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人体器官移植及其伦理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探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人体器官移植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
然而,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众多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就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进行探讨。
一、伦理问题1.1 人体器官移植的道德价值人体器官移植的首要问题是它是否符合道德伦理的原则。
伦理学家认为,人体器官移植具有拯救生命、减轻病痛、提高生活质量的道德价值。
移植手术为患者提供了获得新生的机会,延续了他们的生命。
此外,器官捐献的行为也能体现出人道主义的精神,彰显出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1.2 移植器官的获取与分配对于器官移植来说,移植器官的获取与分配是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重要的伦理问题。
一方面,有一些人因为器官匮乏而无法获得合适的器官,导致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
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因为贫困、健康状况等限制无法得到移植器官,这引发了公平正义的争议。
我们需要建立公平的器官捐献与分配机制,确保每个有需要的患者都能得到合适的器官。
1.3 生命伦理学的思考人体器官移植也涉及到生命伦理学的思考。
人的生命是不可复制和唯一的,移植手术是否对生命的尊重具有示范作用。
我们应该尊重移植器官提供者和受者的生命,确保器官移植过程中不伤害他们的生命尊严。
二、法律问题2.1 器官捐献法律框架的建立针对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问题,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框架来规范和保护相关权益。
这些法律涵盖了器官捐献和移植的程序、条件以及合规性审核等方面。
法律的建立为移植手术提供了法律保障,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2 交易与商业化问题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一定的交易和商业化问题,其中存在器官买卖、器官走私等非法活动。
为了保护捐献者的权益和制止非法行为,各国都通过法律手段对此进行了严格规定和打击。
2.3 各国法律差异的对比不同国家的法律对于人体器官移植的规定存在差异。
一些国家允许血亲之间的器官捐献,而禁止与无亲缘关系的器官交易。
器官移植及其伦理学问题的思考

器官移植是人类关于自身科学的伟大成果之一。
经历了幻想阶段、动物实验阶段、临床应用阶段后进入现代器官移植时期。
目前,我国的器官移植水平还和国外有较大的差距。
脑死亡标准的确立将会有数以万计的病人能得到有效的器官移植治疗而获得新生。
知情同意是器官移植的首要伦理问题。
活体供体、尸体供体、胎儿供体、异种器官供体、克隆器官供体、人工器官、干细胞移植是供体的主要来源。
受体选择在伦理学方面应遵循:效用、公平、对患者忠诚的原则。
伦理学等社会科学的进步将促进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
1 器官移植概述1.1 器官移植的起源器官移植是人类关于自身科学的伟大成果之一。
早在我国的战国时代列御寇所著的《列子》中就有扁鹊为扈,赵两人施以毒酒使之失去知觉三天,开胸互换心脏,两人均愈的记载。
1987年美国华盛顿召开的国际环孢素学术会议以扁鹊像为会徽,以纪念这位神医[1]。
而1495年的欧洲,Alonso desedano所画的油画中就描述了St. Cosmas 和St. Damian两位医圣为病人移植肢体的故事[2]。
而这些都应归为器官移植的幻想阶段。
1.2 器官移植的发展人类器官移植经历了大约一百多年的动物实验阶段后,开始应用于人类自身,相应的进入了临床应用阶段。
1954年美国波士顿的Murray第一次实行同卵双生间的肾移植成功并长期存活,这是移植医学史上首次获得有功能长期存活的病例。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对器官移植的认识愈来愈深入。
1958年Dausset发现了第一个白细胞抗原后,1959年Murray和法国的Hamburger各自为异卵双生同胞实施了肾移植,受者以接受全身X线照射为免疫抑制,使肾移植有功能长期存活。
1962年Murray改用硫唑嘌呤为免疫抑制药物,进行尸体肾同种异体移植成功。
这三次不同类型的肾移植获得成功,标志着现代器官移植时期的开展。
其后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有:1960年Woodruff的全脾移植;1963年Hardy的肺移植;1963年Starzl 的原位肝移植;1964年Hardy的异种(猩猩)心脏原位移植;1964年Detterling的小肠移植;1966年Kelly的胰移植;1966年Lillehei的胰肾联合移植;1967年Barnard的同种心脏原位移植;1980年Lacy、Kotianavsky的胰岛移植;1981年Reitz的心肺联合移植;1983年Williams、Starzl的腹部多器官的移植等[3]。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人类生命的持续和健康需要器官的支持和保障,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类对于器官捐赠和移植的伦理和法律问题,这些问题对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个人尊严和权利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伦理问题器官捐赠和移植涉及到一系列的伦理问题,其中有个人的权利问题,有器官的分配问题,以及卫生部门的道德责任问题等。
1.1 个体权利问题器官移植是涉及到身体自主权、财产权、科研权等众多权利的整合,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要保护器官捐献者的权利,也要保护器官受赠者的权利和医生的责任。
1.2 器官分配问题器官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合理地分配器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重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公平和效率是器官分配的基本原则。
