审美中,都有一种深厚的文化自豪,这种优雅厚重,才是汉语最有光彩的地方但是,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它在带给人们全新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对人们的生活习惯产生较大的影响。

现代汉语言论文关于汉语语言的论文

现代汉语言论文关于汉语语言的论文

现代汉语言论文关于汉语语言的论文汉语“X俩”构式的组配模式及其制约规律与语篇频率研究摘要: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通过分析来自大型语料库的真实语言材料,集中讨论了现代汉语“X俩”构式的组配模式及其制约规律与语篇频率。

研究发现:第一,“X俩”构式具有“代词复数俩”模式、“代词单数俩”模式、“NP单数俩”模式、“NP儿俩”模式、“NP1+NP2俩”模式和“混合”模式等六类常见组配模式;第二,“X俩”组配模式受制于词类有限律、人称代词无制约律、混合模式的词类排斥律和组构单位量值制约律等形式制约规律,这些形式规律受“双人定指”语义制约律、三重同指极量制约律、信息值等级制约律和语义关系亲密律等语义制约规律的支配;第三,“X俩”组配模式构成一个语篇频率等级,“代词单数俩”模式是无标记的组配模式,混合模式是标记最强的组配模式;第四,“俩”的典型语义特征是[+人]、[+非正式]和[+复指]。

关键词:“X俩”构式组配模式制约规律语篇频率一、引言数是一个具有语言普遍性的基本范畴,但数的类型系统存在语言类型差异。

可以是单数、复数、双数或少数。

(Comrie,1989;GivÓn,1993;Croft,2003;Corbett,2005)。

我们认为,汉语有单数、双数、三数和复数①,其中单数、复数是主要数类型,单数是其无标记形式。

如:(1)a.孔子及其弟子常被后世尊作圣人。

b.弟子们都很尊敬孔子。

c.弟子都很尊敬孔子。

“俩”和“仨”分别是现代汉语“双数”和“三数”的语法标记。

“俩”尚处于语法化过渡阶段,兼有独立和依附双重属性:前者为词,如例(2)a;后者为“双数”语法标记,语音弱化为“liã”。

②双数标记“俩”正是本文的关注对象,如例(2)b。

(2)a.一共五个,我吃了俩,他吃了仨。

b.我们俩是好朋友。

*c.俩是好朋友。

二、关于“俩”的相关研究关于“俩”,为数不多的专题研究不同程度地关注了“俩”的起源、词性、语义、语音、句法与类型学意义。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

关于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语法艺术研究综述摘要:近两年来,现代汉语语法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出现的形式学派、功能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理论在国内语法界得到了广发的赞同,逐渐使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走向成熟的阶段。

笔者通过自己多年对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经验,概括地论述了现今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单位语法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兴起,主要是由于上个世纪初白话文在教育界的不断普及,并且白话文逐渐成为通用语言。

八十多年过去了,现代汉语语法学者们仍然在不断的努力探索着适合于汉语的分析方法,通过借鉴国外的语法理论和依据,来推动语言研究的进程。

从而使现代汉语的语法研究视野广阔,研究理论新颖、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研究方法呈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1现代汉语语法的样式在现代汉语中,语法一般是按照句子的成分来安排顺序(主语、谓语、宾语),并且规定名词后面是定语,动词、形容词在状语后面,补语则在谓语的后面。

在书面语言中,定语的标志是“的”,而状语的标志是“地”,补语的标志是“得”,他们三个都在定、状、补得后面,在口语上三个字的发音没区别。

在现代汉语中,补语与其他语言都不同,它主要是通过对谓语动词谓语形容词、甚至对句子的主语,宾语等作出进一步的描述,起到核心表述的作用。

这一表现形式被语言学者归纳为现代汉语的“时序性原则”从而解释谓词性定语、谓词性状语、连谓句中谓词的排列顺序。

2语法范畴的研究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学者们一直关注着语法范畴的确立问题,要确立语法范畴就必须对“词类”进行不断的探究。

在五十年代时,研究汉语语法的学者们对词类的区分问题进行了讨论,都纷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有持意义标准的、持形态标准的、持广义形态标准的以及持功能标准的,但最终以“结构关系”作为主流的认识。

