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be_Audition_3.0新手基础录音教程

Adobe_Audition_3.0新手基础录音教程
Adobe_Audition_3.0新手基础录音教程

一、录音篇:

首先打开我们亲爱的录音软件Adobe Audition 3.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出现如下界面,呵呵是不是感觉很华丽啊。是不是感觉有点不知所措~没关系我们继续往下看,首先我们点选左上角的“文件”菜单,选择“新建会话”如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这里是选择你作品的采样率,点确定。采样率越高精度越高,细节表现也就越丰富,当然相对文件也就越大,这里我们选择默认的也就是44100,因为大多数网络下载的伴奏都是44100HZ的,当然也有少数精品是48000HZ,比如一些CD上的扒下来的,所以大家在录音前先要知道自己选用的伴奏采样率是多少,乱选的话会出现变调的尴尬事,呵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接下来我们要插入伴奏,可以点选“文件”菜单选择“导入”来插入你要的伴奏,或者是通过点选左边的快捷图标,被导入的文件会排列在左边的材质框里,我们选择刚刚导入的伴奏按右键,出现菜单,点选插入到多轨,它回自动插入到默认的第一轨道,也可以通过点选伴奏后按住左键不放直接拖到轨道里。

这样一来伴奏就加载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进入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录人声。点选第2轨,按下红色按钮R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让你保存录音的项目,选择一个容量比较大的硬盘分区,新建一个专门的文件夹,然后保存在那里,以后每次录音的时候都会有一个保存项目,这就是录音文件的临时储存区,所有录音的内容都可以从那里找到,不过最好养成定期清理的习惯要不你会被庞大的文件淹没到你的硬盘的。呵呵!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言归正传,点选左下角的红色录音按钮,现在我们就可以拿起武器(麦)开始放声怒吼拉~~~

(省略以下像杀猪叫一般的过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录音完毕我们按下左下脚的方块停止键,此时将得到一条线条优美饱满的人声(翻胃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效果篇~人要打扮才漂亮,歌也一样不好好打扮打扮还真没法出去见人。现在我们就来为刚录好的人声磨个皮,~~呵呵俗称降噪!首先左键双击人声的轨道切换到单轨编辑模式,也可以通过选择左上脚编辑、多轨切换图标来选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进入单轨编辑视图后,在人声轨道找一处没开唱的部分,点左键刷选一段,然后点选左上角的“效果”切换到效果界面,选择下面的“修复” 菜单,双击“降噪器”后将回出现如下面版,注意我红圈里的两个参数,特性快照指的是在刷选时间里的采样副数,这里根据你的电脑性能来选择,数字越高采集点越密集,但是速度越慢,一般短时间内选1000就够了,我选了4000(谁叫俺电脑快呢~~)然后是FFT大小,这个依据你的设备好坏录音环境和电流底噪来决定,这个参数和你的设备性能等比上升,当然设备不好也可以选择高位参数只不过不准确,一般耳麦选4096~8192,设备和录音环境好的依次上升。参数都选好后点获取特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接下来进行调节:如图,具体的降噪方法这里不做祥解,相关文章很多,我这里只是想说一下如何对照噪音特性图来调节参数线,当鼠标移动到参数线位置的时候会显示处于的频段,如红框所示,与上面的噪音特性图是垂直相对的。这样就可以对照上面的特性来拉动参数线了,(在降噪完成后可以试听一下感觉哪里降的不足哪里降过头了,然后CTRL+Z返回降噪前状态继续调节参数线。)

调节完后直接点关闭,此时将自动保存此次的*作,然后选择整条人声波形,再次选将噪器后点选确定,至此降噪完毕,此时再刷选没有人声的位置右键选静音,这样可以彻底清干净除人声外的杂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降完了噪,得给人声来点修饰,润点色,这是一项大工程,而且极其枯燥乏味,需要反复的听,觉绝对称的上是居家旅行折磨耳朵摧残神经的必备良方,呵呵,开个玩笑我们继续。。

切换到多轨模式点选FX(效果)按钮,下图蓝色框标注处。然后点选下图红色框标注处的三角图标,选择效果格架,注:*框标注的按钮为效果开关按钮,可以在调节时来开启或关闭整条轨道的附加效果,出现效果格架框后点选绿色表注处,逐个加载你所需要的效果器,记住效果器是从上往下排列的排列的顺序将直接影响最终得到的人声效果。我在这里只用了3个效果器对人声干声进行修饰,分别是大名鼎鼎的“臭氧”、多段压限器、和Reverb R3.加载完后只需按下左下脚传送器版块的播放按钮就可以边听边调节各个效果器的参数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家一定会问臭氧是处理母带的插件,为什么会用在前期处理干声呢?呵呵这个嘛就是他的厉害之处了,臭氧里一共包括以下组件,10段均衡器、混响器、电平标准化、高质量的采样精度转换、多段激励器、多段动态处理、多段立体声扩展、总输入/输出电平调节,这些组件单个拿出来用都比其他的插件来的强,所以我们在这里要用到臭氧的均衡器、多段激励器、和混响器,电频标准化,具体的摆放和参数见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多段均衡,这里可以边听边调节,主要目的是突出人声特色,还有就是弥补以下录音设备的不足,具体参数在这里不详细说明,与均衡相关的帖子很多可以自行查看。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模拟混响,这里加混响目的只为人声润色,使干声听起来更为圆滑所以,混响浓度和频率范围不能过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电频标准化,这个没什么好说,自动会截掉超标的范围,按照上图的参数调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多段激励,把各个频段的激励强度都拉开差距使声音更加有层次感,当然如何切分频段按照个人声音特质具体调节。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个是各个效果模块的摆放顺序,千万别错了哦>接下来是多段压限,我这里用的是系统自带的,从右下脚的LOGO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是iZotope为其开发的又一个杰作,试用以后感觉比Waves C4易*作,而且压缩后的声音更加自然。这里可以选择预设的POP MASTER,是专门针对人声主唱的,但是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最后一个效果器就是大家熟悉的Reverb R3插件了,这个实在是太常规了所以就不多说了直接看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经过反复试听和调节后,我们可以人声和伴奏混合了。右健一条空白的音轨选择混缩到新文件,选择会话中的主控输出(立体声),此时会自动转到单轨编辑模式并出现一条波形,这便是刚刚混缩完伴奏的半成品了,大家可以试听一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下面我们来做最后一步,点击波形所在的框,按CTRL+A全选波形,然后从左边的效果器里双击我们刚刚用过的臭氧插件,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界面,图中*框选区域就是预制的几十种母带处理方案,大家可以找个适合自己歌曲风格的方案,点蓝色标注的地方可以试听,决定后按红色标注的地方,就可以完成此次母带处理,此刻你的一首大作诞生了!!恭喜~~当然别忘记保存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以上教程为最简单的*作,只为给大家一个上手的启发,还有很多复杂的功能因为时间原因就不能一一详解了,这里所用的预制母带效果是最方便的方法,想要取得最好的效果还得靠自己研究和调节,希望大家都能成为音乐高手~~!!

