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解答
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答案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答案原子发射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元素组成和测定元素含量的重要方法。
它基于原子在高温条件下激发、跃迁和辐射的现象,通过测量元素发射的特定波长光线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下面将针对一些原子发射光谱法的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分析方法。
1. 为什么原子发射光谱法在元素分析中被广泛应用?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使其在元素分析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
由于原子在激发态时会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通过测量这些光线的强度可以获得非常低的元素浓度。
其次,原子发射光谱法具有高选择性。
每个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发射光谱,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线来确定元素的存在和浓度,而不会受到其他元素的干扰。
此外,原子发射光谱法还具有广泛的线性范围和良好的重复性。
这使得它可以适用于不同浓度范围内的元素分析,并且可以获得可靠的结果。
2.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什么是激发态和基态?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激发态和基态是描述原子能级的两个重要概念。
基态是指原子的最低能级,处于基态的原子处于较低的能量状态,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轨道上稳定地运动。
激发态是指原子的高能级状态,当原子受到能量输入(如热能、电能或光能)时,电子会跃迁到较高的能级。
在激发态,电子不稳定,会发生自发辐射,释放出特定波长的光线。
3. 原子发射光谱法中,为什么要使用氢气或氮气作为载气?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氢气或氮气常被用作载气。
这是因为氢气和氮气具有以下优点:首先,氢气和氮气是惰性气体,不会与分析物发生化学反应,因此可以保护分析物的稳定性。
其次,氢气和氮气具有较低的背景辐射,可以减少背景干扰,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此外,氢气和氮气还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可以帮助维持原子发射光谱法中的高温条件。
4. 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如何校正仪器的响应?在原子发射光谱法中,为了获得准确的分析结果,需要对仪器的响应进行校正。
原子发射光谱试题及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50分)1.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高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2.下面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生原子光谱和离子光谱,而且许多元素的离子线强度大于原子线强度?(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3.原子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生的? ( )A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B 、辐射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C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内层电子激发D 、电热能使气态原子外层电子激发4.下面几种常用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大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5.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A 、KB 、CaC 、ZnD 、Fe6.用摄谱法进行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用下列哪种条件? ( )A 、大电流,试样烧完B 、大电流,试样不烧完C 、小电流,试样烧完D 、先小电流,后大电流至试样烧完7.以光栅作单色器的色散元件,光栅面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A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增高B 、光谱色散率变大,分辨率降低C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增高D 、光谱色散率变小,分辨率亦降低8.几种常用光源中,产生自吸现象最小的是 ( )A 、交流电弧B 、等离子体光源C 、直流电弧D 、火花光源9.