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

合集下载

基于Matlab的16QAM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基于Matlab的16QAM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通信系统的计算机仿真设计题目:16QAM通信系统性能分析与MATLAB仿真系(院):电子工程学院学期:2013-2014-2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基于Matlab的16QAM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1绪论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应用MATLAB的编程方法和功能模块可以搭建各种仿真系统,还可以应用丰富的时间域、频率域、相位域的仿真测量仪器。

许多新一代通信系统的系统级仿真程序出现在MATLAB软件的演示实例中,这使得学习的效率大为提高,对技术与系统的理解已经从概念深入到电路方案和选取层面。

Simulink是Mathworks公司推出的基于Matlab平台的著名仿真环境。

Simulink作为一种专业和功能强大且操作简单的仿真工具,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青睐,它搭建积木式的建模仿真方式既简单又直观,而且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振幅调制。

正交振幅调制,这是近年来被国际上移动通信技术专家十分重视的一种信号调制方式。

QAM是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在调制过程中,同时以载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代表不同的数字比特编码,把多进制与正交载波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频带利用率。

正交调幅是一种将两种调幅信号汇合到一个信道的方法,因此会双倍扩展有效带宽。

正交调幅被用于脉冲调幅,特别是在无线网络应用。

1.2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技术高速发展,频带利用率问题越来越被人们关注。

在频谱资源非常有限的今天,传统通信系统的容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用户的要求。

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以其高频谱利用率、高功率谱密度等优势,成为宽带无线接入和无线视频通信的重要技术方案。

首先介绍了QAM调制解调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MATLAB的16QAM 系统调制解调方案,包括串并转换,2-4电平转换,抽样判决,4-2电平转换和并串转换子系统的设计,对16QAM的星座图和调制解调进行了仿真,并对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进而证明16QAM调制技术的优越性。

基于MATLAB的MIMO-OFDM通信系统的仿真

基于MATLAB的MIMO-OFDM通信系统的仿真

基于MATLAB的MIMO-OFDM通信系统的仿真0 引言5G技术的逐步普及,使得我们对海量数据的存储交换,以及数据传输速率、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号的准确传播显得越发重要,随之而来的是对信道模型稳定性、抗噪声性能以及低误码率的要求。

本次研究通过构建结合空间分集和空间复用技术的MIMO信道,引入OFDM 技术搭建MIMO-OFDM 系统,在添加保护间隔的基础上探究其在降低误码率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异性能。

1 概述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通过将信道分成数个互相正交的子信道,再将高速传输的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进行传输。

该技术充分利用信道的宽度从而大幅度提升频谱效率达到节省频谱资源的目的。

作为多载波调制技术之一的OFDM 技术目前已经在4G 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G 技术作为新一代的无线通信技术,对其提出了更高的信道分布和抗干扰要求。

多输入多输出(Multi Input Multi Output,MIMO)技术通过在发射端口的发射机和接收端口的接收机处设计不同数量的天线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并行传输提升信道容量和传输空间。

常见的单天线发射和接收信号传输系统容量小、效率低且若出现任意码间干扰,整条链路都会被舍弃。

为了改善和提高系统性能,有学者提出了天线分集以及大规模集成天线的想法。

IEEE 806 16 系列是以MIMO-OFDM 为核心,其目前在欧洲的数字音频广播,北美洲的高速无线局域网系统等快速通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多媒体和数据是现代通信的主要业务,所以快速化、智能化、准确化是市场向我们提出的高要求。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 技术的快速发展,MIM-OFDM 技术已经开始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本次研究的MIMO-OFDM 系统模型是5G的关键技术,所以对其深入分析和学习,对于当下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完整版)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毕业论文