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哪怕是在效率方面,器官短缺仍然是极其普遍的。
此时,公平就需要更多的权衡。
因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各自的分配机制,并对分配机制进行完善与改进。
1.3 卫生部门的道德责任问题医疗机构的道德责任往往更为严格,不仅要回应医学经验,及时提供有效的器官,保障身体的安全,同时也要重视患者的感受与尊严。
这一点,在普通的医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要。
在机构的授权下,医生和医疗人员可以直接接触和使用器官。
面对有限的基质和医疗资源,医疗机构应该对人类生存的尊严进行尊重和保护。
二、法律问题与伦理问题类似,人体器官移植也受到各国法律的监管和控制。
法律目的在于确保公民个人权利的保护和基本权利的实现,包括对器官的捐赠、移植、保存、分配、使用等多个方面的法律规范。
2.1 器官的捐赠和移植器官移植的基础在于捐赠,然而,这也是个人自主权和法律规范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各国都涉及到了关于器官捐献与移植的法律法规。
有些法规强调捐赠的纯志愿性,而对种种对利益的试探和利益的转移也有着较高的处罚,以保护不同社会群体的基本权利。
2.2 器官的保存和分配由于器官的保存和分配与器官的捐献和移植密切相关,因此,众多国家的法律都着重规定了器官的保存和分配的标准。
论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

论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人体器官移植是指将一个人的器官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身体中,以取代受损或失败的器官。
这项技术的发展为那些患有器官衰竭或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希望,可以延长他们的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人体器官移植进行伦理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的是能够解决伦理上的困境,并确保该技术的合理应用。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是关于器官捐献的伦理问题。
器官移植的源头是器官捐献,而器官捐献的获取方式涉及到伦理问题。
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器官捐献是自愿的,但在其他地方,有些人可能是被迫捐献器官,这会涉及到道德上的争议。
伦理研究应该关注如何保护器官捐献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能够自愿并且知情地进行器官捐献。
伦理研究应该关注器官匹配的问题。
由于器官捐献者数量的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与受移植者血型和免疫系统相匹配的器官。
有时候医生会将不完全匹配的器官移植给受移植者。
这种情况下,伦理研究应该考虑到患者的权益和风险,确保他们能够接受适合并且安全的器官移植。
伦理研究还应该关注器官移植的治疗效果和长期影响。
器官移植手术是一项复杂且有风险的手术,术后需要患者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防止排斥反应。
这些药物可能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并增加感染的风险。
伦理研究应该考虑到患者的权益和风险,确保器官移植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命质量都能得到保障。
伦理研究应该关注器官移植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由于器官供应不足,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没有获取到合适的器官而死亡。
为了保证器官移植的公平性,伦理研究应该探讨如何分配和分配有限的器官资源。
伦理研究也应该关注贫困地区和发展中国家的患者是否能够有机会接受器官移植手术,以确保器官移植技术的可及性。
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应该关注器官捐献、匹配问题、治疗效果和长期影响以及公平性和可及性等方面。
通过进行伦理研究,我们可以解决人体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困境,确保器官移植技术的合理应用,以及患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医学伦理与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

医学伦理与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作为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一系列伦理问题。
伦理问题是指对于医学实践中的道德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医学伦理与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牵涉到多方面,包括捐献者自主性、器官的分配公平性以及手术后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些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捐献者自主性与知情同意。
器官移植手术通常需要一个器官的捐献者。
但是,如何确保捐献者全面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后果,并能够自主作出捐赠的决定,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人体器官移植涉及到捐献者的自主权和知情同意。
因此,医生在征询意见和提供信息时应该确保捐献者在充分了解相关情况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第二,器官分配的公平性。
由于器官短缺的现实,争夺可用器官成为一场竞争。
因此,如何公平地分配器官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在分配器官时,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医疗需求、等待时间以及患者的生活价值观等。
