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大良清晖园调查报告
毓秀清晖,古韵雅园——清晖园的园林艺术文化探究

毓秀清晖,古韵雅园——清晖园的园林艺术文化探究摘要:园林历史文化特色,很大程度上受到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园主思想境界等因素的影响。
据此,本文对清晖园的建园历史、园林布局、庭园空间、建筑特征和装饰风格等进行研究探讨以了解其园林艺术文化,希望为新时期的园林建设提供借鉴经验,并使优秀的广东传统园林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清晖园;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岭南园林1 清晖园的历史背景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大庚岭、骑田岭、都庞岭、萌诸岭和越城岭)之南的概称。
五岭是重要的地理分界,岭北四季温差大,冬季寒冷,夏季酷暑;岭南终年温暖,多山少地,河网纵横,阳光充足,海陆季风明显,具有优良的造园气候条件。
然而,古代岭南曾经被称为“南蛮之地”,后随着秦统一中国,中原正统汉文化融入岭南,岭南地区逐渐改变了文化落后的局面。
广东园林历史悠久,源起“三朝六帝”之宫室园林。
秦统一岭南建郡南海,南越王国及南汉王朝在广州建造宫殿园林。
清朝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开海贸易之后,广东私家园林开始兴起,到清末民初达到极盛,而以广府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则被誉为广东园林最为集中、最具代表性之地区[1]。
广东园林不拘一格的园林风格和充满趣味的构图方式是中国地方园林一大特色:有空间的实用、经济;组织的便捷、旷朗;装饰的平实、通俗;山石的实在、水泽的写意、花木的自然。
上述关于空间、组织、装饰和山水花木的四个特征贯穿于整个广东园林的发展始末。
其中,广东的宦官园林及行商庭园主要分布在以广府为核心的番禺、南海(佛山)、顺德及东莞等城镇,顺德清晖园、佛山十二石斋、东莞可园、番禺余荫山房被称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
2 清晖园的发展演变2.1 清晖园渊源明朝启元年(1621年),黄士俊作为顺德杏坛镇右滩村的状元,为了维护家族荣誉,在凤山脚下的大良城南门外修建了黄氏花园、天章阁和灵阿之阁,这些建筑和周围的花园后来演变成了清晖园。
在清朝乾隆年间,黄氏家道衰落,庭院荒芜。
清晖园浅析

清晖毓秀——岭南名园浅析引文:岭南四大名园之首的清晖园,从原址到建园中兴到现今再度复兴,见证了顺德400年的历史变迁。
作为顺德名片、顺德历史文化的窗口,基于岭南特有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和经济文化,清晖园从选址、造园布局、细部处理等多方面都展现着它鲜明的岭南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关键词:岭南园林,造园特色,文化内涵正文:1.清晖园概述1.1总述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
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
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清晖园的历史演变(1).清晖园渊源清晖园原址为明末状元黄士俊府第,建于公元1621年。
建有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等建筑,到清乾隆年间,黄氏家道中落,上述建筑也日渐荒废。
故园废址为清代进士龙应时购得,黄氏建筑几无存留。
(2).清晖园成型时期到嘉庆十年(公元1805年),龙应时将物业析产给其儿子龙廷槐、龙廷梓。
左右两部庭院改建成以居室为主的庭园,分别称为龙太常花园和楚香园。
再后来,龙太常花园的继承人家道中落,将园卖与一经营蚕种生意的商人,挂上“广大”的招牌,故其又称作广大园。
龙廷槐则获得黄氏故园的中心部分,侍奉年迈的母亲入住,旦夕读书其间。
并请同榜进士、江苏书法家李兆洛题写“清晖”的园名,意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示筑园奉母是为了报答父母如日光和煦普照之恩。
复经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精心建设,格局定型。
(3).清晖园解放后保护和拓展时期1959年,中共批专款修复。
重修后的清晖园,把左邻的楚香园,右邻的广大园以及附近的介眉堂(龙宅)、竞勤堂(杨宅)等合并一起,至此复合为一。
2018年清晖园考察报告 (800字)-优秀word范文 (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清晖园考察报告 (800字)清晖园考察报告201X30800116 梁炎恒 12光信息1班1 简介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
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
园林经龙氏数代龙应时、龙廷槐、龙元任、龙景灿、龙渚惠等五代人多次修建,逐渐形成了格局完整而又富有特色的岭南园林。
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晖园全园构筑精巧,布局紧凑。
建筑艺术颇高,蔚为壮观,建筑物形式轻巧灵活,雅读朴素,庭园空间主次分明,结构清晰。
整个园林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
现有的清晖园,集明清文化、岭南古园林建筑、江南园林艺术、珠江三角水乡特色于一体,是一个如诗如画,如梦幻似仙境的迷人胜地。
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
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
园林艺术处理颇具匠心。
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曲径回廊,景趣盎然。
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
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花扑面。
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人心清耳悦,如醉如痴。
园内保存的一套清朝乾隆年间评定的“羊城八景”,就是一套仅存于世的清代旧羊城八景套色雕刻玻璃珍品,已被初步鉴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2 清晖园的建筑艺术清晖园坐北向南偏西,全园分为三部分:西南部以方形水池为中心的水庭,构成迎客的公共前区;中部则由小姐楼、惜阴书屋、花亭、真砚斋等建筑围合而成别致的平庭;东北部由归寄庐、笔生花馆、小蓬瀛等组成私密性较强的清幽宅院空间。
广东佛山大良清晖园调查报告

