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第六章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合集下载

园林艺术——6.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6.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5.明暗对比
•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 进而引发游人不同的感受。明,给人开朗活 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觉
• 明暗对比强的景物令人有轻快的、振奋的感 受,明暗对比弱的景物则令人有柔和、沉郁 的感受
• 由暗入明,感觉放松,由明入暗,感觉压抑
6.虚实对比
• 园林绿地中的虚实常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 间,密林与疏林、草地,山与水的对比等
3.方向对比
• 在园林的形体、空间和立面的处理中,常运 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景。
• 如山水的对比,乔木和绿篱的对比等都是运 用水平与垂直线条方向上的对比。
挺拔的塔矗立在开阔的水边,产生明显的
方向对比,体现了空间的深远、开阔
4.空间开闭对比
• 在空间处理上,开敞的空间和闭锁的空间 可形成对比。如园林绿地中利用空间的收 放开合,形成敞景与聚景的对比,开朗风 景与闭锁风景共存于园林之中,相互对比 ,彼此烘托,视线忽远忽近,忽放忽收, 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引人入胜。
• 是指利用构图元素之间的动静关系达到突 出主体的目的,静中的动,或动中的静, 都可以形成对比关系。
• 五、渐变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 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 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渐变的 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 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 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 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会变生重复之 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 果。
• 形体的大小、质感 、方向、色调可以是 变化的因素,同样地,形象特征的统一、 色彩的统一、方向的统一、明暗的统一等 等也可以帮助我们对整体的把握
• ⒈形式的统一 • ⒉材料的统一 • ⒊线条的统一 •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园林艺术构图的基

园林艺术构图的基
园林艺术构图的基本法则
园林艺术是多样性、综合性的艺术,但主 要是以造型艺术为主,而构图有组合、联 系、布局的意思。包括平面构图和立体构 图,既包括静态构图也包括动态构图。 在园林绿地中,将各种物质材料和时空因 素组合成具有审美意义的平面图案、立体 空间景观、动态空间景观序列以及最终成 为美好和谐的园林整体环境的创作行为和 过程,称为园林艺术构图。 在这过程中必须遵循艺术法则,包括形式 美法则和意境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
一.多样与统一 最重要的法则,多样统一也称有机统一, 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若干 个组成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 机的组合成一个整体,从各部分看出差异 看出多样性和变化,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看出和谐与秩序。
在园林中的应用: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型、 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 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 觉。十分相似会产生整齐庄严地感觉,但 过分一致又觉得单板、郁闷、单调。 如整齐统一:单纯的,没有明显的差异, 美学特征是庄重、威严、力量,秩序感。
三.均衡与稳定
重力影响,建筑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 与重力作斗争的产物。人们从自然现象中 意识到想要保持均衡与稳定,就要具备像 山那样上小下大,像人一样左右对称。 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 是对称形式,一种是不对称形式。 除静态以外,有很多现象是依靠运动来求 得平衡,一旦运动终止,平衡的条件将随 之消失——动态均衡。
运用尺寸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单位尺寸引进法 2人的习惯尺寸法 3横度尺设计法 4尺寸与环境的相对关系
六 主体与从属
位置:主景升高,主轴线交点上,空间构 图中心 植物配置:主体树体高大,配景树以矮灌 木为主 建筑:主体升高,绿化陪衬
二.对比与调和

