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紫砂泥料种类大全

合集下载

一篇文章带你读懂紫砂红泥、朱泥、大红袍、降坡红泥

一篇文章带你读懂紫砂红泥、朱泥、大红袍、降坡红泥

一篇文章带你读懂紫砂红泥、朱泥、大红袍、降坡红泥红泥是紫砂泥料中重要的一类,总体上看,红泥是以烧成后的呈色命名的一个大类,具体到矿料外观有多种红、黄色调。

按照矿料的材质结构,可以分为紫砂红泥与朱泥两部分,朱泥烧成后一般胎质密度大、气孔小,结晶程度相对较高,其热传导性能比紫砂红泥好。

而紫砂红泥的保温、透气性等方面相对比朱泥更好。

紫砂红泥紫砂红泥,就是现在我们习惯称呼的“红泥”,属泥质粉砂岩,外观为红、黄色调的致密块状结构,质地一般比较均匀,含有少量的白色云母碎片,易酥开但不溶于水,目前仅产于丁蜀镇黄龙山,其各项工艺性能与紫泥大致相同。

▲黄龙山大红泥▲黄龙山大红泥▲细分的三种大红泥对比,中间的为大红袍泥紫砂红泥,具来从矿料的颜色来看,红色的为大红泥,黄色的为红泥。

▲黄龙山红泥▲红泥茄段朱泥朱泥属粘土质泥岩,矿料外观呈多种黄色调,为泥性致密的块状或团块状结构,质地比较均匀细腻,一般含有少量微细的白色云母碎片,基本能溶于水呈泥糊状。

▲黄龙山朱泥▲黄龙山朱泥黄龙山朱泥产量很少,在明清时就很难满足需求,所以一般使用赵庄沙山、红卫香山一带露天嫩泥矿,出产的朱泥作为主要原料,或采用优质紫砂红泥加朱泥人工调配,以弥补黄龙山朱泥矿料之缺。

▲赵庄朱泥▲红卫朱泥▲小煤窑朱泥▲红卫紫朱泥朱泥的可塑性好,大多能制作轻巧细薄的造型,因含铁量不同,烧成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海棠红等色。

赵庄、红卫等出产的朱泥因收缩、变形较大,一般只能做一些较小的作品;部分黄龙山朱泥矿料颗粒比含量较大,可以制作稍大型作品。

▲朱泥禅莲▲朱泥西施▲朱泥莲韵大红袍大红袍泥,古今所指不同,古时所指的是大红泥中的极品泥料,如故宫博物院所藏清乾隆芦雁纹六方茶叶罐,现在已基本绝迹;今之所指是朱泥中的极品泥料,亦是珍稀贵重。

▲古时大红袍原矿▲上图大红袍原矿所制石瓢壶(已泡养多年)▲清乾隆芦雁纹六方茶叶罐▲现在所说大红袍原矿掇球▲大红袍鱼罩降坡红泥看完典型的红泥,我们再来看比较特殊的红泥——降坡红泥。

紫砂泥料分类精辟版

紫砂泥料分类精辟版

底槽青(底皂青):原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因为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为紫里透红,早年间曾被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现为稀有泥料。矿石中间有不平均分布青绿色本山绿泥颗粒即俗称“鸡眼”或“猫眼”混合天生,烧成后泥质温润细腻,泥呈紫红中带有金色砂粒状小点,烧成后显猪肝色,泡养后泥质细腻红润,表面有油质感。一经泡养表面会有温润古朴的感觉,高温窑烧成后表面会有玄色铁质析出,俗称丽人痣。
红皮龙:又叫野山红泥,也有人称棕红泥。近年使用较多,也是目前黄龙山被盗取的泥矿里最多的。含赤铁矿较多,烧成后泥色呈棕红色,内有黄色颗粒矿砂点,颜色温润,轻易泡养,故常被人误以为早期净水泥,或是现在相对较差的底槽净水泥。
绿泥类:
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因大多夹杂在紫泥层,或是与紫泥共生,故实际采掘量极少,且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纯粹的本山绿泥无法单独成器,即便烧成时间一久也会泛起表面龟裂。
白泥:呈白色,微泛绿,成陶后呈
白色,生产于宜兴大潮山(洑东),原为日用陶所用原料,取其精细之泥为原料,加入金属氧化物后制成各种色泥或做化妆土用。
红泥类:
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夹层,以黏土为主的粉砂岩土,可单独成陶。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80℃左右,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中期,此种红泥甚缺,既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换,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与其相似,八十年代以洑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左右,成陶后色朱红,声脆亮。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紫砂泥料的分类!(太全了)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紫砂泥料的分类!(太全了)

