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教师资格证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11

合集下载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4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4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B.心胸狭窄?C.宽容大度?D.相貌出众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B.整体性?C.稳定性?D.社会性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B.记忆过程?C.思维特征?D.气质类型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D.掌握代词“我”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觉醒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B.模仿能力?C.认识能力?D.特殊能力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初期?D.学龄中期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0年山东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0年山東教師資格考試幼稚教育學真題試題及答案一、不定項選擇題(每題1分,共30題,每題有一個或多個答案,多選或少選均不得分)1.“完整兒童”,是指獲得了(ABCDE)整合性發展的兒童A.身體的B.認知的C.情感的D.社會的E.人格的2.以(A)為標誌,學前教育理論從普通教育學中分化出來。

由籠統的認識到建立起獨立的範疇與體系,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A.福祿倍爾B.亞裏士多德c.杜威D.柏拉圖E.洛克3.國外對學前教育任務的提法經歷了一個歷史過程,20世紀中期到60年代的學前教育大多把兒童的(BC)作為主要任務。

A.保育B.智力教育C.社會性發展D.照管E.營養4.(A)第一次把學前教育納入其具有民主色彩的單軌學制。

.A.誇美紐斯B.福祿倍爾C.亞裏士多德D.柏拉圖E.杜威5.我國的教育目的是建立在(D)基礎之上的。

A.唯物主義B.黨的教育方針c.教育制度D.馬克思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E.文化制度6.幼稚園要重視各種體育活動,特別是戶外體育活動,每天應保證兒童至少有(C)的戶外體育活動時間。

A.半小時B.一小時C.兩小時D.三小時E.四小時7.(A)是國民教育的奠基階段。

A.幼稚教育B.小學教育C.中學教育D.高中教育E.大學教育8.學前教育的有些內容、任務和方法並不是隨著政治的改變而改變的,反映出學前教育具有(D)。

A.絕對性B.停滯性C.長遠性D.相對獨立性E.持續性9.玩具是幼兒遊戲的(BC)。

A.主要工具B.物質基礎C.物質中心D.介質E.主體內容10.角色遊戲的教育作用是(ABCD)。

A.幫助幼兒認識社會B.給幼兒提供實踐的機會c.發展幼兒的智力D.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E.培養愛好11.現代幼兒教師的職業角色是(ABCDE)。

A.教育者B.夥伴C.第二任母親D.知心朋友E.研究者12.幼稚園常用的活動法主要有(CDE) A.課外訓練法B.交流法c.遊戲法D.實驗法E.操作練習法13.五指活動課程的課程目標有(ACDE)。

2010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配套习题

2010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配套习题

2010年江西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配套习题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著作。

