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差速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差速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汽车差速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汽车差速器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轻型载货汽车的差速器设计2.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目前国内轻型货车乃至重型货车的差速器产品的技术基本来源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传统的工业国家,我国现有的技术基本上是引进国外技术而发展的,在目前看来有了一定的成果和规模,但是们目前我国的差速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依然很弱、影响了整车新车的开发成本,所以在差速器开发的技术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汽车行业发展初期,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雷诺发明了汽车差速器,汽车差速器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曾被汽车专家誉为“小零件大功用”。
汽车差速器是汽车传动中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有三大作用:首先是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其次,将主减速器已经增加的扭矩一分为二的分配给左右两根半轴;然后,它担任汽车主减速齿轮,在动力传输至车轮前将传动系的转速减下来,将动力传到车轮上,同时允许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轮速转动。
差速器对提高汽车行驶平稳性和其通过性有着独特的作用,是汽车设计的重点之一。
3. 1国内外发展动态从目前来看,我国差速器行业已经顺利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转变,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发展阶段。
由小到大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对它的影响或许仅限于速度和时间,但由大到强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蜕变,科学发展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个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刻,提高汽车车辆差速器的精度、可靠性是中国差速器行业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年中国汽车差速器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汽车差速器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投资逐渐增多。
投资者对汽车差速器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使得汽车差速器行业的发展需求增大。
对国外而言,国外的那些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水平已经很高,而且还在不断地进步,年销售额达到18亿美金的伊顿公司汽车集团是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气体管理部分及动力控制系统,其中属于动力控制系统的差速器类产品年销售量达250万只,在同类产品居领导地位。
差速器主外壳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开题报告

差速器主外壳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差速器主外壳机械加工工艺工装设计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 078105235学生姓名曾威指导教师王细洋填表日期 2011 年 3 月 12 日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生产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大批量生产成为时代的需求,而组合机床就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我们有必要来研究他,另外,箱体是机器设备中的基础件和基准件,它和一些轴承、轴、齿轮等零件组装在一起,并使这些零件之间保持准确的相互位置。
因此,箱体的加工质量将直接影响机器或部件的精度、性能和寿命,我们有必要对他进行研究。
机械制造毕业设计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它是基础课,设计基础课以及专业课的综合,是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全部专业课,并进行了毕业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我们对所有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它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也是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国防安全的基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制造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制造过程和制造工艺也有了新的内涵。
传统制造业不断吸收机械、信息、材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将其综合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制造、检测、管理及售后服务的制造全过程。
21世纪的制造业呈现出高技术化、信息化、绿色化、极端化、服务增值等特点和趋势。
在高技术的带动下,制造技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进展,制造技术及制造工艺的高技术化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加工成为常规制造技术。
