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护理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护理一、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概述1.肺炎克雷伯菌的生物学特性肺炎克雷伯菌是肠杆菌科克雷伯氏菌属中最为重要的一类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无芽孢,无鞭毛,有较厚的荚膜。
它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土壤、水、农产品等,同时也是人和动物肠道内的正常菌群之一。
然而,在特定条件下,如新生儿免疫力低下时,它可能会成为致病菌,引发严重的感染。
2.新生儿易感染的原因新生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皮肤和黏膜屏障功能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此外,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尚未稳定建立,正常菌群的定植和抵抗病原体的能力相对不足。
再加上住院期间可能接触到各种医疗器械和医护人员的操作,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3.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临床表现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常见的症状包括体温不稳定(发热或低体温)、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精神萎靡、食欲减退、黄疸加重等。
在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发病机制1.细菌侵入途径肺炎克雷伯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侵入新生儿体内,如呼吸道吸入、皮肤破损处感染、胃肠道定植后移位、血行感染等。
其中,呼吸道和胃肠道是较为常见的侵入部位。
2.免疫反应失调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在应对病原体感染时,可能会出现免疫反应失调的情况。
一方面,免疫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相对不足,导致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3.细菌毒素的作用肺炎克雷伯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如内毒素、外毒素等。
这些毒素可以直接损伤细胞,破坏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从而加重病情。
三、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和体征评估医生会仔细观察新生儿的体温、呼吸、心率、精神状态、皮肤颜色等症状和体征,结合病史进行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异常,血小板减少等。
新生儿肺炎的个案护理(课件)

新生儿肺炎的个案护理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个案分析张纤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能有单侧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少量或大量的痰.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而感染性肺炎有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点,需及早诊断,正确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感谢聆听一、病例资料患儿王斌之子,男,母孕40+3周,胎盘脐带apgar评分不详,日龄12天,因咳嗽3-4天,加重2天入院。
患儿4天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每次咳嗽1-2声,有密切接触感冒史,自予口服药物(不详)。
近两天咳嗽加重,每次咳嗽3-4声,予口服感冒药物未见好转,人我科拟诊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收住新生儿监护病房。
......感谢聆听二、治疗要点立即给予暖箱、心电监护、吸氧、早期抗感染给予优立新,并给与乙酰半胱氨酸化痰,,气泵吸入缓解气道高反应,雾化后排痰,营养支持等治疗。
三、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3ﻫ.药物代谢异常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4。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四、护理措施(1)清理呼吸道的护理。
协助患儿更换体位,一般每两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为患儿拍背,促使痰液排出改善肺扩张。
叩背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拍背部,拍击频率为100-120次/min。
然后吸痰,吸痰的顺序为插入吸痰管至口腔咽部后放松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净痰液。
新生儿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防因吸痰造成患儿缺氧,负压吸引应小于-300mmhg。
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水肿,阻塞呼吸道。
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率、SPO2以及痰的色、质、量,如有问题,及时告知医生,患儿如有不难受,应及时停止。
如果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感谢聆听(2)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患儿具有呼吸困难,我们给与鼻导管吸氧,氧浓度为21%-40%,不能超过40%,氧流量为3-4l/min,2—3d后氧流量为1—2l/min,吸痰前调高氧流量1-2min,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新生儿肺炎护理ppt课件

