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吉象 《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2

合集下载

艺术导论彭吉象2018满分课后题

艺术导论彭吉象2018满分课后题

第一章艺术学概论1。

1中国艺术如何走向世界已完成成绩: 100.0分1.【单选题】哪位画家创立了云南画派?()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单选题】哪位大师将中国国画中的意境运用到了油画中?()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D 得分: 25.0分3.【单选题】()是北京香山饭店的建筑师。

A、丁绍光B、贝聿铭C、谭盾D、赵无极我的答案:B 得分:25。

0分4.【判断题】贝聿铭提出了有机建筑的概念。

()我的答案:×得分:25。

0分1.2中国艺术走向世界的案例已完成成绩:100。

0分1.【单选题】中国电影于()诞生。

A、1895年B、1905年C、1911年D、1862年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世界电影于()诞生.A、1895年B、1905年C、1911年D、1862年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3.【单选题】我国电视剧评奖最高奖项为()。

A、百花奖B、飞天奖C、白玉兰奖D、金鹰奖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4.【判断题】《一口菜饼子》是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

3中国电影诞生的三次高潮已完成成绩:100.0分1.【单选题】“17年中国电影”指的是()时期。

A、1949—1966年B、1966—1983年C、1983—2000年D、1932—1949年我的答案:A 得分: 25.0分2.【单选题】目前中国电影票房以每年()的速率在增长。

A、0。

2B、0.25C、0.3D、0。

1我的答案:C 得分:25。

0分3.【判断题】徐克是香港新浪潮导演之一。

()我的答案:√得分:25。

0分4.【判断题】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第三次高潮.() 我的答案:×得分:25。

0分1.4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已完成成绩:100。

0分1.【单选题】()导演的作品包括《推手》、《喜宴》和《饮食男女》.A、陈凯歌B、李安C、韩三平D、张艺谋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2.【单选题】莫言的文学风格深受下列哪一位大家的影响?()A、维吉尔B、司汤达C、马尔克斯D、狄更斯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3.【判断题】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的思想之一是“天人合一"。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考研参考100题

• 6.艺术创作要经历那几个阶段? 艺术创作过程要经历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它们 是互相联系,彼此交错的。其具体内容是: (1)艺术积累阶段。 大体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欲望三部分。 ①材料储备。艺术创作的基础是生活素材和情感的积累。艺术家只有 搜集到大量生活的原始材料, 才可能在此基础上选择题材、提炼主题、进行创作。所以每个艺术家 创作的第一步无不从积累生活素材开始。 ②艺术发现。有了一定的生活和情感积累,艺术家的目光会更加敏锐, 观察力、感受力、想像力、异常活跃,这时就会有更多的艺术发现。 使艺术家有所激动,有所思考,并产生将所发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强 烈愿望,这就启动了创作欲望(或创造冲动)。 ③创作欲望。所谓创作欲望,是在艺术发现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推动构 思并进一步付诸艺术表现的心理要求和情感冲动。艺术感受愈真切, 艺术发现愈深入,创作欲望也就愈强烈。 (2)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是指艺术家在艺术体验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创 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艺术意象 得以创造和成熟的过程。

4.简述表现发生说。
表现发生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与交流的需要,故此说又称 “情感表现说”或“心灵表现说”。这种说法曾受到西方许多文艺家 和心理学家的拥戴。如托尔斯泰主张“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 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厨川白村把文艺看做“苦闷的象征” 等。影响较大的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艺术只不过是 人的心理变化的表现,把文艺的起源归根于人的潜意识活动,是人的 本能和欲望的变相满足,是一种“白日梦”。 持这类观点的还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和美国 学者苏珊· 朗格等。克罗齐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的来源是 情感,直觉即表现。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特别是抒情的表现。 科林伍德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表现情感。因此,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 才是“真正的艺术”, 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像和情感的表现。苏珊· 朗格提出,艺术是人 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艺 术晶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 这些 说法虽然强调丁人的主体意识、主观感情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但割断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同时也排斥了理性因素在艺术中的 地位和作用,显然也是片面的。 ·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试题整理版(彭吉象 28题  32页)

艺术学概论简略试题(全12章)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第一节艺术的本质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1.艺术本质几种主要看法答:(1)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性世界是第一性,感性世界是第二性,艺术世界仅是第三性。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古代“文以载道说”:宋代理学家朱熹:“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

