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第六章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第六章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是既相互 对立又相互依 存的。在对图案进行设计时,应力求在细 节的变化中求得整体的统一,在单纯的统 一中蕴含丰富的变化。

形体的大小、质感 、方向、色调可 以是变化的因素,同样地,形象特 征的统一、色彩的 统一、方向的统 一、明暗的统一等等也可以帮助我 们对整体的把握

⒈形式的统一 ⒉材料的统一 ⒊线条的统一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园林布局中,往往采用下面大, 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 固感,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 不同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在山体 的设计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 麓部分给人以稳定感



八、变化与统一
纷杂的变化会给视觉上带来刺激,但如果 缺少“统一”对整体的掌握,就未免会显得 零乱松散、力度不足;而过分单纯地只求 统一, 又不可避免会出现呆板单调、缺少 生气。

9.疏密对比
“密”的关系给人一种紧张感,窒息感和厚 度感。而“疏”的关系给人一种空间感,轻 松感和秩序感。这两种关系相互互动才能 产生和谐的气氛。若画面中仅存在一种情 感,很容易形成过于单调而缺乏变化的作 品。
• •疏密空间对比

10.动静对比
动和静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所表现的必然 形态,没有动,事物就得不到发展,没有 静,也就没有平衡。

1.形象对比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 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 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 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 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2.体量对比
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 人的感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 觉其小,放在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道理。园林布局中 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大的物体 ,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为衬 托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 的小体量的廊

园林艺术构图的基

园林艺术构图的基
园林艺术构图的基本法则
园林艺术是多样性、综合性的艺术,但主 要是以造型艺术为主,而构图有组合、联 系、布局的意思。包括平面构图和立体构 图,既包括静态构图也包括动态构图。 在园林绿地中,将各种物质材料和时空因 素组合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图案、立体 空间景观、动态空间景观序列以及最终成 为美好和谐的园林整体环境的创作行为和 过程,称为园林艺术构图。 在这过程中必须遵循艺术法则,包括形式 美法则和意境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
一.多样与统一 最重要的法则,多样统一也称有机统一,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若干 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 机的组合成一个整体,从各部分看出差异 看出多样性和变化,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看出和谐与秩序。
在园林中的应用: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型、 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 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 觉。十分相似会产生整齐庄严地感觉,但 过分一致又觉得单板、郁闷、单调。 如整齐统一:单纯的,没有明显的差异, 美学特征是庄重、威严、力量,秩序感。
三.均衡与稳定
重力影响,建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 与重力作斗争的产物。人们从自然现象中 意识到想要保持均衡与稳定,就要具备像 山那样上小下大,像人一样左右对称。 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 是对称形式,一种是不对称形式。 除静态以外,有很多现象是依靠运动来求 得平衡,一旦运动终止,平衡的条件将随 之消失——动态均衡。
运用尺寸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位尺寸引进法 2人的习惯尺寸法 3横度尺设计法 4尺寸与环境的相对关系
六 主体与从属
位置:主景升高,主轴线交点上,空间构 图中心 植物配置:主体树体高大,配景树以矮灌 木为主 建筑:主体升高,绿化陪衬
二.对比与调和

园林艺术布局(1)

园林艺术布局(1)
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
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 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
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 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 果。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 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 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 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 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 体美为主。
综合。
中轴对称
在园林布局中,常把主景放在总体布局中轴 线的终点,而在主景前方两侧,配置一对或 一对以上的次景做陪衬。
效果:强调主景的宏伟、庄严和壮丽。 适用:规则式园林布局如纪念性广场或纪念
性园林等.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陵园以自然山林和名胜古迹为依托以烈士 陵园为主体,具有教育、游览两大功能。
常与中轴对称方法联用。 例如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性园林、北京北海
公园的白塔、颐和园万寿山景区的佛香阁建 筑等。
华盛顿纪念碑
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
颐和园万寿山景区的佛香阁
环拱水平视觉四合空间的交汇点
或称动势线集中点处:一般四周环抱的空间, 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其周围景物往往具 有向上的动势,主景如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 点上就能得到突出。
虚实对比
虚实互相穿插,景观变化万千,玲珑生动. 杭州西湖的堤岛“三潭印月”——湖中有岛、

【设计集锦】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设计集锦】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设计集锦】园林艺术构图法则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是综合的造型艺术,既受自然条件制约,又受地域文化影响。