因为我自己的win7装不了CE,所以就下了AA3.0,可以用,但是还不太会用,就找到了这个文档。希望对于新手都有帮助,谢谢。

有空也可以逛逛我的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840705.html,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基本录音/多轨录音 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 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 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自的“音轨”。 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可以用某种播放系统如CD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 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种音色时,同时听到其它的音色。有的录音设备具备将不同乐器录在每个“轨”上的能力。多轨录音好比将16个盒带录音机的磁带并列在一起。就成为16轨磁带(实际32轨,因为盒式磁带是立体声,有两个轨),从而具备了每轨录制不同乐器的潜力。 换言之,假如您为一个鼓手、一个贝司和一

个伴奏吉他手弹奏的曲子录音,用一台多轨录音机将每种乐器录在各自轨上。由于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时,听起来仍好象几个乐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个主音吉他,既然每个乐器都录在各自音频上,就要先播放前三个轨,使吉他手在第四轨上录制主音吉他时,能与其它乐器“合拍”。这个过程就叫叠加。 按传统方式,录音师要先录制“节奏轨”,包括:鼓、贝司、伴奏吉他、键盘以及一个将被替换的主音人声,所有都录在一起。下一步,录音师开始做叠加,加入其它节奏,主声部,背景人声,所有其它乐器,最后录制主音人声。而现代录音方式通常是一次制作一个轨,按排序的乐器、鼓的循环,或者人声开始录音。 关键点是最终你的乐器必须被同时录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后,混音过程才能开始。 录音基础/多轨缩混 缩混的目的是将你所录制的轨道缩到两个轨道(立体声)上或一个轨(单声)上。这样就可以在传统的播放系统如卡带或CD播放机上

音频、视频技术基础习题3

《音频、视频技术基础》习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压缩编码技术,就是指用某种方法使数字化信息的()降低的技术。 A、采样率 B、传输速率 C、数据量 D、编码率 2.()决定了声音的动态范围。 A、声音大小 B、量化位数大小 C、采样频率 D、压缩技术 3.人类听觉的声音频率是()。 A、0~20Hz B、20Hz~20KHz C、20Hz~340Hz D、20KHz以上 4.人类接受的信息约70%来自于()。 A、阅读 B、听觉 C、视觉 D、触觉 5.Premiere Pro中输出视频的快捷键是()。 A、ctrl+Alt+M B、Shift+M C、ctrl+shift+M D、ctrl+M 6.构成视频信息的基本单元是()。 A、帧

B、画面 C、幅 D、像素 7.关于声音数字化技术中的量化位数叙述正确的是()。 A、量化位数是指一秒种内对声波模拟信号采样的次数 B、量化位数是指每个采样点十进制数据的位数 C、量化位数是指每个采样点十六进制数据的位数 D、量化位数是指每个采样点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8.一般来说,要求声音的质量越高,则()。 A、量化级数越低采样频率越高 B、量化级数越低采样频率越低 C、量化级数越高采样频率越低 D、量化级数越高采样频率越高 9.波形文件是采集各种声音的机械振动而得到的数字文件,其后缀是()。 A、wav B、mpga C、mp3 D、voc 10.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 A、高于20KHz B、低于20Hz C、低于20KHz D、高于20Hz,低于20KHz 11.以下软件中不是声音编辑软件的是()。 A、Windows“录音机” B、Winamp C、SoundForge D、Cool Edit Pro 12.用()软件可以将自己需要的VCD片段从VCD光盘中截取出来。 A、超级解霸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72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本课程围绕材料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系统介绍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弹塑性变形及回复和再结晶、材料中的扩散、结晶与凝固、材料中的相变、相结构与相图等内容及其相互联系。 目标与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材料的本质,了解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控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改进和发展各种热加工工艺以及合理地选材打下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先修课: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 后续相关课程: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 石德柯,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 胡赓祥,蔡珣,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 (1)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2) 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1学时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合建 第三节原子排列方式 第四节晶体材料的组织 第五节材料的稳态与亚稳态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掌握】:熟悉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定义、特点。 【了解】:了解原子结构及键合类型;掌握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一般了解】:对什么是材料科学、材料的结构与内部性能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进行概论。 第二章晶体结构 第一节晶体学基础 第二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离子晶体的结构 第四节共价晶体的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熟悉晶体的特点、空间点阵、晶胞、晶系和布拉菲点阵,晶向和晶面的表示方法,晶体的对称性。 【掌握】:掌握材料的结合方式、晶体学基础、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致密度和配位数,点阵常数和原子半径,晶体的原子堆垛方式和间隙,多晶型性。

