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1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2013年3月29日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牢牢把握“两加一推”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坚持走科学发展路,加快建生态文明市,抢抓国发2号文件及省委、省政府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奋力争先,努力克服不利因素,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加速、质量提升、环境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创新突破的良好局面,为率先在全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170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9%。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2.28亿元,增长8.5%;第二产业增加值717.32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910.70亿元,增长14.1%。

三次产业结构为4.2﹕42.2﹕53.6。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增幅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6%,增幅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

2012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0.0。

表1: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二、农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7.2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1.0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5.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5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6%,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3.9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6%;烤烟播种面积1.2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9.0%;蔬菜播种面积9.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5%。

全年粮食产量44.50万吨,增产10.6%。

其中夏粮产量8.22万吨,增产1.0%;秋粮产量36.28万吨,增产13.0%。

表2:2012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指标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粮食作物产量44.50 10.6 按夏秋粮分夏粮8.22 1.0 秋粮36.28 13.0 按类别分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1324公顷,比上年增长8.5%。

200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法规类别】经济统计社会统计【发布部门】贵阳市统计局【发布日期】2003.03.15【实施日期】2003.03.1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2002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03年3月15日)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立足于“环境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坚持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发展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断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3%,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3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2个百分点,实现了“两个高于”的目标。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6.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7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8.51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7.9%、50.9%和41.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分别为2.8%、57.8%和39.4%。

从经济总量及发展速度上看,全市经济在持续、快速、健康的轨道上运行,经济总量继续扩大,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断提高,为完成“十五”计划奠定了良好基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影响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因素依然存在,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一些领域投入产出的效益还不高;就业再就业和“两个确保”压力仍然很大;部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偏低。

二、农业全市农业生产继续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目标,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以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立足本地资源,依托市场,围绕特色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2009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10.03.10•【字号】•【施行日期】2010.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9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10年3月10日)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经过奋力拼搏,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902.6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0.07亿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402.24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450.30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结构为5.5:44.6:49.9,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7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2832元,按年末汇率计算折合3344美元,比上年增长12.6%。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2.3%,食品类价格下降1.7%。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8.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1%。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1%。

房屋销售价格上涨3.6%。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8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蔬菜播种面积8.1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9%;烤烟播种面积1.10万公顷,比上年下降8.0%。

全年粮食产量64.11万吨,比上年增长1.5%。

其中夏粮产量11.02万吨,比上年增长4.8%;秋粮产量53.09万吨,比上年增长0.8%。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48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953公顷。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阳市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贵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30.91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46亿元,同比下降2.1%;第二
产业增加值295.00亿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204.44亿元,同比增长3.3%。

2020年,贵阳市实现居民消费一体化支出205.41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食品
消费86.80亿元,同比增长3.8%;衣着消费37.37亿元,同比增长3.3%;家庭设备和用
品消费26.18亿元,同比增长4.6%;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14.71亿元,同比增长3.5%;
居住消费33.12亿元,同比增长3.1%;医疗保健消费14.88亿元,同比增长3.1%。

2020年,贵阳市全市房地产开发和销售面积分别为237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5%;全市住宅建设面积分别为174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8%。

2020年,贵阳市劳动力就业表现良好,全市就业人员1125.2万人,同比增加1.7%,
贵阳市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30元,同比增长3.1%。

2020年贵阳市全市能源消费总量为27.57亿吨标准煤折合等价,同比下降3.3%,企
业节能减排获得较好的政策效应。

2020年贵阳市各社会治安犯罪处理情况良好,全市共查处涉黑涉恶案件相关涉案人员203.1万人,比上年增长1.9%。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贵阳市统计局 ? 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2017年4月14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努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一、综?? 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31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7.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人均生产总值67771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38.6%和57.1%。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个和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

表1:2012-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

表2: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年上涨5.2%,二手房价格比上年上涨1.9%。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0%;油菜籽播种面积3.8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烤烟播种面积0.57公顷,比上年下降35.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产量44.19万吨,比上年减产2.6%。

其中,夏粮产量8.51万吨,比上年减产4.3%;秋粮产量35.67万吨,比上年减产2.2%。

表3: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9.4%。

全年肉类总产量15.19万吨,比上年下降1.7%;禽蛋产量28721吨, 比上年增长13.3%;奶类产量55832吨,比上年增长13.0%;水产品产量9560吨,比上年下降6.5%。