一篇文章带你看懂紫砂泥料的分类!(太全了)文丨砂海墨韵宜兴紫砂矿料在过去许多文献资料上都以分紫泥、绿泥、红泥、段泥四个基本大类,而其中又各有矿料制作成壶,名称也不尽相同。

今天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原矿料图文解析。

紫泥▲紫泥是一种含赤铁矿的物质,呈紫红色和褐红色砂质泥岩,泥质细而匀,可塑性好。

▲紫泥西施红泥▲红泥紫砂红泥属泥质粉砂岩,矿料外观呈多种红色、黄色调、质地均匀,含少量的白色云母磷片。

▲红泥清疏绿泥▲绿泥又称本山绿泥,矿料呈灰绿色,所谓本山,是指为黄龙山所特有的绿泥矿料。

▲超高温本山绿瓜韵注:本山段一般烧成是浅黄色,略偏绿,此作品为超高温烧制。

段泥▲段泥是一种共生矿,大部分是以绿泥和紫泥融合共生状态存在,有少部分以绿泥和红泥融合共生,其并非是一种单一矿料,性质有软硬之分。

▲段泥乳鼎壶朱泥▲朱泥属于红泥类,黏土质泥岩。

质地坚硬,产于陶土嫩泥层底部,矿料色呈浅黄色,烧成后色似朱砂。

干燥及烧成收缩比较大,故做小品件为多。

▲朱泥莲韵甲泥▲甲泥又称夹泥,是一种脊性黏土,紫褐色,性似铁甲,故名甲泥。

甲泥中深藏着紫泥,做上好茗壶及杂件的紫泥都要从甲泥中采选,因此,紫砂泥又有泥中泥之称。

▲紫泥仿古底槽清▲底槽清是指矿料位于紫泥矿层底部,是紫泥类中较为纯正的品种。

鉴别特征,是块状砂土中有青绿色的大小鸡眼点标志,质地比其他紫泥坚硬。

▲底槽清石瓢红皮龙▲红皮龙是一种紫砂红泥矿料,烧成后呈暗红色,肌理较丰富。

▲红皮龙仿古降坡泥▲降坡泥是当年政府在修路,于黄龙山与青龙山之间的降坡处发现的紫砂矿料。

炼成熟泥后,所制之壶呈现油面滋润,砂感肌理丰富,但存量很少。

▲降坡泥文旦大红袍▲大红袍为黄龙山稀少的紫砂矿料,外观呈鲜红,云片状致密结构,表面油脂光泽,烧成后呈大红色,颗粒质感呈细梨皮状,胎质纯正温润,故名大红袍。

▲大红袍大彬如意此外还有石黄、石红,这两种是加工练泥的辅助泥料。

▲石黄与石红清水泥,是指紫砂料中任何一种矿原均可单一炼制的熟泥,后也多称为普紫。

紫砂泥料之绿泥最全分类(建议收藏)

紫砂泥料之绿泥最全分类(建议收藏)

紫砂泥料之绿泥最全分类(建议收藏)绿泥,一因其产于黄龙山,二因其原矿呈淡绿色,故称本山绿泥,是根据产地和原矿色泽命名的。

绿泥产于丁蜀镇中央地带的黄龙山矿区,是段泥大类中较为优质的泥料,与单一意义上的本山段泥相比,原矿泥料中不含紫泥成分,氧化铁含量较低,烧成后黑色颗粒很少,成陶后呈深浅不同的黄色。