(完整版)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毕业论文

创新实践报告报告题目: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名:***班级学号:***师:**二O一四年十月十五日目录一、引言 (3)二、仿真分析与测试 (4)2.1 随机信号的生成 (4)2.2信道编译码 (4)2.2.1 卷积码的原理 (4)2.2.2 译码原理 (5)2.3 调制与解调 (5)2.3.1 BPSK的调制原理 (5)2.3.2 BPSK解调原理 (6)2.3.3 QPSK调制与解调 (7)2.4信道 (8)2.4.1 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 (8)2.4.2 瑞利信道 (8)2.5多径合并 (8)2.5.1 MRC方式 (8)2.5.2 EGC方式 (9)2.6采样判决 (9)2.7理论值与仿真结果的对比 (9)三、系统仿真分析 (11)3.1有信道编码和无信道编码的的性能比较 (11)3.1.1信道编码的仿真 (11)3.1.2有信道编码和无信道编码的比较 (12)3.2 BPSK与QPSK调制方式对通信系统性能的比较 (13)3.2.1调制过程的仿真 (13)3.2.2不同调制方式的误码率分析 (14)3.3高斯信道和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比较 (15)3.3.1信道加噪仿真 (15)3.3.2不同信道下的误码分析 (15)3.4不同合并方式下的对比 (16)3.4.1 MRC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分析 (16)3.4.2 EGC不同信噪比下的误码分析 (16)3.4.3 MRC、EGC分别在2根、4根天线下的对比 (17)3.5理论数据与仿真数据的区别 (17)四、设计小结 (19)参考文献 (20)一、引言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通信系统功能越来越强,性能越来越高,构成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要求通信系统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水平。

这样尖锐对立的两个方面的要求,只有通过使用强大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技术和工具才能实现。

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之下,MATLAB应运而生。

基于matlab的simulink的cdma系统多用户仿真要点

基于matlab的simulink的cdma系统多用户仿真要点

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 的 CDMA 系统多用户仿真要点简介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是一种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其中多个用户在同一频带上传输数据,每个用户使用唯一的编码序列来区分其他用户的信息。

在CDMA系统中,使用扩频技术将数据编码成宽带信号,然后使用独立的编码序列将它们混合在一起,并在接收端进行解码以恢复原始数据,因此CDMA技术可以提供更高的信道容量。

通过使用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可以方便地进行CDMA系统的仿真,并对多个用户进行仿真,以评估系统性能。

要点1. CDMA系统的建模在CDMA系统的仿真过程中,需要首先建立系统模型。

我们可以使用 Simulink 中的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来实现CDMA系统模型的建模。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中包含了各种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滤波器、混合器和解扰器等等,这些模块可以用来构建CDMA系统的传输通道。

2. 多用户仿真在CDMA系统中,多个用户可以同时传输数据,因此我们需要对多个用户进行仿真,并分别评估其性能。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使用 Signal Processing Blockset 中的 Multiport Switch 模块,将多个用户的数据流合并成一个流,然后通过解码器对其进行解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编码序列对每个用户进行编码,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 性能评估在CDMA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 BER(Bit Error Rate)来评估系统的性能。

在仿真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向系统中注入固定数量的错误比特,并计算接收端出现错误的比特数量来计算BER。

通过多次仿真,可以评估不同编码序列、码元速率、信噪比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本篇文档中,我们介绍了基于 Matlab 的 Simulink 的 CDMA 系统多用户仿真的要点。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毕业设计(论文)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的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仿真1.课程设计的目的(1)增加对仿真软件的认识,学会对各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2)加深理解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概念(3)初步掌握系统的设计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2.设计方案论证2.1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在数字传输系统中,其传输的对象通常是二进制数字信号,它可能是来自计算机、电传打字机或其它数字设备的各种数字脉冲,也可能是来自数字终端的脉冲编码调制(PCM)信号。

这些二进制数字信号的频带范围通常从直流和低频开始,直到某一频率m f ,我们称这种信号为数字基带信号。

在某些有线信道中,特别是在传输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数字基带信号可以不经过调制和解调过程在信道中直接传送,这种不使用调制和解调设备而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通信系统,我们称它为基带传输系统。

而在另外一些信道,特别是无线信道和光信道中,数字基带信号则必须经过调制过程,将信号频谱搬移到高频处才能在信道中传输,相应地,在接收端必须经过解调过程,才能恢复数字基带信号。

我们把这种包括了调制和解调过程的传输系统称为数字载波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模型如图 1所示,它主要包括码型变换器、发送滤波器、信道、接收滤波器、均衡器和取样判决器等部分。

图1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模型1.2 数字基带信号1.2.1数字基带信号波形对不同的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应根据不同的信道特性及系统指标要求,选择不同的数字脉冲波形。

