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着色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上)一、前言渗透探伤是一种利用特定的方法和设备对材料或构件进行检测的技术。
它可以检测到材料或构件内部的缺陷、疵点和裂纹等问题,为工程质量的保证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渗透探伤作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导,帮助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和工艺,确保探伤作业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作业准备1. 设备调试:在开始作业之前,需要对渗透探伤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2. 材料准备:根据作业的需要,准备好待检材料和相关辅助设备,确保作业的顺利进行。
3. 环境准备:确保作业现场的环境整洁、安全,并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以便操作人员进行观察和判断。
三、作业步骤1. 准备工作:- 操作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以保证自身安全。
- 对待检材料进行表面清洁处理,确保表面没有灰尘、污渍和残留物,以免对渗透液的渗透和观察造成干扰。
- 根据待检材料的性质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渗透液,将其涂布在待检材料的表面上,使其充分渗透。
2. 渗透阶段:- 操作人员需要将渗透液充分涂布在待检材料的表面上,并确保渗透液在表面停留的时间达到要求。
一般情况下,渗透时间为10-30分钟。
- 在渗透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渗透液是否发生渗透现象,以及渗透液是否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定的膜层。
如果发现渗透现象不明显或者膜层形成不完整,需要重新涂布渗透液。
3. 渗透保持阶段:- 渗透保持时间一般为1-2小时,在此期间,操作人员需要保持待检材料表面的渗透膜层湿润,以便更好地观察和检测裂纹和缺陷等问题。
- 在渗透保持期间,操作人员需要定时巡视待检材料的表面,确保渗透膜层无明显干裂或干燥现象。
如果发现渗透膜层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涂布渗透液。
4. 渗透显影阶段:- 渗透显影是将渗透液中渗透到材料内部的液体显影剂通过吸附或滴流等方式,使之渗透至膜层中,并形成可见的显影剂聚集效应,从而使缺陷和裂纹等问题显现出来。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1.1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永福电厂#3机组范围内的各类压力容器、钢结构、管道及其焊缝的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及评定。
2.编制依据2.1《电力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规则》(DL/T675-1999)2.2《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厂(DL5009.1-2002)2.3《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69-2004)2.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JB4730-94)2.5 相关图纸3.检测主要工作量根据委托单而确定。
4. 检测人员的资格及要求4.1凡参加过着色检测的探伤人员必须经过相应技术培训,并通过DL/T675要求的考核并取得劳动部或电力部颁发的资格证书,方能从事相应级别、相应资格的射线检验工作。
4.2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艺作风,严格按照给定的探伤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进行检测。
4.3 接受委托或检测任务后及时进行检测,当天的工作必须当天完成。
4.4认真执行金属试验室技术管理制度,严格按规程规范进行结果评定,做到结论准确,记录清晰,签名及时。
不合格通知单必须经过有关人员审核后才能反馈给委托部门或委托人。
4.5必须遵守安全和环保方面的有关规定。
5.施工主要仪器及器材用于永福电厂扩建项目#3机组着色检测的器材如下表。
6.1明确委托要求,准备相应的设备及器材如着色深透液、灵敏度试块等。
6.2 察看现场环境如脚手架等,如果现场条件不能满足检测工作的安全和技术条件,应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待条件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有关检测活动。
7. 检测过程、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7.1检测过程a. 预清洗采用溶剂或洗涤剂清洗工件表面,如确有需要可进行酸洗或缄洗,然后进行渗透检测,清洗后检测面上遗留的溶剂和水分等必须干燥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前不被污染。
b. 施加渗透剂①施加方法:喷涂,用静电喷涂装置直接对焊缝或被检面喷涂。
②渗透时间及温度:在10℃-15℃的温度条件下,渗透持续时间一般不少于10min。
渗透作业指导书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使探伤人员在进行渗透探伤过程中有明确的步骤、程序,保证探伤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并为进一步使渗透检验人员明确在现场进行渗透检验的步骤与程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使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检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的铸件、焊接件和锻件以及陶瓷、塑料和玻璃等制品(不包括粉末冶金零件或其它多孔材料)的各种表面缺陷,例如裂纹、折叠、气孔、疏松和冷隔等。
