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产业类工业园区规划分析
【推荐下载】静脉产业园与资源循环利用(附垃圾处理静脉产业园案例)

[键入文字]静脉产业园与资源循环利用(附垃圾处理静脉产业园案例)北极星固废网讯:一、背景为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发改环资〔2006 年6 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HJ/T 275-2006)》,文内明确了静脉产业的定义。
即,静脉产业(资源再利用产业)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的两个过程。
二、静脉产业的概念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静脉产业的概念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于上世纪80 年代于日本诞生。
日本学者认为,在循环经济体系中,根据物质流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过程,即从原料开采到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和从生产或消费后的废弃物排放到废弃物的收集运输、分解分类、资源化或最终处置的过程。
仿照生物体内血液循环,前者可以称为动脉过程,后者称为静脉过程。
传统产业是这个血液循环中的动脉,把新鲜血液从心脏运送到机体各处血管;而静脉产业则如静脉一样,把血液从身体各处运送回心脏。
可以说,静脉产业是实现各类废物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链,离开静脉产业,就无法完成物质和能量的循环。
静脉产业是循环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又被称为第四产业。
完整的静脉产业链主要包括废弃物收集运输、中间处理、不可利用物最终处置和再生资源销售4 个环节。
三、静脉产业园静脉产业园是指从事静脉产业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是从事废旧物资再资源化的同类企业的集合。
比如,青岛新天地生态产业园,是国内首个国家级静脉产1。
中国静脉产业园3.0发展模式规划路线研究

济作者简介:徐俊虎(1989-),男,湖北鄂州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徐俊虎,夏丽华,程小波,毛俊(1.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100120;2.华油惠博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8)摘要:通过调研整理和咨询分析国内外静脉产业园在规划、建设和运营中存在的政策、投资、技术、监管、运营等方面制约因素和风险,采用技术提升和规划引领的方式重构静脉产业评价标准体系,达到提质增量和控制风险的目的。
在静脉产业园规划、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采取“强制分类、仓储管理、低碳经济”理念,形成上下游产业关系,完善垃圾收费补贴制度,规避普遍存在的“高投资、低运营”等隐藏风险。
研究成果能为拟建、在建和已建的静脉产业园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升级和规划导向服务,为定量分析和科学评价静脉产业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静脉产业;垃圾分类;发展模式;产业链;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F062.2;X19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0912(2018)09-0003-05中国静脉产业园3.0发展模式规划路线研究1静脉产业园定义及模式静脉产业是生态安全下,以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核心目标,择选先进的生产科技,将产品制造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变为可再生的中间物料,打通废物到产品间的循环,形成废物转变为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加工的产业化生产模式。
静脉产业的实践形式,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工厂集群为主体进行整体规划和实施,自2006年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275—2006)以来[1],我国已建、在建和拟建的静脉产业园已达60余座。
静脉产业园区的生产物质主要涉及生活、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各类别废物,通常包括生活垃圾、废旧家电、工业危废、医疗垃圾、废旧电池、电子废物和建筑(装修)垃圾等(图1)。
欧美国家静脉产业是在严格的环境标准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压力下,通过静脉产业技术手段形成的新兴产业,而国内静脉产业园是将垃圾生产和处理企业聚集在一起,通过共享污染治理设施、选址生态屏障,并尽可能构建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以期达到废物资源化。
2023年静脉产业园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静脉产业园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静脉产业园区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将传统工业园区转型为以静脉电子商务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园区。
目前静脉产业园区在国内刚开始兴起,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如下:
1. 行业发展趋势:静脉产业园区未来将呈现出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发展趋势,有望成为区域经济建设的龙头产业。