▲4号井本山绿供春壶在不同矿区的绿泥,表现亦有所不同,今天六一堂就给大家解析一下各矿区的绿泥。

01四号井绿泥1、原矿外观: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淡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

2、收缩率:4%左右。

3、烧成色泽:烧成后呈浅黄绿色,胎质细密平整,色泽纯正光润。

02红麻子绿泥在矿层中偶然出现,含矿量极少。

1、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

因含有较多红色麻点状,故被采矿人员形象地称呼为“红麻子”绿泥。

2、收缩率:4.5%左右。

3、烧成色泽:烧成后呈米黄色,胎质中黑砂质点密布,器表光洁莹润,色泽效果极为丰富。

03四号井芝麻绿泥产于四号矿井水平以下52米处。

1、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矿料上有浅黑色的云雾状斑纹。

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极多,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2、收缩率:5.5%左右。

3、烧成色泽:烧成后呈微暗浅黄色,胎质细密光润,色泽效果十分丰富。

04台西矿区绿泥产于台西村露天矿。

1、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浅绿色致密块状,略坚硬,表面有锈色状,部分矿料中有暗紫红色云雾状。

2、收缩率:7%左右。

3、烧成色泽:烧成后呈黄色,胎质呈梨皮状,砂质细密明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经一定的高温烧成后,呈淡青绿色;经一定温度的弱还原气氛烧成后呈浅鹅黄色,胎质中的紫红色和黑色颗粒也更清晰。

05台西芝麻绿泥产于台西村露天矿。

1、原矿外观:矿料外观呈微暗青绿色致密块状,易碎不坚硬,含有略多的微细白色云母碎片,断面略呈粗砂状。

因烧成后胎质中含黑砂质点较多较明显,故习惯称为“芝麻绿泥”。

2、收缩率:5%左右。

史上最全紫砂泥料分类大全——红泥篇

史上最全紫砂泥料分类大全——红泥篇

史上最全紫砂泥料分类⼤全——红泥篇上次说到紫砂壶紫泥的分类,今天我们来继续讲⼀下红泥都有哪些种类~~红泥分类1.红⽪龙红⽪龙⼜称野⼭红泥。

分布在黄⽯层下⽅,矿料红褐⾊,烧成后变为红⾊。

红⽪龙相对⽯英含量较⾼,云母杂质多,透⽓性能好,泡茶易上⼿,使⽤越久越红润。

难度:成品烧制时容易出现跳砂、变形、窑裂;收缩率⼤,较⼤的器型难烧成,成品率也低。

特点:周⾝密布颗粒,有⼀种粗犷的风格;红润⼜具有砂感,器⾝明显呈双⽓孔结构,空⽓对流流畅,质朴拙雅。

冲茗特性:热淋变⾊率⾼,养后愈显红润,易现包浆之美;亲茶性⾼,⾹飘⽓扬,⽢韵悠长,为茗壶收藏家的最爱。

2.⼤红袍⼤红袍红艳夺⽬,⽓质⾼雅、寓意鸿运当头,令观者满受瑞⽓临⾝、泥性:低张⼒,收缩⽐⼏达紫泥系的三倍,制作时泥性掌握不易,古代⽤于增添红泥艳丽调⾊之⽤,为传说中最具神秘⾊彩之极品泥料之⼀。

难度:易起节皱、开裂、塌陷、变型、窑温轻者偏黄易还原,重者变形起泡,成品率不及⼆成。

特点:质感绵密、紧实细緻,持之扎实沉重、红润艳丽,泥中极品,⽆以伦⽐;泥胚含少许原矿颗粒,冲淋热⽔后⾊变极⼤,呈红中带紫,养壶易现“包浆”之美。

冲茗特性:使⽤须先温壶,亲茶性⾼;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有⼝感,被誉为茶客杀⼿。

