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赏析千古爱情绝唱《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最伟大的长篇叙事诗,被誉为“长诗之圣”。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沈旧愚称之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全诗357句,1785字。
它产生于汉朝末年,后来在民间流传了三百多年,最后编辑在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中,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在长期的流传中,人们又常以首句为题,故又名《孔雀东南飞》。
这首乐府诗与北朝的《木兰诗》(或名《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开头的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及成诗的经过,同时还概括地介绍了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使读者读过小序,就可了解全诗的脉络,体会到故事的悲剧色彩。
以下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起兴。
全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为起笔,借孔雀失偶起兴,引起所要叙述的恩爱夫妻被迫分离的凄楚故事,为全诗定感情基调。
以下内容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
以刘兰芝对丈夫焦仲卿倾诉的口吻叙述,一开始就提出了问题,展开了婆媳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出刘兰芝与焦仲卿之间浓厚的爱情。
诗中可见,刘兰芝不能被婆婆所容,本可白头偕老的一对恩爱夫妻就这样被活活拆散。
第二部分,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
写刘兰芝被遣回家,仲卿与兰芝告别发誓要再接兰芝回来。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来看:第一层,从“府吏得闻之”到“慎勿违我语”。
写焦仲卿向母亲求情,遭到训斥,只好说服刘兰芝回娘家,还抱着能接回她的幻想。
第二层,从“新妇谓府吏”到“涕落百余行”。
写刘兰芝倔强的个性,突出描写她临行对镜梳妆及与婆婆、小姑告别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表现了她的坚决、镇静与忍耐,读时令人生出凄楚之情。
第三层,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写刘兰芝与焦仲卿分手之际依依不舍的情景,突出表现离愁别绪。
第三部分,从“府吏上高堂”,到“郁郁登郡门”。
写刘兰芝回家后的悲惨遭遇。
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a.母亲开始见到女儿被婆家遣回非常愤怒不能谅解女儿,后来听女儿的诉说终于体谅了女儿的处境。
《孔雀东南飞》

思考:你认为焦母为什么要休掉刘兰芝?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根本原因是婆媳不和。
造成焦刘夫妻婚姻悲剧的本质原因是什么? 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
《礼记·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 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 去。”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 出。”
“此妇无礼节, 举动自专由。”
标题解析
注释说“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 什么不用回原题?本文的标题“孔雀东南飞”有 什么字面意义和比喻意义? 参考:原题过于写实,而且仅仅指明所涉及的主 人公——焦仲卿妻,显得单调。此题兼用比兴, 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别离,含蓄有深意。孔雀 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了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 引起下文故事。“孔雀东南飞”的“东南”应释 为“向东的向东,向南的向南,各飞一方,喻夫 妇离别”。
古今异义词
便可白公姥 (古:告诉,禀告;今:常指一种颜色) 共事二三年 (古:在一起过日子;今:在一起工作) 何乃太区区 (文中古:愚拙,凡庸;今:(数量)少,(人 或事物)不重要) 汝岂得自由 (古:自作主张;今: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 自己的意愿活动的权力)
可怜体无比 (古:可爱;今:值得怜悯) 槌床便大怒 (古:坐具;今:卧具) 谢家来贵门 (古:辞别;今:感谢) 却与小姑别 (古:动词,退出来;今:副词,表示转折) 处分适兄意 (古:处置;今:对犯罪或犯错误的人按情节轻 重作出处罚决定)
作业
1.“相”:(1)名词,表示相貌。 (2)副词,表示一方对一方有所动作之词,偏指 一方,有称代作用,可代“你”、“我”、 “他”、“它”等等。 (3)表示互相,彼此。 请为全诗的19个“相”字归类。 2.归纳诗中的偏义复词和通假字。
三、人物形象分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鲁宝元《孔雀东南飞》——汉乐府中的长篇悲剧诗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一首长篇叙事诗.诗歌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渲染了一种悲剧气氛.接着叙述了汉代发生的一个真实的悲剧故事。
主人公刘兰芝是个美丽、善良、勤劳、有教养的女子。
她的丈夫焦仲卿是个小吏,夫妻两个相亲相爱。
但是焦仲卿的母亲却是个苛刻的婆婆。
尽管兰芝行为端正,但焦母却指责她“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一定要把兰芝赶回娘家.焦仲卿替妻子辩护了几句,却遭到了母亲一顿训斥.他难违母命,商量先把兰芝送回娘家,等母亲消了气再把她接回来。
