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刘金兰答案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1. 解: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渠道,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之为原始数据、第一手数据或直接数据;通过其他人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数据。
2. 解: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有:(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适用的对象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高;(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
3. 解: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总体,调查单位就是个体。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解决的是“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简单来说,调查项目就是变量,所要回答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
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4)其他内容。
调查方案中还应明确调查所采用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
4. 解: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5. 解:6. 解: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
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加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解:数据汇总可分为五步完成:(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4)绘制统计图;(5)分析。
管理统计学第1次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第一章导论*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项选择题)(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项选择题)(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项选择题)(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
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1)频数和频率;(2)组距、组中值和全距;(3)以上累计与以下累计;(4)单项式变量数列与组距式变量数列;(5)以上开口组和以下开口组;(6)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参考答案统计推断(P147—148)5.解:设7.6:7.6:10>↔≤μμH H 11.3200/5.27.625.7/0=-=-=nS x U μ当α=0.01时,,所以拒绝原假设,即当α=0.01时,现今每个家33.201.0=>u U 庭每天看电视的平均时间较10年前显著增大。
6.解:设211210::μμμμ>↔≤H H 233.250140165.278224823801121=+-=+-=n n S yx t T当α=0.05时,,拒绝,故在置信水平为95%时可以认为第一分)88(05.0t t >0H 店的营业额高于第二分店的营业额。
当α=0.01时,,接受,故在置信水平为99%时还没有充分的把)88(05.0t t <0H 握说明第一分店的营业额高于第二分店的营业额。
9.解:这是一个成对比较问题设且,0:0:10>↔≤d d H H μμ3486.0,375.0==d d s x ()83311.19t 0.05=402.310/3486.0375.0/*===dd dn S x t 当α=0.05时,,拒绝原假设,即显著性水平为5%时可以判断人的)9(05.0*t t >情感更显著地表现在左脸上。
非参数检验1.(P 168)解:设消费额与分店位置无关,:0H 消费额与分店位置有关:1H 根据题意可以计算理论频数得列联表如下:由于,而()()84146.3)1(,111,2,2205.0==--==χb a b a 接受,即有95%的把握说明消费额与分店位置无关。
0H 84146.3)1(07788.2)(205.022=<=-=∑χχEE O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P136)1.解:图中数据如下:xy nx bnyx b y a S S b y x n y x y y x x S y n y y y S x n x x x S n y x y x y xiixxxyii i i i n i i xy i i n i i yy i i n i i xx i i i i i i0535.49491.243势势9491.243103270535.4103765,0535.41.4505.1824势5.182437653271011249401))((5.900237651011426525)(1)(1.45032710111143)(1)(10,1426525,11143,124940,3765,3271222212222122+==⨯-=-=-=====⨯⨯-=-=--==⨯-=-=-==⨯-=-=-=======∧∧∧∧∧===∑∑∑∑∑∑∑∑∑∑∑∑∑∑∑∑∑直线回归方程为:(1)相关系数906375.05.90021.4505.1824 =⨯==yyxx xyS S S r (2)当广告费为30万元时,该周销售额的区间估计为:()()()()()()0817.400,0265.3311.4507.32301011306.21722.14300535.49491.243)(11)2(1722.148/81.1606210/7.32,81.16065.9002906375.011,306.22102202/0222/05.0=-++⨯⨯±⨯+=⎪⎪⎭⎫ ⎝⎛-++-±+∈==-===⨯-=-==-∧∧xx yy S x x n n st x b a y RSS s x S r RSS t α(3)当广告费为42万时周平均销售额的95%置信区间为:()()8607.431,5315.3961.4507.3242101306.21722.14420535.49491.243)(1)2(2202/0=-+⨯⨯±⨯+= ⎝⎛⎪⎪⎭⎫-+-±+∈+∧∧xx S x x n n st x b a bx a α时间序列(P219)解:题中数据可整理如下:(1)、因此有:ty nt b ny t b y a t t n y t ty n S Sb n t ty y t tt t tttytt835.0595.94势势势595.9414105835.0141412835.01102510151414121051078014)(14,1015,10780,1412,105222+==⨯-=-=-==-⨯⨯-⨯=--=======∧∧∧∧∧∑∑∑∑∑∑∑∑∑∑∑方程为:直线(2)、对于加法模型,有S=y-T ,根据实际数据和直线趋势方程,得下表:把同一季节的因子作一平均,得季度平均值,如下表所示:因5.310+(-6.025)+(-9.440)+10.392=0.237,故修正因子,每05925.04237.0==L 个季节因子减去L 得修正后季节因子为:5.251,-6.084,-9.499,10.333。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1.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管理统计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机遇是获取数据的成本低、速度快,大数据中含有丰富的信息价值,使得统计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挑战是大数据中含有丰富价值的同时也含有很多垃圾信息,即存在噪声,给人们决策带来困难——面对如此大量的数据,哪些是有用的数据信息,哪些是垃圾信息或干扰信息。