园区将逐步形成创新型企业、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集聚的特色产业和产业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2. 行业特点:静脉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园区内实行“一站式”综合服务,提供从创业咨询、经营培训、产品设计、营销推广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同时,园区会将设备、技术、人员等共享给入驻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行业机遇:随着国内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静脉产业园区将成为新的机遇所在。
政策的加大力度、市场的不断扩大、技术的不断创新,都为静脉产业园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4. 行业挑战:静脉产业园区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静脉识别技术本身的技术短板和市场尚未完全成熟,导致产业规模不大;其次,园区的品牌知名度有待提高,亟需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标准;最后,资金运作、政策扶持等方面亦是园区生存和发展的难点。
总之,静脉产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是逐步加强与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并注重创新、产业升级与转型升级,不断完善产业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上仅是初步的市场现状分析,需要针对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静脉产业园

静脉产业园静脉产业园是指建立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通过静脉产业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一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实现生活和工业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1、静脉产业园基本解释静脉产业,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专家们形象地将废弃物转换为再生资源的行业称为“静脉产业”----因其变废为宝,循环利用,如同将含有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送回心脏的静脉。
上个世纪80年代,日本就开始建立了静脉产业生态园。
2、静脉产业园案例(1)丹麦卡伦堡生态园丹麦卡伦堡生态园是世界上最早和目前运行最为成功的静脉产业生态工业园,园内由五家大企业和十余家小型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工业共生系统。
园区分别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石膏制版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2)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日本北九州生态工业园汇集了众多废旧工业产品再循环处理厂,如:塑料饮料瓶再循环厂、办公机器再循环厂、建筑混合废物再循环厂、汽车再循环厂、家电再循环厂、荧光灯管再循环厂、医疗器具再循环厂、老虎机台再循环厂、打印机颜料墨盒再使用厂、饮料容器再循环厂、废木材与废塑料再循环厂等。
园区通过复合核心设施,对企业排出的以残渣、汽车的碎片为主的工业废料进行合理处理。
处理过程中将熔融物质再资源化(如制成混凝土再生砖、建筑用平衡锤等),同时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进行发电。
(3)常州市静脉产业园常州市静脉产业园拟选址于高新区,规划为固废处理区、回收利用区、配套服务区三个功能区。
其中,固废处理区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理、医疗垃圾处置、建筑垃圾综合利用、集中污水处理等项目;回收利用区包括炉渣综合利用、电子电器回收综合利用等项目;配套服务区主要由员工住宿区、办公集中区、研发中心等组成。
静脉产业园概念规划静脉产业园

静脉产业园概念规划:静脉产业―区静脉产业园概念规划简稿1、产业园区建设背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紧缺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模式。
一区作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城市,目前主要以填埋的方式处理垃圾,由一区负责老三区的一区的垃圾处理任务,而一垃圾填埋场处理能力已无法满足一与一区的生活垃圾产生量,且根据一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模式的提出,更多的固废如餐厨垃圾、厨余垃圾、粪便等急需要选址建设处理设施,选址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其他城市如上海、、北京、―等以静脉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不仅节约土地而且使得众多固废处理设施的选址难题得以集中解决,给―市固废设施选址建设提供了借鉴。
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垃圾将会围住城市。
昨天,一市党代表、城管局局长许卫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的三个垃圾填埋场都在超期服役,有的垃圾填埋场原先的过道也已变身填埋垃圾的场地,如果―的垃圾终端处置系统不及时建设,最多2 年时间—的城市垃圾可能将无处堆放。
面对―的垃圾处理现状,许卫宁举出了一个数字,目前—每人每天要产生1.5公斤垃圾,全市每天日产量5000吨垃圾,预计到明后年,就可能达到每天8000吨的垃圾总量。
现在一在用的是三个大型填埋场,分别是轿子山垃圾填埋场、水阁垃圾填埋场和天井洼填埋场,这些垃圾场几乎都是已经超过了设计使用年限,因为再没有新的填埋场,这些超期服役的垃圾场只能“硬着头皮”填埋垃圾。
而所谓的“静脉产业园”就是资源循环利用的集中示范区,如,废弃电子垃圾,拆解成可以利用的工业原材料;废弃油脂可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废旧电池可以提取各种金属等。