分别时两人发誓:“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永不相负。
但是兰芝回家不久,太守就派媒人来为儿子求婚,性情暴戾的哥哥遂逼她改嫁.兰芝知道抗争不过,就表面答应,心里却另有打算。
焦仲卿听到这个消息,私下和兰芝相见,互诉衷肠,决定以死殉情.就在太守家迎亲的前夜,兰芝“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丈夫焦仲卿也“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一对恩爱夫妻,就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双双死去。
诗歌的结尾写道,死后他们被合葬在一起,坟墓的树木“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象征着他们永不分离、忠贞不渝的爱情.汉代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儒家的纲常伦理已经相当完备和严密。
家庭中父母长辈的话具有绝对的权威,所谓“天下无不是之父母”。
婚姻中有所谓“七出”之条。
在七种情况下可以把妻子赶出家门,如“不顺父母、无子…”等。
妇女的行为是否合乎礼教,全凭丈夫家族的主观认定。
妇女在家庭中处在随时会被抛弃的地位。
这首诗揭示了刘兰芝和焦仲卿家庭悲剧发生的主因,描写了他们对这种封建礼教的抗争,表现了人们对这种封建礼教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这首诗鲜明地塑造了几个人物形象。
主人公刘兰芝是个坚强、自尊的女子。
在婆婆焦母无端的欺压下,仍然保持着克制。
迫不得已时才向丈夫述说自己的苦衷.回到娘家后,几个富贵人家争相求婚,兰芝不为所动.但粗暴的哥哥逼嫁,兰芝自知无力抗拒.表面平静地说:“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孔雀东南飞》

2014世纪以来《孔雀东南飞》研究综述目录一、介绍《孔雀东南飞》二、书籍相关论述三、期刊、杂志与论文四、影视戏剧一、介绍《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出处《孔雀东南飞》为乐府诗集,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相传是当时民间为纪念“焦刘”的爱情悲剧而创作的,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可能经过后人的修改。
《孔雀东南飞》目前最早见于南朝陈国徐陵(507-582)编著的《玉台新咏》一书中,在其卷一,题为《焦仲卿妻》或《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诗前有序文:“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后来宋人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又将其收入,在卷七十三“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
现今一般取此诗的首句作为篇名《孔雀东南飞》。
人物刘兰芝:外貌十分美丽,内心坚强、持重、自尊,她明白婆婆要驱逐她,就主动“自请遣归”;不卑不亢、有教养,辞别归家时还牵挂婆婆和小姑;她勤劳能干,多才多艺;她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她对仲卿温柔体贴,深情专一;她果断忠贞,为爱情而牺牲。
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
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焦仲卿:他忠于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他善良孝顺,正直纯朴,为了爱情最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他的懦弱是导致悲剧的直接根源。
夫妻恩爱无比,却不敢稍弗家慈“严训”,违心休妻,惜别爱妻,仍存幻想,直至团圆之梦破灭,心已死、念成灰,终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自挂东南枝的殉情之路。
《孔雀东南飞》课件

2.昼夜勤作息, 伶俜萦苦辛; (作息, 偏指作, 劳作)
3.我有亲父兄, 性情暴如雷; (父兄, 偏指兄, 哥哥)
4.我有亲父母, 逼迫兼弟兄
(父母, 偏指母;弟兄, 偏指兄)
文言知识
二、互文 (互文是指诗歌中上下两句文义互相呼应, 彼此映衬的一种技巧。本 是两个词要合在一起, 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 便在上下句中分开 来说。 )
孔 雀东南 飞
阅读课文, 以刘兰芝的口吻(我)、顺叙的方式讲述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东汉建安年间, 才貌双全的我, 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焦母因种 种原因对我百般刁难, 我毅然请归, 仲卿向母求情无效, 我们夫妻只得话别, 双双 “誓天不相负”。
我回到娘家, 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 先是县令替子求婚, 后是太守谴丞为媒。 我深记与仲卿的约定, 断然拒绝。然而我的兄恶言相向, 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 仲卿闻变赶来, 我们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出嫁的喜庆之日, 我们夫妻二人双双命赴黄泉, 成千古绝唱。
故事结尾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两人合葬,林中化鸟。(梁 祝“化蝶”、牛郎织女“七夕相会”)
梳理情节
孔 雀东南 飞
阅读课文, 分析诗歌的结构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主要内容。
引子——开头两句: 托物起兴,引出故事。 开端——从“十三能织素”到“涕落百余行”: 兰芝被遣。 发展——从“府吏马在前”到“二情同依依”: 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愁思出门啼”: 兰芝抗婚。 高潮结局——从“府吏闻此变”到“自挂东南枝”: 双双殉情。 尾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 告诫后人。
