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系统及重要化学方程式的再书写

合集下载

碳、硅和碳、硅的化合物常用化学方程式

碳、硅和碳、硅的化合物常用化学方程式

第 1 页 共 1 页 碳、硅和碳、硅的化合物常用化学方程式与碳有关的化学方程式:)、(——————3233224HCO CO CO H CO CO C CH 一、C +CO 22CO C +H 2O CO +H 2(生成水煤气) 二、Fe 2O 3+3CO2Fe +3CO 2 CO +H 2O CO 2+H 2 三、Ca(HCO 3)2CaCO 3+CO 2↑+H 2O CaCO 3CaO +CO 2↑ MgCO 3MgO +CO 2↑ 四、C 与浓硫酸共热:C +2H 2SO 4CO 2↑+2SO 2↑+2H 2O C 与浓硝酸共热:C +4HNO 3CO 2↑+4NO 2↑+2H 2O 与硅有关的化学方程式:)(————233224SiO S iO H S iO S i S iH 一、硅的制取:①SiO 2+2CSi +2CO ↑(制得粗硅) ②Si (粗)+2Cl 2SiCl 4 ③SiCl 4+2H 2Si (纯)+4HCl 二、Si 的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Si +O 2SiO 2 Si +2F 2===SiF 42.Si 和氢氟酸反应:Si +4HF===SiF 4+2H 2↑3.Si 和NaOH 溶液反应: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Si +2OH -+H 2O===SiO 32-+2H 2↑三、SiO 2的性质(酸性氧化物)1.和NaOH 溶液反应:2NaOH +SiO 2===Na 2SiO 3+H 2O (常温下强碱缓慢腐蚀玻璃)2OH -+SiO 2===SiO 32-+H 2O2.和氢氟酸反应:SiO 2+4HF===SiF 4+2H 2O (氢氟酸腐蚀玻璃)3.和CaO 反应:CaO +SiO 2===CaSiO 3四、H 2SiO 3(弱酸性,不溶于水)1.H 2SiO 3制取:Na 2SiO 3+2HCl===2NaCl +H 2SiO 3↓(H 4SiO 4===H 2SiO 3↓+H 2O )五、Na 2SiO 31.与酸反应:Na 2SiO 3+CO 2+H 2O===H 2SiO 3↓+Na 2CO 3(说明H 2SiO 3酸性比碳酸弱)SiO 32-+CO 2+H 2O===CO 32-+H 2SiO 3↓(CO 2过量则生成HCO 3-) SiO 32-+2CO 2+2H 2O===2HCO 3-+H 2SiO 3↓2.Na 2CO 3高温条件下与SiO 2反应:Na 2CO 3+SiO 2Na 2SiO 3+CO 2↑ 3.CaCO 3高温条件下与SiO 2反应:CaCO 3+SiO 2CaSiO 3+CO 2↑。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总结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总结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总结碳是地壳中被广泛存在的元素之一,它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碳的化学方程式既可以描述它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也可以描述其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下面是一些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碳与氧气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C+O2-->CO2碳与水蒸气反应会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C+H2O-->CO+H2碳和硫的反应会产生二硫化碳:C+2S-->CS2碳和氯气反应会产生四氯化碳:C+2Cl2-->CCl4碳与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氧化碳:C+CaO-->CaCO3碳和氢气反应会产生甲烷:C+2H2-->CH4碳与氯乙烯反应会生成四氯化碳和乙烯:C2H3Cl+5Cl2-->CCl4+2C2H4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以制备乙炔:2C+NaOH-->Na2CO3+C2H2这些化学方程式描述了碳与氧、氢、硫以及其他元素的反应。

除此之外,碳还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如氮、氟和氯等进行反应,生成一系列化合物。

硅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非金属元素之一,它也具有重要的化学性质。

硅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描述其与氧气、水和酸的反应,以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硅与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硅:Si+O2-->SiO2硅与水反应会生成硅酸:Si+2H2O-->Si(OH)4硅与氢氟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六氟硅酸:Si+6HF-->H2SiF6+2H2硅与氯气反应会生成硅四氯化物:Si+2Cl2-->SiCl4硅与氢气反应会生成硅化钙:Si+CaH2-->CaSi2硅与硝酸反应会生成硝酸硅酯:Si+4HNO3-->Si(ONO)4+2H2O除了与氧、氢、氟和氯等元素的反应,硅还能与其他非金属元素如硫、磷等发生反应并形成相应的化合物。

