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课文评点

合集下载

《孔雀东南飞》教案:课文赏析与生活启示

《孔雀东南飞》教案:课文赏析与生活启示

《孔雀东南飞》教案:课文赏析与生活启示一、课文赏析《孔雀东南飞》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雄伟壮观的群山和奔腾澎湃的河流,诗中通过描绘孔雀东南飞的形象,意味着文人士大夫即将离开繁华都市,寻求群山大地的自由和真实。

本文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赏析。

1、题材与主旨《孔雀东南飞》描绘了孔雀高傲自信的羽毛和跌宕流放的乘风破浪,从而展现了之前陈述的孔雀要归去来兮,展翅远方的旅行。

咏歌作者李白是一位纯正的浪漫主义者,他用孔雀的东南飞瑰丽壮观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向往自由奔放和远离世俗的心愿。

2、意象描写诗歌用了极其丰富的形象描写来表达其高远的情感,赋予了孔雀不同的比喻意义。

孔雀东南飞中表现出一种俊美而充满神秘感的美丽,有着欣赏和赞美的情感,并将孔雀的飞翔与自由相联系。

3、理解和解读孔雀东南飞体现着李白强烈的自由、奔放的人生态度。

他站在孔雀旁边,感悟着孔雀飞翔的艰难和孤独,再以此感悟自己处于复杂的人世中的孤独和对自由的渴望。

孔雀飞翔的艰辛是人生不断超越困难路途的写照,也是不断完成自我实现的启示。

4、丰富的寓意《孔雀东南飞》可以理解成是对快乐与美好的追求,也可以理解成摆脱烦恼的心绪,抑或是要向自由之路走去的一种寓言,是表达作者把寻求自由、独立的真我作为人生目标的重要的写照。

孔雀的形象具有启示,告诉我们要让自己的灵魂向自由去飞,从而在人生路途的起点,寻找个人的精彩。

5、精神内涵《孔雀东南飞》是李白为自我领会、阐发他的哲理观而写的。

孔雀,比人类更勇敢地面对挑战,这个描写也有着许许多多的深厚寓意借助。

描绘出一种纯粹、美好的梦想,体现出李白自信、开阔、英雄式的人格风貌。

二、生活启示《孔雀东南飞》在人文精神、情感真实、人生意义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启示,这对读者的成长和人生的启示都是很有价值的。

以下是本文结合前文介绍的五个角度,对《孔雀东南飞》的生活启示进行分析。

1、追求自由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孔雀从东南飞来,在伟大而冒险的旅途中,李白把孔雀称之为“涉大川,天上深”,这是对于人生魔幻与荒诞的深刻提醒。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

《孔雀东南飞》赏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它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语言艺术的成就尤为突出,无论是叙事语言还是人物对话都是如此。

《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地塑造了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些人物形象来表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

以刘兰芝为例,诗歌开篇便以刘兰芝的口吻向读者展示了其良好的个人素养,“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以及“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一个美丽聪慧的女性形象便展现于眼前。

然后,刘兰芝在焦家既要忍受“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的辛苦,还要耐得住“君既为府吏……机见常日稀”的寂寞,更要背着丈夫忍受“大人故嫌迟”的数落。

兰芝的“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中的“堪”与“徒”,流露出多少委屈和不平。

仲卿对着她哭不成声,一筹莫展,她便说“勿复重纷纭”,他劝她暂回娘家,再图后会,她便说“何言复来还”,她看清问题后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表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人格的尊严。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对于自身仪态与着装,丝毫不马虎。

仲卿和她告别,她这样叮咛“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这是在具体条件下必然会产生的她的唯一的希望。

她对仲卿体贴谅解,一方面忠于爱情,“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一方面设身处地,“同时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被遣”回家,其兄逼婚,刘兰芝的回答也相当明确,“理如兄所言,谢家时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枉生!”虽话与愿违,可言语中的“实”、“适”、“那得”等词流露的语气,乍听通情达理,但其中夹杂着万般的悲哀与无奈,可兰芝却不曾哀求半分。

当刘、焦两人约定共赴黄泉之后,焦仲卿还有几分忧郁,“长叹空房中”时,刘却毫不犹豫,毅然“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揽”、“举”、“赴”与焦的“徘徊庭树下”对比,该是何等的坚决!美丽、善良、能干、倔强、坚强、冷静、理智的性格则使兰芝的形象柔美而不软弱,独立而不专横,能干而不恃才,执着于爱情而不失自尊,外柔内刚,冷静理智。

孔雀东南飞语言赏析

孔雀东南飞语言赏析

孔雀东南飞语言赏析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语言优美、深沉、含蓄,充满了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其语言的赏析:
首先,《孔雀东南飞》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鲜明、生动。