“道”不仅是文艺本质,而且是文艺内容,“文”是作为“道”工具而已。

(2)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如:德国古典美学开山祖康德:“自由的艺术”.(3)第三种,“模仿说” 或“再现说”。

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俄国19世纪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论断。

(4)第四,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马克思:“艺术生产”的概念,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精神生产.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答:第一,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起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 其次,性质和特点,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生活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审美和情感。

总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主观与客观,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阐明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等”巡回展览画派”第三,揭示了艺术系统奥秘。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艺术创作是“生产阶段”,艺术作品是“产品”。

艺术鉴赏是“消费阶段”.过去美学理论,侧重某一环节,不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整体.如:19世纪实证批评家:圣佩韦等,重视对作家研究,侧重艺术创作.20世纪新批评派,结构主义等,重视对作品研究.侧重艺术作品.20世纪60年代末德国诞生接受美学,重视对欣赏者研究,侧重读者,听众,观众总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应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综合研究.第二节艺术特征3.艺术特征论述:答:“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彭吉象王宏建艺术学概论真题习题题

摘自隋志强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艺术学概论》上编艺术总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四、名词解释1.艺术四要素(2006年山东大学考题)2.不平衡关系(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3.艺术的形象性特征(2006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考题)4.艺术真实(2007年山东大学考题、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5.审美关系(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艺术的民族性(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山东大学考题)7.审美(2011年广州美术学院考题)8.艺术符号(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9.主观精神说(2013年西北师范大学考题)10.文化工业(2013年清华美院考题)五、简答题1.简述“艺术的本质”。

(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2.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2009年聊城大学考题)3.试述艺术史上关于艺术的本质特征的三种代表性观点。

(2009年厦门大学考题)4.艺术生产理论对艺术学研究的启示。

(2012年浙江师范大学考题)5.艺术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006年曲阜师范大学考题)6.结合作品实际阐述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2010年中山大学考题)7.艾布拉姆斯的艺术四要素。

(2008年山东大学考题)8.为什么说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010年南师大考题)9.情感在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0.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及其关系。

(2005年清华大学考题)11.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

(2007年聊城大学考题)12.什么是艺术的主体性特征?(2004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3.艺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意义。

(2010年北京大学考题)14.试论述艺术中“再现”与“表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2011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15.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是什么?(200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论述题1.为什么说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举例说明。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讲义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讲义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讲义---- 《艺术学概论》期末复习参考资料1(一)基本框架1.本教材由“艺术总论”、“艺术种类”和“艺术系统”三部分(三编)组成。

上编“艺术总论”包括:“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和“文化系统中的艺术”四章。

其中“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章,讲述了“艺术本质”在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如:“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论述了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的起源”一章,归纳了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主要观点,如:“艺术起源于‘模仿’”、“艺术起源于‘巫术’”、“艺术起源于‘表现’”,分析了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关系。

“艺术功能与艺术教育”一章,论述了艺术的社会功能,如“审美认识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和“审美娱乐作用”,讲述了“美育与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一章,讲述了“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分析了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和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第一种,“客观精神说”。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

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

艺术类考研《艺术学概论》考研彭吉象版2021考研真题库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连线题1用直线将作者与作品连起来。

(中传2016年研)【答案】作家与作品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查看答案【解析】嵇康,字叔夜。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的主要作品有《声无哀乐论》《答难养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库尔贝是法国画家,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

自幼天赋聪颖、相貌出众,既高傲自大、自命不凡,又热情奔放、慷慨大方,从中学时代;就成为同龄朋友们心悦诚服的领袖。

他用他的画去抗议当时公认的程式,表现出与熟练处理传统俗套之作相对立的、毫不妥协的艺术真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他的主要作品有《奥尔南的丧礼》《石工》《割麦的女人》。

严羽是南宋诗论家、诗人。

字丹丘,一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

他的主要作品有《沧浪诗话》,严羽论诗推重汉魏盛唐,号召学古,所著《沧浪诗话》名重于世,被誉为宋、元、明、清四朝诗话第一人。

他的《沧浪诗话》也影响了明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高棅和明代中后期的前后七子。

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先哲,古希腊人,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他的主要作品有《工具论》《物理学》《诗学》。

