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基础知识---总结终极版

合集下载

生化知识点重点总结

生化知识点重点总结

生化知识点重点总结1. 生物大分子:生体内的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具有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核酸是DNA和RNA的总称,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聚合而成,主要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脂质是生物体内比较复杂的一类大分子,包括脂肪、磷脂和皂质等。

2.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

它的结构可以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作用、结构作用、传递作用和免疫作用等。

3.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是DNA和RNA的总称,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NA是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

核酸的功能主要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等。

4. 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聚合而成。

它主要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

多糖的功能包括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持等。

5.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脂质是生物体内比较复杂的一类大分子,包括脂肪、磷脂和皂质等。

脂质的功能包括能量储备、结构支持和传递信号等。

6.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膜。

它主要由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细胞的结构支持、物质的进出和信号的传递等。

7. 酶的性质和作用: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在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

酶的作用包括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加反应速率和特异性催化等。

8. 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

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糖代谢、脂质代谢、核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

9. 能量的利用和储存: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通过ATP和NADH等化合物来储存和利用。

10. 酶的调控: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底物浓度、温度、pH值和酶的抑制剂等。

1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的一套防御系统,它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12. 体内环境平衡:体内的环境平衡主要包括细胞内外离子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等。

学过的生化知识点总结

学过的生化知识点总结

学过的生化知识点总结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多样的生物大分子,主要起着结构支持、代谢调控、信号传递等多种生物学功能。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中部分合成均等线大肠杆菌核苷酸二聚体是指多个氨基酸残基之间由氢键结合而形成α螺旋、β折叠或者其他规则结构,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立体构象,即蛋白质分子中各氨基酸残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四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的功能与其结构密切相关,常见的蛋白质功能包括酶促反应、结构支持、运输、信号传导、免疫酶等。

2. 糖代谢糖代谢是细胞内最为基本的代谢过程之一,是细胞能量的来源之一。

糖代谢包括糖原的合成和降解、糖酵解、糖异生等。

糖原是细胞内主要的储能形式,主要分布在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糖酵解是指葡萄糖分子在细胞质中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分解成乳酸或乙醛和丙酮,产生少量ATP和NADH;糖异生是指通过Citric Acid 循环、呼吸链和糖异生途径,一些非糖类底物被转化为糖类物质的过程。

糖代谢异常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关系,如糖尿病、痛风、肥胖等。

3. 脂质代谢脂质代谢是细胞内一个重要的代谢过程,包括脂肪的合成和分解、脂质的运输等。

脂肪的合成是指细胞内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将一些底物,如葡萄糖、氨基酸等,转化为脂肪物质,以储存能量和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脂肪的分解是指细胞内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将储存的脂肪物质分解为能量供给细胞;脂质的运输是指细胞内通过脂蛋白等载体,将脂质物质在细胞内和细胞间进行输送和交换。

脂质代谢异常与一些疾病有关,如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4.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是细胞内的重要生物大分子,主要包括DNA和R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储存了细胞内的遗传信息,控制了生物体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RNA是DNA的转录产物,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细胞内基因的表达等。

生化必须掌握知识总结

生化必须掌握知识总结

生化必须掌握知识总结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蛋白质的基本机构为氨基酸,氨基酸多为L-α-氨基酸(“拉氨酸”);唯一不具有不对称碳原子——甘氨酸;含有巯基的氨基酸——半胱氨酸2、氨基酸的分类(此处有一些记忆方法,本平台以前也推送过类似的记忆方法,可以对比查看)(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携带一本书、两饼干、补点水”(缬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脯氨酸)(2)极性、中性氨基酸:“古天乐是陪苏三的”(谷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半胱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蛋氨酸)(3)酸性氨基酸:“天上的谷子是酸的”(天冬氨酸、谷氨酸)(4)碱性氨基酸:“地上的麦乳精是咸的”(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3、氨基酸结合键为肽键,肽键由-CO-OH-组成。

4、蛋白质结构:“一级排序肽键连,二级结构是一段,右手螺旋靠氢键,三级结构是亚基,亚基聚合是四级”。

(1)二级结构一圈有3.6个氨基酸,右手螺旋方向为外侧。

(2)维持三级结构的化学键是疏水键。

5、蛋白质结构与功能:一级结构是基础,二三四级是表现功能的形式。

6、蛋白质构象病:疯牛病、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

7、蛋白质变性:空间构象破坏,一级结构不变,因素很多。

(1)蛋白质变性特点:溶解度降低、黏度增加、易被水解。

(2)凝固是蛋白质变性后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结果。

(3)蛋白质变性有可复性和不可复性两种。

第二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一、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磷酸+核糖+碱基→核苷酸→核酸(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2、碱基分:ATGCU(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DNA碱基:ATGCRNA碱基:AUGC3、核酸中含量相对恒定的是:P。

