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您选择紫砂壶泥料.
[紫砂泥料]如何辨别紫砂泥
![[紫砂泥料]如何辨别紫砂泥](https://img.taocdn.com/s3/m/c5303c3228ea81c759f5789e.png)
[紫砂泥料]如何辨别紫砂泥好的泥料基本上离不开光彩柔和,质感强烈,层次分明,泡养温润这些特点。
分辨泥料只有个窍门多看多学习。
绿泥,黑泥,光彩鲜艳的泥料,这些大多都是化料泥。
必需说明的两点是:捂灰壶略看上去也是玄色的,但它不是化料泥,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工艺。
第二点:一厂早期的墨绿泥加了氧化钴,但却长短常好的泥料,具有很高的赏识性,同时价格也非常的昂贵。
题目一:段泥就是团泥。
题目二:朱泥有良多花哨的名字,梨皮朱泥、水纹朱泥、大红袍、小红袍、黄朱泥、黑朱泥、红芯朱泥等等。
这些对朱泥的称谓以前根本就没有。
这些朱泥都是现代对朱泥调配或加工后的产物,有的是纯朱泥加入石黄,有的是加铁红粉,有的是加化学原料,有的在壶表制作效果,而每一种效果就取一个好听的名字,也许是为了区别,但这样很轻易让壶友搅浑对朱泥的概念,把简朴的事情复杂化。
假如要把事情简朴化,仅仅需要把朱泥分为几种: 第一种:原矿朱泥。
产于黄龙山的原矿朱泥,不添加任何化料,也不掺合其它泥料进行调配。
(本人推荐这种朱泥,首先是健康,其次是泥料特性显著,较为不乱) 第二种:老朱泥。
老朱泥就是经由一段陈腐时间的朱泥,具有原矿朱泥具有的一切特征,区别仅仅在于成壶的观感略有不同,而不是泡茶会更醇香。
关于陈腐的时间有一个公道的期限,并不是越久越好。
第三种:赵庄小红泥。
赵庄小红泥是以前练泥人对产于赵庄的朱泥的一种称谓。
其特性和原矿朱泥略有区别,区别在于它的收缩率小于原矿朱泥。
第四种:调配朱泥。
把一切花哨名字的朱泥归于此类,等将来对前三种泥料有一定的了解,再来研究这些有这好听名字的朱泥,这样会简朴得多。
朱泥的盲区: 1.明清朱泥与现代朱泥的区别古代的朱泥与现代的朱泥所开采的矿源是一样的,它们在地壳几千年才形成,因此一百多年前的朱泥没理由优于现在开采出来的朱泥。
明清朱泥优于现代朱泥的仅是它更具有历史意义而已。
(这个观点有待本人继承考证~) 2.无朱不皱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看过明清朱泥我们就会发现这个观点站不住脚。
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

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导语:在中国传统茶文化中,紫砂壶被誉为是最适合泡制茶叶的器具之一。
由于紫砂壶内壁含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能够改善茶水的口感和质地。
然而,在市场上各种不同类型的紫砂壶琳琅满目,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成为茶爱好者们的难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选择适合泡茶的紫砂壶,以帮助大家在茶道上探索更高境界。
一、了解紫砂壶的特点紫砂壶是使用特殊黏土制作而成的茶具,历史悠久,制作复杂而独特。
紫砂壶通常以泥料的色泽、质地、手感、声音等特点进行鉴别。
优质的紫砂壶泥料色泽纯正,质地细腻,手感光滑,烧制过程中有清脆的声音。
此外,紫砂壶还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
细腻的壶身和壶盖能够保存茶香和茶汤的温度,保证茶叶的原汁原味。
二、选择合适的壶型和容量选择紫砂壶的壶型和容量需要根据个人的喜好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考虑。
壶型对于茶叶的冲泡效果和茶汤的口感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来说,壶身较矮胖的紫砂壶适合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大叶茶,壶身较高瘦的紫砂壶适合冲泡绿茶、红茶等小叶茶。
此外,选择容量适中的紫砂壶能够对茶叶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避免稀释茶汤或者浸泡茶叶过长时间。
三、考虑壶嘴和滤网设计壶嘴和滤网是紫砂壶冲泡的关键部分。
壶嘴的设计一般分为直口和弯口两种,直口设计更加适合快速冲泡,弯口设计则适合慢慢冲泡。
选择紫砂壶时需要考虑自己的冲泡习惯,选择合适的壶嘴设计。
滤网的设计则能够帮助过滤掉茶叶渣滓,保证茶汤的清澈。
一般来说,滤网较密的紫砂壶能够过滤得更精准,滤网较疏松的紫砂壶则能够保持茶汤的浓郁口感。
四、尝试不同的矿物质含量紫砂壶制作时所用的泥料中含有不同的矿物质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对茶汤的味道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含铁较高的紫砂壶能够增添茶汤的滋味和口感,口感更加醇厚;而含锌、锰等元素较多的紫砂壶能够使茶汤更具香气和口感。
选择紫砂壶时可以尝试不同的矿物质含量,感受不同的茶汤风味。
五、注意壶身的修饰和纹理优质的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会对壶身进行一定的修饰和雕刻,以增加壶的美观性和触觉感受。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是一种把茶叶装入其中品茶的传统工艺器具,它需要搭配