大数据时代下管理统计学的变革趋势:推断统计与回归分析法的淘汰、大数据挖掘方法的兴起、从注重因果分析到注重相关分析、非结构化数据的统计决策方法等。
2.解:大数据(big data)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是指无法在合理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
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种定义:第一、Gartner研究机构认为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库克耶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一书认为,“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有巨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或深刻的洞见”,这正成为“当今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新型能力”。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认为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IBM指出大数据的5V特点:V 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 alue(价值)、Veracity(真实性)。
本教材认为大数据主要具有以下七大特征:大量性(V 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 elocity);真实性(V eracity);价值性(value);复杂性(Complexity);动态性(Dynamic)。
3.解:数据按照存储的规律性分为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
结构化数据是指一种存储很规律的行数据,存储在数据库里可以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实现的数据;而非结构化数据是指不方便用数据库二维逻辑表来表现的数据,包括所有格式的办公文档、文本、图片、XML、HTML、各类报表、图像和音频等。
《管理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管理统计学》作业集习题集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1 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单选)( 3 )(1)50名职工(2)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3)每一名职工(4)每一名职工的工资*1-2 一个统计总体(单选)( 4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1-3 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单选)( 4 ) (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2-1 非全面调查包括(多项选择题)(12 4 )(1)重点调查(2)抽样调查(3)快速普查(4)典型调查(5)统计年报*2-2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多项选择题)( 12 3 ) (1)采访法(2)抽样调查法(3)直接观察法(4)典型调查法(5)报告法*2-3 某市进行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普查,要求在7月1日至7月5日全部调查完毕。
则规定的这一时间是(单项选择题)(2)(1) 调查时间(2) 调查期限(3) 标准时间(4) 登记期限*2-4 某城市拟对占全市储蓄额五分之四的几个大储蓄所进行调查,以了解全市储蓄的一般情况,则这种调查方式是(单项选择题)(4)(1) 普查(2) 典型调查(3) 抽样调查(4) 重点调查*2-5 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有(多项选择题)(23 4 )(1)重点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既可用于经常性调查,也可用于一次性调查;(2)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中最科学的方法,因此它适用于完成任何调查任务;(3)在非全面调查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4)如果典型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近似地估计总体的数值,则可以选择若干中等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5)普查是取得全面统计资料的主要调查方法。
*2-6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单项选择题)( 2 )(1)工人年龄(2)工人性别(3)工人体重(4)工人工资*2-7 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多项选择题)(3)(1)性别(2)工种(3)工资(4)民族(5)年龄*2-8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多项选择题)(13 4 )(1)劳动生产率(2)废品量(3)单位产品成本(1)资金利润率(5)上缴税利额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3-1 区分下列几组基本概念:(1)频数和频率;答:A、频数:在一组依大小顺序排列的测量值中,当按一定的组距将其分组时出现在各组内的测量值的数目。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八章