因此,一区将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为目的,在以一区包括已纳入的―区生活垃圾为主的固体废物快速增长和处理设施缺乏的基础上,以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为主、以资源化利用项目为辅,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综合性的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处置园区,力争成为实现物质和能量循环流动、减少环境资源消耗、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的静脉产业园区。
静脉产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

静脉产业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耿秀华$张舒2(1江苏科易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盐城2240002黑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36)摘要:做好静脉产业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园区建设、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从而实现资源节约、降低废物排放、减轻环境负荷等预期目标#文章以静脉产业园区为例,探讨了静脉产业园区规划定位、环境质量现状及污染源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对策,为静脉园区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影响提供重要支持和保障$关键词:静脉产业园区;环境影响;污染防治引言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简称为“静脉产业”,主要是指建设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企业为主的生态工业园区叫静脉产业是以生态学原理为主导!坚持“3R”原则!通过先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实现产品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废物进行再利用的过程$在静脉产业中,利用园区建设,建立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以及生成最小化废物,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废物排放降低、减轻环境负荷的预期目标$1静脉产业园区规划定位规划评价范围内以静脉产业为主导,主要发展生活垃圾处置(不含生活垃圾焚烧),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及处置,一般工业固废及危险废物处置,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等产业,结合某县对固体废物处理的实际要求,本次规划对某县静脉产业园区总体发展定位为:盐城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某县生活垃圾及固体废弃物处置中心;近期立足于服务某县城区,远期服务覆盖某县城全域及周边区域$2静脉产业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1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某县静脉产业园所在区域大气环境中,S02、N02、PM10、氟化物本底值均优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各监测点镉、汞均未检出,氨气、硫化氢、铅、氯化氢浓度本底值均优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最高容许的有害物质浓度标准;TVOC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9小时均值,经现场监测,具有较好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2.2声环境质量现状静脉产业园各能环能的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2.3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某县静脉产业园区内各个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因子,发现这些监测因子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中二级标准,区内土壤环境较好。
静脉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最新)

静脉产业园建设工作方案静脉产业是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弃物资源化和再生利用的产业。
建设静脉产业园区(基地)(以下统称静脉产业园),引导废金属、废塑料、报废机动车、废旧橡胶轮胎、废旧机电、废旧电器电子等“城市矿产”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园林废弃物等城镇低值废弃物集聚化、规模化和资源化利用,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以集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导向,根据我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规划,依托现有再生资源处理基地(集群)和各类垃圾处理场地,加强规划引导,强化机制创新,完善政策措施,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及装备,推进“城市矿产”和城镇低值废弃物处理上规模、上水平,实现废弃物处理方式由无害化处置向资源化利用转变,推进循环型社会和美丽X建设。
(二)基本原则1.坚持规划先行,推进集约利用。
注重“先规划、后建设”,把静脉产业园建设纳入城市和产业规划,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引导各地集聚化、规模化利用废弃物,防止乱铺摊子、无序布局。
2.坚持突出重点,加强协同处理。
紧密结合我市的产业基础、城市布局、废弃物产生量、交通区位等实际情况,明确静脉产业园功能定位和再生资源利用重点,提倡跨产业协同处理废弃物和相关设施共建共享,不搞“小而全”。
