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名人必备知识点 曾国藩是怎么一步步的显赫一时的

合集下载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祖籍衡阳的曾家世代以农为生,几百年来一直忙于耕作,从来没有人去读书求取功名。

但是到了晚清时,这个家族却出了一个大人物,他就是被誉为晚清“中兴名臣”的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

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清廷封为一等毅勇侯,死后谥号“文正”。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的白杨坪村(今属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其家境并不是很富裕,在当时仅相当于一个中小地主的水平。

据曾国藩自己回忆,他小的时候也干过放牛、砍柴之类的杂活。

曾国藩的祖父名玉屏,字星冈,父亲名麟书,字竹亭。

据史料记载,曾玉屏年少时不务正业,整天游手好闲,为乡里人所耻笑,后得人劝诫,方才浪子回头。

精明干练的曾玉屏十分善于经营,曾家产业也在他的治理下不断扩展。

在地方上,曾玉屏为人刚直,言论非凡,对乡里的公益事业尤为热心。

因此,当地的老百姓对他是既害怕又尊敬。

不过,尽管曾玉屏作为当地的乡绅,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由于早年弃学,他的文化程度并不是很高,顶多是粗通文墨而已。

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曾玉屏自然深以为耻。

为此,他痛感没有功名的遗憾,于是转而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在自己的长子曾麟书身上,“穷年磨砺,期于有成”。

但可惜的是,曾麟书读书虽然很用功,无奈悟性不高,先后赶考17次,总是落地而归。

直到道光十二年(1832),43年的曾麟书才勉强考上一个秀才。

曾麟书本人也自知仕进无望,遂“发愤教督诸子”,希望曾家子弟能够考取个功名来光宗耀祖,完成祖辈们的心愿。

这样,曾国藩作为曾麟书的长子,曾家的长孙,自然被寄予厚望。

童年的曾国藩自懵懂时便开始接受父辈们的启蒙教育,他从六岁时即开始上学,最初取名子城,字居武。

在七岁(虚岁为八岁)那年,他的父亲因为屡试不中,为维持生计,曾麟书便开馆授徒,从此,曾国藩便在其父所执教的私塾——“利见斋”中读书。

从日后曾国藩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曾麟书对儿子督责甚严:“晨夕讲授指划,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字子孝,号忠介,湖南湘潭人,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一、早年经历曾国藩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读书人,对于教育有着很高的期望。

曾国藩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才智和勤奋的品质。

他在家乡读书,后来考入了湖南的府学。

在府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勤奋钻研,成绩优异,被誉为“府学之冠”。

二、官场生涯曾国藩在官场上的表现也非常出色。

他先后担任过湖南、湖北、陕西等地的官职,以及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战斗。

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被誉为“曾铁军”。

他的军事战略和组织能力使得太平天国起义军遭受了重大打击,为清朝政府稳定了局势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在官场上也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

他坚持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不受贪污腐败的诱惑。

他注重民生,积极推行改革,为人民谋福利。

他还注重教育,提倡儒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

三、晚年生活曾国藩在晚年过上了安逸的生活。

他退休后回到家乡,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他继续读书,写作,思考人生。

他的著作《曾文正公全集》成为了后人学习的经典之作。

他还致力于家族的兴旺,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代。

曾国藩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他的勤奋和才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其次,他的清廉和正直告诉我们,做人要有道德底线,不能被金钱和权力所腐蚀。

最后,他的奉献和忠诚告诉我们,作为一名公仆,要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总之,曾国藩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追求卓越。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拜的对象。

让我们向曾国藩学习,努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曾国藩故事

曾国藩故事

曾国藩故事1.少年曾国藩:曾国藩1811年出生于湖南湘乡白杨坪的一户普通农家,白杨坪是一个山冈起伏、沟壑深邃的地方,平凡却养出了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

曾家世代务农,家道不昌,到曾国藩曾祖父曾竟希时才算有了点家业。

曾家家境好转,曾竟希就把曾国藩的祖父曾玉屏送去念书,希望其学而优则仕,光宗耀祖。

可玉屏却是懒惰人物,不思上进,好逸恶劳,经常与那些纨绔子弟厮混。

后幸其浪子回头,悔过自新,痛改前非,维持了父亲留下来的基业。

曾玉屏刚正不阿,是一位闻名乡里的大人物,对曾国藩的影响也最大。

曾国藩常说:“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

故男儿自立,必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性格刚毅倔强,胸怀大志,这也是深得祖父之益。

