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共44张PPT)[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课件(共87张PPT)

本诗用了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表达 诗人要做有骨气、坚韧不拔的人的决心。
➢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 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 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 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 默写《竹石》。
板书设计
二、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 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 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 索之后便写下此诗,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 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
二、新课讲解
印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 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 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 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 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 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 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 拓展延伸 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
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人所 钟爱,成为人格品性的象征。
➢ 总结学法,布置作业。
1. 同学们,学古诗时,我们可以通过“读、 品、悟、背”这四步来学习。
2. 默写《竹石》。
板书设计
二、新课讲解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 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 经过熊熊烈火焚烧后都变成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 索之后便写下此诗,据说此时于谦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 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
二、新课讲解
印象?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年间进
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 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三绝中 又有三真:真气、真意、真趣。擅画兰、竹, 其兰、竹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早年家贫,后中进士,曾任知县,因帮 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豪绅而罢官。辞行前, 百姓跪请挽留,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 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 秋风江上作渔竿。”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 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
➢ 理解诗意,质疑问难。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 《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 李白的《白头吟》等,于谦所吟的事 物是——石灰。
石灰那么普通,作者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呢?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 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分明让人觉得 石灰好像活了起来,有了人的情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 马 )奔腾 快( 马 )加鞭
➢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PPT 优秀课件

参考答案: 静态 动态 静态
借助注释,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可以熟读课文后,根据课文的 段落分析,有条理的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1. 把三首古诗背诵。 2. 课下观察秋天的景色,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展
示一下,写出秋天的景色的特点。
凡 事 都 是 多 棱 镜 , 不同 的 角 度 会 看 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 就会 有 个 好 心 境 ,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情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词语解释
连一连。
暝 浣女 王孙 那畔 聒噪
原指贵族子弟,文中指自己。 那边,指关外。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雷声。 洗衣服的女子。
近义词 暝--- 暮
聒--- 闹
反义词
暝--- 晨
聒--- 静
王孙--- 贵族 那畔--- 那边
王孙--- 平民 那畔--- 这边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朗读古词,展示古词。
词牌名
长相思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解释古词 山一程,水一程,
道路、路程, 句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即今山海关,在今 河北秦皇岛东北。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 指身处关外。
会认字
mínɡ huà
秋暝 n浣女
yú
寒山寺 榆关
王孙 枫桥 姑苏
pàn ɡēnɡ ɡuō
河畔 一更 聒噪
我会读
暝
榆
借助注释, 理解《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作者 的思想感情,和同学交流。
参考答案:可以熟读课文后,根据课文的 段落分析,有条理的背诵课文。
课后作业
1. 把三首古诗背诵。 2. 课下观察秋天的景色,请你以小短文的形式展
示一下,写出秋天的景色的特点。
凡 事 都 是 多 棱 镜 , 不同 的 角 度 会 看 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 就会 有 个 好 心 境 ,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 情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词语解释
连一连。
暝 浣女 王孙 那畔 聒噪
原指贵族子弟,文中指自己。 那边,指关外。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雷声。 洗衣服的女子。
近义词 暝--- 暮
聒--- 闹
反义词
暝--- 晨
聒--- 静
王孙--- 贵族 那畔--- 那边
王孙--- 平民 那畔--- 这边
近义词辨析
相同点
朗读古词,展示古词。
词牌名
长相思 清代: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解释古词 山一程,水一程,
道路、路程, 句意: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即今山海关,在今 河北秦皇岛东北。
即山海关的另一边, 指身处关外。
会认字
mínɡ huà
秋暝 n浣女
yú
寒山寺 榆关
王孙 枫桥 姑苏
pàn ɡēnɡ ɡuō
河畔 一更 聒噪
我会读
暝
榆
古诗三首 人教部编版PPT 优秀课件