第八章1. 解:(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出现差异不外乎两种可能:一是改革后的总体平均长度不变,但由于抽样的随机性使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存在抽样误差;二是由于工艺条件的变化,使总体平均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因此,可以这样推断:如果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不大,未超出抽样误差范围,则认为总体平均数不变;反之,如果样本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差异超出了抽样误差范围,则认为总体平均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根据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定理,有x Z σx μ±=或Z /σμx x ≤-。
当0=Z 时,表明样本均值等于总体均值,即μx =;当Z 很大时,表明样本均值离总体均值很远,即∆很大。
后一种情况是小概率事件。
在正常情况下,小概率事件是不会发生的,那么在一次抽样中小概率事件居然发生了,我们就有理由认为样本均值是不正常的,它与原总体相比,性质已经发生变化,应该拒绝接受原假设。
(2)假设检验的一般步骤包括:①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对每个假设检验问题,一般可同时提出两个相反的假设: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原假设又称零假设,是正待检验的假设,记为H 0;备择假设是拒绝原假设后可供选择的假设,记为H 1。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相互对立的,检验结果二者必取其一。
接受H 0,则必须拒绝H 1;反之,拒绝H 0则必须接受H 1。
② 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并确定其分布形式;不同的假设检验问题需要选择不同的统计量作为检验统计量。
在例中,我们所用的统计量是Z ,在H 0为真时,N Z ~(0,1)。
③选择显著性水平α,确定临界值;显著性水平表示H 0为真时拒绝H 0的概率,即拒绝原假设所冒的风险,用α表示。
假设检验就是应用了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发生的原理。
这里的小概率就是指α。
但是要小到什么程度才算小概率? 对此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通常取α=0.1,0.05,0.01。
给定了显著性水平α,就可由有关的概率分布表查得临界值,从而确定H 0的接受区域和拒绝区域。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1.解:时间序列是反映现象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数据系列,也称为时间数列或动态数列。
时期数和时点数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具有可加性。
产品产量、销售额、工资总额、利润总额等都是具有可加性的指标,称为时期数;而产品库存量、期末现金量、期末人口数等都不具有可加性,或者说相加无意义,则称为时点数。
2. 解:2012年至2015年各季度饮料销售量变化情况(1)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称为发展速度。
(2)其中,当基期水平为上期水平时,就称为环比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计算公式:X1 / X0, X2 / X1 , X3 / X2 , … , X n / X n-1。
(3)当基期水平为某个时期的固定发展水平(X0)时,就称为定基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计算公式:X1 / X0 , X2 / X0 , X3 / X0, … , X n / X0。
(4)二者的关系:(X n / X0)=(X1 / X0)·(X2 / X1)·…(X n / X n-1)。
(5)发展速度减去1就等于增长速度或增长率,分别有环比增长率和定基增长率。
(6)为了消除季节引起的波动问题,需要计算同比发展(增长)速度指标。
同比指标是报告期水平与上年同期水平的对比结果。
例如,2014年第一季度销售量同比增长量就为210-150=60,同比增长率为60 / 150 = 40%。
3. 解:(1)序时平均数也称为动态平均数,它反映的是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水平达到的一般水平。
(2)用X 表示饮料销售量(时期数),其中,X 0=1710、X 1 =2110、X 3=3310、X 4=4020。
2012年至2015年饮料销售量年平均为∑=n X X /=(1710+2110+3310+4020)/4=11150/4=2787.5(箱)用W 表示库存量(时点数),W 0=350、W 1=400、W 2=550、W 3=800、W 4=950,则有2012年至2015年饮料年平均库存量为:42243210W W W W W W ++++== 600429508005504002350=++++(箱) (3)用K 表示库存周转速度或次数(相对数),2012年至2015年饮料库存的平均周转速度为646.46005.2787422443210==++++==∑W W W W W XW X K (次) 4. 解:(1)平均发展速度反映的是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发展速度的一般水平。
管理统计学1

从全人类看,婴幼儿时男多于女,中青年时大致 相同,老年时女多于男。这样,在中青年结婚生 育时性别大致平衡,总人口上性别也是大致平衡 的,保证了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
对人类性别比例的研究是统计学的起源之一,也是统 计方法探索的最早的数量规律性之一。
23
但是。。。。
国家统计局发布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公报显示,至2009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3474万人,比 上年末增加67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15万人,出生率 为12.13%。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9.45:100。
15
统计学的近代期(18-19世纪)
社会统计学派:德国,恩格尔。 该学派主张统计是实质性的研究社会现象的社会科
学,认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目的在于 明确社会现象内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 19世纪末建成了古典统计学(描述统计学)的框架。
16
统计学的现代期(20世纪初至今)
大工业的发展对产品质量检验问题提出新的要求。 1907年,英国戈赛特,提出小样本 t 统计量完成对
8
❖柴先生我回国以后,请了十多个新产品的 购买者回来座谈,他们拒绝再次购买的原 因是宠物不喜欢吃。”产品的最终消费者 并不是“人”,人只是一个购买者,错误 的市场调查方向,决定了调查结论的局限, 甚至荒谬。 经历了这次失败,柴先生认识到了调 研的两面性,调研可以增加商战的胜算, 而失败的调研对企业来说是一场噩梦。
第一本关于人口统计的著作 约翰.格朗特(人口统计的创始人) 1662年,《关于死亡表的自然观察与政治观察》.
