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阅读第三讲
三年级语文秋季班第三讲 病句的类型及修改

第三讲病句的类型及修改【趣味导读】开心一刻某大学生物系设有动物系、昆虫系、植物系三个专业,在全系学生大会上,主持人大声招呼:“动物坐左边,昆虫坐右边,植物坐中间。
”【常见题型】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修改下列病句【知识点解析】一、定义病句,是指在语法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
由于平时我们口头语言不够规范以及说话的条理性不够,常会导致病句出现。
二、病句修改步骤1.读:读懂原句2.找:找出病因3.改:“对症下药”4.查:通读检查三、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例: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例: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例: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例: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例: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的后面)7、主客颠倒:例: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8、分句位置不当:例: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2020秋季三年级第三讲补充教材植树问题_20200917153031

第三讲植树问题题型一:在一段距离中,两端都植树,棵数=段数+1【例1】有一条长1000米的公路,在公路的一侧从头到尾每隔25米栽一棵树苗,一共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题型二:在一段距离中,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1【例2】两幢大楼相隔115米,在其间以等距离的要求埋设22根电杆,从第1根到第15根电杆之间相隔多少米?题型三:在一段距离中,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树,棵数=段数【例3】小朋友们在路的一边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先植一棵树,以后每隔3米植一棵,已经植了9棵,问第一棵和第九棵树相距多少米?题型四:在封闭曲线上植树,棵数=段数【例4】一个圆形水库,周长是432米,每隔9米种柳树一棵.又在相邻两棵柳树之间每3米种杨树1棵,要种杨树多少棵?【练习1】学校有一条长80米的走道,计划在走道的一旁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1)如果两端都栽树,那么共需要多少棵树?(2)如果两端栽柳树,中间栽杨树,那么共需要多少棵杨树?(3)如果只有一端栽树,那么共需要多少棵树?【练习2】甲村到乙村,原计划栽树175棵,相邻两棵树距离8米,后决定改为栽树117棵,问相邻两树应相距多少米?【练习3】圆形花圃的周长是27米,每隔3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练习4】圆形滑冰场,周长400米,每隔40米装一盏灯.再在相邻两盏灯之间放3盆花,问共需装几盏灯?放几盆花?【余boss拓展时间】【拓展1】把一根钢管锯成小段,一共花了28分钟,已知每锯开一段需要4分钟,这根钢管被锯成了多少段?【拓展2】甲、乙两人比赛爬楼梯,甲跑到4楼时,乙恰好跑到3楼,照这样计算,甲跑到16楼时,乙跑到了多少楼?余boss总结:(1)认真读题~北鼻~(2)确定好题型(3)看看是两边还是一边~(4)计算小心~(5)检验~(6)完美~综合练习【练习1】菊园小学在一条大路边共植树21棵,每隔6米栽一棵,则这条路长多少米?【练习2】在一个边长时30米的正方形池塘四周栽树,四个角都要栽,如果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练习3】有一栋12层的大楼,由于停电电梯停开。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训资料(三)——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训讲义(三)第三讲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训练目标】学习归纳自然段段意。
【指点迷津】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
它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即换行退两格另起形式。
自然段也叫“节”、“小节”或“小段”。
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文章内容的层次脉络,还可以给文章增添节奏感和美感。
不同的自然段,写作的内容不同,文字的长短不同,少则一句话,多则十几句、几十句。
不同的自然段,它的结构方式不同,层次不相同,但每个自然段,都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自然段的段意,指的是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它是对该自然段的基本内容最简洁而完整的概括。
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层意归并法。
如果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可以用归并法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用这种方法归纳段意,得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给自然段分层,概括层意;第二步是归并层意。
但这种“归并”不是把层意简单相加,而是对层意进行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要留主去次,去粗取精,有时还要适当加上一些必要的词语,使句子通顺、连贯。
2、摘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分式,概括具体式等结构方式构成的自然段。
这种自然段中,总有一个表明该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归纳段意时,我们可以直接用它作为段意。
但有的句子要根据需要加以取舍,不能完全照搬。
3、取主舍次法。
有的自然段,内容上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如因果关系在果,转折关系、递进关系意在后。
归纳段意后,可抓住主干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适当兼顾次要部分的内容。
【解题范例】读短文,完成练习华罗庚回国华罗庚被称为“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1946年他前往美国讲学。
他一面从事教学工作,一面继续进行数学研究,他的学识和天才,使他在美国得到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有人和他签订了合同,希望他终身留在美国工作。
他在美国有了一所舒适洋房和一辆崭新的小轿车,不少人以为他会在美国定居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
小学三年级阅读第三讲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老牛抬头朝天嗅,雨临头;马嘴朝天,大雨在前。
有着聪明头脑的你们,今 天开始要更加细心地观察 喽,等到学期结束,我们 来比一比,看看谁的发现 最多,看看谁得到的知识 最丰富!