第 什
一
么
很
试
部
戏
多
时
候
在
完
和
《
时
现
场
镜
尔
《
就
穿
我
不
想
后
白
等 我
东
戴
。
你
蛇
得 可
希
很
以
说
望
升
传
电影《白 蛇传说》 ,由程小 东导演, 黄圣依、 李连杰主 演。故事 还是那个 故事,人 物也还是那几 个个人物 ,但给人 的口味和 让人欣赏 的艺术感 染力却已 经大大的 不一样了 。其美轮美奂 的场景, 扣人心弦 的动漫效 果,栩栩 如生的明 星人物, 把白蛇爱 上许仙的 民间传说演绎 的跟真实 一般,却 又超出真 实接近神 奇。影片 中修炼千 年的白蛇 、刚正不 阿的法海、善 良痴情的 帅哥许仙 、机灵善 良的众小 妖、极具 震撼的水 漫金山、 蛇佛大战 等等相当的冲 击眼球和 撞击心脏 ,让我大 为赞叹。 到现在
yóu
ào
jūn
犹(犹如) 傲(骄傲) 君(君子)
chéng
jú
橙(橙黄) 橘(橘子)
hán
寒(寒冷)
xié
斜(斜线)
zèng
赠(赠送)
我会写
jìng
径(山径)
shuāng
霜(霜叶)
liú
刘(刘海儿)
gài
盖(盖子)
cán
残(残疾)
chéng
橙(橙黄)
我会写
jú
菊(菊花)
jūn
君(君子)
sòng
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推开层云直 冲云霄,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优秀课件

03 三 衢 道 中
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
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却:再,又。
太阳高高地升起来,把山河照耀得十分美丽。 迎面而来的春风,带着鲜花和春草的芳香。
人
的
一
生
说
白
了
,
也
就
是
三
万
余
天
,
贫
穷
与
富
贵
,
都
是
一
种
生
活
境
遇
。
懂
得
爱
自
己
的
人
,
对
生
活
从
来
就
没
有
过
高
的
奢
望
,
只
是
对
生
存
的
现
状
欣
然
接
受
。
漠
漠
红
尘
,
芸
芸
众
生
皆
是
客
,
时
光
深
处
,
流
年
似
水
,
转
瞬
间
,
光
阴
就
会
老
去
,
留
在
心
头
的
,
只
是
弥
留
在
时
光
深
处
的
无
边
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张PPT)PPT 优秀课件

拓展延伸
描写月亮的古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
课堂练习
一、看拼音,写汉字。
dé
què dào
chán
(3)默写诗词。 默写诗词要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进行。默写时,既要熟 记诗词的作者和年代,还要注意诗词中生字及易错字的字 形,不要多笔少笔,也不要写成别字。如《西江月·夜行黄 沙道中》“苏轼”的“轼”字右边容易多写一撇,“惊鹊” 的“鹊”字容易写成“雀”等。
建( 德)江 惊( )鹊( )花稻香 鸣( ) 蝉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轮)明月 一( )只喜鹊 一( )清阵风
一( 片)蛙声 一( )间茅店 一( )溪座桥 七八( 个)星 两三( )点雨
三、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原野空旷无边,远处的天空看起来比近处的树还要低 矮。江水是那么清澈透明,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和自己 是那么的亲近。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稻花香里说丰年,
田野里,稻花的芳香随晚风一阵阵 传来,人们谈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的 年景。
诗人的目光由近及远,更关心 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 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 的丰年景象,也是表达诗人心 头的甜蜜之感。
听取蛙声一片。
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青蛙的鸣叫声,它们好像也在述 说着丰收年。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 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以蛙声说 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近、反义词
近义词:泊---停 愁--- 忧 低---矮 书---写 鸣--- 叫 见---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优质PPT课件

思想感情。(难点)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燕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大漠沙如雪,燕. 山月似钩。
yān ( 燕山 )
燕
yàn ( 燕子 )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 焚(fén fénɡ)烧
踏(tà tā)清秋
··√ √ ·√ 千√锤(cuí chuí)万凿(záo zháo)
二、把词语和对应的意思连起来。
何当
平常。
等闲
指高尚的节操。
清白
全,全然。
浑
何时将要。
10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助读 初读 品读 结构 当堂 资料 感知 释疑 主旨 检测
《石灰吟》 作者:于谦
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石灰吟》借石灰不怕烈火焚烧、粉骨碎身, 一心想要把清白留在人间,表达自己为国尽忠, 不怕牺牲、坚守高洁之心。
课文结构
千锤万凿
等闲
石 灰
烈火焚烧
吟
粉骨碎身 不怕
要留清白
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课文主旨
《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 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2.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即__使__粉__骨__碎__身__也__全__然__不__怕__,__只__要__能__把__高__尚__的__节__操__留__在__人__间__。__
3.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竹__子__牢__牢__地__咬__定__青__山__一__点__也__不__放__松__,__它__的__根__深__深__地__扎__在__岩__石__ _的__缝__隙__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古诗三首》(完美版)ppt(共22张PPT)