Tips:•比例与尺度在园林中的作用•协调主从关系及次要景物关系•实现园林构图统一的各种手法变化与统一A. 形式的统一B. 材料的统一C. 线条的统一D.花木多样化的统一E.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们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

“调和”是在异中求“同”,“对比”是在异中求“异”。

“调和”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

对比手法包括形象、体量、方向、空间开闭、明暗、虚实、疏密、色彩、质感等方面。

A. 形象对比B.体量对比C.方向对比D.空间开闭对比E.明暗对比F.虚实对比G.疏密对比H.色彩对比I. 质感对比节奏与韵律A.简单韵律: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B.交替韵律:两种以上因素等距反复出现C.起伏韵律:一种或数种因素在形象上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D.拟态韵律: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E.交错韵律: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

比例与尺度比例指景物本身的比例子,尺度是景物的整体或局部大小与人体高矮、人体活动空间大小的度量关系,也是人们常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例只能表明各种要素间的相对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尺寸。

比例寄于良好尺度中,景物恰当的尺度要有良好的比例体现。

美应当要“恰到好处”。

正确的比例尺度应和功能审美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协调。

均衡与稳定均衡分为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质感均衡。

A. 对称均衡B.不对称均衡C.质感均衡均衡与稳定是景观整体感营造的关键所在。

比拟与联想A.模拟自然山水B. 利用植物的特性、姿态、形象、色彩等,赋予人性比拟形象物。

C. 利用园林建筑小品、雕塑造型等,创造比拟形象。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1、主体升高
用基坐把主景抬高,在竖向上突出主景;
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3、运用动势向心 4、面向朝阳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 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 主景的作用。
凡尔赛宫拉通娜泉池及壮观的中轴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
构图重心
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
和朝夕景象而言。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 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
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 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第一步:首先确定思想主题。 第二步:考虑园林的主景。主景是核心,是重点,要有艺术
感染力,要体现园林的主题; 第三步:位置安排。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的平面构图
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平面与立面构图中心可以 合二为一,也可以分开。 第四部:考虑配景。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 。
突出主景的方法:
• 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称性); • 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对称,但
均衡)上。
英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法国
三、对比与谐调
• 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强而共性弱;
• 谐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弱而共性强。
• 对比是为了取得变化,谐调是为了达到统一;
园林形式构图中对比与谐调运用主要方法:
1、形 状对比7、色 彩对比源自2、体 量对比对比与 谐调
3、方 向对比
4、开 合对比
6、虚 实对比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 则
2020/11/27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一、多样统一原则
又称统一与变化原则。园林艺术应用统一的原则是指园林 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风 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 觉。
由于一致性的程度不同,引起统一感的强弱也不同。十分 相似的一些园林组成部分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但 过分一致又觉呆板、单调、乏味。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中 有变化,或是变化中有统一,才使人感到优美而自然,而 “自然”则是构图的最终要求。
如园林中常把山水互相配合在一起,使垂直方向上高耸的 山体与横向平阔的水面互相衬托,避免了只有山或只有水的单 调;广场的水平横向与乔木的竖向对比等。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六)体量对比
§ 体量对比:实际是大小的对比与谐调,并包括粗细与高低的 内在因素。
互为补色的色相如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等能产生强烈 的对比。例如我国皇家园林的红色宫墙和绿色树木的对比往 往给人以鲜明印象。在中国一般只有皇家宫苑才能使用纯黄 琉璃瓦,它和红色的墙面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便是 红、黄、蓝成功搭配的一例。
常绿树前的白色大理石雕像,无论色彩或质地都是恰当的 对比,使主题十分突出。以常绿树为背景衬托花灌木,体形 色彩均能产生对比,效果很好。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三)疏密对比 所谓“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提法就是讲究疏密对比的
艺术手法。在园林艺术中,这种疏与密的关系突出表现在景 点的聚散上,聚处则密,散处便疏。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园林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规律,才能产生园林的美感。

统一和变化,均衡和稳定,比例和尺度,比拟和联想,空间的组织。

○自然界以其形式美取胜而影响人们的审美感受,各种景物都是有外形式和内形式组成的,外形式由景物的材料、质地、线条、体态、光泽、色彩和声响等因素;内形式是上述因素按不同规律而组织起来的结构形式或结构特征所构成。