不同性质的泥料才能烧出所需的质地和外形。
常用的紫砂壶泥料有:
1、徐州紫砂壶,主要由碳酸钙、珊瑚砂、黑泥煤等材料制成,泥
料呈灰色,质地细腻,并且具有少量蠕变的特性。
2、眉山紫砂壶,由碳酸钙、花瓣等材料组成,具有淡灰色的泥料,使用它可以烧制出更加柔软和弹性的质感。
3、浙江紫砂壶,泥料以黑泥煤,浙江火炉石和珊瑚砂组成,是一
种古老的泥料,它具有密度大、延展性强的特点,可以烧制出更加漂
亮的外形。
4、湖南紫砂壶,它的主要原料是砂岩、珊瑚砂、浙江火炉石等,
泥料呈现深灰色,质地细腻,具有落重的特点,可以烧制出华丽的纹理。
5、陕西紫砂壶,由碳酸钠、浙江火炉石等材料制成,泥料色泽偏黑,口感较干,具有抗蠕变、抗温性好的特点,可以烧制出坚实细腻
的壶体。
6、江西紫砂壶,以萤石、珊瑚砂、浙江火炉石等原料组成,外表
呈黑、红两色相间的泥料,可以烧制出更加光滑的外观,延展性亦更高。
7、大山紫砂壶,主要由碳酸钙、珊瑚砂、浙江火炉石等原料组成,包裹在壶体外表上呈淡灰色,可以烧制出更加强硬的质地和更加精致
的外形。
这7种泥料都是常用的紫砂壶泥料,由于每种泥料性质不同,可
以烧制出不同的效果,因此紫砂壶雕刻艺术家会根据不同作品的表现
要求选用不同泥料,以追求完美的创作效果。
紫沙泥料及其适茶性

紫沙泥料及其适茶性1.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本山绿泥【泥料简介】本山绿泥,所制壶品质感朴拙,砂质细腻而富有颗粒美感。
壶品光彩米黄泛青,泡养后逐步转为温润的亮色,包浆感好而易于泡养,发幽然青光。
产于黄龙山矿脉,是紫砂泥中的夹脂,故有“泥中泥”之称。
产量未几,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
原矿光彩为青灰泛绿,成片岩状或粉末状,以手拿之即会沾染上原矿粉末颜色。
也常作为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4%【冲泡建议】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红茶,绿茶等2.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底槽青【泥料简介】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
因为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200度/ 收缩比:约11%【冲泡建议】普洱茶各种系列,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龙井,花茶,碧螺春,红茶,绿茶等3.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紫泥【泥料简介】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松散器身显著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地址: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烧成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建议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等。
4. 泥料:优质黄龙山原矿朱泥【泥料简介】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水色温润度中等;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壶身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人风韵令爱壶人神醉。
以之冲茗之茶汤明亮活泼、快意果决、易展扬香而聚甘柔甜。
本原矿因为泥性较重,故较不易成砂,需采自嫩泥矿中较坚硬的部份(年代较久,且成陶后色调较红艳,古称“石骨”),再经敝古陶研究所繁复全手工的练制程序后,始能成陶!窑温:约1065~1100度C。
教您选择紫砂壶泥料全解

教您正确选择紫砂壶泥料1《细黑星紫砂》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2、《铁星泥》铁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深紫茄色、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深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1200度C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3、《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4、《甲子年紫砂》甲子年紫砂,为1984年在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非常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矿物含量丰富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紫砂泥料——精选推荐

紫砂泥料紫砂泥料⼀,当地⼀般把陶⼟分为⽩泥、甲泥、和嫩泥三⼤类。
1)⽩泥是⼀种灰⽩⾊为主颜⾊单存的粉砂质铝⼟质粘⼟;⽩泥:呈⽩⾊,微泛绿,成陶后呈⽩⾊,出产于宜兴⼤潮⼭(伏东),原为⽇⽤陶所⽤原料,取其精细之泥为基料,加⼊⾦属氧化物后制成各种⾊泥。