下面几种常用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高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火花D 、高频电感耦合等离子体10.NaD 双线[λ(D 1)=5895.92, 由3P 1/2跃迁至3S 1/2;λ(D 2)=5889.95, 由3P 3/2跃迁至3S 1/2]的相对强度比I (D 1)/I (D 2)应为 ( )A 、1/2B 、1C 、3/2D 、211.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A 、暗箱B 、感光板C 、硒光电池D 、光电倍增管12.连续光谱是由下列哪种情况产生的? ( )A 、炽热固体B 、受激分子C 、受激离子D 、受激原子13.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产生较大背景而又未扣除分析线上的背景,会使工作曲线的下部( )A 、向上弯曲B 、向下弯曲C 、变成折线D 、变成波浪线14.在进行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必须 ( )A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B 、只要找到2~3条谱线C 、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D 、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15.当浓度较高时进行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其工作曲线(lg I ~lg c )形状为 ( )A 、直线下部向上弯曲B 、直线上部向下弯曲C 、直线下部向下弯曲D 、直线上部向上弯曲 A 。
原子发射光谱课后作业答案

仪器分析课后作业章节第一章原子发射光谱习题1发射光谱法的原理及仪器结构?解答:①原理:原子在受到热或电激发后,跃迁到激发态,在由激发态返回基态途中发出特征光谱。
各种原子的特征光谱各不相同,依据特征光谱的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②结构:原子发射光谱由三部分组成(激发光源、单色器、检测器)A.激发光源:使待测物质蒸发为气态原子,试样蒸发后再被激发形成了特征光谱。
B.单色系统:将样品中待测原子或离子的特征光经过分光后得到按波长顺序排列的光谱。
C.检测系统:将原子发射光谱记录或者检测下来。
通常有目视、摄谱、光电三种方法。
习题2原子发射光谱激发效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解答:1、光源类型,比如传统的光源对样品使用量大,效率低,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对样品使用量小损耗低,效率高。
2、实验温度3、载气类型4、电流大小习题3ICP光源的形成过程及特点?解答:过程:石英炬管置于高频感应线圈中,等离子工作气体持续从炬管内通过,在感应线圈上施加高频电场时,使用一个感应线圈产生电火花触发少量气体电离(或将石墨棒等半导体插入炬管内,使其在高频交变电场作用下产生焦耳热而发射热电子),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
电离了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形路径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股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炬。
特点:(1)ICP是无极放电,没有电极污染。
(2)具有趋肤效应(表面温度高,内部温度低)消除自吸影响。
(3)ICP的工作温度比其他光源高,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5)只适用于液体或气体,不适用于固体。
(4)ICP中电子密度很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在ICP中不会造成很大的干扰。
(6)ICP一般以氩气作工作气体,由此产生的光谱背景干扰较少,线性范围宽。
原子发射光谱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原子发射光谱法试题及答案2018.9姓名:成绩: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光源的作用是:。
(A)A、提供足够能量使被测元素熔融、蒸发、离解和激发B、将试样中的杂质除去,消除干扰C、得到特定波长和强度的锐线光谱D、提供足够能量使试样灰化2、在内标法中内标元素必须符合的条件之一是:。
(C)A、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电离电位B、必须与待测元素具有相同的激发电位C、与待测元素具有相近的蒸发特性D、必须是基体元素中最大的3、在进行谱线检查时,通常采用与标准光谱比较法来确定谱线位置,通常作为标准的是:(B)A、氢谱B、铁谱C、铜谱D、碳谱4、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B)A、原子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B、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C、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D、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5、依据试样中原子(或离子)受外能激发后发射的特征光谱来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为:。
(D)A、火焰光度法B、荧光分光光度法C、原子吸收光谱法D、原子发射光谱法二、多选题(每题4分,共20分)1、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