3.降坡泥原矿产于黄龙⼭⼆龙桥矿段,正位于“青龙⼭”与“黄龙⼭”之交界处,因採矿⽽使道路低陷,遂被宜兴陶⼈呼之降坡泥。

此泥炼制后出现⽼味⼗⾜、橙红中泛黄的烧成样貌,让⼈观之即⽣思古之幽情,经泡养后更是⽼味横⽣,简直与明清佳泥毫⽆⼆样。

泥性:熟泥可塑性较好,成型时略酥,制作时带有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般。

难度:收缩和变形极⼤,不易制作,只适合做⼩品。

特点:原矿因含缎泥、红泥、紫泥等诸多共⽣矿,陶之后,于深沉之“橙红⾊”底上,满布五彩斑斓的粗细、深浅之红、黄星斑点。

冲茗特性:以之冲茗茶汤“温顺醇和”、“回⽢强劲”,泡养后“包浆”明显,古朴⽓质迎⾯扑来。

3.朱泥朱红微嫣具绵密柔滑之砂感,⽔⾊温润度中等;热⽔冲淋⽴展娇嫩鲜红特⾊,壶⾝游移紫光遽现,神秘迷⼈风韵令爱壶⼈神醉。

紫砂泥的种类和名称

紫砂泥的种类和名称

紫砂泥的种类和名称紫泥紫泥,是宜兴紫砂陶土开发利用最早,最为普遍的一类泥料,宜兴紫砂陶土80%以上属于紫泥。

其特点是:1.可塑性良好;2.透气性好;3.稳定性好.紫泥合欢天青泥:是紫泥中的贵族,紫泥自古以天青泥为最。

古书对它的描写是: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

底槽清:是大家都趋之若鹜的一款泥料,也是目前紫泥中较为优质的一种。

旧时称紫泥为请尼,因分布在紫泥泥层底部,同时将带有“灰绿色斑状”(即鸡眼)的紫泥称为底槽清。

清水泥:概念较为模糊的一种泥料,业内人士将不掺杂其他矿料或化工料,作品烧成后,色泽偏红的紫泥,称为清水泥。

而红皮龙是炼制清水泥的最佳矿料之一。

清水泥满瓢老紫泥:根据泥性特点来说,因其耐高温,烧成稳定性好,作品烧成后与明清时紫泥壶特征相近,即老味十足,所以称为“老紫泥”。

烧成色泽由棕红色向紫黑色变化,故也叫“黑紫泥”。

黑紫泥巨轮珠其他的:青灰泥、红麻子、黑墩头、黑星土、乌泥、紫茄泥等都属于紫泥,只是有些泥料属于调配或拼制也不常见,在这里不一一介绍了。

红泥位于嫩泥矿层底部的泥料,古称“石黄泥”,赵庄,小煤窑,黄龙山均有发现。

单纯的红泥原矿土细而不含砂质,可塑性高,但相对支撑力度较弱,收缩比较大,因为不宜制成大件作品。

朱泥:被人们誉为紫砂红泥中的精品泥料。

矿料呈黄色致密块状或团块状,质地均匀细腻,烧成后呈朱砂色、朱砂紫、海棠红,因收缩变形大,所以成品率很低。

烧成后水色温润,热水冲淋立展娇嫩鲜红特色。

朱泥系列大红袍:大红袍朱泥特点:1.少:矿料极其稀少2.难:难制作和难烧成.3.奇:泡养效果奇特。

降坡红泥:降坡泥系修建陶都路时,在青龙山和黄龙山交界处降坡工程中发现的,故名降坡泥。

而降坡红泥是多色泥天然共生的一种矿料,因此用其制作烧成的壶外观色泽一般呈橙黄色红里泛黄,壶面较为滋润,蕴含哑光色泽。

降坡红泥葫芦段泥就是现代人对烧成后,制品色泽偏黄偏淡的一类泥料的通称。

并非指某种单一的具体泥料。

段泥泥料,无论是原矿还是烧成后的作品,整体色黄偏淡,素净淡雅。

图解紫砂泥料种类大全

图解紫砂泥料种类大全

图解紫砂泥料大全现如今紫砂文化风横扫大江南北,紫砂爱好者日益增加;由于本人也非常喜欢紫砂文化,经常和朋友在一起沟通紫砂文化的魅力,但是真正的了解紫砂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买到一把紫砂壶,看到的只是一个壶而已,壶以外还有更有意义的东西。

