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业余无线电概况

合集下载

fcc part 95解读

fcc part 95解读

fcc part 95解读FCC Part 95解读:了解无线电通信规程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 Part 95是一套涵盖无线电通信的规程,适用于使用个人无线电服务的人群。

这些规程确保了无线电通信在合法和有效的范围内进行,同时保护了电磁频谱的有序使用。

FCC Part 95包括多个子部分,如CB无线电、GMRS(常见移动无线电服务)、FRS(家庭无线电服务)和MURS(多用无线电服务)等。

这些服务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通信需求,无论是个人之间的短距离通信,还是组织之间的长距离通信。

CB无线电是最常见的个人无线电服务之一。

根据FCC Part 95的规定,CB无线电使用者可以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进行短距离通信。

这种通信通常用于车辆间、户外活动或紧急情况下的交流。

然而,使用CB无线电需要一定的许可,以确保频道的有序使用。

另一个常见的个人无线电服务是GMRS,这是一种更强大的无线电通信方式,适用于更长距离的通信需求。

GMRS用户需要获得FCC颁发的许可证,并遵守规定的频率和发射功率等要求。

FRS是用于短距离家庭通信的无线电服务。

与GMRS相比,FRS无需许可证,但发射功率较低,范围更为有限。

因此,FRS通常用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交流。

MURS是一种较少人知的个人无线电服务,适用于较小的组织或社区间的通信。

这种服务在多个VHF频段上操作,无需许可证,但在使用时需遵守FCC的规定。

FCC Part 95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规程,用于指导和规范个人无线电服务的使用。

无论是进行短距离通信还是长距离通信,使用者都应遵守相关规定,以确保通信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业余无线电呼号规则

业余无线电呼号规则

业余无线电呼号规则业余无线电呼号是在业余无线电通信中用于身份识别的一种方式。

每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需要申请一个专属的呼号,以便在无线电通信中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业余无线电呼号规则是为了确保通信的顺利进行,保障通信质量和安全性而制定的。

业余无线电呼号由一个字母和一串数字组成,字母代表地理区域,数字代表个人身份。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业余无线电呼号的规定有所不同,下面将对一些常见的规则进行介绍。

美国的业余无线电呼号规则是由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制定和管理的。

呼号由一个地理区域代码、一个字母和两个数字组成。

地理区域代码用于区分不同的州或地区,字母代表不同的呼号类别,数字用于个人身份识别。

例如,K1ABC表示该呼号属于美国东北地区(K1),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个人呼号(A),并且是第一个申请该呼号的人(BC)。

而在中国,业余无线电呼号规则是由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制定和管理的。

呼号由一个字母和三个数字组成。

字母代表呼号的类型,如A代表个人呼号、B代表俱乐部呼号、C代表临时呼号等。

数字用于个人身份识别和区分不同的呼号。

例如,A123表示该呼号属于个人呼号类别,是第123个申请该呼号的人。

在申请业余无线电呼号时,通常需要提交一份申请表格,并支付相应的费用。

申请人需要提供个人身份证明和业余无线电技术证书等相关文件。

一般情况下,申请人会在几周内收到颁发的呼号证书,从而正式成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业余无线电呼号在无线电通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在通信中准确识别对方的身份,还能追溯通信记录,以便在需要时进行查证和调查。

此外,呼号还可以用于参加各种业余无线电比赛和活动,与其他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交流和比拼。

在进行业余无线电通信时,呼号的正确使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来说,呼号需要在每次通信开始和结束时进行发送,以便对方确认身份。

同时,在进行呼叫时,应该先发送对方的呼号,然后再发送自己的呼号,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识别。

此外,在进行集体通信时,还需要事先约定好使用的呼号,以免造成混乱和干扰。

fcc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

fcc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

fcc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中英文版】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对业余无线电产生了兴趣。

FCC(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是进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行列的门槛。

本文将为您介绍FCC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的相关信息,帮助您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FCC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简介FCC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又称Elementary Theory Exam(初级理论考试),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进行的资格认证考试。

通过考试,考生可以获得业余无线电操作员许可证,合法地在各国范围内使用业余无线电设备。

二、考试内容和范围FCC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与实践。

1.理论部分:主要测试考生对业余无线电基础知识的理解,包括电磁学、通信原理、无线电法规等内容。

2.实践部分:主要测试考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调试无线电设备、进行紧急通信等。

