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三则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中国历史悠久,充满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勇气,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些脍炙人口的中国历史故事。
1. 伍子胥为楚报仇。
春秋时期,楚国大夫伍子胥因为被楚王所害,一直怀恨在心。
后来,他投奔了吴国,并帮助吴王夫差夺取了楚国的首都郢城。
然而,当他看到郢城的城墙时,却悲从中来,因为他发现墙上有着他父亲的血迹。
伍子胥悲愤交加,最终投江自尽,以报父仇。
2. 孟母三迁。
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故事。
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三次迁居,以求得到更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也启示了家长应该为孩子的教育付出更多的努力。
3.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刺客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的暴君秦王政治腐败,百姓疾苦。
荆轲为了报仇雪恨,决定刺杀秦王。
最终,他化装成使者,成功接近秦王并刺杀了他。
这个故事表现了荆轲的忠义和勇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
4. 岳飞抗金。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抗金将领,他带领着南宋军队多次抗击金兵,并在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岳飞最终被朝廷所害,留下了“精忠报国”的千古名句。
5. 孙膑与庞涓。
战国时期,孙膑是齐国的军事奇才,而庞涓是秦国的名将。
孙膑曾经设计了一种名为连环计的战术,成功破坏了秦国的军事部署。
然而,后来他因为被怀疑而受到了处罚。
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战国时期的军事智慧和政治斗争。
6. 韩信舍车求剑。
韩信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名将,他年轻时曾经因为战争失败而被俘虏。
在敌军的审问下,他说自己的剑掉在了车下。
敌军于是放他回去找剑,韩信却回答说,“剑在人,车在车下。
”这个故事反映了韩信的机智和果断,也启示了人们应该在危急时刻保持冷静和果断。
7.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故事中,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的形象被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经典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历史小故事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种方式,这些故事通常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展现了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使读者更加深入了解历史,看到历史的真实面貌。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经典的历史小故事。
一、寒门崛起之朱元璋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在幼年时就失去了父母。
他靠着自己的努力,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孩子逐渐崛起,成为了一个统治者。
在他年轻的时候,他是一名小学校的教书先生。
1597年,由于当地流民和天灾引起农民大起义,农民领袖被消灭后,朱元璋逃亡到了一个名叫凤阳的地方,开始打猎谋生。
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位非常聪明的巫女,这个女人教会了朱元璋如何读书和应对测验。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朱元璋终于通过了科举考试,成为了一名策士。
他逐渐壮大起来,在1381年,他在南昌发动了起义,并开始了反抗元朝的战争。
数年后,他彻底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二、贞观之治之唐太宗李世民传奇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盛衰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伟大的皇帝和历史事件。
其中,李世民是唐朝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皇帝之一。
李世民出生于唐太宗的次子,他是唐朝中的一位聪明才智的人物。
在626年,唐太宗突然患病,李世民趁机对朝廷进行了政变,并继承了皇位,成为了下一个唐朝皇帝。
他推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政策,包括加强军事力量、促进经济和文化发展等。
他还开放了边疆,使唐朝进入了一个长期的繁荣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三、彭祖的长寿神话彭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他据说活了800多岁,成为了一个长寿的神话人物。
彭祖的故事始于一个普通的养生故事,他是一个医生,在诊治病人时,发现蔬菜可以治疗病痛,而肉类食品则会加重病情。
他每天只吃素食,坚持锻炼身体,保持了健康的状态,直到800多岁时,才在山中长眠。
虽然彭祖的故事有很多奇怪的地方,但是他所代表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观念,却一直影响着后人。
四、文成公主唐朝历史故事文成公主是唐朝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公主,她生于唐代初期,是唐太宗的女儿。
中国历史小故事

中国历史小故事在中国的漫长历史中,有许许多多的小故事,它们或让人感动,或让人思索,或让人感慨。
这些小故事或许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但它们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中国历史小故事,感受历史的温度和力量。
故事一,孟子的悲哀。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性善论”和“性恶论”,影响深远。
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如意。
在孟子年轻的时候,他曾经担任过齐国的宰相,但是由于他的正直和坚持原则,最终被迫离开了官场。
后来,孟子游历四方,劝说各国君主行善政,但是却鲜有成功。
直到晚年,孟子才在齐国得到了一份官职,但是他却没有能够看到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最终心灰意冷,悲愤而终。
故事二,岳飞的忠义。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在抵抗金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英勇,被誉为“民族英雄”。
岳飞少年时家境贫寒,但他却志存高远,立志报效国家。
在抗金战争中,岳飞多次建立战功,但却遭到当时朝廷官员的排挤和诬陷。
最终,岳飞被逼害致死,但他的忠义和爱国精神却深深感动了后人。
故事三,屈原的爱国情怀。
屈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
在楚国的一次政治斗争中,屈原因受到诬陷而被贬谪到远方。
在异乡漂泊的日子里,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最终,在一次政治阴谋中,屈原选择了投江自尽,以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故事四,汉武帝的求贤若渴。
汉武帝是中国西汉时期的一位伟大君主,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使得国家强盛繁荣。
汉武帝非常重视人才,他曾下令在天下征求贤士,以治理国家。
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位名叫张良的贤士,便派人前去寻找。
结果,张良并不在家,但是他的妻子却告诉使者,“我丈夫正在田间犁地,你们可以去找他。
”汉武帝得知后非常感动,对张良更加重视,最终张良成为了汉武帝的重要顾问,为国家出谋划策。
这些中国历史小故事或让人感动,或让人思索,或让人感慨。
它们或许并不为世人所熟知,但它们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
中国历史经典故事

