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灵长类

合集下载

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尿病动物模型糖尿病是一种终生的长期性的,以不能维持正常血糖稳态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分类繁多,但最主要的有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目前认为II型糖尿病的基本机制是β细胞分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

动物模型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T2DM,但是糖尿病动物模型众多,各有优劣。

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糖尿病研究至关重要。

在动物选择上,主要以哺乳动物为主,啮齿鼠类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主要用于药物筛选、病理改变等方面研究。

家兔主要用于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等方面。

近年来,小型猪产生兴趣,如Yucatan小型猪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其消化系统的器官功能更接近人类,且具有自发性糖尿病倾向,只需单次注射四氧嘧啶200mg,常能诱发隐性遗传为显性遗传,发病1年内可产生眼底微血管增殖型改变等。

1.动物选择主要以哺乳动物为主。

啮齿鼠类使用量最大,应用最广;家兔主要用于糖尿病性高脂血症等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如Yucatan小型猪因其与人类更加接近的消化系统而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小型猪有自发性糖尿病倾向。

2.几种常用的啮齿类动物模型2.1.肥胖模型2.1.1.瘦素相关基因改变诱导的动物模型2.1.1.1.Lep ob/ob小鼠背景为C57BL/6J,为位于6号染色体的Lepob等位基因突变形成自发性的纯合子糖尿病小鼠。

该小鼠从4周开始呈现出肥胖,之后体重急速增加。

出现肥胖后,该小鼠饮食过量,呈现高血糖、高胰岛素血症、妊娠能力低下、代谢低下等特征。

2.1.1.2.Lep db/db小鼠背景为C57BLKS/J, 为位于4号染色体的Lerpdb等位基因突变形成自发性的纯合子糖尿病小鼠。

该小鼠从3-4周开始呈现出肥胖体征.,血胰岛素从10-14天开始增加,血糖值从4-8周开始急速增加。

呈现出多饮,多食,多尿的临床表现。

血糖开始上升后, 胰岛的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消耗严重。

这类小鼠平均寿命约10个月,末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糖尿病性肾病等多个系统均可观察到病理变化。

糖尿病动物模型概况

糖尿病动物模型概况

1.因切除外分泌部引起其他消化液问题 2. 同时切除α细胞引起低血糖 3.致死率高
1.在体内研究单基因功能 2.可敲除糖尿病相关多基因
1.技术要求高,繁育与饲养要求高 2.筛选实验成本高
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 NOD/ShiLtJNju • C57BL/6-Ins2 Akita/Jnju • NOD.129S2(B6)-Casp1tm1Sesh Casp4del/LtJNju • SJL/JNju-Pde6brd1
动物模型类型 自发突变
饮食诱导 化学诱导
手术诱导 转基因/基因敲除
பைடு நூலகம்
优点
缺点
1.基因自发突变引起2型糖尿病与 人类2型糖尿病特征相同。 2.大多数近交系动物模型基因背 景稳定,饲养环境可控制,利于 分析多因素疾病基因分析
3.数据稳定性强,样本需求小
1.营养过剩引起伴随肥胖的糖尿 病模型,与人类症状相同
糖尿病分型
• Ⅰ型糖尿病 • Ⅱ型糖尿病(90%) • 妊娠糖尿病
• Ⅰ型糖尿病是因胰岛β 细胞功能衰竭所致,易发 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酸中毒.
• Ⅱ型糖尿病是一组发病机制仅部分获知的复杂代 谢紊乱。它包括不同程度的β 细胞功能降低,周 围组织胰岛素抵抗以及肝糖代谢异常。
• 主要病理特征是胰岛素分泌障碍和在肝脏,脂肪 组织和骨骼肌中的胰岛素抵抗,这些病理生理异 常将导致葡萄糖代谢失衡,血糖升高。
糖尿病动物模型概况
2013年6月7日
中国有9230万糖尿病患者
参考陈帅老师PPT
糖尿病
• 糖尿病是一组以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不 足所致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
• 糖尿病的慢性高血糖状态与长期并发症显著相关, 即众多器官的损害,功能障碍和功能衰竭,特别 是肾脏,眼,神经,心脏和血管。

