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款式及标识知识大全

合集下载

【转载】清中期紫砂四大家

【转载】清中期紫砂四大家

【转载】清中期紫砂四大家一、惠逸公(约1766-1831,乾隆-道光)逸公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工巧一类,可与孟臣相伯仲,故世称『二惠』。

孟臣制品浑朴精巧俱备,逸公则长於工巧,而浑朴不远。

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而竹刀钢刀俱备,刻镌或飞舞或沈著。

其壶泥色最奇,小壶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壶之古朴可爱也。

1,惠逸公制梨形壶壶底刻款:“风光不与四时同,逸公制”。

-此壶为矮梨形,泥色朱黄,胎质尤佳,壶体鼓腹饱满,三弯流与圆弧执把浑厚粗壮,壶口与盖缘及壶身,明针讲究,整体周正,足见此壶泥、工俱佳。

造型典雅丰润,秀逸韵致,诚为功夫茶首选佳器。

2,惠逸公款君德式朱泥壶-底诗句款“品入西方美,逸公”。

RMB 33,600 -壶为朱泥君德式,“君德式”乃因明朝壶工张君德而得名。

壶呈鼓腹矮梨形,三弯流朝天,圆环把,截盖圆珠钮,捺底。

此壶以朱泥掺砂,骨胎均匀,制作精巧,刻款流畅,窑烧火候得宜,呈细致梨皮状,十分讨人喜爱。

朱泥小壶盛行于闽粤,亦以惠孟臣与惠逸公“二惠”者多见,使得“孟臣壶”、“逸公壶”也成了朱泥壶的代名词。

嘉庆道光年间出品的朱泥壶多见诗句款,一般文词隽永,耐人寻味。

潮汕之功夫茶,尤讲究小壶冲泡,以求发挥茶性而味不涣散,因此,一直受到广泛欢迎。

3,惠逸公款梨型壺4,惠逸公制扁腹壶底款刻字:“伴客谈清夜,逸公制”。

-朱泥精炼,窑烧成熟呈梨皮状,胎薄工精。

壶体呈鼓腹式,一弯短流胥出,环形把,弧盖,扁圆钮,壶底圈足内收,修饰讲究。

线条浑朴饱满,气度大方。

5,惠逸公款朱泥小宫灯壶宽9.2cm RMB 336006,惠逸公玉柱壶-底款“逸公”。

此壶用朱红泥制作,胎质通红,铿锵悦耳,可容水八杯。

壶身圆润似玉,直口直底,压盖圆润与口部相吻。

直嘴挺立,长圈把使之平衡,高柱顶圆,颇有创意,神韵俊秀,玉柱可亲。

7,惠逸公-六方壶-高6.2厘米宽11.6厘米,底铭“片心闲对花逸公”七字刻款清惠逸公《阳羡砂壶考》云:惠逸公雍、乾时人,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工巧一类可与孟臣相伯仲,故世称“二惠”。

60种经典紫砂壶型及名称(爱壶者必看)

60种经典紫砂壶型及名称(爱壶者必看)

60种经典紫砂壶型及名称(爱壶者必看)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壶纽象**,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文旦、龙旦和西施三种壶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三种壶都属于截盖壶。

文旦:为南方的一种水果,也叫柚子,是按照这个原型做出来的。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

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

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

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

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紫砂壶知识

紫砂壶知识

紫砂壶的分类及选购方法紫砂壶既是一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玩、欣赏的艺术品。

因此挑选紫砂壶是门很讲究的功夫,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番紫砂壶的选购方法。

一把好的紫砂壶应在实用性、工艺性和艺术性三方面获得极高的肯定。

壶艺爱好者在选购紫砂壶时,不妨就以下几点加以斟酌。

紫砂壶可分五大类:光身壶、花果型、方壶、筋纹型、陶艺装饰壶。

光壶是以圆为主,它的造型是在圆型的基础上加以演变,用线条、描绘、铭刻等多种手法来制作。

满足於不同藏家的爱好。

花壶是以瓜、果、树、竹等自然界的物种来作题材,加以艺术创作,使其充分表现出自然美和反朴归真的原理。

方壶是以点、线、面相结合的造型。

来源於器皿和建筑等题材,以书画,铭刻,印板,绘塑等当作装饰手段。

壶体壮重稳健。

最近方壶创作中更注意到方圆的结合,刚柔相间,更能体现人体美学。

筋纹菱花壶俗称“筋瓤壶”,是以壶顶中心向外围射有规则线条之壶,竖直线条叫筋,横线称纹,故也称“筋纹器”。

实用功能是指其容积和容量,壶把便于端拿,壶最出水的流畅,让品茗沏茶得心应手。

因此,选购紫砂壶应依据个人的饮茶习惯,选择壶的容量,壶最初水的顺畅,壶把执握的舒适等等。

一把好的紫砂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圈足应与壶身整体比例协调,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应清晰与流畅。