园林艺术及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及构图法则
园林艺术及构图法则
• 园林艺术概述 • 园林构图法则 • 园林要素与构图 • 园林空间与层次 • 园林艺术的实际应用
01
园林艺术概述
园林艺术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园林艺术是运用自然元素和人造 景观创造宜人环境的一种艺术形 式。
特点
注重空间感、比例与尺度、色彩 与质感,以及意境的营造,旨在 提供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 的享受。
景观营造
通过植物配置、地形改造、水景设计等手段,营造优美的公园景观, 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游憩设施
公园绿地规划需考虑游憩设施的布局,合理设置步道、座椅、照明 等设施,提高公园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庭院景观营造
私密性需求
庭院景观营造需考虑私密性需求,通过植物、围 墙、篱笆等元素营造安静、隐蔽的氛围。
03
园林要素与构图
植物的运用
植物配置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形态特征,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花卉等, 形成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植物 群落。
季相变化
利用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出的不同 色彩和形态,使园林景观随季节变 化而变化,增加观赏的趣味性。
空间营造
利用植物的遮挡和引导作用,形成 不同的空间感,如私密空间、半开 放空间等,以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小品选择
选择与园林风格和主题相 符合的小品,如雕塑、灯 具、座椅等,起到点缀和 装饰的作用。
位置布局
合理安排小品的位置和朝 向,使其与周围环境相协 调,同时满足人们的使用 需求。
文化内涵
小品不仅是装饰品,还应 该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 考。
04
园林空间与层次
空间的界定与划分
空间的层次与序列
空间层次

园林艺术布局(1)

园林艺术布局(1)
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园林中常应用的是夸张尺度,夸张尺度往往是将景物放
大或缩小,以达到造园造景效果的需要。
承德避暑山庄、颐和园等皇家园林都是面积 很大的园林,其中建筑物的规格也很大;
而苏、杭、广东等私家园林,规模都比较小, 建筑、景观常利用比例来突出以小见大的效 果。
为强调公园的休闲性质、适当缓和雪松围合 形成的肃穆气氛,设计者在本组雪松林缘错 落种植了8棵樱花,春季景观效果突出。
该组植物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雪松深绿色的背景为盛开的樱花提供了极佳的背景,折 线状自然种植的单排樱花恰似一片浮云,蔚为壮观。
其合理的间距与冠幅体现了整体性与连续性。由于樱花 的观赏时间较短,故大多数时间仍以欣赏雪松群植的形 体美为主。
综合。
中轴对称
在园林布局中,常把主景放在总体布局中轴 线的终点,而在主景前方两侧,配置一对或 一对以上的次景做陪衬。
效果:强调主景的宏伟、庄严和壮丽。 适用:规则式园林布局如纪念性广场或纪念
性园林等.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
陵园以自然山林和名胜古迹为依托以烈士 陵园为主体,具有教育、游览两大功能。
常与中轴对称方法联用。 例如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性园林、北京北海
公园的白塔、颐和园万寿山景区的佛香阁建 筑等。
华盛顿纪念碑
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
颐和园万寿山景区的佛香阁
环拱水平视觉四合空间的交汇点
或称动势线集中点处:一般四周环抱的空间, 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其周围景物往往具 有向上的动势,主景如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 点上就能得到突出。
虚实对比
虚实互相穿插,景观变化万千,玲珑生动. 杭州西湖的堤岛“三潭印月”——湖中有岛、

【设计集锦】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设计集锦】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设计集锦】园林艺术构图法则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是综合的造型艺术,既受自然条件制约,又受地域文化影响。

Tips:•比例与尺度在园林中的作用•协调主从关系及次要景物关系•实现园林构图统一的各种手法变化与统一A. 形式的统一B. 材料的统一C. 线条的统一D.花木多样化的统一E.局部与整体的统一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它们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

“调和”是在异中求“同”,“对比”是在异中求“异”。

“调和”是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求得一致;“对比”则是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鲜明、醒目,富于层次美。

对比手法包括形象、体量、方向、空间开闭、明暗、虚实、疏密、色彩、质感等方面。

A. 形象对比B.体量对比C.方向对比D.空间开闭对比E.明暗对比F.虚实对比G.疏密对比H.色彩对比I. 质感对比节奏与韵律A.简单韵律:同种因素等距反复出现B.交替韵律:两种以上因素等距反复出现C.起伏韵律:一种或数种因素在形象上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D.拟态韵律: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E.交错韵律: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或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行。