尼采是德国哲学家、语言学家、文化评论家、诗人、作曲家、思想家。

尼采被认为是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他的著作对于宗教、道德、现代文化、哲学以及科学等领域提出了广泛的批判和讨论。

他的写作风格独特,经常使用格言和悖论的技巧。

尼采对于后代哲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尤其是在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上。

他的主要作品有《权力意志》《悲剧的诞生》。

2用直线将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题共114页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题共114页
பைடு நூலகம்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考研参考100 题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艺术概论测试题(彭吉象)PPT

艺术概论测试题(彭吉象)PPT

12.北京的颐和园属于( ) A.私家园林 B.欧洲园林 C.岭南园林 D.皇家园林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北京颐和园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北京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坐落于北京西郊, 最初为清朝皇帝的行宫和花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总 面积约290公顷。
13.影片《大独裁者》、《摩登年代》的作者是( ) A.爱森斯坦 B.让·加本 C.卓别林 D.嘉宝 【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电影艺术常识。 【应试指导】卓别林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
3.中国魏晋时期的哲学流派是( ) A.神学 B.儒学 C.实用主义 D.玄学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与哲学的相关内容。 【应试指导】玄学是魏晋时期的思想主流,也是当时主要的哲学流
派,对当时的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是诗歌、书法领域。
4.大众传播学者所说的“靶子”是指( ) A.传播主体 B.传播媒介 c.艺术信息 D.受传者 【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艺术传播。 【应试指导】大众传播学者把受传者称为“靶子”,因为受传者是 艺术传播活动中接收到艺术信息的受众,是艺术接受的主体,是艺术 作品的欣赏者和消费者。
(2)作品描绘了炎热的夏天,一群衣着破烂不堪的纤夫迈着沉重而 疲惫的步伐,拖着货船,在伏尔加河畔艰难前行的情景。画面中11个 男人,老弱病残,或低眉顺眼以示驯服,或无可奈何地哀叹,或流露 出反抗的愿望。这是被奴役者的群像,束缚在胸前与肩头的纤绳,是 难以挣脱的锁链。他们拼死挣扎,步履蹒珊地拉扯着逆流而上的帆船, 帆船的桅杆顶端有一个醒目的标志:俄罗斯的三色旗。正是这一群帝 国的奴隶,在牵引着苦难的俄罗斯缓慢地前行。纤夫们以后的历程, 将会是更为艰辛:纤夫们会跌倒,然后爬起;会昏迷,然后醒来;会绝 望,然后又重新燃起希望……在这幅画的色调里,充满了贫穷、饥饿 和辛酸的影子,这幅作品具有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蕴,展示了一个古 老民族挣扎、抗争的身影,直至今天,仍然富有教育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怎样理解典型人物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曾把艺术中的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

他说: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把典型人物称之为“熟悉的陌生人”,这提法是正确的,它从典型人物的社会效应方面揭示了典型人物共性同个性的关系。

切典型人物都是鲜明、独特韵个性同集中、深刻的某种共性的统一。

由于典型人物身上总能反映出社会生活中某类人或某种事物的本质共性带有的普遍性,是人们所常见的,所以会产生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另二方面,由于典型人物个个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这种个性是不可重复的;是作者独特的审美创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少见,所以,人们又会有“陌生”感。

比如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他那种虚荣好胜、自欺欺人的可笑品格,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是一种弥漫于社会各阶层的恶劣国民性,不少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沾上一点,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所以,“阿Q精神”是人们所熟悉的。

但阿Q的具体个性,他那独特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行为特征;比如被人欺侮挨打后僦说上一句“儿子打老子”来自我解嘲,因头上长疮袍;葡忌讳入说“亮了”等等言行举止,是罕见的,只有阿Q才会如此,所以,人们又对他产生新鲜感陌生感正是人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构成了读者“熟悉”和“陌生”的统一;只有“熟悉”而不“陌生”,便成为只有共性缺少个性的公式化、概念化人物;只有“陌生”而无“熟悉”,则虽有个性却缺乏共性,容易变得离奇荒诞,沦入非理性主义泥坑。

所以,二者必须巧妙结合,缺一不可。

2.在艺术鉴赏的流程中主要包括那些审美心理活动?艺术鉴赏流程是艺术鉴赏活动的全面展开,是接受者由外及内由浅人深地感知、体验、理解艺术作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活跃着多种心理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环节:(1)直觉与感知。