曾玉屏治家极严,“男必耕读,女必纺织。

”,要求家人努力实行八件事:读书、种菜、饲鱼、养猪、早起、洒扫、祭祖、敦亲睦邻。

曾玉屏所倡明的家风,的的确确对早就了后来曾国藩一生的品行秉性。

曾国藩的父亲天资平平,屡试屡败,未能实现曾玉屏学而优则仕的愿望。

好在有了个天资聪慧的曾国藩,曾玉屏、曾麟书均对其悉心培养。

曾国藩六岁时,玉屏为其设了塾一所,并请了一个私塾先生教他读书识字。

在这一年,曾玉屏也去世了。

次年,曾麟书屡考不中,便回家办了一家私塾。

曾麟书对曾国藩督求甚严,悉心教导,曾国藩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读完了“五经”。

曾国藩天资聪颖,一心向学,又有韧性,再加上祖父、父亲不厌其烦的督责,学业大进。

2.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十四岁时,曾国藩随父到省城长沙应童子试,成绩甚佳。

十六岁时,再度应童子试,名列第七。

从长沙回来后,曾国藩仍然跟着父亲,父亲自感所学有限,恐误其前程,便让他到外县遍访名师。

先后跟着汪觉庵先生、刘元堂先生学习。

曾国藩原字伯涵,后改涤生。

“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

”以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以新的姿态面对人生。

二十三岁时,曾国藩。

曾国藩总结归纳

曾国藩总结归纳

曾国藩总结归纳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的贡献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在其一生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在其著作中对自己的实践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对曾国藩总结归纳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和探讨。

一、治理原则与方法曾国藩在治理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并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

他强调选拔人才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优秀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曾国藩提倡注重实践和务实,对于问题和困难的解决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他主张以身作则,做到率先垂范,以激励他人。

二、军事理论与实践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国藩对军事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他认为军事力量的发展要素包括军纪、组织、武器装备等。

曾国藩主张注重军事纪律建设,建立严明的指挥系统和培养高素质的军队。

此外,他强调战斗力的培养和提高,认为训练和实战结合是军队成长的关键。

三、教育思想与方法曾国藩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教育的思想和方法。

他主张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他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智慧和能力,使其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曾国藩还强调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法更加有效。

四、政治哲学与思想在政治哲学与思想方面,曾国藩主张君主立宪制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

他认为君主立宪制可以实现君主与民众的和谐共处,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同时,他也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主张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以维护国家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五、个人修养与成就曾国藩注重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进行了深入反思,总结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教训。

曾国藩坚持自我反省,并在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结语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在其一生中总结归纳了许多重要的政治、军事、教育、和思想方面的内容,对中国的社会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曾国藩生平简介演讲稿

曾国藩生平简介演讲稿

曾国藩生平简介演讲稿曾国藩先生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出生于1811年,逝世于1872年,享年62岁。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曾国藩先生的生平。

曾国藩先生出生于湖南省衡州府衡阳县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

在他年轻的时候,曾国藩曾经在家族的私塾学习古典文化和书法等各种艺术。

他很早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对学问的热爱。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国藩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得到了朝廷的注意。

曾国藩的政治生涯开始于1850年代,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太平天国起义的威胁。

曾国藩被任命为湖南巡抚,负责镇压太平军。

他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和战术,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这不仅加强了朝廷的统治,也平息了内乱,为中国政局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曾国藩在政治事务上表现出色,他提倡勤政务实,反对贪污腐败。

他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治理能力。

此外,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设立学校培养人才。

曾国藩的教育理念注重实用主义和德育教育,他希望通过培养优秀的人才来改变社会的命运。

除了在政治上的成就,曾国藩还是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以清新的文风和大气的书法风格著称。

他的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

他的书法独特而典雅,成为后来书法界的典范。

曾国藩的一生充满了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政务和教育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而言之,曾国藩先生是中国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在政治、军事和教育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成就。

他的一生充满了奉献和拼搏,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精神将永远被后人所铭记。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曾国藩_500字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曾国藩_500字

【名人故事】名人成长故事:曾国藩_500字曾国藩是清朝晚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

他出生于江西省上饶市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但他却刻苦用功,终于成为了一位极有影响力的人物。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成长的故事。

曾国藩在家乡上学时,因为家贫削发求学。

他勤奋好学,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后还要自己去山上砍柴。

由于他不畏艰辛,不怕失去,能够持之以恒地学习,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

后来,他考入福建的福建科学馆,在那里学习了四年。

毕业后,他考取了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曾国藩在官场上十分努力,每天早起晚睡,勤奋工作,举止谨慎。

他为人正直,不折不扣地执行职务,努力为百姓解决问题。

他还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品德修养,经常读书和思考重要的哲学问题。

这让他深刻认识到国家、民族和人民之间的积极关系,为他的政治理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曾国藩担任巡抚时,他扎根基层,调查实际,了解民情。

他不仅一遍遍地参观农村,还善于倾听群众的声音,与群众亲密接触。

他对土地、种植、畜牧等农业问题研究透彻,提出了“以极细则极刚,以极刚则极细”的农业政策,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曾国藩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的思想和行为影响了众多人的生活和人生。