在分配过程中,应该确保公平公正,并避免人为的主观因素介入。
第三,手术后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人体器官移植手术的成功并不仅仅意味着患者的生存,更重要的是能够恢复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手术后的生存和生活质量成为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医生和医学团队应该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提供良好的护理和支持,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并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医学伦理与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敏感的话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该坚持尊重患者和捐献者的权益和自主性原则,同时兼顾公平性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医学界、政府和社会大众应该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以保障器官移植的伦理性和公正性。
医学伦理与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问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道德和伦理考量。
虽然目前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有望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确保人体器官移植的道德和伦理性。
只有在尊重人的尊严和权益的基础上,医学伦理和人体器官移植才能在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医学伦理学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考量

医学伦理学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考量人体器官移植作为一种先进的医学技术,在挽救濒临死亡的病患生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伴随着这一技术的应用,医学伦理学涉及到一系列对于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考量。
本文将探讨医学伦理学中主要与人体器官移植相关的伦理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自愿与知情同意在人体器官移植手术中,伦理学强调个体的自主权和自愿性。
在接受器官移植手术之前,患者必须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效果以及后果。
他们应该被赋予知情同意的权利,能够以清晰明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是否同意进行这一手术。
二、合理分配与公平正义由于供体短缺的问题,器官的分配成为一个严重的伦理问题。
医学伦理学鼓励建立公平的器官分配系统,以确保那些最需要的人能够获得器官。
这样的分配系统应考虑多种因素,如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时间待在等待列表上的时间长短、年龄和其他基本健康状况。
公平正义原则应引导医学界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以实现公平的器官分配。
三、道德与伦理争议人体器官移植还涉及一系列道德与伦理争议。
首先,所谓的“器官贸易”问题引发了广泛争议。
这指的是一些人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器官,并将其用于移植手术中。
这种行为激起了伦理学上的批评,因为它涉及到剥夺他人的器官,并可能导致器官贫困现象。
此外,人体器官移植也涉及到与无意义生命挂钩的伦理问题。
例如,在脑死亡患者的器官移植过程中,医生必须在道德层面上决定何时停止抢救,以保留器官的可用性。
四、医生与患者关系医学伦理学在人体器官移植中强调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
医生应以患者的最佳利益为出发点进行决策,并确保在器官移植过程中遵循职业道德。
医生还应考虑患者的自主权和隐私权,并为患者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支持,在移植手术前、中、后提供全面的护理和监护。
总结医学伦理学在人体器官移植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强调自愿、知情同意,合理分配与公平正义,道德与伦理争议,医生与患者关系等方面的考量,可以建立一个公正、人道和可持续发展的器官移植系统。
论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

论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人体器官移植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突破,能够拯救很多患有器官衰竭等疾病的患者,使他们重新获得健康和生命。
但是,在进行人体器官移植的过程中,涉及到伦理道德和社会价值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首先,人体器官移植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是尊重人权和尊重自主权。
移植器官的来源应该属于自愿捐献,不能有商业交换或利益的驱动。
移植手术必须得到受方的主动同意,必须要保证手术的信息透明性和真实性,没有欺骗或误导的情况发生。
同时,在随后的治疗过程中,也应该对受方保密,确保其隐私不受到侵犯。
其次,人体器官移植需要解决的伦理问题是公平和效益的平衡。
公平性体现在捐献者和受方之间的平等,捐献者和受方都有相同的机会获得器官,没有任何种族、国籍、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等限制。
此外,治疗的效益也是需要平衡考虑的,就是除了进行器官移植外,其他的治疗方式是否可以取得相同的治疗效果,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