还须审视其“泥、形、款、功”四方面的水准。

紫砂艺术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形式。

一件好的紫砂壶,除了讲究形式的完美与制作技巧的精湛,还要审视纹样、装饰的取材以及制作的手法。

一件较完美的作品,必须能达到形、神、气、态兼备,才能使作品生动,显示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紫砂泥应具有“色不艳、质不腻”的显著特性。

所以,选购紫砂壶应就紫砂泥的良莠加以考察。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至于选择何种形状样式的壶,则因个人需求的不同,很难一概而论。

不过,因紫砂壶属于整个茶文化组成的部分,所以它所追求的意境,应属茶道所追求的淡泊明志,超凡脱俗的意境。

所以紫砂壶的造型应以能表现“古壶艺的韵致格调和书法绘画艺术同传,所用印款,往往出自一个金石篆刻名家之手。

紫砂壶六十四种器型

紫砂壶六十四种器型

紫 砂 壶 六 十 四 种 器 型紫砂壶六十四种器型对于刚接触紫砂壶的朋友们来说,紫砂壶内涵丰富,知识繁杂,喜爱却又不知从何下手,那就先从形上下手吧,熟悉经典器形,然后再多看大师作品,慢慢的就会对紫砂壶的泥料,工艺,神韵等等知识逐渐了解,从而挑到适合自己喜爱的壶,多看多学多问,少交点学费总是好的。

我搜索并整理了无数的资料,特将此文献给喜爱紫砂壶的朋友,只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别无他求!一、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二、扁腹壶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

日本奥兰田君对壶之理趣有此论述:“知理而不趣者,独取小与直,而不取大与直。

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

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

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

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

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

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

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

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

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

此壶泥佳、工精、造型美、难度大,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上乘中之经典之作三、传炉壶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

有鉴于此传统壶型由来已久,然欠缺考据,众壶友多不知此壶,今东拼西凑,略言一二,聊做无米之炊。

史上最全紫砂知识(最新版)

史上最全紫砂知识(最新版)

史上最全紫砂知识(最新版)基本简介紫砂是一种高炻翔器,是一种介于陶器与瓷器之间的陶瓷制品,其特点是结构致密,接近瓷化,强度较大,颗粒细小,断口为贝壳状或石状,但不具有瓷胎的半透明性。

宜兴紫砂器胎质具有这种特性,而且,于器表光挺平整之中,含有小颗粒状的变化,表现出一种砂质效果。

紫砂器以器型,泥色和儒雅风采取胜。

其器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千变万状。

紫砂器的泥色有多种,除去主要的朱泥、紫砂泥外,尚有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等各种色泽,紫砂器不挂釉,而是充分利用泥本色,烧成后色泽温润,古雅可爱,紫砂器面还具有亚光效果,既可减弱光能的反射,又能清晰地表现器物形态、装饰与自身天然色泽的生动效果。

紫砂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

据不完全统计,依据实物可考,从明正德(公元1506年)开始,至清宣统(公元1911年)止,以各种形式参与紫砂陶瓷设计、创作的著名学者、诗人、艺术家不下九十余人。

这种情况,各代相延,因此,紫砂陶从形、质、色、神、气方面都显示出一种儒雅风韵。

紫砂器是极其珍贵的,有“价埒黄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土一丸”之说。

在宜兴紫砂器中,最受称颂的是紫砂茶壶,而紫砂茶壶的兴盛与饮茶风尚的盛行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起源概述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

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

紫砂泥原料,主要分为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

因其产自江苏宜兴,故称宜兴紫砂。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日突然有一僧人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可以发家致富。

”因此而得名。

宜兴紫砂陶艺术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

紫砂壶器型大全

紫砂壶器型大全

紫砂壶器型大全鉴赏紫砂壶优劣的三个主要因素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

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1.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

近代许多陶瓷专着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反之则质差。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

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

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

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着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

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对象,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2.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舓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

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

紫砂壶作坊店号款识

紫砂壶作坊店号款识

紫砂壶作坊店号款识一部近代紫砂店号、公司的兴衰史,即为特定年代的标志和象征,这可以从紫砂店号、公司、特定年代茶壶的印款上反映出来,也是鉴别紫砂器的真伪和紫砂标准器断代的基本要素之一。