○形式美具有变移性、相对性和差异性。

一. 形式美的表现形态从形式美的外形式方面加以描述,其表现形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景物外观基本因素广阔、宁静阻断停顿流动延续上升、挺拔升落、速度滑动、危机弧线—丰满抛物线—动势波浪线—起伏悬链线—稳定双曲线—和谐蛇形—自由螺旋线—飞舞、欢快回纹线—上升、流动放射线—扩张1.图形美图形是由各种线条围合而成那个大平面形,一般分规则式和自然式规则式图形特征是稳定、有序、有明显规律变化、有一定轴线不规则式图形表达人们对自然向往,特征是自然,流动1.形体美体形美体形是由多种界面组成的实体,给人以更深的印象风景园林中饱含着绚丽多彩的体型美要素,表现于山石、水景、建筑、雕塑、植物造型等1.光影色彩美色彩是造型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光反射,色彩能引起人们生理和心理感应产生。

2.朦胧美产生于自然界,如雾中景、雨中花、云间佛光、烟云细柳,给游人以留有较大虚幻空间和思维余地,常利用烟雨条件或半隐半现的手法给人以朦胧隐约的美感。

二. 园林布置的艺术规律(一)统一和变化统一就是把许多复杂事物以一个共同点贯穿全部整体,使零散变整体,有变化有要统一是所有艺术作品表现或形式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法:对比和调和、韵律和节奏的手法等。

1.对比和调和对比:把两种性质极端不同的形体组合成图画,显示出强烈冲击性而产生美感。

调和:把性质相同或类似的造型放在一起。

形体组合的方式:同质要素的结合(基本简单统一,一般化)类似要素的结合(易产生变化的美)大王椰子散尾葵异质要素的结合(如无计划安排,会散乱)乔木灌木对比,使两种部同的形体各自的特性得到强化,园林构成要素之间存在对比。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的变化。
• A、形象对比: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
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
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 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
• B、体量对比: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 (4)命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
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看松读 画轩等。 • (5)利用植物拟人化产生比拟联想。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 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
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气节高尚,梅、
兰、竹、菊为“四君子”,枫——晚秋更红,荷——出淤泥而 不染等。
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
稳定
六、比拟与联想(寓情于景、寓意于景)
• • (1)以小见大、以少代多,产生联想 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 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常常不是全部自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 的摹拟。 (2)运用建筑雕塑产生联想 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联 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月洞门、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 • (3)利用文物古籍产生联想 参观神化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遗址或模拟遗址时,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 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灵隐寺、武昌的黄鹤楼、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花架的支柱便是简单韵律
交替韵律
起伏韵律
拟态韵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廓如亭
十七孔桥
南湖岛
尤其在严冬,当树叶凋谢后,游人可在万寿山脚昆明湖畔清晰 地看到这组拟对称均衡的画面。其均衡的原理恰似中国传统古 称,秤锤和物体之间不对称均衡的原理一样。
廓如亭面积130㎡,为八角重檐特大型木结构亭,亭子的柱子内 外三圈等建筑
古典园林中常常石竹并存,以立竹配卧石,以卧竹配立 石。在方向对比中,往较高的一方占主要地位,较矮的一方
作为陪衬。
方向对比:在园林空间的构图中,柱形、条形物体和大面 积的草地、广场、水面结合,往往具有线的方向特征,显示物 体的方向个性。园林中常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 林景物的形象。 如园林中常把山水互相配合在一起,使垂直方向上高耸的 山体与横向平阔的水面互相衬托,避免了只有山或只有水的单 调;广场的水平横向与乔木的竖向对比等。

