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
原子吸收光度分析考试习题(含答案)

原子吸收光度分析考试习题(含答案)一、简答题1.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AAS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ES是基于原子的发射现象,而AAS则是基于原子的吸收现象。
二者同属于光学分析方法。
原子吸收法的选择性高,干扰较少且易于克服。
由于原于的吸收线比发射线的数目少得多,这样谱线重叠的几率小得多。
而且空心阴极灯一般并不发射那些邻近波长的辐射线经,因此其它辐射线干扰较小。
原子吸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在原子吸收法的实验条件下,原子蒸气中基态原于数比激发态原子数多得多,所以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
原子吸收法比发射法具有更佳的信噪比,这是由于激发态原子数的温度系数显著大于基态原子。
2.何谓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锐线光源是发射线半宽度远小于吸收线半宽度的光源,如空心阴极灯。
在使用锐线光源时,光源发射线半宽度很小,并且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
这时发射线的轮廓可看作一个很窄的矩形,即峰值吸收系数Kn 在此轮廓内不随频率而改变,吸收只限于发射线轮廓内。
这样,求出一定的峰值吸收系数即可测出一定的原子浓度。
3.在原子吸收光度计中为什么不采用连续光源(如钨丝灯或氘灯),而在分光光度计中则需要采用连续光源?虽然原子吸收光谱中积分吸收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系,但由于原子吸收线的半宽度很小,如果采用连续光源,要测定半宽度很小的吸收线的积分吸收值就需要分辨率非常高的单色器,目前的技术条件尚达不到,因此只能借助锐线光源,利用峰值吸收来代替。
而分光光度计测定的是分子光谱,分子光谱属于带状光谱,具有较大的半宽度,使用普通的棱镜或光栅就可以达到要求。
而且使用连续光源还可以进行光谱全扫描,可以用同一个光源对多种化合物进行测定。
4.原子吸收分析中,若产生下述情况而引致误差,应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免之?(1)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2)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发射背景);(3)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
原子吸收光谱法思考题与练习题

原子吸收光谱法思考题与练习题1. 原子吸收光谱和原子荧光光谱是如何产生的?比较两种分析方法的特点。
2. 解释下列名词:⑴谱线轮廓;⑵积分吸收;⑶峰值吸收;⑷锐线光源;⑸光谱通带。
3. 表征谱线轮廓的物理量是哪些?引起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 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是什么?原子吸收的测量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5. 原子吸收光谱法最常用的锐线光源是什么?其结构、工作原理及最主要的工作条件是什么?6. 空心阴极灯的阴极内壁应衬上什么材料?其作用是什么?灯内充有的低压惰性气体的作用是什么?7. 试比较火焰原子化系统及石墨炉原子化器的构造、工作流程及特点,并分析石墨炉原子化法的检测限比火焰原子化法低的原因。
8. 火焰原子化法的燃气、助燃气比例及火焰高度对被测元素有何影响?试举例说明。
9.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为什么要进行调制?有几种调制的方式?10. 分析下列元素时,应选用何种类型的火焰?并说明其理由:⑴人发中的硒;⑵矿石中的锆;⑶油漆中的铅。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非光谱干扰有哪些?如何消除这些干扰?12.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背景干扰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加以校正?13. 说明用氘灯法校正背景干扰的原理,该法尚存在什么问题?14. 在测定血清中钾时,先用水将试样稀释40倍,再加入钠盐至0.8mg/mL,试解释此操作的理由,并说明标准溶液应如何配制?15. 产生原子荧光的跃迁有几种方式?试说明为什么原子荧光的检测限一般比原子吸收低?16. 欲测定下列物质,应选用哪一种原子光谱法,并说明理由:⑴血清中的Zn和Cd(~Zn 2μg/mL,Cd 0.003μg/mL);⑵鱼肉中的Hg(~xμg/g数量级);⑶水中的As(~0.x μg/mL);⑷矿石La、Ce、Pr、Nd、Sm(0.00x~0.x%)⑸废水中Fe、Mn、Al、Ni、Co、Cr(x μg/mL~x mg/mL)。
17. 镁的共振线285.21nm是跃迁产生的,试计算在2500K时,激发态和基态的原子数之比。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解答

解: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和一定的火焰宽度条件下,当采用锐线光源时,溶液的吸光度与待测元素浓度成正比关系,这就是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的依据。 常用两种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1)标准曲线法:该方法简便、快速,但仅适用于组成简单的试样。 (2)标准加入法:本方法适用于试样的确切组分未知的情况。不适合于曲线斜率过小的情况。
第七章 原子吸收光谱法 习题解答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第七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解答
简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并从原理上比较发射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异同点及优缺点.