3.坚持分类指导,促进专业运行。
注重各类废弃物特点和适用处理技术,按照“城市矿产”类、城镇低值废弃物类和综合类等静脉产业园的建设要求,开展专业化处理和运行管理。
4.坚持政府引导,强化市场主导。
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协同作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放宽再生资源利用市场准入条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三)主要目标到X年,以废金属、废塑料、报废机动车、废旧机电、废旧电器电子为主的“城市矿产”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升,以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为主的城镇低值废弃物的集聚化、规模化处理能力明显增强,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形成,全市建成一个在全省具有一定规模的静脉产业示范园。
国内静脉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产业园
悦港医疗废物 园。占地面积250ha,有生活垃
处置
圾焚烧发电厂、沼气发电厂、
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渗
滤液处理厂、污染处理中心、
固体废弃物预处理中心、环保
设备研发制造中心、儿童和学
生环保宣传教育基地等
2 上海老港静脉 产业园区
将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 泥、餐厨垃圾、、电子废弃 物、废塑料、包装桶、废旧轮 胎等固体废弃物纳入园区统一 处理处置,最终形成产业区、 填埋区、生态绿地和管理区四 大功能区。
国内静脉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我国, 静脉产业出现的比较早,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 20 世纪50 年代就开始萌芽, 但是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度, 只是处于废旧 物资回收与利用阶段, 与今天所讲述静脉产业相差甚远。 二 20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 国家为了扶持再生资源行业的发展, 投资进 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先后投资2亿元。与此同时,民间自主的废旧 物资回收也逐渐发展,形成了一个相当有力量的一些个体私人回收形 式。 三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再生资源的经营逐渐放开, 民营企业不断介入废旧物资的回收, 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个体私人回收大 军。 四 20 世纪90 年代后期, 循环经济理念被引入我国, 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 焦点, 静脉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资源循环再生体系初步形成。 五 21世纪至今,进入新世纪,经济飞速发展,一些列的环境问题日益 凸显。发展静脉产业得到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政策导向日趋明确,经 费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静脉产业园成为我过部分生态工业园以及垃 圾处理厂等的转型趋势。 目前,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虽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相对于许多发达国 家,我们的静脉产业还是相对滞后的。我国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大大低于 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再生资源供需矛 盾突出。我国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及再生资源化水平还不高,总的二次资 源利用率仅相当于世界先进水平的30%左右, 每年因再生资源流失造成 的经济损失约250~300 亿元。2003 年我国钢铁工业年废钢利用量为5 800多万吨, 占粗钢产量的比例为26%,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3%;再生 铜产量93 万吨,占铜产量的22%,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7%。工业用水重 复利用率不足60%, 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5个百分点。此外,我国每 年还有大量的废旧家电和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 璃等,没有实现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这预示着我国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产业类工业园区规划简析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类垃圾废物的产生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根据历年环境状况公报,1998年我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8亿t,2005年增至13.4亿t,年增长率达到7.65%。
但是我国的废物处置方式依然十分落后,以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为主;不仅技术水平较低,而且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我国的资源消费速度迅速增长,2008年中国和国际环保主义者发布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正在以可持续能力两倍的速度消耗农田、木材、水和金属等自然资源。
