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复习范围名师资料汇编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重点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总论体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完善自我身心与开发自身潜能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标志,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一、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体育基本理论:是指体育宏观性,全局性的知识体系,关于体育整体性综合性的基础理论。
二、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和领域体育基本理论其研究对象只能是体育的整体实践,更确切地说是体育整体实践层面。
研究领域包括:体育基本概念、体育基本观念、体育的基本规律、体育的基本方法。
体育的基本规律是指体育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包括:1、体育内在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2、体育及其内在要素与外在的各种社会要素或系统之间的本质必然联系。
3、体育与体育相关运作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4、现代国际体育内在系统或要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学习和研究体育基本理论的意义:1、有助于人们从宏观上把握现代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2、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崇高的体育理念和体育精神3、有助于人们了解中国体育体制、体育运作和体育改革等4、也有助于体育工作者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体育科学的各种知识理论体系第一篇体育概念论第一章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第一节古代体育概念古代达的希腊是近代欧洲体育之源。
第二节近代体育概念“体操”一词是在洋务运动后期传人中国并开始使用的。
第二章现代体育概念问题第一节“体育”概念之争及其根源1916年在柏林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体育工作会议上,确立了使用体育运动术语的四条原则:第一,符合体育运动本质第二、语言表达要准确第三,能为一般人所理解第四、语言要简洁“体育”概念混乱的根源:1、国际上的根源2、翻译上的根源3、认识上的根源体育概念之争的认识根源,说到底是对体育的属性、本质、功能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节体育总概念及其相似概念体育: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体育基本理论复习资料

1、体质:是由体格、体能、机能、适应能力和精神状态等几个方面构成的。
2、体格:体格可以说是人体的基本“规格”,主要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及身体姿态。
3、体能:体能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能力。
3、机能:机能是指人体器官系统的功能。
4、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人体在适应内、外界环境改变时所表现出来的机能能力,它包括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5、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人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综合的外部表现。
一、体育的概念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方式,促进人身心和谐发展的文化,教育活动。
在这个教育过程中,通过身体运动这一形式与手段的科学运用,达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娱乐身心,促进交流与沟通,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
一、矩阵组织的特征:它是借用数学矩阵的概念,把按照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和按照任务分配的横向领导两个系统结合起来组成的一个纵横交叉的矩阵管理形式,它的优点是:;灵活机动性强,把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很好的结合起来,加强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配合,能够及时交流情况,共同决策,以便协调、灵活的执行任务提高工作效率;由于把不同部门的专门人员组织在一起,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更好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体育价值观是体育的价值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关于体育价值的基本观点,基本看法,是指导人们对体育问题作价值判断,价值取向的基本原则。
三、人文体育观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怀,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
人文体育观强调对体育的认识中倾注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竞争观念、规则观念、民主观念、开放观念、民族观念、协同观念、主体精神。
四、科学体育观就是对于体育的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总称。
它是体育运动实践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体育科学观也是现代体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体育的基本形态:体育形态是指体育实践的相对稳定形式或状况,我们把现代体育实践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即教育的体育形态—体育教育;体育的文化形态—竞技体育;体育的文化教育及其产业的综合形态—群众体育(社会体育)一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应考最全归纳记忆

一、目的任务:1、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P91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人才。
体格和良好的姿势;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②使学生掌握体育和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锻炼和卫生习惯,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方法,以适应终身体育的需要。
③发展学生的竞技能力,特别是对体育基础较好且有一定运动才能的学生,应进行科学的训练,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和输送竞技体育人才。