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第一章数字音频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声音基础知识 ?认识数字音频 ?数字音频专业知识 第1节声音基础知识 1.1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物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当振动波传到人耳时,人便听到了声音。 ?人能听到的声音,包括语音、音乐和其它声音(环境声、音效声、自然声等),可以分为乐音和噪音。 ?乐音是由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只包含有限的某些特定频率,具有确定的波形。 ?噪音是由不规则的振动产生的,它包含有一定范围内的各种音频的声振动,没有确定的波形。 1.2 声音的传播 ?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声音在所有介质中都以声波形式传播。 ?音速 ?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音速。 ?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气体中传播得快。 ?15oC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 1.3 声音的感知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双耳效应的应用:立体声 ?人耳能感受到(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Hz~ 20kHz,称此频率范围内的声音为可听声(audible sound)或音频(audio),频率<20Hz声音为次声,频率>20kHz声音为超声。 ?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人声)的频率大约是80Hz~3400Hz。人说话的声音(话音voice / 语音speech)的频率通常为300Hz~3000 Hz(带宽约3kHz)。 ?传统乐器的发声范围为16Hz (C2)~7kHz(a5),如钢琴的为27.5Hz (A2)~4186Hz(c5)。 1.4 声音的三要素 ?声音具有三个要素: 音调、响度(音量/音强)和音色 ?人们就是根据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分声音。 音调(pitch ) ?音调:声音的高低(高音、低音),由―频率‖(frequency)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声音的频率是指每秒中声音信号变化的次数,用Hz 表示。例如,20Hz 表示声音信号在1 秒钟内周期性地变化20 次。?高音:音色强劲有力,富于英雄气概。擅于表现强烈的感情。 ?低音:音色深沉浑厚,擅于表现庄严雄伟和苍劲沉着的感情。 响度(loudness ) ?响度:又称音量、音强,指人主观上感觉声音的大小,由―振幅‖(amplitude)和人离声源的距离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人和声源的距离越小,响度越大。(单位:分贝dB) 音色(music quality) ?音色:又称音品,由发声物体本身材料、结构决定。 ?每个人讲话的声音以及钢琴、提琴、笛子等各种乐器所发出的不同声音,都是由音色不同造成的。 1.5 声道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基本录音/多轨录音 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 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 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 自的“音轨”。 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可 以用某种播放系统如CD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 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种音色时,同时听到其它的音色。有的录音设备具备将不同乐器录在每个“轨”上的能力。多轨录音好比将16个盒带录音机的磁带并列在一起。就成为16轨磁带(实际32轨,因为盒式磁带是立体声,有两个轨),从而具备了每轨录制不同乐器的潜力。 换言之,假如您为一个鼓手、一个贝司和一个伴奏吉他手弹奏的曲子录音,用一台多轨录音机将每种乐器录在各自轨上。由于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时,听起来仍好象几个乐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个主音吉他,既然每个乐器都录在各自音频上,就要先播放前三个轨,使吉他手在第四轨上录制主音吉他时,能与其它乐器“合拍”。这个过程就叫叠加。 按传统方式,录音师要先录制“节奏轨”,包括:鼓、贝司、伴奏吉他、键盘以及一个将被替换的主音人声,所有都录在一起。下一步,录音师开始做叠加,加入其它节奏,主声部,背景人声,所有其它乐器,最后录制主音人声。而现代

录音方式通常是一次制作一个轨,按排序的乐器、鼓的循环,或者人声开始录音。 关键点是最终你的乐器必须被同时录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后,混音过程才能开始。 录音基础/多轨缩混 缩混的目的是将你所录制的轨道缩到两个轨道(立体声)上或一个轨(单声)上。这样就可以在传统的播放系统如卡带或CD播放机上今昔播放了。 按传统方法,多轨录音机连在多通道的调音台上,这样每一个轨在调音面板上都可以被单独进行处理了。换句话说,多轨录音机的每一个输出都连接到调音台的每一个输入通道上,从那里再进行合并,成为单一的立体声输出。这个立体声的输出可以连接到母带处理机上录制立体声信号。 在合并许多通道到两个通道时,调音台还处理其它一些重要工作,如: -调节乐器的频率内容,一般称为EQ。 -给乐器增加效果,如混响,回声或合唱。 -调节每一轨的音量,保证不会有单独的乐器音量太过于大或者小。 如今,多轨录音机,多通道调调音台,均衡和效果器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集中在一个装置上。而且还可以用光盘刻录机、数码录音机或硬盘作为母带处理机。当然重要的是您的曲子中的所有的乐器都被录音、加工、缩混最后成为一种媒介而被大众听到。 一般连接端子 输入端子 在开始录音之前,你需要将乐器或者是话筒连接到录音机或调音台的输入部分。可能你会注意到有一些不同的连接类型,如:RCA型(在家用的立体声设备上也可

《材料科学基础》教学纲要

《材料科学基础》教案大纲 四年制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用 80 学时 4 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方法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公共主干课,是介于一般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将系统全面介绍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诸如固体材料的结合键,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材料中的扩散,材料的相变,材料的塑性变形与强化,以及材料科学研究方法等,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属性,熟悉材料的共性,为后继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深造和从事科技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材料组织结构—成分—工艺—性能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深入理解材料组织结构—成分—工艺—性能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材料研究、开发和使用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材料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一步深造奠定理论基础。 2 .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是料组织结构—成分—工艺—性能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如材料结构与缺陷,材料凝固与相图,塑性变形与强韧化等,并能应用所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是材料结构,位错理论,合金凝固,二元相图,三元相图,材料强韧化,晶体塑性变形等, 3 .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 三、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案基本内容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 22 学时) 1.1 晶体学基础 1.2 常见的晶体结构 1.3 固溶体的晶体结构

1.4 金属间化合物的晶体结构 1.5 硅酸盐结构 1.6 非晶态固体结构 1.7固体的电子能带结构理论 1.8 团簇与纳M材料结构 1.9 准晶结构 本章重点: ?结晶学基础知识 (晶体的概念与性质、晶体宏观对称要素、晶体定向、 ?单位平行六面体的划分、配位数与配位多面体的概念、鲍林规则 )。 ?常见材料的结构理论与模型(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硅酸盐晶体结构分类及特征、固溶体晶体结构类型及影响因素、缺陷化学反应表示法、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及影响因素,玻璃的结构)。 ?给定条件下晶胞参数和堆积系数的计算、硅酸盐玻璃 4个基本结构参数计算。 ?固体的电子能带结构理论及应用 本章难点: 晶体的微观对称要素、晶体定向与晶面指数、晶向指数的确定晶体极射赤平投影、缺陷化学反应方程、硅酸盐晶体结构固体的电子能带结构。 第二章晶体缺陷( 8学时) 2.1 点缺陷 2.2 位错的结构 2.3 位错的运动 2.4 位错的应力场 2.5 位错与晶体缺陷的相互作用 2.6 位错的增殖、塞积与交割…. 2.7 实际晶体中的位错 本章重点:

