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和泪》

合集下载

《梦和泪》教案(参考)

《梦和泪》教案(参考)

《泪与梦》教案(参考)一、教学目的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色;3、了解课文:设疑释疑、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冰心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与永远追求真、善、美的人格魅力;2、教学难点:领会本文构思、组织材料的独特思路。

三、课文内容说明:本文以冰心对人生的热爱——“梦”为经纬,以冰心为国家、民族而嚎啕大哭——“泪”为焦点,脉络清晰地展现了一代文学大师——冰心的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时间分配:本文拟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以“梦和泪”为线索,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将中文的材料组织贯穿起来,进而升华主题,感受冰心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和人格魅力;第二课时,主要从欣赏的角度就课文的某些细部作分析,把握本文特质性的写作技巧和剪裁特色。

本课时教学以组织学生朗读和课堂提问、讨论为主。

五、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课时预习提问(建议课前完成)(一)熟悉课文,弄清有关字音、字形、字义。

1、注音:噩梦()疑惑()豪恸大悲()愕然()吴文藻()病榻呓语()璀璨()2、解词荡气回肠——这里形容冰心的嚎啕大哭感人肺腑;豪恸——极其悲伤的痛哭;愕然——形容吃惊;璀璨——形容光彩鲜明;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3、诵读课文、理清线索,初步理解文意。

(二)导入新课(5分钟)多媒体展示并伴配乐朗诵冰心作品的《繁星》、《春水》各一首:繁星(之一)繁星闪耀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相互颂赞了。

春水(之一)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带去我许多的意绪。

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罢,我要坐在泉源边,静静回响。

如此清雅、细腻、凝练、含蓄的小诗,吟咏花草、大海、星星,从温柔的回忆的网中捕捞出“零碎的思想”,这就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冰心的心声。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梦和泪》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梦和泪》教案

《梦和泪》教案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的伟大人格。

2.领会课文标新求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详略得当的取材、裁剪特色。

3.了解课文设疑与释义、比较与衬托、记叙与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以冰心的诗歌欣赏为导入)多媒体展示,学生朗读冰心作品《繁星》《春水》(节选),说出你读到出了什么?繁星(一)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太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的互相颂赞了(二)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春水(一)春水又是一年了还这般的微微吹动可以再照一个影儿么“我的朋友!我从来未曾留下一个影子不但对你是如此”(二)四时缓缓的过去——百花互相耳语说“我们都只是弱者!甜香的梦轮流着做罢憔悴的杯也轮流着饮罢”上帝原是这样安排的呵!繁星、春水,透出清雅、细腻、含蓄的意味。

《繁星》和《春水》是冰心名声最响亮的作品之二,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心声。

就像大多数感情细腻的作家一样,她既爱做梦,有时也不免流泪。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描写冰心伟大品质的文章《梦和泪》。

二、简介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冰心”是她的笔名,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语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冰心装在洁白的玉壶中,永远保持着纯洁无瑕的心灵。

她的散文和诗歌都是新文学运动初期具有典范意义的“美文”。

1923年,她先后结集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

《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由182首小诗组成。

这三百余首无标题的格言式自由体小诗,以自然和谐的音调,书写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感受和人生哲理的思索,歌颂母爱、人类之爱和大自然。

篇幅短小,文笔清新、意蕴隽永。

冰心热心于儿童文学创作。

1926年,结集出版了29封用亲昵恳切的语句写成的给小朋友们的信——《寄小读者》。

冰心的散文被称为“冰心体”,语言清丽、典雅。

散文的“好上”与“上好”问题浅析——评刘婧老师执教的《七十年前的开笔》

散文的“好上”与“上好”问题浅析——评刘婧老师执教的《七十年前的开笔》

散文的“好上”与“上好”问题浅析——评刘婧老师执教的《七十年前的开笔》【摘要】本文结合真实的教学案例,强调课堂教学要注重问题引领和合作探究两方面,同时要“上好”一篇散文,也必须要从“大局”“全局”出发,也就是我们要树立三个意识:文体意识,即散文性;地位意识,即自读性;整体意识,即特殊性。