干货分享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汇总「收藏起来慢慢看」

干货分享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汇总「收藏起来慢慢看」

干货分享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方法汇总「收藏起来慢慢看」科研工具丨作图丨实验丨SCI丨统计分析丨国自然背景糖尿病(DM)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腺产生不了足够的胰岛素或者人体无法有效地利用所产生的胰岛素,引起糖、脂肪、蛋白质、水及盐代谢紊乱,表现为高血糖及糖尿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卒中)、肾病(肾衰竭、尿毒症)、失明、糖尿病足、多发性神经炎等。

糖尿病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5种疾病之一。

现有降糖药物无论是口服还是注射都只能减缓疾病大发展进程并不能治愈,且多数药物对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不足40%,糖尿病药物研发仍然任重道远。

糖尿病动物模型是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及新型治疗药物的关键,建立合适的糖尿病动物模型对于研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糖尿病的动物模型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基因工程糖尿病动物模型。

本篇将为大家介绍常见的糖尿病动物模型。

01 自发性动物模型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是指动物未经过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发生糖尿病的动物模型。

该模型绝大多数采用有自发性糖尿病倾向的近交系纯种动物。

可分为两类:(1)I型糖尿病模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BB 大鼠、LETL大鼠、NOD小鼠。

NOD小鼠自发性自身免疫Ⅰ型糖尿病模型。

NOD小鼠的糖尿病发生率与性别有关,雌鼠发病率显著高于雄鼠,且发病早。

BB大鼠从Wistar大鼠中筛选出来的一种自发性,遗传性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BB大鼠在早期常表现胰岛炎症,但是晚期多发生严重的胰岛纤维化。

(2)Ⅱ型糖尿病模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KK小鼠、ob/ob小鼠和 db/db小鼠、ZDF大鼠、GK大鼠。

KK小鼠日本学者培育的一种轻度肥胖型Ⅱ型糖尿病动物。

ob/ob小鼠ob/ob小鼠是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典型的肥胖高血糖小鼠。

II型糖尿病(胰岛素非依赖)动物模型

II型糖尿病(胰岛素非依赖)动物模型

II型糖尿病(胰岛素非依赖)动物模型
1、自发性糖尿病模型(1)非肥胖型实验动物:PO大鼠、中国地鼠、GK大鼠、NSY鼠模型特点: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与人类II型糖尿病发病症状相似,NSY鼠有年龄依赖特征。

适用研究:非肥胖II型糖尿病研究获取方法:直接购买。

(2)肥胖型实验动物:ZDF大鼠、OLETF大鼠、ob/ob小鼠、db/db小鼠、KK小鼠模型特点:肥胖、糖尿病特征,同时伴有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糖肾等并发症。

适用研究:肥胖、II型糖尿病以及所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获取方法:直接购买。

2、诱发性糖尿病模型(1)饮食诱导实验动物:DIO小鼠模型特点:持续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

适用研究:肥胖、II型糖尿病研究获取方法:C57BL/6小鼠持续高脂饮食饲喂14周左右,检测糖尿病相关指标。

3、转基因模型实验动物:MKR小鼠、MODY2小鼠模型特点:靶向确定基因的小鼠模型,研究分子机制时有优势。

适用研究:II型糖尿病研究获取方法:自己构建转基因小鼠或直接定制购买。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糖尿病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已成为全球重点关注的公共性卫生问题.糖尿病动物模型可以部分模拟人的糖尿病状态,广泛应用于对糖尿病病因与治疗方法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非人灵长类动物在生理学、遗传学及生物学等特性方面与人类极相似,是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研究与开发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实验动物.文章旨在对自发糖尿病动物模型,特别是非人灵长类糖尿病动物模型进行综述.
作者:万玉玲刘晓明 WAN Yu-ling LIU Xiao-ming 作者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 刊名:医学综述ISTIC英文刊名:MEDICAL RECAPITULATE 年,卷(期):2008 14(14) 分类号:Q95 关键词: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动物。

Ⅱ型糖尿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Ⅱ型糖尿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Ⅱ型糖尿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发布时间:2023-01-05T05:43:28.332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2年12期作者:叶箭梦[导读] 背景:目前国内针对II型糖尿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报告数量非常少,没有标准化方法和评估指标。

叶箭梦广东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摘要:背景:目前国内针对II型糖尿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报告数量非常少,没有标准化方法和评估指标。

目的: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Ⅱ型糖尿病猴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