④通过学校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意志品质、现代意识和美育教育。
学校体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
2、竞技体育的目的任务P98目的: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在竞赛中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挖掘和表现人类身体、精神的巨大潜力,为国家和民族争取荣誉。
任务:①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②完善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③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竞技体育科学化;④完善竞技体育场馆、设施、器材等物质条件,改善体育的人文与自然环境,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环境保障。
3、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P118a 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b 提高竞技水平,攀登世界高峰;c 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d 参与市场运作,创造社会财富;4444、体育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P283⑴构建新时期体育组织机构;⑵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⑶构建利于“奥运争光”的竞技体育体系;⑷构建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二、地位和意义、地位和作用、意义⑴地位和意义:A1P89答:⑴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
体育和教育都是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它以越来越复杂的形式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复习提纲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复习提纲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离不开体育的整体实践);2研究视角的宏观性(体育实践在时空两个维度的宏观现象);3研究容的时代性(在时间空间跨度极大);4研究方法(有哲学的逻辑学社会学历史学预测学等)。
(了解)体育基本理论发展阶段:1萌芽时期(16C-19C)体育的行业化教育化学科化是基本特征,德国J.C.F古茨穆斯《青年的体操》、德“学校体育之父”施皮斯《体操论》、瑞典P.H.的一般原理》。
凝结了可贵的近现代体育思想和综合性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的萌芽。
2初步形成(20C初-70S)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促进学校体育制度化,为新鲜活泼自然的体育活动方式,逐步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和容。
以户外运动游戏为主的“自然体育”在学校兴盛。
中国的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始于20C初的新文化运动。
1917毛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新青年》的《体育之研究》。
60S我国通用《体育原理》教材,虽初步形成,书籍多但大多偏重于较为成熟的体育教育方面。
3改革阶段(20C70S后期来)高度综合又急剧分化的趋势,体育新兴学科边缘学科陆续产生,一些国开始进行体育理论方面改革尝试。
体育基论研究对象和领域:体育的基本概念(术语);体育的基本观念;体育的基本规律;体育的基本方法。
体育的基本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体育基本理论概念的准确与规程序直接反映体育基本理论成熟程度发展水准。
体育基本概念分:一是体育的本体概念二是体育的相关概念。
在此领域中,中外历来都存在许多争议。
体育的基本观念:1观”本质上是一致的。
2体需要的某中效应或属性”,所以可理解为体育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效应和属性是由客体方面体育的功能与主体方面自身的价值观决定的。
在我国体育价值观的主流是:国家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日益增长的需要;在满足这种需要的过程中又不断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从而使人的自身价值得到提高并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实现。
体育理论整理

第一章自觉参与和科学训练第一节自觉参与体育训练1.体育课程的目标和价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将有深远的意义。
2.自觉参与体育锻炼:是人们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墓地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在正确的信念和世界观的调节支配下,不需要外力的推动,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表现。
3.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基本要点或要素:1.具有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
2.遵守课堂常规,自觉积极的上好体育与健康课。
3.有意识的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锻炼计划。
4.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并与同学一起锻炼。
5.主动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
6.积极参加课外,校外,节假日的体育活动。
7.具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与他人合作。
第二节全面发展体能与科学锻炼1.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提高和发展体能,促使心脏,血管,肺和肌肉等保持良好的状态,从而使身体更健康,精力更旺盛。
更加的积极,愉快的进行日常的学习,工作和娱乐活动,提高生命质量。
2.体能要素:是构成体能的组成部分。
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
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要素包括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
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包括速度,力量,爆发力,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等。
3.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评价指标包括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台阶试验,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5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女),作为体前屈和握力体重指数等内容,通过这些项目的测试基本能够较准确的反应高中学生的体质健康(包括体能)状况。
