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及分析王丽(1)
小学生个案观察记录范例及分析

小学生个案观察记录范例及分析幼儿:【女孩、10岁】地点:教室时间:10月12日观察记录:观察:王丽是一位我们班的学生,她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王丽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内向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2篇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2篇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1一、观察对象:幼儿姓名:天天性别:男年龄:3岁幼儿表现: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来聪明可爱,感觉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
可是他妈妈却告诉我,天天是一个异常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家话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里人玩,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会退让,宁可不玩。
他是一个行为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表现如下:1、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更不愿主动交流。
2、话语少,和教师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
即使偶尔和教师讲话,也总喜欢把手指含在嘴里,显得异常紧张。
在区域活动时,所有的小朋友都进了自我喜欢的区域,天天却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一个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着区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景分析天天刚上幼儿园,难免会有入园焦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正常。
但时间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来,都能开开心心来上幼儿园,天天还是这样,早上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开。
据了解,天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玩玩具度过,遇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观察记录有一天孩子们午睡时,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边,等他脱下鞋子后,大声的表扬她:“哇,天天太厉害了,会自我脱鞋了,来,让教师抱一抱。
”我温柔的抱起她,第一个给他盖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这时,他说话了,虽然很轻,可我欣喜的听见了:“我在家妈妈教过我的。
”我又俯下身来,用手摸了摸她的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教师真喜欢你,教师陪你睡觉好吗?”他含羞的点点头听话的闭上了小眼睛。
四、指导策略(一)家长工作方面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反馈孩子在园表现,提议家长多腾出时间亲近孩子,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引导孩子说出自我身上发生了什么趣味的事,有没有认识新朋友等等。
日常生活中多创造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晚饭后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耍,供给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汇总篇】

【导语】幼⼉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体、智⼒和⼼情得以健康发展。
可以说幼⼉园是⼩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且可以从⼩接触集体⽣活。
下⾯⽆忧考亲⼦教育频道为您搜集了幼⼉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汇总篇】,希望对各位有帮助!更多亲⼦教育⽅⾯的讯息,请关注⽆忧考的更新。
幼⼉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 幼⼉活动情况: 区域活动开始了,浩浩来到了建构区,他对搭建窑洞⾮常感兴趣,⼀边对照⽼师提供的图⽚,⼀边搭建⾃⼰的窑洞,就在马上要成功时,却被来来回回取积⽊的彤彤给撞倒了,马上要做好的窑洞就这样顷刻间变成了“⼀⽚废墟”。
看到我过来,他说:“我刚搭好的窑洞被碰倒了。
”“不要沮丧浩浩,刚才的窑洞搭的⾮常好,⽼师相信如果你重新搭⼀遍的话,⼀定会搭的更好。
”然⽽,当浩浩就要再次完成时,却发现没有半圆形的积⽊和纸板了,窑洞的搭建停滞了,他尝试了好⼏种办法来替换半圆形积⽊和纸板,都没有成功,沮丧的告诉我“看来今天的窑洞是没办法搭好了。
”“浩浩,不要放弃,我们⼀起来想办法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放弃,⼀定能想出好办法将窑洞搭好的。
”最后,在尝试了好多种办法后,浩浩终于将窑洞再次搭好了。
教师指导情况: 1.给幼⼉适当的⿎励与引导,提⾼幼⼉的积极性。
2.在幼⼉遇到困难时,以游戏参与者的⾝份参与指导。
效果: 在教师的提⽰⿎励下,幼⼉坚持完成搭建作品宝塔⼭。
分析: 搭建过程中,浩浩很投⼊,能按照图⽚的提⽰进⾏搭建,遇到困难时能在⽼师的⿎励引导下克服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中途绝不放弃,⾮常有耐⼼的完善⾃⼰的作品,坚持搭建完成,最终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与满⾜。
反思: 1.幼⼉的合作意识还有待加强。
2.教师深⼊参与⾓⾊,观察幼⼉的需求,并将材料准备更加丰富⼀些。
幼⼉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 观察情况: 在体育活动《⼤阅兵》的准备活动中,泽泽今天情绪⾮常兴奋,踏步边跳边踏,做动作的节奏也⽐往常快很多,眼睛东张西望,⼿也不时打到前⾯和旁边的⼩朋友⾝上,没有办法坚持完成动作,在⼏次提醒未起到作⽤后,我把他换到了最靠边的位置,这下他才意识到⾃⼰碰到了别⼈,可是过⼀会⼜开始乱蹦乱跳了。
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

