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直线斜率取值范围的简便求法

合集下载

斜率知识点总结

斜率知识点总结

斜率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斜率的概念1. 斜率的定义斜率是一条直线上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率。

它可以用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

一条水平线的斜率为零,一条垂直线的斜率为无穷大。

2. 斜率的符号当直线向上倾斜时,斜率为正数;当直线向下倾斜时,斜率为负数。

斜率的正负决定了直线的走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直线的运动和方向。

第二部分:斜率的计算方法1. 利用两点的坐标计算斜率设直线上有两点A(x1,y1)和B(x2,y2),则通过点斜式计算斜率:m = (y2-y1) / (x2-x1)。

2. 利用直线的方程式计算斜率如果给定直线的方程式,通常可以通过斜率截距式 y = mx + b 中的斜率 m 来计算斜率。

第三部分:斜率的应用1. 几何中的应用在几何学中,斜率可以用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以及两个直线之间的夹角。

此外,斜率也可以用来计算直线的交点,帮助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2. 代数中的应用在代数学中,斜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直线方程的问题。

它可以用来描述直线的走向和变化情况,并且可以用来计算两个坐标点之间的变化率。

3. 物理学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斜率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位移和速度的变化,对于许多物理学的问题都有重要的应用。

4. 工程学中的应用在工程学中,斜率可以帮助工程师理解和解决一些设计和建筑问题。

例如在土木工程中,斜率可以用来描述和计算道路的坡度、建筑物的倾斜度等。

第四部分:斜率的扩展知识1. 斜率与导数在微积分中,斜率与导数有密切的联系。

导数可以被理解为函数图像在某一点的斜率。

因此,理解斜率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导数。

2. 斜率与线性回归分析在统计学中,线性回归分析可以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而斜率可以用来描述这种线性关系的变化率。

因此,理解斜率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统计学中的线性回归问题。

3. 斜率与最优化问题在最优化问题中,斜率可以用来描述函数的变化率,帮助我们确定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直线的倾斜角怎么求直线斜率的性质直线斜率变化范围

直线的倾斜角怎么求直线斜率的性质直线斜率变化范围

一、直线的倾斜角的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二、直线倾斜角的意义:①直线的倾斜角,体现了直线对x轴正向的倾斜程度;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条直线都有一个确定的倾斜角;③倾斜角相同,未必表示同一条直线。

三、倾斜角怎么求将直线方程化成y=kx+c的形式,k即为斜率。

tanα=k,α即为直线与x坐标轴正方向的夹角。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我们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a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

四、倾斜角公式k=tan,αk>0,时,α∈(0°,90°)k<0时,α∈(90°,180°)k=0时,α=0°当α=90°时,k不存在ax+by+c=0(a≠0)倾斜角为A,则tanA=a/b,A=arctan(a/b)当a≠0时,倾斜角为90度,即与X轴垂直五、直线√3xy+1=0的倾斜角直线√3x-y+1的斜率为:A/B=√3/(1)=√3∵tan60°=√3∴直线√3x-y+1的倾斜角为60°六、直线的斜率的定义:1.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即k=tanα。

斜率反映直线与x轴的倾斜程度。

2.性质:当时,k≥0;当时,k<0;当时,k不存在。

直线斜率的性质:当时,k≥0;当时,k<0;当时,k不存在。

直线倾斜角的理解:(1)注意“两个方向”:直线向上的方向、x轴的正方向;(2)规定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它的倾斜角为0度。

六、直线斜率的理解: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每条直线不一定都有斜率,斜率不存在;当也逐渐增大;且逐渐增大。