二、DNA的结构与功能1、碱基组成规律:A=T,G=C;A+G=T+C。

2、DNA结构:(1)一级结构:核苷酸排列顺序,即碱基排列顺序。

(2)二级结构:双螺旋,两条链平行、反向,一圈含10个碱基对。

(3)三级结构:超螺旋3、DNA变性:DNA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

生化基础知识点总结

生化基础知识点总结

生化基础知识点总结生化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化学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主要探讨生命现象在分子层面上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生化学知识对于医学、生物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生化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一、生物分子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一种生物分子,它广泛参与人体的生理活动。

蛋白质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催化、结构支持、信号传导等。

2. 脂质脂质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它在细胞膜的构建、能量代谢和信号传导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常见的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等。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最常见的一种生物分子,它在能量代谢和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等。

4. 核酸核酸是生物体内以信息传递为主要功能的一种生物分子,它是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

核酸分为DNA和RNA两大类,它们在DNA复制、基因表达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二、酶与酶促反应1. 酶的结构与功能酶是生物体内一种生物催化剂,它在生物体内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酶的结构包括活性中心和辅基,它们对酶的催化活性起着重要作用。

2. 酶促反应机制酶促反应是生物体内一种特殊的化学反应,它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

酶促反应机制包括底物与酶的结合、底物与酶形成复合物、底物转化为产物等步骤。

3. 酶的调节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正常的酶活性调节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的代谢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三、生物能量代谢1. 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它通过氧化有机物质来释放能量。

细胞呼吸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呼吸链三大步骤。

2.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体内一种特殊的代谢过程,它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大步骤,它们共同完成了光合作用的进行。

3. ATP的合成ATP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高能化合物,它储存了细胞内的大部分能量。

生化知识点总结大全

生化知识点总结大全

生化知识点总结大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等生物学基本单位在化学层面上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生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生物大分子、酶和代谢、细胞信号传导、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

一、生物大分子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分别代表了氨基酸序列、局部结构、全局结构和蛋白质的组装形式。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担任着结构、酶、携氧等多种重要功能。

2. 核酸核酸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重要大分子。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其中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而RNA则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核酸的结构包括磷酸、核糖和碱基,它们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形成长链状结构。

3. 脂类脂类是一类绝缘性物质,其分子结构包含甘油酯和磷脂,具有水、油双亲性,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

脂类还包括胆固醇和脂蛋白,它们在人体内参与了能量储存、细胞膜形成、传递体内信息等多种生理活动。

二、酶和代谢1. 酶的分类和特性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酶根据其作用的基质可以分为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等多种类型;根据作用反应的特点还可以分为氧化酶、脱氢酶、水合酶等。

酶的活性受到PH值、温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2. 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降解和转化等步骤。

常见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

这些代谢途径通过调控酶的活性来维持生物体内各种代谢物质的平衡。

三、细胞信号传导1. 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可以感知外界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信号传导的起始物质。

受体的结构包括外部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和细胞内信号传递区,它可以通过配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分子,从而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生化知识点总结

生化知识点总结

生化知识点总结一、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1. 氨基酸。

- 结构特点: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具有共同的结构通式,即中心碳原子连接一个氨基、一个羧基、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R基)。

不同的氨基酸R 基不同,这决定了氨基酸的性质差异。

- 分类:根据R基的化学结构可分为脂肪族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杂环族氨基酸等;根据R基的极性可分为非极性氨基酸、极性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

- 理化性质:- 两性解离:氨基酸分子中既含有酸性的羧基,又含有碱性的氨基,在不同的pH 溶液中可发生两性解离,当溶液pH等于其等电点(pI)时,氨基酸呈电中性。

- 紫外吸收:色氨酸、酪氨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最大紫外吸收峰,可用于蛋白质的定量分析。

2.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 定义: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主要化学键为肽键,有些蛋白质还包括二硫键。

- 意义: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空间构象和特异生物学功能的基础。

例如,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病就是由于β - 球蛋白N端第6个氨基酸残基由正常的谷氨酸被缬氨酸取代,导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改变,进而引起其空间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3.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 定义: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局部空间结构,也就是该段肽链主链骨架原子的相对空间位置,不涉及氨基酸残基侧链的构象。