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皮亚杰【】2. 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著名的书是1977年_____ _____出版的《教育心理学》A.乌中斯基B.桑代尔C.卡普切列夫D.列昂节夫【】3. 教育心理学的成熟时期是____ __A.20世纪20年代以前B.20世纪20-50年代C.20世界60-7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以后【】4. 心理学的创始人是­____ _____A.桑代尔B.斯金钠C.布鲁钠D.冯特【】5. ­­_____ _____是教学内容的裁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教学过程【】6. 心理学属于_____ ___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何时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D.哲学【】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____ ____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 【】8.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___­­­_ _____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何心理活动的规律C.心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9. 在苏联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____ ____A.卡普杰列夫B.桑代尔C.乌中斯基D.维果斯基【】10.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____ _____规律的科学A.基本教育B.基本教学C.基本心理D.基本身心【】11. 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应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属于_____ _____A.遵循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客观性原则【】1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A.学与教的心理规律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13. 要求把人的心理看作是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密切相连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的原则是______ ______A.客观性原则B.教育学原则C.实践性原则D.知识性原则【】14. 下列不属于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作用的一项是­­_________A.描述B.监测C.解释D.预测【】15. 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___________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程序教学【】16.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________A.陶门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17. 学校教育依照特色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_______A.学生B.教学内容C.教师D.教学环境【】18. 学与教的过程中有起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是­­­­_________A.教学媒体B.教师C.教学内容D.教学方法【】19. 初创时期的教育心理学著作,内容都是以­­_________的原理阐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010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北京市幼儿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心理学》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2. 无意注意3. 观察4. 机械记忆5. 直观行动思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五-六岁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幼儿自言自语的两种形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 .3.情绪和情感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3-6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儿童思维2、注意力在同一活动范围内所维持的时间长短是(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选择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广度3、( )是认识活动的开端.A.感知觉 B.注意 C.思维 D.想象4、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是( ).A.以有意记忆为主 B.以词语逻辑记忆为主C.以无意记忆为主 D 以意义记忆为主5、在掌握概念上,幼儿总是( ).A.先掌握空间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B.先掌握数概念,后掌握实物概念C.先掌握实物概念,后掌握数概念 D.先掌握科学概念,后掌握数概念6、中班幼儿爱告状是孩子( )发展的表现.A 美感 B理智感 C内疚感 D道德感7、游戏时,一个幼儿尽管拥有游戏所需的玩具材料,但如果同伴拒绝与其共同游戏,他会很不快乐.这是因为他的( )没有得到满足. A.生理需要 B.安全和保障的需要C.求知的需要 D.交往和友爱的需要8、( )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A、个性B、性格C、气质D、能力9、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A、不存在性别差异,也没有年龄差异B、不存在性别差异,但有年龄差异C、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D、存在性别差异,但不太明显10、幼儿音乐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孩子( ).A、成为音乐人才打基础B、掌握音乐活动的技能技巧C、唱得更好,跳得更美D、自由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内心的情感体验四、判断说明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幼儿时期,有意注意开始发展.2.整个幼儿时期,幼儿是以创造想象为主的.3.幼儿掌握言语的过程就是幼儿社会化的过程.4.对待攻击性强的孩子的唯一办法就是严厉的惩罚.5.幼儿不必多跟小伙伴玩,因为在小伙伴那里学不到什么东西.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举例简单说明“表象”这种心理现象.2.简述幼儿判断推理的特点.3.简述早期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4.简述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价值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举例说明教师应怎样恰当地利用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诱因组织教育活动.2.分析广义亲子关系(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的三种类型及其对幼儿的不同影响2010年北京市幼儿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心理学》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这一成长过程.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同意活动的注意所能维持的时间.3、再认是注意到当前刺激是过去曾经经历过的刺激4、具体形象思维是以表象为材料的思维,是一般形象思维的初级阶段5、依恋是人与人之间的长久的情感连接.(或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的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二、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5分6、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个性与社会性发展、文化性发展7、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8、语音、语义、语法、语用 9、生物性和交往性、互动性、依恋性10、儿童的行为、认知、情感等特点、家长的教养方式、出生顺序、姓名、面部吸引力、身体特征、学业成绩、教师的影响、年龄等11、活泼型、专注性、抑制性、均衡性、敏捷型三、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请把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12、 B 13 C 14、 A 15、 B 16、 D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先判断正误,对错误的请简要说明理由17、×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不是由年龄决定的,既有稳定性也有可变性,还有个体差异.18、√ 19、×幼儿的记忆准确性差,但是他们容易受暗示. 20、√ 21、√五、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2、答:(1)注意对象具体形象、生动鲜明;(2)学习活动游戏化,避免枯燥单调;(3)活动与实际操作结合;(4)幼儿良好的身心状态;(5)注意对象、任务过于复杂或简单;(6)无关刺激的干扰。

2010年3月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

2010年3月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

2010年3月某省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真题试卷(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西方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是( )。

A.巴甫洛夫B.皮亚杰C.普莱尔√D.马斯洛解析:解析: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2.实际不动的静止之物因周围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在运动的知觉现象是( )。

A.诱动现象√B.自动现象C.似动现象D.运动视差现象解析:解析:诱动现象属于运动错觉的一种,注意与似动现象加以区分。

3.下列儿童属于胆汁质的是( )。

A.孤僻、敏感、情绪发生慢而强B.轻率、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C.沉着、淡漠、情绪发生慢而弱D.热情、粗暴、情绪发生快而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气质类型的理解,胆汁质气质的人的特点是高级神经系统的活动强、快、不稳定。