反观上述两种现象,废物中含有大量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塑料、玻璃等可再生资源,以及一些仍有使用价值的零部件,如果能得到合理的回收利用,可成为与天然资源同等重要的矿山。
”因此,提取废物中的有用资源,促进废物的循环利用,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和资源短缺之间矛盾的有效手段。
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所谓的废物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许多废物(如废旧家电、报废汽车、废旧轮胎等)虽然不再具有原有的使用价值,但是通过技术处理,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资源,重新获得新的使用价值。
静脉产业就是将这类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和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的产业。
二、静脉产业类园区现状2.1概念简介“静脉产业”是由日本学者提出的概念,又称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产业,也就是资源再生利用产业。
是以保障环境安全为前提,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
静脉产业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减少对原生自然资源的开采,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简称“静脉产业园区”)是静脉产业的实践形式,是以从事静脉产业生产的企业为主体建设的生态工业园区。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5-2006),从经济发展、资源循环与利用、污染控制和园区管理四个方面共20个指标对静脉产业园区建设标准进行了规范,也对静脉产业园区的入园对象、处理类别、产品产出等方面进行了界定。
在理论设想和相关标准的知道下,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类工业园区建设实践。
2.2建设实践随着资源循环工业园区概念的提出和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等思想的推广,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上出现了许多包含物质交换和废物循环的共生体项目和计划,先后宣布为资源循环工业园区。
一些发达国家,如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工业园区管理先进的国家,很早就开始规划建设资源循环工业示范园区,其他国家如泰国、印尼、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兴建此类园区。
目前,全球资源循环工业园区项目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在发展,日本的eco-town案例成为当今静脉产业园区建设的典范。
截至2006年1月,日本共建成了26个Eco-town项目,分布于全国各地。
其中,最典型的是川崎生态城。
川崎生态城是1997年日本第一个被批准的生态城,目前共有71企业,占地0.9公顷(2003年)。
5个企业已通过认证作为生态城的硬件项目,除此之外,其他的循环回收厂比如废家用电器回收厂和带有回收工艺的水泥制造厂也在生态城中建成。
其中,硬件项目主要包括制备用作鼓风炉原料的废塑料回收厂、制备混凝土模板作业用的NF板制造厂、难回收纸的回收处理厂、制备氨用原料的废塑料回收厂、废PET瓶回收再生厂,其他项目包括废家用电器回收系统、用工业废物制造水泥厂、不锈钢制造厂废物的回收利用项目。
静脉产业在日本、德国、美国等国家的发展和完善,经历了仅仅20多年的时间。
在推进静脉产业园区建设的过程中,以上各国都制定了较为严密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经济政策,技术支持等,成为静脉产业和静脉产业园区快速、健康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也为我国建设发展静脉产业和建设静脉产业园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颁布实施了《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标准(试行)》(HJ/T 275-2006),按照此标准,青岛、苏州、上海、唐山、天津等城市陆续开展了静脉产业园区的策划和建设。
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区是国家环保总局在2006年6月批准创建的国内首个国家静脉产业类生态工业园区,位于莱西市姜山镇,园区占地220ha,分为生产区、研究区、实验区、服务区4个功能区和1个预留区,由青岛新天地投资公司兴建。
曹妃甸工业园区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南部沿海、渤海中心地带,毗邻京津冀城市群,处于中国四大经济区交接地带。
其显著特点为“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浅滩”,是“三北”地区的重要出海通道。
曹妃甸是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集群,港口、钢铁、化工、电力等产业共同构筑了曹妃甸强大的产业基础。
曹妃甸工业区通过资源整合和技术创新,有效利用了各类工业产出的废水、废气、废弃料和钢渣等垃圾废物。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的要求,曹妃甸工业示范区正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的循环经济之路。
苏州光大静脉产业园是第一个集中处置城市工业、生活固体废物的环保静脉产业园。
园区占地面积250ha,有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沼气发电厂、工业固体废物安全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污染处理中心、固体废弃物预处理中心、环保设备研发制造中心、儿童和学生环保宣传教育基地等。
可见,在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的双重压力下,中国和世界很多地区都在静脉类工业园区建设方面进行了较大范围的突破,那么,这些园区建设发展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先进的技术呢?2.3 技术特点随着各类生态工业园区的出现及其日益的发展壮大,它对技术创新发展的影响也日益凸现出来。
