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带传动

合集下载

第四章 带传动自测题答案

第四章  带传动自测题答案

第四章 带传动一、选择题1.摩擦型带传动主要是依靠( C )来传递运动和动力。

A.带和两轮接触面间正压力B.带紧边拉力C.带和带轮接触面之间摩擦力D. 带松边拉力2.V 带传动设计中最后计算确定中心距与初定的中心距不一致是由于( D )。

A. 带轮安装时有误差B.带轮加工有尺寸误差C.弹性滑动D. 选用标准长度的带3.在确定带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P 时,其前提条件是( D )。

A. 保证不打滑B. 保证带不产生疲劳破坏C. 保证不打滑,不产生弹性滑动D. 保证不打滑,具有一定的疲劳强度和寿命4.普通V 带传动中存在着弹性滑动现象,关于主动带轮圆周速度、从动带轮圆周速度及带速之间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C )。

A 从动带轮圆周速度大于松边带速B 主动带轮圆周速度小于从动带轮圆周速度C 主动带轮圆周速度大于松边带速D 主动带轮圆周速度等于从动带轮圆周速度5. 普通V 带传动的实际传动比与理论传动比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D )。

A 带为弹性体发生弹性变形从而引起打滑B 大小带轮的加工存在误差C 带传动中产生离心力引起带速波动D 带传动本身存在的弹性滑动现象6. 带传动中带和带轮间摩擦系数与初拉力一定时,( B )则最大有效圆周力也愈大。

A 带轮宽度越大B 小带轮上的包角愈大C 大带轮上的包角愈大D 带速愈低7. V 带传动设计中,V 带楔角α与带轮沟槽ϕ角的关系应为( C )。

A αϕ=B αϕ<C αϕ>D 不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8.带传动中安装张紧轮的目的是(C )A 调整合理中心距B 增大小带轮包角C 保持带具有一定初拉力D 增加带与带轮间摩擦力二、是非题1.带传动中弹性滑动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 F )2.为避免打滑,可将带轮上与带接触的表面加工得粗糙些以增大摩擦。

( F )3.V 带传动带平均传动比是准确的。

( F )4.在V 带传动设计计算中,通常限制带的最多根数,目的是为保证每根带受力尽可能均匀。

机械基础(第四版)课件第四章 机械传动

机械基础(第四版)课件第四章 机械传动

三、滚子链 1.滚子链的组成 滚子链由滚子、套筒、轴销、内链板和外链板组成。
2.滚子链的参数
滚子链的基本特性参数为节距p。节距越大,链的 各组件尺寸越大,链传动的功率也就越大。但当链轮齿 数确定后,节距大会使链轮直径增大。
四、链传动比
五、链轮的结构与材料 链轮是链传动的重要零件,链轮齿形已经标准化。
(3)传动比 V带传动的传动比i≤7。
(4)带的基准长度Ld 带的基准长度是V带在规定的张紧力下,位于测量带 轮基准直径上的周线长度。(注意:基准长度有国标)
(5)传动实际中心距a
中心距一般根据结构要求来确定,若未给出中心距,
可根据下式初 定中心距,即:
0.7(dd1+dd2)≤a0≤2(dd1+dd2)
自行车用链传动
汽车叉车用链传动
一、链传动的组成 链传动是由主动链轮、链条、从动链轮组成的。链 轮上制有特殊齿形的齿,通过链轮轮齿与链条的啮合来 传递运动和动力。
链传动
二、链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
链传动的特点
优点是: 1.没有弹性滑动与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恒定不变; 2.链条装在链轮上,不需要很大的张紧力,对轴的压力小; 3.能传递较大的圆周力,效率较高; 4.维护容易,并有一定的缓冲减振作用; 5.能在较恶劣的环境下(如高温、多尘、油污、潮湿、泥 沙、易燃及有腐蚀性条件)工作。 缺点是: 瞬时传动比不恒定,工作时有噪音;磨损后容易发生跳齿; 不宜在载荷变化很大和急速反向的传动中应用。
2.传动时噪声小,并可在运转中变速、变向。 3.过载时,两轮接触处会产生打滑,可以防止薄弱零 件的损坏,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4.因在接触处有产生打滑的可能,所以不能保证准确 的传动比,传动效率比较低。