比例与尺度比例指景物本身的比例子,尺度是景物的整体或局部大小与人体高矮、人体活动空间大小的度量关系,也是人们常见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比例只能表明各种要素间的相对关系,不涉及对比要素的真实尺寸。

比例寄于良好尺度中,景物恰当的尺度要有良好的比例体现。

美应当要“恰到好处”。

正确的比例尺度应和功能审美要求相一致,并和环境协调。

均衡与稳定均衡分为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质感均衡。

A. 对称均衡B.不对称均衡C.质感均衡均衡与稳定是景观整体感营造的关键所在。

比拟与联想A.模拟自然山水B. 利用植物的特性、姿态、形象、色彩等,赋予人性比拟形象物。

C. 利用园林建筑小品、雕塑造型等,创造比拟形象。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园林艺术及设计原理 第六章  园林形式构图原理
1、主体升高
用基坐把主景抬高,在竖向上突出主景;
2、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3、运用动势向心 4、面向朝阳
上述几种突出主景的方法往往不是单独处理,常常是 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此外,还有色彩、体量、形态、质地等也都具有强调 主景的作用。
凡尔赛宫拉通娜泉池及壮观的中轴
东北农业大学校园
构图重心
可借山峰、宝塔、大树等。
(4)俯借:是指俯视可借看的景物。
(5)应时而借:是指利用一年四季的自然季相变化景色
和朝夕景象而言。就植物四季变化而言, 有春借桃柳、夏借塘荷、秋借红叶、冬借冰雪。
(6)映借(镜借):是在室中设镜,通过大面积
的镜面将室外景色借进室内。 此外,平静的水面也可映出一份天地来。
第一步:首先确定思想主题。 第二步:考虑园林的主景。主景是核心,是重点,要有艺术
感染力,要体现园林的主题; 第三步:位置安排。一般全园的主景常设在全园的平面构图
中心和立面构图中心。平面与立面构图中心可以 合二为一,也可以分开。 第四部:考虑配景。配景起衬托主景的作用,处于从属地位 。
突出主景的方法:
• 规则式园林主景常设在几何重心(有对称性); • 自然式园林则把主景设在自然重心(不对称,但
均衡)上。
英国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法国
三、对比与谐调
• 对比: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强而共性弱;
• 谐调:组成整体的要素之间在同一性质上彼此的 个性弱而共性强。
• 对比是为了取得变化,谐调是为了达到统一;
园林形式构图中对比与谐调运用主要方法:
1、形 状对比7、色 彩对比源自2、体 量对比对比与 谐调
3、方 向对比
4、开 合对比
6、虚 实对比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第六章 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而在自然式的园林中,园林建筑必须围绕“自然”的性 质,作为自然式布局、自然的池岸、曲折的小径、树木的自 然式栽植和自然式整形,即便在旧有自然式花园中,出于某 种经济要求而建造的大楼,也在其墙基采取了“自然化”的 补救措施,一环绿水,数块碎石,以求得风格的协调统一。
(二)材料的统一
园林中非生物性的布景材料,以及由这些材料形成的 景物,也要求统一。
在园林造景中,运用尺度规律进行设计的方法有以 下几种: 单位尺度引进法 即应用某种为人所熟悉的景物作为尺度标准, 来确定群体景物的相互关系,从而得出合乎尺度规 律的园林景观。如在苏州留园中,为了突出冠云峰 的高度,在其旁边及后面布置了人们熟知的亭子和 楼阁作为陪衬和对比,来显示其“冠云”之高。