文章中小法布尔主要发现了 什么? 有会唱歌的虫子,生物也有 好坏之分,体积大的动物比 体积小的动物昏睡的时间长。
Hale Waihona Puke 阅 读闯 关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小法布尔在田野里寻找会唱歌的( 纺织娘 ),在 家里对着小狗( ),蹲着看( ), 说悄悄话 母鸡照顾小鸡 还把火鸡的头( ),使火鸡 塞进翅膀下面,使劲摇晃 睡着了。正是这样的细心观察与不断试验,使这个小动 物迷最终成了( )。
三年级语文阅读 第九讲
授课教师:张岚
春天小燕子归来,秋天大雁南飞。
毛毛虫变蝴蝶,蝌蚪变青蛙。
月亮总是变形状,星星也会动。
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许许多多:鱼是睁着眼睛睡觉 的,蚂蚁可以搬运比自己重很多倍的物体,蚯蚓被截断 后还会重新长完整;含羞草像人一样知道害羞,牵牛花 只在早晨开放,树叶到秋天就会变黄;月亮本身是不会 发光的,总是先听到雷声再看见闪电,地球是转动的; 妈妈总说自己减肥把肉夹给我吃,爸爸头发都白了依然 在辛勤的工作…… 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真是千奇百 怪,只要我们用心了解就会知道知识是无穷无尽……
小动物迷 在法国南部偏僻的山村,有个小动物迷,名叫法布尔。 父母起早摸黑地在田野干活,小法布尔没有人看管,只得让他跟来在田 里玩耍。这样,倒给小法布尔一个机会,接触许多野生小动物,使他变成了 小动物迷。 一天,小法布尔听见花丛中传来动听的声音,就留心寻找。这一天没找 着。 第二天再找,又没有找着。 第三天又找,终于找到了。 他高兴极了,对妈妈说:“瞧,我抓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 妈妈仔细一看,笑了,原来是一只纺织娘。 小法布尔对家禽、家畜也产生了兴趣,那些鸡、鸭、牛、羊等,都成了 他的好伙伴。有时,他会对着小狗说悄悄话,惹得小狗快乐地摇着尾巴,对 他亲热;有时,他又会蹲在那里,专心地看母亲怎样照顾小鸡„„ 后来上学了,小法布尔仍然喜欢跟动物打交道。 小法布尔有一天在一块大石头边发现一个鸟窝,里面有好几个天蓝色的 蛋,就拿了一只。第二天带到学校,老师看见了,说:“这是专吃害虫保护 庄稼的益鸟下的蛋,你不该拿走。”小法布尔从此懂得了,在生物里,跟人 一样,也有好人和坏人。放学后,他把那只鸟蛋放回去了。 又有一天,小法布尔和小伙伴抓住了一只火鸡。他把火鸡的头塞进翅膀 下面,然后使劲摇晃,火鸡就睡着了。这引起了他的兴趣。他继续对鹅、鸭、 鸟等进行了试验,发现体积大的动物比体积小的动物昏睡的时间长。 这样有趣的试验,使小法布尔对研究动物的兴趣更浓了。后来法布尔成 为著名的昆虫学家。他的《昆虫记》,荣获法国科学院的金质奖章。
第三讲 的、地、得 诗歌童谣阅读

1、天黑了,路灯发出微弱( 的)光芒。我站在伯父家 门口看着他们,突然感到凉凉( 的 )寒意,摸摸自己 (的)鼻尖,冷( 得)像冰,脚和手也有些麻木了。
2、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 的)光芒。连绵起伏 (的)西山,披着夕阳( 的)余辉,显( 得)十分壮 丽。 3、小鹰飞到了大树( 的)上面,它高兴( 地)喊起 来:“我已经会飞啦!”