医生通常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来诊断新生儿肺炎。实验室 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有助于判断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此 外,医生还可能使用X线检查来确诊肺部炎症。
02 新生儿肺炎的护理原则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避免使用镇静剂
定期为新生儿翻身、拍背,促进痰液 排出。
分类
新生儿肺炎可分为吸入性肺炎和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吸入性肺炎是由于新生儿 吸入羊水、胎粪或乳汁等引起的肺部炎症,感染性肺炎则是由于细菌、病毒等 病原体感染引起的。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主要包括宫内感染、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通常是由于母婴传播,如孕妇患有感染性 疾病或胎儿在子宫内吸入污染的羊水;产时感染则是在分娩过程中,新生儿吸入污染的羊水或母亲产道分泌物; 产后感染则是由新生儿接触病原体引起的。
新生儿肺炎引起的呼吸衰竭通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呼 吸急促等症状。护理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保持 安静、减少耗氧量等措施,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心力衰竭
总结词
心力衰竭也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由于肺部炎症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起心功能 不全。
详细描述
新生儿肺炎引起的心力衰竭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肝脏肿大等症状。护理中应限 制液体摄入量,给予利尿剂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严密监测心电指标,及时处理心律失常
01
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心率、体温 等指标: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医生。
02
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包括喂 养情况、睡眠情况、精神状态等 ,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
03 新生儿肺炎的并发症及处 理
呼吸衰竭
总结词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肺炎常见的并发症,会导致缺氧和二氧化 碳潴留,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新生儿肺炎护理查房

08
观察新生儿的胸 廓起伏和呼吸困
难情况
09
观察新生儿的咳 嗽、呕吐和腹泻
情况
10
观察新生儿的并 发症和合并症情 况,如感染、心 力衰竭和呼吸衰
竭等
预防感染扩散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避免交叉感
染
02
定期更换新生儿 衣物、床单和被
褥
03
保持新生儿皮肤 清洁,避免感染
04
定期检查新生儿 身体状况,及时 发现感染迹象并
01
观察新生儿的呼 吸频率、呼吸深
度和呼吸节律
02
观察新生儿的体 温变化,包括体 温升高、体温降
低和体温波动
03
观察新生儿的脉 搏、血压和血氧
饱和度
04
观察新生儿的进 食、睡眠和活动
情况
05
观察新生儿的皮 肤颜色、尿量和
大便情况
06
观察新生儿的精 神状态和反应能
力
07
观察新生儿的肺 部听诊情况,包 括呼吸音、啰音
常见护理技巧
安抚哭闹婴儿
1
拥抱和抚摸:通 过拥抱和抚摸婴 儿,给予安全感
和安慰。
3
转移注意力:使 用玩具或色彩鲜 艳的物品吸引婴 儿的注意力,减
轻哭闹。
2
声音安抚:播放 轻柔的音乐或哼 唱摇篮曲,帮助 婴儿安静下来。
4
调整环境:保持 室内温度适中, 避免过于嘈杂, 为婴儿创造一个
舒适的环境。
观察病情变化
演讲人
新生儿肺炎护理查房
目录
01. 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临床表现
03.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4.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5. 常见护理措施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常规一.定义各种不同病原体及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可发生在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
二.症状、体征一般症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反应差、哭声弱、拒奶、口吐白沫、呼吸浅促、发绀、呼吸不规则、体温不稳定,严重者出现点头样呼吸或呼吸暂停。
三.护理问题(一)气体交换障碍与肺部炎症有关。
(二)体温过高与病毒或细菌感染有关。
(三)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关。
(四)营养失调与摄入不足、消耗增加有关。
四.护理措施(一)环境/体位1.保持适中温度(24~26℃),维持患儿体温在36.5~37℃,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体温不升者,可置于暖箱中,环境湿度在 55~65%,房间通风良好。
2.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吸痰,吸痰前可先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二)供给足够的能量及水分。
少量多餐,细心喂养,喂奶时防止窒息。
重者给予鼻饲喂养或静脉高营养液。
(三)病情观察:注意患儿的反应、呼吸、心率等的变化,做好急救准备。