音频后期之常用人声后期处理知识

音频后期之常用人声后期处理知识 人声闷: 调节EQ,适当衰减低频增益高频。 人声太远想调近: 1:调节EQ,适当增益中高频。 2:使用BBE适当激励中高频。但是此法容易产生大的噪音。 3:使用WAVES的RVOX加大压缩。(据说此法很好,不过我还米试过)用WAVESL1也可以。4:可以减小混响,或者降低早期反射声的时间,或者缩小房间尺寸。 调节人声的左右: 1:Surrounded(调节环绕声或者声音移动的感觉都可以用) 2:直接调声像 对人声常用的音频处理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意顺序,很重要): 1.EQ:也就是均衡,因为话筒的拾音频响曲线差异的以及歌手嗓音特征差异,一般根据录出的人声实际效果作适当处理,比如有的声音太尖,有的听起来很闷,有的鼻音很重,有的唇齿音很重,这些都是由于声音各频段的强弱不均衡造成的听觉差异。可以通过EQ对各频段的声音信号均衡(增减)处理,能起到改善作用。 2.激励器:也叫谐波发生器,能将声音在某些频段增加一些随机的谐波,合适的激励会给声音带来美化的成分,激励器和EQ的区别是:EQ只是调整某些频段的信号强弱,激励器是在某些频段增加新的声波成分。不合适的激励对声音有破坏作用,使声音听起来很“脏”。所以很多人常常不做激励处理。 3.压缩(压限)器:自动调整声音电平的动态范围。说通俗简单点你明白得更快:就是自动将时间轨上所有的声音信号做以下处理:当声音小的时候,按预调整的参数提升音量,当声音大超过某个界限的时候,开始按预先设置参数的比例压缩减小音量,最后的结果是改变整个声音轨的动态范围(最大音量和最小音量的差值),通常压限器的作用是减小动态范围。经过压限的声音听起来更饱满、有力,声音小的地方听起来不费劲,声音很大的地方也不震耳。 4.混响器:美化声音,让声音听起来有空间感,声音圆润通透。 除噪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噪声门:设定一个电平的门限值,低于这个门限的信号电平全部过滤掉,高于门限值的信号电平全部通过(这里信号电平指的是信号和噪音电平总和的电平),这种方法能很有效地除去演唱间歇的背景底噪,并且对原始声音无破坏作用),缺点是当人声出来的

音频基础知识

音频,英文是AUDIO,也许你会在录像机或VCD的背板上看到过AUDIO输出或输入口。这样我们可以很通俗地解释音频,只要是我们听得见的声音,就可以作为音频信号进行传输。有关音频的物理属性由于过于专业,请大家参考其他资料。自然界中的声音非常复杂,波形极其复杂,通常我们采用的是脉冲代码调制编码,即PCM编码。PCM通过采样、量化、编码三个步骤将连续变化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编码。 一、音频基本概念 1、什么是采样率和采样大小(位/bit)。 声音其实是一种能量波,因此也有频率和振幅的特征,频率对应于时间轴线,振幅对应于电平轴线。波是无限光滑的,弦线可以看成由无数点组成,由于存储空间是相对有限的,数字编码过程中,必须对弦线的点进行采样。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显然,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得频率信息更丰富,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我们常见的CD,采样率为44.1kHz。光有频率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获得该频率的能量值并量化,用于表示信号强度。量化电平数为2的整数次幂,我们常见的CD位16bit的采样大小,即2的16次方。采样大小相对采样率更难理解,因为要显得抽象点,举个简单例子:假设对一个波进行8次采样,采样点分别对应的能量值分别为A1-A8,但我们只使用2bit的采样大小,结果我们只能保留A1-A8中4个点的值而舍弃另外4个。如果我们进行3bit的采样大小,则刚好记录下8个点的所有信息。采样率和采样大小的值越大,记录的波形更接近原始信号。 2、有损和无损 根据采样率和采样大小可以得知,相对自然界的信号,音频编码最多只能做到无限接近,至少目前的技术只能这样了,相对自然界的信号,任何数字音频编码方案都是有损的,因为无法完全还原。在计算机应用中,能够达到最高保真水平的就是PCM编码,被广泛用于素材保存及音乐欣赏,CD、DVD以及我们常见的WAV文件中均有应用。因此,PCM约定俗成了无损编码,因为PCM代表了数字音频中最佳的保真水准,并不意味着PCM就能够确保信号绝对保真,PCM也只能做到最大程度的无限接近。我们而习惯性的把MP3列入有损音频编码范畴,是相对PCM编码的。强调编码的相对性的有损和无损,是为了告诉大家,要做到真正的无损是困难的,就像用数字去表达圆周率,不管精度多高,也只是无限接近,而不是真正等于圆周率的值。 3、为什么要使用音频压缩技术 要算一个PCM音频流的码率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采样率值×采样大小值×声道数bps。一个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的WAV文件,它的数据速率则为44.1K×16×2 =1411.2 Kbps。我们常说128K的MP3,对应的WAV的参数,就是这个1411.2 Kbps,这个参数也被称为数据带宽,它和ADSL中的带宽是一个概念。将码率除以8,就可以得到这个WAV的数据速率,即176.4KB/s。这表示存储一秒钟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的音频信号,需要176.4KB的空间,1分钟则约为10.34M,这对大部分用户是不可接受的,尤其是喜欢在电脑上听音乐的朋友,要降低磁盘占用,只有

