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6.句段作用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段落的作用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段落的作用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常用于阅读理解中。
每个段落都有着特定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组织文章的结构以及加深对文章中信息的理解。
首先,段落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题。
一个段落通常以一个主题句开始,这个主题句概括了该段落的核心思想。
通过阅读这个主题句,读者可以迅速了解作者要传达的信息,并在接下来的句子中得到更详细的解释和论证。
其次,段落有助于组织文章的结构。
段落可以帮助作者将文章划分为逻辑上的不同部分,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和易于阅读。
每个段落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议题展开,通过段落之间的过渡,整个文章的结构更加连贯。
此外,段落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章中信息的理解。
段落通常会提供更多的细节和例证,用以解释和说明作者的观点。
通过阅读段落中的具体信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者的意图,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
最后,段落还有助于读者阅读和理解的流畅性。
合理使用段落可以分割长篇大论,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读者通过逐段阅读,可以更好地控制和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效地避免信息的混淆和丢失。
综上所述,段落在中考语文阅读理解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主题,组织文章的结构,加深对文章中信息的理解,并提高阅读的流畅性。
因此,在阅读理解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解每个段落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2020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概括文章主旨。
“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或者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3、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感动、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4、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常用的修辞手法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比喻的作用: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
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专题05++句段理解-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黄金考点精准突破

专题05 句段作用1.句段作用句段作用考查的主要是文章某句话、某段落的作用。
这其中,尤以开头段作用考查频率最高。
中间段作用除承上启下外,还要结合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
此外,标题类题型考查,一是给选文拟标题,二是回答其作用:点明论点;交代论题;点明议论由头;标题修辞作用;吸引读者,激发阅读兴趣等。
2.常见题型(1)划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尾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文章中第X段和第X段能否调换顺序?……3.答题方法句子作用(1)简单概括这个句子本身在讲什么(将含蓄、晦涩的字面词句用大白话解释清楚)。
(2)圈画相关语句,组织语言。
(3)看与中心论点关系。
(4)看本身是否有手法。
段落作用(1)看题干若题目要求答作用,则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答;若题目要求从内容或结构角度来答,那么就从要求的角度回答即可;若问段落能否删除,先表明态度:一般不能删除,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即可。
(2)看位置开头段○1内容上:提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以某种现象、事例、故事或名言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论点。
○2结构上:引出……论点或论述……内容○3效果上: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用诗句,增加文学色彩,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中间段○1内容和结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阐述的……内容;引出下文……阐述;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2效果上:列举事例或阐述道理,作为事实或道理论据,证明了……论点;用……手法或内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结尾段○1内容上:提出(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严密;发出……号召或劝勉人们……;提出……问题,发人深思。
○2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照应上文。
句段调删○1能否调换顺序:不能——前后照应关系;递进关系;时间关系;逻辑关系。
○2能否删除:不能——段落阐述……道理或内容,论证了……观点;同时在结构上起到……作用;使论证更全面、更充分、更周密。
江苏省苏州市2016-2020年中考语文题型及分值分析

(60分)
以“什么是个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600字左右
60分
201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考题型分析
试题模块
具体划分
题目
题型及分值
分值
基础模块
(21分)
字音字形
共4道题
字音考查:(1)3——4,共4空,每空1分;错一个扣一分。
字形考查:(2)1——2,共1分,每空1分,错一个扣一分
4分
病句修改
1道题
5、和贾平凹《月迹》对比阅读,说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6、句段作用(2分)