2)甲泥是⼀种以紫⾊为主的杂⾊粉砂质粘⼟(通称页岩),未经风化,⼜叫⽯⾻,材质硬、脆、精;3)嫩泥则是⼀种以⼟黄⾊、灰⽩⾊为主的杂⾊粘⼟,材质软、嫩、细。
《阳羡茗壶系》记述:“嫩坭出赵庄⼭,以和⼀切⾊⼟乃粘埴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
嫩泥呈砖红⾊,原为⽇⽤陶所⽤原料,掺⼊紫砂泥中增加可塑性和降低烧结温度,如取其精细之泥可作辅助原料。
宜兴陶都所产的各种天然陶⼟,不论是甲泥或嫩泥,都含有多量的氧化铁。
含量多的约在百分之⼋以上,含量少的也在百分之⼆左右。
⼜因各种甲泥和嫩泥含铁量多寡不同,泥料经过适当⽐率调配,再⽤不同性质的⽕焰烧可以呈现颜⾊深浅不⼀的⿊、褐、⾚、紫、黄、绿等多种颜⾊。
这就是紫砂壶呈现各种瑰丽⾊泽的原因。
⼆,宜兴紫砂陶所⽤的原料,包括紫泥、绿泥及红泥三种,统称紫砂泥。
紫砂矿⼟产于宜兴丁蜀镇黄龙⼭,任墅西⾹⼭附近和伏东⼀带,呈结晶状,⽽被玻璃相少,具有教⾼的强度、抗热震性和透⽓性。
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因此赋予了紫砂茗壶⼿⼯成型、拍、压、塑、镂、刻等多种⼯艺⼿法。
紫砂矿⼟俗称"⽣泥",形似块状岩⽯,矿⼟开采后须经数年露天堆放,风霜⾬雪,待其风化,松散成⼩颗粒⽅可开始加⼯使⽤。
紫砂矿⼟⼤约要开采千吨陶⼟⽅能得1吨左右紫砂泥,须经⼈⼯精选,剔除矿⼟中的⽼块、夹⽯、废⼟和较明显的含硫、含铁物质,然后由矿⼟机械粉碎呈粉末状,并视产品的⼤⼩再选⽤适当的筛孔过筛(筛孔有60⽬、40⽬、32⽬和24⽬),加⽔练成块状,经⼈⼯锤炼或真空炼泥机压炼,排除泥中空⽓,放置数⽉⽅可成为供制坯⽤的熟泥。
1)紫泥是甲泥矿层的⼀个夹层,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般在⼏⼗公分到⼀公尺左右,稳定性差,原料外观颜⾊呈紫⾊、紫红⾊,并带有浅绿⾊斑点,烧后外观颜⾊则呈紫⾊、紫棕⾊、紫⿊⾊。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分为三大类:高岭土、珍珠泥和矿物土。
高岭土是以苏州市泰州市的澄泥作为原材料,经过大量的烧制,再
用传统的技术和工艺进行过滤,选取出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表里平衡的
适合陶瓷制作的高岭土.高岭土具有极好的导水性、透气性和回弹性,
能够让做陶件时体质轻盈,器形保持完整。
珍珠泥是以高岭土为原材料,结合白灰粉、风化石粉、红灰粉等,经过精心搅拌、慢火烧制而成,具有良好的烧成性以及烧后细腻结构
特点,上色时颜色也特别鲜艳明亮,形成一种“珍珠质感”。
矿物土是以各地的陶土经过淬火烧制而成,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
和抗渗性,是制作紫砂壶的重要泥料,也是现代紫砂壶制作的主要材料,闻名天下。
矿物土的烧后质地较细腻,表面光滑,有效地抑制了
传统的釉面的流失,因此紫砂壶烧制出来的外观特别美观,且烧制后
的紫砂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抗磨性,极受欢迎。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

紫砂壶泥料的种类紫砂壶泥料是制作传统紫砂壶的重要材料,其种类多样,每一种都有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下面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紫砂壶泥料。
1. 青紫泥:青紫泥,色泽呈深紫色,质地与细腻,具有较高的收缩率。
此种壶泥烧成后,具有光洁度高、不吸水的特点,因此适用于制作装饰性较强的紫砂壶。
青紫泥的产地主要是江苏省宜兴市。
2. 红泥:红泥色泽鲜艳,随着烧制时间的增长,颜色会变深。
红泥的特点是含有较高的铁氧化物,因此烧成后具有一定的质地和韧性。
红泥的产地包括江苏、安徽和湖南等地,其中安徽歙县的红泥较为著名。
3. 朱泥:朱泥是一种较为珍贵的紫砂壶泥料,色泽鲜艳红亮,质地细腻。
制作朱泥壶需要炼制数十种不同比例的泥料,烧成后的朱泥壶具有光亮的表面和较高的密度,令人爱不释手。
朱泥主要产于江苏宜兴的阳羡镇。
4. 紫泥:紫泥是紫砂壶泥料中最常见的一类,颜色呈深紫或棕紫色,富含铁、锰等矿物质,因此烧制后的壶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透气性。
紫泥被广泛应用于茶艺场合中,因其能与茶液相互交融,使茶汤更加香醇。
5. 黄泥:黄泥,顾名思义,色泽呈黄色,是一种比较软化合态的壶泥。
黄泥的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进行多次炼制、干燥等繁琐的过程。
烧制后的黄泥壶具有较高的密度和柔软的手感,广受紫砂壶爱好者的喜爱。
以上所介绍的只是紫砂壶泥料的几种常见类型,实际上还存在其他种类的泥料,如黑紫泥、绿泥等。
每一种泥料都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取决于制作壶的需求和个人喜好。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的代表,其制作过程需要借助优质的泥料,才能制作出精美的紫砂壶。