曾在茶余后谈起一个话题:喜欢紫砂壶的朋友都是怎么样喜欢上紫砂壶的,回答都很简单,很多都是由于喝茶引发的爱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紫砂本质,本文收集了紫砂泥料的一资料,供博友们学习!《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

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底槽青底槽青成品黄龙山石黄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8%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黄龙山石黄原矿黄龙山石黄成品《黑铁砂》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

养壶者之最爱。

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黑铁砂内含矿物黑铁砂成品〈内紫外红》壶胚乃以清水泥为泥料,成型后再以红泥浆上浆"壶表",再让壶坏阴干入窑烧成;此作法在当时为早期壶很常见之泥料工艺壶身泡茶多日颜色变朱红色,现代壶已甚少见此作法。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内紫外红成品《大红袍》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

紫砂壶鉴赏PPT课件

紫砂壶鉴赏PPT课件

2021/3/25
授课:XXX
21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形)
2021/3/25
授课:XXX
22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工)
2021/3/25
授课:XXX
23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款)
2021/3/25
授课:XXX
24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功)
2021/3/25
授课:XXX
25
❖ 宜兴富于紫砂矿藏,物质条件丰富;
❖ 广口紫砂壶是泡绿茶的较好选择,因为绿茶不适宜 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须尽快散热 。比 如扁墩、大仿古、竹段等。
2021/3/25
授课:XXX
39
十、紫砂壶的养护
❖ 1、紫砂壶的开壶
新壶在使用之前需要处理,这个过程就叫开壶。开壶也有 好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茶水煮2-3个小时。具体方法是将壶盖与 壶身分开,用纱布包好放入凉水锅中,水中放低档次茶叶 (如红茶末1-2两),将锅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2-3 小时后关火。这样就可以通过热胀冷缩让壶身释放出所含的 土味及杂质。
紫砂鉴赏一紫砂壶出产地二什么是真正的紫砂三紫砂壶的种类四怎样欣赏和鉴别一把紫砂壶五传统器形与创新器形的区别六大师工艺师作品与一般商品壶的区别紫砂壶七紫砂工艺师职称与称号的介绍八什么样的茶适合用紫砂壶来喝九什么样的紫砂壶适合适合泡什么样的茶十紫砂壶的养护十一收藏的原则和心态主要产自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少量产自丁蜀周边的张渚湖父等小范围的地区
❖ 从北宋中期到明初的制壶历史为发展紫砂提 供了经验;
❖ 宜兴是著名的阳羡茶产区,茶叶制作与饮用 方法的改进对紫砂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021/3/25
授课: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解紫砂泥料大全现如今紫砂文化风横扫大江南北,紫砂爱好者日益增加;由于本人也非常喜欢紫砂文化,经常和朋友在一起沟通紫砂文化的魅力,但是真正的了解紫砂文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紫砂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买到一把紫砂壶,看到的只是一个壶而已,壶以外还有更有意义的东西。

曾在茶余后谈起一个话题:喜欢紫砂壶的朋友都是怎么样喜欢上紫砂壶的,回答都很简单,很多都是由于喝茶引发的爱壶,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紫砂本质,本文收集了紫砂泥料的一资料,供博友们学习!《底糟青》底糟青,为原矿紫砂。

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呈棕色,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6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底槽青底槽青成品黄龙山石黄开产于黄龙山的嫩泥矿,近代用来做朱泥壶的原料,嫩泥矿中含砂量重,坊间常用来做仿古朱泥壶,颇受欢迎。