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06年3月10日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贵阳市时的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实现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快速、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十五”预期目标顺利完成,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达到525.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85亿元,增长7.6%;第二产业增加值249.39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241.38亿元,增长13.9%。

人均GDP达到14934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1851美元。

“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超出“十五”预期目标0.8个百分点,高于“九五”年均增幅1.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9.0:48.8:42.2变化为2005年的6.6:47.5:45.9,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4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8%,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9%。

2005年各类价格比上年变动幅度“十五”期间,我市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幅度不大,波动控制在预期调控目标之内。

劳动就业规模继续扩大,职工工资收入稳步增长。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60.59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553元,比上年增长17.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

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有1746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3456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

二、农业农业生产取得丰收,种植结构得到优化。

2000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统计局•【公布日期】2001.03.14•【字号】•【施行日期】2001.03.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0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2001年3月14日)2000年是“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

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抓住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开拓进取,团结奋斗,加大改革与调整力度,努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任务,胜利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

一、综合全市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64.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2.3%,第二产业增长10.8%,第三产业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9.9:51.1:39.0调整为9.1:50.9:40.0。

一产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二产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

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分别为0.14、6.71、3.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九五”期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4%,比计划提高1.4个百分点,比“八五”年均增长高1.8个百分点。

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分别翻了2.84番和2.4番,提前五年和三年实现翻两番目标,全市基本实现小康。

在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依然存在;企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民增收缓慢;物价虽略有上升,但仍处于低位运行;居民收入的贫富差别有所扩大。

201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州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2011年3月16日)201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努力克服特大旱灾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为459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0.33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800.06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1516.87亿元,增长15.7%;第三产业增加值2163.58亿元,增长12.1%,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长21.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6.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5.2%。

图1 2006-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7%、39.2%和47.1%。

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4个和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5个百分点。

图2 2009及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二、农 业农业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全年种植业实现增加值383.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

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3.95万公顷(4559.25万亩),增长1.8%;油料种植面积52.91万公顷(793.65万亩),增长3.1%;蔬菜种植面积64.79万公顷(971.85万亩),增长4.7%。

年末,果园面积15.18万公顷(227.70万亩),比上年增长7.8%;茶园面积16.72万公顷(250.80万亩),增长26.5%。

主要农产品中,茶叶、中药材、蔬菜产量增长较快,分别比上年增长24.8%、22.5%和11.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贵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2017年4月14日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努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得创新型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31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

分产业瞧,第一产业增加值137、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人均生产总值67771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得比重分别为4、3%、38、6%与57、1%。

与上年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个与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

表1:2012-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

表2: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年上涨5、2%,二手房价格比上年上涨1、9%。

二、农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0%;油菜籽播种面积3、8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烤烟播种面积0、57公顷,比上年下降35、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产量44、19万吨,比上年减产2、6%。

其中,夏粮产量8、51万吨,比上年减产4、3%;秋粮产量35、67万吨,比上年减产2、2%。

表3: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指标绝对数(万吨)比上年增长(%)粮食作物产量44、19-2、6按夏秋粮分夏粮8、51-4、3秋粮35、67-2、2按类别分#稻谷17、81-2、4小麦0、93-7、9玉米16、37-0、4大豆0、806、6薯类8、13-6、2油料作物6、59-4、0 #油菜籽6、35-3、4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4万公顷,比上年下降9、4%。

全年肉类总产量15、19万吨,比上年下降1、7%;禽蛋产量28721吨, 比上年增长13、3%;奶类产量55832吨,比上年增长13、0%;水产品产量9560吨,比上年下降6、5%。

表4:2016年主要畜产品产量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91、3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全年实现机耕面积1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8、5%;机播面积4370公顷,比上年增长16、7%;机灌面积40227公顷,比上年增长9、7%;机收面积13738公顷,比上年增长38、3%。

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04万吨,比上年下降5、5%。

三、工业与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3)增加值78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9%。

重点产业(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6、9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得82、9%。

其中,铝及铝加工、磷煤化工、特色食品业增加值、医药制造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7、6%、21、2%、22、4%与12、7%。

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78、2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得86、9%。

34个行业24升10降。

全市34个工业行业中,24个行业呈增长趋势,其中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业、酒、饮料与精制茶制造业、造纸与纸制品业、煤炭开采与洗选业与水得生产与供应业5个行业增速均超过30%,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08、5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得13、9%。