光源强度变化引起基线漂移, 火焰发射的辐射进入检测器(发射背景), 待测元素吸收线和试样中共存元素的吸收线重叠.
序号
1
2
3
4
5
记录仪格数
13.5
13.0
14.8
14.8
14.5
序号
6
7
8
9
10
记录仪格数
14.0
14.0
14.8
14.0
14.2
解:求出噪声的标准偏差为s=0.597, 吸光度的平均值为14.16,代入检测限的表达式得: C×3s/A=0.010 ×0.597/14.16= 0.0013mg.mL-1
12.用波长为213.8nm,质量浓度为0.010mg.mL-1的锌标准溶液和空白溶液交替连续测定10次,用记录仪记录的格数如下.计算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锌元的检出限.
测定血浆试样中锂的含量,将三份0.500mL血浆试样分别加至5.00mL水中,然后在这三份溶液中加入(1)0mL, (2)10.0mL, (3) 20.0m-1LiCl标准溶液,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上测得读数(任意单位)依次为(1)23.0, (2)45.3, (3)68.0. 计算此血浆中锂的质量浓度.
原子吸收练习题

原子吸收练习题一、选择题1. 原子吸收光谱是利用原子在吸收辐射能量(光)时产生的现象和过程进行分析的。
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原子吸收光谱只能用于无机样品的分析B. 原子吸收光谱可以用于有机和无机样品的分析C. 原子吸收光谱只能用于有机样品的分析D. 原子吸收光谱只能用于液体样品的分析2. 原子吸收光谱的主要原理是基于下列哪个事实?A. 原子在激发态时会产生特定的发射光谱B. 原子在激发态时会通过自发辐射返回基态C. 原子在吸收辐射能量时会跃迁到激发态D. 原子在基态时会发射特定的吸收光谱3. 在原子吸收光谱中,选择合适的光源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以下哪个光源常用于原子吸收光谱?A. 微波光源B. 氙灯C. 火焰D. 激光4. 原子吸收光谱的检测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哪种?A. 合成光谱B. 发射光谱C. 反射光谱D. 吸收光谱5. 当原子在激发态通过自发辐射返回基态时,以下哪个现象是正确的?A. 原子会产生特定的吸收光谱B. 原子会产生特定的发射光谱C. 原子会发生自发辐射的衰减D. 原子会发生自发辐射的增强二、简答题1. 简要描述原子吸收光谱的仪器装置以及其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的主要仪器装置包括光源、样品室、分光装置和检测器。
光源是用来产生光辐射的装置,常见的光源有氙灯、微波光源等。
样品室是用来放置待测样品的空间,样品可以是液体、气体或固体。
分光装置用于将入射的白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光谱,常见的分光装置有光栅、棱镜等。
检测器用于测量样品在特定波长处的吸收强度,常见的检测器有光电倍增管、光二极管等。
原子吸收光谱的原理是基于原子在吸收辐射能量时发生跃迁到激发态的现象,然后通过自发辐射返回基态的过程。
当样品中的原子处于基态时,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谱,产生吸收峰。
通过测量样品在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可以推断样品中特定元素的含量。
2. 简要说明原子吸收光谱的应用领域。
原子吸收光谱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生化分析等领域。
6原子吸收习题

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光源辐射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蒸汽时,被蒸汽中待测元素的( D )吸收A、离子B、激发态原子C、分子D、基态原子3、原子吸收光谱中,吸收谱线可用(A )来表征。
A、中心频率和谱线半宽度B、峰高和半峰宽C、特征频率和峰值吸收系数D、特征频率和谱线宽度4、在下列诸导致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是(A、B)A、多普勒变宽B、劳伦兹变宽C、赫尔兹马克变宽D、自然变宽7、关于多普勒变宽的影响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随发光原子的摩尔质量增大而增大D、随压力增大而减小8、能使发射或吸收光的频率发生位移而导致谱线变宽的因素是(B)A、多普勒变宽B、劳伦兹变宽C、场致变宽D、自然变宽9、由外部电场或带电离子形成的电场所产生的变宽是(C)A、多普勒变宽B、劳伦兹变宽C、场致变宽D、自然变宽13、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多普勒变宽是有下面(A)引起的。