斜率的计算方法

斜率的计算方法

斜率的计算方法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斜截式y=kx+b,当x=0时,y=b。

当直线L 的斜率存在时,点斜式y2-y1=k(x2-x1)。

对于任意函数上任意一点,其斜率等于其切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即k=tanα。

斜率计算ax+by+c=0中,k=-a/b。

1.曲线的上某点的斜率则反映了此曲线的变量在此点处的变化的快慢程度。

2.曲线的变化趋势仍可以用过曲线上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即导数来描述。

导数的几何意义是该函数曲线在这一点上的切线斜率。

3.当f'(x)>0时,函数在该区间内单调递增,曲线呈向上的趋势;当f'(x)<0时,函数在该区间内单调减,曲线呈向下的趋势。

4.在区间(a, b)中,当f''(x)<0时,函数在该区间内的图形是凸(从上向下看)的;当f''(x)>0时,函数在该区间内的图形是凹的。

直线斜率公式

直线斜率公式

直线斜率公式
斜率又称“角系数”,是一条直线对于横坐标轴正向夹角的正切,反映直线对水平面的倾斜度。

一条直线与某平面直角坐标系横坐标轴正半轴方向所成的角的
正切值即该直线相对于该坐标系的斜率。

如果直线与x轴互相垂直,直角的正切值无穷大,故此直线不存在斜率。

对于任意函数上任意一点,其斜率等于其切线与x轴正方向所成角的正切值,即k=tanα。

两条垂直相交直线的斜率相乘积为-1:k1+k2=-1。

一般计算方法如下:一般式:
对于直线一般式Ax+By+C=0,斜率公式为:k=-a/b。

斜截式: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斜截式y=kx+b,当x=0时,y=b。

点斜式:
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点斜式y2-y1=k(x2-x1)。

例说直线斜率取值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

例说直线斜率取值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

例说直线斜率取值范围问题的解题策略张晓辉【期刊名称】《中学数学月刊》【年(卷),期】2017(000)006【总页数】2页(P57-58)【作者】张晓辉【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中学 215200【正文语种】中文解析几何内容在高考中历来受到重点考查,相关试题往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较强,考生一旦对题型没有足够的熟练度,就很难找到切入口,易产生畏惧感,导致临场发挥不佳.其中求解直线斜率取值范围题型的关键点在于学生能否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斜率的不等式,这就要求学生要掌握处理此类问题的通性通法,并能将这些解题方法灵活运用,达到“以不变应万变”,方能突破此类题型,收获成功的喜悦.高中数学试题综合性较强,知识点考查细致、全面,然而大多数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并不在题型的难度上,或者计算上,而在于对题目的理解上.因此,审清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解析几何类题型更是如此,要充分利用好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尤其在求直线斜率取值范围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题中是否给出不等量关系.题设条件中的不等量关系将是求解直线斜率取值范围的一把金钥匙!例1 如图1,在以点O为圆心、AB=4为直径的半圆ADB中,OD⊥AB,P是半圆弧上的一点,∠POB=30°,曲线C是满足|MA-MB|为定值的动点M的轨迹,且曲线C过点P.设过点D的直线l与曲线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E,F,若△OEF的面积不小于2,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解析以AB所在直线为x轴,OD所在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题意可得曲线C的方程为-=1.由题意可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将其代入曲线C的方程,化简整理得(1-k2) x2-4kx-6=0.根据题意又可知此时可求得设E(x1,y1),F(x2,y2),由前式,根据韦达定理可得x1+x2=,x1x2=,于是可求出EF=×.而原点O到直线l 的距离d=,此时就可以将△OEF的面积表示出来,根据△OEF的面积不小于2,可得-≤k≤.综上,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就是[-, -1)∪(-1,1)∪(1,].说明本题的关键点在于题中给出的不等量关系.整个解题的过程、思路以及方法技巧都十分清晰,既然是要求直线斜率取值范围,就可以先设出该直线方程,这也是打开思路的第一步,然后再结合曲线方程,综合各知识点,审清题意,方能正确求解出答案.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此时两者的方程构成的方程组有解,那么其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大于或者等于零.故根据Δ≥0也可以建立关于斜率的不等式,就可求得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其次,关于直线与圆的问题,可以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圆的半径关系建立关于斜率的不等式,然后就可以求出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例2 若过点A(4,0)的直线l与曲线(x-2)2+y2=1有公共点,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解析要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就可以先设出该直线方程y=k(x-4),然后利用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即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不大于圆的半径,这样就可以求出该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为说明此题是典型的解析几何求直线斜率的题型,题目的条件十分清楚,若学生已熟练掌握这种利用直线与二次曲线相交求直线斜率取值范围题型的方法,就可以顺利求解出答案.本题的关键点在于要知道直线与圆相交即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不超过圆的半径.在高中数学中,解析几何类题型能结合数学中的大部分重难点,对于学生来说是挑战与机会并存.之所以说学生机会大,是因为解析几何类题型,往往学生会做一道题就能掌握一类题,灵活运用解题方法,就会得到大部分的分值.求直线斜率的范围也可以利用夹角的范围,以夹角的范围为切入点去探究,也能发现求直线斜率类题型蕴含的技巧.例3 设F1,F2分别是椭圆+y2=1的左右焦点.设过定点M(0,2)的直线l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AOB为锐角(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直线l斜率k的取值范围.解析根据题意可以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2,将其与椭圆方程联立,化简整理可得设A(x1,y1),B(x2,y2),根据韦达定理,可知x1x2=,再结合Δ>0,得出k>或k<-.由∠AOB为锐角,就有cos∠AOB>0,故即x1x2+y1y2>0,所以-2<k<2.综上,直线l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为-2<k<-或<k<2.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椭圆的知识,其中还涉及到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本题的切入点是∠AOB为锐角,关键点是学生要会将坐标转化成斜率的表达式,最后再根据夹角范围去求解.求解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关键在于找到不等量关系,这也是解题的切入点.而有的时候往往会忽视题目比较隐蔽的条件,这也正是有的学生遇到此类题型无从下手的原因.因此在做此类题时,一定要抓牢题中所有条件,再结合所学,方能准确无误地作答.例4 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以两个焦点和短轴的两个端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一个面积为8的正方形(记为Q).设点P是椭圆C的左准线与x轴的交点,过点P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M,N两点,当线段MN的中点落在正方形Q内(包括边界)时,求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解析如图2所示,易求出椭圆C的方程+=1,椭圆C的左准线方程为x=-4,点P(-4,0),直线l的方程可设为y=k(x+4),M(x1,y1),N(x2,y2),线段MN的中点坐标G(x0,y0).联立直线l的方程与椭圆C的方程并化简可得(1+2k2)x2+16k2x+32k2-8=0,由Δ>0,求出-<k<.由x0==-<0,可知x0≤0,故点G不可能在y轴的右边,因此要想点G落在正方形Q内,就会有代入化简整理,可知-<k<.综上,直线l斜率的取值范围为说明本题的关键在于挖掘点G落在正方形Q内的隐含条件.需要注意的是,在化简的过程中要简化计算量,理清自己的思路,以节省时间.求解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类题型综合性比较强,参数也较多,应灵活变通,巧用各种方法,增强自己的信心,方能让解析几何类题型的正确率多一份保障.。