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8%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黄龙山石黄原矿黄龙山石黄成品《黑铁砂》黑铁砂,为早期最常见通用之泥料之一;为江苏宜兴黄龙山原矿提练再加入锰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深获早期壶识者深爱、赞赏。

养壶者之最爱。

新壶初用砂土气重,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灰黑,泡茶鋉数日则如墨黑,泡茶好喝,评价好赞不绝口!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30度C / 收缩比约12%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黑铁砂内含矿物黑铁砂成品〈内紫外红》壶胚乃以清水泥为泥料,成型后再以红泥浆上浆"壶表",再让壶坏阴干入窑烧成;此作法在当时为早期壶很常见之泥料工艺壶身泡茶多日颜色变朱红色,现代壶已甚少见此作法。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0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普洱茶各种系列内紫外红成品《大红袍》由宜兴市洑东乡西面,在任途村与红卫村交介处小煤窑矿区,所开采的夹层嫩泥。

含氧化铁,在炼泥过程加入天然铁红粉提升红色,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泡茶柔顺好喝,经过泡茶养成色泽艳红非常讨喜,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宜兴市洑东乡西面窑温:约1040度C / 收缩比:约45-55%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小煤窑矿区大红袍原矿小煤窑矿区大红袍成品《兰山朱泥又称小红泥》由宜兴市洑东乡东面的矿区所开采的嫩泥,因含大量的氧化铁经过窑烧会变成朱红色(又称小红泥),泥质细腻密度高高结晶跟一般红泥含矿量不同泥质较多,此种泥料非常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市洑东乡窑温:约1080度C / 收缩比:约20-28%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

兰山朱泥又称小红泥原矿小红泥内含矿物小红泥成品《紫茄泥》紫茄泥,紫茄色泽温润讨喜,泥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铁量高,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

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2%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紫茄泥原矿紫茄泥成品《墨绿泥》紫砂泥色配比之一。

将着色金属氧化物氧化钴、氧化锰,加入本山绿泥中配制而成的一种紫砂色泥。

经烧成后,呈深绿色至墨绿色,是人工配制为数不多的紫砂色泥之一。

墨绿泥呈色的深浅,随氧化钴、氧化锰加入量的多少而定。

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5%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墨绿泥成品《拼紫泥》拼紫泥,是用不同泥调配而成,简称"拼紫泥"也称调和泥为较常用的紫砂泥料,烧成呈棕色,在市场接受接受度很高的泥料。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泥性:稳定性特佳,容易掌控,结构紧密,可广泛利用,成型容易。

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拼紫泥原矿拼紫泥成品《清水泥》清水泥,为原矿紫砂,赤铁矿、云母多早期较常见的泥料,被广泛使用,俗称"红紫砂"成色温和高雅玩家倍赏。

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

泥性:容易掌握,稳定性高,成型容易,泡茶好喝。

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清水泥原矿清水泥成品《紫皂青》紫皂青,为原矿紫砂。

产于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系四号井,由于产于紫砂最底层,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娇艳,呈紫红色,为稀有泥料,在近代制壶名家广泛使用。

窑温:约117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紫皂青原矿紫皂青成品《甲子年紫砂》甲子年紫砂,为1984年在江苏宜兴黄龙山,矿脉所开挖出来的紫砂原矿提练而成,当时因矿脉里铁质成份非常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泥料内所含颗粒较大,矿物含量丰富结构疏松,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日久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

泡茶好喝,评价好!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普洱茶各种系列成品《细黑星紫砂》细黑星,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浅棕色含细黑色颗粒、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浅棕色,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度C / 收缩比:约11%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细黑星紫砂成品《铁星泥》铁星泥,此泥料在早期做壶使用较多深紫茄色、色泽温润讨喜,矿中极品。

泥性:黏性佳,含石英、云母、赤铁矿的含量特别多,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非常密集的小熔点,器身明显成双气孔结构,空气对流顺畅气孔对流较好;冲泡使用,渐露锋芒,养成变化甚大为养壶之最佳教材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泥色:深茄紫胎骨坚润,此种泥料非常难得稀有,泡茶好喝,评价特好。