A、原子的热运动B、原子与其它粒子的碰撞C、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D、外部电场对原子的影响14、下列几种化学计量火焰,产生温度最高的是(B)A、乙炔+氧化亚氮B、乙炔+氧气C、氢气+氧化亚氮D、氢气+氧气15、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铷时,加入1%的钠离子溶液,其作用是(C)A、减小背景干扰B、加速铷离子的原子化C、消电离剂D、提高火焰温度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物理干扰可用(C)方法消除A、释放剂B、扣除背景C、标准加入法D、保护剂18、消除物理干扰常用的方法是(A)A、配制与被测试样相似组成的标准溶液B、化学分离C、使用高温火焰D、加入释放剂或保护剂1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背景干扰表现为(B)A、火焰中被测元素发射的谱线B、火焰中产生的分子吸收C、火焰中干扰元素发射的谱线D、火焰产生的非共振线1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分析中,如果在测定波长附近有被测元素非吸收线的干扰,应采用的消除方法是(B)A、用纯度较高的单元素灯B、减小狭缝C、用化学方法分离D、另选测定波长21、空心阴极灯的构造是(B)A、待测元素做阴极,铂丝做阳极,内冲低压惰性气体B、待测元素做阴极,钨棒做阳极,内冲低压惰性气体C、待测元素做阴极,钨棒做阳极,灯内抽真空D、待测元素做阳极,钨棒做阴极,内冲氮气26、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C)A、阴极材料B、阳极材料C、灯电流D、填充气体2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单色器(B)A、位于原子化装置前,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临近谱线分开B、位于原子化器装置,并能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与临近谱线分开C、位于原子化装置前,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D、位于原子化装置后,并能将连续光谱分成单色光23、为提高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灵敏度,在测量吸收信号时,气体的流速应(C)A、增大B、减小C、为零D、不变24、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以下测定条件的选择正确的是(A)A、在保证稳定和适宜光强下,尽量选用最低的灯电流B、总是选择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为分析线C、对碱金属分析,总是选用乙炔-空气火焰D、由于谱线重叠的概率较小,选择使用较宽的狭缝宽度25、双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D)A、允许采用较小的光谱通带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C、便于采用最大的狭缝宽度D、可以消除光源强度变化及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的影响27、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吸光度在(B)范围内,测定准确度较高A、0.1~1B、0.1~0.5C、0.1~0.7D、0.1~0.828、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若有干扰元素的共振线与被测元素的共振线重叠时(A)A、将使测定结果偏高B、将使测定结果偏低C、影响无法确定D、对测定结果无影响29、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于氧化物熔点较高的元素,可选用(D)A、化学计量火焰B、贫燃火焰C、电火花D、富燃火焰30、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对于碱金属元素,可选用(B)A、化学计量火焰B、贫燃火焰C、电火花D、富燃火焰32、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时,以0.1mol/L的标准溶液测得吸光度为0.12,空白溶液测定20次的标准偏差误差为0.012,其检出限为(D)A、10μg/LB、5 μg/LC、15 μg/LD、30μg/L20、待测元素能给出三倍于标准偏差读数时的质量浓度或量,称为(B)A、灵敏度B、检出限C、特征浓度D、特征质量1、高效液相色谱适宜的分析对象是( )A、低沸点小分子有机化合物B、高沸点大分子有机化合物C、所有有机化合物D、所有化合物2、HPLC与GC比较,可忽略纵向扩散项,这主要是因为( )多选)A、柱前压力高 B、流速比GC快C、流动相黏度较大D、柱温低3、组分在固定相中的质量为mA (g),在流动相中的质量mB(g),而该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为CA(g/mL),在流动相中浓度为CB(g/mL),则此组分的分配系数是( )A、mA /mBB、mB/mAC、CA/CBD、CB/ CA4、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时,不要求混合物中每-个组分都出峰的是( )(多选)A、外标标准曲线法B、内标法C、面积归一化法D、外标法5、液相色谱中不影响色谱峰扩展的因素是( )A、涡流扩散项B、分子扩散项C、传质扩散项D、柱压效应5、在液相色谱中,为了改善分离的选择性,下列措施( )是有效的?