(ABCD)A、组成B、含量C、结构D、形态2、定量分析使用标准加入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ABC)A、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最少应采用4个点来作外推曲线。
B、该法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但不能消除背景吸收。
C、加入标准溶液的浓度应适当,曲线斜率太大或太小都会引起较大误差。
D、为了得到准确的分析结果,最少应采用2个点来作外推曲线。
3、电子在两个能级之间跃迁,需满足以下条件包括。
(ABCD)A、主量子数变化为整数,包括0B、总角量子数的变化为ΔL =1C、内量子数变化Δ J =0,±1,而J =0时Δ J =0不成立D、总自旋量子数变化为Δ S =0 单重态之间,三重态之间4、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基本应用涵盖:。
(ABCD)A、岩矿分析B、生化临床分析C、材料分析D、冶金过程监控、环境监测5、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方法特点:。
仪器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绪 论 1.解释下列名词:(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
答:(1)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光、电、热、磁等)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这类方法一般需要特殊的仪器,又称为仪器分析法;化学分析是以物质化学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方法。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标准曲线是被测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与仪器响应信号的关系曲线;标准曲线的直线部分所对应的被测物质浓度(或含量)的范围称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
(3)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2.对试样中某一成分进行5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单位?g?mL ?1)分别为 ,,,,。
(1) 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2) 如果试样中该成分的真实含量是0.38 ?g?mL ?1,试计算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解:(1)测定结果的平均值37.0539.037.035.038.036.0=++++=x ?g?mL ?1标准偏差122222120158.015)37.039.0()37.037.0()37.035.0()37.038.0()37.036.0(1)(-=⋅=--+-+-+-+-=--=∑mL g n x x s ni iμ相对标准偏差 %27.4%10037.00158.0%100=⨯=⨯=xs s r (2)相对误差 %63.2%10038.038.037.0%100-=⨯-=⨯-=μμx E r 。
3.用次甲基蓝?二氯乙烷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硼时,为制作标准曲线,配制一系列质量浓度?B (单位mg?L ?1)分别为,,,,,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A 分别为,,,,,。
原子发射光谱习题及答案

原⼦发射光谱习题及答案原⼦发射光谱习题及答案⼀、选择题(50分)1.下⾯⼏种常⽤的激发光源中,激发温度最⾼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花D 、⾼频电感耦合等离⼦体2.下⾯哪种光源,不但能激发产⽣原⼦光谱和离⼦光谱,⽽且许多元素的离⼦线强度⼤于原⼦线强度?()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花D 、⾼频电感耦合等离⼦体3.原⼦发射光谱是由下列哪种跃迁产⽣的? ( )A 、辐射能使⽓态原⼦外层电⼦激发B 、辐射能使⽓态原⼦内层电⼦激发C 、电热能使⽓态原⼦内层电⼦激发D 、电热能使⽓态原⼦外层电⼦激发4.下⾯⼏种常⽤的激发光源中,分析的线性范围最⼤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花D 、⾼频电感耦合等离⼦体5.当不考虑光源的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谱线最为复杂的是 ( )A 、KB 、CaC 、ZnD 、Fe6.⽤摄谱法进⾏光谱定性全分析时应选⽤下列哪种条件? ( )A 、⼤电流,试样烧完B 、⼤电流,试样不烧完C 、⼩电流,试样烧完D 、先⼩电流,后⼤电流⾄试样烧完7.以光栅作单⾊器的⾊散元件,光栅⾯上单位距离内的刻痕线越少,则 ( )A 、光谱⾊散率变⼤,分辨率增⾼B 、光谱⾊散率变⼤,分辨率降低C 、光谱⾊散率变⼩,分辨率增⾼D 、光谱⾊散率变⼩,分辨率亦降低8.⼏种常⽤光源中,产⽣⾃吸现象最⼩的是 ( )A 、交流电弧B 、等离⼦体光源C 、直流电弧D 、⽕花光源9.下⾯⼏种常⽤激发光源中,分析灵敏度最⾼的是 ( )A 、直流电弧B 、交流电弧C 、电⽕花D 、⾼频电感耦合等离⼦体10.NaD 双线[λ(D 1)=5895.92, 由3P 1/2跃迁⾄3S 1/2;λ(D 2)=5889.95, 由3P 3/2跃迁⾄3S 1/2]的相对强度⽐I (D 1)/I (D 2)应为 ( )A 、1/2B 、1C 、3/2D 、211.发射光谱摄谱仪的检测器是 ( )A 、暗箱B 、感光板C 、硒光电池D 、光电倍增管12.连续光谱是由下列哪种情况产⽣的? ( )A 、炽热固体B 、受激分⼦C 、受激离⼦D 、受激原⼦13.发射光谱定量分析中产⽣较⼤背景⽽⼜未扣除分析线上的背景,会使⼯作曲线的下部( )A 、向上弯曲B 、向下弯曲C 、变成折线D 、变成波浪线14.在进⾏发射光谱定性分析时,要说明有某元素存在,必须 ( )A 、它的所有谱线均要出现B 、只要找到2~3条谱线C 、只要找到2~3条灵敏线D 、只要找到1条灵敏线15.当浓度较⾼时进⾏原⼦发射光谱分析,其⼯作曲线(lg I ~lg c )形状为 ( )A 。