往往有些人在研究紫砂历史时,只注意名家名作的茶壶印款,只偏重名人的早、中、晚期的艺名、斋名以及姓氏的改动、易名、变迁等等,而忽略了店号、公司或特定年代的茶壶印款,这是研究壶史的专家、学者们所应重视的问题之一。

这里,笔者将历来参与文物普查所知的一些近代紫砂的著名店号、公司、特定年代茶壶的印款作一探析,期望能得到方家、同仁的指点,权作拋砖引玉之举。

紫砂款识是指用钤印盖或用刀镌刻在紫砂陶器的底部、盖内、把下等处制作者或定制者、监制者的印记。

紫砂款识与古印陶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古印陶的延续。

印陶所指,是古代人们用玺印在陶器未烧成前盖压后留下的印样。

借以表明器主姓氏或作器者姓名,也有表达地名、官职以及纪年的。

也可以说印陶是玺印的副产品。

用于盖压陶器的玺印往往是专门性的,不尽与其它用途的玺印完全相同。

印陶大量是东周遗物,秦汉、魏晋、唐宋均有发展。

它应该属于篆刻(冶印)艺术的范畴。

龙印、花印特定年代茶壶印款龙印、花印特定年代茶壶印款为清光绪七年至十六年(1881~1890年)期间所用茶壶印款。

此期间,国内外兴起紫砂收藏热,前代留存下来的「区区藏器,不足以供无尽的取求」(寂园?《陶雅》),于是,仿古之风开始盛行。

龙印、花印印章大而方正,有单边、双边三分,一般为单边。

龙、花图案大方简练,有仿光绪年间钱币龙图案鑴刻。

愙斋特定年代茶壶印款「愙斋」特定年代茶壶印款为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1895~1901年)期间,著名金石书法家、收藏家吴大澄之收藏紫砂茶壶所用印款。

吴大澄历经广东、湖南巡抚,喜欢古董、紫砂,常请名手至家中作仿古壶,壶底钤「?斋」阳文篆书方印。

清末制壶名手黄玉麟曾于清光绪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1895~1898年)到吴府仿制古董钟鼎及古陶器(。

紫砂壶鉴赏PPT课件

紫砂壶鉴赏PPT课件

2021/3/25
授课:XXX
21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形)
2021/3/25
授课:XXX
22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工)
2021/3/25
授课:XXX
23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款)
2021/3/25
授课:XXX
24
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方法(功)
2021/3/25
授课:XXX
25
❖ 宜兴富于紫砂矿藏,物质条件丰富;
❖ 广口紫砂壶是泡绿茶的较好选择,因为绿茶不适宜 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须尽快散热 。比 如扁墩、大仿古、竹段等。
2021/3/25
授课:XXX
39
十、紫砂壶的养护
❖ 1、紫砂壶的开壶
新壶在使用之前需要处理,这个过程就叫开壶。开壶也有 好多种方法,下面介绍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用茶水煮2-3个小时。具体方法是将壶盖与 壶身分开,用纱布包好放入凉水锅中,水中放低档次茶叶 (如红茶末1-2两),将锅以文火慢慢加热至沸腾。2-3 小时后关火。这样就可以通过热胀冷缩让壶身释放出所含的 土味及杂质。
紫砂鉴赏一紫砂壶出产地二什么是真正的紫砂三紫砂壶的种类四怎样欣赏和鉴别一把紫砂壶五传统器形与创新器形的区别六大师工艺师作品与一般商品壶的区别紫砂壶七紫砂工艺师职称与称号的介绍八什么样的茶适合用紫砂壶来喝九什么样的紫砂壶适合适合泡什么样的茶十紫砂壶的养护十一收藏的原则和心态主要产自宜兴市丁蜀镇黄龙山少量产自丁蜀周边的张渚湖父等小范围的地区
❖ 从北宋中期到明初的制壶历史为发展紫砂提 供了经验;
❖ 宜兴是著名的阳羡茶产区,茶叶制作与饮用 方法的改进对紫砂的发展有直接关系。
2021/3/25
授课: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砂老壶的款式及标识知识大全
近年来,紫砂收藏界盛起收藏一厂老壶热潮,尤以北京为甚,特收集归纳整理出原一厂的壶款、标识,以馈壶友。