序言:说到园林,我们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皇家园林有著名的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也有苏州园林拙政园、狮子园等。
清晖园就是一座大型的私家园林。
一、调查内容清晖园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以清晖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美丽且令人着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又有着怎样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文化背景呢?我们将对清晖园进行调查,让大家更了解岭南园林和中国园林文化。
二、调查方式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以及相关图片进行整理,先对清晖园有一个全面认识;2.准备相机,实地调查,置身实地的感受以清晖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的文化。
三、调查过程深入清晖园每一处建筑仔细调查,再总体对清晖园有一个总结。
四、调查成果1.(网上查阅资料调查)清晖园简介: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
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
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
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游清晖园的感受清晖园内环境优美,到处充满着鸟语花香的气息,绿树成荫,真是一个乘凉玩耍的好地方。
园内设施齐全,使人在沉醉美景中又能了解深厚古老的岭南文化。
园内设计严谨,排版布局精密,在游览自然风景的同时插入岭南特色建筑,使人不会看的厌烦。
同时主题突出,表现出岭南园林的特有魅力,是一处美景与文化的交融点。
园内卫生良好,地面比较干净。
可以存在一定问题,园内有许多小湖泊、小河,水质比较浑浊,容易滋生藻类植物以及蚊子等传播病毒的生物,希望有所改进。
3.总结岭南园林的文化背景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
清晖园调查报告活动总结

清晖园调查报告活动总结
清晖园调查报告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
通过对清晖园进行调查和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清晖园的历史、建筑、景观、文化意
义等方面的信息。
同时,我们也对清晖园的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和改进建议。
整个活动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也非常良好。
调查结果:
通过对清晖园的调查,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亮点。
首先,清晖园作为一处历史悠久
的园林,拥有独特的建筑和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兴趣。
其次,清晖园的管理方面
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
最后,我们还调查了游客的满
意度,发现大多数游客对清晖园的满意程度较高,但也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
建议和改进建议: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改进建议。
首先,清晖园的管理方面需要
加强,完善设施和提高服务质量是关键。
其次,清晖园可以增加一些文化活动和展览,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最后,清晖园可以加强和其他旅游景点的合作,形成旅
游联动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报告活动,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清晖园,还学到了很多关于调查和研究
的方法和技巧。
团队合作的经验也让我们更加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这次
活动,能对清晖园的管理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精品】顺德清晖园景点的调查与思考(1)