(三)打乒乓球
小黄球,闪闪亮, 乒乒乓乓摆战场。 你扣杀,我推挡, 不顾脸上汗珠淌。 喝彩急,掌声响, 夸我中华小健将。 结友谊,身体强, 奥运会上去领奖。
阅读知识专题
1.就内容来说,《打乒乓球》属于哪类童谣? 侧重于写事类的童谣
2.读《打乒乓球》,体会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喜爱乒乓球,能锻炼身体,为国增光。 3.童谣中有节奏和音韵,你能找出这些押韵的字吗? 亮、场、挡、淌、响、将、强、奖
结构: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的词语
基础知识训练
“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 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 当作助词都读“de”。
P111第一题
高大( 的 )梧桐树 吓( 得 )直跑 鲜艳( 的 )红领巾
刻苦( 地 )学习 美丽( 的 )花坛 明亮( 的 )眼睛
阅读知识训练
花的影、叶的影,给你披一件斑斓的彩衣。
拟 人
然而你还像一株飞跑的树,高昂着你枝枝丫
丫的角,闪进密密的大森林里。 比喻
一会儿和这棵树,一会儿和那棵树,交谈 着春天的消息。 拟人
阅读知识训练
读《小鹿》答P113,做第一、二、三、四题。
1.C 2.斑斓 枝枝丫丫 密密 淘气/飞跑 3.花的影、树的影 小鹿 斑斓的彩衣
小鹿 密密的大森林里 小鹿 大树 大森林里 4.(1)人 (2)小鸭子 人(答案不唯一)
《妙趣阅读》三年级-第三讲

第三讲总起句总结句在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中,可以概括这篇文章或这段话的意思,总起句一般出现在文章或者一段话的首句,总结句出现在文章或者一段话的末句。
总起句总结句作用是总领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者主旨。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时刻时期时代(1)五星红旗徐徐升起,在这个庄严的(),人人心里激动无比。
(2)()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跟上()前进的步伐。
请求恳求乞求(1)小女孩以()的语气对我说:“先生,买一盒火柴吧!”(2)我()你别离开这儿,好吗?二、请辨别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什么类型。
1、生活在现在的儿童是多么幸福啊!()2、乌鸦的翅膀能够挡住太阳的光辉吗?(3、禁止采摘花朵!()4、我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三、阅读练习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
他画的花鸟鱼虫就像活的一样:蚱(zh d )蜢(m?ng )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像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齐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
他八岁就给人家放牛、砍柴。
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g m )在地上画画。
后来,他当了木匠,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
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不在乎,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
就这样,他画的画越来越好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齐白石爷爷家里种着许多花草,招来许多小昆虫,水缸里还养着鱼和虾,他每天仔细地观察它们。
他要画蚱蜢,就跟在一只蚱蜢后面满院子跑,一直到看清蚱蜢跳跃(yu e)时双腿的动作为止。
别人劝他把蚱蜢拴(shu cn )住,他说拴上绳子蚱蜢不舒服,动作不自然,那就画不准了。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勤于观察和刻苦练习使齐白石爷爷获得很大成功,他的画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著名一一喜欢一一仿佛一一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昏暗——仔细——成功——3、在“舒服”一词中“舒”是哪种意思,请选好在()里打“V”。
(1)伸展、宽解。
三升四阅读理解第三讲之解释词语意思(课件)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鸟最快活的时刻,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容易被猎人打中。
我会用近义词解释法理解。 “一瞬间”的意思是 一下子,一刹那。
大熊猫患了肠炎,腹泻不止,就去寻找一 些鲜嫩的青草吃,然后不停地呕早。
我会利用拆字解释的方法理解。 鲜嫩:新鲜娇嫩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
我会利用扩词解释的方法理解。 争: 争取夺:抢夺 争分夺秒:争夺每一分每一秒,形容抓紧时间。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有 单瓣的、重瓣的,千姿百态。
解释词语常见题型: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需结合原文)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找词语的近义词或同义词进行解释。
如: 增添: 增加 恬静:安静、宁静 陌生: 生疏
找词语的反义词,在前面加“不” (或“没有”) 进行解释。
如: 紧张: 不镇定。 懦弱: 不勇敢。 丑陋: 不漂亮 崎岖:不平坦。 陌生:不熟悉。 慷慨: 不吝音。
对词语的使用功能进行解释,“形容......”是常见 形式。
如: 马虎: 形容做事不认真。 人山人海: 形容人非常多 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态度坚决果断。 震耳欲聋: 形容声音非常的大 (都快把耳朵震聋了)。 水泄不通: 形容十分拥挤或围得非常严密。
将词语所组成的字进行逐个扩词(组词)而对词语 进行解释。
如: 无价之宝:无价,没有价钱。之,的。宝, 宝贝。合起来意思是: 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 宝贝,指极为稀有的珍贵东西
:心意满足 翻山越岭: 翻越山岭 风平浪静: 风浪平静 调兵遣将: 调遣兵将 无忧无虑:无忧虑。 没昼没夜:没昼夜
对词语进行具体描写的方法,常用形式“..... 的样子”
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没戴帽子,赤着 脚在街上走着。
三年级 第3讲 加减法中的巧算(二)

题型二:运算符号排队抵消法
【例 2】计算 (1) 625-78-125+28-74
【随堂练习】2
(1) 947-545+99+345-67 (2) 3579-862-138-734+234 (3) 334+343+433-111 (4) 3355+4466+9977-3366-4477-9955
+197-196-195
谢谢观看
——某某某老师网络课堂
【随堂练习】1
(1) 31+58+69-58-31+12 (2) 45-59+36-45+59-15 (3) 9854-653+102+653-854-102
第3讲—加减法中的巧算(二)
在我们进行多个数加减运算时,可以利用打草稿, 把“+”的放到一边,“-”的放到另一边,比对两 边相同的数相互“抵消”。
小学三年级奥数
——某某某老师
第3讲 加减法中的巧算(二)
第3讲—加减法中的巧算(二)
在讲例1之前让我们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一下什么是“抵消”法 .