吕叔湘明确提出“结构关系指一个词的全面的、可能有的结构关系, 不是指它进入句子以后实现出来的一种结构关系”,这使随后所产生的“分布说”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现代汉语词典论文

现代汉语词典论文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第一章 (2)1.1反方观点1.2在社会中的反响第二章 (3)1.1正方观点1.2在社会中的反响参考文献 (6)摘要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发了一场保卫汉语的大争议。

反对者认为,滥用字母词,对汉语造成污染,让它入典更是违法;而支持者则强调,语言要不断通过借鉴获得发展,被众人接受的字母词,入典没有错。

连日来双方争论调门逐渐升高。

在网上,反对者说此事涉及文化安全,要防止‚语言入侵‛;支持的一方反驳说,夸大汉语受到威胁,这是哗众取宠的‚无稽之谈‛。

这场争论,包含如何看待字母词越来越广泛使用,以及汉语词典该不该收录它,其中都涉及翻译与出版。

关键词:一百多名学者联合签名的举报信;<<现代汉语词典〉〉;字母词;朱绩崧;‘‘东方早报上海书评’’;人民日报记者傅振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和翻译家江枫等;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侯敏;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1903年的《新尔雅》词典。

引言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一封由一百多名学者联合签名的举报信,2012年08月28日被分别送到了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

签名的学者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敏生、‚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和翻译家江枫等。

这封举报信称,商务印书馆今年出版的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违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务院《出版管理条例》(国务院第594号令)等法规。

该报道发出后,引发各界热议。

有学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全世界范围内,编撰词典的时候,直接吸收外来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比如在英文词典中,就直接收录了很多法语和德语单词,甚至还收录了不少日文和中文单词。

不过也有人认为,《现代汉语词典》应该聚焦汉语,不应收录上述词语。

对此国内舆论纷纷,在社会中掀起了一波讨论狂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言论文现代汉语的论文现代汉语中的言据性表现摘要:随着语言学中人文主义的兴起,言据性(Evidentiality)的研究也日益成为语言学研究中的热点。

然后在汉语中言据性的表现目前还缺乏应有的关注,本文通过详细考察言据性的定义、分类,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现代汉语中新闻语言进行了考察,大致勾勒了现代汉语中言据性的表现形式,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言据性证素直接来源间接来源汉语新闻语言一、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人类交际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传递信息或命题。

可是信息(命题)存在着真伪之分,因此当需要证明自己所传达的信息是真实的时候(不是事实上的信息的真实与否),人类通常总是需要调动各种手段来力图证明其真实性,使得听者信服。

那么言者是如何运用各种手段来证明的呢?又有哪些手段来证明呢?这就是语言学研究中所谓的“言据性①(Evidentiality)”,即语言是如何言之有据的。

“言据性”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Boas在他的《美洲印第安语言手册》(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中提出。

四十六年后,他在题为“克瓦克托语语法”(Kwakiutl Grammar)的论文中,第一次使用了“证素”(evidential)这个术语来指代语句中那些能说明信息来源的“证据”(evidence)。

关于其定义,各家大同小异,如克里斯托尔(2000)将其定义为“语义学术语,指一类认识情态、断言的命题可能遭到听者的质疑,因此需要加以证明。

传信构式表达说话人根据可供利用的证据(而不是根据可能性或必要性)对一个命题深信不疑。

传信情态给句子增添这样的意义,如‘我亲眼所见’‘我亲耳所闻’‘(虽然我不在场)我有相关证据’‘我从某人处获知如此’等,从而造成细微的意义差别。

土尤卡语(巴西)有一个包含五种传信情态的复杂系统,英语一种也没有,而是依靠各种判断(即各种伴有怀疑的命题,但与质疑和证据无关)。

” Aikhenvald和Dixon(2003)把言据性界定为“语法对信息来源的语法表现”(grammatical reference to information source),而Chafe和Nichols(1986)则把言据性看作是“一整套能表达……对知识不同态度的手段”(repertoire of devices for conveying ... various attitudes towards knowledge)。