中国历史经典故事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充满了许多经典的故事。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故事:
1.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子,她的丈夫范喜良被征召去修建长城。
孟姜女在家里等待丈夫归来,但一直没有消息。
她决定去长城寻找丈夫,历经艰辛,最后发现范喜良已经去世。
悲痛欲绝的孟姜女在长城脚下痛哭,最终感动天地,长城崩塌,露出了范喜良的尸骨。
孟姜女将丈夫安葬后,自己投河自尽。
这个故事象征着忠贞的爱情和民间反抗暴政的精神。
2.孔明借东风:
赤壁之战时,蜀汉与东吴联军面临强大的曹军,诸葛亮为了帮助联军取得胜利,决定借助东风。
在关键时刻,诸葛亮通过祈求和智慧成功地“借”来了东风,从而使得火攻计策成功实施,最终击败了曹操的军队。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著名军事将领,他忠诚于国家,致力于恢复中原。
岳飞率领岳家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然而,
在朝廷内的奸臣陷害下,岳飞最终被冤杀。
岳飞的故事成为了忠诚、勇敢、坚定的象征。
4.关羽单刀赴会:
关羽,刘备的义弟,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将领。
在一次战斗中,关羽被敌人围困,但他单枪匹马突破重围,并在敌军将领面前英勇地单刀赴会,最终成功突围。
这个故事展示了关羽的勇猛和忠诚。
中华历史小故事

中华历史小故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孟母三迁: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搬家,最终选择了一个学风好的地方居住。
这个故事展示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为孩子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努力。
2. 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屈辱,回国后立志报仇,为了提醒自己不忘报仇,他每天睡在柴草上,吃饭时也不加菜,只吃一些苦胆。
这个故事展示了越王勾践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3. 负荆请罪:战国时期,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被封为赵国的上卿,而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忍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蔺相如解释说:“秦国不敢攻赵,是因为有我和廉颇。
我和廉颇发生冲突,对国家不利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于是他光着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上去道歉。
这个故事展示了蔺相如的胸怀宽广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品质。
4. 胯下之辱:韩信年轻时曾被一个屠夫欺负,屠夫让韩信从胯下钻过去,否则就要杀了他。
韩信为了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最终选择了从屠夫的胯下钻过去。
这个故事展示了韩信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5. 七擒七放: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孟获的叛乱,先后七次将孟获擒获,又七次放走。
最终孟获感动了,发誓不再叛乱。
这个故事展示了诸葛亮的智慧和耐心,以及他对待叛乱者的宽容和胸怀。
以上只是中华历史小故事的一部分,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文化精髓。
三个历史故事

三个历史故事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有过数不清的历史故事。
这些历史故事带着有趣且意义深远的色彩。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三个历史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黄河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伙子叫黄河,长得一表人才,骑得烈马,拉得硬弓,百步之内,指哪里射哪里,分毫不差。
每天早晨日头一冒红,黄河就骑马出去打猎了。
每次他都经过一家员外的花园。
这天打猎回来,他又经过那花园,看见墙头上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正笑眯眯地望着他。
姑娘一甩手扔下了一只手镯就躲到墙后去了。
黄河跳下马,拾起手镯,以为刚才碰到的是仙女。
从此,每次经过那个花园他总要抬头张望。
可是,墙头上除了摇摆的花枝,再也见不到那个姑娘。
半个月后的一天,黄河打猎回来晚了,月亮已经升起。
快到花园那里,忽然道边闪出一个人来。
黄河一看正是那个姑娘,高兴得不得了。
姑娘说自己是背着父亲跑来和他相见的。
两人谈了好久才依依不舍地告别。
第二天到了约会的,那姑娘没来。
以后一连十多天,黄河再也没见到那姑娘。
一打听,原来是那员外知道了此事,把他女儿关了起来。
黄河听说后发誓:“就是天翻地覆,也要把姑娘救出来。
”那员外怕得罪黄河,便出了个难题,让人们在门前搭起架子,上面吊一个铜钱,并四处张贴告示:谁能在一百步之外把箭射进铜钱眼里,就把女儿嫁给他。
消息传出,穿绸的着缎的纷纷而来。
但谁也没能把箭射进钱眼里。
黄河走了出来,挽弓塔箭,只听“飕”的一声,箭像流行似的飞了出去,不左不右正射在铜钱眼里。
员外又要求黄河的第二支箭必须将前一支箭顶出,黄河也办到了。
员外再出难题,要黄河百步之外不但射下铜钱,还要将钱接住,不许铜钱落地。
这时,连看热闹的人都知道员外在存心耍赖。
黄河怒火烧心,一扭身子,“飕” 的一箭向员外飞去。
员外年轻是练过武,头一偏躲过那箭,并连声喊手下人去把黄河抓起来。
大家都替黄河抱不平,忿忿地嚷了起来。
黄河挤出人群来到山上,他并不是怕员外来抓他,自己从来是箭不虚发的,这次没有射中,他觉得老大的丢脸。
他决心在深山老林中苦练武艺,练好后再去救姑娘。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