4.婴儿开始认生的年龄是( )。

A.1~3个月B.5~6个月√C.1岁左右D.3岁以上解析:解析:婴儿的认生从5~6个月开始,8~12个月达到高峰。

5.皮亚杰认为儿童表征发生的年龄段是( )。

A.1.5~2岁√B.2~4岁C.4~5岁D.5~6岁解析:解析:皮亚杰认为表征发生于1.5~2岁之间。

6.下列关于婴儿注意选择的偏好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偏好细密图像B.偏好直线多于曲线C.喜欢单色的图像D.偏好中等复杂程度的图形.√解析:解析:婴儿偏好人的正常面孔;喜欢曲线图胜于喜欢直线图;偏好中度复杂程度的图形,而不喜欢报纸字体的细密图像;偏好颜色对比鲜明的图案,不喜欢空白的、无条纹的、单色的或者没有明暗对比的图像。

7.从记忆内容看,幼儿阶段占主要地位的记忆类型是( )。

A.运动记忆B.形象记忆√C.情绪记忆D.语词记忆解析:解析:在幼儿阶段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言记忆逐渐发展。

8.幼儿阶段开始出现书面言语的发展,其书面言语发展的重点是( )。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看见”、“听到”、“想像”、“思考”是( )。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个性特征D.能力倾向2.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3.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B.家庭教育C.文化环境D.生理成熟4.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B.动机C.心理过程D.个性A.转折期B.关键期C.危机期D.过渡期8.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9.儿童心理发展趋势和顺序( )。

A.没有规律B.根据不同个体而不同C.大致相同D.有时相同,有时不同10.“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俗话反映了幼儿心理活动( )。

A.整体性的形成B.独特性的发展C.稳定性的增长D.积极能动性的发展11.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感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12.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 )。

A.儿童个性发展上B.儿童智力发展上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D.儿童动作发展上二、填空题1.心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______反映。

3.______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4.______使遗传和生理成熟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2.简述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3.简述什么是幼儿发展的关键期。

四、论述题1.试说明心理的实质。

2.试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试述幼儿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来源:考试大-教师资格证考试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A.感知觉、记忆、思维、想像等是人对事物的认识过程。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12剖析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12剖析

一、单项选择题1.《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的形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C.创造想像 B.再造想像 D.幻想2.幼儿在活动中主要依靠( )。

A.无意想像 C.有意想像B.创造想像 D.再造想像3.想像主要处理的信息,是以( )形式呈现在人们头脑中的表征。

A.抽象B.概括 C.间接 D.直观4.儿童最初的创造想像是( )。

A.无意的自由联想 C.愿望性想像B.随意的自由联想 D.情境性想像5.幼儿( )所形成的新形象,不仅可以是过去未曾感知过的,还可以是现实中不存在甚至不可能有的形象。

A.想像 B.印象C.感觉 D.知觉6.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现实生活和感觉经验,即已形成的( )进行想像的。

因此,想像是客观的反映。

A.感觉B.知觉 C.表象D.记忆10.在( )中,想像又可分为再造想像和创造想像。

A.知觉想像B.动作想像 C.有意想像 D.无意想像11.说幼儿想像具有再造性,是从( )来说的。

A.想像发生B.想像过程 C.想像目的 D.想像内容12.梦是一种奇怪的心理现象,属于想像的一种,是( )。

A.创造想像 B.再造想像 C.有意想像 D.无意想像13.由于( )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像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像的过程。

A.动机 B.需要 C.情绪D.记忆14.在幼儿的想像中,( )占主要地位。

A.无意想像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创造想像15.在同一桌上绘画的幼儿,其想像的主题往往雷同,这说明幼儿想像的特点是( ) 。

A.想像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B.想像的主题不稳定,想像方向随外界刺激变化而变化C.想像的内容零散,无系统性,形象间不能产生联系D.以想像过程为满足,没有目的性16.关于幼儿想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想像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B.想像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影响,不受别人情绪的影响C.无意想像占主要地位,实质上是自由联想D.不要求意志努力,意识水平低,是幼儿想像的典型形式17.想像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7

201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7

一、单项选择题1.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说明儿童已出现了( )。

A.直观的概括B.语词的概括C.表象的概括D.动作的概括2.( )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

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 )是人类认识活动的核心。

A.思维B.感觉C.想像D.知觉7.儿童思维方式的变化发展,与思维所用工具的变化相联系,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