三、考试形式和结构FCC业余无线电资格考试采用计算机考试的形式,共有100道题目,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共1小时,其中理论部分占40分钟,实践部分占20分钟。

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试,并达到70分及格。

四、备考建议和策略1.熟悉考试大纲:详细了解考试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确保每个知识点都得到充分掌握。

3.做模拟试题:通过做模拟试题,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4.结合实际操作: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实际操作无线电设备,提高实践能力。

五、考试通过后的收益和意义1.合法使用业余无线电设备:通过考试,获得业余无线电操作员许可证,可以在各国范围内合法使用业余无线电设备。

2.拓展人际交往:加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群体,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人际交往。

3.提高自身技能:业余无线电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爱好,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和素质。

4.增强应急通信能力:在紧急情况下,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可以为社会提供通信支援,增强应急通信能力。

业余无线电的短波世界

业余无线电的短波世界

业余无线电的短波世界业余无线电的短波世界国际电信联盟(itu)在《无线电规则》中把3-30mhz频段称为高频(hf)频段,或者叫做短波波段。

短波无线电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最喜爱的广阔天地之一。

无线电发明后,专家们认为只有较低频率的无线电波才能依靠地波传播方式传到较远的地方,因此整个短波段就被扔给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

自从1923年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发现短波信号可以跨越很远距离以后,短波成为各种业务远距离无线电通信的主要频段,业余爱好者被挤到很窄的业余频段。

1937年itu会议把1.9mhz、3.5mhz、7mhz、14mhz、21mhz、28mhz的一部分频率分配给无线电业余业务,分别俗称160、80、40、20、15和10米波段,初步形成了目前的短波业余频段格局。

为了使业余电台能更好地在日夜交替时维持中远距离的不间断联络以发挥救灾应急通信的作用,1979年itu世界无线电行政大会warc’79又把10mhz、18mhz、24mhz的一部分频率分配给业余业务,俗称30、16、13米波段。

其中160米按照itu术语虽然应该称为中频(mf)频段或者中波波段,但是业余无线电界经常沿用历史把中波广播段以上的频率也当作短波的习惯。

这样,业余无线电业务在整个短波段拥有总带宽为3.45mhz 左右的9个频段。

短波业余无线电的主要通信方式— cw —短波业余电台的古典工作方式是摩尔斯电报,经典的办法就是人工拍发电键,控制电波的通断。

按下电键时电台发出的是连续等幅电波,因此这种通信方式通常称为cw(constant wave)。

别看cw是从无线电发明的第一天起就使用的古老方式,对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来讲至今还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业余电台发射功率往往很小,加上短波传播条件多变,有时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很差,有时其他更先进的方式都已经难以辨认信号,但cw方式却也许还可以工作,使cw成为恶劣信号条件下最可靠的通信方式。

另一方面,业余电台可以联络全球,如果通话,往往会遇到语言的困扰,即使是英语,不同地方人群的发音也是五花八门,而cw电码则是畅通无阻的全球共同通信语言。

业余无线电

业余无线电
业余无线电被中国的教育部门视为信息化教育,很多学校也陆陆续续建立起了校园集体业余无线电台。比较 出名的呼号有:BY4RRR (南京第三高级中学业余无线电台),BY2HIT(哈尔滨工业大学业余无线电俱乐部)。
现代沿用
甚至在Internet已经来临的时代,业余无线电也没有因为高度发达的通讯而减少。直到21世纪,业余无线电 仍然人数众多,这在美国无线电联盟的图表里可以得到证明。
这里面最活跃、最让人兴奋的就是DX通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从其他国家收集QSL卡片,记录他们成功连通 的大洲和地区。有一些地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非常少。所以,当电波中出现了一个罕见的呼号显示它是从那些少 见的地区来的,马上会有大批HAM蜂拥而至,争取和他取得一次无线电连通的机会。为了拥有这个受宠并享有通 讯主动的机会,成群的HAM涌入边远的地区和岛屿(比如,平常根本无人居住的大西洋上的小岛:Bouvet岛,这里 的呼号是极为少见的3Y打头)。这种远征可以帮助HAM更快地获得象由DXCC颁发的奖状。为了获得DXCC奖状,每位 HAM至少要拿到从全世界的100个国家发来的确认通讯成功的QSL卡片。
持有证书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被准许使用更强有效的无线电通讯方式,这往往是发生灾难后几乎仅存的可靠 通讯手段。这其中的许多方式是单工的、电台对电台的通讯,这就避免了许多其他通讯方式因为需要络支持带来 的许多问题。在业余无线电单工通讯方式中,允许有经验的操作者使用适合较短距通讯的VHF或UHF频率,或者适 合在全球范围通讯的HF(短波)频段。HAM还有大功率的信号放大器辅助通讯,它经常被放到山顶或比较高的建筑 物上面,可以让使用者同几千英里外的手持式、移动式的小电台进行通讯——不过,你得持有允许使用它的执照 才行。
谢谢观看
业余无线电
在全世界非常普遍的业余爱好

