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 教学反思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是知道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会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波形图以及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知道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本节教学难点是频率影响音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尤其是几个玻璃瓶装水,吹和敲引起音调的变化判断。

同,理解音调、响度及音色的区别。以成语引入(悦耳动听、低声细语、震耳欲聋、尖叫刺耳、闻声辨人、引吭高歌等),从熟悉的词语中理解到,声音的特性是不同的,对声音的描述也是不同的。再用几段声音衔接,从而提出音调的概念。三段声音的设置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先用琴键的1234567,这是学生最熟悉的音调,然后在听听音乐和声音中的音调,让他们自行感受音调高低在听觉上的不同。这段引入非常顺畅,学生容易理解,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探究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关系时,很多同学是胡乱猜想,因为他们并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作为猜想依据,这个影响不大,因为绝大部分同学预习过,所以猜想基本准确。主要是引导他们设计实验,用到控制变量法,绝大部分同学说的是“单一变量”,因为生物说的是单一变量,所以要特别纠正,物理的规范术语。

齿轮和牙膏盒以及啤酒瓶吹奏乐曲的题目以视频的形式出现,学生兴致高涨。以往的这部分内容都是以题目的形式让学生做,相对来说很枯燥。学生看完视频后觉得很震撼,原来真的能够吹奏出来!再让他们分析,就水到渠成了。

整堂课学生的兴致很高,有图片、声音、视频和文字,交叉冲击他们的感官,学生学得很轻松也很快乐。本想做一段微视频,但思考了很久,用微视频的效果还没有这几段视频单独播放的效果好,所以没用了。

振幅影响响度的实验现象并不好操作,所以也是用视频代替,效果很清晰。

总的来说,本堂课效果很好,达到了预期目标,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以后的课堂要更多地用到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以最好的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