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收集资料
黄河水资源质量公报

黄河⽔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公报2008年第3期总第15期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Yellow River Basin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Bureau发布单位: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中⼼资料提供单位:青海省⽔环境监测中⼼⽢肃省⽔环境监测中⼼宁夏回族⾃治区⽔环境监测中⼼内蒙古⾃治区⽔环境监测中⼼陕西省⽔环境监测中⼼⼭西省⽔环境监测中⼼河南省⽔环境监测中⼼⼭东省⽔环境监测中⼼黄河上游⽔环境监测中⼼黄河宁蒙⽔环境监测中⼼黄河中游⽔环境监测中⼼黄河三门峡库区⽔环境监测中⼼黄河⼭东⽔环境监测中⼼黄河流域⽔环境监测中⼼⽬录前⾔⼀、⽔功能区⽔质状况综述⼆、各类⽔功能区达标情况三、各省区⽔功能区达标情况四、重要⽔事附表1 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状况⼀览表附表2《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基本项⽬标准限值附表3 《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集中式⽣活饮⽤⽔地表⽔源地补充项⽬标准限值附图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质评价断⾯图前⾔为贯彻《中华⼈民共和国⽔法》,落实⽔利部《⽔功能区管理办法》,加强流域内⽔功能区监督管理,使流域内有关单位、部门及社会公众了解和掌握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状况,黄河流域⽔资源保护局决定⾃2005年开始正式发布《黄河流域重点⽔功能区⽔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发布频次为三个⽉⼀期,按季度发布。
《公报》根据⽔利部⽔资源司和⽔⽂局制定的《⽔功能区⽔资源质量评价暂⾏规定》(试⾏)(资源保〔2004〕7号)和流域⽔功能区监督管理需要,在黄委监测站⽹和流域⼋省(区)现有监测站⽹基础上,选择了142个重点⽔功能区(监测断⾯151个),依据《地表⽔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中国⽔功能区划(试⾏)》⽔质⽬标进⾏⽔质评价和达标分析。
评价基本项⽬为⽔温、pH值、溶解氧、⾼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五⽇⽣化需氧量)、氨氮、铜、锌、氟化物、砷、汞、镉、铬(六价)、铅、氰化物、挥发酚、⽯油类等(BOD518项。
黄河水资源公报

2002年黄河水资源公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前言《黄河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发布,旨在定期向各级领导、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发布黄河流域水资源情势,以不断提高公众的节水、惜水意识,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本《公报》是按年度反映黄河水资源情势的综合性年报,内容主要包括水情概况、蓄水动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分析、水质调查评价、泥沙状况及重要水事等。
《公报》的资料来源以黄河水利委员会和沿黄各省(自治区)的实测数据和水利统计资料为主,并收集了气象、城建、环保、统计等部门的有关资料。
《公报》中资料多年平均(简称常年)降水、径流和泥沙等实测系列为1950~1999年平均值,天然径流系列为1919~1999年平均值。
《公报》编制过程中,得到了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省(自治区)水利厅的大力支持。
水利部水资源司、《中国水资源公报》编辑部给予了热情指导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领导小组:组长:苏茂林副组长:薛松贵朱庆平孙广生李良年司毅铭成员: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项目组:项目负责人:乔西现王玲陈永奇牛占吴青潘启民主要完成人:潘启民李东张培德张学成杨汉颖王玉明田水利胡玉荣裴勇谷慧林孙远扩王金玲王丽伟李立阳王丙轩张玮张春岚刁立芳概述黄河流域(包括黄河内流区,下同)总面积79.5万km2,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
全河划分为兰州以上、兰州至头道拐、头道拐至龙门、龙门至三门峡、三门峡至花园口、花园口以下、黄河内流区等流域分区。
2002年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为404.2mm,折合降水总量3211.84亿m3,较常年减少9.3%。
花园口站以上地区水资源总量为403.0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0.30亿m3,地下水资源量320.65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量之间的重复计算量217.91亿m3。
2002年黄河总取水量为494.93亿m3,其中地表水取水量为359.50亿m3。
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_张俊峰

山丘 山丘 平原 平原 水资源 区 Pr 区 Rg 区 Pr 区 Rg 总量