业余无线电波段简介

业余无线电波段简介

业余无线电波段简介业余无线电波段简介业余无线电频段从低频到高频被划分成许多不连续的波段,常用的有HF频段、VHF频段和UHF频段,频率再高的微波频段只用于业余卫星通讯和微波通讯实验。

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常用的业余无线电波段的传播规律。

1、160m频段(1.80~2.00MHz)这是业余无线电台允许使用的最低频段。

这个波段的传播规律跟中波很相似,白天主要是*地面波进行近距离的通讯,晚上可以通过电离层D层反射进行远距离通讯,最佳的通讯时机是通讯双方都处于日出日落的交界时间。

在冬天的傍晚或黎明时分,是用160m频段进行远距离通讯的时候。

由于这个频段频率比较低,需要架设庞大的天线,电离层对它的衰减也比较大,需要较大的功率才能达到远距离的通讯,因此,操作的人较少,并且多用CW进行联络。

2、80m频段(3.50~3.90MHz)这个频段的传播规律与160m 频段相似,主要是以F层和E层混合传播为主。

夏天和白天由于D层和E层的电子密度高,这个频段以下的电波会被吸收掉而不能经电离层反射,白天只能进行100~200km距离的通讯。

同时,在夏天经常发生雷电,使频段上有很大的噪音,弱小的信号不能被听到。

在冬季的傍晚或黎明时分,进行远距离通讯的效果比160m频段好,通联到远距离电台的机会也大。

这个波段的天线也是比较庞大,但比起160m频段的天线已经缩小了许多,况且现在也有许多缩短型的产品天线,使这个波段架设天线的难度减低。

一般简易架设多用水平半波偶极天线,缩短型的产品无线多为垂直接地型的天线,有大的架设场地和充足的资金就可以在几十米的铁塔上架设起庞大的八木定向天线!效果好的天线是既要架得高,又要长度够。

3、40m频段(7.00~7.10MHz)这是个短波初学者的入门频段之一,也是最拥挤热闹的频段。

这个频段操作范围比较窄,但几乎全年全天大多可以进行QSO,白天,可以进行几百公里的通联,在傍晚或黎明时分是开通远距离通讯的好机会,这时各国的许多电台在狭窄的频段内互相拥挤,加上本身频段的严重杂音,汇集成一幅繁华的市井图。

走进RTTY的世界——美国海军早期使用的RTTY收发信机

走进RTTY的世界——美国海军早期使用的RTTY收发信机

走进RTTY的世界——美国海军早期使用的RTTY收发信机RTTY无线电传(Radio TeleType)是业余无线电台通信中最早使用的窄带数字通信方式。

RTTY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业余电台爱好者利用退役的有线电传机进行改制后,通过无线电电波进行字符通信。

正因为RTTY历史悠久且具有相当的实用性,所以在国外业余电台中拥有相当多的Fans,颇具影响力。

目前在国际上也有专门RTTY模式的业余电台比赛,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很多短波业余收发信机的调制模式中除了常见的SSB、CW、AM、FM外,还有RTTY(或FSK)模式。