- 主要形式:- α - 螺旋:多肽链主链围绕中心轴呈有规律的螺旋式上升,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为0.54nm。

其稳定因素是每个肽键的N - H和第四个肽键的C=O形成的氢键。

- β - 折叠:多肽链充分伸展,相邻肽段之间折叠成锯齿状结构,靠链间氢键维系。

可分为平行式和反平行式β - 折叠。

- β - 转角:常发生于肽链进行180°回折的转角处,由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第二个残基常为脯氨酸。

- 无规卷曲:没有确定规律性的肽链结构。

4.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 定义: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也就是整条肽链所有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布位置。

生化复习知识点总结

生化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主要元素:C、H、O、N、S(P7)2、定氮法:样品中含蛋白质克数=样品的含氮克数×6.253、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α-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全面行成的化学键,是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共价键,性质比较稳定。

(P11)4、肽: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蛋白质不完全水解的产物也是肽。

10个以下氨基酸组成成寡肽,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称多肽。

(P11)5、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均称为氨基酸残基。

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的肽称为活性肽。

(P11)6、蛋白质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从N端到C端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主要化学键为肽键。

(P12)7、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主要化学键为氢键。

(P13)8、蛋白质三级结构: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主链和侧链在内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

(P15)9、结构域: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多肽链上相邻的超二级结构紧密联系,形成多个相对独特并承担不同生物学功能的超三级结构。

(P16)10、蛋白质四级结构: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以各种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在此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在此空间结构中,各具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亚基。

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氢键,离子键。

(P16)第三章、酶1、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化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亚基:骨骼肌形和心肌形。

组成的五种同工酶:LDH1(H4)、LDH2(H3M)、LDH3(H2M4)、LDH4(HM3)、LDH5(M5)。

(P40)2、酶促反应的特点:催化性、特异性、不稳定性、调节性。

(P41)第五章、糖代谢1、糖酵解反应的特点: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的不完全的氧化分解反应,整个过程均在胞质中完成,无需氧的参与,终产物是乳酸;反应中适放能量较少,一分子葡萄糖可净生成二分子ATP。

医疗生化知识点总结

医疗生化知识点总结

医疗生化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分子基础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立体构象)和四级结构(多肽亚单位的组合)。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激素、抗体、结构蛋白等。

2. 糖类糖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

糖类在生物体内参与能量代谢、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

3. 脂类脂类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结构成分,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等。

脂类在细胞膜结构、能量储备、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核酸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包括双链DNA和单链DNA,RNA包括mRNA、tRNA、rRNA等。

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二、细胞生物化学1. 细胞膜结构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重要途径。

这些过程产生的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备。

3.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传导包括细胞外信号(激素、生长因子等)通过受体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G蛋白、酶联受体等)相互作用,最终调节细胞内的生理过程。

4.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自身程序性死亡,参与机体发育、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

细胞凋亡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三、临床生化检测1. 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电解质等,可以反映机体的代谢、排泄、内分泌等状况。

2. 酶学指标酶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可以反映肝脏、心肌等组织损伤的程度。

3.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一些特异性蛋白质,可以通过血清或尿液检测来辅助肿瘤的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常用临床生化项目的分类1.2.1. 按化学性质分类大概分为四类:酶类、底物代谢类、无机离子类、特种蛋白类。

1.2.1.1. 酶类包括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ACP(酸性磷酸酶),r-GT(谷氨酰转移酶),α-HBDH(α羟丁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CK(肌酸激酶),CK-MB(肌酸激酶同功酶),α-AMY(淀粉酶),ChE(胆碱脂酶)等。

1.2.1.2. 底物代谢类包括TG(甘油三脂),TC(总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UA(尿酸),UREA(尿素氮),Cr(肌酐),Glu(葡萄糖),TP (总蛋白),Alb(白蛋白),T-Bil(总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TBA(总胆汁酸),CO2(二氧化碳)等。

1.2.1.3. 无机离子类包括Ca(钙),P(磷),Mg(镁),Cl(氯),Fe(铁)等。

1.2.1.4. 特种蛋白类apoA1(载脂蛋白A1),apoB(载脂蛋白B),Lp(a)(脂蛋白a);补体C3,补体C4;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等。