体现在山水方面,山为实、水为虚,水中有岛, 岛中又有池,这就是“实中有虚,虚又有实”。另 外,如粉墙为实,而门窗、月洞门为虚。
(三)疏密对比 所谓“宽可走马,密不容针”的提法就是讲究疏密对比 的艺术手法。在园林艺术中,这种疏与密的关系突出表现在 景点的聚散上,聚处则密,散处便疏。
例如苏州留园,其建筑分布很不均匀,疏密对比极其强 烈,它的东部以石林小院为中心建筑高度集中,景观内容繁 多,步移景异,因而人的心理和情绪必将随之兴奋而紧张。 但有些部分的建筑则稀疏、平淡,空间也显得空旷和缺乏变 化,人的心情自然恬静而松弛。
如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 丰富并有协调感。如方形与长方形的变化,圆形与 椭圆形的变化都是近似协调。
三、均衡与稳定
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宇宙组成的五大要素:金、木、水、 火、土,其字形基本是左右对称、上小下大的。而在西方“对 称”一词与“美丽”同义。构图上的不稳定常常让欣赏者感到 不平衡。当构图在平面上取得了平衡,我们称之为均衡;在立 面上取得了平衡,我们称之为稳定。
(4)形状对比
主要表现在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的形状对比。 如在圆形的广场中置圆形的花坛,因形状一致显得 协调,而采用差异显著的形状时易取得对比,可突 出变化的效果,如在方形广场中布置圆形花坛或在 建筑庭院布置自然式花台。
(五)方向的对比 山势高耸是垂直方向,水面平坦是水平方向,山水结合 形成方向的对比。颐和园中长廊和佛香阁,北海的白塔与延 楼一横一立,同处一个画面中,更突出了自己的个性。 现在园中攒尖亭周围不主张用雪松、龙柏等尖顶状树, 以免产生亭尖、树冠争夺高度的弊端。
(五)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一块综合性质的公共园林,内容比较多样,如 前苏联倡导的“文化休息公园”,就是以各种文化 活动供人们得到动或静的休息。所以各个局部具有 一定的比较明确的主题。其中,可以有儿童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安静休息区等。各区均有它的特殊内 容,但相互的协调也必须达到“协调统一”,决不 能在安静休息区设有喧闹的 “旱冰场”等。
而在自然式的园林中,园林建筑必须围绕“自然”的性 质,作为自然式布局、自然的池岸、曲折的小径、树木的自 然式栽植和自然式整形,即便在旧有自然式花园中,出于某 种经济要求而建造的大楼,也在其墙基采取了“自然化”的 补救措施,一环绿水,数块碎石,以求得风格的协调统一。
(二)材料的统一
园林中非生物性的布景材料,以及由这些材料形成的 景物,也要求统一。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与调和是布局中运用统一与变化的基本规律,创作 景物形象的具体表现。
对比,是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 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 景象。对比是采用骤变的景象,以给人生动鲜明的印象,从 而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空旷的绿茵草坪,由于竖向高耸的密林对比,水平或缓 坡的草坪显得更加广阔和爽朗。 园林设计中,对比手法主要应用于空间对比、虚实对比、 疏密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色彩对比、布局对比、质 感对比等。
常绿树前的白色大理石雕像,无论色彩或质地都是恰当 的对比,使主题十分突出。以常绿树为背景衬托花灌木,体 形色彩均能产生对比,效果很好。
德国斯莱思海姆宫殿和花坛
(八)质感的对比
磨砖对缝的厅堂和乱石砌筑的山居在游客未能 环顾其周围环境时本身就已提供了足够的信息。颐 和园乐寿堂西北面的“扬仁风”位于华丽的建筑庭 园和山林的交界点上,靠近乐寿堂的西墙面采用细 磨过的青砖,与东面的虎皮石墙隐含出各自背景特 点,“扬仁风”和两侧围墙的上半部均是白色粉墙, 使其在对比之中略有调和之意。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 下几种: 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 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 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 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
2、调和—即协调,指事物和现象的各方面相互 之间的联系与配合达到完美的境界和多样化 中的统一。
在园林中协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体 形、色彩、线条、比例、虚实、光暗等都可 作为协调的对象。
1、相似协调 如形状相似而大小或排列上有变化称为相似协 调,当一个园景的组成部分重复出现,如果在相似 的基础上变化,即可产生协调感,例如一个大圆的 花坛中排列一些小圆的花卉图案和圆形的水池等, 即产生一种协调感。 2、近似协调
(一)空间对比
(二)虚实对比 所谓虚,也可以说是空,或者说是无;所谓实 就是实在、结实或质实,或者说是有。后者比较有 形,具象,容易被感知;前者则多少有些飘忽无定、 空泛,不易为人们所感知。但虚与实又是相辅相成 又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虚实之间互相穿插而达到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使园林的景观变化万千、玲 珑生动。