原则上可选择任意形状的脉冲作为基带信号波形,如矩形脉冲、三角波、高斯脉冲及升余弦脉冲等。

但实际系统常用的数字波形是矩形脉冲,这是由于矩形脉冲纤数字传输系统中的线路传输码型。

此外,CMI 码和曼彻斯特码一样都是将一位二进制码用一组两位二进制码表示,因此称其为1B2B 码。

(5)4B/3T 码4B/3T 码是1B/1T 码的改进型它把4 个二进制码元变换为3个三进制码元。

显然,在相同信息速率的条件下,4B/3T 码的码元传输速率要比1B/1T 码的低,因而提高了系统的传输效率。

基于MATLAB的跳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跳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基于MATLAB的跳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军事的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战争将是以电子战、信息战的对抗为主,运用于军事设备中的跳频技术的性能研究也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抗干扰、抗截获、抗衰落等性能的提高也成为跳频研究的发展方向。

同时,随着个人通信业务和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跳频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运用也日趋成熟,在现有的DS/CDMA 系统中,远近效应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由于大功率信号只在某个频率上产生远近效应,当载波频率跳变到另一个频率时则不受影响,因此跳频系统没有明显的远近效应,这使得它在移动通信中易于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如果链路间采用相互正交的跳频图案同步跳频,或者采用低互相关的跳频图案异步跳频,可以使得链路间的干扰完全消除或基本消除,对提高系统的容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跳频是瞬时窄带系统,其频率分配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现有频率资源十分拥挤的条件下,研究跳频通信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1.2 跳频通信技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已经展开了对跳频技术的理论研究。

美国的Laboratories of Sylvania 率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跳频通信系统Baffalo Laboratories Application of Digitally Exact Spectra,简称BLADES 系统,并在海军的 Mt. Mc Kinley 指挥舰上试验成功。

到了 70 年代,跳频通信技术快速发展,美、英、法等国的超短波跳频电台相继研制成功且应用于军事当中,其中以美国的INCGARS-V 和英国的 Jaguar 为典型代表。

到了80年代,跳频技术应用于实战当中,在英国的马尔维纳斯岛(福克兰群岛)战争与美国入侵巴拿马的战争中,参战部队都装备了跳频电台用于相互联络,取得良好效果。

到了1991年的海湾战争时,美、英、法等国部队大量装备了跳频电台用于军事指挥,如美国的SINCGARS、法国TRC-950、英国的Jaguar-V,成效斐然。

基于Matlab/Simulink的QAM通信系统的仿真

基于Matlab/Simulink的QAM通信系统的仿真
1 -2 8 0.
00 ” , 过 查 表 寻 址 , M0 E SM6 0 1时 经 用 D L I . 真 出 来 的 结 果 0仿
如 图 6所 示
由 图 6可 以 看 出 ,在 各 个 取 样 点 码 之 间 的 串扰 比 较 小 .
【】田耘 , 文 波 , 延 伟 , 无 线 通 信 F G 设 计 [ . 京 : 3 徐 张 等. PA M】 北
smu ai n p r mee s r e c b di eal n o mu a o e u t a ea ay ie . d c td£ a esmu ai nr s l i l t a a tr ed s r e d ti a ds mes o a i n i lt nr s l r n lsz d i i iae h th i s h sn t i lt ut o e s r d n il t h o e c r s l Mo e v r h i l t d li ey smp e a d a h e e h n i p n e u L T e a e i e t a o t e r t a e u t. r o e .t e smu ai n mo e S v r i l n c iv s t e a t i a tr s l h c il s o c
s s m r c ial n ce t c l. y t p a t l ya ds in i a y e c i fl
Ke od : f b Sm l k Q M ; i ua o o e; ii o u i t n yw rs Maa ; i ui ; A l n s lt nm dl dg a cmm nc i m i t l ao
进 行 抑 制 载 波 的 双边 带 调 幅 ,利用 这种 已调 信 号 的频 谱 在 同