(多选)A、改变流动相种类B、改变固定相类型C、增加流速D、改变填料的粒度9、在液相色谱中,梯度洗脱适用于分离( )A、异构体B、沸点相近,官能团相同的化合物C、沸点相差大的试样D、极性变化范围宽的试样13、在液相色谱中,提高色谱柱柱效的最有效途径是( )A、较小填料粒度B、适当升高柱温C、降低流动相的流速D、增大流动相的流速17、液相色谱中通用型检测器是( )A、紫外吸收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热导池检测器D、荧光检测器22、在液相色谱中,下列检测器可在获得色谱流出曲线的基础上,同时获得被分离组分的三维彩色图形的是( )A、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B、示差折光检测器C、荧光检测器D、电化学检测器19、高压、高效、高速是现代液相色谱的特点,采用高压主要是由于( )A、可加快流速,缩短分析时间B、高压可使分离效率显著提高C、采用了细粒度固定相所致D、采用了填充毛细管柱20、当HPLC流动相流速>0.5cm/s时,其H-u曲线( ) (多选)B、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下降A、与气相色谱的一样,存在着HminC、H随流动相的流速增加而上升D、H受u影响很小21、与气相色谱相比,在液相色谱中( )A、分子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B、涡流扩散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C、传质阻力项很小,可忽略不计,速率方程式由两项构成D、速率方程式同样由三项构成,两者相同34、在下列方法中,组分的纵向扩散可忽略不计的是( )A、毛细管气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D、超临界色谱法34、在下列方法中,组分的涡流扩散可忽略不计的是( )A、毛细管气相色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法C、气相色谱法D、超临界色谱法6、在分配色谱法与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中,选择不同类别的溶剂(分子间作用力不同),以改善分离度,主要是( )A、提高分配系数比B、容量因子增大C、保留时间增长D、色谱柱柱效提高8、分离糖类化合物,选以下的柱子( )最合适。
原子吸收习题

原子吸收谱法习题班级学号一、填空题1、原子吸收光谱是由的跃迁而产生的,通常采用跃迁的辐射进行钠的原子吸收。
2、原子吸收线的宽度主要由引起的,原子线宽度的数量级为A0。
3、多普勒变宽是由引起的,故又称为。
变宽则是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的其他粒子碰撞而产生的变宽,它随着气体压强增大而增加,故又称为。
4、空心阴极灯中对发射线半宽度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中的雾化效率一般可达。
5、空心阴极灯光源发射的共振线被灯内同种基态原子所吸收产生现象,灯电流越大,这种现象越,造成谱线。
6、原子吸收分析用的火焰按燃气与助燃气比例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大多数元素的分析应选用火焰,但对易氧化而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分析应选用火焰,对碱金属的分析应选用火焰。
二、选择题1、原子吸收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A 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的能量;B 在广泛的光谱区域内发连续光谱;C发射待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谱线;D 产生具有足够强度的散射光。
2、阴极灯构造是:A 待测元素作阴极,铂丝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B 气待测元素作阴极,铂丝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C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灯内抽真空;D 待测元素作阴极,钨棒作阳极,内充低压惰性气体;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的光,通过样品的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A 原子;B 激发态原子;C 基态原子;D分子或离子所吸收,由辐射特征谱线减弱的程度,求出待测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的方法。
4、采用测量峰值吸收系数的方法代替测量积分吸收的方法,以下条件哪些为必须满足的条件之一?A 发射线轮廓小于吸收线轮廓;B发射线轮廓大于吸收线轮廓;C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D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相同。
5、已知原子吸收光谱计狭缝宽度为0.5mm 时,狭缝的光谱通带为1.3nm,所以该仪器的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A 每毫米2.6nmB 每毫米0.38nmC 每毫米26nm D每毫米3.8nm三、解释以下名词1、谱线半宽度2、分吸收3、峰值吸收4、锐线光源5、光谱通带6、特征浓度四、计算题1、在2500K时,Mg的共振线285.21nm为31S0-31P1产生的,请计算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的比值。
原子吸收习题

1.分析化学何先莉、赵淑珍、武少华,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1997年9月第2次印刷)P323:第十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1.原子核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在构造上与分光光度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什么是积分吸收?峰值吸收?实际分析中为什么可以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3.何为锐线光源?在原子吸收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4.计算2000K和3000K时Cu324.75nm的多普勒宽度为多少?5.浓度为0.2μg/ml的镁溶液,在原子核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得吸光度为0.220,试计算镁元素的特征浓度。