方法:9只猴子随机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n=6)和对照组(n=3),实验组在高糖、高脂肪饮食的同时进行静脉注射脲链佐菌素(STZ),从小剂量逐次递增,并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节。

造模后期进行夜间光照辅助成模。

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同样剂量的生理盐水,饲喂普通饲料正常日照。

定期完成对外周血血清的收集,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耐量、血脂、胰岛素和C-肽水平,并利用血液的抗C-肽释放试验测定胰腺胰岛细胞的功能,对胰腺、肾、肝组织等进行了组织学检查。

结果和结论:①实验组空腹血糖、血清C-肽、胰岛素水平与对照组或正常的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曲线下面积显示,实验组对葡萄糖刺激反应轻,胰岛β细胞的胰岛分泌功能较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别;②从28周开始实验组HbAlc的平均水平开始逐渐升高,在37周明显高于对照组,并持续升高,说明实验组猴子的血糖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③实验组胰腺、肝和肾的切片中存在典型的DM病变;④实验组诱导成糖尿病的成功率为83.3%,实验过程中无动物死亡,肥胖率为0,高血脂症概率较小(16.7%),造模所需时间短(最短的是4号猴1.5个月),高血糖持续时间至少半年以上;⑤高糖、高脂肪食物和低浓度的链脲佐菌素结合夜间光照诱发II型糖尿病动物模型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疾病模型;Ⅱ型糖尿病;实验动物;内分泌系统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非人灵长类;脲链佐菌素;高糖高脂饮食主题词: Ⅱ型糖尿病;非人灵长类;疾病模型引言II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多因素代谢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其胰岛素的相对缺乏有关。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一、概述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目的在于模拟人类型糖尿病的发病过程,以揭示其病理机制、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推动新药的研发。

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胰岛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胰岛素生产的缺乏,进而引发一系列代谢异常。

构建能够准确反映这些特征的动物模型,对于深入理解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动物模型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常用的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包括自发性模型和诱导性模型两大类。

自发性模型主要依赖于遗传因素,通过选择具有特定遗传背景的动物,使其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型糖尿病。

这类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人类型糖尿病的自然发病过程,但发病时间和疾病严重程度往往难以控制。

诱导性模型则是通过手术、化学药物或病毒等手段人为诱导动物发生型糖尿病。

这类模型具有发病时间和疾病严重程度可控的优点,但可能无法完全模拟人类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

在构建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时,需要充分考虑模型的稳定性、可重复性以及实验伦理等因素。

稳定性是指模型在实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疾病状态,以便进行长期观察和评估。

可重复性则是指不同实验室或不同研究者使用相同方法构建的模型应具有一致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伦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应确保在构建和使用动物模型的过程中遵循相关的伦理规范,尊重动物的生命权和福利。

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通过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研究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推动新药的研发,为人类战胜这一顽疾贡献力量。

1. 型糖尿病概述:定义、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现状。

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点是胰腺细胞的自身免疫性破坏,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缺失。

发病机制方面,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于个体,使得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发胰岛素分泌障碍。

遗传因素在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多个基因与型糖尿病的易感性相关。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摘要: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而Ⅱ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数的90%~95%左右。