知书达礼: 与婆婆别
精神美
焦母 反抗性 兄长 不卑不亢﹑清醒﹑坚决
古诗孔雀东南飞翻译赏析

古诗孔雀东南飞翻译赏析文言文《孔雀东南飞》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前言】《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
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
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ōng hóu),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ORg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fù)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chóng)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pīng)萦(yíng)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ēi)蕤(ruí)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中国古代文学 汉乐府

中文:《孔雀东南飞》(Peacocks Flying Southeast)是汉乐府(Yuefu songs of the Han Dynasty)中最有名的诗篇,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
聪明、美丽、善良的女子刘兰芝和自己喜爱的男子焦仲卿结婚后,感情深厚,但是焦仲卿的母亲却狠毒地拆散了这对夫妻,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自杀。
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feudal ethics)、家长统治(clan rule)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愿望和决心。
词汇要点:narrative poem, beloved, commit suicide, for the sake of love, condemn译文:The best-known poem in Yuefu songs of the Han Dynasty is Peacocks Flying Southeast, which is also the first long narrative poem in Chinese history. Liu Lanzhi, a smart, pretty and kind-hearted girl, got married to Jiao Zhongqing, her beloved man. They loved each other deeply, but Jiao’s mother was so cruel that she forced them to separa te. As a result, both Jiao and Liu committed suicide for the sake of love. The tragedy of Jiao and Liu condemned the feudal ethics and evil clan rule, and expressed the wish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young who pursued free marriage.。
孔雀东南飞

• “磐石”“蒲苇”的比喻,上文也出现过, 两者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吗? • ——“磐石”“蒲苇”的比喻第一次 出现是夫妻分别时从兰芝口中说出的,是 兰芝忠于爱情的有力表现。现在从仲卿口 中说出,表面上是在讥讽兰芝的出尔反尔、 不守盟约(“贺”),实际上正是表现了 对兰芝的深深爱恋,即所谓“恨愈深,爱 愈深”也。
制作者:郭建设
解题 1.《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 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 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 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 句,1785个字。 2.汉乐府:“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 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 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 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
•
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 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 泉共为友”。可以想象当初说这句话时, 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 就以死相抗!
• 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 为友”。
• 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 友”。 •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 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 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 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 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 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 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 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 道闪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归后不久,情难自遣郁郁而终。