4.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列应在正常的范围。
它通过身高和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的密度。
它可以间接的反应人的身体成分。
5.肺活量体重指数:肺活量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2)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内容(2) 体育基础理论知识⼆ 76、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将根据三维健康观(⾝体、⼼理和社会) 和体育⾃⾝的特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体健康、⼼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
⽣物、⼼理、社会三维体育观 77、新课程标准根据学⽣⾝⼼发展的特征,将中⼩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平,既⽔平⼀⾄⽔平五分别相当于 1—2年级、 3—4年级、 5—6年级、 7—9年级、⾼中学段。
78、《学⽣体质健康标准》规定⼩学⼀、⼆年级的测试项⽬为⾝⾼、体重、坐位体前屈三项;⼩学五⾄六年级和初中以上年级测试项⽬为六项,其中⾝⾼、体重、肺活量为必测项⽬,选测项⽬为 3 项。
81、⼀个标准⽥径场,应由两个平⾏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跑道全长应为 400 ⽶;半径为 36⽶ ;分道最⼩为 1、22 ⽶,最⼤为 1、25 ⽶。
82、国际⽥径协会联合会规定,从 2003 年 1 ⽉ 1 ⽇起,除标枪(29度) 外,各投掷项⽬(铅球、铁饼和链球)落地区标志线的内沿延长线的夹⾓为40 度。
铅球和链球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 ⽶铁饼2、5⽶。
83、排球竞赛规则规定,如某队被召唤之后拒绝⽐赛,则宣布该队为弃权,对⽅以每局的25:0⽐分和3:0的⽐局获胜。
84、篮球进攻战术基础配合可采⽤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掩护配合和快攻配合。
86、跑的速度取决于步幅和步频,增加步频的⽅法有快慢交替⼩步跑、⾼抬腿跑等。
牵引跑原地快慢交替摆臂 87、⾜球运动主要⽤脚、头、肩、胸等部位来⽀配、控制球的⼀项运动。
88、在跳远教学中,⼀般采⽤以完整教学为主,分解与完整教学相结合的⽅法,教学重点是起跳技术。
89、排球运动基本技术包括垫球、传球、发球、扣球和拦⽹ 90、⾜球踢球正确与否,主要取决于球点(击球的部位)、作⽤⼒的⽅向(摆腿的⽅向)、击球作⽤⼒的⼤⼩(摆腿的幅度和速度)。
92、投掷项⽬的完整技术都是由握持器械、助跑、最后⽤⼒和器械出⼿后的⾝体平衡四部分组成。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教学大纲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通过本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注意的问题1.体育基本理论教程是一门高度概括的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2.该课程教学涉及内容广泛,应突出重点章节教学。
3.教学中应在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理论、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和作业等形式。
(四)考核方式教学结束时进行考查,以平时考勤、作业、讨论发言情况计算考核成绩。
具体考核比例如下:总成绩=考勤×30%+讨论×20%+作业×50%(五)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二、大纲内容总论1.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性质和特点2.体育基本理论的研究对象和领域说明与要求:了解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性质、特点、研究对象重点与难点: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特点和研究对象第一篇体育概念论第一章体育概念的历史回顾1.古代体育概念2.近代体育概念第二章现代体育概念问题1.“体育”概念之争及其根源2.体育总概念及其相似概念说明与要求:1.了解有关古代体育与现代体育的概论及其联系;2.掌握各流派“体育”概论的主要观点;3.掌握体育总概念及其相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重点与难点:体育总概念及其相似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体育”概念之争及其根源第二篇体育观念论第一章体育整体观1.体育整体观的提出和意义2.体育整体观的应用第二章体育价值观1. 体育价值观概述2.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理念3.体育价值观与体育精神第三章人文体育观1.人文体育观的确立2.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第四章科学体育观1.科学体育观的形成和认同2.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说明与要求:1.了解体育整体观的意义和应用;了解体育价值观和体育理念、体育精神的联系与区别;2.掌握体育价值观的含义、基本内容、特点和决定因素3.掌握现代体育人文价值观取向4.了解科学体育观形成与认同、决定因素,了解科学体育观的多视角分析重点:体育价值观的含义、基本内容、特点和决定因素难点:现代体育人文价值观取向第三篇体育主体实施论(1)体育的基本形态1.学校体育2.体育专业教育3.竞技体育4.群众体育第二章体育的基本功能1.体育功能概述2.体育的基本功能第三章体育的目的和任务1.体育目的任务的确定依据2.我国体育的目的和任务第四章体育实施途径1.体育教学2.运动训练3.运动竞赛4.体育锻炼5.体育娱乐第五章体育的基本手段1.体育手段概述2.传统体育手段3.时尚体育手段-极限运动4.体育手段的构成说明与要求:1.了解体育的基本形态、基本功能、基本手段和体育的目的、任务;2.掌握学校体育、体育专业教育、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等形态的功能;3.掌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锻炼、体育娱乐等体育实施途径的基本特点和价值。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复习提纲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复习提纲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的整体性(离不开体育的整体实践);2研究视角的宏观性(体育实践在时空两个维度的宏观现象);3研究内容的时代性(在时间空间跨度极大);4研究方法(有哲学的逻辑学社会学历史学预测学等)。
(了解)体育基本理论发展阶段:1萌芽时期(16C-19C)体育的行业化教育化学科化是基本特征,德国J.C.F古茨穆斯《青年的体操》、德“学校体育之父”施皮斯《体操论》、瑞典P.H.的一般原理》。
凝结了可贵的近现代体育思想和综合性的体育理论知识,包括体育基本理论的萌芽。
2初步形成(20C初-70S)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下促进学校体育制度化,为新鲜活泼自然的体育活动方式,逐步成为学校体育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以户外运动游戏为主的“自然体育”在学校兴盛。