建立合适的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是阐明其发病机制的前提条件。

因此,该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糖尿病研究中常用的动物模型,对发展新型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Ⅱ型糖尿病;动物模型;模型构建Research Progres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TypeⅡ Diabetic Animal ModelLIU Shu—Yun(Lab of Transplant Engineering and Immunology 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 2013224070006)Abstract: Diabetes mellitus,the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is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It is one of the most prevalent chronic diseases that threat to human health,and type 2 diabetes accounted for 90% -95% of the total diabetes. The animal model of type 2 diabetes provide the important precondition to many scholars in study of the pathogenesis and mechanism of diabetes.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s a number of animal models of T2DM commonly used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s that have been published both inside country and abroad,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ype II diabetic animal models.Key Words:Type Ⅱ Diabetes Mellitus, Animal model,Model construction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us,DM) 是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疾病,其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作者:万玉玲, 刘晓明, WAN Yu-ling, LIU Xiao-ming作者单位: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510260刊名:医学综述英文刊名:MEDICAL RECAPITULATE年,卷(期):2008,14(14)被引用次数:0次1.William TC Animal Models of Type 2 Diabetes: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Pathophysiological Relevance to the Human Condition 2006(03)2.Portha B.Giroix MH.Serradas P Beta-cell function and viability in the spontaneously diabetic GK rat:Information from the GK/Par colony 2001(z1)3.Shafrir E.Ziv E.Kalman R Nutritionally induced diabetes in desert rodents as models of type 2 diabetes:Acomys cabirinus(spiny mice) and Psammomys obesus(desert gerbil) 2006(03)4.Butler AE.Jang J.Gurlo T Diabetes due to a progressive defect in beta-cell mass in rats transgenic for human islet amyloid polypeptide (HIP Rat):a new model for type 2 diabetes 2004(06)5.Feldhahn JR.Rand JS.Martin G Insulin sensitivity in normal and diabetic cats 1999(02)6.Bellinger DA.Merricks EP.Nichols TC Swine model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insulinresistance,glucose tolerance,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2006(03)7.Tigno XT.Gerzanich G.Hansen BC Age-related changes in metabolic parameters on nonhuman primates 2004(11)8.Wagner J D.Kavanaugh K.Ward GM Old World primate model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2006(03)9.Franks PW.Brage S.Luan J Leptin predicts a worsening of the features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 independently of obesity 2005(08)10.Tan KCB.Xu A.Chow WS Hypoadiponectinemia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endothelium-dependent vasodilation 2004(02)11.Wagner JD.Cline JM.Shadoan M K Naturally occurring and experimental diabetes in cynomolgus monkeys:A comparison of carbohydrate and lipid metabolism and islet pathology 2001(01)12.Meis PJ.Kaplan JR.Koritnik DR Effects of gestation on glucose tolerance and plasma insulin in cynomolgus monkeys(Macaca fascicularis) 1982(05)13.Kavanagh K.Koudy WJ.Wagner JD Naturally occurring menopause in cynomolgus monkeys:Changes in hormone,lipid,and carbehydrate measures with hormonal status 2005(04)14.Shadoan MK.Zhang L.Wagner JD Effects of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on insulin signaling proteins in skeletal muscle of cynomolgus monkeys 2004(05)15.Kaplan JR.Manuck SB Status,Stress,and atherosclerosis:The role of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 behavior 199916.Cefalu WT.Wang ZQ.Bell-Farrow AD Caloric restri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aging in cynomolgus monkeys (Macaca fascicularis):Metabolic,physiologic,and atherosclerotic measures from a 4-year intervention trial 2004(10)17.Hubbard GB.Steele KE.Davis KJ Spontaneous pancreatic islet amyloidosis in 40 baboons 2002(02)18.Lorenzo A.Raszaboni B.Weir GC Pancreatic islet cell toxicity of amylin associ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1994(6473)19.Hopponer JWM.Ahren B.Lips CJM Islet amyloid an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2000(06)20.王艳静.叶华虎.邵军石猕猴自发性糖尿病动物模型的初步探讨[期刊论文]-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04(01)1.期刊论文余瑜.郭亚飞.吴骏.严燊和抗2型糖尿病新药曲格列酮的合成研究-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25(3)目的研究曲格列酮的合成路线.方法为避免选择性醚化反应,将前两步(还原和选择性醚化)反应,重新设计和调整为三步反应,即酯化、醚化和还原反应.结果每步反应专属性较强.有二个新的化合物(Ⅱ)和(Ⅲ)生成;整个反应革除了用柱色谱分离而直接得到产物.结论酚醚化反应收率为98%,比文献报道提高了10%以上.总收率约为17%,并有工业化生产的可能.2.期刊论文朱虹.方萍.朱健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变化-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4)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了50例2型糖尿病(2-DM)并发脑梗死(CI)患者(DM+CI组),50例老年2-DM无并发症患者(DM组)血液流变学和血脂代谢指标及50例健康老年人(N组).结果DM+CI组与DM组相比,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血小板聚集率(PAgt)、脂蛋白(a)[Lp(a)]显著增高(P<0.05).两组与N组相比,BV、PV、PAgt、Lp(a)明显增高(P<0.05).结论2-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脂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与脑梗死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3.期刊论文陈燕.徐卓华.蒋文.Chen Yan.Xu Zuohua.Jiang Wen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1,36(2)目的了解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分泌的变化及其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用RIA法测定60例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及非肥胖者各30例)晨8时、下午4时以及口服糖耐量试验期间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同时作血清葡萄糖浓度及胰岛素浓度测定。