带传动

带传动
(4)圆形带: 横截面为圆形。只用于小功率传动。
2)啮合式带传动 同步带传动是一种啮合传动,具有的优点是:无滑动,能保证固 定的传动比;带的柔韧性好,所用带轮直径可较小;传递功率大。 用于要求传动平稳,传动精度较高的场合.(强力层为钢丝绳,变形 小;带轮为渐开线齿形)
二、带传动的组成及特点 1.带传动的组成
(2)V带: 截面形状为梯形,两侧面为工作表面。应用最广的带 传动是V带传动,在同样的张紧力下,V带传动较平带传动能产生 更大的摩擦力。
在相同的张紧力作用下,V带可比平 带产生较大的正压力,因而获得较大 的摩擦力。
设平带与V带传动承受相同的张紧 力Q,则平带工作时产生的摩擦力为
Ff = fN = fQ V带工作时产生的摩擦力为
2
F
cos d
2
因d 很小,可取 sin d d , cos d 1 去掉二阶微量dF d
22
2
2
dFN Fd fdFN dF
dF fd
F
积分得: F1 dF
f d
F F2
0
ln F1 f
F2
紧边和松边的拉力之比为: F1 e f →绕性体摩擦的基本公式 F2
联立求解:
F1 = F0 + F/2 F2 = F0 + F/2
紧后,位于带轮基准直径上的周线长度Ld 。)
带轮基准直径——V带轮上与所配V带节宽bp
相对应的带轮直径。
带轮的基准直径是V带轮的公称直径。 V带的楔角: V带两个侧面的夹角。 带轮的槽角: 带轮轮槽两个侧面的夹角 中心距a: 两个带轮轴线之间的距离。
V带的尺寸已经标准化,其标准有截面尺寸和V带基准长度。
取绕在主动轮或从动轮上的传动带为研究对象,有:Ff=F1-F2;

机械设计(吕宏_王慧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设计(吕宏_王慧主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答案思考题1)机器是由哪些基本部分构成?各部分作用是什么?2)什么是专用零件?什么是通用零件?试举例说明。

3)机械设计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是什么?5)设计机器应满足哪些基本要求?1)答:机器是由原动机、传动装置和工作机三大部分组成。

原动机是机械设备完成其工作任务的动力来源。

传动装置是按执行机构作业的特定要求,把原动机的运动和动力传递给执行机构。

执行机构也是工作部分,直接完成机器的功能。

2)答:所谓通用零件实际是指各种机器都经常使用的零件。

如轴、轴承和齿轮等。

专用零件是某些机器使用的零件,例如:发动机中的曲轴、汽轮机中的叶片。

3)答:本课程是研究普通条件下,一般参数的通用零件的设计理论与设计方法。

学习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理论联系实际。

2)抓住课程体系。

3)要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知识解决机械设计问题。

4)要理解系数引入的意义。

5)要努力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4)答: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强度失效(因强度不足而断裂)、刚度失效(过大的变形)、磨损失效(摩擦表面的过度磨损),还有打滑和过热,联接松动,管道泄漏,精度达不到要求等等。

设计准则是1)强度准则2) 刚度准则3) 耐磨性准则4) 振动稳定性准则5) 热平衡准则6) 可靠性准则5)设计任何机器都必须满足如下要求1)使用要求2)经济性要求3)安全性要求4)其他要求(1)环保要求(2)外观要求(3)体积重量要求等第二章带传动习题1. 选择题1) 带传动中,在预紧力相同的条件下,V带比平带能传递较大的功率,是因为V带__3__.(1)强度高 (2)尺寸小 (3)有楔形增压作用 (4)没有接头2) 带传动中,若小带轮为主动轮,则带的最大应力发生在带__1__处(1)进入主动轮 (2)进入从动轮 (3)退出主动轮(4)退出从动轮3) 带传动正常工作时不能保证准确的传动比是因为__4__.(1)带的材料不符合虎克定律 (2)带容易变形和磨损 (3)带在带轮上打滑 (4)带的弹性滑动4)带传动打滑总是__1__.(1)在小轮上先开始 (2)在大轮上先开始 (3)在两轮上同时开始5) V带传动设计中,限制小带轮的最小直径主要是为了_2___.(1)使结构紧凑 (2)限制弯曲应力(3)保证带和带轮接触面间有足够摩擦力 (4)限制小带轮上的包角6) 带传动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是带的__3__。

带传动

带传动

本章提示:带传动是由两个带轮和一根紧绕在两轮上的传动带组成,靠带与带轮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一种挠性摩擦传动。

主要内容是带传动的类型、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带传动的受力情况、带的应力、弹性滑动和打滑,以及V带传动的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等。