3引用标准3.1ASME标准第V卷第6部分(PT)3.2ASME标准第而卷附录8 (PT)3.3JB4730—94《压力容器无损检测》3.4GJB2367—95《渗透检验方法》3.5GB150—1998《钢制压力容器》3.6GB9443—88《铸钢件渗透探伤及缺陷显示迹痕的评级方法》3.7GB/T12604.3—90《无损检测名词术语》4检测人员4.1凡从事渗透探伤的人员,均须经严格的技术培训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格证书。
4.2渗透探伤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初、中、高级,取得不同等级渗透探伤资格的无损检测人员只能从事相应等级的探伤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凡从事渗透探伤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4.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
4.3.2从事渗透探伤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5渗透检测操作的步骤基本步骤为:预清洗一施加渗透液一清洗多余的渗透液一施加显像剂一观察及评定显示痕迹。
6渗透检测剂6.1渗透检测剂一般包括渗透剂、乳化剂、清洗剂和显像剂。
6.2渗透剂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a.渗透剂应装在密封容器中,放在低温暗处保存。
各种渗透剂的相应密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的规定采用相对密度计进行校验,应保持相应密度不变。
b.渗透剂的浓度应根据制造厂说明书规定进行校验,校验方法是将10ml待校验的渗透剂和基准渗透剂分别注入到盛有90ml无色煤油或其它惰性溶剂的量筒中,搅拌均匀。
然后将两种试剂分别放在比色计纳式试管中进行颜色浓度的比较。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目录1 目的2 适用范围3 引用标准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2 检测作业人员4.3 检测设备与器材4.4 作业条件5 检测实施5.1 检测控制流程图5.2工艺参数5.3检测操作5.4 缺陷评定5.5 例外情况的处理方法6 质量检查6.1 质量检查要求和方法6.2 质量检验标准6.3 质量控制点6.4 质量记录6.5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7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1 目的本作业指导书主要是为了检出检验非铁磁性材料及其焊缝表面的开口缺陷,以及对缺陷的大小、性质进行等级评定而编制。
为了规范渗透检测工作,保证渗透检测的工作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 适用范围2.1本作业指导书包括开口性缺陷的检测及渗透探伤中着色剂的去除方法及缺陷指示的分级。
2.2 本作业指导书包含材料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液体渗透检测。
(铁磁性和非铁磁性材料)2.3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非多孔性材料的船舶、管道、结构件及其他设备的原材料及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
2.3 本作业指导书与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有抵触时,应以有关标准、规范、施工技术文件为准。
3 引用标准JB4730-2005.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渗透检测)JB/T 6062-2007《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JB/T 9218-2007《无损检测渗透检测》2008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规范》4 检测准备4.1 工艺准备4.1.1 渗透检测方案大型检测项目或客户有特殊要求的检测项目以及本工艺规程未包括的渗透检测项目应单独编制渗透检测方案(或包含在无损检测方案中)。
渗透检测方案由PT-Ⅱ级以上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4.1.2 渗透检测工艺卡渗透检测前应编制渗透检测工艺卡。
渗透检测工艺卡由PT-Ⅱ级人员编制,无损检测工程师审核,现场无损检测技术负责人批准。
4.2 检测作业人员4.2 检测作业人员4.2.1从事渗透检测的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有关部门或者与之相等的检测机构规定的按NDT人员资格认证的程序认可的人员。
渗透探伤操作指导书2017.6.12(完成)

图1 铝合金试块 130mm ×40mm ×4mm 、材料为)0Cr18Ni9Ti 或其他不锈钢材料的试块上单用布氏硬度法在其背面施加不同负荷形成3个辐射状裂纹区,、3,其位、间隔、及其他要求应符合JB/T 6064-1992报。
裂纹尺寸分别对应JB/T 6064-1992 中B 型试块上的裂纹区位号铝合金试块主要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渗透时间及温度
℃的温度条件下,渗透剂待续时间一般不应少于满足上述条件时,应按附录B (规范性附录)对操作方法进行鉴定。
去除多余的渗透剂 在清洗工件被检表面以去除多余的渗透剂时,应注意防止过度去除而使检测质量下降,同时也应注意防止去除不足而造成对缺陷显示识别困难。
采用自显像应在水清洗后进行干燥,干燥时间通常为5min ~喷涂显像剂时,喷嘴离被检面距离为300mm ~400mm 喷涂方向与被检面夹角为显像时间取决于显像剂种类、需要检测的缺陷大小以及被检工件温度等,一般不应少。
05渗透检测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控制页:*注:班组工程师负责每项目上交一本已执行完成的、并经过完善有完整签名的作业指导书。