(一).壶款
紫砂一厂出产的样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几百种是跑不掉的.但是接触久了经手的东西多了也能大致知道宜兴紫砂厂有生产过的样式. 哪些样式是一厂从未生产过的.
(二).标识
宜兴紫砂厂建厂历史悠久.从1958年直到1997年. 现今台面上的制壶名家几乎都是从宜兴紫砂厂出来的喜欢紫砂壶的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喜欢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厂的泥料正是最佳的宜兴紫砂,其原料都经过筛选和养土,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一厂的烧窑更是有别于外面民间的窑,有人试将紫砂厂的泥料拿到外面去烧结果烧出来后表皮却较为干燥重量与紫砂的扎实度也大不相同.无法像厂内那样烧出来具有的水色与光泽 .
那要如何判断是否真为宜兴紫砂一厂的产品呢我想可以从好几种方式来加以判断:
一.标签
一般来说宜兴紫砂厂出厂之产品大多有贴上标签1977年起,紫砂壶的生产以创造外汇为主,当时的生产以宜兴紫砂厂(紫砂一厂)为大宗,直到1997年紫砂一厂改制民营为止,其间外销标志约分几个时期:
、一、椭圆形绿标(鸡蛋标)—约1977年—1982年;
椭圆形绿标即是坊间常说的“鸡蛋标”;这一时期是经历“文革”以来的复兴时期;百废待
兴,开始从半停滞状态恢复生产,然而一时尚不能恢复旧有的生产水平,工艺程度上也不是很好。

然因泥料风化陈腐时期更长,故紫砂品泥质极佳。

二、无标志(甲子泥的年代)—约1983年—1987年;所谓的甲子泥是台湾同胞对80年代初期一厂普紫和拼料的通称;此类紫砂的胎土里用肉眼即可以看到不规则且細小的黄色与黑色的矿粒,黑色颗粒尤其明显,俗称黑麻胎土或黑星胎土;可以肯定地说甲子泥并非全是甲子年所生产,大约在82年即开始见到此类胎土的壶,一直延伸至甲子年后两三年仍然还有此类壶品,所以应称甲子年前后较为客观!
这一时期应该是一厂的小康时期;侨商开始参与,台湾紫砂爱好者推动了紫砂市场的复苏,紫砂在国际市场亦渐露锋芒。

工艺水平逐步改善,紫砂品泥质亦极佳。

甲子泥的出现,更把泥质推上一个台阶。

以上两个时期的紫砂品,在坊间被称为“早期壶”。

当然关于“早期壶”亦有人定义为仅限椭圆形标壶,这且存不论。

这一时期的泥质极佳,藏家玩家们为之倾心不已。

但产量较少,真品已经很少在市场上流通了。

三、方圆标(白标)—约1987年—1992年;
纸质白标是上面没有塑料膜,约在87-88年间使过。

一般市场此标多见。

之所以称其为“黄绿白标”是因为在使用后不久印刷好的金质退色造成的——台湾藏家如是说。

上述四种在坊间通称“白标”,其实白标时期时间段很难明确切割从87年到92年短短几年4种标其中90年还用过泰国标和日本膏药标{1990年,两岸关系紧张,改用'MADE IN THAILAND'或贴日本国旗。

不过此标类壶市场绝少见},所以要一刀切哪个标确在哪年使用我认为不符合实际。

这一时期当是一厂的全盛时期。

在经过了一些年的探索磨合,加上外商的积极参与,生产工艺和设计能力已经日趋成熟,有多样化的紫砂品推向市场。

优质的紫砂矿源尚存,紫砂品生产综合品质达到一个新高。

然而因经济改革开放,厂外壶生产乱象逐渐显现端倪。

现在看来方圆牌方型标签,亦成为了一个防伪标签。

四、镭射标—约1993年—1997年;
激光圆标即坊间所说镭射标:
这一时期优质紫砂逐渐衰竭,生产与商业环境亦不甚理想,产品品质逐渐下滑。

再加上市场不良操作和经济问题,最终导致国营一厂以及其他厂先后改制或关停,思之令人神伤!
关于国营紫砂一厂发展中的几个阶段,一般是这样认为的:
1955年,宜兴紫砂生产合作社成立,这是宜兴紫砂厂的前身。

1958年,合并其他28家私办的紫砂厂家建立“宜兴紫砂厂”,当时艺徒299人。

1970年,经过文革过,紫砂生产逐渐恢复,并在1973年新建54米隧道窑(烧重油),并且广为产品设计新样,例如集玉、六方、龙凤、飞曲等。

1984-1985年,紫厂工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拼紫与铺砂的工艺大量使用,使泥料的变化更加丰富。