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一

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840705.html, 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一 网易视频云是网易倾力打造的一款基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多媒体处理集群和专业音视频技术,为客户提供稳定流畅、低时延、高并发的视频直播、录制、存储、转码及点播等音视频的PaaS服务。在线教育、远程医疗、娱乐秀场、在线金融等各行业及企业用户只需经过简单的开发即可打造在线音视频平台。现在,网易视频云总结网络上的知识,与大家分享一下音视频技术基本知识。 与画质、音质等有关的术语 这些术语术语包括帧大小、帧速率、比特率及采样率等。 1、帧 一般来说,帧是影像常用的最小单位,简单的说就是组成一段视频的一幅幅图片。电影的播放连续的帧播放所产生的,现在大多数视频也类似,下面说说帧速率和帧大小。 帧速率,有的转换器也叫帧率,或者是每秒帧数一类的,这可以理解为每一秒的播放中有多少张图片,一般来说,我们的眼睛在看到东西时,那些东西的影像会在眼睛中停留大约十六分之一秒,也就是视频中只要每秒超过15帧,人眼就会认为画面是连续不断的,事实上早期的手绘动画就是每秒播放15张以上的图片做出来的。但这只是一般情况,当视频中有较快的动作时,帧速率过小,动作的画面跳跃感就会很严重,有明显的失真感。因此帧速率最好在24帧及以上,这24帧是电影的帧速率。 帧大小,有的转换器也叫画面大小或屏幕大小等,是组成视频的每一帧的大小,直观表现为转换出来的视频的分辨率的大小。一般来说,软件都会预置几个分辨率,一般为320×240、480×320、640×360、800×480、960×540、1280×720及1920×1080等,当然很多转换器提供自定义选项,这里,不得改变视频长宽比例。一般根据所需要想要在什么设备上播放来选择分辨率,如果是转换到普通手机、PSP等设备上,视频分辨率选择与设备分辨率相同,否则某些设备可能会播放不流畅,设备分辨率的大小一般都可以在中关村在线上查到。 2、比特率 比特率,又叫码率或数据速率,是指每秒传输的视频数据量的大小,音视频中的比特率,是指由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采样率;采样率越高,还原后的音质和画质就越好;音视频文件的体积就越大,对系统配置的要求也越高。 在音频中,1M以上比特率的音乐一般只能在正版CD中找到,500K到1M的是以APE、FLAC等为扩展名的无损压缩的音频格式,一般的MP3是在96K到320K之间。目前,对大多数人而言,对一般人而言192K就足够了。 在视频中,蓝光高清的比特率一般在40M以上,DVD一般在5M以上,VCD一般是在1M 以上。(这些均是指正版原盘,即未经视频压缩的版本)。常见的视频文件中,1080P的码率一般在2到5M之间,720P的一般在1到3M,其他分辨率的多在一M一下。 视频文件的比特率与帧大小、帧速率直接相关,一般帧越大、速率越高,比特率也就越大。当然某些转换器也可以强制调低比特率,但这样一般都会导致画面失真,如产生色块、色位不正、出现锯齿等情况。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录音技术基础知识 基本录音/多轨录音 无论是盒式磁带录音机、数码多轨录音机、硬盘录音机,还是其它录音媒体,其录音过程大致相同,目的都是将声音获取到缩混带上。 做此工作,录音工程师采用两个步骤: 1、多轨录音——各种乐器和人声的录音与叠加录音的过程,每种录音都有各自的“音轨”。 2、多轨缩混——将这些多轨内容同步录在一组立体声轨上(“母带录音”),可以用某种播 放系统如CD播放机或磁带卡座等进行再制作。 录音基础/多轨录音 多轨录音指多种乐器或人声的互相“叠加”,以便在播放任意一种音色时,同时听到其它的音色。有的录音设备具备将不同乐器录在每个“轨”上的能力。多轨录音好比将16个盒带录音机的磁带并列在一起。就成为16轨磁带(实际32轨,因为盒式磁带是立体声,有两个轨),从而具备了每轨录制不同乐器的潜力。 换言之,假如您为一个鼓手、一个贝司和一个伴奏吉他手弹奏的曲子录音,用一台多轨录音机将每种乐器录在各自轨上。由于是一起演奏的曲子,音符要互相合拍,播放时,听起来仍好象几个乐手在一起演奏一般。如果您要在歌曲中加入一个主音吉他,既然每个乐器都录在各自音频上,就要先播放前三个轨,使吉他手在第四轨上录制主音吉他时,能与其它乐器“合拍”。这个过程就叫叠加。 按传统方式,录音师要先录制“节奏轨”,包括:鼓、贝司、伴奏吉他、键盘以及一个将被替换的主音人声,所有都录在一起。下一步,录音师开始做叠加,加入其它节奏,主声部,背景人声,所有其它乐器,最后录制主音人声。而现代录音方式通常是一次制作一个轨,按排序的乐器、鼓的循环,或者人声开始录音。 关键点是最终你的乐器必须被同时录制在一起。一旦完成后,混音过程才能开始。 录音基础/多轨缩混 缩混的目的是将你所录制的轨道缩到两个轨道(立体声)上或一个轨(单声)上。这样就可以在传统的播放系统如卡带或CD播放机上今昔播放了。 按传统方法,多轨录音机连在多通道的调音台上,这样每一个轨在调音面板上都可以被单独进行处理了。换句话说,多轨录音机的每一个输出都连接到调音台的每一个输入通道上,从那里再进行合并,成为单一的立体声输出。这个立体声的输出可以连接到母带处理机上录制立体声信号。 在合并许多通道到两个通道时,调音台还处理其它一些重要工作,如: -调节乐器的频率内容,一般称为EQ。 -给乐器增加效果,如混响,回声或合唱。 -调节每一轨的音量,保证不会有单独的乐器音量太过于大或者小。 如今,多轨录音机,多通道调调音台,均衡和效果器上的所有功能都可以集中在一个装置上。而且还可以用光盘刻录机、数码录音机或硬盘作为母带处理机。当然重要的是您的曲子中的所有的乐器都被录音、加工、缩混最后成为一种媒介而被大众听到。 一般连接端子 输入端子 在开始录音之前,你需要将乐器或者是话筒连接到录音机或调音台的输入部分。可能你会注