原子发射光谱法练习题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是靠识别元素特征谱线来鉴别元素的存在B、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进行定量分析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有()A、空心阴极灯B、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棱镜和光栅D、钨灯、氢灯和氘灯3、谱线强度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①激发电位与电离电位;②跃迁几率与统计权重;③激发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Mn、Cu、Fe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A、火焰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电感耦合等离子炬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 )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原子核的振动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 )A、交流电弧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等离子体光源二、填空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要求是,。
对照明系统的要求是,。
2、等离子体光源(ICP)具有 , , , 等优点,它的装置主要包括 , , 等部分。
3、在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在“标准光谱图上”,标有102852Mgr I ,符号,其中Mg 表示 ,I 表示 ,10表示 ,r 表示 ,2852表示 。
4、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是 。
三、解释术语1、激发电位和电离电位2、共振线、灵敏线和最后线3、谱线自吸 四、简述题:1、原子发射光谱的分析过程。
2、简述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定量分析的依据及方法。
3、简述影响谱线强度的因素。
4、写出光谱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并说明光谱定量分析为什么需采用内标法6、何谓分析线对选择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第三章答案:一、选择题:1-6:D B D D B B (因直流电弧电极头温度高,有利于蒸发,且它的激发能力已能满足一般元素激发的要求,样品又是矿石粉未。
原子物理习题解答

原子物理学习题解答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1.1 若卢瑟福散射用的α粒子是放射性物质镭'C 放射的,其动能为67.6810⨯电子伏特。
散射物质是原子序数79Z=的金箔。
试问散射角150οθ=所对应的瞄准距离b 多大?解:根据卢瑟福散射公式: 得到:2192150152212619079(1.6010) 3.97104(48.8510)(7.681010)Ze ctg ctg b K οθαπεπ---⨯⨯===⨯⨯⨯⨯⨯⨯米 式中212K Mv α=是α粒子的功能。
1.2已知散射角为θ的α粒子与散射核的最短距离为2202121()(1)4sin mZe r Mv θπε=+ ,试问上题α粒子与散射的金原子核之间的最短距离m r 多大?解:将1.1题中各量代入m r 的表达式,得:2min202121()(1)4sin Ze r Mv θπε=+ 143.0210-=⨯米1.3 若用动能为1兆电子伏特的质子射向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
问质子与金箔原子核可能达到的最小距离多大?又问如果用同样能量的氘核(氘核带一个e +电荷而质量是质子的两倍,是氢的一种同位素的原子核)代替质子,其与金箔原子核的最小距离多大?解:当入射粒子与靶核对心碰撞时,散射角为180ο。
当入射粒子的动能全部转化为两粒子间的势能时,两粒子间的作用距离最小。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得:220min124p Ze Mv K r πε==,故有:2min04pZe r K πε=19291361979(1.6010)910 1.141010 1.6010---⨯⨯=⨯⨯=⨯⨯⨯米由上式看出:min r 与入射粒子的质量无关,所以当用相同能量质量和相同电量得到核代替质子时,其与靶核的作用的最小距离仍为131.1410-⨯米。
1.4 钋放射的一种α粒子的速度为71.59710⨯米/秒,正面垂直入射于厚度为710-米、密度为41.93210⨯3/公斤米的金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时可 以有哪几种方法?说明各个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场合。 解:由于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在光源的激发下,可以 产生各自的特征谱线,其波长是由每种元素的原子性质决定 的,具有特征性和唯一性,因此可以通过检查谱片上有无特 征谱线的出现来确定该元素是否存在,这就是光谱定性分析 的基础。