总结起来,碳和硅是地壳中含量较丰富的元素之一,它们的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它们与其他元素的反应以及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和分解过程。

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单质碳硅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单质碳硅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单质碳硅知识点总结
虽然考前刷历年真题很重要,但是在刷题之前一定要扎实基础。

高中化学知识点又繁多,所以一定要梳理清思路。

小编整理了高考考前复习,高中化学必修一非金属单质碳硅知识点如下。

1.碳、硅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存在
2.碳、硅单质的性质
(1)碳、硅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碳、硅的化学性质
①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②硅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3.硅的工业制法
(1)制取粗硅
工业上,用焦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得到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注意:
A.用焦炭还原SiO2,产物是CO而不是CO2。

B.粗硅中含碳等杂质,与Cl2反应生成的SiCl4中也含CCl4等杂质,经过分馏提纯SiCl4后,再用H2还原,得到高纯度硅。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硅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碳、硅及其化合物

说明:反应要隔绝空气;炭的用量要合适; 方法一:将生成的粗硅和Cl2反应生成液态 SiCl4,通过蒸馏(或多次蒸馏),实现SiCl4和杂质 的分离,得到的高纯SiCl4用H2还原。
主要反应: Si+2Cl2
高温 高温
SiCl4
Si+4HCl
SiCl4+2H2
方法二:将生成的粗硅在加热条件下与 HCl(g)反应,制成化合物SiHCl3,与杂质分离; 再在高温条件下用H2还原,重新得到高纯硅和 HCl。
SiO32-+CO2+H2O=CO32-+H2SiO3
1.二氧化硅(SiO2)又称硅石,是制备硅及其化 合物的重要原料(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B.盛放Na2CO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C.硅胶吸水后不能重复再生 在硅胶中加入CoCl2可显示硅胶吸水是否失效 D.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碳化硅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生产耐高温水泥 B.氮化硅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于制作高温陶瓷 和轴承 C .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高性能通讯材 料——光导纤维 D.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制备的, 其熔点很高 E.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 单晶硅
5.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的是
7、 如图,已知:①单质 E可作为半导体材料; ②化合物F是不能生成盐的氧化物;③化合物I能 溶于水呈酸性,它能够跟氧化物 A起反应。据此, 请填空: (1) 化合物 F 、 I 分别是? (2) 反应③④的化学方程 式是?
2. 将足量CO2气体通入水玻璃中,然后加 热蒸干,再在高温下充分燃烧,最后所得的 固体物质是( ) A. Na2SiO3 B. Na2CO3、Na2SiO3 C. Na2CO3、SiO2 D. SiO2

高中化学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高中化学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课时1 碳、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点一 碳、硅单质及其氧化物【考必备·清单】1.碳、硅的存在形态、物理性质和用途[名师点拨] ①碳单质的结构不同导致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似。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2.碳、硅单质的化学性质 (1)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O 2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O 2不足:2C +O 2=====点燃2CO ; O 2充足:C +O 2=====点燃CO 2。

②与其他物质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a .与CuO 反应:C +2CuO=====高温2Cu +CO 2↑(可用于金属的冶炼); b .与CO 2反应:C +CO 2=====高温2CO ;c .与水蒸气反应:C +H 2O(g)=====高温CO +H 2(制水煤气);d .与浓硫酸反应:C +2H 2SO 4(浓)=====△CO 2↑+2SO 2↑+2H 2O 。

(2)硅单质的化学性质——还原性 ①与O 2反应:Si +O 2=====△SiO 2;②与氢氟酸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同):Si +4HF===SiF 4↑+2H 2↑; ③与NaOH 溶液反应: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3.硅的制备(1)原料:二氧化硅、焦炭。

(2)原理:SiO 2+2C=====高温Si(粗)+2CO↑。

(3)提纯:Si(粗)+2Cl 2=====△SiCl 4,SiCl 4+2H 2=====高温Si(纯)+4HCl 。

4.碳和硅的氧化物(1)一氧化碳: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不溶于水,可用作气体燃料和冶金工业的还原剂。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 CO 2+H 2OH 2CO 3[名师点拨] ①CO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但SiO 2不溶于水,不能用SiO 2与水反应制备硅酸。