基本要求:1)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合;2)熟悉普通V带的结构及其标准、V带传动的张紧方法和装置;3)掌握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受力情况、弹性滑动及打滑等基本理论、V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4)了解柔韧体摩擦的欧拉公式,带的应力及其变化规律;5)学会V带传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5.1 概述带传动是利用张紧在带轮上的传动带与带轮的摩擦或啮合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

带传动通常是由主动轮1、从动轮2和张紧在两轮上的环形带3所组成。

根据传动原理不同,带传动可分为摩擦传动型(图5.1)和啮合传动型(图5.2)两大类。

1. 摩擦传动型摩擦传动型是利用传动带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传递运动和动力。

摩擦型带传动中,根据挠性带截面形状不同,可分为:(1) 普通平带传动(如图5.3(a))平带传动中带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工作时带的内面是工作面,与圆柱形带轮工作面接触,属于平面摩擦传动2) V带传动(如图5.3(b))V带传动中带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工作时带的两侧面是工作面,与带轮的环槽侧面接触,属于楔面摩擦传动。

在相同的带张紧程度下,V带传动的摩擦力要比平带传动约大70%,其承载能力因而比平带传动高。

在一般的机械传动中,V带传动现已取代了平带传动而成为常用的带传动装置。

3) 多楔带传动(如图5.3(c))多楔带传动中带的截面形状为多楔形,多楔带是以平带为基体、内表面具有若干等距纵向V 形楔的环形传动带,其工作面为楔的侧面,它具有平带的柔软、V带摩擦力大的特点。

(4) 圆带传动(如图5.3(d))圆带传动中带的截面形状为圆形,圆形带有圆皮带、圆绳带、圆锦纶带等,其传动能力小,主要用于v<15m/s ,i=0.5~3 的小功率传动,如仪器和家用器械中。

汽车机械基础 带传动

汽车机械基础 带传动

图10-23 双排滚子链结构
三、链传动的失效形式
1)链板的疲劳破坏。 2)链条铰链的磨损。 3)销轴与套筒的胶合。 4)链条的拉断。
四、链传动的润滑
链传动润滑剂常选用L-AN32、L-AN46、L-AN68全损耗系统用油。
五、链传动的布置
链传动布置要考虑的原则: 1)两链轮轴线应平行,两链轮端面应位于同一铅垂平面内。 2)应使链条紧边在上,松边在下,以免垂度过大时,干扰链与轮齿的正常啮合。
一、传动带的结构和型号 2.汽车V带
汽车V带是标准件,根据公称顶宽分为AV10、AV13、AV15、AV17、 AV22等五种型号,AV后面的数字表示顶宽的大小,单位为mm。
汽车V带的标记内容由:型号、有效长度公称值、标准号三部分 组成。如表示AV13汽车V带,有效长度公称值为1000mm,其标记为 AV13×1000 GB/T12732—1996
带传动的使用与维护
正确使用和维护是保证带传动能正常工作和延长 其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1)安装时,两带轮轴线应处于同一平面内,以 免带被扭曲而使其侧面过早磨损。 2)带的根数较多时,其长度不能相差太大,以 免受力不均。
3)V带在带轮轮槽中的位置要正确,过高 过低都不利于带的正常工作。 4)带传动应设防护罩,这样既可保护人身 安全,又可防止腐蚀和阳光的暴晒。 5)新旧带不能混合使用,且要定期检查, 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所有的带。
图10-25 链传动的布置方式 a)垂直布置 b)倾斜布置 c)水平布置
六、链传动的张紧 1)通过调整链轮中心距来张紧链条。 2)采用张紧轮张紧,张紧轮常设在链条 松边的内侧或外侧。 3)拆除1~2个链节,缩短链长,使链张紧。
小 结
本章要求掌握: 1、带传动的组成、特点与类型。 2、V带与带轮。 3、V带的受力分析、弹性滑动、失效形式。 4、V带和弹性滑动与打滑。 5、带传动的张紧、使用与维护。

第4章 带传动

第4章 带传动

第四章带传动重要基本概念1.失效形式和设计准则失效形式:打滑、疲劳破坏。

设计准则:保证带传动不打滑,使带具有足够的疲劳寿命。

2.确定小带轮直径考虑哪些因素(1) 最小带轮直径,满足d1≥d d min,使弯曲应力不至于过大;(2) 带速,满足 5 ≤v ≤ 25 m/s;(3) 传动比误差,带轮直径取标准值,使实际传动比与要求的传动比误差不超过3~5%;120;(4) 使小带轮包角≥(5) 传动所占空间大小。