幼儿园大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一、引言幼儿园大班是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个案观察记录和分析,探讨幼儿园大班个案的发展特点和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升幼儿的发展和学习质量。
二、观察记录与分析1. 幼儿个案一:小明(化名)观察时间:2021年5月1日至5月31日小明是幼儿园大班的一位活泼好动的孩子。
在观察期间,他表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 身体协调能力较强,运动能力突出;- 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绘画和手工等细致性任务不感兴趣;- 在小组合作活动中表现出独立性强,不喜欢合作;- 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被周围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分析与解决方案:小明的特点和问题反映了他在身体发展方面相对较好,但在学习和社交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引导小明参与绘画和手工等细致性任务,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奖励,提升他在这些任务上的兴趣和动力;- 营造合作的氛围,组织小组活动,培养小明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提供专注力训练的活动,例如集中注意力训练游戏,帮助小明提高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2. 幼儿个案二:小红(化名)观察时间:2021年6月1日至6月30日小红是幼儿园大班的一位文静、内向的女孩。
在观察期间,她表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 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经常通过行为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社交能力较低,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表现出内向、腼腆的个性,不喜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
分析与解决方案:小红的特点和问题说明她在语言表达和社交能力方面存在一些障碍。
为了帮助她克服这些困难,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鼓励小红积极参与口语表达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自由谈话等,提升她的口语表达能力;- 鼓励小红参与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她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鼓励小红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的意见,如经常提问、分享自己的观点等。
幼儿个案观察分析记录及教育措施

幼儿个案观察分析记录及教育措施第一部分: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幼儿基本信息•姓名:小明•年龄:3岁•性别:男•家庭背景:独生子,父母双职工观察记录1.情绪表现–昨天小明在幼儿园拒绝与其他孩子玩耍,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愿意参加活动。
–今天幼儿园老师注意到小明情绪好转,融入了团体活动,表现积极向上。
2.沟通能力–小明在家里表达能力较强,能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在幼儿园,小明有时会用哭闹来表达情绪,需要引导和训练。
3.注意力集中–小明在教室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干扰。
–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一些注意力训练,提高小明的专注力。
4.社交行为–小明与其他幼儿相处较为融洽,但有时会出现攻击性行为,需要及时干预和引导。
第二部分:幼儿个案分析分析•小明是一个具有较强独立性和表达能力的孩子,但在社交和情绪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家庭背景较为独特,父母双职工可能导致小明的情绪波动和注意力不集中。
问题分析1.情绪管理–小明的情绪波动较大,需要学会通过表达来管理自己的情绪。
2.注意力训练–小明在注意力集中方面存在困难,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引导。
3.社交技能–小明需要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学会与他人协调相处。
第三部分:教育措施教育目标1.帮助小明学会情绪管理,提高情绪稳定性。
2.提升小明的注意力集中能力,培养专注力。
3.引导小明学会有效沟通,提高社交技能和互动能力。
具体措施1.情绪管理–定期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引导小明通过绘画、角色扮演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2.注意力训练–制定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计划,包括游戏、音乐、集中注意力训练等。
3.社交技能培养–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学会与其他幼儿互动,培养合作能力和友谊观念。
结语通过对小明的个案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通过合理的教育措施和引导,相信小明将会逐渐克服困难,发展出更多的潜力和能力。
幼儿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我们细心观察和耐心引导,为每个孩子的成长提供充分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