重要工序过程监控表作业指导书(技术措施)修改意见征集表回收签名(日期):目录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 (1)2 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 (1)2.1工程概况 (1)2.2施工范围 (1)3.施工作业人员配备与人员资格及职责分工 (1)4.施工所需机械装备及工器具量具、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2)5.施工条件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2)6.作业程序、方法及要求 (2)6.1作业程序流程 (2)6.2作业方法及要求 (3)7.质量控制及质量验收 (4)7.1质量控制标准 (4)7.2中间控制见证点设置 (4)7.3中间工序交接点设置 (4)7.4工艺纪律及质量保证措施 (5)8.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要求和措施 (5)表8-1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计划表(RCP) (6)表8-2环境因素及控制措施表 (7)9.附录 (8)表9-1强制性条文控制表 (8)1 编制依据及引用标准1.1 GB50236-2011《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及验收规范》1.2 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1.3 DL 5009.1-2014《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1.4 厂家图纸及设计图纸1.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1.6 公司《质量、安全健康、环境管理手册》1.7 科信检测有限公司管理制度1.8 湖南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天山铝工业园电源项目二期6×360MW机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及施工范围2.1工程概况新疆石河子天山铝工业园电源项目二期6×360MW机组工程#10机组,锅炉为哈尔滨锅炉厂生产超临界、变压运行,单炉膛、一次再热、平衡通风、不带启动循环泵内置式启动系统、全钢构架、紧身封闭、全悬吊结构Π型布置、倒U型全露天布置的燃煤直流炉。
汽轮机为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生产的360MW超临界空冷机组,冷却介质为空气,冷却设备为直接空冷凝汽器。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XJGTJHFGS-ZW-09-2017A/0)编制:审核:批准:受控类型:持有部门:编号:2017-01-01发布2017-02-01实施新疆国统管道股份有限公司精河分公司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1 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金属材料制成的零部件,表面开口缺陷的检测。
2执行标准与检验人员资格2.1 JB4730压力容器无损检测;DL500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焊接篇)。
2.2检验人员须经过专门培训,并具有Ⅱ级及以上渗透探伤人员资格证书。
3 工作前准备检测前应对被检区表面进行清除,使表面不得有油漆、铁锈、氧化皮、油污等,且表面粗糙度小于 6.3μm,表面清除范围应向检测区外扩25mm。
4 操作程序在工作中,主要使用HD系列着色探伤剂,其操作步骤:4.1在检测区外边缘放置对比试块4.2对检测区喷涂清洗剂,使被检区清洗干净。
4.3干燥后施加渗透剂, 保持湿状态10—14分钟。
4.4除去多余渗透剂,在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并擦干。
4.5充分摇匀显像剂,喷涂显像剂,要喷涂均匀。
5 记录与报告5.1在确认灵敏度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对显示结果进行记录,记录时应画草图。
5.2记录与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工作名称、尺寸、使用探伤剂种类、分布、性质、检验人员及日期以及所执行的标准。
5.3检验报告的填写应一式三份,一份留档,一份留科室,一份交委托单位。
6 复查出现下列情况时需进行探:A.检测结束时,发现灵敏度达不到要求。
B.发现操作过程有误。
C.供需双方有争议或认为有其它需要时。
D.不合格缺陷返修处理后。
当决定进行复查时,必须对被检面进行彻底清洗,以除去前次检测时留下的痕迹。
7 后处理检测结束后,为防止残留的显像剂腐蚀被检工件表面或影响其使用,应清除残余显像剂,清除方法可用刷洗、水洗、布或纸擦除等方法。
8 安全要求8.1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有关规定。
压力管道着色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压力管道着色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公司所承建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作业--着色渗透探伤工作给予具体指导,以确保工程作业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建设方的要求。
2.适用范围本公司所承建的压力管道及场站施工中按设计文件或规范规定对管道表面开口缺陷进行渗透探伤和评定。
3.编制依据和引用标准SY/T0443-98 《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渗透检测技术标准》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4.职责4.1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无损检测质量控制;项目无损检测人员确定检测对象的检测方案和方法,编制检测工艺卡,填写《管道着色渗透探伤工艺卡》,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
4.2探伤人员应具有I级或以上资格。
I级人员应在H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测操作,并正确记录原始数据和做好状态标识。