在有加有减得运算中,如果加上某个数, 又减去这 个数,那么就可以将这个出现两次的数划去,不参加运 算, 这种称为“抵消”法.
题型一:相同数“抵消” 法
【例 1】计算 (1)286+972+543-972
课后巩固练习
⑨ 10100-1-2-3-···-99-100 ⑩ 2001-1999+1997-1995+1993-1991+···+5-3+1 ⑪ 1000-91-1-92-2-93-3-94-4-95-5-96-6-97-7-98-8-99-9 ⑫ 1998+1997-1996-1995+1994+1993-1992-1991+···+19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三年级阅读第三讲
专家推荐:
50年的守护
刘燕敏有个叫布罗迪的英国教师,在整理阁楼上的旧物时,发现了一叠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B(2)班31位孩子的春季作文,题目叫:《未来我是……》他本以为这些东西在德军空袭伦敦时,在学校里被炸飞了。
没想到,它们竟安然地躺在自己家里,并且一躺就是50年。
布罗迪随便翻了几本,很快被孩子们千奇百怪的自我设计迷住了。
比如:有个叫彼得的小家伙说,未来的他是海军大臣,因为有一次他在海中游泳,喝了3升海水,都没被淹死;还有一个说,自己将来必定是法国的总统,因为他能背出25个法国城市的名字,而同班的其他同学最多的只能背出7个;最让人称奇的,是一个叫戴维的小盲童,他认为,将来他必定是英国的一个内阁大臣,因为在英国还没有一个盲人进入过内阁。
总之,31个孩子都在作文中描绘了自己的未来,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做王妃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布罗迪读着这些作文,突然有一种冲动——何不把这些本子重新发到同学们手中,让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当地一家报纸得知他的这一想法,为他发了一则启事。
没几天,书信便向布罗迪飞来。
他们中间有商人、学者及政府官员,更多的是没有身份的人,他们都表示,很想知道儿时的梦想,并且很想得到那本作文簿,布罗迪按地址一一给他们寄去。
一年后,布罗迪身边仅剩下一个戴维的作文本没人索要。
他想,这个人也许是死了。
毕竟50年了,50年间什么事都会发生。
就在布罗迪准备把这个本子送给一家私人收藏馆时,他收到内阁教育大臣布伦克特的一封信。
他在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
感谢您还为我们保存着儿时的梦想。
不过我已不需要那个本子了,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
【感悟评赏】
没有梦想的人生如同失去航标的轮船,必定会迷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中,最后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飘散。
梦想固然是虚无缥缈的,可它却令人生有了信仰,现实虽然近在眼前,然而没有了梦想,人生又何尝不是虚无缥缈呢?童言无忌,没有梦想的童年便会因为少了幻想而黯然失色。
聪明的孩子,愿你也能在多年以后回顾往事的时候无悔地说:“我的梦想一直在我的脑子里,我没有一天放弃过。
”
【知能训练】
1、修改下列句子中不恰当的地方。
(1)感谢您还为我们保护着儿时的梦想。
(2)请他们看看现在的自己能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
2、布罗迪的学生们是否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呢?真实情形怎样?
3、在布罗迪的学生当中,你要向谁学习?为什么?
4、你一定还记得儿时最初的梦想吧?现在它是否已经有了改变?写出来好吗?