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有着丰富人生经验的智者。

他的名言“勤能补拙、一日之计在于晨”等至今还广为人知。

在曾国藩的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也看到了他的真诚、正直和坚强。

我们应该学习他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的方法,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和品德修养,为人民服务。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

曾国藩的主要事迹和成就说起曾国藩,那可是清朝末年响当当的大人物,咱们得用点儿心,好好聊聊他的那些牛气冲天的事迹和了不起的成就。

曾国藩啊,他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是那种“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狠角色。

小时候读书,他就跟个拼命三郎似的,三更灯火五更鸡,那勤奋劲儿,村里的小孩儿都比不上。

后来啊,他考上了进士,进了朝廷当官,这一下,可算是鲤鱼跃龙门,走上了人生巅峰。

但是,曾国藩这人,可不仅仅满足于做个安稳的官老爷。

他心里头啊,装着国家,装着百姓。

那时候,清朝内忧外患,曾国藩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想着,得干点啥,不能让这大好河山就这么没了。

于是,他站了出来,一手组建了湘军,那可是他自己拉起来的队伍,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

曾国藩带兵啊,有他的一套。

他讲究的是“结硬寨,打呆仗”,听起来挺笨的,但实际上,这招儿可灵了。

每次打仗,他都先让士兵们挖好壕沟,筑好围墙,把自己保护得严严实实的。

然后再慢慢悠悠地跟敌人耗,耗到敌人没耐心了,自己乱了阵脚,再一举拿下。

这种打法,虽然慢了点儿,但稳啊,胜率高啊。

所以,湘军在他的带领下,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平定了太平天国,收复了失地,让清朝的江山又稳当了几年。

除了带兵打仗,曾国藩还是个大学问家。

他一辈子都在读书、写字、做学问。

他的字儿,那叫一个漂亮,笔走龙蛇,力透纸背。

他的文章,也是写得深入浅出,道理讲得明明白白。

他还有本儿书,叫《曾国藩家书》,里面写的都是他给家里人写的信,字里行间透着他对家人的关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本书啊,后来成了很多人的必读经典,大家都想学学曾国藩怎么做人、怎么做事。

曾国藩这人啊,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会识人用人。

他看人的眼光毒辣得很,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

所以,他手底下聚集了一大批能人异士,比如李鸿章啊、左宗棠啊这些大佬,都是他的得力干将。

他用人也用得特别大胆,不怕你犯错,就怕你没胆儿。

只要你敢干、能干出成绩来,他就敢提拔你、重用你。

这种用人之道啊,让湘军上下团结一心、士气高昂。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生于湖南一个普通耕读家庭,生活较为宽裕。

早年勤奋刻苦,天道酬勤,1838年中会试,从此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从1838年到1849年,曾国藩在京不断努力,得到重臣,皇帝的提拔,官位不断高升至礼部侍郎,兵部侍郎,其间招收了李鸿章等重臣,为后来筹建湘军打下坚实的基础。

1851年到1853年,太平天国起义逐渐壮大,咸丰皇帝下令命曾国藩筹练一支军队,从此开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1853年他在家乡湖南着集人马,筹练湘勇。

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士气高昂,有磅礴的气势和极强的凝聚力。

1864年,攻下南京,剿灭了太平军的绝大部分反叛势力,成功的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运动。

后任命剿捻,但没能成功。

在剿捻的同时他大兴洋务,为后来低于西方国家侵略做出巨大贡献。

1868年改任直隶总督,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留下了不少骂名,那时的他已经心力憔悴,加之自己的声誉受到如此大的打击,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

同年改任两江总督,审查洋务运动的成果,上书申请派留学生学习西方,壮大国家,后于1872年3月20日离开人世。

对曾国藩的评价,褒贬不一,毛泽东,蒋经国,梁启超等对他评价极高,但也有人说他是汉之不肖子孙,伪君子,卖国贼等。

无论人们对他是褒是贬,面对先辈的经历,我们应从中借鉴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我个人认为,曾国藩生于乱世,位极人臣,已是不易,他年轻时读书十分刻苦,顽强拼搏,值得学习。

后来为清政府服务时,平定了太平军,开展洋务运动,有利于当时的社会进步,处理天津教案过于软弱,留下骂名,为之惋惜。

总的来说无论是在为人,治家方面,还是在将来工作方面,我们可以从曾国藩身上和他所写的书信中学到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高中历史名人必备知识点:曾国藩是怎么一步步的显赫一时

清代中叶,出了一个显赫于道光、咸丰、同治三个朝代的风云人物,此公便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

他文职任过吏部侍郎,武事更负盛名。

咸丰年间,曾国藩奉圣命督办团练,编成湘军,后又率湘军与太平军转战于武汉及沿江各地,最终攻克南京,被授武英殿大学士。

晚年则历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等要职,死后还带走一个"太傅"的官衔,并荣膺"文正公"的谥号。