制造业的常规性尺度由微米级精度下移1到2个数量级,亚微米及纳米级制造将成为主流。
(2)特种加工技术广泛应用。
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相比较,特种加工技术利用非机械能进行加工,例如激光加工、电花加工、电解加工、电化学加工等,将成为常规的制造手段,使有些原来难加工或不能加工的零件加工成为可能。
TY1250型载货汽车差速器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TY1250型载货汽车差速器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录第1章绪论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1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1)1.1.2 差速器今后的发展 (4)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5)1.3 课题主要内容 (6)第2章差速器结构⽅案的选择 (7)2.1 对称锥齿轮式差速器 (7)2.1.1 普通锥齿轮式差速器 (7)2.1.2 摩擦⽚式差速器 (8)2.1.3 强制锁⽌式差速器 (9)2.2 滑块凸轮式差速器 (10)2.3 蜗轮式差速器 (11)2.4 ⽛嵌式⾃由轮差速器 (12)2.5 结构⽅案的确定 (12)第3章详细设计计算过程 (14)3.1 差速器的设计计算与校核 (14)3.1.1 差速器齿轮主要参数选择 (14)3.1.1.1 ⾏星齿轮数⽬n的选择 (14)3.1.1.2 ⾏星齿轮球⾯半径的确定 (14)3.1.1.3 ⾏星齿轮与半轴齿轮齿数、的选择 (17)3.1.1.4 ⾏星齿轮和半轴齿轮节锥⾓,模数m的确定 (17)3.1.1.5 压⼒⾓α (18)3.1.1.6 ⾏星齿轮轴直径d及⽀承长度 (18)3.1.2 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 (19)3.1.3 汽车差速器直齿锥齿轮的⼏何尺⼨计算⽤表 (20)3.1.4 差速器齿轮的材料 (22)3.2 半轴的设计计算及校核 (22)3.2.1 半轴结构形式选择 (22)3.2.2 半轴详细计算与校核过程 (23)3.2.2.1 全浮式半轴的计算载荷的计算 (23)3.2.2.2 全浮式半轴的杆部直径的计算 (23)3.2.2.3 半轴的扭转切应⼒ (23)3.2.2.4 半轴的扭转⾓ (24)3.2.2.5 半轴花键强度校核 (24)3.2.2.6 半轴的结构设计及材料选取 (25)第4章三维模型的建⽴ (26)4.1 Pro/E软件简介 (27)4.2 差速器结构设计 (28)4.3 差速器各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 (28)4.4 差速器三维装配模型的建⽴ (29)4.5 结语 (31)第5章差速器⼗字轴加⼯⼯艺 (31)5.1 轴类零件的功⽤、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 (31)5.2 轴类零件的⽑坯和材料 (32)5.3 ⼗字轴的加⼯⼯艺分析 (33)5.4 ⼗字轴的制造⼯艺过程 (34)结论 (35)参考⽂献: (37)致谢 (39)TY1250型载货汽车差速器设计摘要差速器是汽车转向过程中所必须的传动机构,差速器在重型载重车上使⽤较频繁,损坏较严重。
粘性式限滑差速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按照如“2002年4月26日”方式填写。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1.在普通差速器只能起差速作用的基础上增加其限滑的功能;2.通过液体传动原理解决汽车打滑时转矩的合理分配,以提高汽车的通过性;3.保证汽车在平坦路面具有良好的差速作用;4.粘性限滑差速器正常工作时,其振动性要降到最低;5.粘性限滑差速器在正常工作时,当传动介质温度升高后,要能迅速降温;6.正常转弯差速时的最大功率损耗不大于:1%。
;7.打滑时附着轮驱动力分配最大比例不小于50%;8.最大车重:不小于1.6吨。
方案一:通过摩擦片对半轴进行双向调节,使其比现有的限滑差速器更具有快速调节的能力。
当打滑时,两半轴转速差较大时,本方案能快速做出反应,对转速快的半轴进行制动尽最大可能将转矩传给转速较慢的半轴,同时转速较慢的半轴也会在粘性传动的作用下,进行调节,使转矩在最大限度的传给转速较慢的半轴。
它传递的转矩随转速差的增大而增大,其对驱动力的分配有一个随路面附着情况变化而变化的自适应能力,这种差速器在左右轮转速差较小时与普通差速器基本没有多大差别,但是一旦有转速差产生,它便产生随着转速差增大而增大的限滑转矩,甚至将差速器锁死,并在转速差减小时自行松开。
优点:自动适应性强,无级调速性能好,制动性能好,转矩传递效率高,燃油经济性好,缺点:结构较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工作稳定性较差(限滑转矩会随硅油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方案二:本方案是在普通差速器的基础上对其行星齿轮进行改进的设计,我们都知道普通差速器在限滑功能上有很大的缺陷,是因为当汽车驱动轮打滑时,行星齿轮高速旋转时,由于内摩擦力矩很小,也就是限滑转矩太低,所以导致转矩基本上是平均分配的。
差速器开题报告范文

差速器开题报告范文差速器开题报告范文一、研究背景差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平衡车轮转速、保证车辆稳定性和操控性的重要功能。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不同的转弯半径和路面摩擦系数会导致车轮转速的差异,而差速器的作用就是通过合理的差速调节,使得车轮能够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从而实现车辆的稳定行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优化设计方法,以提高差速器的性能和效率,进一步提升汽车的操控性和行驶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1. 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主要由齿轮组成,通过齿轮的传动和差速效应实现车轮的差速调节。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包括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差速效应的产生机制等。
2. 差速器的优化设计方法为了提高差速器的性能和效率,本研究将研究差速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通过分析不同车辆行驶状态下的转速差异,结合优化算法和仿真模拟技术,提出一种适合不同行驶条件的差速器设计方案。
