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六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归纳

高二地理选修六知识点归纳高二地理选修六是我国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门选修课,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地理科学的各个方面。

本文将对高二地理选修六的六个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知识点一:地球动力学与地表变化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主要学习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地表的变化。

其中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震与地壳运动、火山与火山地貌、地貌发展等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机制,还能掌握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和预测方法。

知识点二: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物种的分布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生物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和适应策略。

例如,研究竞争、共生、迁徙等生物行为对地理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

知识点三:城市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学科。

学习这个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城市化对资源利用、环境污染、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城市类型的特征和城市规划的原则。

知识点四: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是指由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引起的地球环境的变化。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

同时,还可以了解全球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的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五:资源与可持续发展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可以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以及资源的分布、开发和利用的影响因素。

同时,还可以学习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方法,为未来的资源利用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知识点六: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是地理科学中的重要工具。

通过学习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以及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资源调查等方面的作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_7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四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一节 森林及其保护》_7

第四章第一节森林及其保护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并掌握森林锐减的原因。

②运用世界森林分布示意图,能说明世界森林种类和分布地区。

③理解森林生态功能。

①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森林的主要分布及成因。

②通过视频并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森林的功能。

③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说出不同角色会对森林造成哪些破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增强学生保护森林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②增强学生关心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

2.森林的生态功能。

难点:理解森林的生态功能。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由此可见,森林对于我们地球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但是,自从人类产生之后特别是工业社会以来,人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于森林的开采、破坏,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大家能说说你们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森林破坏带来的后果吗?(比如:我们感觉夏天越来越热了、空气越来越差了、河流越来越浑浊了、需要保护的动植物也越来越多了)所以,保护森林使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四章第一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2>.巩固基础•梳理知识1、森林的特点(1)森林是陆地上①___最强大____、最复杂、最能②__长久存在____的生态系统。

(2)森林是最丰富的③__物种库__,尤其是④___热带___和亚热带森林。

(3)⑤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的核心。

2、森林锐减(1)森林面积的变化:8000年前,原始森林占陆地面积的47.7%,现代世界森林覆盖率仅为①30 %。

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时代原因②刀耕火种、游耕制度人口增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变化趋势③对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是因人口稀少,森林仍然有自然更新的机会面积逐渐减少面积锐减(3)世界:全球现存天然林中未受人类干扰的森林不足④_40%_,工业化国家中,除加拿大和⑤__俄罗斯___外,大部分森林为人工林,或“半天然”林。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4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4

课题: 4.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学习目标】1.理解湿地的概念、特点以及湿地减少的原因。

2.通过案例认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 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 熟记湿地的概念以及湿地的保护措施学习难点:结合所学知识, 理解不同地区湿地的生态意义【学习流程】1.________和森林、草地一样都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它号称“_________”, 在各类生态系统中, 其服务价值居于_____位。

2.湿地的生态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价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湿地1.湿地的概念: 掌握世界《湿地公约》中的湿地定义。

(1)位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面形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 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江河、池塘等), 占世界湿地的10%左右, 位居亚洲第_________位, 世界第___________位。

(2)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分布:二.日益减少的湿地1.湿地减少的原因自然原因(时间漫长):人为原因(时间短暂):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产生的影响:1.小组合作探究:2.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3.青海湖面积缩小的原因:4.中亚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中国西部湿地比较少的原因:三、保护湿地措施有哪些?【达标测评】一、选择题1. 由于暴雨而形成的城市地面径流, 汇人河湖, 可能引发的生态问题是A. 水体富营养化, 导致鱼类缺氧而亡B. 泥沙淤积, 导致河湖面积减小C. 水质变坏, 危及人类健康D.水量剧增, 淹没农田, 冲毁交通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被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B. 过度引水灌溉, 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 水体富营养化, 水华大量出现D. 人口增长, 用地规模扩大3. 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平方公里的湿地, 被称为“乌鲁木齐的肺”, 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环境保卫〔选修〕本专题可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环境与环境咨询题;第二局部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卫;第三局部是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局部环境治理与全球行动。

关于第一局部高考将会着重考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咨询题及事实上质;第二局部要紧考查资源与生态咨询题的表现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卫;第三局部要紧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第四局部要紧考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卫的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重分析环境咨询题产生的要紧缘故及其对人类的碍事;二要注重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三要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地分析咨询题。

高考重点:本考点也是高考命题根底知识运用的选考区域,形式要紧是综合题,总分值10分。

命题趋向:〔1〕从内容上,要紧考查了我国的重大环境咨询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

全球性环境咨询题,如:全球变热及其碍事。

侧重于考查咨询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

〔2〕从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咨询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咨询题。

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新课标区多以选做题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立贴近生活。

〔3〕从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根底知识分析、解决咨询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卫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

可能会接着关注热点、重大环境咨询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咨询题的表现、形成缘故、危害和治理措施等。