A.感知动作B.表象C.判断D.概念8.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 )。

A.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B.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C.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D.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9.直观行动思维活动的典型方式是( )。

A.强化B.模仿C.核误D.试误10.儿童学习概念的主要方式是( )。

A.通过生活实践B.自己总结C.向成人学习D.通过阅读11.儿童在( )才能在动作开始前完全用语言表述行动目标和计划。

A.新生儿期B.幼JL-9-期C.幼儿中期D.幼儿晚期12.20世纪影响最广泛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是( )的儿童智慧发展理论。

A.桑代克B.皮亚杰C.斯金纳D.杜威B.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C.对过去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识水平D.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目的认识水平15.思维的产生标志着( )的出现。

A.感觉B.知觉C.意识D.意志16.幼儿对科学概念掌握的特点为( )。

A.可通过日常交往掌握B.可通过个人积累经验掌握C.需经过专门教学才能掌握D.以上都对17.在幼儿判断和推理过程中,幼儿初期常常不能按( )进行推理和判断。

A.游戏逻辑B.生活逻辑C.直观逻辑D.客观逻辑18.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根据形状来概括,如区别耙和刷,而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不能概括,这属于(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1来源:多智网校 2010 年 3 月 5 日 【多智网校:职业考试在线辅导第一门户】 视频课程 模拟考场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不是用来描述个性的词是( )。

A.自私自利 B.心胸狭窄 C.宽容大度 D.相貌出众 2.个性的( )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3.从一个人行为的一个方面可看出他的个性,这是个性( )的表现。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7.孩子从刚出生开始,就显出个人特点的差异,这主要是( )的差异。

A.言语特征 B.记忆过程 C.思维特征 D.气质类型 8.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是( )。

A.会叫“妈妈” B.思维出现C.学会评价 D.掌握代词“我” 9.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 )的成分。

A.自我评价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觉醒 10.关于需要和动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是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B.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 C.需要一旦产生,就转化成为推动人活动的动力 D.需要必须有诱因条件才能转化为动机 11.关于学前期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不正确的说法是( )。

A.儿童的性格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B.儿童性格的发展具有明显受情境制约的特点 C.学龄晚期开始,行为受内心制约,且习惯已经形成 D.学龄晚期阶段,性格的改造更加困难 12.( )迅速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A.语言能力 B.模仿能力 C.认识能力 D.特殊能力 13.气质、性格与活动的关系,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表现在活动中 B.对活动有直接影响 C.不直接决定活动的完成 D.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针对( )的孩子,应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研究证明,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

A.婴儿期 B.学前期 C.学龄初期 D.学龄中期 16.能够集中反映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的是( )。

A.个性的调节系统 B.个性的倾向性C.个性的心理特征 D.个性的能动性 17.不属于气质的特性是( )。

A.遗传性 B.先天性 C.易变性 D.稳定性 18.“老师说我是好孩子”说明幼儿对自己的评价是( )。

A.独立性的 B.个别方面的 C.多方面的 D.依从性的 19.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气质 D.性格 20.布鲁姆认为, ( )是智力发展的最高点。

A.13 岁 B.15 岁 C.17 岁 D.19 岁 21.下面不属于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形式是( )。

A.安全 B.交往 C.游戏 D.尊重 22.个性心理特征不包括( )。

A.需要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2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因素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兴趣 24.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即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 )。

A.情绪不稳定型 B.多愁善感型C.掩蔽现象型 D.起动迟缓型 25.( )不是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

A.活泼好动 B.喜欢交往 C.好奇好问 D.稳定性较强 二、填空题 1.______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的意识,就 是______。

3.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分______需要和______需要两种。

4.______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它可能是被意 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性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 表现在心理活动的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方面。

7.______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特 点包括______和______。

8.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在日常生活中,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 种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

9.个性心理特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10.兴趣有三个特点:______、______和______。

三、名词解释 1.个性 2.自我意识 3.需要 4.动机 5.兴趣 6.气质 7.性格 8.能力 9.智力分化论 10.智力复合论 11.智力内容变化论四、简答题8.简述个性倾向性的含义及其特征。

9.简述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

10.简要回答能力的分类。

11.简述幼儿能力的发展。

12.什么是“掩蔽现象”? 五、论述题 1.试述幼儿的气质对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的意义。