房红梅(2006)关于其定义为“它主要是指说话人对知识的来源(source of knowledge)以及态度或介入程度(attitude towards knowledge/commitment to knowledge)的说明。

”随着语言学研究中人文主义的复苏,基于交际功能的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的兴起,“言据性”研究在西方语言学界越来越热,与此相比,汉语的言据性研究还很滞后(朱永生,2006)。

众所周知,新闻报道的最大特点是时效性和真实性,本文以视真实性为生命的新闻语言为例,来探讨一下言据性在汉语中的表现。

二、言据性的分类及其证素②各种语言在言据性的语法化方面的差异很大,“信息来源于哪里”在各种语言中的体现有着很大不同。

因此关于言据性的分类很不一致,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标准。

如Aikhenvald(2003,2004)主张把言据性大致分为“目击型”(eyewitness)和“非目击型”(non-eyewitness)两种。

“目击型”指的是讲话者对信息来源有第一手证据,即他自己看到或听到的。

“非目击型”指的则是讲话者对信息来源没有第一手证据。

Chafe和Nichols(1986)则主张把言据性分为五种:“可靠程度”(degree of reliability)、“信念”(belief)、“推导”(inference)、“传言”(hearsay))、“一般预期”(general expectation),但是跨语言的比较和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表明(Willett,1988)人类语言普遍存在三种主要的信息来源方式,即直接来源(尤其是感知觉的);从他人处获得的;推理得来的。

当然,这三种信息来源方式付诸于具体不同语言的表现形式会有所不同。

三种信息来源方式又可以分为不同的小类,下面就是Willett(1988)的一个分类表:信息来源种类直接来源间接来源证实性报导性的推导性的视觉的二手的结果性的听觉的三手的推理性的其他感知觉的民谚性的本文将采取这个分类。

至于各种语言具体以什么样的语言手段来表现又有所不同。

可以是词汇手段,也可以是句法手段等等,总之都会语法化为“证素”。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汉语新闻语言是如何语法化这些信息来源的,也就是证素的表现形式。

三、从新闻语言看汉语中的“证素”(一)直接来源的“证素”按常理说,人类得到信息的主要来源就其可靠性来说,首先是来自自身的感知器官,这也是最朴素、最原始的获得信息的途径,因而是可信的。

人类的感知器官无非包括视觉,如例(1)~(2);听觉,如例(3)~(4);触觉,如例(5)~(6);味觉,如例(7)~(8)等等。

具体表现在语言中,可以看如下例子(所有语料均来自新华网):(1)尹蔚民说,在这种形势下,不光报考公务员的人数多,比如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企业同样存在报考热。

(2)陈云林从台湾返抵首都机场时表示,这次到台湾确实有干扰,但两岸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将有惠于台湾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我们坚信公道自在人心。

(3)对此,张元曾大倒苦水,我听他说,电影节的影评人也开始懂得潜规则的中国式的人情世故,看哪个导演和电影节主席是哥们儿,一定会戴着更严厉的有色眼镜看你的作品,反而不是有利因素,假如《达达》今年真的送威尼斯,肯定落选。

(4)12月12日凌晨3时许,租住在巴州库尔勒市建国北路附近育才北6巷道内3号院的陈家兵突然听到隔壁传来踹门的声音,遂起身查看,发现有人正用力将隔壁刘老汉家的门踹开并窜入室内。

(5)另外,市有关部门还告诫市民要认真区分新鲜牛肉和注水牛肉,颜色鲜艳、摸上去手感很滑、用纸巾擦拭很快就湿的是注水牛肉,而新鲜牛肉则颜色暗红、摸上去略有粘稠感。

(6)记者昨日在漕宝路八号桥市场看到,刚上市的“六月黄”都不大,蟹脚捏上去也不结实,但随意掀开一只一两半左右的螃蟹,盖里就有很多黄膏。

(7)腌渍水果所含的果酸,具有软化肉质的效果,可以使排骨的口感更加软嫩,尝起来滋味酸甜,颇能刺激味蕾,发挥排骨料理独特的好味道。

(8)高雄小辣“臭豆腐”,吃起来带有股酸辣味,“清淡”中透出“五香”,有一种让“南方人”更易接受的辣味。

通过以上例子可以发现,一般来说视觉证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其他依次是听觉、触觉、味觉等感知觉。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由此可以猜测这里是否也存在一个类似语义学研究中的“霍恩等级”,即: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证明。