斜率的计算公式范文

斜率的计算公式范文

斜率的计算公式范文
斜率(slope)是指函数曲线在其中一点上的切线斜率,也可以理解为函数变化的速率。

计算斜率的公式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为几种情况。

1.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可以通过两点(x₁,y₁)和(x₂,y₂)之间的坐标来计算。

斜率公式如下:
斜率=(y₂-y₁)/(x₂-x₁)
2.曲线的斜率:
曲线的斜率可以通过微积分的方法来计算。

对函数进行微分,然后将特定的x值代入导函数即可得到该点的斜率。

3.两个点之间的平均斜率:
如果需要计算两个点之间的平均斜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
平均斜率=(f(x₂)-f(x₁))/(x₂-x₁)
其中,f(x)表示函数在x点上的取值。

4.切线斜率:
切线斜率是指曲线在其中一点上的切线的斜率。

可以通过求导函数来计算。

首先求得导函数,然后将特定的x值代入导函数即可得到该点的切线斜率。

5.隐函数的斜率:
对于隐函数,可以使用隐函数求导公式来计算斜率。

隐函数求导公式如下:
dy/dx = - fₓ(x) / fᵧ(x)
其中,fₓ(x)表示对x求偏导数,fᵧ(x)表示对y求偏导数。

6.参数方程的斜率:
对于参数方程,可以通过求导来计算斜率。

设x=f(t),y=g(t),则斜率公式如下:
斜率 = (dy/dt) / (dx/dt)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公式适用于一元函数。

对于多元函数,比如二元函数,斜率的计算需要通过偏导数来求解。

斜率公式详解(一)

斜率公式详解(一)

斜率公式详解(一)斜率公式详解1. 什么是斜率公式?斜率公式是用来计算直线的斜率的数学公式。

直线是数学中的基础概念之一,而斜率则用来描述直线在坐标平面上的倾斜程度。

2. 斜率公式的数学表达式斜率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如下:斜率 = (y2 - y1) / (x2 - x1)其中,(x1, y1)和(x2, y2)是直线上任意两个点的坐标。

3. 斜率公式的解释•斜率公式中的分子表示在y轴上的变化量,即纵向的距离。

如果分子的值为正数,那么表示y轴上的值增加;如果分子的值为负数,则表示y轴上的值减小。

分子的绝对值越大,表示y轴上的变化越大。

•斜率公式中的分母表示在x轴上的变化量,即横向的距离。

分母的值为正数时,表示x轴的值增加;分母的值为负数时,表示x轴的值减小。

分母的绝对值越大,表示x轴上的变化越大。

•当直线为竖直线时,斜率公式的分母为0,此时无法用斜率公式计算斜率。

•当直线为水平线时,斜率公式的分子为0,此时斜率为0。

4. 斜率公式的应用斜率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确定直线的斜率:通过斜率公式可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从而确定直线在坐标平面上的倾斜程度。

•判断两条直线的关系:通过比较两条直线的斜率,可以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垂直或互相交叉。

•求解无理数的近似值:斜率可以用来近似计算无理数,如π和e的近似值。

•最小二乘法:在回归分析中,斜率通常用于最小二乘法的计算中,用来拟合数据点所形成的直线。

5. 总结斜率公式是计算直线斜率的数学公式,它用于描述直线在坐标平面上的倾斜程度。

斜率公式的数学表达式为( y2 - y1 ) / ( x2 -x1 )。

斜率公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如几何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等。