80. 4 80. 2 0. 6 0. 3 209. 3 54. 9 53. 6 0. 5 0. 2 134. 4 16. 0 4. 7 11. 8 0. 5 40. 4 20. 0 14. 0 17. 4 4. 8 62. 8 52. 8 42. 5 29. 4 3. 1 160. 3 31. 1 26. 2 3. 3 0. 2 63. 1 12. 6 7. 1 10. 1 0. 2 37. 9 0. 2 0. 1 8. 6 0. 0 11. 4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随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水已逐步从农业的命脉发展成为整个国 民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命脉,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各个方 面,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新时期的治水方针,根据新的治水思路和 水资源情势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工作,以水资源的 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2 年 3 月,国家计 委和水利部联合发出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资源综合 规划编制工作,分别完成全国、流域、省( 区) 水资源综合规划。 在对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 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方案与对策措施,以促进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ZHANG Jun-feng1 ,ZHANG Xue-cheng2 ,ZHANG Xin-hai3
( 1. Department of Planning and Programming,YRCC,Zhengzhou 450003,China; 2. Hydrology Bureau,YRCC,Zhengzhou 450004,China; 3. 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 ,Zhengzhou 450004,China)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印发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印发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12.06•【文号】发改环资〔2021〕1767号•【施行日期】2021.12.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关于印发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1767号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水利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农业农村(农牧)厅,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制定了本方案,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衔接审核,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坚持系统观念,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实施黄河流域及引黄调水工程受水区深度节水控水,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加快形成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以节约用水扩大发展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黄河流域万元GDP用水量控制在47立方米以下,比2020年下降16%;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以上;上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中下游力争达到30%;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9%以内。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

2018关于黄河水资源调查报告一、综述1、黄河河源区日益受到社会关注随着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突出,黄河水资源的主要****之一—黄河源区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黄河源区的生态环境、水资源状况,近几年也渐趋恶化,使得关于黄河源区的报道逐渐增多,如:XX年1月《人民日报》以“黄河源区缘何断流?”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关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地质实地调查的结果,认为水环境变异、气候变异与荒漠化加剧是黄河源区黄河断流的三大“罪魁祸首”。
XX年08月新华社以“黄河第一弯,打响生态保卫战”为题作了如下报道:近年来,xx县的草场退化、沙化问题日趋严重。
全县已有67万亩草场出现干旱和退化问题,2.6万人、34万头牲畜出现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黄河两岸已出现长达117公里的沙化带,保护黄河首曲生态环境已刻不容缓。
XX年09月《兰州晨报》以“母亲河源头的忧患--黄河首曲荒漠化严重”为题报道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转暖,风蚀作用的加剧,草原鼠害以及过度放牧的影响,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已经在首曲两岸显现,牧民的天然草场正在被风沙一点一点的侵蚀,而更重要的是,黄河首曲的沙化给黄河中下游带来的生态危机是不可估量的。
”2、调查的目的意义面对如此多的报道,作为黄河的主管部门对此如何认识呢?不能无动于衷,应该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黄河源区生态、水资源变化情况。
黄河水文部门有责任对黄河源区的生态和水资源变化进行研究,弄清河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径流减少的真正原因,提出治理对策,为水资源的管理开发服务。
现有的水文观测,无论从站网分布到观测要素均无法回答黄河源区的生态及水资源变化原因。
河源区由于受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水文测报水平较底,职工生产、生活问题较多,为促进这一地区的水文现代化建设,彻底改善水文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验方案。
为此,水文局及委机关有关部门组织了黄河河源区水文水资源情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河源区水文测报方案研究的实地科学调查。