接受者鉴赏艺术作品,最先接触到的是外在的形式美。

对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掌握,主要是通过直觉与感知来实现的。

审美直觉,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的一种不假思索的直接迅捷的把握,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

审美感知,是审美主体调动相应的感觉器官对艺术作品实现感性掌握。

审美感知主要是运用视觉和听觉。

审美感知不仅与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相联系,而且已经开始涉及到了艺术作品的内在审美意义。

(2)体验与想象。

体验与想象,是艺术鉴赏.流程的中心环节。

审美体验,是接受者在直觉与感知的基础上,切身潜入艺术作品的规定情境,融进艺术作品的形象世界,同艺术作品交融为一的特殊心理状态。

审美想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将原有记忆表象重新化合,以构成新的审美意象的积极心理活动。

(3)理解与创造。

审美理解,是接受者对艺术作品意蕴、特色、意义、价值等的理性认知。

它既包括对作品的语言、形式、形象、情境的审美掌握和判断,也包括对作品的整体价值追追寻。

艺术鉴赏的目标是接受者再创造的完成。

再创造实际上贯穿于审美直觉、审美感知。

审美体验、审美想象、审美理解等心理要素的积极活动之中。

接受者的再创造,突出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象体系的补充、完善、变异以及对艺术作品审美意蕴的丰富、引申、发展这两个层面。

3.艺术批评有那些功能?(1)对艺术作品,艺术批评能够做出深人的分析和判断,指出其艺术特色,揭示其审美意蕴,评价其审美价值,使其审美潜能得到充分释放。

许多艺术作品,都是经过了艺术批评独具慧眼的阐释与评价之后,才受到接受者高度重视的。

(2)对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能够通过有效的信息反馈,予以积极的推进。

艺术批评是艺术传播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家总是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总是在已有创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行。

而艺术批评则帮助其更深刻地认识艺术规律,也更深刻地认识自我。

(3)对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理性分析评价,加以正确的引导。

而艺术批评却可以实现对艺术作品的深层透视,将一般接受者容易忽略的艺术特色指点出来,将一般接受者难以达到的审美层面开掘出来。

也就是说,艺术批评的理性深度,正可以为接受者的鉴赏活动带来宝贵的启示和实际的帮助。

4.艺术作品的形式?艺术作品的形式,是指艺术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亦即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

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通过内部形式表现出来,包含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碉形态皇藏为外薛形式,即表理,容的方式和手段,包括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类型体裁等。

5.艺术流派的形式大致可分为几种?(1)有组织、有纲领、有创作实践,自觉形成的艺术流派。

’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常有一些艺术家为了宣扬自己的文艺主张,就寻找志同道合的艺友,自组艺术团体,积极创作,从而形成一种有组织、有纲领的艺术流派。

例如。

20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未来派。

(2)以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为核心,围绕着一批艺术家自然而然地形成的艺术流派。

这类艺术流派的形成,往往因一个或几个有成就、有威望的著名艺术家提出某种艺术主张.从而引起其艺友、学生、后辈的赞赏和推崇,并在创作中有意学习模仿,形成一种比较相近的风格特色。

(3)由于艺术风格相似而被后人归结在一起的艺术流派。

这在文学流派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这种流振往往没有固定的组织和共同的纲领,甚至没有确定的成员,主要是以作品风格为主。

它们因在题材内容上、艺术形式上、作品风貌上给人较多近皿的感觉和印象,人们(大多是后人)就把它们归为一种类型、一个个流派。

6.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宗教影响艺术,首先表现在宗教总是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因而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既能促进艺术发展,也会阻碍艺术发展这一点上,与此同时,宗教又在一定程上阻碍艺术的发展,因为宗教总是要求艺术为宗教服务。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有两面性:其有害的一面是,它往往掩盖了文艺应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把虚幻的、歪曲的内容作为文艺的对象,它会使人放弃对于现实美、真的追求。

其有益影响是,在宗教未成为一种统治力量,未与政治结合时,文艺可借用宗教故事的形象性和想象力,以及宗教文艺的独特技巧手法拓展文艺家的创作思路,创作出一批别具二格的艺术珍品,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于艺术参与宗教活动,宣扬宗教思想,以及渲染宗教氛围等方面。