(0.004μg/ml/1%)6.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某元素的特征浓度的0.1μg/ml/1%吸收,为使测量误差最小,需要得到0.436的吸收值,求在此情况下待测溶液的浓度应为多少?7.某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某元素的光谱通带为 1.0nm,而该仪器的倒线色散率为2.0nm/mm,应选择的狭缝宽度为多少?8.使用取血清2ml用纯水稀释到50ml,测其吸光值为0.213,求血清中Mg的含量(以mg/L 表示)。
(13.5mg/L)9.用原子吸收法测某废液中Cd含量,从废液排放口准确量取水样100.0ml,经适当酸化处理后,准确加入10ml甲基异丁基酮(MIBK)溶液萃取浓缩,被测元素在波长228.8nm 下进行测定,测得吸光值为0.182,在同样条件下,测得Cd标准系列的吸光度如下:用作图法求该厂废液中Cd的含量(以mg/L表示),并判断是否超标(国家规定Cd的排放标准是0.1mg/L)?10.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某聚醚样品中K的含量,称取聚醚样10.0mg溶解后,转移至50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
吸取相同体积的试液于25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11.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u的浓度,取10ml未知Cu试液,放入2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测得吸光度为0.302,另取10.0ml未知液和2.00ml、50μg/ml的Cu标准溶液,也放入25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测得吸光度为0.760,求未知液中Cu的浓度。
AAS(习题

概 述
• (×)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 可见分光光度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法都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法都是利用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 因此,两者的吸收机理完全相同。 完全相同 因此,两者的吸收机理完全相同。 • ( )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而紫外吸收分 )2. 原子吸收光谱是线状光谱, 光光度法是带状光谱。 光光度法是带状光谱。 • ( D) AAS测量的是 )3. 测量的是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 D) )10. 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光源发射线半宽度的要求是 A. 大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B.等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C. 吸收线的半宽度的 吸收线的半宽度的1/2 D.吸收线的半宽度的 吸收线的半宽度的1/5 吸收线的半宽度的 • ( AD)11. 影响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 ) A. 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B. 待测元素的原子受到强磁场或强电场的影响 C. 待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 D. 待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离子相互碰撞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 B ) 多普勒变宽产生的原因是 )8. A. 被测元素的激发态原子与基态原子相互碰撞 B. 原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C. 被测元素的原子与其他粒子的碰撞 D. 外部电场的影响 • ( D ) 当特征辐射通过试样蒸汽时,被下列哪种粒子吸 )9. 当特征辐射通过试样蒸汽时, 收? A. 激发态原子 B. 离子 C. 分子 D. 基态原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 ( AB) )12. 采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必须满足 采用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测量, A. 发射线半宽度小于吸收线半宽度 B.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重合 C. 发射线半宽度大于吸收线半宽度 D. 发射线的中心频率小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 • ( BC) )13. 吸收线的轮廓,用以下哪些参数来表征? 吸收线的轮廓,用以下哪些参数来表征? A. 波长 B. 谱线半宽度 C. 中心频率 D. 吸收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光谱法习题