2008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

2008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09年8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4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5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9水资源质量特点....................................... 11重要水事............................................. 12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 17前言《2008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08年黄河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内容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黄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概要

中图分 类号 :V2 24 T 1.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0 1 2 (0 1 2 — 18 0 10 — 13 2 1 )3 0 0 — 4
仅 为 全 人 均 年 径 流 量 的 2 % ,却 承 3
黄 河 是 我 国 西 北 、 北 地 区 重 要 华
咨询 2 0多 次 ,多 次征 求 并协 调 了流 域 省 (自治 区 ) 见 ,0 0年 国务 院 意 21 正 式 批 复 《 国 水 资 源 综 合 规 划 全
r s u c s a e s a c n g i u t r l a d e o— n io me t l wa e s s a e s u e e r u b n o si u e n e o r e r c r e a d a rc l a n e e v r n n a t r u e r q e z d f r a d me tc s a d u o id sra s f e e g u s h s t i a e on e u h t i i f g e t n c siy t te gh n wa e a i g n u ti l u e o n r y h b .T u h s p p r p i t d o t t a t s o r a e e st o sr n t e t r s v n ,
2010年黄河水资源公报

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2010年1月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发布单位: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编制单位: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资料提供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青海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甘肃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宁夏回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陕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山西省水环境监测中心、河南省水环境监测中心、山东省水环境监测中心、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
目录前言一、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二、省界水体水质状况三、黄河干流水源地水质状况附表1: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质状况一览表附表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附图: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评价断面图前言黄委水质监测工作始于1958年,主要监测水化学项目。
上个世纪70年代,由于水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增加了对污染项目的监测。
根据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规定,1998年又开展了省界水体水质监测。
目前水利部门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黄河流域水质监测体系,基本覆盖了流域地表水体。
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80年代初期开始发布黄河水质信息。
目前发布的《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资源质量状况通报》(以下简称《通报》)每月一期。
《通报》综合反映黄河流域省界水体及重点河段水质状况。
《通报》根据流域内干支流重点河段及黄委所属省界水体91个监测断面的监测成果,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评价项目为水温、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氟化物、汞、镉、铅、铜、锌和石油类共18项,评价采用单因子评价法。
一、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本月评价黄河流域重点断面86个,其中黄河干流35个,支流51个。
Ⅰ~Ⅲ类标准的断面33个,占38.4%;Ⅳ~Ⅴ类标准的断面有19个,占22.1%,劣Ⅴ类标准的断面34个,占39.5%。
评价断面的水质类别比例见图1。