第三,人体器官移植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生命的尊严和尊重。
在进入器官捐献和接受移植治疗程序之前,应该解释治疗的风险和可行性。
要签署知情同意书,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并且,生命的尊严应该得到人们的关注和保护,不能因为移植器官而侵犯或侵害到患者的人身自由和隐私权。
最后,人体器官移植还需要关注的是有关文化和宗教的问题。
各种文化和宗教都对移植器官的态度和做法有不同的看法。
在进行移植手术之前,应该尊重患者及家属所在的宗教和文化信仰,充分考虑他们的精神需要,为他们提供人文关怀和心理支持。
总而言之,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高度复杂和伦理性的医疗技术,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有着巨大的贡献。
但是,作为医学社会的一员,我们需要时时刻刻关注伦理和价值观的问题,以确保器官移植技术的可持续性,让更多的患者获得福音。
论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

论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伟大的医学技术,能够挽救许多患有器官衰竭的患者的生命。
这一技术也涉及到伦理道德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将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对人体器官移植的伦理研究。
人体器官移植是当今医学技术中最先进和最复杂的领域之一。
它的出现和发展,为许多因器官功能失调而受苦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医学技术的进步,更需要对于伦理和道德的认真思考和规范。
因为器官移植技术牵涉到生命、健康和人的尊严,需要在技术的积极探讨其伦理道德的问题。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捐献者和接受者的身份和权利问题是伦理道德问题的重点。
捐献者是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和意愿进行器官捐献的?他们是否受到了充分的认知和知情同意?在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器官捐献者是否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他们的生命和尊严是否受到了充分的尊重?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他们的身份和尊严是否受到充分的保护和尊重?他们是否承担了合理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医护人员和社会公众的角色和责任问题也是伦理道德问题的重点。
医护人员在器官移植过程中需要承担怎样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是否在医疗行为中尊重了患者的意愿和尊严?他们是否在医疗行为中遵循了临床实践准则和伦理规范?社会公众对器官移植技术的接受和支持程度如何?他们对于器官捐献者和接受者的关注和支持是否达到了应有的程度?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在器官移植过程中,资源分配和公平正义问题也是伦理道德问题的重点。
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经济资金支持。
这些资源和资金如何分配和利用?如何保证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如何保证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对于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他们是否受到了公平和公正的对待?他们是否受到了合理的医疗资源和经济资金的支持?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誰?
完成了医学史上记载的首次异体器官移植? 被国际器官移植学会作为器官移植的鼻祖?
1
人类20世纪的生命医学创举
“制约器官移植这种 技术为人类造福的, 不是技术本身,而是 技术之外的东西┅┅ 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 思考。”
2
案例:钢的肾(徐鹏同学提供)
在中国,尿毒症患者已逾百万,并以 每年12万左右的速度在增加。昂贵的 医院账单和不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让 众多贫困患者无法得到有效治疗。 13年前,终末期肾衰患者胡颂文用日 常厨具及简单仪器自制了一台“血透 机”,将生命延长至今,同时也濒临 绝境。2012年,受廖丹事件的启发, 他想公开秘密引发新闻效应,甚至打 算自我举报“求取缔”。这是他最后 的自救。
尽管自己失去了某个脏器,但因成全了别人则 是一个更加完美的人。
29
2.费用高昂
美国:肾移植手术4万美元,心脏:15万;肝脏:20-30万; 免疫抑制药物是1-2万美元。 中国:肾移植手术15万,维持费每年3万多;肺移植:30万; 心脏移植:50万;肝移植:60-70万,维持费每年3-5 万元。 Starzl:在检查器官之前,先得检查“钱包”。 国家出巨资发展一项只有少数人才享用的起的昂贵技术是 否合算?美国大约占全部医疗卫生支出的1%。 如果不能降低器官移植技术的费用,后续发展是不是医学 的误区? 、血液供给问题
保证移植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血液循环提供 营养,以使移植的器官得以存活。 1903年,美籍法国外科医生卡雷尔(A· Carrell)创造了“三线缝合法”。 解决器官移植中的供血问题;避免血 管组织残留在血管腔内,防止形成新 的血栓。 后来美国人古斯里(C ·Guthrie)对这一 技术做了改进。 今天已普及的血管吻合术正是源于卡雷尔 那灵活的手指和细腻的手法。 卡雷尔因多项研究成果获得1912年诺贝 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17-2011
25
二、器官移植的伦理分析
一般伦理分析 器官来源及其伦 理分析 受者选择及其伦 理分析
陈中华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委
26
(一)一般性伦理分析
1、器官移植者人格的完整性——对人的 尊重? 2、器官移植费用高昂——公平性? 3、器官移植成功率——有利、无伤? 4、移植器官供不应求——有利、无伤与 公平?