“无统计学之名,有统计学之实”。
13
14
统计学的近代期(18-19世纪)
数理统计学派:比利时 凯特勒,近代统计学之父。 完成了统计学与概率论的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统计学刘金兰答案【篇一:管理统计学-刘金兰-第九章及复习题答案】t>*9-1 在相关分析中,对两个变量的要求是(A)。
(单选题) a.都是随机变量 b. 都不是随机变量 c. 其中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常数。
d. 都是常数。
*9-2 在建立与评价了一个回归模型以后,我们可以( d )。
(单选题) a. 估计未来所需要样本的容量。
b. 计算相关系数与判定系数。
c. 以给定因变量的值估计自变量的值。
d. 以给定自变量的值估计因变量的值。
9-3 对两变量的散点图拟合最好的回归线必须满足一个基本条件是( d )。
(单选题) a. c. ??y??yi?i?最大 b. ?y?i?最大d. ?y2??yi?i?最小?yii??y?i?最小?y2*9-4 如果某地区工人的日工资收入(元)随劳动生产率(千元/人时)的变动符合简单线性方程y=60+90x,请说明下列的判断中正确的有(AC)(多选) a.当劳动生产率为1千元/人时,估计日工资为150元;b.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千元/人时,则日工资一定提高90元;c.劳动生产率每降低0.5千元/人时,则日工资平均减少45元;d.当日工资为240元时,劳动生产率可能达到2千元/人。
*9-5 变量之间的关系按相关程度可分为(b Cd )(多选) a.正相关 b.不相关 c.完全相关 d.不完全相关*9-6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的特点是:(Ab )。
(多选题) a. 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b. 回归系数有正负号 c. 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d. 利用一个方程两个变量可以互相推算 e.有可能求出两个回归方程 *9-7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的回归系数b可以表示为(BC)。
(多选题) a. 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b. 两个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方向 c. 当自变量增减一个单位时,因变量平均增减的量d. 当因变量增减一个单位时,自变量平均增减的量 e.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9-8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关系是( aBe )。
(多选题) a. 回归分析可用于估计和预测 b. 相关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c. 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和因变量可以互相推导并进行预测 d. 相关分析需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e.相关分析是回归分析的基础。
*9-9 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以及单位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b )。
(单选题) a. 前者是正相关,后者是负相关 b. 前者是负相关,后者是正相关 c. 两者都是正相关 d. 两者都是负相关*9-10 确定直线回归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是(aCde )。
(多选题)a. 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 相关系数必须等于1 c. 现象之间存在较密切的直接相关关系 d. 相关数列的项数必须足够多 e.相关现象必须均属于随机现象*9-11 某次多元回归得到一张不完全的方差分析表如下。
1 2)说明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个数和观察值的组数; 3)说明回归方程在??0.05的条件下是否有效。
解:1)sse-692 k=4 mstr=141.75mse=53.23 f=2.66 查表得到f*=3.15 2)回归方程中自变量为4个,观察值的组数为18组。
3)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条件下,拒绝原假设,即回归方程无效。
复习题答案[p63-1] 某企业在对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进行检验时,随机选取20名员工试用该种新方法。
20名员工生产率的样本均值为每小时80件,样本标准差为每小时10件。
假定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求该种新方法生产率的总体均值的置信度分别为90%和95%的置信区间。
????????~t(n?1)解:因为s,p??t?(n?1)??t?(n?1)??1?? ??n??22?n所以,总体均值?的1??置信区间为:???stn?1),?st??(?(n?1)n?2n2由题目已知条件,s?10,n?20,?80,t0.025(19)?2.093,代入公式得,90%置信区间为,95%置信区间为,???t0.05(19)?1.729,[p63-2] 某咨询公司调查了中国20个省级卫星电视频道晚8点至9点黄金档插播广告时间,假定总体服从正态分布。
统计数据如下(单位:min)求中国省级卫星电视频道晚8点至9点黄金档插播广告时间均值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
????????~t(n?1)解:因为s,p??t?(n?1)??t?(n?1)??1??2?2???nn????所以,总体均值?的1??置信区间为:??sst?(n?1),?t?(n?1)? ??n2n2由题目已知条件,s?0.5437,t0.025(19)?2.093,代入公式得,n?20,?6.525,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6.271, 6.779]解:根据题意,提出假设h0:??3.0,h1:??3.0。
(由于本题目中已给出假设,因此这里不需要写出。
)由题目已知条件,s?1.5,n?200,?3.5,??0.01,因n30,所以,可以认为总体标准差近似等于样本标准差,即??1.5 ??计算检验统计量,??n?3.5?3.0?4.7, 1.5200因为,n?4.7?z??z0.01?2.33(单侧检验,拒绝域为(z,?) ?所以,拒绝零假设h0。
即,收看电视时间。
检验统计量数值一定要计算出来,z??z0.01?2.33一定要写出来,下标要写准确。
――――――――――――――――――――――――――――――――――――― 若零假设为:h0:??3.0,h1:??3.0由题目已知条件,s?1.5,n?200,?3.5,??0.01,因n30,所以,可以认为总体标准差近似等于样本标准差,即??1.5 ??计算检验统计量,??3.5?3.0??4.7, 1.5n200因为,n?4.7?z??z0.005?2.58所以,拒绝零假设h0。