3.V带传动在由多种传动组成的传动系中的布置位置带传动不适合低速传动。

在由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等组成的传动系统中,应将带传动布置在高速级。

若放在低速级,因为传递的圆周力大,会使带的根数很多,结构大,轴的长度增加,刚度不好,各根带受力不均等。

另外,V带传动应尽量水平布置,并将紧边布置在下边,将松边布置在上边。

这样,松边的下垂对带轮包角有利,不降低承载能力。

4.带传动的张紧的目的,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的布置要求张紧的目的:调整初拉力。

采用张紧轮张紧时,张紧轮布置在松边,靠近大轮,从里向外张。

因为放在松边张紧力小;靠近大轮对小轮包角影响较小;从里向外是避免双向弯曲,不改变带中应力的循环特性。

精选例题与解析例4-1已知:V带传递的实际功率P = kW,带速v=10m/s,紧边拉力是松边拉力的两倍,试求有效圆周力F e 、紧边拉力F 1和初拉力F 0。

解题注意要点:这是正常工作条件下的受力计算,不能应用欧拉公式;解:根据:v F P e ⋅= 得到: 750107500===v P F e N 联立: ⎩⎨⎧==-=21212750F F F F F e 解得:7502=F N , 15001=F N 11252/75015002/10=-=-=e F F F N例4-2 设V 带所能传递的最大功率P = 5 kW ,已知主动轮直径1d d = 140mm ,转速n 1= 1460 r/min ,包角︒=1401α,带与带轮间的当量摩擦系数5.0=v f ,试求最大有效圆周力e F 和紧边拉力1F 。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_

机械设计课后习题答案_

4-1 已知一普通V 带传动传递的功率P =8KW ,带速v =15m/s ,紧边与松边拉力之比为3:1,求该带传动的有效拉力Fe 和紧边拉力F1。

解:∵ 1000V Fe P ⋅= ∴N V P Fe 33.5331580001000===∵ F F F F F f e ∆=-==21 ∴ N Fe F 800231==4-2有一电动机驱动的普通V 带传动,单班制工作,主动轮转速n 1=1 460r/min ,中心距a 约为370mm , d d 1=140mm , d d 2=400mm ,中等冲击,轻微振动,用三根B 型普通V 带传动,初拉力按规定给定,试求该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

解题要点: (1)根据题意可知传动比 857.2140/400/12===d d d d i带长 0212120/)(25.0)(5.02a d d d d a L d d d d d -+++=π()()[]9.1633370/14040025.01404005.037022=-⨯++⨯+⨯=π mm实际选用标准长度` L d =1600mm小带轮包角 ()()παα/180180121︒⨯--︒=d d d d()()︒=⨯︒⨯--︒=74.13937014.3/180140400180根据带传动工作条件,查表可得工作情况系数K A =1.1; 查表可得单根普通B 型V 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 0=2.83kW; 查表可得单根普通B 型V 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 0=0.46kW; 查表可得包角系数89.0=a K ; 查表可得长度系数92.0=L K 。