在一些世界性大型活动的特设业余电台活动中,如前些年的奥运会特设电台官方通信模式除了最常用的SSB和CW外也设有RTTY模式。

RTTY的历史RTTY通信方式的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由业余电台爱好者利用退役和损毁的有线电传机为基础加上无线电调制尝试实现无线电传。

相比当时主流的CW电报而言,RTTY具有传输识别率高、传输速度快的优点,由科学技术代替人工技能(熟练掌握快速收发报技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早期的RTTY通信设备是全机械化的,所以体积很大,整套设备的体积基本都像立式钢琴那么大。

由于早期RTTY设备比较复杂价格高,所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业余电台界的推广,但RTTY所具有的通信优势依然是举世瞩目的。

随着电脑的出现和发展,RTTY再次兴起。

在早期电脑时代(当时还是DOS的时代)业余电台爱好者利用电脑为终端,通过TNC接口将电脑与电台想连接实现RTTY通信,这样一来大大减少了RTTY专用设备的体积、重量、花费。

现在我们在一些二手市场上或在老HAM家的私人收藏中看到的TNC设备,就是当年玩RTTY/Pactor用到的设备,很多TNC支持多种数据通信模式。

当时TNC可都是价格不菲高级货,不亚于我们现在电台上的外接频谱分析器。

KAM的设备美国海军在1940~1950年早期使用的RTTY 收发信机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电脑普遍配置了声卡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也大为提升,这时就有一些业余电台爱好者尝试用声卡替代昂贵的TNC。

业余无线电中继台的应用

业余无线电中继台的应用

业余无线电中继台的应用把自己的电波播洒到更远的朋友心中,是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永恒的追求。

然而受电波传播特性以及种种条件限制,这个目标有时是遥远的。

在无线电发明的早期,人们还没有发现短波信号的远距离传播特性,而中、长波无线电的地波通信因为大地吸收损耗,距离有限。

早期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通过人工中转的办法来扩大通信的范围。

美国业余无线电协会至今还使用着当时留下来的名称“american radio relay league(业余无线电中继协会)”就是这一段历史的见证。

上世纪30年代以后,hf频段(短波)通信红极一时。

hf低段被用作近距离通信,hf 中高段被用作远距离通信。

此后的一段时间中,hf频段dx成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热点,“中转”渐渐被冷落。

后来随着射频器件的改进,vhf、uhf频段的设备变得普及起来。

频率越高天线就越小巧,人们觉得这些频段用于近距离通信比hf方便得多。

然而较高频率信号的传播距离大致只在视距范围,直接开通远距离通信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

为了延伸通信距离,vhf/uhf 中继台逐渐林立。

到了上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人口比较稠密的地区基本都被业余无线电中继台所覆盖。

我国最早的业余中继台建设于1987年,当时美国波音公司职工业余无线电俱乐部向中国电子学会赠送了一部中继台,架设在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总部电台by1pk楼顶。

获准进行经国际长途电话与覆盖美国整个西部的“常青业余中继网”相连的试验之后,使八达岭长城上的手持对讲机by1pk/1与美国近两千部vhf业余电台进行了语音联络。

近年来,我国各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相继建立了不少业余中继台,相信今后我国的业余中继台网络将会逐步发展完善。

下面介绍一些vhf/uhf频段fm业余中继台方面的常识。

共享是业余中继台的基本性质有爱好者说:“我们想设置一个业余中继台,供我们俱乐部自己使用”。

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包括中继台频率在内的业余无线电频率是所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获准共享的国家资源,占用这个资源的业余中继台也必然会被所有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所共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无线电管理2000年6月3期・39・美国业余无线电概况李锡琛BA1A T美国是业余无线电活动发达国家之一,90年前就有人从事这项活动。

业余无线电顾名思义是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职业余暇,从事无线电技术研究的意思。

早在100多年前,意大利马可尼(G.Marconi )研制无线电报机成功的消息传出后,震动了全世界的好奇者,纷纷起来从事无线电的研究,但是这种学问需要实验,尤其是互相通联实验,业余无线电台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自然地产生了。

1912年在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无线电报会议上,各国政府为了消除通信干扰,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并一致同意把波长200m 以下的短波段(相应频率在1.5M Hz 以上)分配作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实验使用的波段,盖在当时人们尚未全面掌握电波的传播特性,却认为波长越长,越可作远距离通信,把200m 以下的短波段视为毫无用途的波段。