(一)空间对比 (二)虚实对比 (三)疏密对比 (四)形状的对比 (五)方向的对比 (六)大小的对比 (七)色彩的对比 (八)质感的对比 (九)布局的对比
(一)空间对比 苏州留园出人口的处理,是空间对比的一个佳例。留园 的人口既曲折又狭长,且十分封闭,但由于处理得巧妙,充 分利用其狭长、曲折、忽明忽暗等特点,应用对比的手法, 使其与园内主要空间构成强烈的反差,使游人经过封闭、曲 折、狭长的空间后,到达园内中心水池,感到空间的豁然开 朗。同时,由于人园门以后,内厅的暗与天井的亮的对比, 小院天井与曲廊的明与暗的对比,还有园门后游览路线西一 北一西北-西一北一西……不断的方向变化,加上大天井、 小曲廊、小天井、小院、内院……之间空间大小的变化,使 游人处于明暗对比、方向对比、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之中, 从而没有沉闷、单调的感觉。相反,通过对比的原理,最终 进入主空间时,顿觉留园中心水池的主空间明朗而宽阔。
如两种近似的体形重复出现,可以使变化更为 丰富并有协调感。如方形与长方形的变化,圆形与 椭圆形的变化都是近似协调。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的变化。
• A、形象对比: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常具有各种不同的
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效果即调和,
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长者更 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形象对比的效果。
• B、体量对比: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 (4)命名题咏产生联想。好的题名题咏不仅可以对景起画龙
点睛的作用,而且含义深、韵味浓、意境高,能使游人产生诗
情画意的联想。如平湖秋月,曲院风荷,荷风四面亭,看松读 画轩等。 • (5)利用植物拟人化产生比拟联想。运用植物的拟人化特性 美、姿态美给人以不同的感染而产生比拟联想,如松、竹、梅
为“岁寒三友”,象征不畏严寒、坚强不屈、气节高尚,梅、
兰、竹、菊为“四君子”,枫——晚秋更红,荷——出淤泥而 不染等。
对称均衡
对称均衡
不对称均衡
稳定
六、比拟与联想(寓情于景、寓意于景)
• • (1)以小见大、以少代多,产生联想 摹拟自然山水,创造小中见大,咫尺山林的意境使人有真山真水的感受,但这种摹 拟不是简单的模仿,而且常常不是全部自然山水的摹拟,而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局部 的摹拟。 (2)运用建筑雕塑产生联想 这些造型常与历史事件、人物故事、神话小说、动植物形象相联系,使人产生艺术联 想。如卡通式的小屋、蘑菇亭、月洞门、名人塑像、仿竹仿木坐凳、各种雕塑等。 • (3)利用文物古籍产生联想 参观神化传说或历史故事的遗址或模拟遗址时,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的情景,给人以 多方面的教益。如杭州岳坟、灵隐寺、武昌的黄鹤楼、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等。
花架的支柱便是简单韵律
交替韵律
起伏韵律
拟态韵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化与统一的关系是既相互 对立又相互依 存的。在对图案进行设计时,应力求在细 节的变化中求得整体的统一,在单纯的统 一中蕴含丰富的变化。