静脉类工业园区的技术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推动了回收利用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料消耗最小化的系统技术的发展;使环境治理技术集成化、系统化;催化绿色技术革命。
简单来说,实现了生态化、循环化和低碳化。
在美国,查塔诺加(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区,通过重新利用老工业企业的工业废弃物来减少污染和增进效益。
如将旧钢铁铸造车间改造成一个利用太阳能处理废水的生态车间;紧邻的肥皂厂则循环利用废水;而肥皂厂旁边是利用肥皂厂副产作原料的一家工厂。
这样就建立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工业网络。
Choctaw生态工业园区则基于园区所在地丰富的特定资源,也就是俄克拉何马州大量的废轮胎资源,通过采用高温分解技术将这些废轮胎资源化从而得到炭黑、塑化剂和废热等产品。
天津开发区生态工业园区的企业将汽车生产中的废钢及其它边角废料回收后,通过熔炼等加工过程制成钢锭,再提供给丰田模具工厂作为其生产模具的原料。
另外,针对食品饮料业能源消耗量大且稳定的特点,天津开发区开展了企业内部和行业间的蒸汽梯级利用;并进行行业之间、企业之间的共生合作,构建废水代谢链条。
还致力于雨水的收集和再生利用;致力于垃圾分拣和再生,使危险废物实现资源化;以及有机废物堆肥化处理、剩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从这些近似闭环设计的例子中可以看出,通过相关技术和整合方案,园区企业间利用彼此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和废弃物作为再生资源,经过加工后重新返回系统循环使用。
这种循环生产的理念,充分带动了回收利用型技术的发展,更很好的体现出了工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有效利用的理论。
除此之外,静脉产业类工业园区也广泛应用了多种节能技术,对园区的建筑和工业进行节能设计或改造,如地源热泵、冰蓄冷、低碳电力整合、雨水收集等等,一些园区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冰蓄冷是利用夜间电网低谷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制冷主机制冷并由蓄冷设备将冷量储存起来,待白天电网高峰用电时间(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再将冷量释放出来满足高峰空调负荷的需要或生产工艺用冷的需求。
这样制冷系统的大部分耗电发生在夜间用电低峰期,而在白天用电高峰期只有辅助设备在运行,从而实现用电负荷的“移峰填谷”,为业主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改善用电结构和电厂发电机组的运行状况,减少对矿物燃料的消耗和运行效率低的调峰电站的投入。
如果按2台5627kW(1600RT)离心式冷水机组为机载主机、5台(1600RT)5627kW/3658kW(空调工况/制冰工况)的双工况乙二醇主机全配置计算。
由于空调冰蓄冷系统的设备配电容量比常规系统配电容量小,并且电力部门实行三段式峰谷电价政策,空调冰蓄冷利用夜间谷段的低价制冰,在日间电力高峰段放冷,全年设备运行水电消耗约1410.1万元,比常规空调系统节约676.6万元,降低近32%。
若综合年基本电费、设备维修费和管理费等因素,蓄冷空调系统比常规空调系统年总运行费用降低约801.76万。
低碳电力是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为重要目标,通过实现能源结构的多元化,形成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发电技术发展,提高能效,同时引入各种清洁发电技术,降低污染,提高电能生产,传输,与消费的效率,促进节能,减缓能源资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
在昆山低碳光电园区工业用电优化中,利用典型工业用电负荷曲线进行分配并改善发电方式后,按照每发一度电减碳量为320g标煤,每年减碳量为87000t标煤,减碳量是十分可观,此时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总容量的15%,每度电为0.997元,比工业用电1元每度更经济。
生态循环和低碳技术的大范围使用,使得包括静脉类在内的各种工业园区尽可能地把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经济模式改造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经济模式,同时减少了对原生自然资源的开采,注重资源的循环、高效利用,从而把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三、静脉产业类园区主要问题其一,盈利模式欠缺,产业化规模拓展速度缓慢。
当前,国内静脉产业园建设除了在地域差距上有所减少之外,基本上是几家企业的简单综合,并未实现企业间相互合作,相互融合。
内因是园区内产业链条不完善这块“通病”,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趋利心切,置前期规划和后期发展于不顾,导致其在园区盈利模式规划主导地位缺失。
其二,欠缺合理高效的静脉产业园区污染防控体系。
静脉产业园区通俗的说法是废弃物“集中营”,由于堆积效应放大了污染的波及范围,园区内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污染防控体系建设相当必要。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污水处理和大气污染治理等问题不容忽视,完善的污水处理管道建设和锅炉废气回收设备安装属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商和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静脉产业尚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尚未建立起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服务的规模和技术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明显差距,各种咨询公司和中介机构服务网络,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