4.3探伤人员出具探伤报告须是II级或以上资格人员:项目责任人员应是II级或以上资格人员。
4.4无损检测责任师对管道着色渗透探伤质量负全责。
对合同或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检测要求进行评审,审核和签发检测工艺;审签报告;并对作业人员资格、设施条件、设备材料、实施作业等进行有效控制。
4.5探伤人员应先确认工件及检测部位,按照作业指导书和检测工艺卡的要求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做好过程参数控制工作,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做好状态标识;对超标缺陷焊缝做好标记待返修重检。
4.6无损责任人员对记录和报告实施控制,;对超标缺陷焊缝填写焊缝返修通知单,交委托单位进行返修处理;无损责任人员对渗透检测条件如检件温度和表面状况、渗透剂和显像剂的选用、选择对比试块以及在渗透过程中施加渗透剂、显像剂方式及其时间控制、清洗去除过程等实施控制,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检测部位和状态标识进行控制。
4.7生产部门配合渗透探伤作业。
5.渗透探伤一般方法、内容和作业要求5.1探伤时机:有延迟裂纹倾向材料均应在焊后24h进行,有再热裂纹倾向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探伤一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管道着色渗透探伤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公司所承建压力管道的无损检测作业--着色渗透探伤工作给予具体指导,以确保工程作业质量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建设方的要求。
2.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承建的压力管道及场站施工中按设计文件或规范规定对管道表面开口缺陷进行渗透探伤和评定。
3.编制依据和引用标准
SY/T0443-98 《常压钢制焊接储罐及管道渗透检测技术标准》
GB50235-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4.职责
4.1无损检测责任师负责无损检测质量控制;项目无损检测
人员确定检测对象的检测方案和方法,编制检测工艺卡,填写《管道着色渗透探伤工艺卡》,无损检测责任师审核。
4.2探伤人员应具有I级或以上资格。
I级人员应在H级或Ⅲ级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检测操作,并正确记录原始数据和做好状态标识。
4.3探伤人员出具探伤报告须是II级或以上资格人员:项目责任人员应是II级或以上资格人员。
4.4无损检测责任师对管道着色渗透探伤质量负全责。
对合同或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检测要求进行评审,审核和签发检测工艺;审签报告;并对作业人员资格、设施条件、设备材料、实施作业等进行有效控制。
4.5探伤人员应先确认工件及检测部位,按照作业指导书和检测工艺卡的要求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做好过程参数控制工作,填写检测原始记录和报告:做好状态标识;对超标缺陷焊缝做好标记待返修重检。
4.6无损责任人员对记录和报告实施控制,;对超标缺陷焊缝填写焊缝返修通知单,交委托单位进行返修处理;无损责任
人员对渗透检测条件如检件温度和表面状况、渗透剂和显像剂的选用、选择对比试块以及在渗透过程中施加渗透剂、显像剂方式及其时间控制、清洗去除过程等实施控制,并向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检测部位和状态标识进行控制。
4.7生产部门配合渗透探伤作业。
5.渗透探伤一般方法、内容和作业要求
5.1探伤时机:有延迟裂纹倾向材料均应在焊后24h进行,有再热裂纹倾向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探伤一次。
5.2渗透探伤采用溶剂去除型着色渗透法。
5.3渗透探伤基本的操作程序是:接受委托单→编制检测工艺→表面处理和预清洗→渗透→去除→干燥→显像→检验和评定→整理记录,签发报告→归档
5.3.1表面预处理:渗透探伤工艺要求在所检测的焊缝部位及四周向外扩展25mm范围内清除铁锈、飞溅、油漆及其它氧化层:清除油污、强酸、强碱及化学活性残留物。
5.3.2渗透:常用喷涂法。
5.3.3去除:既要清除掉物件表面上的渗透液,又不能将已渗
透入缺陷中的渗透液去除,可用有机溶液去除。
5.3.4干燥:溶剂型去除应自然干燥,不允许加热干燥。
5.3.5显像:非水基湿式显像主要用于压力喷罐渗透。
5.3.6检验和缺陷存在的判定:着色渗透检验应在自然日光下进行,表面照度应不低于500勒克斯。
缺陷的判定按照标准的规定进行。
5.3.7后清洗:在渗透探伤结柬后应将焊缝区残留的渗透液和显像液清除干净,以避免造成腐蚀伤害。
5.4着色渗透探伤的作业要求。
5.4.1着色渗透前的准备工作
渗透探伤操作必须在表面经外观检查合格后进行。
对受检区域(焊缝宽度+1/2倍板厚)及邻近不小于25mm度的范围内进行预处理,使焊缝表面达到无焊渣、飞溅、毛刺及氧化皮等比较光洁的状态,打磨后的焊缝表面不应有铁屑粉末和砂布屑,被检母材表面粗糙度值Ra应不大于12.5mm但对不能打磨的工件可适当放宽。
接着用水或清洗剂清洗表面的污垢,然后用压缩气体吹干,且应保证在施加渗透剂前不
被污染。
5.4.2渗透作业步骤
a、喷涂渗透剂
采用压力喷罐式渗透剂对焊缝表面进行喷洒,喷涂时应在焊缝表面均匀涂布,并在整个渗透时间内保持润湿状态,在15-50℃温度条件下,渗透剂渗透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当温度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参照SY/T0443-98附录B对操作方法进行修正。
b、喷涂清洗剂
待渗透剂与焊缝表面均匀、充分接触、渗入后,用清洗剂清洗渗透剂。
除特别难于清洗的部位外,一般应先用干净不脱毛的布依次擦拭,直至大部分多余渗透剂被清除后,再用蘸有清洗剂干净不脱毛的布或纸擦拭,直到被检面上多余渗透剂全部擦掉。
注意:不得往复擦拭,不得用靖洗剂直接在被检面冲洗或使被检面较长时间处于清洗剂浸润状态,在清洗操作过程中应防止清洗过度或清洗不足。
c、喷涂显像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