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一、概述幼儿园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也是他们性格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在幼儿园中,老师们需要对孩子们进行行为观察,并及时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引导和管教。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方法。
二、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1.案例一小明是一名幼儿园的新生,他经常在上课时打断老师讲话,并且不遵守纪律,总是插队拿玩具。
在外出活动时,他也经常离开集体跑来跑去,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
2.案例二小芳是一个内向而胆小的女孩,她在同伴面前总是不敢开口,也不愿意参加游戏和活动,经常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哭泣。
三、案例分析1.对于小明的行为,我们需要观察他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
可能是家庭教育不当,导致他在幼儿园里表现得不守纪律。
也需要观察他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社交能力,是否有其他潜在问题。
2.对于小芳的行为,需要从她的性格和家庭环境着手观察。
可能是因为在家中受到了某些刺激或者负面影响,导致她在幼儿园中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四、处理方法1.针对小明的情况,需要及时与他的家长交流,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并给予指导和建议。
需要在幼儿园中制定相应的纪律和行为规范,帮助小明养成良好的习惯。
2.对于小芳,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她逐渐融入集体生活,建立更好的自信和社交能力。
也需要与她的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家庭环境并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过程中,我认为关键是要注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
只有了解孩子的根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他们的行为问题。
也需要在处理过程中注重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性格品质。
总结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案例分析与处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老师们及时发现和记录孩子们的行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注重个体差异和家庭环境,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关于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与结果【六篇】

关于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与结果【六篇】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用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与结果【六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与结果1时间——3月27日午时地点——xx三班教室人物——xx、教师事件描述:由于xx仍时常管不住自我的嘴巴,接下来的日子我总是异常注意着他,生怕他再次闯祸。
可是尽管我十二分的细心,不愿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这天户外活动,我带孩子们玩拖拉玩具。
xx玩得可开心了,一会儿拉着玩具快跑,一会儿又将玩具滚出。
玩着玩着,xx玩具上的线绳和墨墨玩具上的线绳缠绕在了一齐,两人各自争抢起来。
听到争吵声我立刻冲了过去,可为时已晚,墨墨的手上已出现了牙痕。
处理:我无奈地让阿姨带着受伤的墨墨去涂药膏,并很生气地怒视着xx。
这次发现他居然用手蒙住了自我的眼睛,一副不敢见教师的样貌。
我皱起眉头问他:“明白自我做错了?”xx撅起嘴巴替自我辩解着,我努力地听着,了解到他在说:“我来修玩具,他不给我。
”分析:这次的事件让我发现,由于xx说不清楚话,没有及时地使同伴了解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再加上他性情急噪,从而使他失去了解释的耐心,又犯了老毛病。
xx看到教师后用手蒙住了眼睛这一表现说明他已经明白自我咬人的行为是不对的,自我又一次闯祸了,同时也说明在平时的相关活动中xx获得了必须的感性认识。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与结果2今日上午11点左右,孩子们结束工作室的工作。
纷纷洗手、喝水。
连xx小朋友十分专注,将自我的工作全部完成,所以她是最终一个收工作的小朋友。
她将自我的工作归位后,心里着急,收工作毯的动作比较随意,没有按照收工作毯的正确方法进行。
我正准备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忙。
只见黄xx(xx)小朋友飞快地跑过去,对连xx说:“妹妹,你收工作毯的动作不对,哥哥来教你。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10篇