进而将散文教学从“好上”升华为“上好”。

【关键词】散文;好上;上好;问题刘婧老师执教的这篇《七十年前的开笔》,让我们在一种民主平和的氛围中,体会到了教师的平易和亲和,学生的活泼与智慧。

一、评价观摩公开课1.注重问题引领刘老师的课很注重问题的引领。

用一个又一个问题统领整节课,调动了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并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注重了合作互补学习法的运用。

比如,刘老师在研习文本中设计的第三个问题:“在当时我的眼中父亲是怎样一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老师先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出相关语句,然后边读、边分析、边体会,这样有效的引导了学生的思路,学生能够轻易的从“似乎谁也不喜欢我”、“有个隔壁小女孩来玩,……爹很喜欢她。

爹把烟盘边的蜜樱桃用手拈了一颗送到她口里,……爹什么时候给我嘴里放过一颗什么吃的呢?”等语句,体会到作者的吃醋心里,觉得父亲不喜欢我。

能从“茶只八分满,这是倒茶的规矩。

”语句中体会到父亲的严厉。

再比如,第四个问题:“在我们看来,父亲对待作者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带领学生从作者自身的角度,转换成旁观者的角度去理解分析,这时的学生就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了。

那么也就更容易看见学生思想的火花和闪光点。

比如,学生从“我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我的儿子。

”体会到了父亲其实是“爱你在心口难开”啊。

从“你小,怕把你夸骄傲自满起来了。

”体会到了父亲的爱是那么深沉而有度,时刻在为自己的儿子考量。

从“要是文章做得好,我更喜欢你。

”体会到父亲用爱去做最初的鼓励和激励。

从“文章有正面的意思,有反面的意思。

……这就叫做文章。

2023年《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2023年《故乡的榕树》说课稿

2023年《故乡的榕树》说课稿2023年《故乡的榕树》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故乡的榕树》。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故乡的榕树》是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六课。

本单元是学会感知和领会,体会情感。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

《故乡的榕树》是一篇触景生情、思乡怀旧的散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所谓“形”是指散文选材自由、灵活,材料是“散”的。

所谓“神”是指主题明确、集中。

怎样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入手,比如课文最后三段,它们是理解这篇散文主旨的关键。

我认为《故乡的榕树》一文,作者是由眼前住所的榕树,想起故乡的榕树及当时的人和事,抒发了对故乡深情的思念。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文体特征及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抓住__线索,理清__思路的阅读方法,体会__语言的诗意。

2、过程与方法:掌握__情以物兴、寄情于物的写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对于大陆故乡和乡亲们的真挚眷念的感情。

学情分析:在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了《荷塘月色》《梦和泪》等优美的散文,有了一定的散文鉴赏能力,所以要求学生在朗读品味的基础上,选出最喜欢的一段文字进行评价,可以从字词品读、修辞、意境等方面阐述,挖掘出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我认为,__的教学重点有二:一是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二是找出与故乡的榕树有关的人与事,体会作者的思想之情。

__的难点是品味__富有文采的句段,赏析出现的语言超常搭配。

四、说教法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

任何一节课的教学都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对于《故乡的榕树》这篇优美的散文,我选择采用诵读法、提问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点拨法、探究拓展法。