中国的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始于20C初的新文化运动。
1917毛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新青年》的《体育之研究》。
60S我国通用《体育原理》教材,虽初步形成,书籍多但大多偏重于较为成熟的体育教育方面。
3改革阶段(20C70S后期来)高度综合又急剧分化的趋势,体育新兴学科边缘学科陆续产生,一些国开始进行体育理论方面改革尝试。
体育基论研究对象和领域:体育的基本概念(术语);体育的基本观念;体育的基本规律;体育的基本方法。
体育的基本概念: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体育基本理论概念的准确与规范程序直接反映体育基本理论成熟程度发展水准。
体育基本概念分:一是体育的本体概念二是体育的相关概念。
在此领域中,中外历来都存在许多争议。
体育的基本观念:1观”本质上是一致的。
2主体需要的某中效应或属性”,所以可理解为体育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效应和属性是由客体方面体育的功能与主体方面自身的价值观决定的。
在我国体育价值观的主流是:国家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日益增长的需要;在满足这种需要的过程中又不断提高人的身心素质从而使人的自身价值得到提高并能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实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复习范围名词解释1、人文体育观其核心就是要主动表现体育对人类生存意义及价值的终极关切,回到以人为本的体育世界。
P622、科学体育观,就是对于体育的科学精神、科学认识、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的总称P73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P783、体育的本质:第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看,体育不过是人们为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需要而自觉改造自我身心的行为;第二,从主体与客体、动机与效果的关系来看,体育的主体与客体(对象)、动机与效果都统一于人的自身;第三,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体育的基本内容和基本形式都统一于称作身体练习的人的自身运动。
P34体育是人类为适应自然和社会,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而自觉的改善自我身心和开发自身潜能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本质的特点就是以身体练为手段,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服务:它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受一定的政治、经济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
4、体育活动,举凡各种体育的实践形式、实施方式,以及体育过程中的各种相关活动,均可统称为体育活动。
P365、体育事业是指一个国家或一定地域内各种体育实践、体育工作和体育资源的总和P366、体育文化:大而言之它可指体育运动本身所蕴涵的,围绕体育运动所形成的一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小而言之它又可指体育运动某一方面的文明因素。
P377、体育理念是在体育价值观的基础上,对体育理论化系统化综合化的认识或观念P548、体育精神是体育的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体育的理念、信念、情操及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审美水平的标志,是体育的支柱和灵魂。
P569、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P8610、学校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11、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大纲进行的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
P12712、竞技体育是指全面发展身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的体力心理智力等方面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的一种体育活动P95竞技体育主要由运动员选材,运动训练,运动竞赛和竞技体育管理四个要素构成竞技体育的特征:竞争性、公平性、规范性、协同性、公开性、观赏性竞技体育的任务: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完善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使之成为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组织保障;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竞技体育科学化13、运动训练是指在教练员指导下或实施运动员自我计划的前提下,为全面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和专项运动成绩而专门组织、进行的教育活动或过程。
P13614、群众体育又称大众体育或社会体育,它是指人们自愿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娱乐、休闲、社交等为目的,小型多样的社会体育活动。
P98群众体育的特征:业余性、自愿性、多样性、松散性群众体育的意义:首先,从一般意义讲,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急切需要。
其次,从特殊意义讲,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是实现我国体育宗旨,切实为人民谋利益的需要。
功能: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时,系统表现出来的外部规范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系统的功能反应了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关系。
15、运动竞赛是指参赛各方以各自独有的制度系统相互对抗和制约,从而力争获得胜利的过程。
P14116、体能是指人体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包括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走跑跳投攀爬搬等基本活动的能力)、身体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体育运动能力(是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身体素质与体育运动技能相结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P119体育实施途径主要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锻炼和体育娱乐17、体格可以说是人体的基本“规格”,主要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体型及身体姿态。
体格与人体结构的发育水平密切相关。
P11918、课外体育活动是相对于体育课而言的,它是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的,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为目的的体育教育活动。