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10篇幼儿园个案观察记录与分析1观察原因:今天,小雅的妈妈告诉我,孩子经常一出了幼儿园的大门就要尿尿,而且还是特别着急的那种。
在与妈妈的交谈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习惯,不到已经快憋不住时不会去尿尿的。
看的出妈妈也是很无助,希望老师能给与帮助。
为了纠正孩子这个不良的习惯,我决定对小雅进行个别观察及教育。
观察实录:在进行区域游戏活动的时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紧张,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她要尿尿,我赶紧问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脸严肃的告诉我:“没有。
”我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小雅的双腿夹紧,我就对她说:“没关系,老师陪着你,跟你一块上厕所好吗?”小雅没有拒绝,我拉着她的小手一块上了厕所。
观察分析:要想改变小雅的憋尿习惯,我觉得首先要老师细心地观察,在她出现憋尿现象时要及时的给予帮助。
其次要让她觉得这不是一件严重的事,以此来解除她的紧张情绪。
第一次帮助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为有了这次的成功,让我对她纠正这一不良习惯增强了信心。
观察实录:在餐前准备时,我组织幼儿如厕、洗手,当我喊道小雅那一组时,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进厕所,只有小雅没有动静,依然坐在座位上,我来到她的身边蹲了下来,拉着她的小手告诉她:“马上就要吃饭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饭啦!”她一个劲的摇头说:“我没有小便”。
我怕强迫她去会引起她紧张,她说没有,我就没有再要求了。
吃完饭带着孩子们散步回来以后,我又再次组织小朋友如厕,来到小雅的身边对她说:“马上就要睡觉了,要是不尿尿,憋着会肚子痛,到时还会尿床,好羞羞”。
小雅听我这么一说,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并对我说:“老师你陪我一起尿尿。
”小雅再一次进步了,离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又前进了一步。
观察分析:小雅的憋尿现象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得了,作为老师不能着急,要有耐心,不能着急。
她的每一次进步,老师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
同时,老师应利用幼儿的心理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取得实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做事的能力,连玩他都是在东游西逛,不知道要独立完成。 措施:
1.与家长沟通,请家长抽时间指导他练习书写拼音字母。请家长不要事事包办,引导幼 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手工活动时, 教师在他身旁引导他剪贴, 做的不美观不要紧, 关键要他自己动手剪贴, 培养他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
3.建构活动、泥工活动时,给他下达指令:拼搭什么、捏出什么动物,培养他做事的目 的性。不准下位游荡。
4.抓住他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提高他的自信心。 效果:
1.亮亮进步比较明显的是现在能独立完成书了 西逛,做事有目的性了。
5 个拼音字母,并且速度较快,不会东游
2.手工活动时,他不会咔嚓一下就把手工材料剪坏,会求助老师指导他完成手工制作。 3.与幼儿相处这一方面效果不明显,还有待进一步引导。
在写字本上胡乱画圈圈, 我上前指导他, 没想到他连握铅笔都不会, 一下午他只学会了写 0。
案例分析: 家庭环境的影响,爸爸妈妈是大学老师, 平时比较忙,没时间照顾引导他明白:自己的
事情自己做。 爷爷奶奶在家里照顾他, 在爷爷奶奶心中他是小皇帝, 他提出的条件不管是合 理的还是不合理的, 爷爷奶奶都会答应, 使他养成了唯他独尊的性格, 以致于他什么都不会, 因为有人包办了。所以, 他没有自己做事的目的, 也没有自己做事的习惯, 更没有练习出独
岁】地点:本班教室
时间: 晨间活动、手工活动、数学区域活动
观察记录:
观察一:
小朋友在教室进行晨间活动——建构活动。 小朋友正专注地建构, 只见亮亮在教室窜来
窜去,不时地把小朋友的玩具扔在地上;小朋友很生气,他却憨憨地看着小朋友笑。
观察二:
要进行手工活动了, 小朋友都表现得很兴奋, 只见亮亮沮丧地来到我身边, 对我说 “为
什么要做手工?不做手工好不好?”我说“你为什么不喜欢做手工?”他说:
“我讨厌做手
工?”小朋友在做的过程中,只见他拿起剪刀胡乱地剪几下,然后就对我说
: “老师,我的
纸破了, 再给我一张。 ”我在给他用双面胶补贴, 他则窜来窜去地用手抓小朋友的手工材料。
观察三: 下午组织幼儿练习书写 5 个拼音字母, 小朋友都在认真地书写, 只见亮亮拿着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