3. 差速器的应用领域差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中,本研究将探讨差速器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和需求。
同时,还将对差速器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为不同领域的差速器设计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差速器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其次,通过理论分析,探讨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优化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实验仿真,验证差速器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到以下成果:1. 对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为差速器的进一步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2. 提出一种适应不同行驶条件的差速器设计方案,提高差速器的性能和效率。
3. 分析差速器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特点和需求,为差速器的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六、研究意义差速器作为汽车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的成果将为差速器的改进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对提升汽车的性能和行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本科专业职业生涯设计开题报告书
学生姓名
学 号
题 目
我的研究生之路/行星齿轮式变速箱的设计
内容:
一、职业生涯设计部分
即将毕业之际,择业成为我们不可避免的事情。大学阶段目标的确立,实际上是人生目标的确立。而志向是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所以需要我们细细规划所以我决定拟订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规划一下,大学的开始是梦的开始,但大学的结束并不是梦的结束。这是我们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机会总是钦睐有准备的人。面对目前激烈的就业竞争,而且我感觉自己在大学学到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所以我决定考研继续深造来完善自己。
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说明书毕业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毕业设计说明书BJ2022汽车单级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学生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12年6月BJ2022汽车单级主减速器及差速器的结构设计与强度分析摘要汽车主减速器及差速器是汽车传动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它能够将万向传动装置传来的发动机转矩传给驱动车轮,以实现降速增扭。
本次设计的是有关BJ2022汽车的主减速器和差速器,并要使其具有通过性。
本次设计的内容包括有:方案选择,结构的优化与改进。
齿轮与齿轮轴的设计与校核。
并且在设计过程中,描述了主减速器的组成和差速器的差速原理和差速过程。
方案确定主要依据原始设计参数,对比同类型的减速器及差速器,确定此轮的传动比,并对其中重要的齿轮进行齿面接触和齿轮弯曲疲劳强度的校核。
而对轴的设计过程中着重齿轮的布置,并对其受最大载荷的危险截面进行强度校核。
主减速器及差速器对提高汽车行驶平稳性和其通过性有着独特的作用,是汽车设计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驱动桥,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BJ2022 car single stag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reducerdifferential design and strength analysisABSTRACTAutomobil reduction final drive and differential is one of the best impossible parts in automobile gearing. It can chang speed and driving tuist within a big scope .The problem of this design is BJ2022 car differential unit ,it’ s properly in common use . The design of scheme, the better design and improvement of structure ,the design and calibration of gear and gear shiftes , and the select of bearings , and also the design explain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ial action .The ting of the scheme desierment main deside. The drive ratio of gear,according to orginal design parameter and constrasting the same type reduction final drive ang differential assay . It realize planet gear in the design of structure . It put to use alteration better gears transmission in the design of gear , and compare the rootcontact tired strength of some important gears and the face twirl tired strength . Iteraphaize pay attention to the place of gears. Compare the strength of the biggest load dangraes section. It require structure simple and accord with demand in select of bearings .The Lord reducer to improve the car driving and differential stability and itsthrough sex , is one of the focal points of automotive design.Key words : Drive axle,Main reducer,Differential,Axle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的基本内容 (1)1.2.1 主减速器的作用 (1)1.2.2 主减速器的工作原理 (2)1.2.3 国内主减速器的状况 (2)1.2.4 国内与国外差距 (2)1.3 课题研究内容 (3)第二章主减速器的设计 (4)2.1 主减速器概述 (4)2.2 主减速器方案的选择 (4)2.3 主减速器主从动齿轮的支承方案 (4)2.31 主动双曲面锥齿轮 (4)2.32 从动双曲面锥齿轮 (5)2.4 基本参数的选择与计算载荷的确定 (5)2.41 齿轮计算载荷的确定 (5)2.42 主减速器齿轮基本参数的选择 (8)2.43 主减速器准双曲面圆锥齿轮的集合计算 (11)2.44 主减速器锥齿轮强度计算 (14)2.45 主减速器齿轮的材料及热处理 (17)第三章差速器的设计 (19)3.1 差速器概述 (19)3.2 差速器的结构形式选择 (19)3.3 差速器齿轮的基本参数选择 (20)3.31 行星齿轮数目的选择 (20)3.32 行星齿轮球面半径的选择 (20)3.33 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齿数的选择 (21)3.34 差速器圆锥齿轮模数及半轴齿轮节圆直径的初步确定 (21)3.35 压力角 (22)3.36 行星齿轮轴直径及支承长度 (22)3.4 差速器齿轮的集合计算 (23)3.5 差速器齿轮的强度计算 (24)第四章轴的设计 (26)4.1 主动锥齿轮轴的设计 (26)4.11 锥齿轮齿面上的作用力 (26)4.12 齿宽中点处的圆周力 (27)4.13 锥齿轮的轴向力和径向力 (28)4.14 轴和轴承的计算 (29)4.15 齿轮轴承径向载荷的计算 (30)4.16 主动锥齿轮轴参数设计 (30)4.17 主动锥齿轮轴的校核 (31)4.2 行星齿轮轴的设计 (33)4.21 行星齿轮轴直径及支承长度 (33)4.22 普通平键的选择 (34)4.23 圆柱销的选择 (34)4.24 计算载荷的确定 (34)4.25 行星齿轮轴的强度计算 (35)4.3 半轴的设计 (35)4.31 半轴概述 (35)4.32 半轴计算载荷的确定 (36)4.33 半轴杆部直径的选择 (36)4.34 半轴的强度计算 (36)第五章结论 (38)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第一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通过学校的实习我对汽车的构造及各总成的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以前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对于进行汽车一些总成的设计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现选择课题内容为对BJ2022汽车的使用性能的驱动桥(主减速器及差速器)进行设计。
毕业设计差速器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差速器开题报告差速器开题报告一、引言差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装置,在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地解决车辆转弯时内外轮胎转速不一致的问题,确保车辆的平稳行驶。
本文旨在探讨差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要点以及相关应用。
二、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差速器是由齿轮组成的一种传动装置。
当车辆转弯时,内外轮胎因为半径不同而需要转速不一致。
差速器通过合理的齿轮设计,使内外轮胎能够以不同的转速旋转,同时保持车辆的平稳行驶。
具体来说,差速器通过主齿轮、卫星齿轮和行星齿轮的组合,实现了内外轮胎转速的差异。
三、差速器的设计要点1. 齿轮的模数选择:齿轮的模数决定了齿轮的尺寸和传动比。
在差速器设计中,需要根据车辆的使用情况和承载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模数,以确保差速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齿轮的材料选择:差速器中的齿轮需要承受较大的扭矩和压力,因此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常见的齿轮材料有钢、铸铁和铝合金等,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3. 差速器的结构设计:差速器的结构设计直接影响了其工作效果和可靠性。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齿轮的布局、轴承的选择以及润滑系统的设计等因素,以确保差速器的正常运行。
四、差速器的应用领域差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工程机械、铁路车辆等领域。
在汽车中,差速器是传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平稳性。
在工程机械中,差速器可以使车辆在复杂地形下灵活转向,提高工作效率。
在铁路车辆中,差速器能够使车轮在曲线轨道上保持合理的转速,确保列车的安全行驶。
五、结论差速器作为一种重要的机械装置,在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差速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可以进一步提高差速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差速器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将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对差速器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轻型载货汽车的差速器设计
