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二(二)专练二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江苏专用)专题:中学化学常见的两种重要反应类型

2.物质的漂白性实质上就是它的强氧化性吗?
提示 对于次氯酸、过氧化钠、双氧水、臭氧等的漂白性和
消毒杀菌功能,其实质就是其强氧化性;对于 SO2来说,其 漂白性是指其与有色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 物质,要注意SO2使溴水和品红溶液褪色的原理是不同的, 前者是其还原性的体现,而后者是其漂白性的体现;对于活 性炭来说,其漂白性实质上是指其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
的多少等角度来进行判断;还要学会从化学反应的角度判断
“剂 > 物”(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 强于 氧化产物,还 原剂的还原性 强于 还原产物)。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2.常见的离子反应类型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的常见类型
离子间反应类型 典型举例
- 2+ 2- Ca2+与 CO2 ; Ba 与 SO 3 4 ;
化学计量数是否有公约数,是否漏写必要的反应条件。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自建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必考点一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辨析及规律应用
[突破 核心考点]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关键 1.要理清知识线索: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还原剂→氧化反应
+
+ - 2- 2H + 2NO + 3SO 3 3 === - + - 2- NO3 (H ), SO3 ,HSO3 , - 3SO2 4 +2NO↑+H2O - - 2- MnO- , ClO S , HS 4
自查· 自悟· 自建
考点· 方法· 技能
实验· 思想· 建模
(3)水解相互促进型离子反应
- - - 2- 3+ 3+ CO2 、 HCO 、 SiO 、 AlO 与 Fe 、 Al 由于能发生水解相互促 3 3 3 2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主观题综合训练: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训练1. (16分)(2013·江门调研改编)重晶石(BaSO 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用重晶石制备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 2O]的流程如下:重晶石BaS 、CO滤液BaCl 2溶液Ba(OH)2·8H 2O已知:Ba(s)+S(s)+2O 2(g)BaSO 4(s) ΔH=-1473.2kJ ·mol -1 2C(s)+O 2(g)2CO(g)ΔH=-221kJ ·mol -1Ba(s)+S(s)BaS(s) ΔH=-460kJ ·mol -1(1) 写出煅烧时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2) 写出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混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为检测煅烧时产生的CO,可将煅烧产生的气体通入PbCl 2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和产生一种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 向BaSO 4沉淀中加入饱和Na 2CO 3溶液,充分搅拌,弃去上层清液,如此处理多次,可使BaSO 4全部转化为BaCO 3。
发生的反应可表示为BaSO4(s)+C2-3O (aq)BaCO 3(s)+S2-4O (aq)。
试从平衡的角度解释BaSO 4可转化为BaCO 3的原因: 。
2. (16分)(2013·佛山南海摸底)乙醇汽油是被广泛使用的新型清洁燃料,工业生产乙醇的一种反应原理如下:2CO(g) + 4H 2(g)CH 3CH 2OH(g) + H 2O(g) ΔH 1已知:H 2O(l)H 2O(g) ΔH 2CO(g) + H 2O(g)CO 2(g)+H 2(g) ΔH 3(1)以CO 2(g)与H 2(g)为原料也可合成乙醇,其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2CO 2(g) +6H 2(g)CH 3CH 2OH(g) +3H 2O(l) ΔH = 。
(2)CH 4和H 2O 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CH 4+H 2O CO+3H 2,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如下表:①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高考化学二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专题二 化学计量及其应用 (2)