要多注重我国的突出环境咨询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碍事。

【回回教材】测试要点一: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开展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依靠自然环境;2.农业社会:利用自然环境,要紧从事种植和养殖活动;3.工业社会:对资源掠夺式开发,排放大量废物,人地对抗强烈;4.当代社会:多种环境咨询题日益突出,谋求人地协调。

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1.水体污染(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2.固体废弃物污染(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3.大气污染(1)成因: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3)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4.淡水资源短缺(1)成因: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5.耕地问题(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⑦防止非农用地占用耕地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3)土地退化的防治: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②恢复生态林③营造经济林④加强科学管理工程措施:①修筑水利工程②修筑水土保持工程农牧业措施:①等高耕作②施用有机肥料③适时耕作6.矿产资源枯竭(1)原因:①人口数量持续增长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③矿产需求量大④采矿时采富弃贫⑤矿产分布不均(2)治理方案:①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②进行资源的合理调配③合理开采矿产资源④贯彻《矿产资源法》7.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1)产生的问题:开采:①破坏地表对方占用土地废渣自燃③矿山排水造成水土环境污染利用:①空气污染②温室气体排放③酸雨运输与存放:①会污染空气,水与土壤②占地,破坏景观(2)防治措施:①科学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回收率②在开发资源时,做好污染防护工作③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④对矿区进行复垦⑤对化石燃料进行精加工,深加工⑥实行能源结构改革⑦开发利用新能源8.太阳能优点:无污染,绿色环保,总量大缺点:只能在晴天获得;太阳能较分散9.风能(间接太阳能)优点:成本低,不会产生空气污染缺点:风速稳定地方少;风力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风电存在储存和运输问题10.水能优点:成本较低,不会产生空气污染缺点:大坝的建设可能对库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11.潮汐能优点:干净,无污染缺点:大坝会阻碍船只鱼类的进出12.地热能优点:成本优廉缺点: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存在有毒有害物质13.如何应对我国能源现状:①开发利用新能源②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建立国家级储存机制④多渠道进口能源⑤调整能源消费结构14.森林破坏(1)原因:①大规模商业开采②森林火灾③大量使用薪柴④毁林开荒⑤过度樵采(2)危害:①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④河道淤塞,土地被淹⑤全球温室效应增加⑥生物多样性减少(3)治理方案:①建设自然保护区②增强公民环境保护意识③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④加强林区的建设与管理⑤发展森林生态旅游⑥防止森林火灾⑦营造薪炭林⑧完善《森林法》(4)森林的功能:①提供旅游休闲最佳场所②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CO2,释放O2④净化空气⑤过滤尘埃,吸收噪声⑥调节气候⑦涵养水源⑧保持生物多样性15.草场退化(1)原因:①人口增长,对畜牧业产品需求增多②外来物种入侵(澳大利亚),鼠害与虫害严重③出于利益原因,盲目扩大生产规模,过度放牧(2)治理方案: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改善经济结构③加快经济发展④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⑤改变传统游牧方式⑥加强牧区的基本建设⑦建设“草库伦”,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16.湿地(1)破坏的原因:自然:自然地理环境演化人为:①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湿地,填充作用加剧②内部富营养化,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③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2)作用:①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③调节全球气候④维护生物多样性⑤净化水质⑥美化环境(3)破坏的危害:①涵养水源能力减弱②小气候变差③植被覆盖率下降④土壤侵蚀加剧⑤生态平衡破坏⑥生物栖息地减少⑦生物种类减少⑧调节能力作用减弱⑨易导致旱涝灾害发生(4)治理方案:①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②加强宣传,提高公民保护意识③退耕还湿,发展水产养殖和生态旅游④进行国际合作。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3.掌握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及其危害;4.熟悉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5.掌握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二、教材总体分析《地理(选修6)》第四单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1.第一章节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2.第二章节是“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3.第三章节是“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危害和防治措施;4.第四章节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主要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5.第五章节是“环境保护技术”,主要介绍环境保护技术及其应用;6.第六章节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介绍环境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第一章节: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意义;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二章节: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形势;2.我国环境保护政策;3.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三章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的形式;2.环境污染的特点;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四章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2.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式;3.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五章节:环境保护技术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技术的种类;2.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六章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1.环境教育的概念;2.环境教育的实施方式;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选修6地理考察知识点总结

选修6地理考察知识点总结

选修6地理考察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

选修6地理是高中地理学科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深入。

以下是对选修6地理考察知识点的总结: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的构造与活动地球的构造是指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地球的活动包括地壳运动、地表形态变化、气候变化等。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活动对于认识地球的表面形态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地球物理环境地球物理环境主要包括地球的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和自然植被环境。

通过对地球物理环境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3.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的事件,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泥石流、干旱、飓风等。

了解自然灾害及其防治对于预防自然灾害,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居民总数,城市是人口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文化较为繁荣的地区。