2.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目前国内轻型货车乃至重型货车的差速器产品的技术基本来源于美国、德国、日本等几个传统的工业国家,我国现有的技术基本上是引进国外技术而发展的,在目前看来有了一定的成果和规模,但是们目前我国的差速器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开发能力依然很弱、影响了整车新车的开发成本,所以在差速器开发的技术开发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汽车行业发展初期,法国雷诺汽车公司的创始人雷诺发明了汽车差速器,汽车差速器作为汽车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曾被汽车专家誉为“小零件大功用”。
汽车差速器是汽车传动中的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有三大作用:首先是将发动机输出的动力传输到车轮上;其次,将主减速器已经增加的扭矩一分为二的分配给左右两根半轴;然后,它担任汽车主减速齿轮,在动力传输至车轮前将传动系的转速减下来,将动力传到车轮上,同时允许两侧车轮以不同的轮速转动。
差速器对提高汽车行驶平稳性和其通过性有着独特的作用,是汽车设计的重点之一。
3.1国内外发展动态
从目前来看,我国差速器行业已经顺利完成了由小到大的转变,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发展阶段。
由小到大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对它的影响或许仅限于速度和时间,但由大到强却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蜕变,科学发展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这个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刻,提高汽车车辆差速器的精度、可靠性是中国差速器行业的紧迫任务。
近年来年中国汽车差速器市场发展迅速,产品产出持续扩张,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汽车差速器产业向高技术产品方向发展,国内企业新增投资项目投资逐渐增多。
投资者对汽车差速器行业的关注越来越密切,这使得汽车差速器行业的发展需求增大。
对国外而言,国外的那些差速器生产企业的研究水平已经很高,而且还在不断地进步,年销售额达到18亿美金的伊顿公司汽车集团是全球化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供应商,主要产品包括发动机气体管理部分及动力控制系统,其中属于动力控制系统的差速器类产品年销售量达250万只,在同类产品居领导地位。
国内的差速器起步较晚,目前的发展主要靠引进消化国外产品来满足需求。
3.2差速器的发展趋势
差速器作为车辆上必不可少的重要传动零件,要使车辆的舒适性以及通过
性有所提高,对差速器的设计和改进是必然的。
目前车辆上主要采用的是普通
对称锥齿式差速器,具有结构简单、质量较小等优点。
但是当一侧轮子打滑时,另一侧轮子不能提供任何力矩,所以具有的通过性不高。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
量的防滑差速器,如伊顿公司开发的伊顿锁式差速器则可以在发现车轮打滑后,
锁定动力传递百分百的力矩到不打滑的车轮,足以克服路面给车辆带来的限制。
毫无疑问,更好的舒适性和越野性和安全性是差速器的最终目标。
4.差速器研究的目的
汽车在弯道行驶,内外两侧车轮的转速有一定的差别,外侧车轮的行驶路程长,转速也要比内部车轮的转速高,而常规汽车的两侧车轮转速是相同,这
也就构成了一侧车轮必然打滑。
后果就是我们常说的转向不足和转向过
度。
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差速器来调节。
从而实现外侧车轮转速要比内部车轮
的转速高。
消除打滑,让汽车更安全地驶过弯道。
顾名思义,“差速器”就是
用来让车轮转速产生差异的,在转弯的情况下可以使左右车轮进行合理的扭矩
分配,来达到合理的转弯效果。
当发动机的动力经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
经过了驱动桥上减速器的减速增矩之后,就要面临左右车轮的扭矩的分配,实
现左右车轮的不同速度,使两边车轮尽可能以纯滚动的形式不等距行驶,减少
轮胎与地面的摩擦,这就是所谓的“差速”过程。
并且通过对轻型载货汽车差速器的研究,也能开发自己的一些能力,在此
过程中,我主要运用机械设计软件CAD、辅助分析软件CAE、三维建模以及运动仿真软件UG,让自己在实践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
机械设计行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5.研究的重点
1)、在设计汽车差速器的结构外形时,注重外壳结构的选择,尽量使差速器的重量不是因为外部壳体的材料选择和厚度设计而加重。
2)、汽车差速器的内部齿轮的强度要根据所传的扭矩的大小和实际的工作环境,尽量优化安全系数,根据机械设计的原理对每一对齿轮进行强度校核,在适当的情况下,采用表面处理工艺,使齿轮达到表面硬而心部韧的效果。
3)、根据输入、输出齿轮传出的力,设计输出轴的力,尽量优化加工工艺,减小应力集中;尽量在满足强度的情况下,使轴的直径减小,从而降低整个汽车差速器的重量。
4)、在画出整个差速器的装配图时,宜采用局部剖和半剖相结合的方法,使汽车差速器的结构很清晰的展示给读者。
6.参考文献
1] 王望予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曲补和,No-spin防滑差速器技术分析[J]. 矿上机械,1999,(9);60~62
3] 尹唏LSD差速器[J]. 汽车技术,1992,(3);51.
4] 王隆太先进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5] 杨叔子,杨克冲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6] 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 于涛,宋志安,李艳红机械结构有限元分析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9] 陈日曜金属切削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0] Pollone, G., Costruzioni Automobilistiche. Il Veicolo, Chap. 6, Levrotto & Bella, Torino, Italy, in Italian,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