古体诗比较
诗经
1.语言形式 四言
离骚
杂言
孔雀东南飞
五言
2.表现手法
3.表达方式 4.思想内容
现实主义
抒情诗
浪漫主义
抒情诗 忧国之情
现实、浪漫
叙事诗 爱情悲剧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挑剔、刁钻
蛮横、 独断专行 软硬兼施
封是 建封 礼建 教家 的长 代制 表、
分组讨论、性格概括(2)
焦 仲 卿
下马入车中 ,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 ,且暂还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忠贞 软弱 孝顺
分组讨论、性格概括(4)
刘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 兄 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侧面描写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 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正面描写
一 个 典 型 贪婪 趋炎附势 市 侩 。
粗暴
红酥手,黄藤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东 风恶,欢情薄,一怀 愁绪,几年离索。错、 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邑鲛绡透。桃 花落,闲池阁,山盟 虽在,锦书难托。莫、 莫、莫。
(3)读第9段,在兰芝离开 焦家时,特意写她的晨起梳 妆。其作用是什么? ——不仅巧妙地对兰芝的
美作必要的补叙,为下文
县令和太守的两度求婚作
张本,而且有力地突出了
兰芝那种冷静、镇定、外
柔内刚、不卑不亢的性格。
(4)读第10段,比较兰芝 与婆婆、小姑离别时的言行, 表现兰芝的什么性格特点? 试作简要分析。 对婆婆:突出其倔强 貌似谦卑,实含激愤不平之意
pīng
公姥 拊掌
yăn fŭ
伶俜
pĭ
腰襦
jī
葳蕤
zhízhú
聘礼
mí ng
否泰
huà n
赍钱
pá n
踯躅
冥冥
zà ng
奄奄
仕宦
磐石
摧藏
原
诗
序曰:汉末建安中,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 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自誓不嫁。其家逼之, 乃投水而死。仲卿闻
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序文梗概
1、时间 地点 人物 2、主要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写作缘由 1、时间:汉末建安中 地点:庐江 人物:焦仲卿、刘氏、仲卿母 2、起因:刘氏为仲卿母所遣 经过:自誓不嫁、其家逼之 结果:投水、自缢 3、写作缘由:时人伤之
多才多艺 美丽善良 外柔内刚、 知书达礼、 忠于爱情。 在小康人家生长起 来的有主见的女子。
完美
总结人物形象分析法:
通过对刘兰芝这一人物的鉴赏,思考鉴赏人 物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语言 / 行为 / 外貌
矛盾冲突 / 环境 / 细节
依据以上方法,重点阅读3 -7段,11段,19段,25段, 27-29段,31段,试分析 焦仲卿、焦母、刘兄三个 人物形象,并说明理由。
殉情——高潮、结局
(1)被嫁心伤 22-23 (2)互明忠贞 24-26 (3)仲卿别母 27-29 (4)兰芝投水 30 (5)仲卿自缢 31
尾声:
两家求合葬 鸳鸯交颈啼
(5)读21段,此段用 了较多的笔墨写太守 迎娶的排场,用意何 在? ——突出表现兰芝的
节操美(不慕荣华富 贵,爱情专一),反 衬其悲剧命运,加重 悲剧气氛。
《孔雀东南飞》是 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 一,与北朝的《木兰诗》 并称“乐府双璧”。 选自南朝徐陵编的 《玉台新咏》卷一,原 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 作》。它是我国古代最 长的叙事诗。
生
公姥 拊掌 奄奄 伶俜 否泰 仕宦
字
葳蕤 踯躅 摧藏 聘礼 冥冥
腰襦 赍钱 磐石
生
mŭ
字
rú wēi ruí pì n
关于“汉乐府”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 刘彻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职 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 来配乐。后来,把乐府官署所 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 或“乐府诗”。
两汉乐府诗体裁以五言为主, 兼有七言和杂言,句式灵活自由。 叙事性强,出现第三人称叙述视角。 既继承、发展了《诗经》的现 实主义传统,也继承、发展了《楚 辞》的浪漫主义精神。
是笼子里长大的金 丝鸟,是一个忠于 爱情、性格有所发 展的人物形象。
焦仲卿:忠于爱情: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 友”。 对母亲:开始——既孝又怨,
不敢违抗。 后来——对爱情的忠贞战胜了 对母亲的孝顺、屈从,不顾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 建礼教,自缢于庭树,作了最 强有力的反抗。 一个忠厚善良,忠于爱情,由顺从到抗争 (消极抗争)的叛逆形象。
2,基础知识:
(1)我国古代夜晚时段名称对照:
古名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旦
更次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现在时间
19:00~21:00
21:00~23:00 23:00~01:00 01:00~03:00 03:00~05:00
诗中有两段写刘 兰芝的诗句几乎完 全一样,请找出来, 简析这种繁笔(不 厌其烦,细加描述) 的作用。 ——在第⑵段 和第⒀段。 突出兰芝多才 多艺,有教养,是 个本应无可指责的 好媳妇。为下文的
悲剧产生的原因?