音频基本知识

音频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 模拟声音-数字声音原理 第二部分 音频压缩编码 第三部分 和弦铃声格式 第四部分 单声道、立体声和环绕声 第五部分 3D环绕声技术 第六部分数字音频格式和数字音频接口 第一部分 模拟声音-数字声音原理 一、模拟声音数字化原理 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一种连续的波,叫声波。声音的强弱体现在声波压力的大小上,音调的高低体现在声音的频率上。声音用电表示时,声音信号在时间和幅度上都是连续的模拟信号。 图1 模拟声音数字化的过程 声音进入计算机的第一步就是数字化,数字化实际上就是采样和量化。连续时间的离散

化通过采样来实现。 声音数字化需要回答两个问题:①每秒钟需要采集多少个声音样本,也就是采样频率(f s)是多少,②每个声音样本的位数(bit per sample,bps)应该是多少,也就是量化精度。 ?采样频率 采样频率的高低是根据奈奎斯特理论(Nyquist theory)和声音信号本身的最高频率决定的。奈奎斯特理论指出,采样频率不应低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这样才能把以数字表达的声音还原成原来的声音。采样的过程就是抽取某点的频率值,很显然,在一秒中内抽取的点越多,获取得频率信息更丰富,为了复原波形,一次振动中,必须有2个点的采样,人耳能够感觉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要满足人耳的听觉要求,则需要至少每秒进行40k 次采样,用40kHz表达,这个40kHz就是采样率。我们常见的CD,采样率为44.1kHz。电话话音的信号频率约为3.4 kHz,采样频率就选为8 kHz。 ?量化精度 光有频率信息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纪录声音的幅度。量化位数越高,能表示的幅度的等级数越多。例如,每个声音样本用3bit表示,测得的声音样本值是在0~8的范围里。我们常见的CD位16bit的采样精度,即音量等级有2的16次方个。样本位数的大小影响到声音的质量,位数越多,声音的质量越高,而需要的存储空间也越多。 ?压缩编码 经过采样、量化得到的PCM数据就是数字音频信号了,可直接在计算机中传输和存储。但是这些数据的体积太庞大了!为了便于存储和传输,就需要进一步压缩,就出现了各种压缩算法,将PCM转换为MP3,AAC,WMA等格式。 常见的用于语音(Voice)的编码有:EVRC (Enhanced Variable Rate Coder) 增强型可变速率编码,AMR、ADPCM、G.723.1、G.729等。常见的用于音频(Audio)的编码有:MP3、AAC、AAC+、WMA等 二、问题 1、为什么要使用音频压缩技术? 我们可以拿一个未压缩的CD文件(PCM音频流)和一个MP3文件作一下对比: PCM音频:一个采样率为44.1KHz,采样大小为16bit,双声道的PCM编码CD文件,它的数据速率则为 44.1K×16×2 =1411.2 Kbps,这个参数也被称为数据带宽。将码率除以8 bit,就可以得到这个CD的数据速率,即176.4KB/s。这表示存储一秒钟PCM编码的音频信号,需要176.4KB的空间。 MP3音频:将这个WAV文件压缩成普通的MP3,44.1KHz,128Kbps的码率,它的数据速率为128Kbps/8=16KB/s。如下表所示: 比特率 存1秒音频数据所占空间 CD(线性PCM) 1411.2 Kbps 176.4KB MP3 128Kbps 16KB AAC 96Kbps 12KB mp3PRO 64Kbps 8KB 表1 相同音质下各种音乐大小对比 2、频率与采样率的关系 采样率表示了每秒对原始信号采样的次数,我们常见到的音频文件采样率多为44.1KHz,这意味着什么呢?假设我们有2段正弦波信号,分别为20Hz和20KHz,长度均为一秒钟,以对应我们能听到的最低频和最高频,分别对这两段信号进行40KHz的采样,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是:20Hz的信号每次振动被采样了40K/20=2000次,而20K的信号每次振动只有2次采样。显然,在相同的采样率下,记录低频的信息远比高频

音频基础知识

Audio知识简介 干一行专一行VS学一行丢一行 第一部分:HTS基本概念: HTS(Home Theater System)通俗的讲就是将电影院搬到家里,然后就成了家庭影院,就公司的产品而言可以简单的理解为:DVD/BD player + 功放+ Speaker 组成:节目源(碟片+碟机等)+ 放声系统(AV功放+音箱组等)+显示部分(电视机/投影仪) 配置家庭影院的好处:高清晰的如水晶般的画面,环绕的立体声,清晰的人声,震撼的低音效果,可以提供几乎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强烈的视听冲击下,能感受到现实和虚拟的完美交汇,触发更深的人生感悟。 第二部分:Audio 百度定义: 1.Audio指人说话的声音频率,通常指300Hz---3400Hz的频带 2.指存储声音内容的文件 3.在某些方面能指作为波滤的振动。 音频这个专业术语,人类能够听到的所有声音都称之为音频,它可能包括噪音,声音被录制下来以后,无论是说话声,歌声乐器都可以通过数字音乐软件处理。把它制作成CD,这时候所有的声音没有改变,因为CD本来就是音频文件的一种类型。而音频只是储存在计算机里的声音,演讲和音乐,如果有计算机加上相应的音频卡,可以把所有的声音录制下来,声音的声学特性,音的高低都可以用计算机硬盘文件的方式储存下来,反过来,也可以把眄来的音频文件通过一定的音频程序播放,还原以前录下的声音。 Audio的分类: 按编码格式分类: mp3,wav, aac, ogg, flac, aiff, ac3(亦称之Dolby digital), dts, pcm, Dolby true hd(HD), Dolby digital plus(HD), dts hd master audio(HD), dts hd high resolution audio(HD), dts hd low bit rate(HD) 多声道音频的分类: C:center L: left front R: Right front LS: Left surround RS: right surround S: surround(单个环绕声道) LB:left back surround RB: right back surround Cs: Center surround 1.带LFE声道的分法:根据码流中实际的通道数分 X的值为0/1,0表示不带LFE通道,1表示含LFE通道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思考题