五、说教学过程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将本课设计为七个步骤,一个课时完成。

3.《梦和泪》

3.《梦和泪》

1923年夏,冰心以优异成绩从燕京大 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
风华正茂。冰心摄于1923年。
1923年,赴美。在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 习期间,冰心常到紧靠校园的韦班湖畔散步、小憩,她的 《寄小读者》中的一些通讯,就是在湖畔撰写的。
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生宿舍——“闭壁楼”现 貌,这是冰心对它的称呼,当年冰心就住在这里。
生 平
•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 1919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 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 大学等;
讨论全文冰心“梦”的线索
• 梦是人生的一部分。冰心爱做美梦。
• 梦是创作的一种源泉 • 梦充满了个人色彩,梦即性格。
• 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和美好。
• 梦为她作证
冰心父母的故事 冰心小时候在军营的故事 丈夫去世时写文章纪念 准备写甲午海战 冰心的“哭” 冰心生病住院 作者题词 作者讲述冰心的梦与泪
• 不代表她懦弱,文中举例冰心的先生吴文 藻去世后,她当着人没有落过泪。后又写 成一篇文辞活泼的纪念长文。可见,她有 泪不轻弹。
2.作品中提到冰心每想写到甲午 海战便会“豪恸大悲”,这是为什 么?
• 为了可爱的朋友,为了多难的祖国,为了民族遭遇的屈辱 和劫祸。 • 她落的泪,就是她的诗,一生中最激烈、最博大、最无私、 最奔放、最抒情的诗。 • 冰心的父亲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曾亲自参与过甲 午海战。童年,冰心在山东烟台度过了七八年山陬海隅的 生活,对大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父亲经常向小冰心讲述 甲午海战中国士兵的英勇无畏以及战争的惨烈,给冰心留 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直接影响了她的人生价值取 向——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担忧,有着一颗赤子之 心。这,也是冰心每每想写甲午海战就会号啕大哭、字不 能成行的人生背景。

胭脂泪罗永娟歌词

胭脂泪罗永娟歌词

胭脂泪罗永娟歌词
胭脂泪罗永娟的歌词
主角:《胭脂泪》是2009年大陆古装剧《聊斋三》的片尾曲,由罗永娟演唱。

以下歌词是边肖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然后回望深秋。

离别已经几个秋天了。

去红楼喝一杯,握住你的手。

抓住金合欢豆。

有个千千结,舍不得吐就走了。

我只想和你一起变成蝴蝶。

遇见彼此太难过了。

世界无边无际。

泪成霜,花独留幽香。

含泪照镜子。

这种怀念的感觉是无穷无尽的。

如果你不能离开这种生活。

不问宫虞弘,不问易。

但我想日复一日* *不变地活着
有个千千结,舍不得吐就走了。

我只想和你一起变成蝴蝶。

有个千千结,舍不得吐就走了。

我只想和你一起变成蝴蝶。

舒乙《梦和泪》PPT课件(25页)

舒乙《梦和泪》PPT课件(25页)

明确:课文以梦和泪为线索,将有关的材料贯穿起 来,且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和一般的叙述顺序,突出 地表现冰心那一颗"赤子之心",集中展示冰心热爱 祖国、献身祖国的伟大人格和人生追求,从而使文 章成为众多描写冰心的文章中与众不同的一篇。
2、阅读7-25节,哪些语句细致地描写了冰 心的哭,这对表现文章的中心有何作用?
④一面写她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可贵的执着精神, 一面又写她对艺术的可贵的执着精神。
主题思想
本文作者巧妙地把冰心的梦和泪交织在 一起,记叙了冰心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 事,表现了她的人格美,赞美她从父辈 血液中继承而来的深厚的爱国之情和永 远追求完美和美好的赤子之心。
写作特色
1.课文巧妙的构思。 2.择取典型 ,小中见大。 3.点面结合 ,详略得当。 4.多层次的对比、烘托和渲染。 5.文章的语言质朴而又真挚,凝练而
明确:1-3段、26-28段、37-41段,作者 分别在开头、中间、结尾处写到冰心的 梦,可见,文章以“梦”开头,以“梦” 结尾,又以“梦”贯穿全文,浑然一体。
中间设置了“泪”这一艺术表现的焦点, 作为人物形象的传神写照,至此,冰心 的梦和泪融合在一起,冰心个人的情感 与祖国的命运也紧紧地联在了一起。这 样写,使文章的中心得到了集中有力的 揭示。
3、阅读28-33段,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 心的父亲和母亲,这与写冰心有什么关系?
明确:插叙冰心父母的故事,是为了赞 美冰心从父辈那里继承的深厚的爱国情 怀和赤子之心,它是冰心之泪的根源, 是它赤子之心的思想基础。
4、本文的课题是《梦和泪》,仅仅描写冰心的泪是不
全面的,那么文章哪些段落是描写冰心的梦的?冰心的 梦的特点和内容各是什么?表现了她怎样的感情世界?