专题二化学计量及其应用A组基础巩固练1.(北京海淀区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 mol H2O的体积为22.4 LB.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相同C.丁烷所含碳原子数是相同质量乙烷的2倍D.pH=1的盐酸中,c(H+)为1 mol·L-12.(重庆第四次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时pH=3的CH3COOH溶液中H+的数目约为6.02×1020B.等质量的CaCO3固体和Mg3N2固体含有的离子总数相等C.标准状况下,30 g甲醛的体积约为22.4 LD.将46.0 g乙醇溶于100 mL水中,所得溶液浓度为10 mol·L-13.(北京石景山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温下,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B.等物质的量的Na2O和Na2O2含有相同数目的离子C.同温同压下,O2和O3的密度相同D.0.5 mol·L-1 Na2SO4溶液中约含有3.01×1023个Na+4.(福建四地市第一次质检)火箭采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发生如下反应:(CH3)2N—NH2+2N2O42CO2+4H2O+3N2。
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 g偏二甲肼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0N AB.44 g C18O2所含质子数为22N AC.上述反应生成1 mol CO2转移的电子数为8N AD.22.4 L N2所含分子数为N A5.(安徽师大附中月考)下图是配制450 mL 1.00 mol·L-1 NaOH溶液的一般步骤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中应称得NaOH 18.0 gB.未进行④和⑤的操作,所配溶液浓度将偏大C.定容后把容量瓶倒置摇匀,正立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必再加水至刻度线D.步骤②后应将溶液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防止药品变质6.(四川南充二模)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CO和CO2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11∶7B.1 mol Li3N与过量水反应收集的气态氨分子数目为N AC.Na2CO3溶液中Na+和C O32-个数比为2∶1D.标准状况下,1 mol N2和O2的混合气体总体积约为22.4 L7.(辽宁抚顺一模)常温下,向100 mL 1.0 mol·L-1 Na2C2O4溶液中加入足量pH=1的稀硫酸,再加入20 mL KMn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VIP专享】江苏省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综合训练:反应原理

1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g)CH图1 图2 (填“<”、“>”或“=”)p2。
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反应室 a mol CO和2a molH2,达到新平衡时,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
OH(g)CO(g)+2H(g)+CO(g)CHOH(g)CHO(g)CO(g)+3CO(g)CH2NO(g)①Pt电极上发生的是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
(g)H (g)CO(g)(g)2NO(g)2CO(g)2C(s)写出钛铁矿经氯化得到四氯化钛的化学方程式: 合成甲醇的方程式是CO(g)+2H2(g)CH3OH(g)。
①已知该反应在300℃时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7,该温度下将2 mol CO用甲醇空气碱性Cu①请写出燃料电池中的负极反应式: 。
②燃料电池正极消耗空气的体积是 (标准状况,空气中氮氧化物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之一。
消除氮氧化物有多种方法。
(g)2H(g)2NO(g)2N氧化物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NO NO2N+H2O NO2+HNO3+HCl2,共消耗为 极,电解池中生成N2O5的电极反应式是 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们在地壳中常以和SrSO4都是难溶性盐。
工业上提取钡和锶时首先将转化成难溶性弱酸盐。
已知:(s)Sr(s)Sr图1 图2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沿水平方向变到Cu2+曲线上曲线上任意截点的c(H+)与c(OHO CO+3HO2COO2HNO(g)2NO(g)(3) 2NO+2CO N①还原 ②NO+O-2e-NO(2) ①C(s)+H 2O(g)CO(g)+H2(g)ΔH=+131.3 kJ·mol-1 ②ab(3) ①4×10-6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因此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 ②2CO(g)2C(s)+O 2(g)是一个熵值减小的反应,同时又是ΔH>0,所以任何温度条件下均不能自发反应5. (1) 2FeTiO 3+6C+7Cl22FeCl3+2TiCl4+6CO(2) ①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②1.0(3) ①CH3OH-6e-+8OH-C2-3O+6H2O②2.8 L6. (1) 4H 2(g)+2NO2(g)N2(g)+4H2O(g)ΔH=-1034.9kJ·mol-1(2) 增大NH3浓度(或减小压强、降低温度)(3) 2NO 2+4Na2SO3N2+4Na2SO4 67.5(4) 阳极 N2O4+2HNO3-2e-2N2O5+2H+(aq)SrCO(s)SrO+2e-2OH-e-CuCl↓ ③CuOH和,CuOH。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无机化学综合应用