P13319、运动成绩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竞技情况的集中体现,是运动员比赛的主要结果。
P136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达到优异运动成绩所处的最适宜的准备状态。
20、体育锻炼是指人们根据需要自我选择,运动各宗体育手段,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和支配余暇时间为目的的体育活动。
P15021、身体练习是构成体育手段的各种具体动作,它是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娱乐身心或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专门采用的身体活动。
只有那些为了实现体育的目的的任务而采用的体育手段中的动作才能称为身体练习。
P18522、体育娱乐是指人类以身体活动来达到满足身心愉悦目的的一类娱乐方式或活动P159体育娱乐的基本特点:体育娱乐方法的多样性、体育娱乐目的的多向性、体育娱乐经营的社会性23、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健体、防病祛病、愉悦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而采用的各项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P16524、体育游戏是指有一定情节,遵循特定规则和组织形式的智力和体力相结合的身体活动。
P16825、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及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运动动作过程中所处于的空间位置P186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的身体姿势,一般分为开始姿势、动作过程中的姿势和结束姿势三个部分。
26、动作轨迹是指完成动作时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所移动的路线。
P186动作轨迹包括身体重心的轨迹和身体某一点所移动的轨迹。
动作轨迹一般包括轨迹的形式、轨迹的方向和轨迹的幅度。
27、体育体制是体育工作的组织制度,是实现体育事业目标的组织保证,具体指体育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形态、权限划分和权力运行等方面的体系好制度。
体育体制的核心是体育的机构设置、训练体制和竞赛体制。
P27228、体育法制即体育法律制度,是法制在体育领域中的运用和体现,是由国家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确立体育活动的法律和制度。
P28929、体育伦理即体育道德,是体育活动参与者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也是体育活动中调整和制约人们相互关系的准则。
P29630、体育崇善31、体育产业,广义的体育产业,即将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事业和国民经济中的一部分,其范畴应当包括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商品的生产、开发、流通、销售与服务等整个领域;狭义的体育产业则是把体育运动本身作为商品和劳务进行经营活动的企业的集合。
P32632、体育市场是指以商品形式向人们提供体育产品或对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进行交换的场所和交换关系。
P33333、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
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
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
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简答论述1、体育价值观形成受哪些方面影响?2、体育价值观主要特点有哪些?3、论述现代体育的人文价值取向?4、学校体育的构成要素及特征有哪些?5、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与意义?7、群众体育特征、意义与发展趋势?8、课外体育活动的特点与意义?9、体育的功能、体育的目的、任务及其提出的依据、影响体育目的的实现的主要因素?体育功能是体育系统在与社会其他系统相互作用下于人、于社会所具有的作用。
P104体育的基本功能: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益智功能、育德功能、社会功能P107我国体育的目的是根据我国的社会现实和发展的需要,遵照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征提出的,我国政府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水平,确立了我国体育的目的: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为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P123我国体育的任务:(一)增强人民体质,提高民族素质:增强体格健壮;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能力;促使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二)提高竞技水平,攀登世界高峰(三)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四)参与市场运作,创造社会财富影响体育目的的因素:(一)社会政治因素:表现在根据统治集团的目标确定社会的体育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实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条件进行调控,以便使体育的任务得以实施,体育的目的得以实现(二)社会经济因素(三)社会文化教育因素(四)社会生活方式因素10、简述运动训练的基本特点?11、简述体育教学特点?12、简述体育锻炼的基本特点?13、简述体育娱乐基本特点?14、简述运动竞赛基本特征?15、简述运动竞赛的价值?17、动作质量与效果的评定标准有哪些?18、体育与政治、经济、教育的关系?P18919“举国体制”的主要特点及对其客观评价?20、体育伦理建设的途径及意义?(联系近期的赌球)21、简述体育发展战略趋势?22、新时期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展望?23、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特点?24、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25、体育科技发展趋势?26、现代国际体育发展特征?27、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以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促使了“轻体育大众化”“竞技体育软式化”等新提法出现,你是如何理解这些新提法的?28、新时期如何处理好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29、2009年至今,中国足球扫黑声势浩大,造成中国足球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运动所学知识,以我国体育体制为视角予以分析30、阐述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具体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