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 冠云峰的高度,在其旁 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 知的亭子和楼阁作为陪 衬和对比,来显示其 “冠云”之高
人的习惯尺度法 习惯尺度是以人体各部分尺寸及其活动习惯尺 寸规律为准,来确定风景空间及各景物的具体尺度。 如亭子、花架、水榭、餐厅等尺度,就是依据人的 习惯尺度法来确定的
(一)形式的统一 (二)材料的统一 (三)线条的统一 (四)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五)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一)形式的统一
首先,应当明确园林的主题与格调,然后决定切合主题
的局部形式,选择对这种表现主题最直接、最有效的素材。 比如,在西方规则式园林中,常运用几何式花坛,修剪成整 齐的树木来创造园林,元素与园林、局部与总体之间便表现 出形状上的统一。
例如堆假山的石料,指路牌、灯柱、宣传画廊、坐椅、 栏杆、花架等,常常是具有功能和艺术两重效果,点缀在园 内都要求制作的材料是统一的。 美国明尼苏达州有一座“风景树木园”,从人口处的 告示牌到内部的许多指路牌、荫棚、花架、眺望台、灯柱、 栏杆、格子架等,一律用木料构成,造型上一律用方形斜尖 的柱头,全用棕色涂料,但在高矮、大小、粗细等方面,依 功能的需要变化十分丰富,看起来朴素大方有明显的统一感。 国外许多名园都十分遵循这个用材统一的原则。
(六)体量对比
体量对比:实际是大小的对比与谐调,并包括粗细与高低的 内在因素。 在园林布局中常常用若干较小体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较大体 量的物体,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 如颐和园的佛香阁与周围的廊,廊的规格小,显得佛香 阁更高大,更突出。
(六)色彩的对比
“万绿丛中一点红”,例如纪念性构筑物、园林雕塑的 色彩宜与四周环境或背景的色彩成对比,因为这些景物一般 色块较小,对比虽强烈,但也容易调和。 互为补色的色相如红和绿、蓝和橙、黄和紫等能产生强 烈的对比。例如我国皇家园林的红色宫墙和绿色树木的对比 往往给人以鲜明印象。在中国一般只有皇家宫苑才能使用纯 黄琉璃瓦,它和红色的墙面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醒目。这便 是红、黄、蓝成功搭配的一例。
四、比例与尺度 如“黄金分割”的比值是0.618 1、比例 园林中的比例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景物本身各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尺关 系; 二是景物与景物、景物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两种关系并不一定用数字来表示,而是属于人 们感觉上、经验上审美概念。
2、尺度 尺度则是指园林景物、建筑物整体和局部构件与 人或人所习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功能、审美和环境特点决定园林设计的尺度。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一、多样统一原则
又称统一与变化原则。园林艺术应用统一的原则是指 园林中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 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 感觉。 由于一致性的程度不同,引起统一感的强弱也不同。 十分相似的一些园林组成部分产生整齐、庄严、肃穆的感觉, 但过分一致又觉呆板、单调、乏味。所以园林中常要求统一 中有变化,或是变化中有统一,才使人感到优美而自然,而 “自然”则是构图的最终要求。 纪念公园、陵园、墓园、寺庙等场所,常在主干道两旁 种植成列的松柏树,使人肃然起敬,产生一种庄严的统一感。
(一)空间对比 (二)虚实对比 (三)疏密对比 (四)形状的对比 (五)方向的对比 (六)大小的对比 (七)色彩的对比 (八)质感的对比 (九)布局的对比
(一)空间对比 苏州留园出人口的处理,是空间对比的一个佳例。留园 的人口既曲折又狭长,且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巧妙,充 分利用其狭长、曲折、忽明忽暗等特点,应用对比的手法, 使其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的反差,使游人经过封闭、曲 折、狭长的空间后,到达园内中心水池,感到空间的豁然开 朗。同时,由于人园门以后,内厅的暗与天井的亮的对比, 小院天井与曲廊的明与暗的对比,还有园门后游览路线西一 北一西北-西一北一西……不断的方向变化,加上大天井、 小曲廊、小天井、小院、内院……之间空间大小的变化,使 游人处于明暗对比、方向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之中, 从而没有沉闷、单调的感觉。相反,通过对比的原理,最终 进入主空间时,顿觉留园中心水池的主空间明朗而宽阔。
(三)线条的统一
在堆石假山上尤其要注意线条的统一,成功的 假山是用一种材料堆成的,它的色调比较统一,外 形比较接近,但是互相堆叠在一起,就要注意整体 上的线条问题。 自然界的石山,表面的纹理相当统一。如云南 石林各峰的纵线条十分明显、人工假山也要遵循这 个规律,求得线条的统一。无锡一个杜鹃园全部用 黄石堆叠,在横线条的统一上是比较成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