19分
作文
(60分)
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600字左右
60分
2017年江苏苏州市中考考题型分析
试题模块
具体划分
题目
题型及分值
分值
基础模块
(21分)
字音字形
共2道题
字音考查:(1)1——4,共4空,每空1分;错一个扣一分。
选择出病句(3分)
3分
诗文默写
共8道题
诗歌直接默写:1——6,共6分,每空1分,错一个扣一分
课内文言文直接默写:7——8,共4分,错一个扣2分
10分
名著阅读
3题
1、《水浒传》人物绰号,(2分)
2、《小王子》内容理解,2道题(3分)
5分
古诗文言文阅读模块
(19分)
诗词鉴赏
《赠苏绾书记①》
杜审言
1、分析诗句中的情景特点(3分)
2、分析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3、对比杜甫的《月夜》分析写法(3分)
8分
课外文言文
《史记·伍子胥传》(节选)
1、选择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2分)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讲解一、知识点讲解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经典范例】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上。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问题: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语文中考说题--《段落的作用》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说题的是“句落的作用”。
我将从立意、学情、审题、解题、作答、说拓展延伸6个方面展开我的说题。
一说立意:句段的作用,就是在阅读中把握某一段落或句子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能力点。
它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或句子在主旨表达、结构安排、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分析理解的思维能力。
句段的作用在2016-2022年这6年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都有考查到,可见,句段的作用是考查的重点及热点。
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在阅读中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能力点。
它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段落在主旨表达、结构安排、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
此考点对应2022年版课标中第4学段阅读与鉴赏中的第2点: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对句段的作用这类题不陌生,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够根据题目中的“作用”二字回答出“承上启下、首尾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等结构上作用,但较少想到主旨表达和情感抒发等内容上的作用。
同时缺乏系统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及专题训练,答题时不懂得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零散,没有条理性,不够精准,少答漏答。
因此我认为通过系统地讲解句段的作用的知识,让学生练习,学生便很快能掌握该题答题方法。
三说审题:“段落的作用”一般的提问方式是x段或x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审题是关键是要看句段的位置,以及句落的内容和全文内容表达和文章结构的关系。
四说解题:分析句段的作用,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要从内容表达和文章结构这两方面去分析。
要解答记叙文句落作用题,使用的方法是“答题三步走”。
第一步:审形式,根据问题确定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还是句子的作用。
如果考查的是段落的作用,要看记叙方式是顺序、倒叙还是插叙。
第二步:明位置。
即先明确所考句段出现的位置,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
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
中考语文专项——句子段落题目分别在文中作用

中考转专项训练——句子,段落,题目在文中的作用(附答案)一·段落的作用:1·开段:全篇,提挈,起下文,引出念,开山,衬着氛围,确立基,或后文做、埋下伏笔。
2· 渡段:承前启后(或启下),引出下文。
3· 尾段:全文,呼前文或目,深入、升要旨,卒章志,言有尽而意无,回味深,承接上文欲先抑的手法,画点睛,与首段相照使构,委婉深刻,启想,象征、示意、点名或揭露。
4· 境描绘的作用:①能否交代了故事生的地址,置了背景,②能否衬着了氛围,后边内容做③能否确立基,④能否衬托了人物的心情,表人物性格⑤能否衬托了人物形象,⑥能否推情的展。
5·引用或文学性的段:造文化氛或⋯⋯行文章法思路开,再合文章境剖析。
6·写景的段:①交代作品的代背景,衬托、衬着⋯⋯氛围,② 下文埋下伏笔,表人物⋯⋯的心情,③示意社会境,④ 合详细境:置了⋯⋯的背景,衬托形象,⑤深入主,与开形成照,⑥使文章形象、生、,⑦使者有身其境之感,增文章感染力。
7·其余段:呼上文,形成比,充明等等。
二·句子的作用:1·中心句:点明中心、揭露要旨。
画点睛。
2·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全文;句子含深刻,耐人味,后能人以启示。
3·感情句:抒烈内在感情,直抒胸臆。
4·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意图。
揭露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解。
三·题目的作用:1· 叙文目点了然地址:如《塘江潮》, 交代了主要事件是潮, 全文目的限制范睁开表达。
2· 目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迅的《阿与〈山海〉》;3·有的揭露 ( 或示意 ) 要旨:如《在岩石下边的小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舍身一就高度了董存瑞了革命事壮烈牲的大无畏的英豪气派4·有的点明索:如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屋》;5·有的交代描绘象:如老舍的《南的冬季》;6·有的交代故事生境:如犁的《芦花》;7·有的置念:如《城市了我什么》等。
中考语文 阅读题 理解段落 ( 语句 ) 的作用