笛子《梦千年之恋》同样的温柔,同样的依依不舍,回头又见你眼眸~

笛子《梦千年之恋》同样的温柔,同样的依依不舍,回头又见你眼眸~

笛子《梦千年之恋》同样的温柔,同样的依依不舍,回头又见
你眼眸~
你说过的承诺
都变成海市蜃楼
越曾繁华越寂寞
G调筒音作2转降B调筒音作2/想学笛子可以报名会员哦
《梦千年之恋》是由中国内陆流行歌手金莎自己填词谱曲并制作的一首歌,后来被3D中国风网游《新寻仙》作为主题曲。

据金莎自己的分享,这首歌是写给“世上所有半途而废的爱”,也是诠释了自己对“爱”的理解,用词曲打造一个“千年之恋”的梦境。

金莎觉得,爱永远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好听共鸣点>
小华Live:金莎真的很适合唱中国风的歌
浔鹿L:高中听疯了的一首歌,真的,当时爱得不得了,还记得当初用的诺基亚板板机,天天放着这首歌,如今已经大二了。

一切都过得太快了,快得有点不能抓住身边的东西了
6131:听了这首歌,我觉得耳鬓厮磨这个成语好美好美
Taker-mio:在姻缘劫里找到的歌。

好像是女主和展越的BGM吧还是初三那年玩儿的,记得快中考了那时候晚上写作业到半夜,听着歌一个人看看月亮想想人……转眼间都高二了……歌都还在,心境却不一样了
冷薇薇薇薇薇:对于寻仙真的还是有很多回忆,可惜这游戏已经完全变成圈钱的工具了,前段时间忍不住上了一下号,可惜虽然同样的100级,同样的游戏画面,但是却已经没有那些年的热情了。