(四)氧疗:根据病情和血样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給氧,使 PaO2 维持在 60~80mmHg;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给予正压通气。
若仍不能使病情改善者,应转为机械通气。
(五)用药护理: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六)心理护理:关心患儿家长,缓解紧张情绪。
(七)其他对症护理1.发热:新生儿发热时多使用物理降温,低热及中等热时可降低房间的温度,松包散热;当体温超过 39℃时可用温水擦洛,忌用酒精擦浴,防止体温急剧下降,反而造成不良影响,各种退热药在新生儿期应慎用。
2.腹胀:腹胀是新生儿肺炎的常见并发症,可因便秘、低钾、咽下大量的空气、中毒性肠麻痹所致,可采用清洁灌肠、肛管排气、腹部热敷、胃肠减压等方法,但须排除机械性肠梗阻:严重腹胀者可禁食。
3.患儿烦躁时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使其安静,减少耗氧量,并可预防心力衰竭发生。
五、健康教育(一)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和护理患儿,保持皮肤的清洁。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儿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肺炎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发热时绝对卧床休息.呼吸困难者取半坐卧位.高热时多饮水.3、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喂养技术,防止咳呛.4、密切观察病情及用药反应,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皮肤有无出血点瘀斑,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保持呼吸道畅通,输氧或使患儿做好输氧护理,每2-3小时更换体位一次.5、输液患儿,注意控制输液速度,每分钟以8-10滴为宜,以防肺水肿发生.有心力衰竭的患儿,一切治疗护理尽量集中操作,避免过多惊扰,保证患儿安静和休息.6、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但应避免受凉.婴幼儿腹泄护理常规1、执行儿科护理常规.2、严格执行床边隔离,患儿绝对卧床休息,取头侧卧位3、严格饮食管理,按医嘱禁食或喂少量补盐液,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好的饮食,宜少量多餐,由淡到浓4、详细观察大便及呕吐物次数,量,色和尿量.并注意T,P,R,BP变化,如有脱水症状及时通知医生.5、做好皮肤护理,防止臀红及尿路感染.勤翻身,防止发生褥疮.有呕吐的患儿做好口腔护理6、按医嘱调节输液速度,保持输液管道通畅,无药物外漏.7、有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备齐抢救药物,器械,以利抢救.8、出院时应宣传科学喂养,注意饮食卫生等.急性肾炎护理常规1、按儿科一般护理常规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3、饮食按医嘱.浮肿期进无盐饮食,限制入水量,保证热卡,浮肿消退后给低盐饮食,避免长期不合理忌盐.4、测体重每周一次,浮肿厉害时隔日测一次,按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并观察小便量和色.5、按医嘱测BP并记录.注意精神状态,浮肿程度,如有血压过高伴呕吐,头痛者,及时报告医师.6、口腔护理每日2-3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对浮肿患儿,操作应轻柔,防止皮肤破溃,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交叉感染.重症患儿输液治疗时,应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量及速度,切忌输液过多过快而加重病情.,7、长期使用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观察有无低钾,低钙以及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的表现.8、出院时做好卫生宣教.嘱家长督促患儿避免剧烈活动,一年内不宜参加体育活动.高热护理常规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新生儿肺炎的个案护理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个案分析张纤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能有单侧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少量或大量的痰。
新生儿肺炎分为吸入性和感染性,而感染性肺炎有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以弥散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点,需及早诊断,正确处理,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病例资料患儿王斌之子,男,母孕40+3周,胎盘脐带apgar评分不详,日龄12天,因咳嗽3-4天,加重2天入院。
患儿4天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咳嗽,每次咳嗽1-2声,有密切接触感冒史,自予口服药物(不详)。
近两天咳嗽加重,每次咳嗽3-4声,予口服感冒药物未见好转,人我科拟诊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收住新生儿监护病房。
二、治疗要点立即给予暖箱、心电监护、吸氧、早期抗感染给予优立新,并给与乙酰半胱氨酸化痰,,气泵吸入缓解气道高反应,雾化后排痰,营养支持等治疗。
三、护理诊断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3.药物代谢异常与自身免疫系统有关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
四、护理措施(1)清理呼吸道的护理。
协助患儿更换体位,一般每两小时更换体位一次;同时为患儿拍背,促使痰液排出改善肺扩张。
叩背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拍背部,拍击频率为100-120次/min。
然后吸痰,吸痰的顺序为插入吸痰管至口腔咽部后放松吸痰管,左右旋转,向上提拉吸净痰液。