如诗中所描述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的飞翔不仅是实写,更是比喻了主人公的离别之情,以及对于未来生活的迷茫和不安。

同时,孔雀的东南飞也象征着主人公向南方的故乡归去,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深远。

其次,《孔雀东南飞》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律感,这也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

诗歌中的句子大多短小精悍,但却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如“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短短两句话就概括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同时也暗示了她的勤劳和能干。

此外,诗歌的韵律感也非常强,每句诗的尾韵都相互呼应,使得整首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最后,《孔雀东南飞》的语言还充满了情感和人文关怀。

诗歌中的主人公经历了种种磨难和不幸,但她的坚韧和毅力却让人深感敬佩。

同时,诗歌中也表达了对于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如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于妇女命运的同情等。

这种情感和人文关怀的融入,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贴近人心,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综上所述,《孔雀东南飞》的语言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简练、生动、富有韵律感以及充满情感和人文关怀的特点,都使得这首诗歌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孔雀东南飞解读鉴赏

孔雀东南飞解读鉴赏

孔雀东南飞解读鉴赏1. 《孔雀东南飞》那可是古代爱情的悲歌啊!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样让人叹息。

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咋就那么难呢?他们明明相爱,却被各种阻碍折磨,哎呀,真让人心疼!他们的坚持难道不让人感动吗?2. 你们想想,刘兰芝那么勤劳能干,却还是被婆婆嫌弃,这多不公平呀!就好比一个优秀的员工被无端指责一样。

她的遭遇真的很让人气愤好不好!3. 焦仲卿啊,你咋就那么软弱呢!面对母亲的压力就不能再强硬点吗?这就像在困难面前退缩的人一样,让人着急啊!难道你就不能为了爱情勇敢一回吗?4. 故事里的那些阻碍,不就像我们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一样吗?他们都能努力抗争,我们遇到困难时是不是也该学学呢?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得多无奈呀!5. 刘兰芝回娘家后的遭遇也很惨呀,被兄长逼迫再嫁,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嘛!这就好像已经受伤了还被人再踩一脚,太可怜了吧!6. 焦仲卿和刘兰芝最后的结局,真的是太悲惨了!他们以死抗争,这种爱情的力量难道不震撼吗?就如同飞蛾扑火般壮烈啊!7. 孔雀为啥要东南飞呢?这就好像我们追寻梦想一样,有着自己的方向。

他们的爱情故事不也给我们很多启示吗?8. 古代的礼教制度真的害死人啊!就像一道枷锁束缚着他们。

刘兰芝和焦仲卿不就是被这枷锁困住的可怜人吗?这多可悲呀!9. 他们之间的爱情细节,真的很打动人。

一个眼神,一句话,都饱含着深情。

这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些恩爱的情侣一样吗?真让人羡慕又惋惜!10. 《孔雀东南飞》真的是一部值得好好解读鉴赏的作品啊!它里面蕴含的情感、道理,不比任何一部经典作品差!我们能从中领悟到很多关于爱情、关于人生的东西,不是吗?我的观点结论:《孔雀东南飞》是一部极具感染力和深刻内涵的作品,通过对它的解读鉴赏,我们能更深刻地体会到爱情的伟大与无奈,以及古代社会的种种问题,对我们理解人性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孔雀东南飞》评析

《孔雀东南飞》评析

《孔雀东南飞》:男权统治下的女性悲剧杨朴有一种文学作品特别是在民间创作的作品中更明显,它所叙述的故事是一个深沉的悲剧,这个悲剧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它的强烈的悲剧性撕肝裂胆,催人泪下。

在这样一种悲剧面前,故事的叙述者和读者(听者)都被悲剧的力量所打动所震撼所感染,但是,是什么东西造成了这可怕的悲剧,叙述者并没有意识到悲剧的真正原因,因而也就没有把悲剧的原因真正地揭示出来。

叙述者是感觉到了有一种可怕的力量在左右着这个悲剧,但这可怕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叙述者是不明确的。

因而,叙述者就只叙述了悲剧故事,而不能完全清清楚楚地解释悲剧的主题;然而,叙述者的叙述又是被他朦朦胧胧地感觉到的东西推动着的,这样,就造成了故事的明确性和主题的不明确性。

也就是说,悲剧故事是明明白白的,而导致悲剧故事的原因却是模糊暧昧潜隐着的。

读者在读和听这样的故事的时候,被这个悲剧打动着,也感觉到了悲剧后面有一种更大的力量推动着悲剧的发生,但是这种更大的力量究竟是什么,读者也不甚了然。

读者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了一种东西的存在,但是读者就是说不清楚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

原因就在于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一样,都受制于这种东西,思想意识都被这种东西笼罩着而不能认识这种东西。