85年前的1914年美国已有2000人参与业余无线电活动,这年5月,由爱好者马克西姆(H.P.Maxim )和杜斯卡(C.D.Tuska )发起组织一个业余团体,将全国的业余电台联络起来,这个组织就是美国无线电中继联盟(American Radio Rela yLea g ue ,缩写为ARRL )。

这是个真正受业余爱好者管理以及为业务爱好者服务的团体,以非营业组织向美国政府立案,获得法律上的认可。

到1915年ARRL 已有会员600余人,并在全国建立无线电通信网,定期发行会刊Q S T 杂志。

1917年2月,ARRL 在纽约召开会员大会,议定出会约,并选举马克西姆为主席、哈尔培为副主席、杜斯卡为秘书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政府禁止业余电台活动;1918年停战后,到1919年10月政府解除禁令,美国业余无线电台恢复活动。

业余无线电活动既被限制在波长200m 以下的短波段,爱好者们不得不开动脑筋想办法利用这个波段。

经过爱好者们苦心钻研实践,他们初步掌握短波电波传播特性,能够利用短波进行500km 甚至1000km 距离的双向通信。

但是,能否跨越大西洋呢?为此,ARRL 在1921年12月派出业余无线电专家戈德莱(P.F.G odle y ,呼号2ZF ),携带当时性能最好的接收机,远赴欧洲进行收听实验,结果收听到30个美国业余电台的信号。

随后ARRL 在1922年又进行另一次横越大西洋的收听实验,欧洲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曾听到315个美国业余电台的呼号,在美国也听到2个英国、1法国业余电台的呼号。

虽然在西洋两岸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的收听活动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如何完成横越大西洋的双向通信,仍是爱好者们当时研究与实验的中心目标。

1922年里ARRL 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Hartford )与马萨诸塞州波士顿(Bosten )间进行波长130m 的通信实验,1923年初又进行波长为90m 的实验。

取得“降低波长,能获得较佳通信效果”的结中国无线电管理2000年6月3期论。

经过数个月的精心筹划,到1923年11月27日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终于完成首次横越大西洋的双向通信。

一边是美国的施耐尔(Schnell,呼号1MO)、雷音那兹(Rrinartz,呼号1XAM),另一边是狄洛(Prla y,呼号8AB)。

他们使用110m波长,连续进行了数小时不间断的双向通信。

随后,又有人把波长降为100m,实验结果相同,信号很容易地横越大西洋完成双向通信。

从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从波长200m领域退出,这意味短波时代的开始。

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的创举,震动世界,这一重大发现是无线电发展史最重要成就之一,为利用短波广播和通信奠定基础。

到1924年许多商业电台、航运和军用电台越来越多地挤入100m频段。

第一次召开的国际无线电会议,划分出了不同性质业务电台,并规定他们应该使用各自规定的频段。

在这次会议上也规定出业余电台使用的频段除80m外,还可能使用40m、20m及5m的频段。

当波长降低到40m(7M Hz)时奇迹出现了,从美国对大洋洲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南非各地的双向通信也变成轻而易举的事!至于20m波段也是使人震惊,在昼间就能够进行国际间的远距离双向通信。

1924年任ARRL主席的马克西姆受ARRL理事会委托,在法国巴黎召开创建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nternational Amateur Radio U nion)的预备会议,1925年4月19日成立了有23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U)组织。

为了维护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利益,IARU于1927年经与各国政府商议,决定把1.9、3.5、7、14、28与56M Hz各频段的一部分频率划归业余电台使用,从而使业余无线电工作的频率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确认。

1939年欧战发生,美国政府禁止该国业余电台与外国业余电台通联。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该国全面停止业余无线电活动,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后重新恢复。

根据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1998年初公布的资料,全世界共有业余电台2721000座,美国占有674652座。

其中俱乐部集体电台5069座,个人电台669583座,为全球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从数量上其发达程度可略见一班。

美国业余电台操作人员的执照分初学级(Novice)、技术员级(Technician)、普通级(General)、先进级(Advanced)、特别级(Ext ra)等五个级别,根据级别不同分别允许在不同的频段工作。