表5:全市工业园区生产情况表6:全市规模以上重点产业(行业)生产情况表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主要行业生产情况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8、9914、9橡胶与塑料制品业22、60-6、5金属制品业11、55-20、9通用设备制造业12、66-16、3铁路、船舶、航空航天与其她运输设备制造业21、924、1电气机械与器材制造业13、4627、1计算机、通信与其她电子设备制造业19、4517、4石油加工、炼焦与核燃料加工业20、1450、7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8%,重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9%;国有企业增加值233、60亿元,比上年增长0、9%,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379、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396、5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8%,比重较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贡献率为86、3%。

比上年增长18、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49、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5%。

高技术产业(制造业)稳步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得16、2%,比重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得贡献率为19、7%。

表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指标单位绝对数比上年增长(%)白酒万升1023、7944、5啤酒万升30854、631、6发电量亿千瓦时126、300、8电解铝万吨29、82-2、7钢材万吨82、6838、8橡胶轮胎外胎万条492、452、1磷矿石(折含五氧化二磷30%)万吨2186、5311、2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折纯)万吨330、996、3彩色电视机万台119、36-3、0水泥万吨1160、52-5、1卷烟亿支503、26-9、1中成药万吨5、224、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9个,比上年增长6、8%。

主营业务收入2733、5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实现利税总额410、19亿元,比上年下降7、9%;实现利润总额220、42亿元,比上年下降7、4%。

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47、46亿元,比上年增长16、0%。

具有资质等级得总承包与专业承包建筑企业316户,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04、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8%;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6、7%。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4)338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分产业瞧,第一产业投资149、12亿元,比上年增长56、4%;第二产业投资66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第三产业投资2565、3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

表9:2016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速度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294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4、9%。

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9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国内贷款689、58亿元,比上年增长32、1%;自筹资金1479、77亿元,比上年增长21、0%;其她资金657、31亿元,比上年下降11、7%。

全年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927、32亿元,比上年下降7、7%。

其中,住宅投资493、33亿元,比上年下降15、9%;办公楼投资122、91亿元,比上年下降8、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21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其她投资99、81亿元,比上年下降10、0%。

表10:2016年房地产开发与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5、3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得零售额为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4、0%。

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1055、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城区消费1012、0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乡村消费13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9、3%。

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15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餐饮收入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5、3%。

表11: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情况行业分类绝对数(亿元)比上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195、3412、7 #限额以上869、5310、3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1055、9911、9 #城区1012、0710、3乡村139、3519、3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2、435、3商品零售1152、9113、0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843、4410、5 #粮油、食品类56、0812、3饮料类7、0715、5烟酒类31、1967、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53、55-2、5化妆品类10、443、3金银珠宝类6、06-4、0日用品类27、6610、9体育、娱乐用品类2、9441、6书报杂志类4、637、8家用电器与音响器材类32、636、7中西药品类60、8810、7文化办公用品类9、573、6家具类2、3683、9通讯器材类8、98-4、1石油及制品类147、876、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4、6223、9汽车类346、5212、4六、对外经济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9、2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6、9%。

其中出口32、8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8、4%;进口6、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7、7%。

全年批准外商投资项目24项,比上年下降20、0%。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11、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

表12:2016年外贸进出口情况指标绝对数(亿美元)比上年增长(%)海关进出口总额39、27 -56、9 按企业性质分三资企业2、53 8、0国有企业20、92 -22、8 集体企业0、20 -47、1 民营企业及其她15、63 -74、5 按贸易方式分表13:2016年分国别(地区)外贸进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七、交通、邮电与旅游2016年,贵阳机场通航城市92个,比上年增加11个城市。

其中国际城市17个,比上年增加5个,地区3个,比上年增加1个。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发送量66171、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2%;完成货物运输量38685、02万吨,比上年增长20、2%。

表14:2016年运输完成情况全市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119、06万辆,比上年末增长7、4%,其中汽车拥有量91、6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9%。

私人汽车拥有量80、04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0、2%。

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4、12亿元,比上年增长30、4%。

电信业务总量186、15亿元,比上年增长53、3%。

邮政业务收入15、70亿元,比上年增长49、0%。

快递业务量5929、04万件,比上年增长46、7%;移动电话实行实名制清理,年末用户655、89万户,比上年下降23、4%。

其中,3G用户数60、89万户,4G用户数385、68万户;宽带上网用户123、65万户,比上年增长6、5%。

全市全年旅游总人数11091、7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1073、42万人次,接待外国(海外)游客17、52万人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