(1)工作温度高、同时工作气体为惰性气体,因此原子化条 件良好,有利于难熔化合物的分解及元素的激发,对大多数 元素有很高的灵敏度。 (2)由于趋肤效应的存在,稳定性高,自吸现象小,测定的 线性范围宽。
(3)由于电子密度高,所以碱金属的电离引起的干扰较小。
(4)ICP属无极放电,不存在电极污染现象。 (5)ICP的载气流速较低,有利于试样在中央通道中充分激 发,而且耗样量也较少。 (6)采用惰性气体作工作气体,因而光谱背景干扰少。
亦即谱线强度的对数与浓度对数呈线性关系,这就是光谱定 量分析的依据。
在光谱定量分析时,由于a,b随被测元素的含量及实验条件 (如蒸发、激发条件,取样量,感光板特性及显影条件等) 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往往很难避免,因此要根据 谱线强度的绝对值进行定量常常难以得到准确结果。所以 常采用内标法消除工作条件的变化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用内标法进行测定时,是在被测元素的谱线中选择一条谱 线作为分析线,在基体元素(或定量加入的其它元素)的 谱线中选择一条与分析线均称的谱线作为内标线,组成分 析线对,利用分析线与内标线绝对强度的比值及相对强度 来进行定量分析。这时存在如下的基本关系:
(3)当上述两种方法均无法确定未知试样中某些谱线属于何 种元素时,可以采用波长比较法。即准确测出该谱线的波长, 然后从元素的波长表中查出未知谱线相对应的元素进行定性。
6. 结合实验说明进行光谱定性分析的过程。
解:光谱定性分析包括试样处理、摄谱、检查谱线等几个基 本过程。
7. 光谱定性分析摄谱时,为什么要使用哈特曼光阑?为什么 要同时摄取铁光谱? 解:使用哈特曼光阑是为了在摄谱时避免由于感光板移动 带来的机械误差,从而造成分析时摄取的铁谱与试样光谱 的波长位置不一致。
3. 简述ICP的形成原理及其特点。 解:ICP是利用高频加热原理。 当在感应线圈上施加高频电场时,由于某种原因(如电火花 等)在等离子体工作气体中部分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在高频 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做高速运动,碰撞气体原子,使之迅速、 大量电离,形成雪崩式放电,电离的气体在垂直于磁场方向 的截面上形成闭合环形的涡流,在感应线圈内形成相当于变 压器的次级线圈并同相当于初级线圈的感应线圈耦合,这种 高频感应电流产生的高温又将气体加热、电离,并在管口形 成一个火炬状的稳定的等离子体焰矩。 其特点如下:
摄取铁光谱是由于铁的光谱谱线较多,而且每条谱线的波 长都已经精确测定,并载于谱线表内,因此可以用铁个谱 线作为波长的标尺,进而确定其它元素的谱线位置。
8. 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采用内标?简述内 标法的原理。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解:在光谱定量分析中,元素谱线的强度I与该元素在试样中 的浓度C呈下述关系: I= aCb 在一定条件下,a,b为常数,因此 log I = b logC +loga
1 2 3 4 5 A B C
7.3 8.7 7.3 10.3 11.6 8.8 9.2 10.7
17.5 18.5 11.0 12.0 10.4 15.5 9.2 10.7
根据以上数据,(1)绘制工作曲线,(2)求溶液A, B, C的质量浓度. 解: 以S=SPb-SMg 对logC作图,即得如下的工作曲 线. 根据图中查出的相
logrMg 0.0212 1.02 2.00 Log(IMg/IMo) -0.43 0.33 1.1 logrMg 3.02 4.02 试样 Log(IMg/IMo) 1.8 2.6 0.14
以log(IMg/IMo)对logrMg作图即得如下页所示的工作曲线.
3 .0 2 .5 2 .0 1 .5 1 .0 0 .5 0 .0 lo g r - 0 .5
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习题解答
1. 试从电极头温度、弧焰温度、稳定性及主要用途比较三 种常用光源(直流、交流电弧,高压火花)的性能。
光源 直流 电弧 电极头 温度 高 弧焰 温度 40007000 K 高于 直流 电弧 稳定 性 较差 主要用途 不适宜用于高含量定量分析及低熔点元素分 析,但可很好地应用于矿石等的定性、半定 量及痕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常用于金属、合金中低含量元素的定量分析。
L o g C
12. 用内标法测定试样中镁的含量.用蒸馏水溶解MgCl2以配制 标准镁溶液系列.在每一标准溶液和待测溶液中均含有 25.0ng.mL-1的钼.钼溶液用溶解钼酸铵而得.测定时吸取50mL的 溶液于铜电极上,溶液蒸发至干后摄谱,测量279.8nm处镁谱线 强度和281.6nm处钼谱线强度,得到下列数据.试据此确定试液 中镁的浓度.
x
lo g (I
M
g
/I
MoBiblioteka )= 0 .7 6 8
0
1
r
2
M g
3
4
从图中查得,logr=0.768, 故试液中镁的浓度为5.9ng.mL-1
交流 电弧
较低
较高
高压 火花
低
高, 高 10000 K
主要用于易熔金属合金试样的分析及高含量 元素的定量分析及难激发元素的测定。
2. 摄谱仪由哪几部分构成?各组成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解:摄谱仪是用来观察光源的光谱的仪器,主要由照明系统、 准光系统、色散系统及投影系统构成。 照明系统的作用是将光源产生的光均匀地照明于狭缝上。 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通过狭缝的光源辐射经过准光镜变成平 行光束照射在分光系统(色散系统上)。 色散系统为棱镜或光栅,其作用是将光源产生的光分开,成 为分立的谱线。 投影系统的作用是将摄得的谱片进行放大,并投影在屏上以 便观察。 在定量分析时还需要有观测谱线黑度的黑度计及测量谱线间 距的比长仪。
解:光谱半定量分析主要有三种方法.