5
后续影响
2008.6.14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委 员会(OTC) :
两个患者家庭之间交叉供肾是合法的。
形成文件下发给164家获准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 医院。
社会的反应:决定体现了相关部门尊重生命,维护立 法精神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了人性、法律和 社会的进步。
6
两位妈妈捐肝呼救孩子
一个人接受了别人的器官,还是原来的他吗? 他的个性或人格是否会受到影响?
28
肯宁汉:“人类的统一性和博爱”
“为什么一个人间接为了邻居尚且可以牺牲生 命,现在为了同样的目的,直接牺牲的还不是 生命,难道就不行吗?”
一个病人为了整个机体,可以牺牲一部分机体;一 个人属于社会大机体的一部分,他同样可以为整个 “人”而牺牲自己的一部分机体。
22
可以移植的器官与组织
一个健康的捐献者可能让75名 患者受益 角膜;心脏;心脏瓣膜;肺; 肝;肾;胰脏;胃;骨骼;皮 肤;骨髓。 器官移植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如眼角膜必须在捐献者去世6 小时内取出,肾脏必须在24小 时内完成移植,肝脏临床上一 旦超过12小时,就会影响移植 的效果。
23
27
1.器官移植者人格的完整性
赫尔曼(H·Hellman)在Biology in the future world序言中,曾描述了一对夫妇带了 他们的孩子到法院去,要求更改丈夫的名字, 因为妻子诉说其丈夫由于器官更换太多,成 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人,这提出了异体 器官移植对受体的长远影响。
1954年Joseph E. Murray同卵双胞胎间肾移植。 1956年Donnal Thomas的骨髓移植。 1963年,肝移植和肺移植先后获得成功。 1966年胰腺移植取得成功。
14
器官移植的历史
1967年12月3日,一位25岁的年轻女子 不幸死于车祸,她的心脏却完好无损。 45岁的南非医生巴纳德当天为一名54岁 的商人成功地作了人类首例异体心脏移植 手术。病人手术后顺利地度过了17天, 虽然由于肺炎最终夺取了他的第二次生命, 但是,这在人类器官移植史上毕竟是一个 里程碑式的伟大成就。 不久,巴纳德又为第二名病人移植了心脏。 这一次,病人存活了18个月。1971年, 他为一位心脏病人做的手术非常成功,病 人换心后,居然又活了20多年,一直到 1994年七月,才因中风去世。
12
从幻想到现实
扁鹊的换心术
战国时代的典籍《列子》:鲁国的公 扈、赵国的齐婴
鲁国的公扈和赵国的齐婴得了痼疾去找神 医扁鹊医治。扁鹊对公扈说:“汝志疆而 气弱,故足于谋而寡于断。齐婴志弱而气 疆,故少于虚而伤于专。故换汝之心,则 均善矣。” 扁鹊先给他俩喝了一种自治的麻醉药。然 后为两人做了开胸术,取出心脏互换。接 着给他俩灌服了一种神奇的药物,公扈和 齐随即苏醒过来,怪疾得以治愈。 医学史上第一次关于异体器官移植的记载, 国际器官移植学会把扁鹊作为器官移植的 鼻祖。
18
免疫抑制技术
通过放射破坏免疫系统。 1953年,彼德·麦德沃(Peter Medwar)发现, 蛋白质标识或“抗原”出现在细胞表面上,并且 被称作T型淋巴的白细胞先识别出外来抗原,进 而给抗体发出进攻信号,高级物种抗体的发展排 斥高级物种的抗原。 麦德沃的工作促进了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及被 移植器官的排斥压力这两方面的研究。
9
器官移植的类型
10
从“幻想”开始
古埃及:金子塔前的人面狮身 像。 古希腊:狮头羊身蛇尾契合体。 古印度:公元前600年,外科 医师用从病人本人手臂上取下 的皮肤来重整鼻子。
11
从幻想到现实
《聊斋志异·陆判》:
朱尔旦平时因为比较迟钝,众人就哄他 去背谁见到都害怕的陆判,没想到这一 背,就给他的人生带来了一场革命性的 变化。和他成为好朋友后,他们经常聚 在一起。陆判不仅酒量豪爽,而且谈吐 不凡,他认为朱尔旦心窍堵塞,作文不 快,就为他挑选了一颗好的心脏,果然 就得了两个第一。朱尔旦因为灰心仕途, 就对判官请求,让为妻子换一个美人首。 陆判二话没说,找了一个机会就帮朱尔 旦妻子换了一个漂亮的头颅。
15
器官移植的问题与技术难题
1.