《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复习题与思考题 一、选择与填空 1-1下列组织中的哪一个可能不是亚稳态,即平衡态组织 a)马氏体+残余奥氏体 b)上贝氏体 c)铁素体+珠光体 d)奥氏体+贝氏体 1-2下列组织中的哪一个可能不是亚稳态 a) 铁碳合金中的马氏体 b) 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铁素体 c) 铝铜合金中的α+GPZ d) 铁碳合金中的奥氏体+贝氏体 1-3单相固溶体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会形成成分偏析: a)若冷却速度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大; b)若过冷度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大; c)若两组元熔点相差越大,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小; d)若固相线和液相线距离越近,则成分偏析的倾向越小。 1-4有两要平等右螺旋位错,各自的能量都为E1,当它们无限靠近时,总能量为。 a) 2E1 b) 0 c) 4E1 1-13两根具有反向柏氏矢量的刃型位错在一个原子面间隔的两个平行滑移面上相向运动以后,在相遇处。 a) 相互抵消 b) 形成一排间隙原子 c) 形成一排空位 1-15位错运动方向处处垂直于位错线,在运动过程中是可变的,晶体做相对滑动的方向。 a) 随位错线运动方向而改变 b) 始终是柏氏矢量方向 c) 始终是外力方向 1-16位错线张力是以单位长度位错线能量来表示,则一定长度位错的线张力具有量纲。 a) 长度的 b) 力的 c) 能量的 1-17位错线上的割阶一般通过形成。 a) 位错的交割 b) 共格界面 c) 小角度晶界 1-7位错上的割阶一般通过形成。 a) 孪生 b) 位错的交滑移 c) 位错的交割 1-23刃形位错的割阶部分。 a) 为刃形位错 b) 为螺形位错 c) 为混合位错 1-24面心立方晶体中Frank不全位错最通常的运动方式是。 a) 沿{111}面滑移 b) 沿垂直于{111}的面滑移 c) 沿{111}面攀移 1-25位错塞积群的一个重要效应是在它的前端引起。 a)应力偏转 b)应力松弛 c)应力集中 1-26面心立方晶体中关于Shcockley分位错的话,正确的是。 a) Shcockley分位错可以是刃型、螺型或混合型; b) 刃型Shcockley分位错能滑移和攀移; c) 螺型 Shcockley分位错能交滑移。 1-27汤普森四面体中罗-罗向量、不对应罗-希向量、希-希向量分别有个。 a)12,24,8,12 b)24,24,8,12 c)12,24,8,6 1-32 ,位错滑移的派-纳力越小。 a) 相邻位错的距离越大 b) 滑移方向上的原子间距越大 c)位错宽度越大 1-33层错和不全位错之间的关系是。 a)层错和不全位错交替出现; b) 层错和不全位错能量相同; c)层错能越高,不全位错柏氏矢量模越小; d)不全位错总是出现在层错和完整晶体的交界处。 1-34位错交割后原来的位错线成为折线,若。 a) 折线和原来位错线的柏氏矢量相同,则称之为扭折,否则称之为割阶;

(完整版)音频基础知识及编码原理

一、基本概念 1 比特率:表示经过编码(压缩)后的音频数据每秒钟需要用多少个比特来表示,单位常为kbps。 2 响度和强度:声音的主观属性响度表示的是一个声音听来有多响的程度。响度主要随声音的强度而变化,但也受频率的影响。总的说,中频纯音听来比低频和高频纯音响一些。 3 采样和采样率:采样是把连续的时间信号,变成离散的数字信号。采样率是指每秒钟采集多少个样本。 Nyquist采样定律:采样率大于或等于连续信号最高频率分量的2倍时,采样信号可以用来完美重构原始连续信号。 二、常见音频格式 1. WAV格式,是微软公司开发的一种声音文件格式,也叫波形声音文件,是最早的数字音频格式,被Windows平台及其应用程序广泛支持,压缩率低。 2. MIDI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的缩写,又称作乐器数字接口,是数字音乐/电子合成乐器的统一国际标准。它定义了计算机音乐程序、数字合成器及其它电子设备交换音乐信号的方式,规定了不同厂家的电子乐器与计算机连接的电缆和硬件及设备间数据传

输的协议,可以模拟多种乐器的声音。MIDI文件就是MIDI格式的文件,在MIDI文件中存储的是一些指令。把这些指令发送给声卡,由声卡按照指令将声音合成出来。 3. MP3全称是MPEG-1 Audio Layer 3,它在1992年合并至MPEG规范中。MP3能够以高音质、低采样率对数字音频文件进行压缩。应用最普遍。 4. MP3Pro是由瑞典Coding科技公司开发的,其中包含了两大技术:一是来自于Coding 科技公司所特有的解码技术,二是由MP3的专利持有者法国汤姆森多媒体公司和德国Fraunhofer集成电路协会共同研究的一项译码技术。MP3Pro可以在基本不改变文件大小的情况下改善原先的MP3音乐音质。它能够在用较低的比特率压缩音频文件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保持压缩前的音质。 5. MP3Pro是由瑞典Coding科技公司开发的,其中包含了两大技术:一是来自于Coding 科技公司所特有的解码技术,二是由MP3的专利持有者法国汤姆森多媒体公司和德国Fraunhofer集成电路协会共同研究的一项译码技术。MP3Pro可以在基本不改变文件大小的情况下改善原先的MP3音乐音质。它能够在用较低的比特率压缩音频文件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保持压缩前的音质。 6. WMA (Windows Media Audio)是微软在互联网音频、视频领域的力作。WMA格式是以减少数据流量但保持音质的方法来达到更高的压缩率目的,其压缩率一般可以达到1:18。此外,WMA还可以通过DRM(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保护版权。 7. RealAudio是由Real Networks公司推出的一种文件格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时传输音频信息,尤其是在网速较慢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较为流畅地传送数据,因此RealAudio 主要适用于网络上的在线播放。现在的RealAudio文件格式主要有RA(RealAudio)、RM (RealMedia,RealAudio G2)、RMX(RealAudio Secured)等三种,这些文件的共同性在于随着网络带宽的不同而改变声音的质量,在保证大多数人听到流畅声音的前提下,令带宽较宽敞的听众获得较好的音质。 8. Audible拥有四种不同的格式:Audible1、2、3、4。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840705.html,网站主要是在互联网上贩卖有声书籍,并对它们所销售商品、文件通过四种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840705.html, 专用音频格式中的一种提供保护。每一种格式主要考虑音频源以及所使用的收听的设备。格式1、2和3采用不同级别的语音压缩,而格式4采用更低的采样率和MP3相同的解码方式,所得到语音吐辞更清楚,而且可以更有效地从网上进行下载。Audible 所采用的是他们自己的桌面播放工具,这就是Audible Manager,使用这种播放器就可以播放存放在PC或者是传输到便携式播放器上的Audible格式文件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2章 陶瓷材料【圣才出品】