了解斜率公式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直线和相关概念。

直线斜率计算公式有几种

直线斜率计算公式有几种

直线斜率计算公式有几种直线斜率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用来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

在数学中,直线的斜率通常用字母m来表示,它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计算。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直线斜率计算公式的几种方法。

1. 点斜式。

点斜式是计算直线斜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的公式为:m = (y2 y1) / (x2 x1)。

其中,(x1, y1)和(x2, y2)是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直线的斜率。

只需要知道直线上的两个点的坐标,就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

2. 截距式。

截距式是另一种计算直线斜率的方法。

它的公式为:m = -a / b。

其中,a和b分别是直线的截距。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截距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

3. 一般式。

一般式是计算直线斜率的另一种方法。

它的公式为:Ax + By + C = 0。

其中,A、B和C分别是直线的系数。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系数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

通过这三种方法,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直线的斜率。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计算直线的斜率。

在实际应用中,直线的斜率计算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比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斜率来描述物体的运动轨迹;在工程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斜率来描述建筑物的倾斜程度。

因此,掌握直线斜率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种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可以用来计算直线的斜率。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直线的导数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我们还可以通过直线的切线来计算出直线的斜率。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直线的斜率。

总之,直线斜率计算公式有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情况。

通过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灵活地应用直线斜率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类直线斜率取值范围的简便求法
吴家华(四川省遂宁中学校 629000)
我们知道,直线划分平面区域:)0(0><++A C By Ax 表示直线0=++C By Ax 左侧的平面区域;)0(0>>++A C By Ax 表示直线0=++C By Ax 右侧的平面区域. 由此我们很容易得出如下几个有关直线划分平面区域的结论:
性质 1 设直线0,C By Ax =++:l 点),,(111y x P ),(222y x P ,若21,P P 在直线l 的异
侧,则有 .0))((2211<++++C By Ax C By Ax
性质2 设直线0,C By Ax =++:l 点),,(111y x P ),(222y x P ,若直线l 与线段21P P
相交,则有 .0))((2211≤++++C By Ax C By Ax
性质3 设直线0,C By Ax =++:l 点),,(111y x P ),(222y x P ,若21,P P 在直线l 的同
侧,则有 .0))((2211>++++C By Ax C By Ax
应用上面的性质,能够迅速地解决一类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问题.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 1 直线l 过点)2,1(-M 且与以点)0,4()3,2(Q P 、--为端点的线段恒相交,则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 ) A. ]5,52[- B.]5,0()0,52[ - C.),5[]52,(+∞--∞ D. ]5,2
()2,52[ππ - 分析 本题许多学生选择答案A, 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斜率变化的本质.老师讲解时即使弄懂了,但过后还是会有很多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此类问题的一般解法是:先求出M 点与线段端点P, Q 连线的斜率)(,2121k k k k <,过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若该直线与线段PQ 相交,则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21+∞-∞k k ;若该直线与线段PQ 无交点,则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21k k .按此法可以正确地求解这类问题,但过程较繁.这里我们应用上面的性质2给出本例的一个简便解法.
解 设直线l 的方程为),1(2+=-x k y 即 .02=++-k y kx
∵直线l 与线段PQ 相交,由性质2,得:
0)204)(232(≤++-+++-k k k k 即0)5
2)(5(≥+
-k k 52k ,5-≤≥∴或k ,故应选C.
例2 已知点(3,1)和(,4-6)在直线023=+-a y x 的两侧,则a 的取值范围 是 .
解 由题意及性质1,得:
0]62)4(3)[1233(<+⨯--⨯+⨯-⨯a a
即0)24)(7(<-+a a
∴ .247<<-a
故应填 .247<<-a
例3 已知点A(2, 3 ), ),2,3(--B 若直线m 过点P(1, 1)且与线段AB 没有公共点,则直线m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是( ) A. 43>k B. 243<<k C. 2<k D. 4
3k ,2<>或k 解 设直线m 的方程为)1(1-=-x k y ,即.01=-+-k y kx
∵直线m 与线段AB 没有公共点,∴点A,B 在直线m 的同侧.
由性质3,得:
.0)123)(132(>-++--+-k k k k
即 0)4
3
)(2(<--k k ∴ .24
3<<k 故应选B.
例4 若直线与:2k kx y 1++=l 42x y 2+-=:l 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解 因为2l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4,0(),0,2(B A 那么1l 与2l 的交点在第一象限⇔点
A 、
B 在直线1l 的两侧,由性质1,得:
0)240)(202(<++-⋅++-⋅k k k k
即 0)2)(32(<-+
k k ∴ .23
2<<-k 故应填 .23
2<<-k 从以上几例的解答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应用直线划分平面区域的性质来求这类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比应用斜率的变化来解答要简捷得多,而且学生一般都容易掌握且不会出错,因此有必要向读者介绍,大家一同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