1.原子吸收光谱法是根据对的吸收,测定试样中待测元素含量的分析方法,简称原子吸收分析法。
2.原子吸收光谱分析过程是,试液喷射成细雾与混合后进入燃烧的火焰中,被测元素在火焰中转化为。
气态的基态原子吸收从光源发射出的与被测元素吸收波长,使该谱线的强度,再经分光后,由检测器接收。
产生的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由显示系统显示或。
3.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紫外吸收光谱法都是基于吸收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属于。
但它们的吸光物质不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吸收物质是,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吸光物质是。
4.在正常状态下,原子处于最低能态,这个能态称为。
处于这个能态原子称为。
5.当电子吸收能量从基态跃迁到时,所产生的吸收谱线,称为,简称,又称。
6.使样品中待测元素,这个过程称为原子化过程,通常是通过来实现。
7.原子吸收光谱法定量依据,可描述为。
用公式可表示为。
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用的仪器称为或。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是由、、、
等四个部分组成。
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采用的光源是,光源的作用是。
10.试样的原子化是指的过程。
11.完成试样的原子化所用的设备称为。
原子化的方法主要有和两种。
12.火焰原子化器由、、等部分组成。
雾化器的作用是,预混合室的作用是
,燃烧器的作用是。
13.火焰原子化器所采用的火焰种类主要有、、、四种。
14.乙炔气体通常由乙炔钢瓶提供,乙炔钢瓶附近不可有明火。
使用时应先开
再开并立即点火,关气时应先再。
15.各类高压钢瓶都有规定的颜色标志,氢气瓶外表面颜色为字样颜色为。
氮气瓶,外表面颜色为字样颜色为。
16.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单色器的作用是。
1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检测系统由,和组成。
1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实验技术中,样品在预处理时,若能溶于水,应首选为溶剂来溶解样品,并配成合适的浓度范围。
若样品不能溶于水,则考虑用、或处理后配成合适浓度的溶液。
19.样品的灰化又称,灰化处理可除去。
灰化处理分为和两种。
20.干法灰化是在较高温度下,用。
湿法消化是在。
最常用的氧化剂是。
21.标准样品溶液的配制,通常使用各元素合适的来配制,当没有合适的盐可供使用时,也可直接溶解相应的、、于合适的溶剂中。
22.原子吸收法测铜元素含量中,用100mL容量瓶将100 ug/mL的标准溶液稀释成5ug/mL,应取mL 100 ug/mL的标准溶液。
23.原子吸收法中,吸收线的选择中,通常选择做分析线。
24.原子吸收法中,日常分析中空心阴极灯的工作电流建议采用额定电流的。
25.原子化条件的选择中,首先要选择火焰的种类,当火焰的种类选定后,要选用合适的比例。
26.贫燃火焰是指;富贫燃火焰是指。
27.燃烧器狭缝口上方附近火焰具有最大的基态原子密度,灵敏度最高。
28.试样的进样量一般在较为适宜。
29.原子吸收检测中的干扰分为、、、四种类型。
其中,化学干扰的消除方法有、、、、。
30.光谱干扰包括、两种,主要来源于
和。
31、计算题:
200µg/L的标准镉溶液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上扣除背景后吸光度读数为0.177,而50ml地下水经酸化并稀释至100ml后,在同样条件下测得吸光度读数为0.023,求此地下水中镉含量。
附录
光度计的原子吸收分光使用
1 检查各部件,各气路接口是否安装正确,气密性是否良好
2 安装空心阴极灯,选择灯电流、波长、光谱带宽。
3 开气瓶点燃火焰。
先开启排风装置,然后开空气压缩机,再开燃气,立即点火。
4 点火5分钟后,吸喷去离子水(或空白液),按“ZERO”调零钮调零。
5 吸喷标准溶液(或试液),待能量表指针稳定后按“READ” 键读数,记录吸光度
值。
6 测量完毕,吸喷去离子水2分钟。
7 熄灭火焰和关机
测定条件的选择
1.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在保证放电稳定和有适当光强输出情况下,尽量
选用低的工作电流,建议采用额定电流的40%~60%。
2.吸收线的选择: 通常条件下,选择最灵敏线做分析线。
特殊情况下,可选择次
灵敏线。
3.光谱通带宽度的选择:通过选择狭缝的宽度来改变光谱通带。
选择原则是在保
证有一定强度的情况下,应适当调窄一些。
4.火焰原子化条件的选择:
(1) 火焰的选择: 合理选择火焰的种类. 选择合适的燃气和助燃气的比例.一般燃
助比为1:4~6.
(2) 燃烧器高度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燃烧器高度使光束从原子浓度最大的区域通过. 一般在燃烧器狭缝口上方2~5mm附近火焰具有最大的基态原子密度,灵敏度最高。
(3) 进样量的选择:一般在3~6ml/min,过大产生冷却效应,原子化效率低;过小,
信号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