2.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试述教师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的意义。

4.如何对幼儿进行个性评价? 六、案例分析 儿童在两三岁的时候经常说“我的”,开始不让人家动他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逐 渐会用“我”这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愿望。

请你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2010 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11来源:多智网校 2010 年 3 月 5 日 【多智网校:职业考试在线辅导第一门户】 视频课程 模拟考场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相貌出众则不属于这一类。

2.A.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是独特性的体现。

3.B.一个方面可以看出另一个方面,这说明个性的整体性。

4.C.需要是动机系统的基础。

5.B.对幼儿来说,个性特征是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6.A.自我意识的成熟是儿童个性的成熟。

7.D.气质类型是先天的,是刚出生时就表现出来的差异。

8.D.掌握代词“我”是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的标志。

9.A.自尊心、自信心和羞愧感等是从自我评价中产生的。

10.C.需要要成为推动活动的动力,还必须有外在的诱因。

11.A.儿童的性格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2.B.模仿能力是幼儿学习的基础。

13.D.能力不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14.B.这是针对多血质儿童的弱点。

15.A.儿童智力在学龄前就成熟了。

16.C.个性心理特征最能集中反映一个的心理面貌。

17.C.气质相对稳定。

18.D.儿童对自我评价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影响。

19.D.个性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20.C.布鲁姆认为,智力发展的最高点在 17 岁。

21.A.安全的需要不属于社会性需要。

22.A.需要是个性倾向性的内容。

23.C.能力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

24.D.托马斯·切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容易抚育型、困难抚育型和起动迟缓型三种。

25.D.幼儿期儿童性格的典型特点是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和模仿性强。

二、填空题 1.个性 2.自我意识 3.生理社会 4.动机 5.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 6.强度 平 衡性 灵活性 指向性 7.性格 对现实稳定的态度 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胆汁质 多血 质 粘液质 抑郁质 9.能力 气质 性格 三、名词解释 1.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人与人之间个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和言行举止中。

要了解一个人的个 性,主要看他的言行表现,而在言语和行为两者中,行为表现更能反映一个人真实的个性。

2.自我意识: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包括对自己的存在以及与周围人或物的关系 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

3.需要:指人脑对生理和社会的要求的反映。

它在心理上通常被体验为一种不满足感,或 者是有获得某种对象和现象的必要感。

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分生理需要和社会需 要两种。

4.动机:是指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

动机可能是 意识到的,也可能是未被意识到的。

5.兴趣:是指人积极地接近、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并与肯定情绪相联系的心理倾向。

兴趣 10.指向性 情绪性 动力性有三个特点:指向性、情绪性和动力性。

6.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主要是生物决定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 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反应的大小)、平衡性(兴奋或抑制的优势)及灵活性(转换的速度)、 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 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方面。

气质的特点包括天赋性、 遗传性、 稳定性。

7.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的 特点包括对现实稳定的态度、惯常的行为方式。

8.能力: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通过人的活动体现 出来;反过来,又是成功完成活动的条件。

9.智力分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是混沌不分化的,儿童智力因素的数量随 年龄增长而增加。

开始是一般化的智力,后来逐渐发展为一些智力因素群。

这种理论认为, 将智力分成一般智力(决定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因素)和特殊智力(完成某些特定任务所必 需的),比较适合于儿童智力发展的规律。

10.智力复合论:这种理论认为,儿童的智力最初已经是复合的、多维度发展的,其发展趋 势是各种智力因素的比重和地位不断变化,复合性因素的比重越来越大。

11.智力内容变化论:这种理论认为,同一智力因素本身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同是智 力的一般因素,在婴儿期,其内容是感知动作性质的,以后则是认知性质的。

四、简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是独特性、整体性、 .稳定性和社会性。

(1)个性的独特性。

个性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的个性千差万别。

在 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

另外,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斥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性。

虽然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于他人的, 但对于同一个民族、同一性别、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来说,个性中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共性。

一 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背景中的人的心理都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点。

(2)个性的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由各个密切联系的成分所构成的多层次、 多水平的统一体。

在这个整体中,各个成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使每个人行为 的各个方面都体现出统一的特征。

(3)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个人的偶然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 比较稳定的、 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