形体的大小、质感 、方向、色调可 以是变化的因素,同样地,形象特 征的统一、色彩的 统一、方向的统 一、明暗的统一等等也可以帮助我 们对整体的把握

⒈形式的统一 ⒉材料的统一 ⒊线条的统一 ⒋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⒌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园林布局中,往往采用下面大, 向上逐渐缩小的方法来取得稳定坚 固感,也常利用材料质地所给人的 不同重量感来获得稳定感,在山体 的设计上,也往往把山石设置在山 麓部分给人以稳定感



八、变化与统一
纷杂的变化会给视觉上带来刺激,但如果 缺少“统一”对整体的掌握,就未免会显得 零乱松散、力度不足;而过分单纯地只求 统一, 又不可避免会出现呆板单调、缺少 生气。

9.疏密对比
“密”的关系给人一种紧张感,窒息感和厚 度感。而“疏”的关系给人一种空间感,轻 松感和秩序感。这两种关系相互互动才能 产生和谐的气氛。若画面中仅存在一种情 感,很容易形成过于单调而缺乏变化的作 品。
• •疏密空间对比

10.动静对比
动和静是自然界中一切事物所表现的必然 形态,没有动,事物就得不到发展,没有 静,也就没有平衡。

1.形象对比
园林中构成园林景物的线、面、体和空间 常具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在布局中只采用 一种或类似的形状时易取得协调和统一的 效果即调和,相反则取得对比。园林布局 中,形象的对比是多方面的。以短衬长, 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这都是 形象对比的效果。


2.体量对比
体量相同的物体,放在不同的环境中,给 人的感觉也不同,放在空旷的广场中,人 觉其小,放在小室内,会觉其大,这就是 小中见大,大中见小的道理。园林布局中 常采用若干小的物体来衬托一个大的物体 ,以突出主体,强调重点,如颐和园为衬 托佛香阁的高大突出,在其周围建了许多 的小体量的廊

1.均衡
自然界静止的物体都遵循力学原理,以 平衡的状态存在,在园林布局中要求园 林景物的体量关系应符合这种平衡安定 的概念即均衡

(1)对称均衡又称静态均衡。就是景 物以某轴线为中心,在相对静止的条 件下,取得左右(或上下)对称的形 式,在心理学上表现为稳定、庄重和 理性。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采用。 如纪念性园林,公共建筑前的绿化, 古典园林前成对的石狮,槐树、甚至 路两边的行道树、花坛、雕塑等。

一、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合理布局
根据园林绿地的性质、功能要求和景观要 求,把各种内容和各种景物因地制宜、因 情制宜地进行合理布局,这是实现园林构 图多样统一的前提。

二、调整好主从关系
园林布局中的主要部分或主体与从属体, 一般都是由功能使用要求决定的,从平面 布局上看,主要部分常成为全园的主要布 局中心,次要部分成次要的布局中心,次 要布局中心既有相对独立性,又要从属主 要布局中心,要能互相联系,互相呼应。
是指利用构图元素之间的动静关系达到突 出主体的目的,静中的动,或动中的静, 都可以形成对比关系。


五、渐变
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 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 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有节奏的变化。 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 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 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 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 ,会变生重复之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 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
•花架的支柱便是简单韵律

⒉交替韵律 两种以上因素等距反复出现。如 两树种的行道树,两种不同花坛交替等距 排列,一段踏步与一段平台交替等。



⒊起伏韵律 一种或数种因素在形象上与
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表现在 连续布置的山丘、建筑、道路、 树木等起伏曲折变化遵循一定的 节奏规律。




•路的颜色和四周形成鲜明的对比

8.质感对比
在园林绿地中,可利用材料的质感的光滑 与粗糙形成对比,增强效果。如植物之间 因树种的不同而有粗糙与光洁、厚实与通 透的不同,建筑材料则更是如此,如墙面 的处理,未经处理的墙面粗糙,抹了灰浆 的墙面则很光滑。

•苔藓与天然石材搭配,突出刚与柔的对比
园林艺术第六章园林艺术构 图法则

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园林构图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园林绿地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 园林绿地构图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
同时又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比例与尺度
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艺术形象中都包含 着一种内在的关系,就是比例和尺度。比 例中包含着数学的秩序,。从美学意义讲 ,尺度就是标准、规范、其中包含体现事 物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的意思。画面的安 排要有一个适当的标准,就是符合美的规 律的尺度。
虚给人以轻松感,实给人以厚重感 水中有小岛,水体是虚,小岛是实,形成
虚实对比,产生统一中求变化的效果 园林布局应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虚实空间对比

7.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包括色相和色度的对比 与调和
色相的对比是指相对的两个补色产生对比 效果,而相邻的两个色相产生调和的效果
色度的对比与调和产生于颜色的深浅不同 的变化,黑是深,白是浅,深浅变化即是 黑到白之间的变化,深浅差异显著的为对 比,不显著的则为调和