17.书湖阴先生壁
第3课时
新课导入-助学资料-新知探究-随堂练习-课外拓展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重点)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重点) 3.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难点)
新课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借眼前景 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 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 心情。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
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
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
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 “成畦”二字有何作用?
热爱生活 温柔多情
翠色欲滴
清净脱俗 恬淡心境 无穷乐趣
随堂练习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
拟人、对偶
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
一幅画。
课外拓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课外拓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
新知探究
一水护田将绿绕,
写出溪水温柔多情,曲折 多姿
两山排闼送青来。
写出青山山势若奔,翠 色欲滴
新知探究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一水护田”中的“护”,是什么意思? 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 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
第3课时
新课导入-助学资料-新知探究-随堂练习-课外拓展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
学习目标
本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重点)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重点) 3.体会诗人退居田园后愉悦、轻松的心境。(难点)
新课导入
古人有在墙壁上题诗的习俗,有些题壁诗借眼前景 物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些则直抒胸臆,这首诗属于 前一类,写的是湖阴先生的住宅,却寄托了诗人的闲适 心情。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
2、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
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
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 “成畦”二字有何作用?
热爱生活 温柔多情
翠色欲滴
清净脱俗 恬淡心境 无穷乐趣
随堂练习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运用了
拟人、对偶
的修辞手法,把山水写得有情有趣。
2、依据诗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
一幅画。
课外拓展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课外拓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孟浩然《过故人庄》
新知探究
一水护田将绿绕,
写出溪水温柔多情,曲折 多姿
两山排闼送青来。
写出青山山势若奔,翠 色欲滴
新知探究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1、“一水护田”中的“护”,是什么意思? 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 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优秀PPT课件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
黑
2024/5/23
白雨跳珠乱入船。
雨
急
2024/5/23
打翻的墨汁。这里形容 黑云翻滚,好像浓墨。
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
鲜明对比
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
跳动的珍珠。这里 形容雨点大,杂乱 无序。
2024/5/23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诗意: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色的 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2024/5/23
朗读指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2024/5/23
妙解课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题解: 时间
地点 事件
2024/5/23
思考
诗中描写了 那些景物?这 些景物有什么 特点?
2024/5/23
宿
xiǔ (一宿)
例:妈妈昨天工作到很晚,只好在公司宿 ( )sù舍住了一宿( )。xiǔ
2024/5/23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024/5/23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襄
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 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与盛唐另一 山水诗人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 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 等内容,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 浩然集》三卷传世。
这首词写的 是什么季节的 景色?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2024/5/23
鸣 蝉
2024/5/2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竹石
这是一首题画诗
作者简介
郑爕(1693—1765) 号板 桥,字克柔,清代书法家、文 学家。其诗、书、画世称“三 绝”,擅画兰、竹、石、松、 菊等,为“扬州八怪”之一。 著有《郑板桥集》。
理解诗意
咬紧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钩 :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 的华贵。 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 清秋:金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大漠沙如雪,