(2)根据])/[(00L a A K K P P P K z ∆+=,可得该带传动所能传递的功率为[]kWK K K P P z P AL a 347.71.1/92.089.0)46.083.2(3/)(00=⨯⨯+⨯=∆+=5.2 滚子链的标记“10A-2-100 GB1243-1997”的含义是什么?答:该滚子链为节距为15.875mm的A系列、双排、100节的滚子链,标准号为GB1243-199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上述实验条件下单根V带传递的功率为
cL0 7200vt
1 V ) e 1000 cL0 Eh qv 2 1 V (11.1 ) A(1 ) 7200vt d d 1 A e 1000 P0 ([ ] b1 c ) A(1
Fe max
1 1 e 1 2 F0 ( ) 2 F0 ( e ) 1 e 1 1 e
1 e 1 e ) Fe max 2 F0 ( ) 2 F0 ( 1 e 1 1 e 影响因素分析: 1
1. Fo : 适当Fo 2. 包角: 包角越大承载能力越好,设计时要求小带轮 的包角≥1200(900) 3. u : u越大,Femax越大,u与带、带轮的材料和表面状 况、工作环境等有关
二、主要类型与应用
a.平带传动——最简单,价格较便宜,适合于中心距a较大 的情况或高速场合 b.V 带 传动——三角带,结构简单,且多已标准化应用最 广 c.多楔带传动——平带和V 带优点,适于传递功率较大要 求结构紧凑场合 d.同步带传动——啮合传动,高速、高精度,适于高精度 仪器装置中,带比较薄,比较轻。但制 造安装精度高、成本高 。
—包角(rad)一般为小轮包角
F1 e F1 F2 e F2
柔性体的欧拉公式
dd 2 dd1 1 180 60(57.30 ) a
d a1、d a 2两轮轮槽的基准直径
有效拉力Fe = F1—F2 =F1(1-1/eua)
带传动的最大有效圆周力(临界值(不打滑时))
§4—6
其他带传动简介
1.同步带传动 2.高速带传动
传递极限圆周力:
Fe F1 (1
1 1 ) 1 A(1 ) e e
传递的临界功率: P
FeV 1 V 1 A(1 ) (kw) 1000 e 1000
单根V带在不打滑的前提下所能传递的功率为P0 : 1 V P0 ([ ] b1 c ) A(1 ) e 1000 许用应力 的确定
单根带传递的许用功率P0与带的长度、带轮直径、型号、带 的速度等有关 上述实验条件单根带传递的功率P0见表5-6、表5-7
二、设计数据及内容
已知: P,n1,n2

i ,传动布置要求(中心距a),工作条件
要求: 带:型号,根数,长度 轮:Dmin,结构,尺寸 中心距(a) 轴压力Q等
三、设计步骤与方法
zF 0
V、 5~25
F0 适当
a 适当
zF 0 Q Q zF 0 zF 0
1
§4—4 带轮结构设计
一、设计要求
重量轻,结构工艺性好,无过大的铸造内应力、质 量分布均匀,高速时要经动平衡,轮槽表面要经过精细 加工(表面粗糙度一般为1.6),以减轻带的磨损。各 轮槽尺寸与角度要有一定的精度,以使载荷分布较均匀。
理论传动比:
n1 d d 2 i理 n2 d d 1
§4—3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一、失效形式、设计准则与设计计算 失效形式 1)打滑;2)带的疲劳破坏 另外:磨损静态拉断等 设计准则:保证带在不打滑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寿命 由疲劳强度条件:
1 [ ] b1 c
一般来说:带传动的功率P≤40KW,v=5~25m/s,传动比i≤7(常 用i≤5)
三、V带类型、特点和结构 1、V带类型
类型:普通V带、窄V带、联组V带、齿形V带、表5-1 普通V带:Y、Z、A、B、C、D、E 。截面尺寸依次增加
窄V带:SPZ、SPA、SPB、SPC
V带截面尺寸表5-2
参数: 中性层(节面):带上长度不变的层 节线:带上长度保持不变的周线。 基准长度Ld(公称长度):带沿节线的长度,已标准化, 见表5-4 带轮基准直径D:为标准系列,按GB/T13575.1-1992规 定(p132) 标注:例 A 2240——A型带 公称长度 Ld=2240mm