1.2.2. 按临床性质分类无机离子:包括Ca,P,Mg,Cl等;肝功能:包括ALT,AST,r-GT,ALP,MSO,T-Bil,D-Bil,TBA,TP,Alb等;肾功能:UA,UREA,Cr等;心肌酶谱:CK,CK-MB,LDH,α-HBDH, AST,MSO等;糖尿病:GLU等;前列腺疾病:ACP,p-ACP等;胰腺炎:α-AMY;血脂:TC,TG,HDL-C,LDL-C,apoA1,apoB,Lp(a);痛风:UA;中毒:ChE;免疫性疾病:C3,C4,IgG,IgA,IgM;急性炎症反应:CRP(C反应蛋白),AAG(a1酸性糖蛋白),CER(铜蓝蛋白),ASO (抗链球菌溶血素O)。

1.3. 常用临床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医学决定水平(Medicine decide level,MDL)是指不同于参考值的另一些限值,通过观察测定值是否高于或低于这些限值,可在疾病诊断中起排除或确认的作用,或对某些疾病进行分级或分类,或对预后做出估计,以提示医师在临床上应采取何种处理方式,如进一步进行某一方面的检查,或决定采取某种治疗措施等等。

医学决定水平与参考值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对健康人的数值进行研究,以决定健康人的数值区间,同时还对有关疾病的不同病情的数据进行研究,以定出不同的决定性限值。

可提示及引导医师采取不同的临床措施。

所医学决定水平看来更合理、更客观、更有助于临床的应用。

当然,真正建立起每一项试验的医学决定水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存在着许多的实际困难。

下列为一些常用检验项目的医学决定水平,仅供参考。

1.3.1. 钾参考值 3.5~5.3mmol/L3.0 mmol/L 此值低于参考范围下限,若测定值低于此值,可能会出现虚弱、地高辛中毒和(或)心律失常,应予以合适的治疗5.8 m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

首先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

若测定值高于此值,应借助其他试验查找高钾原因,并考虑是否有肾小球疾病。

7.5 mmol/L 高于此值的任何钾浓度都与心律失常有关,故必须给予合适治疗。

(首先也应排除试管内溶血造成的高钾)1.3.2. 钠参考值135-145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115m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可发生精神错乱、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和厌食,在110mmol/L时,病人极易发生抽搐、半昏迷和昏迷,故在测定值降至115mmol/L时,应尽快确定其严重程度,并及时进行治疗。

133mmol/L 此值稍低于参考范围下限,测定值低于此值时,应考虑多种可能引起低钠的原因,并加作辅助试验,如血清渗透压、钾浓度及尿液检查等。

150m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应认真考虑多种可能引起高钠的原因。

1.3.3. 氯化物参考值96~110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90mmol/L 低于此水平,应考虑低氯血症的多种原因。

120mmol/L 高于此水平,应考虑多种高氯血症的原因,并同时可作多种辅助诊断试验如血清Na、K、Ca、HCT等。

1.3.4. 钙参考值 2.25~2.65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1.75mmol/L 血钙浓度低于此值,可引起手足抽搐,肌强直等严重情况,故应根据白蛋白浓度情况,立即采取治疗措施2.74mmol/L 当测定值大于此值时,应及时确定引起血钙升高的原因,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所以要作其他试验,予以证实或排除。

3.37mmol/L 血钙浓度超过此值,可引起中毒而出现高血钙性昏迷,故应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

1.3.5. 离子钙参考值 1.13~1.32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0.37mmol/L 离子钙水平低于此值,常出现腕掌痉挛、手足抽搐、低血压、心律失常等症状,最终可致心脏停止跳动,必须立即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3.3mmol/L 测定值在此水平,将导致严重的和持续的心律功能不良,以及血液动力的不稳定。

1.3.6. 磷参考值0.96~1.62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0.48mmol/L 等于及低于此值,往往与溶血性贫血有关,应考虑多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0.81mmol/L 此值在参考范围下限以下,低于此值且有高血钙情况时,支持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诊断。

1.62mmol/L 此值为参考范围上限,高于此值应考虑无机磷可能升高的多种原因,尤其应考虑是否有肾功能不全。

1.3.7. 镁参考值0.6~1.2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0.60m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时,常有虚弱、易怒、痉挛、震颤等症状,若有上述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镁症降,则应给予适当的治疗。