图1黄河流域1月份水质类别比例图黄河干流 本月评价35个断面,水质符合Ⅱ类标准的占17.1%,符合Ⅲ类标准的占40.0%,符合Ⅳ类标准的占25.7%,Ⅴ类标准的占5.7%,符合劣Ⅴ类标准的占11.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010年8月目录前言概述................................................. 1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 2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 3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 ................ 4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 5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8水资源质量特点........................................ 10重要水事.............................................. 11附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GB3838—2002)...................................................... 16前言《2009年黄河流域地表水资源质量公报》(以下简称《公报》)的编发,旨在向社会公告2009年黄河流域水资源质量状况,为各级领导、有关部门提供水资源保护与管理依据,促进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公报》主要包括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水资源质量特点、重要水事七部分。
本《公报》由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黄河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编制,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八省(自治区)水利厅和黄委会水文局等为《公报》编制做了大量工作,其所属水质监测单位提供了相应的水质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概述2009年黄河流域汛期无大的暴雨洪水,干支流水势基本平稳。
干流唐乃亥、兰州、头道拐、龙门、潼关、三门峡、小浪底、花园口、高村、艾山、利津12个重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除唐乃亥站偏大,其余站偏小;与1987~2005年均值比较,唐乃亥、兰州和头道拐站偏大,其余站偏小;与上年相比较,除唐乃亥站增幅较大以外,其余站变幅较小。
洮河红旗、皇甫川皇甫、窟野河温家川、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泾河张家山、北洛河状头、渭河华县、汾河河津、伊洛河黑石关和沁河武陟11个重要支流控制水文站实测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全部偏小;与1987~2005年均值比较,无定河白家川站偏大,其余站偏小;与上年度比较,洮河红旗、渭河咸阳和汾河河津站基本持平,无定河白家川、延河甘谷驿、渭河华县和伊洛河黑石关站增大,其余站均减小。
2009年黄河流域水质评价,选择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重点河段,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选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氰化物、砷、挥发酚、六价铬、铜、铅、锌、镉、汞、氟化物、石油类、pH等参数,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并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进行达标统计分析。
2009年黄河流域14039.3km河长水质评价结果,55.9%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标准;其中30个省界断面,53.3%的断面水质劣于Ⅲ类标准;15处城市供水水源地中,6处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水质要求。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参加达标统计的215个重点水功能区,239个重点水功能区中,全年达标率仅为39.5%,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水资源质量状况综述黄河流域 2009年选取黄河干流和重要支流共14039.3km 河长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年均符合Ⅰ~Ⅱ类水质的河长3799.4km ,占评价总河长的27.1%;符合Ⅲ类水质的河长2380.6km ,占评价总河长的17.0%;符合Ⅳ类水质的河长1954.0km ,占评价总河长的13.9%;符合Ⅴ类水质的河长1448.0km ,占评价总河长的10.3%;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4457.3km ,占评价总河长的31.7%。
2009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见表1。
表1 2009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各类水质河长及所占百分比表黄河干流 评价河长3613.0km ,其中年均符合Ⅰ~Ⅱ类水质的河长占35.9%,符合Ⅲ类水质的河长占34.7%,符合Ⅳ类水质的河长占19.9%,符合Ⅴ类水质的河长占9.5%。
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等。
主要支流评价河长10426.3km,其中年均符合Ⅰ~Ⅱ类水质的河长24.0%,符合Ⅲ类水质的河长占10.8%,符合Ⅳ类、Ⅴ类水质的河长分别占11.8%、10.6%,劣于Ⅴ类水质的河长占42.8%。
支流污染以湟水西宁至老鸦峡河段、大黑河呼和浩特以下、汾河太原以下、渭河咸阳以下、沁河沁阳以下等河段,以及祖历河、宛川河、苦水河、关川河、清水河、三川河、清涧河、蔚汾河、延河、涑水河、泾河、茹河、双桥河、宏农涧河、新蟒河等尤为突出,其全年水质基本为劣Ⅴ类,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等。
省界水体水资源质量状况评价省界断面30个,全年Ⅰ~Ⅲ类水质断面占46.7%,Ⅳ类、Ⅴ类、劣Ⅴ类水质断面分别占23.3%、3.3%、26.7%。