理解段落(语句)的作用一、首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经典范例】野菊花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唯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上。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即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问题:说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总结】(1)明确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空间;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 ④塑造或衬托人物形象(性格); ⑤为……作铺垫; ⑥推动情节发展; ⑦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主题。 (2)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注意:逆向考查一般围绕文章主旨或情感基调进行答题。
统编其他设问
(统编八上《白杨礼赞》“思考探究”节选)文章开篇入题,紧接着又宕 开一笔,用一大段文字描写高原景象。作者描写了怎样的高原景象?这 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向2:描写角度(含环境描写的作用)(2011.19) 中考常见设问
(2011河北19题)选文第②段加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 环境描写,作用) 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教材设问学考点
目
录
考点针对训练
【解题思路】(1)摆出自己的观点,认同或者否定; (2)谈谈该内容所起的作用。 首先诵读全文,然后看这些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看其是否能够体现作者 的写作目的,是否为文章的中心服务。 【参考答案】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 而这故事让 “我”产生了“做人之险” 的感受, 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 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所以美女蛇的故事有必要写。
统编其他设问
(统编七上《猫》“思考探究”)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 “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中 考中 链 接考 及 链方 法 接指 导及 方 法 指 导 考向1:全文角度(含段落作用)(2019.19、2009.22) 中考常见设问 1. (2019河北19题)选文第⑨段的作用是什么?(插叙,补充交代内容) 2. (2009河北22题)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感情;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中考链接及方法指导 考向3:引用角度(含句子作用)(2017.20)
中考常见设问 (2017河北20题)选文第⑦段引用语言学界一位有影响专家的话,有哪些作 用?(点明中心;照应题目)
【方法总结】 分析句子的方法与分析段落作用的方法类似。中考常考开头、中间与结尾的句子, 具体作用可结合“段落作用”的方法去回答,最后注意结合具体内容去 回答。对于引用的作用,可结合所引用的内容对全文的情节发展起什么 样的作用,对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作用来回答,不同类型的句子有 不同的特点,要具体分析。
考点探源
考向3:引用角度(含句子作用) (统编七下《邓稼先》“思考探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五部分,想一想: 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 “‘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分析引用内容带给读者的阅读感受,对表达情感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引用《吊古战场文》把读者引入中国历 史的深处,从中 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去思考。结尾处 引用儿时学到的“‘五四’时代的一 首歌”,说明了 邓稼先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男儿,他有着为祖国献 身的 崇高的精神品质。
则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如果是景物或环境描写,则要从:①交 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的气氛;②表现(烘托)了人 物……的心情、性格这两方面作答。
考点探源 考向2:描写角度(含环境描写的作用) (统编九上《故乡》“思考探究”)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 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文中写景的地方很多,如由闰土引出少年回忆时写“深蓝的 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 的西瓜”, 这一段环境描写,充满画意,形象的色彩极为鲜明而又纯净、 生机勃勃,由此衬托出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也写出了作者对于故 乡的美好印象。
【方法总结】注:段落不一定是一段,也包含相连的几段。
位置
作用(内容/结构)
内容上::(1)概括该段具体内容;(2)开篇点题,点明主旨;(3)设
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开 头
结构上:(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3)为下文作铺垫。
段 注:如果开头段是环境描写,则有点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气氛,
引出下文,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内容上:(1)概括该段的具体内容;(2)表达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
中 结构上:(1)承上启下;(2)照应前文;(3)为下文作铺垫。
间 段
注:回答中间段落作用时,需考虑环境描写的作用、情节的作用、插
叙的作用。
位置
作用(内容/结构)
内容上:(1)概括该段具体内容;(2)深化主题。 结 结构上:(1)总结全文;(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尾 注:结尾段如果戛然而止,则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如果提出问题, 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