4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

结果①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晨8时及下午4时血清皮质醇浓度均高于同BMI的正常对照组(P<0.05)。

②肥胖的2型糖尿病组口服糖耐量试验期间血清皮质醇浓度不下降并有轻度升高,而非肥胖组及对照组服糖后血清皮质醇浓度则明显下降。

③糖尿病患者血清皮质醇浓度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r=-0.34,P<0.01)。

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存在一定程度的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的异常。

4.学位论文沈征2型糖尿病大鼠建模、基因表达谱与细胞凋亡研究2004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代谢失调性内分泌疾病,分为1型和2型.1型糖尿病又称为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 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是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发;2型糖尿病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是由于胰岛素拮抗所引起的疾病.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占85%~95%以上,该论文将利用基因芯片技术主要对Ⅱ型糖尿病进行研究.国外用于2型糖尿病研究的动物模型多为遗传型,虽然这类模型是2型糖尿病研究的良好模型,但是由于其价格昂贵,饲养和繁殖条件相对严格,因此国内不易获得.所以该文根据大量糖摄入和脂肪摄入会导致肌肉和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及会引起内源性糖产生抑制受损的原理选用6周Wistar大鼠先喂以高脂高糖饲料10周诱导胰岛素抵抗,然后给予小剂量STZ(25mg/kg)腹腔注射,继续高脂高糖饲料喂养最后诱导成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模型建立后用生化检测仪、放射免疫法等对模型大鼠血清进行了一系列有关2型糖尿病的生化测定以进一步确定所建模型是否符合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同时对其右肾组织进行了冷冻切片,并用TUNEL试剂盒对其进行了细胞凋亡检测用以确定2型糖尿病肾组织损伤是否与肾组织细胞凋亡有关;同时用一步法提取左肾组织的总RNA,并将其反转录为cDNA,将其用于基因芯片杂交以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与正常大鼠之间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并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在基因水平上来探讨与2型糖尿病发病相关的基因,以进一步阐述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5.期刊论文郭忠奎.李娜.王露霏.胡丽娜.林喆芒黄颗粒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血脂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8)目的 观察芒黄颗粒(MHG)对高脂血症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 以链脲佐菌素加高糖高脂饮食制备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观察芒黄颗粒对T2DM大鼠空腹12 h血糖,血脂,血胰岛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芒黄颗粒高剂量组可明显降低高脂高糖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水平,对胰岛素无影响.结论 芒黄颗粒具有较好的降血糖,降低血脂作用.6.期刊论文张勤.张雁儒.赵学信.武贵臻.许道盛新疆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葡萄糖转运子-4基因突变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2)目的探讨葡萄糖转运子-4(GLUT-4)基因4α侧翼突变是否与新疆地区汉族2型糖尿病(2-DM)相关.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单连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对60例2-DM患者和30例正常个体(全为汉族)GLUT-4基因4α侧翼突变进行筛查.结果 2-DM患者与正常组均未发现GLUT-4基因4α侧翼突变.结论 GLUT-4基因4α侧翼突变出现频率在2-DM患者与正常组无显著差异,4α侧翼突变对GLUT-4活性的影响及其在2-DM发病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7.期刊论文郑薇.王季猛.唐业华2型糖尿病人尿酸增高与脂质紊乱和体重指数的关系-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31(1)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尿酸增高与肥胖和脂质紊乱的关系.方法用酶法和放免测定法测定糖尿病人和非糖尿病人尿酸、血脂、肾功能、尿白蛋白排泄率,并测定血压和体重指数.并计算尿酸与各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尿酸、血压、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增高.尿酸增高与血脂和体重指数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人血清尿酸、血脂、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增高,尿酸增高与血脂和肥胖有关.8.期刊论文黄青林.张沁春针刀手法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中医药学刊2006,24(9)目的:了解针刀手法治疗对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对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药物组和针刀手法治疗组进行观察.结果:针刀手法治疗NIDDM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指标结果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针刀手法对NIDDM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良性调整作用.9.学位论文连霁虹抗2型糖尿病药物筛选系统的建立及治疗活性物质的筛选2007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