②SiO 2既能与HF 反应,又能与NaOH 溶液反应,但SiO 2不是两性氧化物。

贾老知识点总结—碳、硅及其化合物

贾老知识点总结—碳、硅及其化合物

物理曲线运动练习全集含解析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曲线运动1.如图所示,在风洞实验室中,从A 点以水平速度v 0向左抛出一个质最为m 的小球,小球抛出后所受空气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其大小为F ,经过一段时间小球运动到A 点正下方的B 点 处,重力加速度为g ,在此过程中求(1)小球离线的最远距离; (2)A 、B 两点间的距离; (3)小球的最大速率v max .【答案】(1)202mv F(2)22022m gv F (3)2220 4v F m g F【解析】 【分析】(1)根据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结合速度位移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小球水平方向的速度为零时距墙面的距离;(2)根据水平方向向左和向右运动的对称性,求出运动的时间,抓住等时性求出竖直方向A 、B 两点间的距离;(3)小球到达B 点时水平方向的速度最大,竖直方向的速度最大,则B 点的速度最大,根据运动学公式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最大速度的大小; 【详解】(1)将小球的运动沿水平方向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解 水平方向:F =m a x v 02=2a x x m解得:202m mv x F= (2)水平方向速度减小为零所需时间01xv t a = 总时间t =2t 1竖直方向上:22202212m gv y gt F== (3)小球运动到B 点速度最大 v x =v 0 V y =gt222220max 4x y v v v v F m g F==++【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将小球的运动的运动分解,搞清分运动的规律,结合等时性,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2.如图所示,半径R=2.5m 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在B 点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m=0.50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静止在A 点.一瞬时冲量使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 点开始运动,经B 点进入圆轨道,沿圆轨道运动到最高点C,并从C 点水平飞出,落在水平面上的D 点.经测量,D 、B 间的距离s1=10m,A 、B 间的距离s2=15m,滑块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 ,重力加速度.求:(1)滑块通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2)滑块刚进入圆轨道时,在B 点轨道对滑块的弹力; (3)滑块在A 点受到的瞬时冲量的大小. 【答案】(1) (2)45N (3)【解析】 【详解】(1)设滑块从C 点飞出时的速度为v c ,从C 点运动到D 点时间为t 滑块从C 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2R=gt 2 水平方向:s 1=v c t 解得:v c =10m/s(2)设滑块通过B 点时的速度为v B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B 2=mv c 2+2mgR 解得:v B =10m/s设在B 点滑块受轨道的压力为N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N-mg=m解得:N=45N(3)设滑块从A 点开始运动时的速度为v A ,根据动能定理;-μmgs 2=mv B 2-mv A 2 解得:v A =16.1m/s设滑块在A点受到的冲量大小为I,根据动量定理I=mv A解得:I=8.1kg•m/s;【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及牛顿第二定律,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注意分析物体运动的过程,选择正确的物理规律求解.3.如图所示,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停有一质量,长度的平板车,平板车左端紧靠一个平台,平台与平板车的高度均为,一质量的滑块以水平速度从平板车的左端滑上平板车,并从右端滑离,滑块落地时与平板车的右端的水平距离。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碳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碳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碳1、碳在少量的氧气中燃烧:2C+O22、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C+O23、碳和硫蒸气高温反应:C+2S2CO CO2 CS22Fe+3CO2 ↑4、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2Fe2O3+3C5、碳粉与氧化铜共热:2CuO+C6、碳和水蒸气高温反应:C+H2O7、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8、碳与浓硫酸共热:C+2H2SO49、碳与浓硝酸共热:C+4HNO310、碳与稀硝酸共热:3C+4HNO311、工业上制备粗硅:SiO2+2C12、工业上制备金刚砂:SiO2+3C13、工业上制备碳化钙:CaO+3C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u+CO2 ↑ CO+H22COCO2 ↑+2SO2 ↑+2H2O CO2 ↑+4NO2 ↑+2H2O 3CO2 ↑+4NO ↑+2H2O Si +2CO↑ SiC+2CO↑ CaC2+CO↑2CO22Fe+3CO22、一氧化碳气体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Fe2O3+3CO3、一氧化碳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uO+CO4、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CO+H2O三、二氧化碳1、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2Mg+CO22、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C+CO2 Cu+CO2 CO2+H22MgO+C2CO3、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Na2O+CO24、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CaO+CO2Na2CO3 CaCO32Na2CO3+O2 ↑5、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6、二氧化碳和水反应:CO2+H2OH2CO3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2NaOH+CO22OH+CO28、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OH+CO2OH+CO29、工业上生产碳铵:NH3+CO2+H2ONH4HCO3--Na2CO3+H2O CO32+H2O-NaHCO3 HCO3-10、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Ca(OH)2+CO2 