1986年以后,三四五厂诸多非国营的紫砂厂陆续成立。

1997年,宜兴紫砂一厂,结束官方经营,改制为民营。

2000年,黄龙山4号紫泥矿井,因为愈挖愈深危险度太高,以及市场原因等封闭禁采,之后又因水患将整个矿井淹没。

2002年,原本紫砂一厂烧陶时的隧道窑因为使用的燃料是重油不符合环保而被打掉!
五、特殊标—1990年,两岸关系紧张,改用"MADE IN THAILAND"或贴日本国旗。

不过此标类壶市场较少见.
除非真的遇到不肖从业者贴上假冒的标签否则看到壶上贴有标签几乎可以断定是宜兴紫砂一厂所出品的.标签看久了自然会熟悉.因为外面印的跟原厂还是会有些许之差别.由于这几年紫砂市场低迷实际上贴上仿制标签的壶并不多.尤其是雷射卷标.防伪功能较佳.也无法撕下来重复使用,假冒的较少.
一厂制壶用泥,基本采用黄龙山四号和五号井深井泥。

4号井的深井泥的品质是大家所称许的。

90年代中期,由于矿井渗水,4号井被封,存世的矿料资源和4号井老壶便显得珍贵。

然而当时是作为批量生产的出口产品,所以作工好坏,如以现在工艺水平来评鉴就稍嫌不足了。

(三).作者与印款
接触一段时间后可以慢慢认识到紫砂厂一些作者的名字.也常常有人整理出厂内的陶手名单.虽然名单常常变动.也要考虑有些陶手私底下在家里制作.但是仍然可以稍微作为参考.当你看到某些作者比如说周六妹.沈建红.毛映红.蒋亚萍.蒋锐荞,任永芬.华小其等等.这些都是宜兴紫砂一厂的作者.另外1997年后直到今天仍然还有宜兴紫砂厂.方圆牌商标还是继续在使用只是改为民营.我看过一张壶的照片,作者吕静芝.确实是厂内的人.但是那作品是1997年后的紫砂厂所生产的.其泥料质感跟1997年之前的产品是有区别的 .( 但是97后也有部分分厂在厂内与台湾商户合资做出口的. 其砂料也是一厂的和窑火也是相当好的.和民间私加工之品不可同日而言,值得一玩。

)
当然一厂的成型工人最多时达到400-600人.而且经常变动.无法一一熟记.但是看久了还是能熟悉.增加判断的依据.而有许多早期的产品.包括大部分的水平壶.都没有落作者款.而是落中国宜兴,荆溪惠臣.南孟臣.荆溪江制....等等甚至还有刻字款. 这些印款也能成为判断的些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许参考.比如说哪个印款大致上是哪个年代所生产。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此种印款只能作为一部分的参考而不是绝对.以台湾商人跟宜兴接触的程度来说.订制一批茶壶.想落哪种款.就可以落哪种款.稀奇古怪无所不有您想要何种印款壶商都能生产给你,我还看过4把水平壶一套.底款分别为荆溪东.西.南.北孟臣...
所以说印款只能作为参考
(四)土质与烧成温度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以上三种都会有很多干扰的变素.标签可以假冒.而很多壶购买时已经过泡养没有标签.作者认识不完.也有家里私下作的.印款更是容易仿制.样式五花八门
所以最终还是要从土质来判断宜兴紫砂厂的产品除了极少数的特殊情形:
【一】:其烧成温度绝对够高.以壶盖轻轻接触壶身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经过泡养后. 声音明显变的结实.有的甚至会有类似金石的声音;如果你发现窑温不够.壶声音低沉不结实.大多不是紫砂厂的产品.而烧成温度够.壶内绝对不可能有异味.你可以闻一下壶内.除了泡养不当发霉之外.壶本身绝对不会有味道。

【二】:一厂壶本身会具有一定的水色与光泽.有时较佳的泥质不用泡养.光是洗干净.以布轻轻擦拭就会散发温润的光泽。

【三】:质感与重量要够.紫砂厂的泥料密度高重量与质感都佳一般来说感觉会比厂外的来的重些,但平衡感较强。

其实一厂商品壶泥料种类并没有很多.只是会随着时间的不同稍微有所差异,最大宗还是特拼(特级拼紫砂)跟小红泥这二大类. 其它还有清水泥段泥绿泥..只要玩过一些壶,有一定的收藏时间,应该对紫砂就能大致有些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