因此,在选择紫砂壶时,了解不同泥料的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您正确选择紫砂壶泥料1《细黑星紫砂》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 -2、《铁星泥》铁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深紫茄色、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深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1200度C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3、《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4、《甲子年紫砂》甲子年紫砂,为1984年在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非常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矿物含量丰富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5、《黄龙山石黄》黄龙山石黄,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收缩比:约18%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6、《紫皂青》紫皂青,为原矿紫砂,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娇艳,呈紫红色,为稀有泥料,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7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7、《清水泥》清水泥,为原矿紫砂,赤铁矿、云母多早期较常见的泥料,被广泛使用,俗称"红紫砂"成色温和高 2雅玩家倍赏。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泥性:容易掌握,稳定性高,成型容易,泡茶好喝。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8、《墨绿泥》紫砂泥色配比之一。
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钴、氧化锰,加入本山绿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
经烧成后,呈深绿色至墨绿色,是人工配制为数不多的紫砂色泥之一。
墨绿泥呈色的深浅,随氧化钴、氧化锰加入量的多少而定。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5%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9、《赵庄山朱泥》(学名):石黄嫩泥石黄嫩泥是从宜兴市丁山赵庄山石黄嫩泥矿中精选出来的嫩泥原料,内含二氧化硅、石英等多种特殊天然矿物成份. -10、紫砂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 -11、《红泥》红泥在早期是最常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红泥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
养壶者之最 3爱。
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鋉数日则如朱泥,赞不绝口!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00度C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12、《缎泥》缎泥,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为江苏宜兴黄龙山.本山绿泥原矿提练而成;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器材。
泡茶好喝,赞不绝口!早期泥料调配跟早期窑炉所升温度较低温,在一般缎泥产品会"吐黑";近期来所用窑炉为高温窑,所烧成之缎泥壶,可轻易提升至所须温度,而真正达到较高的结晶,绝不吐黑!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窑温:约1150度C /收缩比:约13%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13、《紫茄泥》紫茄泥,紫茄色泽温润讨喜,泥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铁量高,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
-窑温:约1150-1200度C /收缩比:约12%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14、《拼紫泥》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调配而成,简称"拼紫泥"也称调和泥为较常用的紫砂泥料,烧成呈棕色,在市场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泥性:稳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结构紧密,可广泛利用,成型容易。