许多宗教教义往往借助于文艺作为宣传媒介,不仅以语言文字形式流传,也以绘画、雕刻、塑像形式四处出现,这在古今中外无数教堂寺庙中处处可见。

7.艺术意境?有那些特点?所谓艺术意境,是指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能够蕴含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

它是主体情感与客观形象的有机统一。

“意”侧重于艺术家情志、理想的主观创造,是情与理的结合;境,侧重于生活形象的客观反映,是形与神的统一。

意境的审美特征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情景交融,韵味悠长。

意境是情思与景物的统一。

在文艺的意境中,文艺家描绘的景物、事物是情感的载体,因而是情感化的景物、事物,这就是“化景物为情思”。

同时,文艺家表现感情时,又必须渗透、融化在景物和事物之中,也就是“化情思为景物”。

意境就是“化景物为情思”和“化情思为景物”二者的有机统一。

(2)虚实相生,象外有象。

虚与实是艺术辩证法中最重要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虚实对比,虚实相生,我国传统文艺最有用的艺术手法。

具有意境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往往虚实结合,相互转化,以虚为实,一种虚虚实实,发人联想的艺术境界。

所谓实境,是指文艺家运用文字、线条、色彩、声响吨动作、表等直接表现出来的实际存在的形象,它能为欣赏者通过感官直接认识和把握。

所谓虚境,是指文作品借助实境的描绘间接地暗示象征而表现出来的形象。

它不能直接由感官把握到,必须通过想才能感受到。

意境的虚实结合的特征,给欣赏者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的余地,欣赏者可以在恕像联想中进一步补充、丰富作品酌整体意境。

(3)含蓄蕴藉,意蕴深厚。

我国古典文艺一向重视含蓄美,耐人咀嚼。

这一特点在意境中体现最为突出,它是回避直抒胸臆,直白表现的一个重要途径。

8.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必须具备的主体条件?大致包括两方面,即文化修养和创造能力。

修养主要体现于下列几点:(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着艺术家正确的创作目的与创作动机,影响着艺术作品酌格诓与品位。

艺术家只有具备正确而深刻的思想见解和审美倾向,才能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2)广博的知识。

艺术家应具有广博的.知识及合理的、知识结构,人类社会的各类学科和知识都是相通的,艺术家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广泛;他们的作品就具有更广泛、更全面的艺术表现力。

(3)深邃的思想。

伟大的艺术家往往也是思想家,他对人生和挫、会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精辟的见解、。

能否具有深远的思想,是衡量一个艺术家修养与素质高下的重要尺度。

(4)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的感受、情感、思想,愿望、奉趣等主观因素士对艺术创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艺术创作需要激情和灵感,这些都同艺术家丰富的情感密切相关。

同时,也只有融人强烈情感的艺术形象才可能打动接受者,取得良好的艺术效果。

艺术家还须具有独立伪人格。

艺术家的独立人格,是艺术家主体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人格的高尚与卑下,直接影响到艺术创造的格调与作品的晶位审美创造力主要表现于下列几个方面;(1)敏锐的感知力。

艺术家对生活中各类事物必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敏锐的感受,他们要善于观察和捕捉那些不为人们注意的事物特征及情绪因素,从中发现生活与自然的内涵,做出对生活、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思考。

(2)丰富的想象能力。

艺术想象是一种心灵的创造,心灵的自由。

想象力的丰富与贫乏,是艺术家艺术才华高低的标志。

(3)精湛的艺术技能。

艺术家必须具备专门的艺术技能,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创作技巧,熟练运用这门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才能创造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作品。

9.审美想象的特征?它在艺术创造中有何作用?审美想象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审美想象离不开表象记忆。

想象总是在一定程度上离开现实,但又总是植根于客观现实,并且总是用记忆中保持的客观现实的表象进行活动。

(2)审美想象是积极的、能动的和创造性的。

往往能够创造出过去没有直接感知过的对象,甚至创造新的形象。

(3)审美想象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和情感的逻辑。

即要合乎基本的生活真实和情感真实,让人觉得合情合理,具有可信性、真实感。

审美想象在艺术创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想象力是否丰富,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创造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创造。

所以,黑格尔认为,艺术创造“最杰出的本领就是想象”。

别林斯基说:“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的作用的是想象。

”10.艺术作品的结构?由那些部分组成?结构是指艺术作品的内部构造和组织形式,它使作品构成有机统一的艺术整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