比喻
燕山月似钩。
平沙万里 明月当空
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
思考:诗人描写“沙如雪”“月似钩”的
——郑爕《竹》
课堂练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络( 脉络 ) 格( 网格 )
锤( 锤炼 ) 捶( 捶打 )
焚( 焚烧 ) 禁( 禁止 )
二、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燕
yān( 燕山 ) yàn( 燕子 )
间
jiān( 中间 ) jiàn( 间隔 )
破岩中、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
竹子 托 ——不放松、立根还坚劲
物
言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志
诗人
遭受磨难
突 出 主 旨
——坚强不屈、不妥协
板书设计
咬定青山
生长环境
坚定
竹
立根破岩
托 物
石
千磨万击
遭受磨难
言 坚劲 志
东西南北风
课文主题
《竹石》借竹子立根 破岩。经受磨难的特点表 达了诗人不屈服外界压力, 坚持自己高尚追求的人格 理想以及永不屈服的坚强 意志和骨气。
出 主
志
诗人
留清白:不惧磨难、百折不
旨
挠、高尚的品格
板书设计
浑不怕
石 灰 吟
留清白
借石灰表明志向 托物言志
课文主题
《石灰吟》借咏叹石灰不怕磨难、清 白在世的形象,抒发了诗人不畏艰难、不 怕牺牲、忠诚卓越的意志和追求高尚完美 人格的志向。
拓展发散
寒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 主 旨
诗人 施展抱负 征战沙场,建立功勋
大漠沙如雪
描写场面
悲凉、清冷
马
燕山月似钩
托 物
诗
何当金络脑
抒发志向
建立功勋
言 志
快走踏清秋
《马诗》以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能让马 驰骋的广阔画面,希望骏马在广阔的天地里 奔驰,借以抒发自己施展才能、为国立功的 期望。
马诗(其一) 龙脊贴连钱, 银蹄白踏烟。
拓展发散
▷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 野竹攒石生,含烟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李白《慈姥竹(节选)》
▷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苏轼《于谦僧绿筠轩(节选)》
▷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诗歌品读
竹子的 咬定青山不放松, 生长环境 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的态
▷ 生长环境 艰险 贫瘠 ▷ 态度 度坚韧 顽强
思考:“咬”字让你想到了什么?
咬
想象
竹根盘根错节 牢牢扎根山石间
竹子遭 受的磨难
坚
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子面
任尔东西南北风。对磨难的态
坚强不息 坚忍不拔度
劲
挺拔有力 威武挺立
☞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诗歌品读
不怕——千锤万凿
敲打
千锤万凿出深山
虚指,表示 • •
数量特别多
开凿
制作石灰石
的原料很普通
画面:藏在深山里的石头经过无数次锤击敲打。
不怕——烈火焚烧
烈火焚烧若等闲
平常
看成平平常常的小事
画面:把石头变成石灰的过程需要烈火焚烧。 感受:面对烈火的焚烧,石灰从容自若。
不怕——粉骨碎身
石灰由坚硬的山石变成粉末
chàn
无人织锦韂, 谁为铸金鞭。
马诗(其四) 此马非凡马, 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含有赞美的意思
石灰吟
提示吟颂的对象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 字廷益, 明朝名臣。他为官清正、性格刚直、 不畏强暴,深受百姓爱戴。他的诗 中常饱含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及 廉洁坚贞的情操。代表作品:《平
悲凉 清冷
场面 诗人
壮志未酬
联想
钩
月牙
武器 征战沙场
诗人
思战 报效祖国
象征马受重用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显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思考: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
何当
领起疑问 无限期盼
并没有 受重用
☞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马 金络脑 纵横大漠,快走踏清秋
突
托物言志
“志”与“物”
要有相似点
粉骨碎身浑不怕
••••
一点儿
全,全然 也不害怕
体会:石灰石不惜一切代价,不畏艰难险阻。
怕——不留清白
石灰的颜色
要留清白在人间
高尚的节操
石灰的特点: 坚忍不拔 坚强不息
视死如归
不畏艰险 有崇高的理想
☞ 感悟写法,体会情感。
浑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
石灰 托
烧、粉骨碎身
突
物 言
“志”与“物”要有相似点
10.古诗三首
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
方法。
教学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 重点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 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 难点 方法。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 河南宜阳)人。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 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 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 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 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 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 郁闷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 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 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 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扎根 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诗意:
竹子深深地屹立在青山之中一点也不放 松,原来是由于根牢牢地扎在了岩石缝中。
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
千磨万击还坚劲, 坚强有力 任尔东西南北风。
• 你
无论,任凭
诗意:
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 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 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 能让它屈服。