1.00mmol/L 此值在参考范围以内,如果低镁被认为是临床症状的起因,则测定值高于此值时,应被排除,而应考虑其他病因。

2.5mmol/L 等于或高于此值,已超过参考范围上限,应给予必要治疗,另外,还应检查是否存在肾功能不全。

1.3.8. 铁参考值9.0~30.0u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8.0umol/L 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多与缺铁性贫血有关,但作此诊断前,还需证明RBC为小细胞低血色素性且伴有总铁结合力(TIBC)的升高。

如果TIBC升高不明显,则血清转铁蛋白降低也有利于此种诊断。

39.4umol/L 等于或高于此水平,可涉及多种疾病,如血色素沉着病,由海洋性贫血,VB6缺乏性贫血等造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溶血性贫血、急性肝损伤等。

因此应作多种相应的试验以求确诊,并进行治疗。

71.6umol/L 由于摄入量过多,造成血中水平等于或超过此值时,必须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1.3.9. 葡萄糖参考值 3.61~6.11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2.8mmol/L 禁食后12小时血糖测定值低于此值,则为低血糖症,可出现焦虑、出汗、颤抖和虚弱等症状,若反应发生较慢,且以易怒、嗜睡、头痛为主要症状,则应作其他试验,以查找原因。

7mmol/L 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此值,可考虑糖尿病的诊断,但应加作糖耐量试验。

10mmol/L 饭后1小时测得此值或高于此值,则可高度怀疑为糖尿病。

1.3.10. 血尿素(Urea)参考值 3.6~7.1m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3.0mmol/L 低于此值常见于血液释放过多或肝功能不全7.1mmol/L 此值为正常上限,高于此值应考虑能引起尿素升高的多种可能原因,如肾功能不全、高蛋白饮食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此时测定血清肌酐有助于正确评价肾脏功能。

14.2mmol/L 高于此值常见于严重的肾功能不全,应选择其他有力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

1.3.11. 尿酸(UA)参考值男性120~420umol/L 女性90~360umol/L决定水平临床意义及措施110umol/L 此值在参考下限附近,等于或低于此水平,应采取多种诊断措施,以鉴别各种疾病。

480umol/L 此值高于参考范围上限,等于或高于此水平时,应采取各种诊断措施,鉴别各种疾病。

640umol/L 等于或高于此值,具有形成肾结石或痛风的高度危险,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1.3.12. 肌酐(Cr)参考值44~133umol/L40umol/L 在婴幼儿超过此值,应考虑肾功不全的可能性,因此必须进一步作肾脏功能的检查和评价。

141umol/L 成人值若超过此水平,应考虑进一步进行其他肾功能检查试验,如肌酐清除率试验。

530umol/L 高于此水平,几乎肯定有肾功能受损,所以此值具有重要的诊断及评估意义,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1.3.13. 总蛋白(TP)参考值60~80g/L45g/L 低于此值往往与水肿有关,应考虑给以相应治疗,同时可作更全面的检查如尿蛋白、肾及肝脏功能等。

60g/L 此为参考范围下限,等于或低于此值时,多种可引起总蛋白偏低的原因均应考虑,并可选择上面的一些试验项目,作进一步检查。

80g/L 高于此值已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能引起总蛋白升高的各种原因均应加以考虑,还可通过血清蛋白电泳等项目作进一步检查。

1.3.14. 白蛋白(Alb)参考值35~55g/L20g/L 低于此值,一般在肝病病人提示严重预后不良。

还应测定尿蛋白,以查明有无过多的蛋白丢失。

35g/L 此亦为参考值下降,凡低于此值时,各种引起白蛋白降低的因素均应列入考虑范围,如肾病、肝功不全、严重的营养不良、急、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57g/L 在此值以上的,应考虑脱水的可能性,并进行红细胞比积测定,以检查其是否增高。

1.3.15. 胆固醇参考值 2.84~7.11mmol/L1.81mmol/L 低于此值常提示有严重肝功不全,应考虑适当的诊断及治疗措施,若已知存在肝病,则低于此值提示预后不良。

5.18mmol/L 此为75%的成年男子血中胆固醇值,测定值高于此水平,提示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度危险,故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采用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

5.70mmol/L 此为90%的成年男子血中胆固醇水平,高于此值有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度危险,若病人不接受低胆固醇饮食,则应采用药物治疗。

7.26mmol/L 高于此值会由于患动脉粥样硬化而预后严重,必须及时采取有力的治疗措施,如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

1.3.16.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参考值男 1.14~1.76mmol 女 1.22~1.91mmol0.91mmol/L(男)低于此值提示易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增加。

1.03mmol/L(女)1.42mmol/L(男)高于此水平发生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很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