劣Ⅴ类水质断面主要分布在黄河支流山西入黄支流三川河后大成、汾河河津、涑水河蒲州;陕西入黄支流清涧河延川、延河呼家川;渭河吊桥;河南入黄支流宏农涧河坡头、双桥河双桥等河段。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30个省界断面中,干流大河家、下河沿、吴堡、高村、利津断面,支流大通河享堂、板涧河解村、亳清河上亳城断面全年达标率均在90.0%以上;干流玛曲断面,支流丹河电厂桥断面达标率在80.0%以上;干流龙门断面,支流湟水民和、三川河后大成、清涧河延川、沁河五龙口、金堤河台前桥断面达标率在55.0%~75.0%之间;干流三门峡断面,支流昕水河大宁、渭河拓石断面达标率在20.0%~35.0%之间,干流喇嘛湾、支流无定河辛店、延河呼家川、渭河吊桥断面达标率均在10%以下,干流乌素图、潼关,支流窟野和温家川、汾河河津、涑水蒲州、双桥河双桥、宏农涧河坡头断面全年均未达标。
主要污染项目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等。
黄河干流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选取黄河干流新城桥、水川吊桥、石嘴山、昭君坟、画匠营、镫口、头道拐、万家寨库区、三门峡公路桥、花园口、开封大桥、高村、泺口、滨州、利津等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饮用水)进行水资源质量评价。
结果显示,6处水源地水质不符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要求,占40.0%,见表2。
对照功能区水质目标逐月统计,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达标率变化较大,其中新城桥、水川吊桥、花园口、开封大桥、高村、泺口、滨州、利津河段达标率较高,均在90.0%以上,万家寨库区河段达标率为66.7%,三门峡公路桥河段达标率为25.0%,昭君坟、镫口、头道拐河段达标率均为8.3%,石嘴山、画匠营河段全年均未达标。
主要污染项目为化学需氧量、氨氮。
表2 2009年黄河干流15处重要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资源质量状况表重点水功能区水资源质量状况2009年评价重点水功能区239个,其中24个未确立水质目标的排污控制区仅作水质类别评价,不参与水功能区达标分析,其余215个水功能区进行达标统计。
本年度达标水功能区85个,占39.5%;未达标水功能区130个,占60.5%。
评价重点水功能区河长13345.3km,其中参加达标统计河长12839.3km,达标河长5869.2km,达标率为45.7%,评价水功能区湖库面积20.7km2,达标率为0%。
黄河干流评价重点水功能区42个,其中排污控制区5个,参与达标统计水功能区37个,达标16个,达标率为43.2%。
主要支流评价重点水功能区197个,其中排污控制区19个,参与达标统计水功能区178个,达标68个,达标率为38.2%。
各类水功能区按水功能区个数统计,渔业用水区和饮用水源区达标率最高,分别为66.7%、57.9%,过渡区和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最低,分别为25%、16.7%;按水功能区河长统计,保留区和过渡区达标率最高,分别为68.7%、61.6%,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最低,为27.6%;按湖库面积统计的饮用水源区和景观娱乐用水区达标率都为0%;24个排污控制区中,水质满足Ⅱ类3个,Ⅲ类4个,Ⅳ类2个,Ⅴ类2个,劣于Ⅴ类13个。
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3。
表3 2009年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全年达标情况表各省(区)水功能区青海省评价水功能区37个,其中参与达标统计36个,达标28个,达标率为77.8%。
甘肃省评价水功能区51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50个, 达标26个,达标率为52.0%。
宁夏回族自治区评价水功能区12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7个, 达标4个,达标率为57.1%。
内蒙古自治区评价水功能区14个,参与达标统计11个,达标2个,达标率为18.2%。
陕西省评价水功能区共61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55个,达标21个,达标率为38.2%。
山西省评价水功能区30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24个, 达标6个,达标率为25.0%。
河南省评价水功能区30个, 其中参与达标统计27个,达标6个,达标率为22.4%。
山东省评价水功能区23个, 参与达标统计23个,达标3个,达标率为13.0%。
各省(区)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详见表4。
表4 2009年黄河流域各省(区)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表达标统计结果显示,2009年黄河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污染依然严重,总体上,支流污染重于干流。
干流、支流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43.2%和38.2%;全流域汛期水质好于非汛期,汛期、非汛期水功能区达标率分别为40.4%、38.6%。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氟化物、石油类等。
不同水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见表5。
表5 2008年黄河流域不同水期重点水功能区达标情况统计表水质变化趋势分析黄河流域与2008年相比,2009年黄河流域满足Ⅰ~Ⅲ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4.9个百分点,Ⅳ~Ⅴ类水河长所占增加了0.2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减少了5.1个百分点,整个流域水质略有好转。
2009年黄河干流满足Ⅰ~Ⅲ类水河长所占比例不变,Ⅳ~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3.1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减少了3.1个百分点,水质略有好转。
主要支流满足Ⅰ~Ⅲ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增加了7.0个百分点,Ⅳ~Ⅴ类水河长减少了0.8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河长所占比例减少了5.9个百分点,水质有所变好,黄河流域2008、2009年各类水质百分比见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