新生儿吸痰时间不超过15s,以防因吸痰造成患儿缺氧,负压吸引应小于-300mmhg。
动作轻柔,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水肿,阻塞呼吸道。
吸痰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吸痰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心率、SPO2以及痰的色、质、量,如有问题,及时告知医生,患儿如有不难受,应及时停止。
如果患儿呼吸道分泌物粘稠,可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来湿化气道,促进分泌物排出。
(2)气体交换受损的护理患儿具有呼吸困难,我们给与鼻导管吸氧,氧浓度为21%-40%,不能超过40%,氧流量为3-4l/min,2-3d后氧流量为1-2l/min,吸痰前调高氧流量1-2min,使血氧饱和度达到95%以上。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新生儿科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护理常规】1.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给予翻身拍背及经常变换体位,有利于改善受压部位肺不张及痰液的排出。
分泌物黏稠时可行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痰液较多且无力排出时,应给予吸痰。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2.合理应用抗生素,烦躁不安者可按医嘱给予适量镇静剂。
严格控制输液滴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体温、脉搏、呼吸、患儿的反应等,体温高可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发生高热惊厥。
观察呼吸、心率、肝功能等,警惕合并心衰发生。
4.吃奶时患儿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头偏向一侧,或斜抱位喂奶;奶嘴孔要小;间歇喂奶,以患儿不感觉呼吸困难为宜;病情较重、呼吸困难、呛咳明显者给予鼻饲或滴管喂奶。
5.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每日开窗通风1~2次,通风时注意患儿保暖。
【应急措施】1.患儿如突然发生呼吸困难、青紫加重,立即报告医生,警惕发生脓气胸。
2.患儿吃奶时一旦发生乳汁吸入,立即停止喂奶,将患儿置于侧卧位,轻拍其背部,使吸入物排出,必要时及时用吸痰器吸出奶汁。
3.如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给予强心、利尿及氧气吸入。
【健康教育】1.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有感染性疾病要早做治疗。
2.每日进行开窗通风,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早产儿或体温不升者应注意保温。
3.避免与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人接触。
4.喂奶时以少量多次为宜,以免发生呕吐和误吸等不适。
5.当家长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接触孩子或哺乳时应戴口罩。
6.向家长讲述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护理要点,如出现拒食、呼吸急促、流涕、咳嗽或面色改变应尽早就诊,以免耽误治疗,加重病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肺炎护理常规
新生儿肺炎概述
新生儿肺炎(pneumonia of newborn)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
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
大多数新生儿肺炎是生后感染引起的,称晚发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成员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过飞沫传播给新生儿的;少数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的。
主要分为吸入性肺炎及感染性肺炎两大类,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并存,新生儿肺炎一般指感染性肺炎。
于宫内、分娩过程中感染的称为宫内感染性肺炎,于出生后感染的称为生后感染性肺炎,或称新生儿早发型肺炎(出生7 天内发生的肺炎)和晚发型肺炎(出生7 天后发生的肺炎)。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00 万~200 万新生儿死于新生儿肺炎。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急促,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患儿咳嗽反射功能不良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炎症有关。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与感染、环境温度变化有关。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与严重缺氧、酸中毒有关
护理评估
1.患儿性别.年龄,出生体重
2.医疗费用问题
3.父母职业文化程度健康状况
4 身体评估包括孕周娩出方式孕期病史
5.患儿一般症状肌张力呼吸心率体温原始反射皮肤黏膜血压等
6 社会心理状态住院费用家属对患儿生命预后担心
持续评估
1. 生命体征
2血压血糖出入量体重增长情况
3肺部听诊情况痰液情况
4 药物使用情况
5生化检查情况
6 有无并发症
7.患病期间患儿能获得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8.住院期间家长能表达出焦虑失望感积极求医主动配合治疗
9有无皮肤完整性受损
干预措施 1.清理呼吸道无效
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吸氧间歇氧气吸人,多采用面罩或头罩法吸氧,以减少对患儿的刺激,早期吸氧可提高肺泡含氧量,但浓度不易过高,时间不易过久,以防氧中毒。
一般缺氧者l~2 L/min.严重缺氧者2~4 L/min,并密切观察用氧效果。