2 (d d1 d d 2 ) (d d 2 d d1 ) 2 4a0
c) 按表5-4定相近的基准长度Ld
d) 由节线长度Ld求实际中心距
a a0
Ld Ld 2
e) 考虑到中心距调整、补偿初拉力F0,中心距a应有一个范围
(a 0.015Ld ) a (a 0.03Ld )
⑤验算小轮包角 d d 2 d d1 1 180 60(57.3) a
1 120(90)
2)加张紧轮
不满足措施: 1)a↑
⑥计算带的根数Z
Pca Z ( P0 P0 ) K K L
△p0:i≠1时传递功率的增量,表5-9;表5-10 Ka:按小轮包角查得的包角系数,表5-11
二、带轮材料
铸铁、铸钢——钢板冲压件 铸铝或塑料
§4—5 带的张紧与维护
一、带的张紧方法
定期张紧法,加张紧轮法 张紧轮位置:V带常布置在内侧,并尽量远离主动 带轮, 平带为增大包角靠近小带轮从动边内侧
二、带的维护
①安装时不能硬撬(应先缩小a或顺转盘上) ②带禁止与矿物油、酸、碱等介质接触,以免腐蚀带, 不能曝晒 ③不能新旧带混用(多根带时),以免载荷分布不匀 ④防护罩 ⑤定期张紧 ⑥安装时两轮槽应对准,处于同一平面
窄V带结构 承载层材料:合成纤维绳或钢丝绳 当与V带宽度相同时,其高度约是V带的1.3倍
应用于大功率且结构要求紧凑的场合
§4—2 带传动的工作情况分析
一、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1)紧边拉力和松边拉力关系
F0 F0 1 2
F0 F0
工作前 :两边初拉力Fo=Fo 工作时:两边拉力变化: ①紧力 Fo→F1;②松边Fo→F2
2、带传动中的应力分析 2
1. 离心应力
qV C FC / A A
小带轮为主动轮时,最大应力发生 在小带轮的紧边入口处b 小带轮为主动轮时,最小应力发生 在大带轮的松边入口处e
紧边 1 F1 / A 2. 拉应力 松边 2 F2 / A 2ha 3. 弯曲应力 b E dd
F1—F2 = 摩擦力总和Ff = 有效拉力Fe(传递的圆周力) 设带的总长度不变,且弹性模量为常数 F1—Fo = Fo—F2 所以: 紧边拉力 F1=Fo + Fe/2 松边拉力 F2=Fo—Fe/2 结论:带工作时两边的拉力大小取决于初拉力和有效拉力
二、带传动的最大有效圆周拉力及其影响
当带有打滑趋势时: 摩擦力达到极限值, 带的有效拉力也达到最大值。 紧边拉力 F1和松边拉力F2 的关系:ha、 a见表来自-3 db22
e d
c 1 b1
主动
从动
b
c
a f
2
max
1
3、弹性滑动与打滑 为固有现象 由于带的伸长与弹性模量有关,因此弹性模量大,滑动 小,在接触弧的动弧上(离开带轮的一侧)。 弹性滑动后果 1)从动轮的圆周速度v2小于主动轮的圆周速度v1 2)降低了传动效率 3)引起带的磨损和带的温升,降低带的寿命
V太大: 离心力太大,带与轮的正压力减小,摩擦力↓,
传递载荷能力↓
④求中心距a和带的基准长度Ld
a) 初选a0 。太小,应力循环次数多,包角小;太大,带跳动
0.55(d d1 d d 2 ) a 2(d d 1 d d 2 )
b) 由a0定计算带长度(开口传动) Ld 2a0
KL:长度系数,表5-12
Pca Z 10 ( P0 P0 ) K K L
3~7根较好
⑦确定带的初拉力F0(单根带)
Pca 2.5 K F0 500 ( ) q V 2 VZ K
⑧求带作用于轴的压力Q 1 Q 2 F0 Z sin 2
评价——
1
Z >120° 3~7
V1 V2 称滑动率(滑动系数) V1 nd d V V n d n2 d d 2 1 2 1 d1 1 2 d 2 1 d 2 V1 n1d d 1 n1d d 1 i d d1
滑动率一般为0.01~0.02 实际传动比:
d d2 n1 i n2 d d 1 (1 ) d d 1n1 n2 (1 ) dd 2
第4章 带传动
§4—1 概述
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传动原理——以张紧在至少两轮上带作为中间挠性件, 靠带与轮接触面间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运动与动 力 2、优点:1)有过载保护作用 2)有缓冲吸振作用 3) 运行平稳噪音小 4)适于远距离传动 (amax=15m) 5)制造、安装精度要求不高 缺点:1)有弹性滑动使传动比i不恒定 2)张紧力较 大(与啮合传动相比)轴上压力较大 3)结构 尺寸较大、不紧凑 4)打滑,使带寿命较短 5) 带与带轮间会产生摩擦放电现象,不适宜高温、 易燃、易爆的场合。
☆弹性滑动:由于带的弹性变形而引起的滑动,不可避免,
☆打滑:传递的功率增大时,如果带的有效拉力达到最大
值,带开始沿带轮滑动,可以避免 打滑后果 1)带的运动不稳定,不能正常工作 2)带严重磨损并很快失效 现象:刺耳的噪声并严重发热 弹性滑动与打滑的区别
滑动率
V1 V V2 V1 V2
2、V带特点
工作面:两侧面,与轮槽底部有间隔
楔角:400,小带轮槽角320、340、360、380
传递的功率比平带大

sin

2

cos

2
3、V带结构 普通V带结构 承载层材料:胶帘布或胶绳芯
胶帘布:制造方便、抗拉强度高,应用较广 胶绳芯:柔韧性好、抗弯强度高,应用转速高、带轮 直径小的场合

m
N
C
C常数,取决于带的材料和结构
V带m=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