•比例与尺度

•在大空间里 赏景会有雄伟 、壮观之感

•在习惯大小 的空间里赏景 会感到自然、 舒适

•在小于习惯尺度空间里有亲切、趣味感

•雕塑体积与体育馆的规模相协调

•小桥不足一米半,与小溪相

多样统一规律
一、因地制宜、因情制宜、合理布局 二、调整好主从关系 三、建立次要景物之间良好的协调关系 四、调和与对比 五、渐变 六、韵律与节奏 七、均衡与稳定 八、变化与统一


3.方向对比
在园林的形体、空间和立面的处理中,常 运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对比,以丰富园景 。如山水的对比,乔木和绿篱的对比等都 是运用水平与垂直线条方向上的对比。

•挺拔的塔矗立在开阔的水边,产生明显的 方向对比,体现了空间的深远、开阔

4.空间开闭对比
在空间处理上,开敞的空间和闭锁的空间 可形成对比。如园林绿地中利用空间的收 放开合,形成敞景与聚景的对比,开朗风 景与闭锁风景共存于园林之中,相互对比 ,彼此烘托,视线忽远忽近,忽放忽收, 可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引人入胜。
⒋拟态韵律 既有共同因素,又有不同
因素反复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外 形相同的花坛布置不同的花卉。

•拟态韵律

⒌交错韵律 某一因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 或交错变化,但变化是按纵横或多方向进 行。如空间的一开一合,一明一暗,景色 的鲜艳素雅,热闹,幽静所产生的节奏感 。


七、均衡与稳定
均衡是指园林布局中的前后、左右 的轻重关系;稳定是指园林布局在 整体上下轻重的关系。

三、建立次要景物之间良好的 协调关系

四、对比与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 ,它体现出事物存在的差异性,所不同的 是,“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同”, “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
在园林构图中,任何两种景物之间都存在 一定的差异性,差异程度明显的,各自特 点就会显得突出,对比鲜明;差异程度小 的,显得平缓、和谐,具有整体效果。所 以,园林景物的对比到调和统一,是一种 差异程度的变化。

凡尔赛宫

•对称均衡

⒉不对称均衡又称动态均衡、动势均衡。 不对称均衡的布置给人以轻松、活泼、自 由、变化的感觉,所以广泛用于一些游憩 性的自然式园林中。


2.稳定
自然界的物体,由于受地心引力的作用,为 维持稳定,往往近地部分大而重,而在上面 的部分小而轻。由这些现象中,人们产生了 重心靠下、底面积大可获得稳定感的认识

渐变从形象上讲,有形状、大小、色彩方 面等的渐变;从排列上讲,有位置、方向 等等渐变。形状的渐变可由某一形状开始 ,逐渐地转变为另一形状,或由某一形象 渐变为另一完全不同的形象。





六、韵律与节奏
节奏和韵律是听觉艺术的用语。称为音乐 的声响具有节奏和韵律。自然界的许多现 象,常是有规律和重复出现的,给人一种 节奏感,园林绿地中也强调这种感觉,特 别是在连续的风景构图中,节奏和韵律是 取得多样统一的重要手法。

•形式的统一

•花木的多样化的统一

•材料的统一

•线条的统一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一)比例
比:由两个数组成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比例:由两个比值相等的比例组成的等式 ,表示四个数之间的关系。
园林中的比例是指园林景物、各组成要素 之间的空间、体形、体量的关系。

比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园林景物 整体或某个局部构件本身的长、宽、 高比例;二是园林景物整体与局部或 局部之间空间形体、体量大小的关系

5.明暗对比
由于光线的强弱,造成景物、环境的明暗 ,进而引发游人不同的感受,明,给人开 朗活泼的感觉;暗,给人以幽静柔和的感 觉
明暗对比强的景物令人有轻快的、振奋的 感受,明暗对比弱的景物则令人有柔和、 沉郁的感受
由暗入明,感觉放松,由明入暗,感觉压 抑


6.虚实对比
园林绿地中的虚实常指园林中的实墙与空 间,密林与疏林、草地,山与水的对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