了解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变化、分布规律对于解决人口问题、发展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2.经济地理经济地理研究地球表面的经济活动和资源分布,包括自然资源地理、工业地理、农业地理、交通地理、商业地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经济地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各种经济活动的分布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为经济发展和区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3.文化地理文化地理主要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传承,包括语言、宗教、风俗习惯、艺术等方面。

了解文化地理对于传承和保护各种文化遗产,促进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前提下,保护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对于指导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

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考点解读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3.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4.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5.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6.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知识清单1.自然资源按照能否再生分为______和______。

2.主要的资源问题:_____短缺,_____日益减少,一些矿产濒临耗竭。

3.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___有限、地区_____,人为原因:不合理开发与管理、总需求量增长快;解决对策_____。

中国淡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______、时间分配不均,人为原因:____________,水污染和浪费;解决对策:_______、治理污染、_______。

4.土地退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地污染;土地退化的防治措施:_______、_______、农牧业措施。

耕地的利用和保护:确保耕地总量____、提高土地____、提高耕地质量、科学开发和整治土地。

5.煤炭、石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主要措施:____、环保进行、保护土地、_____。

6.森林的生态效益:_______,_______;_______,防风固沙;过滤尘埃,吸收噪声;释放氧气,______;提供旅游休闲场所。

7.草场退化的原因是由于_____,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增大,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牧场严重超载,引起草场退化。

带来的危害:_____、盐渍化、物种灭绝等。

保护草地的措施:只有大力_______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具体做法有实行_____制度,建立饲草料基地,变游牧方式为牲畜_____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

8.湿地的功能:提供____,保护_____;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涵养水源,_____;_______;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生产出大量的鱼虾等农副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污染概念
排放的污染 物超过水体 的自净能力
改变水和底泥 的理化性质
改变水中生物 群落组成
水质恶化
水体利用价值 降低甚至丧失
二、水体污染现象
2.水污染物的来源
类型 工业废水 农业污水 生活污水
来源和特点
各类工矿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液态废弃物, 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 净化、难处理的特点
二、水体污染现象
3.主要水体污染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


然 氮、磷 水体富

水 过多 营养化



安徽巢湖 “白毛浮绿水”
云南滇池 水花
(水华)
赤 潮
二、水体污染现象
3.主要水体污染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


然 氮、磷 水体富

水 过多 营养化



聚集在湖泊上层、遮蔽阳光。 湖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死亡
二、水体污染现象
3.主要水体污染现象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物: 常发区域: 危害
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 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
粘住大量鱼卵和幼鱼,阻碍海藻光合作用
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方法 分散 沉降 吸收
围栏 放任 燃烧
措施
出现的问题
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 迅速分散
太湖美, 美就美在太湖水
陕西凤翔血铅超标事件
水污染及其成因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作用机理:
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河道中水的净化作用:藻类、水体、底泥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作用机理: 2.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
水体类型 自净能力
河流水 湖泊水 地下水
最强 居中 最弱
主要来自牲畜粪便、农药、化肥
主要是生活中的各种洗涤水,含有无毒有机 盐、需氧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无机盐如 氮、磷的含量也较高
二、水体污染现象
3.主要水体污染现象
重金属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海洋石油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
3.主要水体污染现象
重金属污染
污染源:工业废水 污染物:汞、铅、镉等重金属
2.若沿P垂线三类径流同时受到相同程度的一次性 镉污染。10天内,在N地进行检测
A.②最先检测到水体被污染 B.①最先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C.任何时候②、③污染程度都比①严重 D.③中检测到了最大浓度的污染
在右图中,①是地表径流 ,②、③是地下径流。请 回答1—3题:
3.三类径流受到污染后
A.治理难度最大的是① B.最容易治理的是③ C.②的污染持续时间最长 D.② 、③污染持续时间比①长
不宜在近岸或渔场周围实用
播撒粉状石灰,使其沉降
危害海洋生物
利用麦秆、泥炭、聚苯乙 烯等物质吸收石油,然后 集中处理
小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 回收
大洋中的原油泄漏让其自 然分解
油层厚达2毫米时可用燃 烧法消除
只能在静水环境中进行
需要静水环境 石油氧化后的残渣形成的沥 青块会在海面上长期漂浮
造成大气污染
藻类有毒,残体分解耗氧,鱼 类死亡
藻类死亡残体分解,氮磷释放, 循环形成,生态破坏,变为沼 泽
二、水体污染现象
3.主要水体污染现象
海洋石油污染
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成品 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
上油井周围
2010年,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 线”钻井平台
1999年,法国“埃里卡”号油轮
流动速度 最快 居中 最慢原因 更新周期最短 居中 最长
溶解氧 最多 居中 最少
在右图中,①是地表径流 ,②、③是地下径流。请 回答1—3题:
1.三类径流流速的比较
A.①>②>③ B.①>② ;①<③ C.①>② ;①>③ D.①<② ;①>③
在右图中,①是地表径流 ,②、③是地下径流。请 回答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