2014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十二无机化学综合应用2013高考精选(2013全国新课标卷1)28.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H2、CO、和少量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甲醇合成反应:①CO(g)+ 2H2(g)=CH3OH(g) △H1=-90.1 kJ·mol-1②CO2(g)+ 3H2(g)=CH3OH(g)+H2O(g) △H2=-49.0 kJ·mol-1水煤气变换反应:③CO(g) + H2O (g)=CO2(g)+H2(g) △H3=-41.1 kJ·mol-1二甲醚合成反应:④2CH3OH(g)=CH3OCH3(g)+H2O(g) △H4=-24.5 kJ·mol-1⑴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
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主要工艺流程是(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⑵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④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⑶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⑷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
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⑸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高于甲醇直接燃烧燃料电池(5.93kW·h·kg -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
一个二甲醚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_______个电子的电量;该电池理论输出电压1.20V ,能量密度E=_____(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kW·h=3.6×105J )答案:(1)Al 2O 3(铝土矿)+2NaOH+3H 2O =2NaAl(OH)4;NaAlO 2+CO 2+2H 2O =NaHCO 3+Al(OH)3↓; 2Al(OH)3 △ Al 2O 3+3H 2O(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①平衡向右移,CO 转化率增大;生成的H 2O ,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③消耗部分CO 。
2014高考模拟理综化学试题(二)-答案

2014高考模拟理综化学试题二 第 1 页 共 1 页 2014高考模拟理综化学试题二答案7.D 8.C 9.C 10.B 11.D 12.A 13.B26.((每空2分,共14分)(1)FeCl 3(或Fe(NO 3)3) 1.82(2)4NH 3 + 3O 2 2N 2+6H 2O (反应条件不要求)(3)K sp =c (Al 3+)·c 3(OH -) Al 3++3AlO- 2+6H 2O =4Al(OH)3↓(4)c (Na + )>c (HCO- 3)>c (CO2- 3)>c (OH -)>c (H +)Na 2CO 3(aq)+CO 2(g)+H 2O(l)=2NaHCO 3(aq) ΔH =-10a kJ/mol27.(每空2分,共14分)(1)bd (2)0.02mol·L -1·min -1 CE (3)分离出0.8mol NH 3 =(4)N 2 + 8H ++ 6e -= 2NH+ 4 3(10-8K + 0.05)mol28.(15分)(1)冷凝、回流(1分) 防止倒吸(1分)(2)S +2H 2SO 4(浓) 3SO 2↑+2H 2O(3)Ca(HSO 3)2 取少量D 试管中液体,向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4)5SO 2+2MnO -4+2H 2O =5SO2-4+2Mn 2++4H +(5)CuS 或Cu 2S 或CuS 、Cu 2S(任答一种情况即可)(6)1∶7(3分,其余每空2分)37.(15分)(每空2分)Ⅰ.DE Ⅱ. 2M 8N A r 3(3分) Ⅲ.(1) C 60、O 2和干冰;(2) Cu 、Ag 、Au (3) 4个,其他4个碳原子存在四个互不相邻的小立方体的中心(4) 体心和十二条棱的中心 (5) Ca 2+38.(15分)(1) 羧基、(酚)羟基、碳碳双键 保护酚羟基,使之不被氧化(每空2分)(2)acd (3分,错选0分,漏选1分)(3)(2分) (4)(2分)(5)6(2分) 点燃 △。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word版训练专题3:中学化学常见的两种重要反应类型(含答案解析)