顺德清晖园景点的调查与思考(1)顺德清晖园景点的调查与思考一、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清晖园,感受这岭南的园林明珠的魅力,我特此走访了清晖园。
二、开发现状:1、位置:清晖园位于顺德市大良区清晖路,地处市中心。
2、清晖园的历史背景: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順德县杏坛镇右滩村人黄士俊高中状元。
相传这位黄状元入仕三十年中曾三次辞官歸归故里,中间一次为侍奉病中老父,另两次因看不惯官场倾轧而独善其身。
期间于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在原太艮城(今大良镇)南郊建筑了黄家祠和天章阁、灵阿之阁。
这些祠、阁周围都有花园,这便是清晖园最早的踪迹。
清晖园历史悠久,是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园内布局特点:清晖园共分三个区域,除了东南角的实用区外,实际上,其余两个景区的各个景点都是互相交错,又互相“借景”,并无截然划分的界线。
我们无论站在何处,映入眼帘的都是一幅旖旎而完整的图画。
园内,不论是大景区的设置,还是单个建筑物的设计,都注意到避免与旁边的景区或建筑物重复,错落有致的休块变化,疏密相间的节奏韵律,明暗、高低、大小等的对比,使园内形成了繁多的观赏空间,美不胜收。
清晖园在布局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在景物的配声上处处追求对比鲜明的艺术效果。
就拿中部具有清代遗迹的岭南古典园林为例。
它的西北部以水景为主,开敞明朗,建筑也较为疏落。
中部偏北的各式建筑则较为密集,与西南部构成了虚实、明暗的对比。
而北部的几处庭院,又与上述两区构成动与静、开放与幽闭的对比。
西北部的建筑群较低,中部的建筑群较高,又形成了高低对比。
运用对比的手法,使各个观赏空间各自的特色得以强化,产生出一种步移景换、变化无穷、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
清晖园在庭园式布局上更不拘一格,追求灵活多变。
园内建筑在乎面布局上,是以“间”为单位而组合成一个个风格各异的庭院,每间建筑物的正面都朝向院子,并设置门窗。
这种布局手法,使众多的建筑物构成一组一组相对独立的景区,形成“园中有园”,活而不乱,变中有序的特点。
清晖园游记

清晖园游记
来到顺德,在和爸爸妈妈尝过了当地的各类大大小小的美食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的“清晖园”。
这里故址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后在清代由进士龙应时购得,经龙氏数代人多次修建。
外园两边是上百年树龄的白兰树和银杏树,树干粗壮,树叶茂密。
正中心是八角壁裂池,池壁是由大小不一的石块嵌砌而成八个角,接口处不用灰泥粘结,历时上百年依然牢固。
进入清晖园的内园,园内景致清雅。
建筑古朴精美,古树枝繁叶茂,青翠欲滴的各类花草映衬在假山和大大小小的池塘周围。
假山的最高处有一条水流行云般地落入池中,如同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大条大条肥肥的锦鲤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着,快活极了!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我们来到清晖园的主体建筑——船厅,船厅前有两个池塘,恰似楼船行于水中。
这是当年黄氏大小姐的闺房,从闺房透过窗户可以看见荷花池,池里荷叶碧绿,荷花飘香。
再往下走,古树的一旁是财水与镇宅石,前方是状元堂,这是一间古色苍苍的八角形的阁楼,可以看出黄氏十分注重教育。
旁边就是一勺亭,亭子与池畔的黄石融为一体,与庄严宏大的状元堂形成张弛有度的文武格局。
行走在园中,欣赏着这一幅幅动人的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清晖园的美景至今还留在我的心中。
点评:小作者在介绍“名园”的历史背景和地位之后,以移步换景的方式层次深入,条理清楚地介绍园林各处的特色景观,用词准确,描写生动,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
体验清晖园