Ca2+2OH+CO2+-CaCO3 ↓+H2OCaCO3 ↓+H2O 2NaHCO3 2HCO32NaHCO32NaHCO3↓-11、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 OCO32+CO2+H2O-12、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2CO3+CO2+H2 O+-2Na+CO32+CO2+H2O13、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少量二氧化碳气体:2NaAlO2+CO2+3H2 O2AlO2+CO2+3H2O14、向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NaAlO2+CO2+2H2 OAlO2+CO2+2H2O15、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OSiO32+CO2+H2---2Al(OH)3 ↓+Na2CO3 2Al(OH)3 ↓+CO32-Al(OH)3 ↓+NaHCO3 Al(OH)3 ↓+HCO3 H2SiO3 ↓+Na2CO3 CO32+H2SiO3 ↓--16、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2CO2+2H2OSiO32+2CO2+2H2O-H2SiO3 ↓+2NaHCO3 2HCO3+H2SiO3 ↓-17、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CO3+CO2+H2OCaCO3+CO2+H2O18、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6H5ONa+CO2+H2C6H5O+CO2+H2O19、向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NaClO+CO2+H2OClO+CO2+H2O20、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Ca(ClO)2+CO2+H2OCa2+2ClO+CO2+H2O+---Ca(HCO3)2 Ca2+2HCO3+-C6H5OH+NaHCO3 C6H5OH+HCO3 HClO+NaHCO3 HClO+HCO3 --CaCO3 ↓+2HClOCaCO3 ↓+2HClO四、碳酸钙1、碳酸钙溶于稀盐酸:CaCO3+2HClCaCO3+2H+CaCl2+CO2 ↑+H2O Ca2+CO2 ↑+H2O+2、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CH3COOH CaCO3+2CH3COOH3、碳酸钙溶于氯化铁溶液: 3CaCO3+2FeCl3+3H2O3CaCO3+2Fe3+3H2O+(CH3COO)2Ca+CO2 ↑+2H2O 2CH3COO+Ca2+CO2 ↑+H2O -+2Fe(OH)3 +3CaCl2+3CO2 ↑ 2Fe(OH)3 +3CO2 ↑+3Ca2+4、碳酸钙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CaCO3+SiO25、高温分解碳酸钙:CaCO3CaO+CO2 ↑CaSiO3+CO2 ↑6、向碳酸钙的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CaCO3+CO2+H2OCaCO3+CO2+H2O五、碳酸氢钙1、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Ca(HCO3)2 +2HClHCO3+H-+Ca(HCO3)2 Ca2+2HCO3+-CaCl2+2CO2 ↑+2H2OCO2 ↑+H2O2、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Ca(HCO3)2 +NaOHCa2+HCO3+OH+--CaCO3 ↓+NaHCO3+H2O CaCO3 ↓+H2O3、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Ca(HCO3)2 +2NaOH Ca2+2HCO3+2OH+--CaCO3 ↓+Na2CO3+2H2O CaCO3 ↓+CO32+2H2O-4、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石灰水:Ca(HCO3)2 +Ca(OH)2 Ca2+HCO3+-2CaCO3 ↓+2H2OCaCO3 ↓+H2O5、加热碳酸氢钙:Ca(HCO3)2CaCO3 ↓+CO2 ↑+H2OCaCO3 ↓+2NaHCO36、碳酸氢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Ca(HCO3)2 +Na2CO 3Ca2+CO32+-CaCO3 ↓硅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一、硅1、硅和氟气反应:Si+2F22、硅和氯气加热:Si+2Cl23、硅与氧气加热:Si+O2SiF4 SiCl4 SiO2Na2SiO3+2H2 ↑ SiO32+2H2 ↑-4、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Si+2NaOH+H2O Si+2OH+H2O5、硅和氢氟酸反应:Si+4HF二、二氧化硅1、工业上用二氧化硅制备粗硅:SiO2+2C2、工业上二氧化硅制备金刚砂:SiO2+3CSiF4+2H2 ↑-Si+2CO↑ SiC+2CO↑CaSiO3+CO2 ↑ Na2SiO3+CO2 ↑3、碳酸钙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CaCO3+SiO24、碳酸钠高温条件下与二氧化硅反应:Na2CO3+SiO25、将二氧化硅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2NaOH+SiO22OH+SiO26、将二氧化硅溶于氢氟酸:SiO2+4HF7、二氧化硅高温与生石灰反应:CaO+SiO2三、硅酸1、硅酸溶于氢氧化钠溶液:H2SiO3+2NaOHH2SiO3+2OH2、加热硅酸:H2SiO3四、硅酸钠1、硅酸钠溶液加入氯化钙溶液:Na2SiO3+CaCl 2SiO32+Ca2-+--Na2SiO3+H2O SiO32+H2O-SiF4+2H2OCaSiO3Na2SiO3+2H2O SiO32+2H2O-SiO2+H2OCaSiO3 ↓+2NaCl CaSiO3 ↓2、硅酸钠溶液呈碱性:Na2SiO3+H2OSiO32+H2O-NaHSiO3+NaOH HSiO3+OH2NaCl+H2SiO3 ↓ H2SiO3 ↓H2S iO3 ↓+Na2CO3 CO32+H2SiO3 ↓--3、向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Na2SiO3+2HClSiO32+2H-+4、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CO2+H2 OSiO32+CO2+H2O-5、向硅酸钠通入中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Na2SiO3+2CO2+2H2 OSiO32+2CO2+2H2O-H2SiO3 ↓+2NaHCO3 2HCO3+H2SiO3 ↓-6、硅酸钠溶液与氯化铵溶液混合:Na2SiO3+2NH4SiO32+2NH4-+2NaCl+H2SiO3 ↓+2NH3 ↑ H2SiO3 ↓+2NH3 ↑。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介绍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介绍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介绍在高中的化学学习中,学生过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化学中关于碳和硅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碳和硅的知识点(一)碳族元素1、组成和结构特点(1)碳族元素包括碳、硅、锗、锡、铅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族。