即,收看电视时间。
【篇二:《管理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xt>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课程代码:5210553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选修适用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总学分数:3.0总学时数:48 修订年月:2010年11月编写年月:2009年9月执笔:谢湘生课程简介(中文):管理统计学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核心课程,其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的描述、抽样与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类资料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本课程将管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实际管理问题和spss软件应用结合起来。
课程简介(英文):the course of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is a core curriculum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ncludes gathering and sorting out statistic data, describing statistic data, sampling andparameter evaluating, hypothesis testing, hypothesis testingfor classified data, variation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etc. this course integrat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statistics for management, practical problems in management and spss application into a whole.一、课程目的本课程所提供的统计分析方法是管理学、社会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量方法。
正确掌握和应用管理统计学方法,对解决大多数管理问题和社会问题及其相应的研究,都是重要的。
本课程不仅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为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该课程所提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要的理论上、方法上、思路上和工具上的帮助和指导。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3学时)?理解管理统计学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掌握管理统计学的概念、特点、及描述性统计与推断性统计意义;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了解管理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主要内容:管理现实中的统计应用;管理统计学的含义、特点与主要内容;管理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统计数据收集与整理(8学时)?掌握总体与样本的概念;掌握数据的计量尺度与类型;了解常用的统计数据收集的方法及收集数据的质量要求;了解调查方案的设计基本思想;理解抽样调查的有关基本概念。
主要内容:总体与样本;数据的计量尺度与数据类型;获取数据的抽样调查方法;调查方案的设计;收集数据的质量要求——信度与效度的概念;常用的抽样方法简介。
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概括性描述(5学时)?掌握样本数据的图形与表格表示的基本方法;掌握样本数据的集中趋势测度与离散测度的概念与方法;理解样本数据特征表示的综合图形方法-箱形图;了解样本数据集合的峰度与斜度的概念。
?主要内容:样本数据的整理与展示;样本数据集的集中测度;样本数据集合的离散特征;箱形图;样本数据集合的峰度与斜度。
?自学:用excel或spss绘制条形图、饼图、直方图、茎叶图、箱形图;及用excel或spss进行描述性统计的方法。
?第四章抽样与参数估计(8学时)?理解抽样分布的基本概念;掌握正态分布的概念与特征及掌握?2分布、t分布、f分布的基本概念与特征;理解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与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理解参数估计量与估计值的概念;理解点估计的矩估计法与极大似然估计法并掌握总体均值与方差的矩估计量与极大似然估计量的计算;理解评估点估计量优良性准则;理解参数区间估计的概念;掌握正态总体或大样本下总体特征及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方法并能应用于参数样本容量的确定。
?主要内容:抽样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的基本概念;点估计与区间估计;点估计的简单应用与利用区间估计确定样本容量。
?其中有关计算与应用应尽量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并展开适当的案例分析讨论。
?第五章假设检验(6学时)?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与原理;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掌握单个正态总体与大样本下一般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的方法;掌握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两个正态总体或大样本下两个一般总体均值比较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用excel或spss进行单个总体或两个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的方法。
?主要内容: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单个正态总体与大样本下一般总体均值与方差的假设检验;总体比例的假设检验;两个正态总体或大样本下两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假设检验;利用spss(或excel)进行假设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