基于Matlab 下的通信系统仿真

基于Matlab 下的通信系统仿真

IX
.-.. .. ..- /--.. ./.... .
2.程序或仿真模型 2.1 设计思想(流程图)
上图中,假如连续时间信号是一个带限信号,其频率是 - m ~ m ,抽样脉冲为理想单位 冲激串,其数学表达式为、
由图可见,模拟信号 X(t)经抽样后,得到已知抽样信号 Xs(t);
X
.-.. .. ..- /--.. ./.... .
中包含的有效内容,也即信息(Information) 。消息是具体的、表面的,而信息是抽象的、 本质的,且消息中包含的信息的多少可以用信息量来度量。 通信系统就是传递信息所需
要的一切技术设备和传输媒质的总和,包括信息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受 信者) ,它的一般模型如图 3-1。
1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1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 在模拟通信系统中,信源(信息源,也称发终端)的作用是把
I
.-.. .. ..- /--.. ./.... .
上述的实际抽样过程中,很容易用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描述,设连续时间信号用 X(t)表示,抽 样周期为 Ts ,抽样频率为 Ws ,则以抽样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为
I
.-.. .. ..- /--.. ./.... .
Matlab 原理
设计项目
基于 Matlab 下的通信系统仿真(信号的抽样) 基于 Simulink 下的通信系统仿真(信号的抽样)
姓名:许美茹 学号:1467119128 学院:信工院通信一班
II
.-.. .. ..- /--.. ./.... .
号称为模拟信号。在用户线上传输模拟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模拟通信”。 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不同,它是一种离散的、脉冲有无的组合形式,是负载数字信息的信 号。电报信号就属于数字信号。现在最常见的数字信号是幅度取值只有两种(用 0 和 1 代表) 的波形,称为“二进制信号”。“数字通信”是指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信息,或者用数字 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 点:首先是抗干扰能力强。数字通信中的信息是包含在脉冲的有无之中的,只要噪声绝对 值不超过某一门限值,接收端便可判别脉冲的有无,以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其次是远距离 传输仍能保证质量。因为数字通信是采用再生中继方式,能够消除噪音,再生的数字信号 和原来的数字信号一样,可继续传输下去,这样通信质量便不受距离的影响,可高质量地 进行远距离通信。此外,它还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便于实现加密处理,便于实现通 信网的计算机管理等优点。 实现数字通信,必须使发送端发出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 这个过程称为“模数变换”。模拟信号数字化最基本的方法有三个过程,第一步是“抽样”,就 是对连续的模拟信号进行离散化处理,通常是以相等的时间间隔来抽取模拟信号的样值。 第二步是“量化”,将模拟信号样值变换到最接近的数字值。因抽样后的样值在时间上虽是离 散的,但在幅度上仍是连续的,量化过程就是把幅度上连续的抽样也变为离散的。第三步 是“编码”,就是把量化后的样值信号用一组二进制数字代码来表示,最终完成模拟信号的数 字化。数字信号送入数字网进行传输。接收端则是一个还原过程,把收到的数字信号变为 模拟信号,即“数据摸变换”,从而再现声音或图像。 如果发送端发出的信号本来就是数字 信号,则用不着进行模数变换过程,数字信号可直接进入数字网进行传输。 区别在于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实践报告报告题目: 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学院名称: 信息工程学院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二O一四年十月十五日一、引言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通信系统功能越来越强,性能越来越高,构成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要求通信系统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缩短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水平。

这样尖锐对立的两个方面的要求,只有通过使用强大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技术与工具才能实现。

在这种迫切的需求之下,MA TLAB应运而生。

它使得通信系统仿真的设计与分析过程变得相对直观与便捷,由此也使得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通信系统仿真贯穿着通信系统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对通信系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通信系统仿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与极好的灵活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通信系统性能。

通信系统仿真的基本步骤如下图所示:二、仿真分析与测试(1)随机信号的生成利用Matlab中自带的函数randsrc来产生0、1等概分布的随机信号。

源代码如下所示:global NN=300;global pp=0、5;source=randsrc(1,N,[1,0;p,1-p]); (2)信道编译码 1、卷积码的原理卷积码(convolutional code)就是由伊利亚斯(p 、Elias)发明的一种非分组码。

在前向纠错系统中,卷积码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优于分组码,并且运算较简单。

卷积码在编码时将k 比特的信息段编成n 个比特的码组,监督码元不仅与当前的k 比特信息段有关,而且还同前面m=(N-1)个信息段有关。

通常将N 称为编码约束长度,将nN 称为编码约束长度。

一般来说,卷积码中k 与n 的值就是比较小的整数。

将卷积码记作(n,k,N)。

卷积码的编码流程如下所示。

可以瞧出:输出的数据位V1,V2与寄存器D0,D1,D2,D3之间的关系。

根据模2加运算特点可以得知奇数个1模2运算后结果仍就是1,偶数个1模2运算后结果就是0。

2、译码原理卷积码译码方法主要有两类:代数译码与概率译码。

代数译码主要根据码本身的代数特性进行译码,而信道的统计特性并没有考虑在内。

目前,代数译码的主要代表就是大数逻辑解码。

该译码方法对于约束长度较短的卷积码有较好的效果,并且设备较简单。

概率译码,又称最大似然译码,就是基于信道的统计特性与卷积码的特点进行计算。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维特比译码就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概率译码方法。