(2)碳族元素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到或失去电子,易形成共价键。

主要化合价有+2和+4价,其中碳和硅有负价。

碳族元素在化合物中多以+4价稳定,而铅在化合物中则以+2价稳定。

碳族元素中碳元素形成的单质(金刚石)硬度最大;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在所有非金属形成的气态氢化物中,CH4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12C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原子;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其单质晶体是一种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2、性质的递变规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碳族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由非金属元素逐渐转变为金属元素,即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碱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二)碳及其化合物1、碳单质(1)碳的同素异形体(2)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碳的性质稳定,在加热、高温或点燃时常表现出还原性,做还原剂,温度越高,还原性越强,高温时的氧化产物一般为一氧化碳。

溶解性不同:一般情况下,所有的钾盐、钠盐和铵盐是可溶的,所有的酸式盐是可溶的,正盐的溶解度小于酸式盐的溶解度,但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

热稳定性不同:一般情况下,难溶的正盐和酸式盐受热易分解,可溶性碳酸盐稳定不易分解。

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两者都能与强酸(H+)反应产生CO2,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可鉴别两者。

可溶性盐的水解程度不同:相同浓度的正盐溶液的pH值大于酸式盐溶液的pH值。

与碱反应不同:弱酸的酸式盐可与碱反应生成正盐。

与盐反应不同:碳酸钠可与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难溶性碳酸盐,但碳酸氢钠不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知识系统及重要化学方程式的再书写
1.碳、硅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i 和NaOH 溶液的反应
Si +2OH -+H 2O===SiO 2-
3+2H 2↑; ②SiO 2和NaOH 溶液的反应
SiO 2+2OH -===SiO 2-
3+H 2O ; ③SiO 2和C 的反应
SiO 2+2C=====高温
Si +2CO ↑;
④SiO 2和氢氟酸的反应
SiO 2+4HF===SiF 4↑+2H 2O ;
⑤向Na 2SiO 3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气体
SiO 2-3+2CO 2+2H 2O===H 2SiO 3↓+2HCO -3; ⑥Mg 在CO 2中燃烧
2Mg +CO 2=====点燃
2MgO +C ;
⑦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 2气体
Ca 2++2OH -+CO 2===CaCO 3↓+H 2O ; ⑧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 2气体
OH -+CO 2===HCO -
3;
⑨除去CO 2中的CO
CO +CuO=====△CO 2+Cu ;
⑩生产普通玻璃的原理
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
CaCO 3+SiO 2=====高温
CaSiO 3+CO 2↑。