(二)间接来源的“证素”人类获得信息的来源除了来于自身以外,另外就是来自于他者或者他物。

来自于“他者”的信息来源是报导性的,来自于“他物”的信息来源则是推导性的,即根据已有的信息来推导出相应的信息。

报导性的来源可以分为二手的,如例(9)~(10);三手的,如例(11)~(12),乃至于近乎常识的民谚,如例(13)~(14):(9)据奥巴马发言人斯蒂芬妮·卡特称,奥巴马分别与加拿大总理哈珀、法国总统萨科齐、英国首相布朗、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韩国总统李明博、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德国总理默克尔、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和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龙进行了电话交谈。

奥巴马与英国日本等9国领导人电话交谈。

(10)知情人告诉记者,今年6月中旬,长春警方抓获了一名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该名嫌疑人交代出在北京有一个经常参与斗殴等非法活动的团伙,与臧天朔有关。

(臧天朔涉嫌罪名为聚众斗殴,20余嫌疑人落网。

)(11)2005年9月13日下午,徐军突然打电话告诉张志锋,孩子可以上解放军某工程学院。

(12)马先生告诉记者,受伤的女服务员姓李,本来准备就稍微阻拦一下,但对方态度如此强硬,“小李堵在车前面,想不到那个女车主就将车慢慢朝前开,轧上了小李的脚。

”(13)俗话说“要长寿,先养脑,养脑度百岁”,9月16日是中国脑健康日,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的脑病患者正逐年增加,目前已达400余万。

为此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徐文安主任提醒大众,人体健康应该首先是脑健康。

(14)民谚说:“贪官不怕喝酒难,万杯千盏只等闲。

”贪官们喝的是什么酒呢?外国名酒轩尼诗、人头马,中国名酒茅台、五粮液等等。

推导性的信息来源:结果性的,如例(15)~(16)和推理性的,如例(17)~(18):(15)一男子交通肇事后逃离现场,警方通过监控录像和相关技术认定,将其锁定。

该男子心存侥幸,从侦查到庭审均拒不供述犯罪事实,但其他证据确实充分,微山县法院一审以交通肇事罪对其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0余万元。

(16)由于有不少政要及名人居住在山顶及港岛南区,如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等,故不少富豪基于人杰地灵的说法,认为居住在那里也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

(17)美国一个跨党派委员会2日发表报告说,恐怖分子有可能在未来5年内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美国。

(18)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也许不必节食就能减肥的办法,其效果已在小鼠身上得到验证。

四、结语本文通过汉语新闻语言来看“言据性”在汉语中的具体表现,主要是基于Willett(1988)的一个分类来进行研究的,所做的分类只能是一个大致的分类,而且主要是考察“言据性”的词汇性表现。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如下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

(一)大部分的“证素”都是动词,可以从言说性动词和意向性动词的角度来考察汉语“言据性”的具体词汇表现。

以往汉语研究中关注言说性动词和意向性单词更多地是从言语行为的角度来划分的,那么是否可以从“言据性”的角度来对汉语的动词进行重新分类呢?(二)“言据性”与汉语的情态以及时体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在间接性信息来源中的推导性信息来源中的推理性证素“可能”“也许”等。

(三)是否能从“言语行为”的分类:即言前行为、言中行为以及言后行为的角度来对“言据性”进行研究。

(四)尝试建立汉语“言据性范畴”——作为一个语法范畴,来详细研究其在汉语中的表现。

朱永生(2004)曾讨论了现代汉语中的“言据性”系统,可是这是不够的,我们认为可以在其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化。

从词法、句法等角度来看待汉语的“言据性范畴”。

(五)房红梅(2008)讨论了汉语的主观性、主观化与言据性的关系,认为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