同时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亦有不同的限制,最大输出功率为1000W。

初学级除应参加基础知识笔试合格外,还应每分钟能收发莫尔斯电码25个字;技术员级除具备收发莫尔斯电码能力外,还应参加一般水平的笔试合格;普通级(中级)须经中级水平笔试合格,并能每分钟收发莫尔斯电码50个字。

先进级除经过中级水平笔试合格外,每分钟应能抄收莫尔斯电码75个字。

特别级须经高级水平笔试合格,并掌握每分钟能收发莫尔斯电码100个字。

美国从70年代起又增设基础业余级,这一级的爱好者可以在V HF频段用电话工作。

美国业余电台通信的方式,以前主要是用手键拍发莫尔斯电码的等幅电报和调幅制的语音通信。

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子技术迅速发展,业余电台的通信方式亦趋向现代化、多样化,主要有:语音通信,在高频段停止使用双边带调幅制,改用单边带电话(SSB),以节省信道频率,提高工作效率。

在超高频段使用调频制(FM)以减低天电噪音干扰。

・40・中国无线电管理2000年6月3期・41・等幅电报通信,除仍使用传统的手键外,广泛使用电子电键,提高发报速率与准确度。

至于数据通信,有无线电传(Radio Telet yp e 简称R T T Y )、AM TOR (Amateur Tele p rintion Over Ra 2dio )和分组数据交换通信(Packet Radio )等方式。

在图像通信方面,有无线电传真(Faclimile )即FAX ,慢扫描电视SS TV (Slow Scan Television )和业余电视(Amateur Television )即A TV 。

空间通信的业余卫星通信方面,美国设有专门机构———美国业余通信卫星协会(AM SA T ,RadioAmateur Satellite Cor p oration ),负责经营发射OS 2CAR 卫星,并定期向世界公布卫星轨道有关的数据。

至于月面无源反射通信EM E 通信,即Eart y —Moon —Eart h 的实亦很活跃,取得一定成绩。

历史上很多新的通信方式都是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开发首创的。

例如:慢扫描电视是在1958年由麦克・唐纳德(WA2BCW )首先提出的。

业余无线电传真通信早在1945年就由美国爱好者使用V HF 频段进行实验获得成功。

EM E 通信是在1976年以后陆续出现的。

1950年美国W4AO 电台在144M Hz 频段虽曾接收到从月球反射回来的信号,但还不是真正的双向通信。

经过爱好者们刻苦钻研,1960年美国西部的W6HB 电台使用1290M Hz 的频率与美国东部的W1BU 电台成功地进行双向通信。

美国业余无线电蓬勃发展和技术方面的领先,与该国重视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是分不开的。

在美国,涉及业余无线电方面的书刊就有好几十种出版发行。

以杂志为例,除ARRL 出版的会刊Q S T 外,还有CQ Ma g azine 、HAM Radio Ma g azine 、73Ma g azine 等。

ARRL 每年出版一册业余无线电手册(The radio amateur’s handbook ),现改名为ARRL手册(The ARRL Handbook )。

这本手册介绍最新业余无线电通信技术的成就,到现在已经出了76期,内容每年均删节和刷新。

美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有很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战时他们是国家无线电工作人员后备军,平时他们努力用自己的特长为社会服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有4000余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参加军队电讯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有总数多于25,000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服务在美军的电讯部门,另有数千人参与研制军事方面急需的电子设备的工作。

美国业余无线电台的社会服务大致可分二类,一是参与意外事变,像飓风、洪水、火灾、地震时的信息传递与抢险救灾的联络通信。

二是参与探险、勘测考察、越野汽车赛等活动的通信联络,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从1913年开始已数百次参与户外紧急通信服务。

像1936-1937年美国东部各州及加州南部的水灾,1938年长岛—新英格兰及1947年佛罗里达州的飓风等几次大的灾难中,他们都奋不顾身、积极投入抢险工作,受到众多好评。

简讯部分省(区、市)无委办综合处(科)工作研讨会于5月24日在昆明召开,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朱三保副局长到会并讲话。

无线电管理局综合处张处长在会上做了”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把无委办公室综合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主题发言。

与会代表根据切身工作体会,总结交流经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了作好综合工作的信心。

(刊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