文学批评的意义在于,要把作者没有解释的东西和读者没有认识到的东西给揭示出来。

然而,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有些文学作品批评家是可以解释的,批评家可以站在作品这座“庐山”之外,以犀利深邃的眼光去看清楚“庐山”的真面目;但有些文学作品是同时代的批评家不能够解释的,其原因就在于,批评家和作者及读者都处在了“庐山”迷迷茫茫无边无际的烟雾之中而不可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对于这样的较为复杂的作品,只有到了另一个时代拉开了时间的距离,才有被真正解释的可能。

这是因为,另一个时代新的思想文化观念给认识前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庐山”真面目提供了另一个角度观照的可能。

但问题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这样简单,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常常被一种传统的惯性力量把持着,虽然到了一个新的时代给解读过去的作品提供了可能,但是,并不是对所有的作品特别是对那些比较复杂的作品并没有给予应有的解释。

孔雀东南飞的作品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作品赏析

孔雀东南飞的作品赏析《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以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

首先,作品在人物塑造上非常成功。

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位主人公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的性格、情感和遭遇都非常真实,让人感同身受。

同时,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十分鲜明,如兰芝的兄长、焦仲卿的母亲等,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特点,让人深刻地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

其次,作品在情节安排上非常巧妙。

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让人时而悲伤、时而欢喜。

特别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线索,让人感受到了生命中的无奈和悲凉。

同时,作品中的细节描写也非常到位,如兰芝回家时的心理描写、仲卿为兰芝弹琴的场景等,都让人感受到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第三,作品在思想内容上非常深刻。

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对于人性、道德、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讨。

作品中通过对于人物命运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如封建礼教的束缚、人性的扭曲等。

同时,作品中还蕴含着对于自由、爱情、生命的珍视和追求,这些思想主题一直到现在仍然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最后,作品的艺术手法也非常出色。

它采用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既注重对于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刻画,又注重对于环境和气氛的渲染。

特别是作品中的语言运用非常出色,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节奏感,让人读起来非常愉悦。

总之,《孔雀东南飞》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瑰宝。

它通过对于人物形象、情节安排、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成功塑造和处理,成为了一部让人回味无穷、启示心灵的优秀文学作品。

《孔雀东南飞》赏析:南唐诗歌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赏析:南唐诗歌的代表作

《孔雀东南飞》赏析:南唐诗歌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南唐诗人李煜所作的一首代表作。

这首诗以雄奇而壮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与思考。

通过对诗歌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一、诗歌内容《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帝国命运的忧虑。

诗人通过孔雀展翅东南飞翔的景象,暗喻了帝国的兴衰和命运的不可掌控性。

诗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政治乱象和社会动荡的忧虑之情,从而抒发了自己的心中之苦。

二、结构特点《孔雀东南飞》采用了五律的格式,分为四个回环句。

整首诗创造了一种循环的韵律感,使得诗歌内容与结构相辅相成。

回环句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凸显了诗歌的音韵美。

三、语言特点1. 感情真切:诗人用感性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乱世的关切之情。

例如,诗中的“我心如秋月,鸣蝉寄鄙音”描写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之感。

2. 比喻形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等。

这些生动的比喻形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3. 双关语与修辞手法:诗中还使用了一些双关语和修辞手法,如“永夜抱琴鸣,恨不寄还家”等。

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富有张力。

四、文化内涵《孔雀东南飞》作为南唐诗歌的代表作,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

南唐文化融合了汉文化与南方文化的特点,兼收并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诗中的“孔雀”象征着帝国的繁荣和崇高,同时也象征着虚无和无常。

通过对孔雀的描绘,诗人意在表达对帝国命运的思考,体现了南唐文化的精髓。

总结:通过对《孔雀东南飞》的赏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首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南唐诗歌以其丰富的意象、优美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

《孔雀东南飞》作为南唐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南唐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首诗品味深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究。

《孔雀东南飞》评析

《孔雀东南飞》评析

《孔雀东南飞》评析作者:王会成来源:《新阅读》2020年第07期《文心雕龙》不仅是古典文学理论巨著,也是我们评价很多文学作品的指南。

《文心雕龙·知音》篇所提出的“六观”方法一直为历代评论家所推崇,文章依据“六观”方法赏析《孔雀东南飞》,更能条理清楚地领略本诗之美。

自古以来,对各类文章的赏析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同一篇文章很难做到褒贬一致。

这种现象与作品本身的特点分不开、与赏析者的审美能力分不开,更重要的是与赏析者的分析角度和方法也分不开。

到了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了《文心雕龙》,整部书共有十卷,分为上、下两部,每部二十五篇,全书共五十篇。