矿区: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脉4号井。

窑温:约1150-1200度C / 收缩比:约13%适合冲泡:乌龙茶生茶(轻焙火系列) 特好、铁观音(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 特好、普洱茶各种系列特好铁星泥原矿鉴别精品紫砂泥料的方法(专业详解)紫砂精品紫砂泥料的方法:一、看颜色:纯正紫砂的颜色,不论紫色、黄色、红色或者是两者之间的颜色都应有玉石般的韵味,其光质为黯然之光,象上了油一样,越擦越润,不能上腊,不能抛光,可参考老玉石的材质效果,材质越稀有、越有价值,因为资源有限。

二、听声音:紫砂壶是陶之上品,所以壶的声音是陶的声音。

泡茶以后,声音沙、哑、沉,不能象金属声或者瓷器那么脆声,声音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能保持茶的香味,不易变味。

三、手感:紫砂壶的手感应具光滑圆润、舒坦,虽有颗粒但很圆润,紫砂颗粒一般以32目-60目为适宜,通过传统手工加工,石磨碾粹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出来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四、养壶效果:好的紫砂,通过养壶泡茶少许,然后用于布干擦就能看出哑光色质,油性很重,时间养的越长,色质越深沉,古朴,直至产生壶之灵气,与人通性情。

紫砂壶第一讲究紫砂材质,讲究砂质的效果,紫砂矿岩从矿石风化到颗粒状,然后用石磨碾成带有颗粒的粉沫,加水练成熟泥,制作茗壶,这种原始的泥料加工方法,能很好地保持砂壶的透气性,使其日用功能良好,优良的材质颗粒效果使壶的音质为深、沉、沙、哑。

砂料最佳的颗粒为32目-60目。

原始的加工方法,可使砂壶产生圆滑、舒适的感觉。

紫砂壶的表面不论偏紫、偏红、粉红、豆紫等,养壶不久都应有象上油的感觉,不能枯、乏,显得没有活力象老人的皮肤。

紫泥应紫里泛青、泛红,红泥应红而不艳,本山绿泥应黄里发青。

过去茗壶的颜色与龙窑的气氛有关。

龙窑烧制的茗壶的颜色与龙窑的气氛有关。

龙窑烧制的茗壶,一般断面发黑。

纯正的紫砂材质,是紫砂壶造型设计的前提,充分利用材质的特点、颜色,表达紫砂的材质美、造型艺术美、日用功能美。

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讲究健康长寿,无毒、无害的纯正紫砂茶具更会被人们所青睐。

紫砂壶的造型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非常讲究其点、线、面的美感。

讲究壶体整体的设计完美、新颖,要求制作人员以人为本,加以人性设计。

壶体讲究气度,讲究合理的壶咀、壶把、壶钮的功能搭配协调。

,对于爱壶者而言,首先分清壶的制作,是全手工或是手工壶,观观察壶体的造型是否优美,有无作品个性。

壶体结构搭配是否协调,这是关键,如果是光货表面是否平滑,咀把过渡是否自然,做工是否精细、干净、利落。

其次观察出水是否流畅、干净,把子是否省力,盖子是否紧密。

光货造型在传统观念上,同一把造型外轮廓曲线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之说。

光货造型或丰满、或清秀、或粗犷、或刚毅,给人感觉"圆、稳、匀、正"。

现代陶艺手法制作的茗壶,讲究形体的艺术趣味,在不规则中求稳重,变化之中求规律,充分显示作品的灵气,讲究作品的艺术效果,追求返朴归真的意境。

从原有的壶艺法则中变成无法,充分享受美的感觉。

花货是自然界中的自然形态、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加以提炼装饰,古代花货中尤以供春壶、鱼化龙最为出神入化,现代作品如始祖等、花货讲究精神,讲究提炼,讲究变化,作者必须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并且能够舒适的把玩,一把好的花货作品必须形好、工好、艺术构思好、日用功能好,烧制效果好。

欢迎您关注紫砂艺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