最后一份晚报
魏振强从一个饭局上下来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
头疼得厉害,又没有出租车,我只好顺着公园边上的环形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家走。
走到一棵树下,一个影子忽然从树根下站起来,吓了我一跳。
借着路边的灯光,半睁着朦胧的眼睛看了看,是个女孩,10来岁的样子。
我清了清嗓子,镇定一下情绪,正准备走,那孩子在我身后喊:“叔叔,叔叔,你等一等。
”我停下脚步,回过头来。
“叔叔,你能不能帮我在那个报亭买份报纸?”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前方50米的地方果然有个报亭。
“买报纸?”我有些惊讶。
“嗯,买张《XX晚报》。
”孩子边说边将一枚硬币放在我的掌心。
我更奇怪了,心想:你怎么自己不去呢?但我没说出口。
天这么黑,我一个大人,对孩子的这一点小要求都不能满足吗?拿着钱,我就过去了,将1元钱递给那个妇女,取了报纸,转身往回走。
那孩子还是站在树底下。
“你怎么站在树底下呢?”我问。
“我怕被我妈妈看到。
”“你妈妈?你妈妈在哪儿?”“就是那个卖报纸的人。
”我的酒醒了大半。
“你怎么从你妈妈那儿买报纸呢?”我怔怔地看着小女孩问。
小女孩低头摩挲着手上的报纸,说:“我晚上给她送饭时,她还剩下一份报纸,说不卖掉,明天就没有人买了。
我在这里等她一个小时了,她肯定卖不掉了。
”
我看着小女孩说不出话来的时候,她的妈妈已在打烊了。
小女孩把报纸往我手里一塞:“叔叔,给你看吧。
我回家了。
”说完,她从树底下跑开了。
【感悟评赏】
做儿女的你是不是会对母亲的晚归常有怨言呢?如果是,那么从明天起去仔细地留心妈妈为什么回来得那么晚,你一定会为妈妈无怨无悔的辛劳而心疼,会为自己曾经的怨言而懊悔。
想出个聪明的办法,像文章中的小女孩那样,不动声色地帮助妈妈分忧解难,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吧。
【知能训练】
1、小女孩为什么请求我帮她去买妈妈的报纸呢?
2、当小女孩说“她的妈妈就是那个卖报纸的”时,作者的酒为什么一下醒了一大半?
3、我看着小女孩为什么说不出话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4、为了儿女,母亲们辛辛苦苦而毫无怨言,读了这个小短文,想想以后你应该怎样做呢?
名家名篇:
诚实的孩子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小时候,特别喜欢读克雷洛夫和德米特里耶夫的寓言故事。
一天,德米特里耶夫来屠格涅夫家做客。
屠格涅夫的妈妈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儿子的才能,就对儿子说:“快朗诵一首先生的寓言给先生听。
”
屠格涅夫朗读寓言故事很优美,很动听。
客人和母亲都很高兴。
这时,德米特里耶夫亲切的问:“我的寓言故事你喜欢吗?”
屠格涅夫认真地回答说:“喜欢。
但我更喜欢克雷洛夫的寓言。
他写的比你写的更好!”
德米特里耶夫听了一点也没有生气,心里倒特别佩服这个诚实大胆的孩子。
可是,屠格涅夫却把他母亲给气坏了,她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
客人刚一走,屠格涅夫的妈妈就把儿子打了一顿。
她气呼呼地说:“你这个十足的笨蛋,刚才怎么在那位大作家面前不说他好,说别人好呢?”
屠格涅夫一点也不害怕,他大声说:“克雷洛夫的寓言就是好!我怎么想就怎么说,你难道叫我做一个说谎的孩子?我才不呢,我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妈妈,这不对吗?”
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明白了,高兴地说:“你真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呀!”
【感悟评赏】
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父母总是教育孩子要诚实,然而有时诚实的孩子却被他们说成是不懂事。
为什么对于诚实,他们似乎会有着双重的标准呢?能言传不能身教。
牛的坚忍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可初生的牛犊却连老虎也不放在眼中,这种率真、勇敢也正是孩子的可爱之处。
大作家屠格涅夫告诉孩子们真理最终总是会获得胜利的,大人也有哑口无言的时候。
【知能训练】
1、“明白”的解释有:a、内容、意思等使人容易理解;b、公开的、不含糊的;
c、聪明,懂道理;
d、知道,了解。
下列各句中的“明白”一词各取哪种解释?请将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1)屠格涅夫的母亲被自己的儿子问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顿时明白了。
()(2)这个道理,他已经讲得十分明白。
()(3)他是个明白人,你就不用多解释了。
()(4)你如果有意见,就明白提出来。
()2、按故事的内容,把短文分作两段,并概括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
第二段:
3、在客人走了以后,为什么屠格涅夫的妈妈开始很生气,后来又高兴起来了?
积累提升:
固若金汤
秦末陈胜起义军冲击秦王朝的统治,陈胜的部将武臣率军攻打越地范阳,蒯通去拜会并劝说范阳县令徐公,徐公放弃守城。
蒯通就去拜会武臣,劝武臣妥善安置徐公,这样别的负隅顽抗的固若金汤的城池的守备也会投降,武臣同意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