《文心雕龙》基本上是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并兼采了道家的一些理论,比较全面地总结了南朝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同时细致地探索和讲述了有关汉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蕴含的美学规律。

可以说,《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不仅是内容丰富、体制宏阔、结构严密的古典文学理论巨著,也是很多人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理论指南。

尤其是其中的《文心雕龙·知音》篇,这一篇非常详细地论述了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地理解、评价文学作品的问题,文中所提出的“六观”方法也一直为历代文学评论家所大力推崇。

所谓的“六观”,就是评价一篇文学作品时需要注意的六个基本方面:“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

”具体分析一下:所谓“观位体”就是要仔细研读(观)文学作品的主题、体裁、形式、结构以及整体风格;所谓“观置辞”就是要仔细揣摩(观)文学作品的遣词造句;所谓“观通变”就是要认真考察(观)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创新;所谓“观奇正”就是认真探究(观)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和写作风格是属于正统的还是属于新奇的;所谓“观事义”就是要反复印证(观)文学作品的引经据典等;所谓“观宫商”就是要研究(观)文学作品的音乐性,比如声调、押韵、节奏以及声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雀东南飞》课文评点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以孔雀起兴,引出全篇故事。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出嫁之前就很能干。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辛苦劳作,仍遭婆婆刁难。

婆婆以过重劳动折磨她。

这是他们分离的主要原因。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兰芝自请回娘家。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誓与兰芝同生死。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为兰芝辩护。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久已蓄意休弃兰芝。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诱惑仲卿,有意另娶。

]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命令仲卿赶快休弃兰芝。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仲卿对焦母,既有恳求,又有对抗。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仲卿之语触犯了家长的威权,“槌床便大怒”足见其专断顽固。

]:“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焦母断然拒绝仲卿的请求。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由此见仲卿受封建道德的束缚。

]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此皆为仲卿对兰芝的宽慰之辞,情谊深厚之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兰芝诉说苦辛,反驳婆婆的谬言。

]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兰芝不准备再回来,她对婆婆已看透了,不抱任何幻想。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兰芝交代物件,赠送物件以表深情。

物在人非,怎能不使人痛心,这里的铺排使人回味无穷。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极写妆束,突出兰芝的美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被遣时,自谦自责,内含激愫,不可呆看。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此时落泪,足见兰芝心地温良,姑嫂关系很好。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出门落泪足见兰芝在人前强忍痛苦。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仲卿送别兰芝并向她表白心迹。

两言“誓”字情真意切。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做磐石,妾当做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分别以磐石蒲苇喻仲卿及自己,表示爱情的坚贞。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亲父兄”句已隐伏下文,深得伏笔之妙。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彼此忧伤,难分难舍。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重复前文,但此次却是出于兰芝母亲之口,宜于此处体会繁笔之法。

]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母女俱悲。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十余日就有县令遣人说媒,可见兰芝形貌人品之好。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含泪”二字,可见兰芝牢记情义,恳祈母亲回绝媒人。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不堪吏人归,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兰芝得母体谅,母亲出面婉言回绝媒人。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县丞向县令传达太守家要娶兰芝的话。

县丞说媒以威凌人。

]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兰芝母亲婉言拒绝。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寥寥数语活画出阿兄一副慕富贵,不顾情义的面孔。

][照应前文,阿兄逼嫁。

]兰芝仰头答[“仰头”二字,非常传神,应与前文“含泪答”对照来看。

]:“理实如兄言。

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此为激忿之语。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登即许婚,系兰芝被逼嫁无可奈何,实已萌生死念。

情节进一步发展。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故纵一笔,以为大功告成。

]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

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

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

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此处以重笔渲染迎娶之事,以表现太守之富有与切盼,都是为了反衬兰芝不被财势所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母亲的嘱咐。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不想被人知,心中悲痛之极难以抑制,“落泪便如泻”了。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

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

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这是兰芝诉说到非常伤心处不自主的动作,刻画深刻。

]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

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仲卿以兰芝之话反讥,既有气忿,又有隐痛,胜过许多语言。

]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死意已决,表示必死的决心。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恨恨”四句是说不是不想活,而是除此之外已绝无保全之计。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

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

[比兴手法,暗示不幸的事情将要发生。

]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仲卿向阿母诀别之语,见其孝思未断,因此更能博得同情。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焦母尚有母子之情。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焦母执迷不悟,既破坏了儿子与儿媳的婚姻,又破坏了母子之情,正说明封建伦理道德是造成悲剧的原因。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决定殉情,仲卿内心极为痛苦。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兰芝以死抗争。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仲卿实现必死的誓言。

双双以死殉情,情节达到高潮。

]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合葬后美化墓地。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写事件的悲切,人们的同情感伤。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作者的告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