也许对于一个游戏和一个回忆,用这样的一首歌来诠释也已经足够了。

早就遗失了你却没遗忘
最初的最美的心跳脉搏
你微笑的眼眸
像梦境中的萤火
写满了有多爱我
如果爱我,就在评论里告诉我很高兴在这里遇见你
那么~晚安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乙
老舍的长子。1953年 6月毕业于北京二中后, 舒乙被国家派往苏联列宁 格勒基洛夫林业工程大学, 学习林业化学工艺专业, 1959年学成回国。之 后的20年里,一直工作 在林业化学领域。197 8年开始从事写作,19 84年调入中国现代文学 馆。现在已出版了《我的 风筝》、《小绿棍》、 《梦和泪》等11本著作。
营字冰 营镜心 长如的 时。父 的这亲 照是谢 片他葆
1璋 9( 01 38 年6 任6 山- 东1 烟9 台4 水0 师) 练,
与1 父9 亲0 在8 烟年 台, 合冰 影心 。(
左 ) 和 大 弟 谢 为 涵 ( 中 )
1913年,谢葆璋出任海军部军学司司长, 举家北迁,住进了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中 剪子巷14号的三合院。在这座院中,冰心 住了10年,直到赴美国留学。中剪子巷的 10年,是冰心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 尤其是“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 了文坛,她的以《超人》为代表的“问题 小说”,以《笑》为代表的白话散文,以 《繁星》和《春水》为代表的自由体小诗, 奠定了在中国文坛上重要的位置,在思想 上开始形成了她的“爱的哲学” 。
恸( tòng ) 囱( cōng ) 呓( yì)
寐( mèi ) 揪( jiū ) 率(shuài )先
厮( sī )
淌(táng )
铿锵( kēng )( qiāng ) 璀璨( Cuĭ )( càn )
荡气回肠: 感人肺腑。形容冰心的号啕大哭感人肺腑。 数不胜数: 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璀璨: 这里形容光彩鲜明。
• 完成同步练习册《梦和泪》
1980年4月,冰心作为中国作家代表团副团长前往日 本访问。这是团长巴金(左一)和冰心在首都机场。
1999年2月28日晚9时,冰心在北京医院仙逝,享年 99岁。
日本一某博物馆保留的“定远”号
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 1895年)
1.平壤战役:左宝贵
2.黄海战役: 邓世昌 3.旅顺大连战役:徐邦道
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生宿舍——“闭壁楼”现貌, 这是冰心对它的称呼,当年冰心就住在这里。
是英游1 1国学9 9、,3 3意冰6 6大心年 年利随夏 冬、同至 冰法前1 心国往9 夫、,3 妇德先7 在国后年 意、到夏 大苏达, 利联日吴 罗等本文 马国、藻 郊家美到 外。国欧 。这、美
四、课堂练习
• 请同学们找出精彩的句子,有感情 • 的朗读,并背诵。
五、课堂小结
• 本文以梦为经纬,以泪为焦点,刻画了 冰心永远不失赤子之心,永远追求完满 和美好的伟大人格,巧妙地把冰心的梦 和泪融为一体,奏响了一支高亢的爱国 主义颂歌。
六、作业
•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冰心的《我的家在哪 里》等作品,进一步感受冰心的伟大人 格
1949年元旦全家在日本东京合影.左起:吴平、 吴青、冰心、吴冰、吴文藻。
1951年秋天,冰心和她的家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之情,冲破重 重险阻,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之下,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定 居北京。这是1966年,冰心在进行创作。
冰心亲切地给小朋友们讲故事。
1973年时的冰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冰 心受到迫害,先被“勒令”在文联大楼清扫楼道厕所,后被 送到湖北咸宁和沙洋“五七干校”劳动。在这种逆境中,冰 心不改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值得流泪的事。 含糊: 不明确、不认真、示弱。
冰 心 简 介
中国现代和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翻译家和优秀的社会活动家。原名谢婉莹,1900 年10月5日生于福建福州府隆普营一个海军的家 庭。主要作品有《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春水》等
谢家在福州的住所。童年的冰心曾在此住过两年。
原燕京大学校园。
为1 楫9 在1 北8 京年 。,
冰 心 与 母 亲 杨 福 慈 、 三 弟 谢
1923年,赴美。在美国波士顿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研究院学 习期间,冰心常到紧靠校园的韦班湖畔散步、小憩,她的 《寄小读者》中的一些通讯,就是在湖畔撰写的,冰心依 韦班湖的英文(LakeWaban)谐音称它为“慰冰湖”
1901年5月,冰心全家迁至上海。1903年,父亲谢葆 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此时, 随父迁至烟台。在烟台,冰心居住时间长达8年,度过了 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烟台,冰心称之为第二故乡, 烟台的海与山,烟台的水兵与灯塔,给冰心“海化”性格 和爱国主义思想最初的影响,也给冰心最初的文学启蒙。
1913年,冰心全家迁居北京,住在东城铁狮子胡同 中剪子巷14号。
1914年秋至1918 毕9 业2 ,3 获年 文夏 学, 学冰 士心 学以 位优 。异
成 绩 从 燕 京 大
风 华 正 茂 。 冰 心 摄 于 1 9 2 3 年 。
4.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二、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
• 内容: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放通商口岸: ④开设工厂:
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三、民族危机的加深
1.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加剧
2.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北极熊,代表俄国,将整 个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它 的势力范围;虎,代表英 国,吞食我最富庶的长江 流域作为势力范围;德国, 象一条七寸毒蛇一样把我 国的山东紧紧缠住;狂奔 乱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国, 一举伸向我两广、云南; 小太阳、日本,气焰嚣张, 又把我国的福建作为它的 势力范围。图的东南部还 有一只秃鹰正向中国飞来, 它代表美国,是帝国主义 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 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 国主义国家残羹剩饭就善 罢甘休,而是另有企图和
⒋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①作者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 这些材料哪些写的详,哪些写的略? ②文中哪些语句细致的描写了冰心的哭,这对表 现文章的中心有什么作用? ③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冰心的父亲和母亲, 这与写冰心有什么关系? ④文中写冰心“爱做美梦,很美很精”,这与写 冰心的泪有什么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