体验清晖园市场营销 AP11011412 黄成波东南园林甲天下,我喜欢园林这种传统建筑,有意境美,散发中国独特艺术文化光芒。
欣赏一座园林,不异于领略一种文化。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建于清嘉庆年间。
园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
清晖园的荷塘南角有一小门厅,这便是古时清晖园的入口。
从华盖里直街横折,走一段路程,便可来到古时清晖园门前。
门厅上至今还悬挂着一块清代书法大家何绍基题写的“清晖园” 牌匾,牌匾古朴,“清晖园”三字笔力遒劲,实为大家风范,仰慕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园林为中国经典建筑,不是简单的住的地方,也是艺术的殿堂,为古代文人所钟爱,文人偏喜舞文弄墨,牌匾自然很讲究。
我想到,有人的地方,就有文化,建筑是人住的地方,文化又怎么会少呢。
入园门,再出稍显狭促的门厅,趁步连廊依墙一段,景象豁然顿开。
纵目四顾,己身处澄漪亭挑廊之上。
推窗望去:一方荷塘清凉扑面,三两飞燕掠碧而去;六角亭凌波依卧,船厅傲首北面,据岸久泊候佳人款步登临。
看水中:百龄龙眼树如巨椽大伞遮蔽房舍,又将投影把池面刷上大片墨绿,平生出习习凉意。
低头细看:水质清澈,游鳞翔底;水面风静,微泛涟漪。
岸边花枝含风,蕉叶弄影,碎撒池中湮映,忽如一阵粤音入耳,脑际间又多出些岭南水乡弥漫的情愫。
澄漪亭不但与船厅互为对景,还可平视高低错落而又有花树掩映的房舍亭院,以及东岸拱石凌空、枝叶疏遮密掩的花亭。
更有近望远眺的花大如碗的玉堂春、堪称千年活化石的银杏树衬入眼帘,确实是待客品茗、赏荷寻景的好地方。
对景,是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法之一。
这时,我看到心目中的园林与现实重合,荷塘连廊,亭台楼阁,这是江南的气息,是我钟爱的文化。
在现代水泥森林的社会,能见到如此美丽的贴近自然的地方,是多么让人感动。
现代文明纵然高端,人类依然需要绿色自然,食品如此,建筑亦该如此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言:说到园林,我们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宝,造园艺术更是源远流长。
皇家园林有著名的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私家园林也有苏州园林拙政园、狮子园等。
清晖园就是一座大型的私家园林。
一、调查内容
清晖园到底是一座怎样的园林?以清晖园为代表的岭南园林美丽且令人着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又有着怎样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文化背景呢?我们将对清晖园进行调查,让大家更了解岭南园林和中国园林文化。
二、调查方式
1.通过上网查找资料以及相关图片进行整理,先对清晖园有一个
全面认识;
2.准备相机,实地调查,置身实地的感受以清晖园为代表的岭南
园林的文化。
三、调查过程
深入清晖园每一处建筑仔细调查,再总体对清晖园有一个总结。
四、调查成果
1.(网上查阅资料调查)清晖园简介: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镇清晖路,地处市中心,
故址原为明末状元黄士俊所建的黄氏花园,现存建筑主要
建于清嘉庆年间。
园内有大量装饰性和欣赏性的陶瓷、灰塑、木雕、玻璃。
园内妙联佳句俯仰可拾,名人雅士音韵尚存,艺术
精品比比皆是,令人流连忘返。
清晖园与佛山梁园、番禺余荫山房(或称余荫山房)、东莞可园并称为广东四大名园,也是岭南园林的代表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游清晖园的感受
清晖园内环境优美,到处充满着鸟语花香的气息,绿树成荫,真是一个乘凉玩耍的好地方。
园内设施齐全,使人在沉醉美景中又能了解深厚古老的岭南文化。
园内设计严谨,排版布局精密,在游览自然风景的同时插入岭南特色建筑,使人不会看的厌烦。
同时主题突出,表现出岭南园林的特有魅力,是一处美景与文化的交融点。
园内卫生良好,地面比较干净。
可以存在一定问题,园内有许多小湖泊、小河,水质比较浑浊,容易滋生藻类植物以及
蚊子等传播病毒的生物,希望有所改进。
3.总结岭南园林的文化背景
远儒文化是岭南学者对岭南园林文化最精辟的阐释,如果说江南园林和北方园林的儒意较浓的话,岭南园林的儒家意味则很淡。
岭南人远离政治中心的忤逆和反叛表现于古典园林建筑梁架的不规范和现代园林文联匾对的不重视,另长期处于南疆的蛮夷之族的传统造就了武家文化,表现于清代园林的碉楼形式和近代园林的“肥胖”立面和简朴粗柱。
远儒性从品味上看可说是俗气,即世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主流,特别晚清以后,北方的政客官僚,江南的文人骚客,岭南的商家富豪成为三大地域园林的创
作主体,岭南园林中的空间实用性及园宅一体的设计就是它的表现。
4.总结岭南园林的构园风格
像清晖园一样,岭南园林的造园特色首先在于园林的实用性,为适合南方炎热气候,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独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轻巧灵活,开敞通透。
其园林空间组合是通过各种小空间来衬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间,造园的重点围绕着水亭作文。
四、
调查体
会 通过对清晖园的调查,让我们感受到了优美的岭南园林文化、博大精深的
中国园林文化。
它取置于大自然,而又超脱于大自然。
在换进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为灰白的街道添上一丝绿意,为喧嚣的城市添上一份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