中国历史小故事大全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著名历史故事

著名历史故事中国历史悠久,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我们国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则著名的历史故事。
第一则是《孟母三迁》。
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母亲在孟子幼年时就开始教育他。
据传说,孟母为了让孟子能够专心学习,曾经三次迁居,以求能够给孟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良好的教育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则是《岳飞挂帅》。
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抗金将领,他在抗金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据传说,岳飞在南宋初年因功封为宁远将军,但由于受到权臣秦桧的排挤,被贬为边疆。
后来,岳飞在民间传唱的《岳飞挂帅》中,描述了岳飞因受屈辱而立誓要报效国家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有志向的人,即使遭遇挫折也要坚定信念,不忘初心,努力奋斗。
第三则是《范蠡舞剑》。
范蠡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的谋士,他曾经在吴国为夫差效力。
据传说,范蠡曾经在夫差宴请客人时,跳起了舞剑,使得夫差对他刮目相看,后来范蠡以巧妙的计谋帮助吴国一举灭掉了越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和勇气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有时候,巧妙的谋略胜过武力的作用。
第四则是《项羽跃江》。
项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将领,他在楚汉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据传说,项羽在巨鹿之战失利后,率领残军跃过淮河,以求东归。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英雄永远不会被失败打倒,即使失败也要奋起反击,不向命运低头。
这些著名的历史故事,都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更是对我们后人的一种启示和教育。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温三则历史故事,推古验今!!!
发表于:2014-04-11
一、钱可通神
唐代的张延赏判处一个大案子,令下属严缉案犯。
第二天一早,见案头有一张小纸条,上写着:“钱三万贯,请不要再查这件案子了。
”张延赏大怒,把纸条丢在一边。
第二天又有一张纸条放在案头,写着:“钱五万贯。
”张延赏益怒,命令两日内定缉案犯。
第三天一早又见到案头出现一张纸条,上写着:“十万贯。
”张延赏从此再也没提到这件案子。
家里人问他,他说:“钱十万,可以通神了,没有办不到的事。
我怕灾祸临头,不得不撒手。
”
原文参阅:唐·张固《幽闲鼓吹》第五十二卷
二、各自为政
公元前607年,郑国出兵前去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为主帅,统帅宋军前去迎战。
华元为鼓舞士气,杀羊犒劳全军将士,忙乱中却忘了给他的马夫羊斟一份,羊斟便怀恨在心。
交战的时候,羊斟对华元说:“分发羊肉的事你说了算,今天驾驭战车的事,可就得由我说了算了。
”说完,他就故意把战车赶到郑军阵地里去。
结果,堂堂宋军主帅华元,就这样轻易地被郑军活捉了。
宋军失掉了主帅,因而惨遭失败。
原文参阅:《左传·宣公二年》
三、指鹿为马
赵高想要作乱,害怕群臣不肯服从,就预先做了一个实验。
拿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把鹿说成是马。
”赵高问左右大臣,左右大臣有的缄默不语,有的说是马来阿谀迎合赵高,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假借法律暗中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因此大臣们都很惧怕赵高。
原文参阅:《史记·秦始皇本纪》
重温久远的历史故事,并非出于念旧,而是面对现时有感而发。
有些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老掉牙的历史故事,虽然距今遥远,但人们却念念不忘,童叟皆可脱口而出,何哉?因其对现实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警示作用之故也!
以“指鹿为马”为例,只要稍加留意,则不难发现,在网络上出现的频率当属“引经据典”之冠。
何也?只缘当今从官场到市场赵高其人数不胜数,“指鹿为马”之事不胜枚举。
先哲有云:“道无古今,书无故新。
”古之天道、地道、人道亦今之天道、地道、人道也。
是以推古即可验今,难道不是吗?赵高“指鹿为马”事出秦二世时代,放眼望去,又何尝不是对今世之真实写照?!“指鹿为马”如此,“钱可通神”、“各自为政”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