021V D D=⊕01232V D D D D=⊕⊕⊕维特比译码算法基本原理就是:将接收到的信号序列与所有可能的发送信号序列比较,选择其中汉明距离最小的序列认为就是当前发送序列。

维特比译码的前提就是建立合适的网格图,以便寻找最优路径。

或者可以认为,维特比译码的关键就是寻找最优路径。

在实际的译码操作过程中,怎样建立网格以及建立网格后的路径的选择就是译码的关键问题。

(3)调制与解调 1)BPSK 的调制原理在二进制数字调制中,当正弦载波的相位随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 信号。

通常用已调信号载波的0度与180度分别表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的1与0。

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其中,n a 与2ASK 与2FSK 时的不同,在2PSK 调制中,n a 应选择双极性,即当发送概率为P,1a =n ,当发送概率为1-P, 1-=n a 。

若g(t)就是脉宽为S T 、高度为1的矩形脉冲,则有当发送概率为P 时,)cos()(2t w t e c PSK = (式2—2) 发送概率为1-P 时,)cos(2t w e c PSK -= (式2—3)由(式2—2)与(式2—3)可以瞧出,当发送二进制符号1时,已调信号)(e 2t PSK 取0度相位,当发送二进制符号为0时,)(e 2t PSK 取180度相位,则有)cos(2n c PSK t w e ϕ+=,其中发送符号1,00=n ϕ,发送符号0,0180=n ϕ。

这种以载波的不同相位直接表示相应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调制方式,称为二进制绝对移向方式。

下面为2PSK 信号调制原理框图2、1所示:图2、1:2PSK 信号的调制原理图(模拟调制方法) 2) BPSK 解调原理2PSK 信号的解调通常都采用相干解调,解调器原理如图2、3所示,在相干解调过程中需要用到与接收的2PSK 信号同频同相的想干载波。

S(t)码型变换 乘法器)(cos t w c)(e 2t PSK图2、3:BPSK相干解调2)QPSK调制与解调(1)QPSK的调制原理:四相相移键控就是MPSK的一种特殊情况,它就是利用载波的4个不同相位来描述数字信息的调制方式,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QPSK的表达式可以写为:其中,就是角频率,就是第K个码元的载波相位取值,T S就是一个发送码元的持续时间,它将取可能的四种相位之一,g(t)就是发送的波形函数。

将上式展开可以得到:从式中可以瞧出,四相调制的波形,可以瞧成就是对两个正交载波进行二进制幅度调制信号之与。

从X N与Y N的取值,容易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适量约束关系。

保证两者合成的矢量点落在同一圆周上。

这个关系意味着,系统的非线性失真对QPSK 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很小。

(2)QPSK的解调原理:)(e2tPSK带通滤波器相乘器)(cos twc低通滤波器抽样判决器定时脉冲输出abc d eT1 0 1b1\ ttt111 0adec图2、4 BPSK解调各点时间波形正交电路与同相电路分别设置两个相关器(或匹配滤波器),得到I(t)与Q(t),经过电平判决与串并转换即可恢复原始信号。

(4)信道1)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从统计上而言就是随机无线噪声,其特点就是其通信信道上的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范围内。

加性高斯白噪声在通信领域中指的就是一种各频谱分量服从均匀分布(即白噪声),且幅度服从高斯分布的噪声信号。

因其可加性、幅度服从高斯分布且为白噪声的一种而得名。

该噪声信号为一种便于分析的理想噪声信号,实际的噪声信号往往只在某一频段内可以用高斯白噪声的特性来进行近似处理。

由于AWGN信号易于分析、近似,因此在信号处理领域,对信号处理系统(如滤波器、低噪音高频放大器、无线信号传输等)的噪声性能的简单分析(如:信噪比分析)中,一般可假设系统所产生的噪音或受到的噪音信号干扰在某频段或限制条件之下就是高斯白噪声。