-窑温:约1150~1200度C /收缩比:约11%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15、《兰山朱泥又称小红泥》由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泥质较多,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市洑东乡 -窑温:约1080度C /收缩比:约20-28%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16、《大红袍》 -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
含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宜兴市洑东乡西面 -窑温:约1040度C /收缩比:约45-55% -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 -紫砂壶泥料的好坏紫砂壶鉴别中泥料的鉴别,只是一种习惯说法,其本意是指对壶胎颜色和质地进行评价。
大部分紫砂器都是不施釉的,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壶胎的颜色和质地,根据壶胎颜色的质地的特点是,也可以间接地判断了制坯时所用泥料的特点。
在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其所有泥料并不相同,这在各时 5期的紫砂器中有明显特点。
《阳羡紫砂壶图考》对此有详明的记述,可资参考,现摘录于下:历考所睹诸传器,宜兴土以紫色者最夥,朱色次之,白者又次之,盖自大彬而后,嬗递至道光间,潘壶、伍壶凡紫砂壶名家紫白泥、黄泥胎骨之坚硬与紫砂无异,唯温透明则不如也。
雍乾之世砂传器,无不质美色佳者。
朱泥壶则自明季以迄乾嘉均甚质美,道光而后虽制作极工,泥质已不如前,非淡则微黄,且欠坚润,白泥则色桔而黝,佳者更为罕见,是故后之作者,纵有精工亦为土质所限矣。
"由明以迄清初,凡紫砂制者,胎骨硬而坚,色润而光和。
红泥所制者,胎骨虽不如紫砂之坚,温润透明则一也。
至紫砂制者,胎骨仍属坚硬,而温润透明已逊。
至朱泥所制者,胎骨松而不结,色枯而不泽,每以釉作皮,使其光腻,已非本质之美矣。
降及嘉道,紫砂壶胎骨之坚仍可比美清初,唯透明温润殊为逊色。
白泥亦腹如是。
独朱泥制作者胎骨坚硬胜于雍乾制器,而略逊于明,且与清初相较,色仍温润,仅透明不如耳。
递至咸同光宣,紫砂制器胎骨之坚与嘉道制器相伯仲,惟色泽枯燥未脱砂土之气。
白泥所制者亦同。
朱泥壶则胎骨乾而色寡。
这些记载,对我们了解不同时代紫砂壶的胎骨,肌理效果、颜色很有帮助。
大体上说,明代紫砂壶普遍泥料质感较粗,且多含砂,触摸壶体手感皆平滑整齐,硬朗温润,轻叩之发出沉闷的木击声音,壶表面有自发的黯然之光,色泽多为紫褐色。
清代紫砂泥料的质地普遍很好,原因是对紫砂料的加工远较明代精细。
清初泥料有含砂与不含砂之分,含砂者有粗犷之感,不含砂者显得细腻,烧成之后似若玉石,抚摸壶表细滑坚润,紫砂色泽深紫,品质优良。
清代嘉庆道光朝以后,泥料加工仍然很精细,但制品色泽有干枯之感。
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其制成紫砂成品泥具有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烧成收缩率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而成为举世名陶。
其良好的结合性和稳定的可塑性,也赋予了紫砂茗壶手工成型、拍、压、括、塑、镂、刻等多种工艺手法。
紫砂矿土包括紫泥、本山 6绿泥、红泥等几大类。
紫泥类:底槽清泥:位于矿层下部,色偏紫,十分稀少,泥质细腻纯正。
烧结后呈紫红色,烧成范围宽,在1200摄氏度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矿层较厚,色紫微泛红,泥质纯正,产量较多。
烧结后呈棕红色,烧成范围广,在1180摄氏度左右,质坚细腻光润、收缩率为10%左右。
段泥,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
本山绿泥和紫泥都是紫砂的原矿。
共生的意义是自然形成,而且两种泥性质一致,段泥原矿目前非常稀贵,现在宜兴制壶人开始用本山绿泥加紫泥来人工调配,形成非自然段泥料。
段泥料优质的特征是紫泥颗粒不是很明显。
在本山绿泥里似乎只起了改变其颜色的作用。
有层次,象玉石。
段泥烧不出本山绿色,本山绿泥烧出是很娇嫩的一种纯纯的黄颜色。
段泥用于烧制陶罐行业。
朱泥是属于紫砂红泥中的一种泥,朱泥是红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为红泥、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又称"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顽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
目前朱泥矿是明显减少了。
但有一原则不变,只要有红泥,朱泥则不灭。
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红、红中略带紫.至于优劣问题就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来判断了。
养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浆"的速度以及"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