(1)谱线呈现法,当分析元素含量降低时,该元素的谱线 数目也会逐渐减少,可以根据一定实验条件下出现特征谱线 的数目来进行半定量分析. (2)谱线强度比较法.可以将被测元素配制成不同浓度 的标准系列,然后分别与试样同时摄谱,并控制相同的摄 谱条件,通过比较被测元素的灵敏线与标准试样中该元素 的相应谱线的黑度,用目视进行比较,进行半定量分析.
进行光谱定性分析有以下三种方法:
(1)比较法。将要检出元素的纯物质或纯化合物与试样并列 摄谱于同一感光板上,在映谱仪上检查试样光谱与纯物质光 谱。若两者谱线出现在同一波长位置上,即可说明某一元素 的某条谱线存在。本方法简单易行,但只适用于试样中指定 组分的定性。
(2)对于复杂组分及其光谱定性全分析,需要用铁的光谱进 行比较。采用铁的光谱作为波长的标尺,来判断其他元素的 谱线。
rMg
ng.mL1
相对强度
279.8nm 281.6nm
rMg
ng.mL-1
相对强度
279.8nm 281.6nm
1.05 10.5 100.5
0.67 3.4 18
1.8 1.6 1.5
1050 115 10500 739 分析试样 2.5
1.7 1.9 1.8
解:根据绘内标法制标准曲线的要求,将上页表格做相应的变换 如下:
(3)均称线对法选择基体元素或样品中组成恒定的某元
素的一些谱线做为待测元素分析线的均称线对(激发电 位相近的谱线),通过二者的比较来判断待测成分的近 似含量。
11.某合金中Pb的光谱定量测定,以Mg作为内标,实验测得数据如下:
黑度计读数
溶液 Mg Pb Pb的质量浓度 /(mg.mL-1)
0.151 0.201 0.301 0.402 0.502
logR = log(I1/I2) = b1logC + logA
其中A=a1/I2
内标元素和分析线对应具备的条件 ①内标元素与被测元素在光源作用下应有相近的蒸发性质; ②内标元素若是外加的,必须是试样中不含或含量极少可以 忽略的。 ③分析线对选择需匹配; 两条原子线或两条离子线,两条谱线的强度不宜相差过大。 ④分析线对两条谱线的激发电位相近。 若内标元素与被测元素的电离电位相近,分析线对激发电 位也相近,这样的分析线对称为“均匀线对”。 ⑤分析线对波长应尽可能接近。 分析线对两条谱线应没有自吸或自吸很小,并不受其它谱 线的干扰。 ⑥内标元素含量一定的。
9.何谓三标准试样法?
解:三标准试样法就是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标准试样和被分 析试样于同一实验条件下,在同一感光板上进行 摄谱。由每 个标准试样分析线对的黑度差与标准试样中欲测成分含量 c 的对数绘制工作曲线,然 后由被测试样光谱中测得的分析线 对的黑度差,从工作曲线中查出待测成分的含量。
10. 试述光谱半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如何进行?
1 2 1 0 8 6
lo g C = - 0 .4 0 2 lo g C
A
应logC数据,即可求
= - 0 .6 2 7 lo g C = - 0 .4 8 0
得A,B,C浓度分别为 0.236, 0.331, 0.396m.mL-1
S
4 2 0 -2
-0 .9 -0 .8 -0 .7 -0 .6 -0 .5 -0 .4 -0 .3
4. 何谓元素的共振线、灵敏线、最后线、分析线,它们之间有何 联系?
解: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称为共振线(resonance line)。共振线具有最小的激发电位,因此最容易被激发,为该 元素最强的谱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