3、雾化吸入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人1次/4 h,每次15~20 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a一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
有利于痰液吸出。
4 、翻身和体位引流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
通过改变体位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4 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
此外,在翻身的同时可叩击背部,促进分泌物松动排出。
5、背部叩击通过有节律的叩打,对呼吸道一肺部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
叩击的动作轻快,我们
常用叩击器,软的面罩或是护理人员的手指、手掌。
叩击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青紫。
胃管喂养后30 min内不能进行此操作。
在喂养或吸痰前30~45 rnin改变体位后再叩击。
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
对于使用呼吸机的危重患儿48~72 h及有肺出血、体重低于1.0 kg的早产儿不能进行此操作。
6、吸痰每次体位引流,拍背、雾化后给予吸痰。
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敏捷,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先吸口腔内再吸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
入肺部。
吸痰压力为100 mm Hg,每次不能超过15 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
可加大氧流量10%~15%。
吸痰时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以及颜色、而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
7、用药护理每日液量均匀输入,速度不宜过快。
一般以3~4滴/min,最快不应超过每公斤体重每分钟2滴,严禁在短时问内输入大量液体。
以免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
应用强心药
时,严格掌握药物的剂量;用药方法及时间,密切观察用药效果。
做好心电监护。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8、并发症观察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率180次/min以上、心音低弱、喘憋、紫绀加重等心衰的表现应及时通知医
生按医嘱应用强心、利尿及镇静等药物。
并执行心衰护理常规,使患儿保持安静、减轻心肺负担、病情严重的患儿可并发硬肿、出血、脓胸、肺脓肿、败血症等并发症,应密切观察及时实施对症处理。
2.气体交换受损
1、胎头娩出后立即吸尽口、咽、鼻粘液,无呼吸及疑有分泌物堵塞气道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并通过气管内导管将粘液吸出,再吸氧或人工呼吸。
2、室内空气宜新鲜,保持湿度在60%左右。
分泌物粘稠者可行雾化吸入,湿化气道分泌物,使之易排出。
雾化液可用生理盐水,也可加入抗炎、平喘、化痰药物,雾化吸入每次不超过15分钟,以免引起肺水肿。
3、胸部物理疗法促进血液循环,利于肺部炎症吸收。
①头高位或半卧位以利呼吸,肺不张者取健侧卧位。
经常翻身、有条件多怀抱;②拍背:由下而上,由外周向肺门用弓状手掌拍击,使小气道分泌物松动易于进入大气道;③吸痰:吸痰负压75~100mmHg。
有下呼吸道分泌物粘稠,造成局部阻塞引起肺不张、肺气肿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术吸痰;④根据病情和胸片中病变的部位选用适当的体位引流,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或胎粪的清除;⑤病程迁延者可行胸部超短波或红外线理疗。
3.有体温改变的危险
1.保暖应根据患儿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于不同保暖措施。
每日测体温6次,保持患儿体温36.5--37度,湿度在60%~80%之间,没有条件者,因地制宜,采取建议的保暖方法(如水袋.电热毯等,但保暖防止烫伤和温度过高)
2.防止散热,医护人员的手必须温暖,各种操作集中进行,隐头部占体表面积比较大,故应戴上绒帽,防止散热。
吸氧必须加温加湿。
3 监测体温每两小时测体温一次,每日体温稳定后每四小时测体温一次,注意体温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潜在并发症
1.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异常并积极处理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经皮氧饱和度、动脉血气,记录进出量。
并注意观察:呼吸系统表现是否改善,如青紫、呼吸困难、咳嗽有无改善。
2.观察有无并发症,如面色苍灰或紫绀加重、烦躁、短期内呼吸明显加快,心率加快,肝脏增大,提示并发心力衰竭,
应配合做好给氧、镇静、强心、利尿等处理。
如烦躁不安、突然呼吸困难伴青紫加重、一侧胸廓饱满及呼吸音降低可能合并气胸,应立即做好胸腔穿刺或胸腔闭锁引流准备。
如出现烦躁、前囟隆起、惊厥、昏迷,则可能并发中毒性脑病,遵医嘱止痉、脱水等治疗。
.如腹胀明显,可能存在中毒性肠麻痹或低血钾,予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低血钾根据血钾报告补钾。
3耐心喂养,保证营养供给患儿易呛奶,能喂奶时应将头部抬高或抱起,并少量多餐耐心间隙喂奶,不宜过饱,以免影响呼吸和引起呕吐、吸入。
呛奶严重或呼吸困难明显者可行鼻饲。
进食少者根据不同日龄、体重、对液量的具体要求给予静脉补液,重症肺炎补液时适当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诱发心力衰竭。
二、出院指导
病愈初期一般体质较弱,极易重感,因此应指导家长加强喂养,尽量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应及时添加代乳品,以保证营养,增强体质。
居室阳光充足,定时通风换气,保证空气清新,避免受凉。
尽量减少探视人员,注意隔离,以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