这种噪声假设为在整个信道带宽下功率谱密度(PDF)为常数,并且振幅符合高斯概率分布。

2)瑞利信道在无线通信信道中,由于信号进行多径传播达到接收点处的场强来自不同传播的路径,各条路径延时时间就是不同的,而各个方向分量波的叠加,又产生了驻波场强,从而形成信号快衰落称为瑞利衰落。

瑞利衰落信道(Rayleigh fading channel)就是一种无线电信号传播环境的“统计模型(statistical model)”。

这种模型假设信号通过无线信道之后,其信号幅度(amplitude)就是随机的,即“衰落(fading)”,并且其包络(envelope)服从瑞利分布(Rayleigh distribution)。

这一信道模型能够描述由电离层与对流层反射的短波信道,以及建筑物密集的城市环境。

[1][2]瑞利衰落只适用于从发射机到接收机不存在直射信号(LoS,Line of Sight)的情况,否则应使用莱斯衰落信道(Ricean fading channel)作为信道模型。

(5)多径合并 1)MRC 方式最大比合并就是对等增益合并的改进,即各个支路加权系数与该支路信噪比成正比,各支路信噪比越大,其相应的加权系数越大,该支路对合并信噪比的贡献也越大。

假定每个支路的平均噪声功率相等,可以证明当各个支路加权系数为Gi=Ai/σ2时,分集合并后的平均输出信噪比最大。

其中,Ai 为第i 条支路信号幅度;σ2为每条支路噪声平均功率。

合并后的输出信号幅度为2)EGC 方式当支路加权系数设定为G 1=G 2=…=G N 时,称为等增益合并,但需要对每个支路的信号进行同相化处理。

(6)采样判决由于从匹配滤波器出来的信号的点数8倍于原来信息的点数,为了恢复出原信号,所以需要对该信号进行采样。

从匹配滤波器出来时,首先要剔除卷积过程中冗余的点,接着抽取现在信号中的第1个,第9个,……,第8×k +1个点,源代码如下:function [y1,y2]=pick_sig(x1,x2,ratio) y1=x1(ratio*3*2+1:ratio:length(x1)); y2=x2(ratio*3*2+1:ratio:length(x1));经过前边的匹配滤波器解调或者称为相关解调产生了一组向量,在这里就就是一个一维的向量,根据最大后验概率(MAP)准则(由于各个信号的先验概率相等,所以页可以认为就是最大似然准则),得到了最小距离检测。

具体在本仿真系统中,判断为各个信号的门限如表2所示。

判决后得到的数据再按照格雷码的规则还原成0、1信号,最终将两路0、1信号合成一路0、1信号,用来同最初的信号一起决定误码率。

表2 判决电平对应表判决前的信号的幅度对应的判决后的幅度2-<A -3 02≤≤-A -1 20<≤A 1 2≥A 3(7)理论值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在仿真完成之后,把得出的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相互对比,了解仿真与理论的差异。

三、系统仿真分析(一)有信道编码与无信道编码的的性能比较1、信道编码的仿真第一步:产生随机序列,执行随机序列生成程序,得出随机序列:0 1 1 0 1 0 1 1。

第二步:对随机序列进行卷积编码得:0 0 0 1 1 1 1 1 1 1 01 0 0 0 0第三步:在接收端对信号进行相干解调,结果如下:第四步:对相干解调之后的信号进行解码得出下图所示信号:总结:有以上四图瞧出,发送信号与接收端解调出的信号一样,说明无线通信的目的就就是无失真的传递信息;信道的功能就就是尽可能无失真的传输信息。

2、有信道编码与无信道编码的比较 信道编码的实质就是在信息码中增加一定数量的多余码元(称为监督码元),使它们满足一定的约束关系,这样,由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共同组成一个由信道传输的码字。

一旦传输过程中发生错误,则信息码元与监督码元间的约束关系被破坏。

在接收端按照既定的规则校验这种约束关系,从而达到发现与纠正错误的目的。

为了分析误码率随着信噪比的编码所呈现出来在有信道编码与无信道编码的差别,首先产生的随机的10000*128个符号数,snr噪声为0到15d。

bitcoded=channelcoding(sym,G,4); %信道编码,(7,4)码bitdecoded=channeldecoding(Rstream,Etab,Smatrix,H,7,4);根据仿真曲线图可以瞧出,有信道编码的曲线的误码率比没有信道编码的误码率低,并且随着信噪比的增大而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