2.氯气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Cl 2和H 2O 的反应
Cl 2+H 2O H ++Cl -
+HClO ;
②Cl 2和NaOH 溶液的反应
Cl 2+2OH -===Cl -+ClO -+H 2O ;
③Cl 2和石灰乳的反应
Cl 2+Ca(OH)2===Ca 2++Cl -+ClO -+H 2O ; ④把Cl 2通入到Na 2SO 3溶液中
Cl 2+SO 2-3+H 2O===SO 2-4+2H ++2Cl -
; ⑤将Cl 2和SO 2混合通入H 2O 中
SO 2+Cl 2+2H 2O===4H ++2Cl -+SO 2-
4; ⑥将Cl 2通入到氢硫酸溶液中
Cl 2+H 2S===S ↓+2H ++2Cl -;
⑦将浓盐酸和MnO 2混合加热
MnO 2+4H ++2Cl -=====△
Mn 2++Cl 2↑+2H 2O ; ⑧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 -+2H 2O=====电解Cl 2↑+H 2↑+2OH -

⑨将浓盐酸与漂白液混合
Cl -+ClO -+2H +===Cl 2↑+H 2O ;
⑩将浓盐酸与KClO 3溶液混合
6H ++5Cl -+ClO -3===3Cl 2↑+3H 2O ;
⑪向KMnO 4固体滴加浓盐酸
2MnO -4+16H ++10Cl -===2Mn 2+
+5Cl 2↑+8H 2O ; ⑫向漂白粉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气体
Ca 2++2ClO -
+CO 2+H 2O===CaCO 3↓+2HClO 。

3.硫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S 溶于热的烧碱溶液生成两种钠盐
3S +6OH -=====△
2S 2-+SO 2-3+3H 2O ; ②把H 2S 气体通入CuSO 4溶液中
H 2S +Cu 2+===CuS ↓+2H +
; ③Na 2S 溶液在空气中放置变浑浊
2S 2-+O 2+2H 2O===2S ↓+4OH -
; ④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2Cu +S=====点燃
Cu 2S ;
⑤将SO 2气体通入到氢硫酸中
SO 2+2H 2S===3S ↓+2H 2O ;
⑥把H 2S 气体通入到FeCl 3溶液中
H 2S +2Fe 3+===S ↓+2Fe 2++2H +; ⑦SO 2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SO 2+Ca 2++2OH -
===CaSO 3↓+H 2O ; ⑧SO 2通入溴水中,使溴水褪色
SO 2+Br 2+2H 2O===SO 2-4+2Br -+4H +
; ⑨用足量氨水吸收SO 2尾气
2NH 3·H 2O +SO 2===2NH +4+SO 2-
3+H 2O ; ○
10Cu 和浓硫酸的反应 Cu +2H 2SO 4(浓)=====△
CuSO 4+SO 2↑+2H 2O ;
⑪C 和浓硫酸的反应
C +2H 2SO 4(浓)=====△
CO 2↑+2SO 2↑+2H 2O ; ⑫把浓H 2SO 4滴到Na 2SO 3固体上
H 2SO 4(浓)+Na 2SO 3===Na 2SO 4+H 2O +SO 2↑。

4.氮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离子方程式。

①N 2和H 2的反应
N 2+3H 2 高温、高压催化剂
2NH 3; ②把NH 3通入水中
NH 3+H 2O NH 3·H 2O NH +4+OH -;
③实验室利用NH 4Cl 固体、Ca(OH)2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 3 2NH 4Cl +Ca(OH)2=====△2NH 3↑+2H 2O +CaCl 2; ④NH 3的催化氧化
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 ; ⑤NH 4HCO 3溶液中加入过量稀NaOH 溶液
NH +4+HCO -3+2OH -===NH 3·H 2O +CO 2-3+H 2O ; ⑥NO 2溶于水
3NO 2+H 2O===2H ++2NO -
3+NO ;
⑦NO 2被烧碱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钠盐
2NO 2+2OH -===NO -3+NO -2+H 2O ;
⑧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NO 和NO 2混合气体恰好被烧碱溶液吸收生成一种钠盐 NO +NO 2+2OH -===2NO -2+H 2O ;
⑨Cu 和稀HNO 3的反应
3Cu +8H ++2NO -3===3Cu 2++2NO ↑+4H 2O ; ⑩Cu 和浓HNO 3的反应
Cu +4H ++2NO -3===Cu 2+
+2NO 2↑+2H 2O ;
⑪Fe 和过量稀HNO 3的反应 Fe +4H ++NO -3===Fe 3++NO ↑+2H 2O ; ⑫C 和浓HNO 3的反应 C +4H ++4NO -3=====△CO 2↑+4NO 2↑+2H 2O ; ⑬浓硝酸见光分解(化学方程式) 4HNO 3(浓)=====光照4NO 2↑+O 2↑+2H 2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