专题三中学化学常见的两种重要反应类型(时间:45分钟类型:(8+4)专项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加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K+、Fe2+、NO-3、Cl-B.由水电离出的c(H+)=10-12mol·L-1的溶液:Na+、K+、ClO-、SO2-3C.0.1 mol·L-1NH3·H2O溶液:Cu2+、NH+4、NO-3、SO2-4D.无色透明的溶液:K+、Na+、C6H5O-、HCO-3解析使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条件下Fe2+被NO-3氧化为Fe3+,A错误;B项中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酸性条件下,ClO-、SO2-3与H+均不能共存,且ClO-将SO2-2氧化为SO2-4,B错误;C项中Cu2+与氨水反应生成Cu(OH)2或Cu(NH3)2+4,C错误。
答案 D2.(2013·北京,8)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
A.用浓盐酸检验氨:NH3+HCl===NH4ClB.碳酸钠溶液显碱性:CO2-3+H2O HCO-3+OH-C.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铁作负极被氧化:Fe-3e-===Fe3+D.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出现白色固体:Ca(OH)2+CO2===CaCO3↓+H2O解析A项,利用HCl和NH3反应生成白烟(即NH4Cl),方程式正确;B项,碳酸钠溶液中因CO2-3发生水解反应CO2-3+H2O HCO-3+OH-使其溶液呈碱性,正确;C项钢铁腐蚀时,负极被氧化的方程式为Fe-2e-===Fe2+,错误;D项,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因与CO2反应生成CaCO3而出现白色固体,正确。
答案 C3.(2013·苏锡常镇二调)实验室可用NaNO 2+NH 4Cl=====△NaCl +N 2↑+2H 2O 制备N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NO 2发生氧化反应B .NH 4Cl 中的氮元素被还原C .N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 .每生成1 mol N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6 mol[来源:Z#xx#]解析 反应前后NaNO 2(N 元素+3价)变为N 2(N 元素0价),则NaNO 2是氧化剂,应发生还原反应,A 错误;NH 4Cl 中的氮元素化合价升高(-3价→0价),则NH 4Cl 是还原剂,应该被氧化,B 错误;N 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 正确;反应过程中每生成1 mol N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 ,D 错误。
2014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简易通(广东专用)配套Word版训练:下篇 专题二(二)专练一 有机化学基础

二、主观题考前题型专练专练一有机化学基础题型狂练1.(2012·广东理综,30)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反应①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___。
(2)化合物Ⅱ与Br2加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3)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Ⅳ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
因此,在碱性条件下,由Ⅳ与反应合成Ⅱ,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
(5)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Ⅴ能发生银镜反应。
Ⅴ与Ⅱ也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化合物Ⅵ,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解析 解答本题时,要理解反应①的机理,结合反应条件确定化合物Ⅲ和Ⅵ的结构简式。
(1)化合物Ⅰ的结构简式为,结合有机物中C 、H 、O 、Br 原子的成键特点可知,其分子式为C 7H 5OBr 。
(2)化合物Ⅱ中键与Br 2发生加成反应,而酯基不与Br 2反应,则加成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3)化合物Ⅲ在NaOH 水溶液中加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化合物Ⅳ,递推可知Ⅲ的结构简式为。
(4)化合物Ⅳ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则该产物应为CH 2===CH —CH===CH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浓H 2SO 4△CH 2===CHCH===CH 2↑+H 2O 。
在碱性条件下,与反应生成化合物Ⅱ和HCl ,该反应为取代反应。
(5)Ⅴ能发生银镜反应,则Ⅴ分子中含有—CHO 。
含有—CHO 的Ⅳ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2CH2CHO、。
CH3CH2CH2CHO与化合物Ⅱ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产物为。
与化合物Ⅱ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产物为。
答案(1)C7H5OBr(2)2.(2013·广东东莞一模,30)已知:止咳酮(Ⅴ)具有止咳祛痰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根据已知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热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ΔH的计算;②判断原电池或 命题 电解池的电极名称,电子、离子移动方向,书写 角度 电极反应式;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 动的因素、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计算;④溶 液中的离子反应及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
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快速浏览全题, 整体把握题目,明确知识考查背景,以及考查了哪方 面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总体印象;其次逐字逐句认 真审题,深入思考,准确把握题目提供的条件及求解 解题 问题,充分探究题干、图表提供的信息以及问题中的 策略 隐含信息。结合条件、信息与问题,联系化学原理, 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第三各个问题逐个突破,切不可 因一个问题没有解决而放弃其他问题;第四认真作 答,规范书写,把握答题要点切不可似是而非;最后 认真检查再次突破搁置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