第12章陶瓷材料 12.1复习笔记 一、陶瓷概述 (1)陶瓷 ①定义 传统上“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总称。后来,发展到泛指整个硅酸盐材料,包括玻璃、水泥、耐火材料、陶瓷等。 ②分类 陶瓷一般归纳为:工程陶瓷和功能陶瓷。 (2)新型无机材料 新型无机材料是指在传统硅酸盐材料的基础上,用无机非金属物质为原料,经粉碎、配制、成型和高温烧结制得的无机材料,如功能陶瓷,特种玻璃,特种涂层等。 (3)新型无机材料与传统硅酸盐材料的比较 ①从组成上看 新型无机材料的组成远远超过硅酸盐的范围,除氧化物和含氧酸盐之外,还有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化物及其他盐类和单质。 ②从性能上看 a.新型无机材料不仅具有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耐磨损等优点; b.一些特殊陶瓷还具有一些特殊性能,如介电性、压电性、铁电性、半导性、软磁性、硬磁性等。

二、陶瓷材料的典型结构 陶瓷是指由金属(类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结合键主要是离子键或共价键。 1.离子晶体陶瓷结构 (1)分类 ①NaCl型结构:MgO、NiO、FeO等; ②CaF2型结构:等; ③刚玉型结构:等; ④钙钛矿型结构:。 (2)刚玉型结构(如图12-1-1所示) 图12-1-1Al2O3晶体结构 刚玉型结构中每晶胞有6个氧离子、4个铝离子。其中: ①氧离子占密排六方结点位置,铝离子配置在氧离子组成的八面体间隙中,但只填2/3如图12-1-1(b)所示;

②铝离子的排列要满足铝离子之间的间距最大,因此每三个相邻的八面体间隙,就有一个是有规律地空着,如图12-1-1(a)所示。 (3)钙钛矿型结构(如图12-1-2所示) 图12-1-2钙钛矿结构 钙钛矿型结构中每个晶胞中有1个钛离子、1个钙离子、3个氧离子。其中: ①原子半径较大的钙离子与氧离子作立方最密堆积; ②半径较小的钛离子位于氧八面体间隙中,构成钛氧八面体[TiO6]。钛离子只占全部八面体间隙的1/4。 2.共价晶体陶瓷结构 共价晶体陶瓷多属金刚石结构。 (1)SiC结构 SiC结构与金刚石结构类似,只是将位于四面体间隙的碳原子全换成了硅原子,如图12-1-3所示,属面心立方点阵,每个单胞拥有硅、碳原子各4个。

音频基础知识

一般认为20Hz-20kHz是人耳听觉频带,称为“声频”。这个频段的声音称为“可闻声”,高于20kHz的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称为“次声“。(《广播播控与电声技术》p3) 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由于电子平衡与变压器平衡的区别,所以二者的接线方法是不一样的,应引起注意。 声学的基本概念音频频率范围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频段,即低频段(30 ̄150Hz);中低频段(30 ̄150Hz);中低频(150 ̄500Hz);中高频段(500 ̄5000Hz);高频段(5000 ̄20000Hz)。30 ̄150Hz频段:能够表现音乐的低频成分,使欣赏者感受到强劲有力的动感。150 ̄500Hz频段:能够表现单个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是低频中表达力度的部分。500 ̄5000Hz频段:主要表达演唱者或语言的清淅度及弦乐的表现力。5000 ̄20000Hz频段:主要表达音乐的明亮度,但过多会使声音发破。音频频率范围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频段,即低频段(30 ̄150Hz);中低频段(30 ̄150Hz);中低频(150 ̄500Hz);中高频段(500 ̄5000Hz);高频段(5000 ̄20000Hz)。30 ̄150Hz频段:能够表现音乐的低频成分,使欣赏者感受到强劲有力的动感。150 ̄500Hz频段:能够表现单个打击乐器在音乐中的表现力,是低频中表达力度的部分。500 ̄5000Hz频段:主要表达演唱者或语言的清淅度及弦乐的表现力。5000 ̄20000Hz频段:主要表达音乐的明亮度,但过多会使声音发破。所谓声音的质量,是指经传输、处理后音频信号的保真度。目前,业界公认的声音质量标准分为4级,即数字激光唱盘CD-DA质量,其信号带宽为10Hz~20kHz;调频广播F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Hz~15kHz;调幅广播AM质量,其信号带宽为50Hz~7kHz;电话的话音质量,其信号带宽为200Hz~3400Hz。可见,数字激光唱盘的声音质量最高,电话的话音质量最低。除了频率范围外,人们往往还用其它方法和指标来进一步描述不同用途的音质标准。音质评价方法评价再现声音的质量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种方法。例如: 1.语音音质评定语音编码质量的方法为主观评定和客观评定。目前常用的是主观评定,即以主观打分(MOS)来度量,它分为以下五级:5(优),不察觉失真;4(良),刚察觉失真,但不讨厌;3(中),察觉失真,稍微讨厌;2(差),讨厌,但不令人反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