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高足,被授以"检讨"官职。

一天,穆彰阿对他说:"明日上朝,我决定正式向皇帝推荐你,你要有个准备,把四书五经多加背诵,皇上或许要试你的才学。

"曾国藩听了受宠若惊,躬身作揖说:"多谢恩师栽培,晚生自当珍惜这个机遇,绝不负恩师重望。

"第二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自己的这个得意门生,请求皇上重用。

咸丰皇帝听了,问道:"你说这个门生才堪重用,不知他有什么超人才能。

"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的超人才能么,是善于留神,过目不忘。

"咸丰皇帝听了也没有说什么,穆彰阿便告退了。

穆彰阿回到府中,心里十分懊丧,怪自己刚才只说了那么两句不痛不痒的话,没把曾国藩的才能张扬一番,白白地将大好机会错过了。

谁知咸丰皇帝在相国走后,却一直琢磨着他那两句话,心想,此人真要是有那样的超人之处,是应该予以重用的,于是咸丰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

两天后,咸丰皇帝命太监传旨给穆彰阿,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

穆彰阿大喜过望,忙叫来曾国藩,把这事告诉了他,并千叮咛万嘱咐,要他好好准备,以应付皇上的测试。

曾国藩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恩师厚望。

初一这日天未亮,曾国藩即沐浴更衣,穿戴整齐,去了皇宫,随太监来到中和殿。

太监命他等着候见,便关上殿门走了。

曾国藩环顾大殿,见殿内金碧辉煌,气氛肃穆。

他不敢坐,挺直身子站着,竖起两只耳朵谛听门外动静。

可是,等了很久很久,仍未见太监前来,他心里惶恐起来,不知道是凶是吉。

后来,他站得腰也酸了,便在大殿上左走右踱,这才见到大殿四壁挂着大清
历代先皇的圣训,由于心神不定,他也无心细看。

后来,太监终于来了,对他说:"皇上今日没空,命你明日再来。

"曾国藩怏怏不乐地走出皇宫,才发觉太阳当空,已是晌午时分了。

他急忙到军机大臣府,把情况禀告了恩师。

穆彰阿听了,沉思良久,突然问:"你说大殿四壁挂着历代先皇的圣训,你记住了多少?"曾国藩摇摇头说:"当时我心慌意乱,只留意殿外动静,哪有心思去细看字幅。

"穆彰阿喊道:"糟了?这定是咸丰皇帝为试你善于留神,过目不忘"的才能而刻意安排的。

皇上必定会马上再召你,这怎么办呢?"听恩师一说,曾国藩发怵了,跪倒在地,连呼"恩师救我",穆彰阿命他起来,说:"让我想想办法。

"这时候,一个家丁进来禀报说:"皇宫总管太监王公公前来求见。

"穆彰阿满脸不高兴地说:"就说我今日谁也不见,请他改日再来。

"家丁回身刚要走,穆彰阿突然把他叫住:"回来,有请王公公在正厅相见。

"回过头来对曾国藩说:"天助我们也,救星来了,你且回避。

"穆彰阿在正厅热情接待了皇宫总管太监王公公,请他坐上座,这使王公公受宠若惊。

主宾坐定后,王公公不好意思地说:"小的前来,为的是日前求大人为我外甥谋个知县差使的事,可有眉目?"穆彰阿说:"区区小事,何劳王公公前来,我已为你办好了,不日即可到任。

"老太监感激不尽,说:"大人如有要小的效劳的事,尽管吩咐。

"穆彰阿说:"对了,我要撰写一份大清历代先皇功绩录,烦你将中和殿上所挂历代先皇的圣训,今日抄好送来,晚上我撰写时要用,你能办得吗?"总管太监笑道:"这点小事,哪有办不得的。

"果然,王公公在天黑前,再次登门,送来了中和殿上所挂的大清历代先皇圣训的抄录。

穆彰阿叫来曾国藩,命他今晚必须把圣训全部背熟,并告诫说:"你的前途,全在此一举了?"曾国藩接过抄录后,回去彻夜诵读,背得滚瓜烂熟。

果然,第二天一早,圣旨到,传曾国藩面见圣上。

这天,咸丰皇帝在保和殿召见了曾国藩。

咸丰皇帝问道:"昨天在中和殿上,你一定看见了所挂的大清历代先皇的圣训,你可曾留意先皇的圣训都说了些什么"曾国藩跪奏,将圣训背诵如流。

咸丰皇帝又惊又喜,心想:"果真是个善于留神,过目不忘的奇才也,此人理当重用。

"几日后,圣旨下来,将曾国藩擢升为吏部侍郎。

从此,曾国藩青云直上,飞黄腾达,终于成为朝廷中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