2.
3.
异体移植 强免疫排斥反 应问题,失败率极高, 加之异体器官来源有限, 供不应求,因而难以实 施 自体移植 牺牲患者自己 正常器官组织为代价 组织代用品人体相容性 差,不能长久使用,还 易引起感染
技术难题: 血液和营养的供给 血管缝合技术 免疫排斥反应 免疫抑制技术 移植的及时性 器官保存技术
4
案例:交叉换肾
17岁的何姓少女与39岁的何姓男子身患尿毒 症,都急需进行肾脏移植,但是两个家庭的亲 人都未能配型成功。 在广州某三甲医院进行匹配检测发现:受捐少 女的血型是O型,其作为捐献者的父亲的血型 是A型;而受捐男子的血型是A型,其作为捐 献者的表哥的血型是O型,如果能交叉互换一 下,将是一个可以称为“绝配”的选择。 两家医院做出相悖的选择……
19
免疫药物的发明及运用
60年代以后,发现有临床实效的免疫抑制药物:硫 唑嘌呤(1961)、泼尼松(1963)、抗淋巴细胞 球蛋白(ALG,1966) 、环磷酰胺(1971)等。 具有选择性,一方面,使受者不至于排斥移植过来 的器官,另一方面,对受者的免疫系统秋毫无犯。 1979年,环孢霉素(cyclosporin)和其他免疫抑制 剂的开发与应用,尤其是多种免疫移植剂的联合使 用,使异体器官移植取得迅速突破,大大提高了移 植成功率。
20
3、移植的及时性问题
器官保存技术
1967年和1969年,两名美国人分别找到了实 用的降温和灌洗技术。 如“欧洲器官移植中心”,通过这些中心卓 有成效的工作,一旦有人捐献器官,就能够 及时确定接收器官移植的病人。
器官移植中心
21
“欧洲器官移植中心”
设在荷兰的莱顿大学,凡有 可供移植的器官时,立即通 过电脑寻找患者,可在极短 的时间内,从全欧洲找到合 适的病人。该中心科学的管 理,灵通的信息,高效的工 作,早在1990年就调度和输 送了5000多个器官,其中包 括3219个肾,690颗心脏, 599个肝,62个胰腺,50个肺 和大约1000块眼睛角膜。
移植病例数
肾移植:15万例,1年仍有功能93%,有 的存活30年以上。 肝移植:3年存活率75%,截止2001年8 万例;心脏75%,截止1995年就12631 例,最长活23年。 肺移植:3年存活率55%,截止1998年3 月8055例,存活6个月的为76%,1年 65%,2年50%。
24
我国的器官移植
/
20世纪60年代,吴阶平院士施行第一 例肾移植手术。 1977年,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第一例 肝脏移植和心脏移植。 统计至2007年6月底,我国肝脏移植 累计14613例,心脏移植534例(最长 存活超过15年),肺移植128例,小 肠移植12例。在器官联合移植方面, 肝肾联合移植254例,胰、肾联合移 植207例,心、肺联合移植18例。
卡雷尔 Carrell
1912医学和生理学诺 贝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