性格的悲剧
兰芝不仅美丽善良,而且外柔内刚, 所以当她面对独断专行的婆婆,性行暴 戾的哥哥也决不屈服。 仲卿官宦世家,从小生活在母亲的 淫威之中,养成了懦弱无能的性格,所 以当他面对母亲的威逼,就决定了他不 可能主动争取婚姻的幸福。
社会的悲剧
在当时,儒家经义中的“孝”充当着 捍卫封建礼教,维护封建家长权威的坚 实堤坝。所以焦母能用高压政策对待儿 子,刘兄能用威逼手段胁迫妹妹,将他 们双双推向了婚姻的坟墓。从这个角度 看,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实质充当了 杀害他们的刽子手。
有修养,识大体并没出口伤人
对小姑: 心地善良,
“知礼节”。
自遣
①兰芝自诉 ②兰芝自遣
分别
(1)仲卿求情,焦母大怒 。 3-6 (2)互明心迹:焦幻想,刘清醒。7-8
(3)行前严妆:美貌无双,镇定冷静。9
(4)辞婆别姑:有节有理,揭破谎言。10 (5)惜别依依,。11-12
抗婚:
(1)还家 13 (2)第一次拒婚 14-17 (3)被迫允婚 17-20 (4)太守家盛大迎亲 21
1、表达了人们惩恶扬善的愿望,同 时也符合中国人固有的“大团圆”心理。 2、使作品极富抒情色彩,增强了对 主题的表现力。
5,人物形象 分组讨论、性格概括(1)
刘 兰 芝
足、头、腰、耳、 容貌美 指、口、步 精妙世无双 勤劳:与丈夫别 品质美 善良:与小姑别 达礼:与婆婆别 焦母-刚强 精神美 -反抗性 刘兄
为什么焦仲卿在这场婚姻保卫战中 无可奈何?仅仅是他的软弱吗?
《礼记· 本命》中载:“妇有七去:不顺父 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 多言去,窃盗去。” 《礼记》中还规定:“子甚宜其妻,父母 不悦,出。” ——焦、刘的爱情悲剧是封建家长制、
封建礼教罪恶的见证!
分组讨论、性格概括(3)
焦 母
(6)兰芝投水, 表现了她什么 性格特点?
忠于爱情, 勇于反抗。
(7)诗歌尾声写“鸳鸯相向鸣”是什 么写法?为什么这样写?
在现实性主义基调上的浪漫主义手法。 作用是: 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良好愿望。 表达对封建礼教制度的嘲弄和否定
在中国古代的诗歌或者是小说中, 往往有在结尾处设置一个浪漫主义式的 结尾,这样做的作用:
故事尾声二人合葬后现出的“连理枝”、 “鸳鸯鸟”的浪漫奇幻情节,对于渲染故 事有何意义?
课题三
问题探讨:
(1)诗歌开头两句用的是什么手法?起何作用?
托物起兴。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的分 离。以孔雀失偶起兴, 一是引起故事情节, 二是把刘兰芝比作美丽的孔雀,寄予 了对女主人公的喜爱和赞美, 三是渲染了一种难舍难分、凄凉悲怆 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一种低沉、悲凉、 感伤的基调。
世情薄,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晓 风干,泪痕残,欲笺 心事,独语斜栏。难! 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角 声寒,夜阑珊,怕人 寻问,咽泪装欢。瞒! 瞒!瞒!
——陆游《钗头凤》
——唐琬《钗头凤》
沈Hale Waihona Puke 《钗头凤》南宋词人陆游的爱情悲剧 无独有偶。南宋词人陆游的爱情悲剧几乎家喻 户晓。陆游娶表妹唐琬为妻,伉俪相得,琴瑟相 和,是一对神仙眷属。这对神仙眷侣,却难入陆 母之目,逼迫夫妻离散。 数年后的一个春日,陆游满怀郁闷踽踽独游, 在沈园(今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的洋河弄)邂遇 唐琬,唐遣人送酒致意,陆游满怀伤感,随填词 成《钗头凤》一首,唐琬和之。
故事概要
引子 (1) 一 、开端(2-6) 托物起兴 兰芝被遣
二、发展(7-12)
三、再发展(13-22) 四 、高潮 (23-31) 五、 尾声 (32)
夫妻誓别
兰芝抗婚 双双殉情 诫之后人
思考
课题一 课题二
兰芝如此美好的品行,为何却遭焦母的 虐待直至被遣?
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休被认为奇耻大辱, 遭人鄙弃,为何刘兰芝被休后身价反而更 高了,以至于县令太守都来为儿子求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